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中国》读后感

时间:2024-02-18 12:11:12 读后感 我要投稿

《乡土中国》读后感

  认真读完一本著作后,你有什么体会呢?为此需要认真地写一写读后感了。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乡土中国》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乡土中国》读后感

  《乡土中国》这本书只有七万多字,倘若是小说,约莫半天的时间便可读完,但是这部社会学著作,我读了一周仍感觉似懂非懂。初读时,感觉十分晦涩难懂,像我这种偏爱小说的人读起这种社会学的书是挺难继续读下去的,但是多读几遍,揣摩一会,越发感觉有兴趣了,难懂的文字也明晰起来。

  费老笔下的乡土中国并不是具体的中国社会的描述,而是包含在具体的中国基层传统社会里的一种特具的体系,支配着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通过对社会结构的分析,以中国的事实来说明乡土中国的特性。

  费老的文笔平实质朴,深入浅出,没有华丽的辞藻,用最朴素的文字便能描绘出深刻的道理。单单读书,只看文字,读起来是单调晦涩,但是将现实联系起来,想想自己认知中的乡土社会,再看文字,就会感觉文字仿佛都活跃起来了,真切感受到了费老笔下的乡土中国。

  有些城里人会说乡下人土气,这听上去像是自视清高的城里人对乡下人的藐视,但也不无道理,费老在《乡土中国》中第一篇便是对乡土性的描述。乡下人将种地作为谋生手段,土地是乡下人的命根,加上农业不像游牧可以随时迁移,靠农业谋生的人是很难流动的,这样也就不免产生了土气。

  全书我感受最深的便是费老对于城里人认为乡下人愚笨的看法,在读这本书之前,我对此观点只有浅薄的认识,仅仅认为乡下人不是就一定愚笨,但却说不出个实在原因。拜读了《乡土中国》这篇社会学著作后,我才真正理解。从一方面讲,城里人嘲笑乡下人愚笨,连汽车都不会避,但这并不能成为乡下人愚笨的理由。乡下人到城里遇到汽车手忙脚乱不知怎么躲避才好,这是因为在他之前的生活环境中没有汽车,他没见识过,自然不知怎么避,就像城里人到乡下连赶鸡种地都不会。更深层次来说,城里人认为乡下人愚笨多是因为乡下人目不识丁,身为知识分子自然认为文盲不如自己聪明。费老对这一观点又进行了深刻的阐述,文字的出现是因为在空间和时间中人和人的接触发生了阻碍,人们之间不能当面讲话,便用文字这一形式来代话。在乡下,人口流动少,乡下人都是在一个村子里长大,一个村子的人都是熟人,都能天天见面,也就不需要文字了。城里人生活需要文字,但在乡下文字不是必要的,乡下人不学它,不是学不会,从这个角度自然也不能说乡下人愚笨。

  中国乡土社会结构稳定,人口流动性小,文化稳定,生活是一种传统的方法。正是在这种特性下,乡土社会中左邻右舍非常熟悉,他们之间知根知底,相处自然和谐,少有隔阂。也因此产生了费老在文中所述的礼治秩序、长老统治和无讼等这些乡土中国独有的特点。

  要想了解中国社会,费老的《乡土中国》是必读的,几万字的文章展现了一个社会的特点,从乡土社会的本色到差序格局再到长老统治,还有对社会变迁的描述,费老多角度的对乡土社会进行探究,深刻描述了中国社会特有的乡土伦理体系。这本书具有深刻的洞察力,极富乡土气息,文字饱含深思,使我对乡土社会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牵起了我淡淡的乡愁,在我的学习生涯留下了浓重墨彩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