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音乐作文5篇(必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作文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题集中,围绕同一主题作深入阐述,切忌东拉西扯,主题涣散甚至无主题。那么,怎么去写作文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音乐作文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音乐作文 篇1
大家看到这个题目,一定会想到音乐家们在豪华的音乐大厅里弹奏、歌唱的画面,而我这里说的音乐会,却是虫子们的音乐会。
星期天的早上,一起床,我便听到门外传来一阵美妙动听的音乐,我就想,是谁在我家门前弹奏?我走出门,原来是四五只蛐蛐在我家门前欢快地弹奏着,我蹲下身子静静地听,听见了它们弹奏的每一个音符都带着幻想的色彩。我尽量放轻自己的动作,害怕打扰到它们,破坏它们的音乐会,我仔细的观察着,它们的两根触须不停地摇晃着,像是指挥家的指挥棒在有节奏的挥舞,它们的双翅不时的展开,像是小天鹅在跳芭蕾,一个个的精神抖擞,威风凛凛的像是一个个小将军,神气十足。
又是一个天高气爽的早晨,我站在铺满绿草的.小路上,细心地看去,还有许多其它美丽的小虫子,有花色斑斓的小圆虫,有坚硬外壳的小黑虫,有欢蹦乱跳的小蟋蟀,还有美丽的花蝴蝶在空中翩翩起舞,真像是小昆虫的舞会。
这就是小昆虫给我们奉献的好听的音乐、美丽的舞蹈,它们精彩的表演也带给了我们无比的震撼,昆虫们太棒了!
音乐作文 篇2
一个人临终咽气的时候,若按我的观察,脑神经是一部分一部分陆续死亡的。有的人视觉神经先死亡,有的人听觉神经先死亡,诸如此类,各不相同,尽管前后距离有时不过几分钟,然而却不是一秒钟之内同时死亡的。
再说,一个人,入了昏迷状态,在他自己,只不过居于梦境而已。能醒得转来,是由梦而醒;死亡哩,那个梦便澌灭了。梦境往往要受外界的影响,平常睡眠中的梦和疾病昏迷中的梦,应该没有什么不同的。
根据这两点,我不禁想到:临终的病人,正在梦中,听觉还起着一定的作用,亲友们给他送终,有必要考虑给他一些适当的音响。这就是说,让病人听到他所喜欢的'声音,愉快地死去。死亡终归是痛苦的;如果听觉上起了愉快之感,岂不可以冲淡那些痛苦吗?
中国老式送终的方法,无疑是最不合理的。老人睡在床上,子孙跪得满地,刚一咽气,哀声大作。可以想象得到,这是给死者于痛苦之上增加痛苦。死者还不知道自己死了与否,哭声无异于是在告诉他:“你死了!你死了!”
这是习惯的办法,实际已形成为一定的仪式。晚近以来,由于社会风气今昔的不同,由于居住条件或其他原因(例如有些人是死在医院里的),一般人送终,都是严肃的沉默。在那段时间里,听得见的,只有时钟滴答作响,和病人垂死挣扎的呼吸声相伴和。过分的寂静,显然增加着绝望的悲哀气氛。生者固极为难受,死者也可想而知。
究竟用什么办法为临死的人送终才是适宜的,似乎从来不见有人当作一个问题加以讨论。这是由于人们的错觉。认为临死时必然全无所知,没有痛苦和喻快之分;即或还略有感受,也只是几分钟(最多几小时)的时间。既不必为此多作考虑,而且也无从使死者欢乐。
事实绝非如此。一个人,当他即将结束全部人生旅程的时候,正在做着最后的一个梦。希望他这个梦做得舒畅,从而甜甜地进入永远安息的化境,最好的办法,莫过于为他奏一曲他生平所喜欢的乐曲或歌唱。尽管只是片刻时间,这片刻时间却是极其珍贵的。
古时候,往往有一些人,在吊唁时为死者奏乐歌唱。伯牙给子期鼓琴,是最为流传的故事了。晋人孙楚(子荆)和王济(武子)友好。王死,孙往吊,临尸痛哭。哭毕,说道:“卿常好我作驴鸣,今我为卿作。”接着就学了几声驴鸣。其他吊客,忍不住一齐笑起来,孙生气说:“为什么让你们活着,却让那个人死去!”(见《世说新语》)
不论是鼓琴,还是学驴鸣,他们的态度都是严肃的,绝无“化悲哀为欢乐”之意,而只是为了安慰死者。
可以说,我建议用音乐送终,原是从那些古人故事得到启发。相信死者必然同意我的建议,可惜的乃是他们失去“发言权”了。
音乐作文 篇3
如果我独自一人,环游世界,我只能带一样东西供我娱乐,你会选择什么呢?
如果是我,我会毫不犹豫的带上我的MP3去旅行。
坐在小船上,听着音乐,慢慢跳舞,放松,休息,睡觉。
我还会修改一下歌词,自己试唱一下,享受着大海与我的歌声。
音乐是我在失落时,伤心时,绝望时的好友。它就像我的家,我的故乡,我的'亲人。
音乐有时是种力量,是自信,是精神,是世界上我认为很美妙的一种东西。
音乐有时就是作者的心声,作者的希望,作者的悲痛。音乐就像一种药,在你得了心病时让你放松。
所以音乐是我很好的伴侣。
音乐作文 篇4
音乐教育过程是一个在教师启发和指导下学生主动体验音乐的过程,这个过程应该突出情感体验。
一、建构和谐的心理环境,营造情感体验的氛围。
教学设计的重要原则是“情境”的创设。音乐教育的情境应是飘荡着快乐音符的氛围,应是点亮学生音乐心灯的氛围,应是激发学生享受音乐之美的氛围……作为教师,应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如文本、实物、图片、音响等,创造出适合学生学习音乐的情境,使学生通过体验,解读人生,形成价值观与人生观。
师生之间和谐的情感交流也是创设良好心理环境必须具备的重要条件。艺术不能容忍说教,审美不能依靠灌输,施教者与受教者凭借音乐审美媒介交流审美信息。这里没有传统智育和德育的权威性和强迫性,教学双方完全是一种平等的关系。
二、音乐形象的审美特质,激发情感体验的动力。
学生能否进行高效而持久学习的变量之一就是是否具有持久而稳定的学习动机。不同学生学习音乐的动机各不相同,有的受家庭的影响,有的是羡慕同学,有的认为学音乐轻松,如此等等。可见,学生学习音乐往往受外界影响较大,学习激情起伏也大,具有不稳定性。
由于受自身文化水平、艺术修养等的影响,学生很难认识到音乐在培养人的创造力、想象力、艺术鉴赏力及净化心灵、陶冶性情等方面的价值。缺乏这种内因性动机是造成学生没有音乐学习持久动力的根本原因。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凸显音乐作品的审美特质,以优美、鲜明、生动的音乐语言和音乐形象来感染学生,促使学生意识到音乐的乐趣与作用,逐步由有趣学习阶段向志趣学习阶段转化,为情感体验提供不竭的动力。
三、实现教学媒体的现代化,创设情感体验的载体。
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教师不能再单纯依靠一架琴、一支粉笔、一块黑板来传授知识,可以借助优美的图片、精彩的MTV、生动活泼的CAI课件,甚至可以带领学生进入剧场、音乐厅去欣赏丰富多彩的音乐。录音、录像、多媒体等音像资料,这些经过二度甚至三度创作的作品,一般都较好地诠释作品的思想内涵,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能使学生对音乐的旋律、节奏、速度、力度、调式、调性等音乐要素作出准确的心理反应,从而强化对作品的情感体验。多媒体课件所产生的教学效果,往往能使学生犹如身临其境,又怎能不“情动于中”,又怎能不产生“咏之歌之”的强烈愿望?
四、促进音乐意义的合理建构,形成情感体验的依托。
“音乐素养”高的人,就是那些在音乐方面具有良好认知结构的人,他们的音乐知识是完整的,理解是深刻的,领悟是富有个性化的和创造性的。他们不仅有科学的音乐价值定位,而且能把握规范的音乐评判标准,积极地发现音乐之美,欣赏音乐之美,创造音乐之美。音乐学习的本质就是引导学生,积极构建音乐意义,形成完善的`认知结构,最终成为掌握音乐知识与技能,有一定音乐素养的人。
作为音乐教师,首先应该定期了解学生认知结构,如音乐知识的表征是否准确,记忆是否深刻,理解是否透彻,内容是否丰富,结构是否合理,以及对新学的知识是否具有很强的同化作用等;然后精心编排内容及教学程序,积极引导学生利用积累的音乐知识去评审与体验新的学习内容,并在体验中同化新知,使之有机地整合到自己的认知结构中来,从而达到认知结构的完善与发展。
五、实施科学的学习评价,增强情感体验的信心。
教师应摒弃用一个标准对待所有学生的“一刀切”的测试办法。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应试”的内容,体味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信心。这种评价是一种内差异评价方法,教师根据学生原有的水平,用发展的眼光认真进行评价,肯定每个学生的进步,评出成绩,评出信心,形成新的学习动力。
音乐作文 篇5
今天,我们琴行要举行新音乐会,我即高兴,又紧张。
早早来到了琴行,已经有三四个小朋友在那等候,我和妈妈找了一个座位坐下,小朋友们开始提前练习,轮到我练了,可我还是坐在位子上,不肯上去,妈妈让去练一下,我就是没有胆子上去。
小朋友们愉快的欢呼声中,小主持人隆重登场致新年贺辞,在小主持人的精彩致辞后音乐会正式拉开了帷幕,小朋友们一个接着一个按抽签顺序上场表演……终于轮到我了,我紧张的'直发抖,站到台上,我看着台下,几十双眼睛都齐刷刷地朝我看来,我咽了一口水,鼓足勇气,终于开口了,“大家好,我叫周雨蒙今天给大家带来…… ”这可是我第一次这么大胆,开始弹的时候,我就没那么紧张了,神情放松了一些,可是我忘记了郑老师说的话,“要弹慢一点,有节奏点。”我一紧张就忘记了这句话,弹得太快,没有节奏感,都在发抖,根本没有注意到郑老师在用怎样的眼神看我,终于弹完了,我慢慢地回到台下。
最后,开始发奖品了,我们都领到了奖,打开一看:有一些零食和一个小小的迷你热水袋,还有一张装饰精美的小贺卡,我拿着礼物,高兴得回家了。
直到现在,我才知道自己弹时没节奏,太快了,非常惭愧,妈妈还开玩笑说我抖得很有节奏。这让我明白了:紧张了,什么事都会忘掉,只要有平静的心,才能做好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