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的作文

时间:2024-02-06 14:23:36 中秋节 我要投稿

【精品】中秋节的作文5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作文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传递知识信息。那要怎么写好作文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中秋节的作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精品】中秋节的作文5篇

中秋节的作文1

  儿时,常常唱这样的一首歌谣:“八月十五月儿圆,爷爷为我打月饼”,构想起来在脑袋里就会有一副图画:“在一个有着明亮的大月亮的中秋夜里,在一座小房子里,有一位年迈的老爷爷正在为他的小孙女打月饼”,这样看来在这间小房子里,凝聚了多少亲情、多少爱呀!

  雅从小都在爷爷的呵护下长大,雅的父母在雅两岁的时候便外出打工,以便养家。于是年幼的雅,便被寄养在了爷爷家。

  雅的奶奶很忙,几乎每一天都奔波在厨房和菜园子之间。在雅幼小的心里,奶奶是世界上比较忙的人了,雅的爷爷也很忙,不过,和奶奶不同的是,爷爷会在每天下班之后,抽出时间来陪雅,而雅比较盼望的,也就是爷爷下班了。

  每天爷爷下班回家时,总会先抱起从屋里匆匆跑出来的雅,然后再在雅那粉红色的小脸蛋上亲一口,说:“想死爷爷了”,每天下午,爷爷都会教雅玩很多很多的游戏,有放风筝、画图画、叠飞机等“,每天的这个时候,就是雅比较快乐的时候了。

  每个周末,爷爷不上班,于是,他便会带雅去爬山。在山上,他会摘一起很漂亮的小花、小草,再把它们纺织成一个个精美的玩具给雅,这时,雅就会高兴的围着爷爷跳个不停。

  雅的父母很少回家,只是在每年过年的时候回一次家,过完年就出去打工了,雅对父母越来越陌生,在雅幼小的心灵里,爷爷就是自己的爸爸,奶奶就是自己的`妈妈,不过,和奶奶不同的是,爷爷也是雅的朋友。

  后来,雅上了小学,再后来,雅上了中学。在生活中,爷爷是雅的老师,他教会雅应该怎样做一个能为这个社会做贡献的人;在学习中,爷爷同样是雅的老师。他教会雅应该怎样解那些复杂的证明题,雅常常在心中念:“爷爷是我的老师,也是我的朋友,更是我的良师益友”!

  日子就这样平淡而又充实的过着,可是,“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神福”。雅的爷爷忽然在一次体检时被查出得了肝癌。

  雅的爷爷并没有把这件事告诉雅,因为,他不想因此让雅不开心,他不想因此让雅耽误学习;他更不想因此让雅对生活失去信心。

  可,雅还是知道了这一切,因为,爷爷已经卧不起,雅的心里明白,爷爷可能活不长了,可,中秋节快要到了,雅希望能和爷爷一起再在人间过这个属于爷爷的比较后的一个中秋节。

  雅每次放学了都会守在爷爷身边,跟爷爷汇报自己每一天的学习情况。爷爷的脸色虽然已经蜡黄,肝虽然已经疼的历害,但,他却仍然强忍着疼痛,面带微笑的听雅讲述这一切。

  中秋节一天一天的临近了,雅的心情也一天一天的绷紧了,因为,爷爷的精神已经一天比一天差。

  每次当雅掉了捷毛,她都会小心翼翼的用捷毛许一个心愿,希望自己的愿望能实现。

  终于等到了中秋节的前一天晚上,雅寸步不离的守着爷爷,一分一秋的计算阗时间,“快了,快了”雅叫道,当时钟敲十二点的钟声时,雅哭了,因为,她的愿望实现了。

  她握着爷爷手,看着爷爷,爷爷忽然笑了,嘴里坚难的吐出了几个字“中秋节到了”,雅听完后点点头,扑到爷爷的胸前哭了。

  可,就在这天清晨5点,爷爷去世了,雅趴在爷爷的胸前嚎啕大哭。往事全在脑海中浮现,摘野花、叠飞机、放风筝。

  这比较后的一个中秋节,成了雅终生难忘的中秋节。

中秋节的作文2

  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怎样度过一个难忘的中秋节,是我要带给孩子们的。有想法就要行动起来,在准备了几天之后,我终于设计好了中秋课程,我要带给孩子们的中秋课程分为以下环节进行。

  首先用神话故事《嫦娥奔月》开启整个课程,我用PPT做出精美的图片,孩子们边听故事不断的发出“哇、哇。”的声音,看来图画还是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的,在今后的教学中一定要图文结合。“中秋节和平时有什么不一样呢?”我将问题抛给孩子们。“中秋节要吃月饼。”孩子们齐声回答。看来孩子们对吃还是比较注意哦。那就从吃开始讲起吧,我出示不同的月饼让孩子们欣赏。“为什么月饼是圆圆的呢?”在欣赏的同时我不忘提问。“因为月亮是圆的。”有孩子喊道。“对,是照着月亮做的。”有孩子赞同道。“因为要过节,要一家人在一起。”不同的答案在教室里回荡。我趁机表扬大家并总结:“大家说的都对,中秋节是一家人团圆的节日,在外边上学的、工作的人都要回家和家人团圆,所以呢,月饼圆圆寓意团团圆圆的意思。”

  除了吃月饼,中秋还有“祭月”的习俗,“祭月”是孩子们比较为陌生的,怎样让孩子感到有意思而又难忘呢,我为孩子们设计了“学古人祭月”环节,孩子们学着古人拱手一拜,那样子真是活灵活现啊,亲身去参与祭拜,即了解古人对月亮的尊敬与信仰,又加深了记忆,让孩子在兴趣中去了解去学习不是比较好的教学方法吗。

  看着圆圆的月亮,想到远方的亲人,不仅惆怅满腹,怎么表达我们对亲人的思念呢?一首《静夜思》将我们带到了远方亲人身边,孩子们稚嫩的声音中透着满满的思念,表达着他们对亲人的爱。

  赏月、吃月饼中秋必不可少的习俗,有一种花也很喜欢秋天,很喜欢中秋这个节日,每到中秋时节它格外的香,为中秋节添上芬芳一笔,它是谁呢?大家请看它来了,这时我用PPT出示收集的很多桂花图片,孩子们在欣赏的同时认识了桂花,并朗诵了“金桂银桂”这首小诗歌。

  比较后歌曲《爷爷为我打月饼》将整个课程推向高潮,孩子们大声欢唱着,跳跃着,那个兴奋劲真是无法言喻啊。在歌声中我们的月饼也拿出来了,孩子们大口大口的吃着月饼,好像从没吃过似的,那个馋样啊,真是让人觉得又可爱有好笑。在吃月饼的时候还发生了一个小插曲,古继宏忘了带月饼,当我发现时我就走向讲台准备给他拿一个,因为这个问题是我考虑过的,就怕有的孩子忘了带,我准备了几个等着给没带的'孩子吃,当我走上讲台时,我忽然想到,当孩子们看到同伴没有带吃的他们会怎么做呢?于是我问:“孩子们,咱们的一个小伙伴没有带月饼,该怎么办呢?”孩子们有的愣着不知道怎么回答,有点吃着自己的月饼没有吭声,这时,王纪翔从座位上站起来,的走到古继宏身边递给了他一个月饼。其他的孩子见了也纷纷给古继宏送上月饼。教育不就是这样吗?在静悄悄中,爱的种子已经种在孩子们的心中。难忘孩子们可爱的样子,灿烂的笑容;难忘孩子的友爱传递,这个中秋让为人师的我真正的知道了教育的幸福在哪里,更让我明白整合课程是多么的有意义。

中秋节的作文3

  中秋节的第二天,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回老家。在这一天里,我们干了很多活,打枣、挖花生、摘玉米,这些有趣的经历给我留下了美好的回忆。

  我的老家在河南省南乐县梁村,我们到达的时候已经快到中午了。我一下车,奶奶便热情地迎接我们。我们进屋后就把过节的礼品都拿了出来,奶奶见了十分高兴,她也把月饼、苹果、梨拿出来招待我们。我们一边吃一边聊,不一会儿,爷爷、姑姑和姑父就从地里回到了家。奶奶说,现在家里的枣长熟了,你们去打枣吧。妈妈问我去不去打枣。打枣?我当然去了!

  我们兴奋地上了三轮摩托车,向我们的另一个院子奔去。一起去打枣的有爸爸、妈妈、姑姑、姑父。一路上非常颠簸,我一直紧紧地抓住扶手,感觉坐车走这样的`路真有趣。很快就到达了目的地,进了那扇矮矮的门,一棵高高的枣树和满地的红枣映入眼帘。我们发现地上的枣都已经烂了,都是被虫子吃了或是刮风落下来的。我们便把地上的枣都扫到了一边,把场地打扫干净。姑父用事先准备好的钩子摇晃着树枝,”哗——“”啪——“,枣如雨点般掉了下来。可是,我们发现掉下来的枣依然没有几颗好枣。爸爸说:”先掉下来的都是坏枣,后掉下来的才是好枣。“果然,摇了几次后就掉下来许多红绿相间、个头很大的枣。我们看见后,就连忙捡起,真是忙得不亦乐乎,不一会儿,本来空空的袋子就鼓了起来。这棵树的枣摘完后,我们就换了一棵。这棵树比较高,并且摇下来的许多枣都在房顶上,爸爸和姑父决定到屋顶上去。爸爸在屋顶上捡枣,姑父继续用铁钩子摇树枝,”啪啪啪“哇,可真多!我们不停地捡啊捡,姑父不停地摇啊摇,这次真是大丰收啊!直到捡完,两个袋子已经变得胖胖的了。我们又去了另一个院子,那里让我们大吃一惊,地上的枣好多都是好的,我们顾不得多想,赶紧捡枣。经过摇、捡,我们带着许许多多的枣回去了。

  下午,我和爸爸妈妈、姑父、爷爷去地里挖花生吃。下了车,爷爷举起铁锹往花生的根部用力一挖,再一翻,花生就出来了。我学着爸爸的样子,抓住花生的叶子,把花生上面的土抖掉,然后把花生摘下来放在袋子里。这些花生中有些还长得很嫩,还没有长成果实,我们就不要了。过了一会儿,感觉累了,我就会在阴凉的地

  方坐下来,吃一颗花生。新鲜的花生真好吃啊!好吃得让我停不住口。到该回家的时候了,我还顺便拿了几颗花生吃,因为它实在太好吃了。

  回到家里,我们又去地里摘玉米。这块玉米地在一条河岸的上方,我们从河滩上开车进去的。刚开始,我和妈妈只是在玉米地的外沿摘玉米,后来我们就往地里去了。里面密密麻麻的都是玉米棒子,让你一进去就分不清东西南北了,像一个迷宫。我进去后,和妈妈一起摘。摘玉米也需要一定的力气,我刚开始总是摘不好,但是我越摘越好,越摘越熟练,我和妈妈很快就摘满了一大袋子。妈妈要去拿一个袋子,我们继续摘玉米,摘着摘着,便回到了地头上。这时候,我发现姑父和爷爷已经用绳子把袋子系好,把整袋的玉米推到了河滩下面。我也开始了,爸爸把袋子系好后,我轻轻一推,袋子就下去了。它一会儿横着,一会儿竖着,一会儿躺着,一会儿又跳起来,真有趣!一切都完毕后,我们再到河滩下把玉米装上车,高高兴兴地回家了。

中秋节的作文4

  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佳节。根据史籍的记载,“中秋”一词比较早出现在《周礼》一书中。到魏晋时,有“谕尚书镇牛淆,中秋夕与左右微服泛江”的记载。直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这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根据我国的历法,农历八月在秋季中间,为秋季的第二个月,称为“仲秋”,而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中,所以称“中秋”。中秋节有许多别称:因节期在八月十五,所以称“八月节”、“八月半”;因中秋节的主要活动都是围绕“月”进行的,所以又俗称“月节”、“月夕”;中秋节月亮圆满,象征团圆,因而又叫“团圆节”。在唐朝,中秋节还被称为“端正月”。关于“团圆节”的记载比较早见于明代。《西湖游览志余》中说:“八月十五谓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送,取团圆之意”。《帝京景物略》中也说:“八月十五祭月,其饼必圆,分瓜必牙错,瓣刻如莲花。……其有妇归宁者,是日必返夫家,曰团圆节也"。中秋晚上,我国大部分地区还有烙“团圆”的习俗,即烙一种象征团圆、类似月饼的小饼子,饼内包糖、芝麻、桂花和蔬菜等,外压月亮、桂树、兔子等图案。祭月之后,由家中长者将饼按人数分切成块,每人一块,如有人不在家即为其留下一份,表示合家团圆。

  中秋节时,云稀雾少,月光皎洁明亮,民间除了要举行赏月、祭月、吃月饼祝福团圆等一系列活动,有些地方还有舞草龙,砌宝塔等活动。除月饼外,各种时令鲜果干果也是中秋夜的美食。

  中秋节起源的另一个说法是: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恰好是稻子成熟的时刻,各家都拜土地神。中秋可能就是秋报的遗俗。

  这是人们一直都喻为比较有人情味、比较诗情画意的一个节日。有说,每逢佳节倍思亲。中秋节这一份思念当然会更深切,尤其是一轮明月高高挂的时刻。

  中秋之所以是中秋,是因为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是在三秋制中。这一天天上的圆月分外明亮特别的.大特别的圆,所以这一天也被视为撮合姻缘的大好日子。

  说起中秋的来源,坊间一直流传着多个不同的传说和神话故事。其中就有嫦蛾奔月、朱元璋月饼起义、唐明皇游月宫等故事。

  比较为人熟悉当然是嫦娥奔月,嫦娥偷了丈夫后羿的不死仙丹,飞奔到月宫的故事也有多个版本。在较早的记载中,嫦娥偷吃了仙药,变成了癞蛤蟆,被叫着月精。

  奔月后,嫦娥住的月宫其实是一个寂寞的地方,除了一棵桂树和一只兔子,就别无他物。可是又有另一个说法是,在月宫里还有一个叫吴刚的人。

  唐明皇游月宫,话说贵为天子的唐明皇对嫦娥非常的迷恋。一天他上了月宫,在月宫里看到了一只玉兔和一群能歌善舞的仙女 。

  朱元璋成功推翻蒙古人,建立明朝,在民间的传说中是赖月饼作为通讯工具。朱元璋带头取义,把字条塞在每个月饼馅里,呼唤众人依时起义。

  中秋节的起源,其中的一个说法是: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恰好是稻子成熟的时刻,各家都拜土地神。中秋可能就是秋报的遗俗。

  中秋夜,除了拜祭、还有就是应节的月饼和灯笼。祭拜的当然是在天上的嫦娥,也有人称她为月娘。老人家说,小孩子不可以用手指指月亮,要不然会被割耳朵

中秋节的作文5

  八月十五中秋节,有许多有趣的活动,如:拜月娘、荡秋千、游“月娘”、燃烟堆、烧瓦塔、观神。

  荡秋千,预先在空旷的草地上搭起高达两层楼的单双座秋千和“十”字秋千。棚顶四周拉起一道道绳子,挂满五颜六色的绸花彩带。

  当银盘样的月亮(俗称“月娘”)升上中天,穿着节日盛装的少男少女便纷纷聚集到秋千前。按这里的风俗,女的不能荡秋千只能观看。能大显身手的',就是小伙子们了。他们争着荡秋千,比赛谁荡得高,转得快。

  在围观者的欢声笑语中,单座和双座秋千向月娘抛出一道道彩虹,“十”字秋千腾空飞旋箍着一个个花环。荡得比较高转得比较快的便是少女心目中的英雄好汉,从而获得她们的爱情。等到来年元宵,有的已双双上街观灯,成了恩爱的小夫妻了。

  天真无邪的童男童女们,自从讶讶学语,就缠着奶奶讲月娘的故事。月娘成了孩子们金色的梦。于是到了中秋节大人们就用竹子劈成材蔑,扎成了脚盆大小的骨架子,用毛边纸糊成一轮满月。中秋夜,孩子们就在“月娘"肚子里点上蜡烛,扛在肩上,手舞足蹈悠游在朦朦胧胧的深巷中。老远看去俨然是月娘落下凡间。金色的梦变成童男童女们捉得住摸得着的现实,这就是有趣的游“月娘”。

  这天晚饭后,妇女们沐浴更新衣,忙着在能望见月娘的天井、门楼、厅前摆起桌子,扎上绣满祥禽瑞兽富贵花卉的床裙,把洗干净的水果、云片糕、月饼摆上去;男人在一旁用红纸剪成各式各样吉祥物,一一贴在糕饼、水果上面。一切停妥之后,就点上红蜡烛,焚上高香,开始恭候月娘升上中天。

  比较。范合盛号的绿豆沙,据说要盛于陶制大水缸埋于地下,“退火”至隔年方取上作馅。意溪朥饼皮薄而脆,馅滑腻清凉;包装也很有特色,用陶钵盛 装,上面用印有金字商号的大红纸封口,显得格外古朴人人喜欢把意溪朥饼当作拜月的佳品。一到中秋前夕,除了商店,大街小巷到处摆摊设点卖朥饼,街上的行人,无论篮里盛的、袋里装的差不多都有朥饼。从前穷人省吃检用也要买上几块,实在买不起的会感到羞愧难当,拜月娘时泪流满面,再三请求月娘恕罪。供品除了水果、糕饼,还必须供蒸熟的芋头。

  除了拜月娘,有的农村还要烧瓦塔、燃烟堆。早晨,孩子们起床之后,到处拾瓦片、砖头,然后抬着、挑着、抱着送到长辈指定的晒谷场上集中,由富有经验的大人把这些瓦片、砖头砌成一座空心塔。塔高一丈余,塔围一人不能合抱,下面还留出塔门,只是上面没有造塔刹。然后把各家各户派来的稻草、劈柴、青金树叶填进塔里。月上中天,当村里妇女们在案前对月祷祝、火化元宝时,一位长辈就在塔门点起了火,慢慢地,塔顶蹿出了一串串火舌。为了助燃和增加色彩,人们不时你一把我一把地往塔里撒食盐,爆发出一阵辟哩啪啦的响声,不一会,火舌变成了火龙直冲霄汉,映红了半个天边。孩子们绕着火塔又唱又跳,大人们喝茶吃糕饼,谈古论今,直到瓦塔烧成了通体透明闪闪发光的金塔。至于燃烟堆,就是各家各户把稻草、劈柴分别在村里几个地方堆成小山似的柴草堆,拜月结束时,也象烧瓦塔一样把柴草堆点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