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中秋作文3篇
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作文吧,作文是一种言语活动,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和创造性。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作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中秋作文3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中秋作文 篇1
我从“后羿射日、嫦娥奔月”和“玉兔捣药、吴刚伐桂”的故事中知道了关于中秋节的一些有趣的传说,还知道了农历的八月十五恰逢秋季正中,故名中秋,但是,正如同我们可以有好几个名字一样,中秋节因为不同的`说法,也有不同的名字,下面我就给你们讲讲她的几个名字吧。
“仲秋节”,当我写出这个名字的时候,你是不是认为我写了错别字了呢?偷偷的告诉你吧,我没有写错,我们都知道一年有四个季节,古代的每个季节又分为“孟、仲、季”,而农历八月十五正在秋季的中间,哈哈,你应该明白为什么是“仲秋节”了吧!
奶奶总是说团圆节,这又是怎么回事呢?还是我来揭晓答案吧。中秋之夜,月色皎洁,月亮满圆,像个玉盘一样,远远望去还像是一颗黄宝石,象征着团圆,所以才有团圆节这种叫法,我们在那天都会和家人团圆,可以吃到像月亮一样可口的月饼,还可以隐约看到一只可爱的小兔子在捣药呢!
可千万别小瞧了中秋节,它的名字可不止这些呢,还有“八月节、拜月节、女儿节、追月节、玩月节......”。几乎每一个名字都有一个很有趣的传说,你们不妨也多读读书,看看吧!
中秋节的脚步越来越近了,此时此刻,我想要对在外面不能回家的人说一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但我更想祝在家的小朋友们中秋节快乐,希望大家能像花瓣一样团圆在一起!
中秋作文 篇2
此西游一家三口,彼西游师徒四人;此西游轿车是坐骑,彼西游驰骋白龙马;不过真的是往西——————宜昌————规划得好近吧,呵呵。
因为杉听过孙敬修爷爷的西游记故事,所以自封“孙悟空”,毕竟姓侯还是有条件的,她命爸爸为“猪八戒”,他是家里体型较大的一位,而妈妈被“猪八戒”封为“唐僧”,因为他觉得她唠叨。
我们一行周日下午出发上武泰闸的高架,过白沙洲大桥,从武汉西上高速。虽然宜昌以前也去过,但是只要是出去跑路,怎么都高兴。
路上杉和植物僵尸亲密了好几盘,打了几个小瞌睡,玩玩词语接龙的游戏,途经毛嘴还下高速去买了烧鸡解馋。4个小时飞快。
到宜昌已经是傍晚了,有烧鸡垫底,直到8点才去外出吃饭。杉很乖,跟着爸妈很满足地在宜昌细雨霏霏的大街上散步。爸爸妈妈点了扎啤、盘鳝和一锅油焖大虾(一个夏天都没有碰的,怎么随年龄的增长,这个爱好在减退呢),杉只吃冰激凌在一旁耐心等着。
席间询问周围的人,什么地方买橘子比较好。他们说还不是季节呢,有点早品种,但是味道不好——————————他们说的不错,第二天就得以证实。
回饭店舒服躺下。酒店的卫星电视信号不好,一家人睡得比平时还早。
第二天早上在饭店好好享用了一顿丰盛的早餐(妈妈扶着强出来的),开始了寻找橘子之旅(算不算真经呀)。根据路人说的产橘子的地方设了导航,一路开到高高低低的山路,小山坡上全是橘子,深绿深绿的,完全没有“橘子红了”,没有看到蜜橘交易市场,只有一个人的`摊,放了十几筐青橘子。上去一问,不买!是收橘子的,看来也没有收上来多少。
不能白来呀!爸爸继续往深处走,遇到一个骑摩托的果农,车两边挂了几篓,一问是才摘的,可以卖—————1。5一斤(我觉得好贵呀,在这里怎么也得几毛一斤才象产地的行情呀)。不能白来呀!别找了,就它了!爸爸说,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就可以成交,不用多想。
取得近百斤的“真经”,打道回府。
后记:橘子超新鲜,橘皮的香味四溢,剥后手留余香,酸得也正,完全可以接受。分给亲朋,也许和金黄的蜜橘差距太大,所以大家吃的劲头不足呀,哈哈。
后后记:将“真经”带回家时,恰逢电梯停摆,亏了“猪八戒”搬上楼。
中秋作文 篇3
中国有句古话,“每逢佳节倍思亲”。每年八月十五中秋节,人们把月饼当作月圆,用来象征着亲人的团圆。所以我对八月十五的中秋节情有独钟。
假期里,盼望已久的中秋节终于到了。晚上,我和妈妈坐在阳台上,围着桌子边吃月饼边赏月。晴朗的天空中,月亮就像一个光辉四射的银盘,高高地挂在天空中,是那么皎洁,那么明亮。
我小心翼翼地拿了一个美心燕窝冰皮月饼,哇,好冰啊!一股浓浓的香味扑鼻而来。我轻轻地咬了一口,真甜。里面的蛋黄夹着燕窝,让人看了就想留口水。真是太精致了,让我舍不得再咬下去。妈妈看见了,笑咪咪地说;“快吃啊!在这美好的节日里,又有美食,真是让人心旷神怡啊!”
细细品尝着月饼,再抬头看天空。不知道什么时候,远处飘来一朵云,遮住了月亮那秀丽的容颜,而出国月光却从云边射出,把四周映成一个美丽、灿烂的'光环。妈妈说许多在外打工的人,由于加班,中秋节都没时间回家,他们也希望一家团圆啊!所以我想起了远在苏州的外公、外婆。我真希望他们永远身体健康,我还要寄一盒最可口的月饼回去,也许当月饼寄到的时候,中秋已过了,但我相信,他们一定是很开心的。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