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安娜·卡列尼娜》有感

时间:2024-02-15 11:06:23 观后感 我要投稿

读《安娜·卡列尼娜》有感

  认真品味一部名著后,相信大家都增长了不少见闻,这时就有必须要写一篇读后感了!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读《安娜·卡列尼娜》有感,欢迎大家分享。

  《安娜·卡列尼娜》是俄罗斯作家列夫·托尔斯泰于1874年-1877年间创作的小说,被广泛认为是写实主义小说的经典代表。

  这是一本旷世奇作,其中的许多隽语让人体味悠长,主人公安娜的悲惨命运也使我感概。

  记她的首次出场,是那般优雅的贵妇人,她的心仿佛由水晶雕琢,天真而善良。即使她努力掩饰,却依然无法遮蔽她内心深处的活跃与生机勃勃,她渴望自由而真诚的生活。这样的她如何不让人喜爱,就连我都陶醉在她的光芒下了。

  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她渐渐变了。也许是因为爱,也许是因为内心的谴责,也许是因为无力的惶恐,她的美丽竟失去了魔力。她整天无所事事,胡思乱想,内心惶恐的思绪暴露在阳光下,发芽滋长,充溢心扉。她对弗隆斯基的爱如烟雾般铺天盖地,像牢笼束缚着双方的心灵。不知何时,她的爱已不是爱,而是占有,且那般卑微。最终,她也因为这撕裂的灵魂,在铮铮声中,与泥土融为一体,坠入死亡的深渊。

  她短暂的一生是个悲剧,但这份悲剧的发生又能怪谁呢?她本身就是矛盾的结合,她厌恶上流社会的虚伪,却无法放弃奢华光鲜的生活;她厌恶自己与弗隆斯基的相爱,却陶醉在爱情的滋润中;她厌恶丈夫的冷漠无情,却又对他怀着所谓的歉疚之心。如果只是如此罢了,也没有什么。但她做过最错的事却是将爱情当作生命的唯一,她将灵魂摊开在弗隆斯基面前,让那份神秘荡然无存。神秘是人一生中最美丽的风景,它引领着人们前行,当神秘不在,探索的乐趣便不在,终究会使爱情枯萎,产生厌恶,导致双方心神俱疲。

  安娜·卡列尼娜最终成为她自己罪行的受害者。事实证明,基于家庭毁灭的幸福是不可能的。她开始克服嫉妒,认为弗龙斯基对她来说很酷,就变成了一种驱使她发疯的痴迷。

  盲目追随激情对一个人来说不是一条有利的道路。对真理、对意义的追求,是托尔斯泰的理想。这个想法的体现是莱文,他设法避免了最严重的罪,这要归功于启示的智慧。作者投入作品的意思从第一页就很清楚,要追随盲目的激情,因为这个追随不会带来任何好事。寻求生命的真理和意义是作者的理想。莱文似乎就是这个理想,他避免了对凯蒂的盲目热情,并理解了正确的道路。

  以安娜这个人物作为切入点,从安娜悲剧的一生进行分析,并且结合小说的历史悲剧,最终得出自己的感慨与结论——安娜的悲剧是时代的悲剧,是时代的牺牲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