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推荐)《老师的力量》读书笔记2篇
认真读完一本著作后,大家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这时候,最关键的读书笔记怎么能落下!现在你是否对读书笔记一筹莫展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老师的力量》读书笔记,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老师的力量》读书笔记1
寒假中,我阅读了《老师的力量》这本书,它了我很大的启发!读着他们小学的生活,让我深深的感受到了老师确实拥有着一些强大的“力量”!也许在很多人的心中,老师是一种权威的象征,是应该去服从的在这个岗位上的人!孩子们的求知欲往往被分数、名次消磨得日渐消退。而现在的新型教育中,这些认识早已过了时,现在所提倡的教育是让学生不断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进而解决问题。老师要关注的,是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而不仅仅是让学生发表意见,更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自我反思的能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独立研究与探索的意识和能力。
《老师的力量》中饮水思源篇给了我很多启发,也触发了我很多的感想。恰巧,到现在为止,给我启示最多的也是我的中学老师。她是一名语文老师,在我们那个时代,就如上所说的,我们往往觉得老师是一种权威,不可侵犯,但同时学生们也不愿去亲近,而她的出现改变了我的想法,或者可以说是几乎改变了全班同学的想法。我想她绝对能称得上我们所说的“有魅力的老师”!
我还记得我们曾经总结过她的魅力之处。其中第一点在于,美丽的'外表。当我们还是一个初中生时,思想很简单,完全没有什么复杂的思考。当她拿着语文书充满自己的走进教室,做了一段很简单的自我介绍后,就吸引了我们几乎全班的眼球。T恤,牛仔裤,一个马尾,一切都很简单,但是从她身上所发出的自信,智慧的光芒让我们觉得她格外的美丽。现在回想起来,老师给人的第一印象真的也很重要。因为有了这样一个好的印象,我们第一堂正式的语文课,也上的非常开心与顺利。
她的第二点魅力,在于她性格上的特点。她可以说不算是一个威严的老师,但是我们对于她都很臣服。她其中的一个观点,在我当上一名教师以后,也常常会给自己,或是在班上强调,那就是:上课的时候,我作为老师就是老师的样子,我做老师该做的所有事情,你们是学生就是学生的样子,就该履行学生该履行的义务,我们要珍惜上课的每一分钟,不把时间浪费在语文课以外的地方,当然下课时我们是朋友,我们可以聊电视剧,聊八卦,讨论哪边有美食等等,如果愿意,甚至可以把她当做亲人,可以无话不说。我想,这也许就是我们常说的良师益友吧。在我的记忆中,三年的初中时光,我们一起在奶茶店吃过薯条,聊过八卦,一起在学校操场打过羽毛球,给过我大大的拥抱,给过我满满的自信,在她身上,我收获了很多,更收获了一个受人喜爱的性格!
她的第三点魅力,当然逃不出她的课堂魅力。其实我一直都不是特别擅长于语文,或许是我原本就对理科方面的科目比较感兴趣,我的语文成绩之所以没有特别差,不能夸张的说全部的原因都是因为她,但总能说大半是因为初中的时候有这么一个语文老师。“传道授业解惑”是老师的本职,她的理念中,传道作为第一位,解惑作为第二位,而原始课堂中的授业,在她看来,显得并没有这么重要。当然我们现在的教育中,也越来越强调传道这一说法,但是在十几年之前,要做到这样的排序是有困难的。但是她真的做到了!她的语文课上,我们不必为了靠近所谓的标准答案而揣摩老师的心思,我们可以有天马行空的思想,可以有自己的畅想,她不会因为我们时常的“创新”而感到无奈,她常鼓励我们要有自己的思考,自己的想法。她常说:“只会复制,这不是学习,我们不需要这么多复印机,你必须有自己的看法,你想到了什么就说出来,我们大家一起看看有没有理。”她的课上,从来没有说错这一说法,从来能让她生气的,只有你不肯说!在她的慢慢引导下,我们班的语文成绩,总是无法超越!
《老师的力量》读书笔记2
近日,拜读了《老师的力量》的第一部分“饮水思源”。其中收录了梁实秋、季羡林等文化名家追忆恩师、怀念学生时代的多篇文章。文章的作者各自的回忆也是相去甚远。但是,读着他们的小学生活,眼前影动着他们的老师身影,我渐渐开始反思对照。诚然,他们那个年代的学习环境和现在截然不同,但是,不管是哪个人,但凡他有过求学的经历,这一生中总有那么几位老师是让他们终身难忘的。正如:“每一个学生都有他的老师;每一个学生都有和老师的特殊因缘,以及故事。”经年累月之后,难忘的不见得是老师的名和姓,更多的是这个老师带给他们这一生的影响。从这部分内容中,我体会到老师对一个孩子成长之路的影响之大,有力量的老师让学生离开后依然常常“饮水思源”
有力量的老师总是有着种种不一样的故事。但是他们无一例外地都演绎了一个“师者”应有的形象。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可以是一句口号,但在现实生活中,它也可以沉浸为一种力量。读完名家们的回忆时,我在想:我能成为一个有力量的老师吗?我可以给我的学生什么样的力量?
梁实秋先生在《我的小学》中充满深情地回忆了自己小学时代,尤其是几位曾对他成长产生积极影响的各科老师。他们给予梁实秋的'影响,尤其是施教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培养。是培养人还是培养人才?这个问题使很多教育工作者,甚至是国家、地方的人才培养方针出现了偏差。“首先是要培养人在这个基础上培养人才,”往往是以人才的培养标准去要求人,以精英的培养目标去进行一般人的培养,但想要实现很难。比如:音乐专业学生是一个特殊群体,强调实践性,注重技能。相比之下文学修养、文化知识则较为欠缺,教学除了大课还有“一对一”小课。这种特殊性一方面适应了专业特点,另一方面也塑造了学生较强的个性。因为这种特殊性,学生爱独立思考,习惯于按自己的思维方式考虑问题,遇事不盲从;喜欢在舞台上展示自我;这种在舞台表演中锻炼出来的自信在生活和活动中有时又显得格外自私和无知。从一定意义来说这自信积累了演出经验,也在不知不觉中形成了英雄主义和利己主义。对什么团队精神,宽容他人,热爱生活等等都不感兴趣。面对这样一个特殊群体,首先是培养好基础的人,然后才是人才。那么塑造学生的健康人格是多元的,除了在校接受老师的教育,其实家长的榜样作用和社会引导也是学生形成健康人格的重要因素。
日前,在“为教育改革和发展建言献策”研讨会上,一个高中学生道出了广大莘莘学子的心声:“如果可以的话,希望新的体制可以对我们稍微温柔一点,多给我们一点自由和选择!”
中国教育的改革和发展,首先需要解决的是最基本的教育理念问题,和明确改革前进的方向与目的,“面向未来的中国教育改革需要高瞻远瞩,需要确立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也正因如此,为未来培养什么样的人和人才,怎样培养将是我们教育部门及教育者必须思考的重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