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实用]《红领巾真好》评课稿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总归要编写评课稿,评课的类型很多,有同事之间互相学习、共同研讨评课;有学校领导诊断、检查的评课;有上级专家鉴定或评判的评课等。写评课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红领巾真好》评课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星期五下午,听了教研室张副主任带来的两堂教学视频——《“红领巾”真好》和《记金华的双龙洞》,两位老师精湛的教学艺术和对教材的巧妙处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现以《记金华的双龙洞》为例,说说自己的一些想法。
《记金华的双龙洞》是叶圣陶先生的一篇游记,也是一篇典型的游记类散文,语言虽然直白,但是条理十分清晰,描写具体生动。主要描写了“外洞、空隙、内洞景物”的特点。在教学时,教师抓住“孔隙”的特点,着重对“孔隙”这一部分进行了教学,重点突出,基础落实,取得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抓主线,理清文章的脉络。
这是一篇游记,首先要让学生知道作者的游览顺序。在教学时,让学生初读课文,开门见山地抛出阅读要求:想想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写金华的双龙洞的。接着让学生再读课文,合作完成游程图。这是非常巧妙的一个安排,老师制作了比较精致的课件,很直观地把这篇课文的游览顺序用图画表示出来,学生很快理清了游览的顺序——罗甸——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在学生理出文章的线索后,再让学生细细朗读、品味。将文本的语言达到内化、并一同去感受景色的美,最后整理出游览图,了解写游记的一些技巧,学习体会词句的精妙。这是一篇游记,一定要明白作者的游览顺序,抓住文章的主线,可以使教学散而不乱。
二、抓重点,以点带面进行教学。
四年级的学生第一次接触游记,老师在上课时先进行方法指导,告诉学生游记就是把“听到的、看到的、感受到的”写出来。这位老师抓住了“孔隙”这部分内容,以点带面,重点带学生学习游记的写法。因为课文中关于孔隙,作者用墨最多。孔隙下是流水,孔隙上是岩壁。中间不过容许一艘小船进出的距离。由于空间太过狭小,所以带给我们的感受着实深刻。这里是一段非常精彩的进入内洞的叙述。没有华丽的词藻,近乎白描的写实笔触,把孔隙狭小的特点描摹得十分传神,读了有身临其境之感。老师由解“孔隙”这个词入手,让学生说说“孔隙”这个景点的特点,自然引出了孔隙的小、狭窄。通过找重点词句体会这个特点,老师还引导学生体会哪些是作者的所见到的,哪些是作者所听到的,哪些又是作者所感受到的,处处抓住游记的特点进行学法指导。在这个过程中,老师还创设情景,让学生角色转换——变成游客,用音乐渲染气氛,把学生带到了游览现场,让学生真正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最后一个环节写话就变得水到渠成了。老师选择了学生比较熟悉的景物——武夷山的一线天,让学生先看图片,然后简单地说说写法,就让学生动笔写了。从学生的写作效果来看,这堂课是非常成功的,因为绝大多数学生都已经掌握了游记的写法。
三、抓基础,落实语言文字训练。
虽说这篇游记的教学以落实游记的写法为重点,但是从课堂安排来看,老师也非常重视词语的教学。课始,教师抓住“蜿蜒“这个词,复习《长城》一课中的语句,了解这个词的意思,然后延伸到这篇课文中的意思,找找课文中的句子,让学生明白了双龙洞的得名原因。再如学习“孔隙”这段时,教师先从“孔隙”的意思入手,让学生说说“孔”和“隙”分别是什么意思,然后说说“孔隙”的意思,再让学生猜猜“孔隙”这个景点的特点是什么,引入到学习,这个环节丝丝相扣,特别自然,有种水到渠成的感觉。
总的来说,这堂课是非常成功的,虽然没有非常花哨的处理,但是朴实、扎实,这样的课才是真正走进学生心里、真正让学生学到东西的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