保育员读后感

时间:2024-02-05 09:06:22 读后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保育员读后感热门

  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这时最关键的读后感不能忘了哦。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保育员读后感热门,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保育员读后感热门

  利用暑期时间读了一本书——《以游戏为中心的保育——从保育记录出发进行解读》,使我受益匪浅,特别是让我重新解读了“什么是真正的幼儿游戏?”,并让我明白了作为研究者,该怎样从实践观摩反思中获得启示,让数据说话,让事实说话,是研究有效性最有利的依据。

  本书著者河边贵子女士在幼儿园从教十余年,有着丰富的一线教学经验;同时,她也出版了数本专著,对幼儿教育,特别是对游戏有较深入地理论研究。本书通过解读儿童游戏中各种各样的实践记录,来说明三个问题:“如何理解幼儿园中儿童的游戏?”、“如何理解儿童在游戏中的成长?”、“什么样的保育设计是可行的?”,并指导幼儿园的保育工作者在实践中学会:

  1、记录日常小事,学会解读。

  2、记录和计划儿童的游戏,并每日反思教学记录。

  3、将日常生活与活动相联系,探讨“集体中个性的培养”等问题。

  4、总结保育者的职责。

  读完此书,我有以下收获:

  (一)重新认识了幼儿园的游戏

  《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对游戏的界定是,“游戏活动指幼儿自发、自主、自由的活动。”

  《游戏》教参对游戏的界定是:“游戏是幼儿自发、自主地与空间、材料、玩伴相互作用的情景性活动”

  《学前儿童游戏》中指出:游戏是儿童在某一固定时空中,遵从一定规则,伴有愉悦情绪、自发、自愿进行的有序活动。

  对于这些概念的解读,一般教师都能理解,甚至背得滚瓜烂熟,但是在实践中,往往就很难真正落实,在平时的调研中,我观察到幼儿园的游戏状况会出现这么几种状况:

  1.挂着“游戏”的名义,在做“学习”的内容,如教师会参与分配孩子的角色,教给孩子游戏的玩法,在孩子游戏中发生状况时,没有观察就果断地给予干预等,过分指导导致游戏不成为游戏。

  2.游戏就是放任自流。这种状态的教师就是,既然游戏是孩子自发、自主、自由的活动,那老师就可以置身度外,尽情地让孩子玩,容易造成游戏不充分。

  以上这两种状况,都是游戏活动的两种极端,在幼儿园的游戏中,教师应当尊重幼儿的自发性,恰当地、有计划地建构游戏的环境。因此,《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明确要求教师“通过环境的创设和适当的介入支持幼儿的游戏”,并在“情感体验”、“认知”、“同伴交往”和“动作练习”等方面关注和引导幼儿。幼儿游戏的顺利开展以及幼儿在游戏中主体发展目标的实现,都离不开教师的适当介入。幼儿在家庭背景、年龄、性别、性格和个体发展水平等方面存在的个别差异,对教师的介入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下面谈谈关于教师介入幼儿游戏的支持性策略。

  1.发挥主体意识,凸显游戏精神

  教师介入幼儿游戏应秉持“强化主体发展,彰显游戏精神”的原则。教师的介入是要为幼儿游戏创设更自由和谐的氛围,为幼儿的发展提供支持和保障。教师要通过介入游戏,支持幼儿按自己的兴趣、需要和生活经验进行创造性的活动,按自己的意愿设计和生成新的游戏。教师要鼓励幼儿自己解决游戏中出现的问题,让幼儿在与环境、材料、同伴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发展自己。同时,幼儿游戏作为幼儿的基本活动形式,更应彰显自由、和谐和创造的“游戏精神”。也就是说,教师的介入要保证游戏开始的自发自主,游戏过程的自娱自乐,游戏规则的自我制定与自觉遵守,游戏材料的自由选择与自在操作,游戏伙伴的自由组合与相互合作等,最终使游戏主体在自由和谐的活动中得到发展。

  2.观察梳理在前,寻找最佳契机

  教师介入幼儿游戏时应仔细观察、梳理,寻找最佳契机。自然状态下的幼儿游戏变化多端,教师要认真观察,并在此基础上抓住时机有效介入。幼儿在游戏中常常会遇到困难和挫折。此时,幼儿一般会想方设法解决问题,使游戏进行下去。但也有一些幼儿会放弃游戏。教师要静观其变,留给幼儿自主解决问题的时间和空间,让幼儿在尝试中积累经验,学会正确对待困难和挫折。当然,一旦发现幼儿因实在无法实现自己的游戏愿望而即将放弃游戏时,教师必须介入。此外,在游戏中出现的不安全因素对幼儿构成危险时,教师必须立即介入;当幼儿在游戏中主动寻求教师帮助时,教师也必须立即作出回应。

  3.多种介入方式并容,发挥互补优势

  教师介入幼儿游戏应融合多种形式,发挥互补优势。只有灵活选用不同方法,才能有效提升幼儿游戏水平,使幼儿获得游戏体验,实现游戏目的。教师介入的方式可分为直接介入和间接介入。直接介入,指在不影响幼儿游戏意愿的情况下,教师通过提示一个问题或建议,给出一个鼓励或参照,邀请一个同伴加入或营造一种气氛支持幼儿的游戏行为。间接介入,指教师以同伴身份参与游戏,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的游戏行为,提高幼儿的游戏水平。无论是直接介入还是间接介入,都要以不干扰幼儿游戏为前提,以不破坏幼儿游戏的兴趣和游戏的发展为原则,以让幼儿获得游戏体验以及促进幼儿游戏水平的提升和全面发展为目的,在一种自然的状态下进行。教师介入的方式也可分为情感性鼓励和技艺性帮助。情感性鼓励,即在介入时侧重采用鼓励、欣赏、融入、暗示、启发、建议和引导等方法。如,教师的一个微笑、一声赞美,能鼓起幼儿战胜自我的信心和战胜困难的勇气。技艺性帮助主要包括示范、参与、帮助、指导和练习等。如,教师通过动作模仿、操作示范和实物提供等给予幼儿具体的支持,使幼儿破解难题,实现游戏愿望。幼儿游戏既需要教师的情感性鼓励,也需要教师的技艺性帮助。

  当然,幼儿的游戏水平和游戏体验并非与教师介入的频率和深度成正比。有的教师介入频率很高,但幼儿的游戏热情未必很高。教师的过度介入往往会干扰、转移或替代幼儿原来的活动意向,降低幼儿的自信心,挫伤幼儿的积极性。因此,教师介入幼儿游戏应采用以上灵活、有效的支持性策略,适度介入,使游戏成为幼儿自主发展的有效载体。

  (二)观察记录是研究的前提与保障

  在文中,我看到了作者做了大量的观察记录,阅读本书就像一位特级教师的示范课,她向你展示如何设计游戏、如何组织游戏、如何拓展游戏等等,书中连续的、详实的记录就像一幅幅连环画,栩栩如生地展现了每个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有的幼儿在游戏中永远都是领导者,决定着游戏的防线;有的幼儿天生就是科学家,其观察细致入微;有的性子急,游戏的兴趣一致在变化。阅读本书就像在观看一部幼儿园纪录片,所有幼儿的成长变化都一目了然:有的幼儿刚转园过俩,对周围的一切非常陌生,后来在教师的帮助下慢慢融入到集体中;有的幼儿开始不自信,不敢参与到游戏中,后来逐渐找到自信,从刚开始的自我中心慢慢养成了集体意识。

  通过阅读此书,使我深深明白观察记录的重要性以及有效性。所有的教育实践都具有不可重复性,无论你认为对幼儿的支持是恰当还是不恰当,都不可能让情景重新出现、重新发生。但是教师可以通过分析实践留下的记录对此不断进行反思,来克服实践的个别性和偶然性,从而获得教育经验,教师的能力正是在这样的过程中不断形成。

  我们所关注的幼儿园游戏中教师的有效观察行为,是教师理解幼儿游戏行为的关键。教师通过多种有效的观察方法,关注幼儿言行,了解分析幼儿的行为,搜集幼儿认知、情感、交往等方面发展的宝贵相关信息,分析游戏有效性的一种有目的的、有计划的手段。观察幼儿的能力是幼儿园教师必备的、重要的专业素养之一,是成为优秀教师不可或缺的一种必备能力。

  我会努力成为一名会有效观察、会理性判断、会合理“配方”的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