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修之死》说课稿

时间:2024-02-15 07:44:38 其他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杨修之死》说课稿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那么你有了解过说课稿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杨修之死》说课稿 ,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杨修之死》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1、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杨修之死》节选自《三国演义》第七十二回:“诸葛亮智取汉中,曹阿瞒兵退斜谷”,本文从不同侧面展开了曹操和杨修的矛盾冲突,生动地刻画了人物的性格。通过这篇课文让学生“窥一斑而见全豹”,培养学生品读古典文化精粹的能力,调动他们阅读的兴趣。

  2、教学目标的设立

  知识与能力目标:

  ①理清文章脉络,能够简要概括事件要点,②能用自己的语言,多角度地分析概括曹操、杨修的性格。

  过程与方法目标:探究杨修死因,培养学生收集、归纳、整理信息并能口头表达自己见解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中国古典小说的丰富底蕴,激发学生阅读古典小说的兴趣,从而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

  3、重点、难点的确立及依据

  对杨修死因的争论以及人物形象的把握,学生往往会有一些富有个性化的独特见解。因此,本节课的重点确立为:

  ①理清文章脉络,能够简要概括事件要点。

  ②能用自己的语言,多角度地分析概括曹操、杨修的性格。

  教学难点确立为:探究杨修死因,培养学生收集、归纳、整理信息并能口头表达自己见解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1、学生的知识与能力。

  学生在初一初二已接触过小说,并在本册书第三单元专题学习过,对小说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通过教师的点拨、启发,应该能够在了解小说背景的基础上,通过梳理情节,概括内容,归纳出人物的性格特征。

  2、学生的心理特点。

  初三学生成人感更强烈,更渴望在课堂上表达自己的独特见解,有一定的表现欲和较强的求知欲。

  3、存在的问题。

  对古典文学名著积累不足以及对小说所体现的三国时代的背景认识不足是学习本课的一大障碍,尤其在探讨杨修死因以及概括人物形象时,学生往往会局限于课文之中或对文章进行表面化的理解。

  二、教法学法

  1、说教法

  因为这是一篇自读课文,要求学生在早自习时充分预习,掌握故事情节,课堂上就基本不涉及字词句的讲解。几乎将所有时间都用在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与探究上,以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杨修之死》是一篇古代白话小说。就小说阅读课而言,要求学生在了解背景的基础上,通过梳理情节,概括内容,归纳出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这是小说阅读的一种基本模式。这节课将采用这一方法。

  2、说学法

  学生课前结合课后习题一进行充分预习,把握小说主要内容并对杨修死因能有自己的认识,为课堂中的探究讨论打下基础。课堂上通过学生主动参与和合作探究,对问题各抒己见,从而让学生更快更好的接受知识、培养能力。

  四、教学程序

  1、教学流程

  情境导入——把握情节——探讨死因——概括形象——拓展迁移——作业布置

  2、具体步骤

  ①导入设计

  由《三国演义》中《杨修之死》(4分钟的视频资料)导入。既是对课文内容的回顾,又通过声音画面等直观手段吸引学生,营造气氛。

  ②把握情节

  提问:杨修因犯何罪被杀?回答:惑乱军心

  提问:若没有这一事件,杨修是不是就不会被曹操所杀?

  回答:原来杨修为人恃才放旷,数犯曹操之忌。

  提问:课文用哪几件事表现杨修“恃才放旷,数犯曹操之忌”?

  回答:“改建花园大门”、“分食塞北酥饼”、“点破梦中杀人”、“告发曹丕阴事谋”、“教曹植斩门吏”、“为曹植作答教”。

  (此环节意在锻炼学生的概括事件的能力。)

  ③探讨死因

  此环节为教学重点难点,突破方法为:辩论激趣法。教师应适时点拨,引导学生多角度概括人物性格。

  过渡:本文的故事情节是曹操杀杨修。任何事情的发展都是有其渊源的,杨修之死也是这样。这是情节发展的必然,也是他性格发展的必然。

  下面请同学们以“杨修之死是否完全归因于曹操”展开辩论。

  男生为正方,观点为:杨修之死归因于曹操。

  女生为反方,观点为:杨修之死不归因于曹操。

  辩论要求:要有理有椐(观点要有事实依据)。在辩论中理解人物性格特征。

  效果预计:

  生1:杨修之死,实乃杨修之过。卖弄才华,锋芒太露。杨修确实学识渊博、才华过人,但是在一些事情上却过于卖弄聪明,以至一再遭到曹操猜忌,埋下祸根。

  生2:曹操外恭内奸,嫉贤妒能,心狠手辣,虚伪狡诈,这是人所共知的。杨修猜透曹操的心思,这让曹操很恼火,杀他是必然的。

  生3:杨修在“大簏装绢”的事件中失策,不去冷静地考虑后果,告密不成,反而“倒蚀一把米”,失去曹操信任。

  生4:如果杨修有诸葛亮那样的雄才大略的话,他就应该知道后果,杨修的才能根本用不到点子上。

  ……

  (此环节的设计意图是通过辩论的方式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培养学生收集、归纳、整理信息并能口头表达自己见解的能力。)

  ④概括形象

  曹操——阴险狡诈、老谋深算;杨修——恃才放旷、锋芒毕露。

  (此环节意在锻炼学生分析概括的能力)

  ⑤拓展迁移

  多面曹操

  提问:今天,我们通过学习《杨修之死》,了解到曹操性格阴险狡诈的一面,但是我们看问题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来分析,同学们心中的曹操是个什么样的呢?

  学生讲有关肯定曹操的故事:如他惟才是举,他爱惜老百姓的麦田,他胸有大志等。(可背诵已经学过的《龟虽寿》《观沧海》等。)

  教师援引易中天《品三国》中对曹操的评价,体会曹操性格的复杂性。

  曹操可能是历史上性格最复杂、形象最多样的人。他聪明透顶,又愚不可及;奸诈奸猾,又坦率真诚;豁达大度,又疑神疑鬼;宽宏大量,又心胸狭窄。可以说是大家风范,小人嘴脸;英雄气派,儿女情怀;阎王脾气,菩萨心肠。看来,曹操好像有几张脸,但又都长在他身上,一点都不矛盾,这真是一个奇迹。实际上,曹操是真实的,也是本色的。包括他的奸诈、狡猾、残忍、暴虐,都表现得从容不迫,落落大方,真诚而坦然。这实在是一种“大气”。我认为曹操是“奸雄”。不过前面要加三个字:可爱的。曹操是“可爱的奸雄”。

  (此环节意在锻炼学生结合已有知识独立分析的能力,学会辨证的看待问题,认识人物性格的复杂性。)

  ⑥作业设计

  1、作业设计目标及意图

  (1)以《杨修之死给我的启示》为题,写一段话,谈谈你的认识。200字左右。

  (2)(选做)通过书籍或网络查阅资料,了解曹操的生平事迹,以《曹操小传》写一段话。300字左右,以备交流。

  作业一,学生上课时已进行了一定的探讨,应进一步深入思考,形成文字材料,对学生的触动更大。

  作业二,锻炼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并与综合性学习有机结合起来。

  2、难易梯度和针对性

  作业一相对较容易,学生有话可说。

  作业二需要学生有一定的搜集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有一定的挑战性。

  五、板书设计

  杨修之死

  罗贯中

  杨修:恃才放旷、锋芒毕露

  曹操:阴险狡诈、老谋深算

  杨修之死的原因

  1、杨修恃才放旷(内因)

  2、曹操欲消除隐患(外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