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传统文化作文

时间:2024-02-18 12:40:07 传统文化 我要投稿

【精华】中国的传统文化作文7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作文吧,写作文是培养人们的观察力、联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记忆力的重要手段。为了让您在写作文时更加简单方便,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国的传统文化作文7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精华】中国的传统文化作文7篇

中国的传统文化作文 篇1

  传说每年的农历七月三十是地藏王菩萨的生日,在我们桐乡,这天晚上家家户户都要插“地上香”。

  刚刚吃过晚饭,爷爷就骑着电动车带我去村边的小店里买香烛。香烛买来之后我们这就迫不及待地开工了!奶奶搬来一只板凳,放上香炉,插上三支蜡烛,然后在旁边放上一大块泡沫板,用于插“地上香”。听爷爷说,香烛原先都是插在自家门前的场地上的,所以才叫“地上香”。现在条件好了,门前的场地全是水泥浇的,已无地可插了,于是就插在泡沫板上,这也是与时俱进呀。奶奶这边刚弄好,爷爷就开始把买来的香放到烛火上慢慢点燃,点燃后再把火苗吹灭。此时,香开始冒出一缕缕白烟,随风飘散开来,整个村子都弥漫着一股香烛的独特香味。

  我从爷爷的手中接过一撮香,小心翼翼地把它们插在泡沫板上。我看爷爷插的香一支支排队似的十分整齐,便忍不住称赞道:“爷爷,您的插香技术真棒!”爷爷微微一笑说:“还可以吧。不能得意,要谦虚谨慎啊!”“哈哈哈……”我和爷爷都笑了。

  望着星星点点的.烛光,我真希望我的家人都能得到地藏王菩萨的保佑。这真是个难忘的日子!

中国的传统文化作文 篇2

  重阳节是我国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一。

  重阳节是在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古有王维的诗句:“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就是对重阳节习俗的诠释。在重阳节这一天,人们有登高、赏菊、插茱萸的习俗。传说在重阳节,家里有灾难,需要登高,才能躲过灾难。重阳节又叫老人节,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

  传统文化—重阳节,你像老人的一块宝,像一个珍贵的纪念。我爱多姿多彩的`重阳节,爱它的美丽,爱它丰富的习俗,爱它尊敬老人的精神!

中国的传统文化作文 篇3

  中国是个古老的国家,传统文化更是源远流长,丰富多彩。有民间工艺陶瓷,民族艺术戏剧,国画,风俗习惯端午节赛龙舟,元宵节闹花灯等等,不过最值得一提的就是民间艺术剪纸了。

  剪纸是中国的民间艺术瑰宝,是民间艺术的一朵奇葩,看了让人羡慕不已,啧啧称赞。剪纸的内容包含着浓浓的生活气息。鸟,虫,鱼,兽,花草树木亭桥风景。这些人们熟悉而又热爱的自然景观成了人们剪纸的花样。每逢过年过节或喜事临门,人们都要剪一些“福”、“喜”、“寿”等贴在窗户上,门上来表示庆贺。

  瞧,这幅剪纸作品多有趣呀。一只穿着彩衣的小老鼠拖着一条长长的尾巴,他的'眼睛滴溜溜地搜索着四面八方,生怕被人发现它在偷灯油。可是老天像和他作对似的,葫芦里的灯油全流到地上了,小老鼠以最快的速度,从灯台上跳下来趴在地上,伸出那利剑似的舌头贪婪的舔着地上的灯油,那滑稽的样子真是逗人喜爱!

  剪纸艺人剪得十二生肖也是栩栩如生,惟妙惟肖。就连外国人也啧啧称奇,竖起大拇指一个劲的来夸赞。十二生肖被印成邮票飞到世界各地,让全世界的人都来认识中国博大精深的剪纸文化。

  太精美了!它体现了民间艺人的心灵手巧,他是劳动人民聪明才智的展示,是民间传统文化的结晶。我也想像民间艺人一样剪出一副精美绝伦的剪纸作品,送给外国的小朋友,让他们了解中国的剪纸艺术,让剪纸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桥梁。

  中国是个古老的国家,传统文化更是源远流长,丰富多彩。有民间工艺陶瓷,民族艺术戏剧,国画,风俗习惯端午节赛龙舟,元宵节闹花灯等等,不过最值得一提的就是民间艺术剪纸了。

  剪纸是中国的民间艺术瑰宝,是民间艺术的一朵奇葩,看了让人羡慕不已,啧啧称赞。剪纸的内……

中国的传统文化作文 篇4

  端午节到了,大家就去商店买粽子,买雄黄酒,一回到家,就和亲戚朋友一边吃粽子,一边喝雄黄酒。说到粽子和雄黄酒,还有一个传说呢!

  传说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合纵联横,富国强兵。楚王后悔疏忠臣、亲奸党,不该听信谗言迁怒于屈原这样的忠良。他不甘心楚国就此衰败,立志收回失地,复国兴邦。当楚怀王找到屈原商议救国大计时,由于内奸告密,秦军还是追到了楚怀王躲避的地方,楚怀王不愿被俘,准备自缢而亡。在这危急关头,屈原与楚怀王换了衣服,一口气跑到了汨罗江边的.一座桥上,抱石投江而死。获救的楚怀王为报答屈原的救命、救国之恩,告慰忠魂,密令沿江渔民划着船都去打捞屈原的遗体,用苇叶包了米饭投到江里,不让鱼虾把屈原吃掉。从此,楚国各地年年端午节吃粽子、划龙舟纪念屈原。

  以后,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我国劳动人民在每年农历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端午节还被列了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中国的传统文化作文 篇5

  今天我们全家人一起去河坊街玩。街两旁的商铺里各种各样的商品,让我眼花缭乱。

  走着走着,我被路中间的小摊吸引住了。小摊上陈列着各式各样用糖做的`东西:小猫、小兔、羊、狗、马……一个个栩栩如生。妈妈看我站在那里挪不开步子,笑着说:“你也挑一个吧!”

  “太好了,我要一只可爱的小兔子。”我高兴地说。

  叔叔把糖舀出来,用三根小竹棒来搅拌,搅拌着搅拌着,糖慢慢变白了。叔叔把糖搓圆捏出一个空的球形,再往球里吹气,一边吹,一边用手捏出形状,不一会儿小兔子的样子慢慢出来了。叔叔用红色的糖做眼睛,用绿色的糖做小草,正在吃草的小兔子完成了,像真的一样!

  叔叔的手真巧,糖人真有趣!

中国的传统文化作文 篇6

  在我的成长过程中,通过看书,听别人讲故事,走亲访友,我耳闻目睹了许多中国传统礼仪文化。而经过今年学习了《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这本资料,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五千年,中国一路风尘仆仆走来,脚下踏的是深厚的文化底蕴。但在今天,一提及中国传统礼仪,大多数人并没有什么清晰概念。甚至认为这种传统礼仪人化是过时的东西。这说明中国礼仪文化正在遭受着史无前例的摒弃与不屑。然而,中华民族传统礼仪文化是中国人民几千年来处理人际关系的实践结晶,是人与人之间行为规范的准则。

  杨时与他的学友游酢为求得正确答案一起去老师家请教。时值隆冬,天寒地冻,来到程家时,适逢先生坐在路旁打坐养神,杨时二人不敢惊动老师,就恭恭敬敬立在门外,等候先生醒来,过来良久,程一觉醒来,从窗口发现侍立在风雪中的杨时,只见他遍身披雪。脚下雪已有一尺多厚了。此后,“程门立雪”的故事就成了尊师重道的千古美谈。

  礼仪是律己,进人是一种规范,是表现了对他人的尊重。古人云“不学礼,无以立”。文明礼仪不仅是个人素质、教养的体现,也是个人道德和社会公德的体现。

  东汉黄香仅仅九岁,就懂得尊老爱幼,孝顺父母。在冬天严寒之时,就用自己的身体将父母的被子温暖后,再请父母安寝。在夏日炎热之际,则用扇子给父母扇凉驱蚊,以侍奉父母安寝。黄香温席是在

  中国传统孝之礼仪,孝顺父母,从小事做起。

  近百年来,由于种种原因,一些优秀的伦理道德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如今的人们已经有了较之过去更为雄厚的经济基础来孝敬老人,心已经没了,孝敬父母不是有心无力,而是有力无心。

  唐朝贞观年间,西域回纶国是大唐的藩国,一次,回纶国为了表示对大唐的友好,派使者带一批珍宝见唐王。其中最珍贵的'是白天鹅。途中,白天鹅不谨飞走,使者只拔下几根鹅毛,却没能抓住白天鹅,使者在担心害怕之余把鹅毛献给了唐太宗。唐太宗并没有怪罪他,反而觉得他忠诚老实,不辱使命。从此,“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的故事就流传开来。

  中国传统礼仪,应是体现精神价值的生活方式,传承它可以使我们的礼仪文化发扬光大。

  传统礼仪毕竟是中国传续了几千年的血脉。若血脉堵塞,中国只能被称为是一个现代国,而不能称其为中国了。中国传统礼仪文化博大精深,它足以使国人和海外人引以为荣和自豪。它是中华民族重要的凝聚力。没有它,国人将迷失自我;没有它,中国便只剩下一个空壳。

  纵观古今中外各国发展,世上没有一个民族是否定自身传统礼仪的。没有任何一个民族会认为自己的优秀的传统礼仪是过时的,有害的。而传承中国传统礼仪文化。是每个华夏儿女的责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无愧地大声说:“我是中国人!”

  作为小学生,我们现在是学生,是祖国的花朵;十年后或二十年后我

  们就成为了祖国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传承祖国传统礼仪文化,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在平时的学习中,生活中,交往中,我们一定要热爱祖国传统礼仪文化,了解祖国传统礼仪文化,学习祖国传统礼仪文化。做一个传承中国传统礼仪文化的使者。为弘扬祖国精神而努力奋斗。让祖国文化永远传播。发扬光大。

中国的传统文化作文 篇7

  有人发出这样的感慨:中华传统文化,传统美德都在随着一代代人由无知少年到迷茫青年到悔憾晚年而没落。大师已去,再无大师,传统文化也尾随着大师们的脚步渐渐远去了!国民作为文化的最重要载体,有责任,有义务也有能力为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尽其力。下面是关于传统文化的流失作文。

  浅析中国传统文化的流逝

  点点落红,纵使娇羞,脱离了花萼,终究凋零。片片落叶,纵使苍翠,告别了枝干,终究枯萎。颗颗沙砾,纵使金黄,背弃了土地,终究飘游。于人,放弃了自己的根本,终究无依无靠,毫无建树。

  然而,在充斥着欲望与利诱的当今社会,越来越多的人信奉“金钱至上”的生存法则,而忽视了对文化田园的守护与耕耘。大量的文化垃圾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刺破了人们的精神防线,攻陷了一座座空虚的堡垒。五千年来的文化积淀带给我们的是怎样的深沉与厚重,五千年来的血脉相融带给我们的是又怎样的震撼与感动。但当现在的人们离我们的“根”渐行渐远之时,带给我泱泱中华的,又是怎样的哀伤与悲痛!当我们任性地告别了枝干,背弃了土地,脱离了根本时,我们的祖先,我们的历史,我们的传统,我们挚爱着的一切也正向我们发出无声的呻吟。他们将悲痛与惋惜化作一滴晶莹的泪水,高悬于我们头上的苍穹。

  曾几何时,安塞腰鼓仍旧隆隆地震撼着陕北大地,那激昂的鼓点敲打出那群皮肤与土地同色的汉子们的朴素与豪放。曾几何时,锣鼓与唢呐仍旧嘹亮地冲击着人们的听觉,人们在红衣绿扇中舞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曾几何时,尚可撑一把油纸伞漫步于江南雨巷,看临溪而坐的老人们喝茶谈天,看赤脚的孩子在雨中嬉戏,看江南女子的倩影融在绵绵细雨里。曾几何时,人们仍会为过年而欣喜,忙里忙外图的是一个热闹。曾几何时,国人尚记得自己的传统,自己的节日,自己的文化,尚会为之欢喜为之忧。

  白驹过隙,世殊事异。大街上播放着英美歌曲,与之同来的是无数年轻人疯狂的尖叫。书摊上的文集大多被日韩漫画湮没,人们的头脑中萦绕着的不再是《红楼》与《三国》,取而代之的,是无益发展的文化糟粕。人们在圣诞前夕疯狂购物时,业已忘记春节与清明。韩国抢先申请端午节为其文化遗产,而身为其原归属国的子民们,却有人说不出它的具体日期。

  试想,如果我们的传统文化消歇了腰鼓,停滞了秧歌,喧扰了静谧,黯淡了习俗,还剩些什么呢?我们的灵魂中,又剩了些什么呢?怕只是些浮躁、喧嚣、粗浅的残渣吧。

  仰望天空,依旧有阴霾一片;低头寻觅,追寻逝去的曾经。抬手拭去天上的泪水,摸着胸口暗暗立下誓言:决不让这本不该发生的一切继续!拨开乌云,我们收获的`会是阳光,灿烂的一片!

  中华民族痴痴地守护并且耕耘了五千年的文化,是那样的深沉与厚重,博大而精深,这就是我们的“根”啊!可是这“根”已经在呻吟,在哭泣,那泪就“高悬于我们头上的苍穹”,随时随刻都会化作滂沱,砸向我们的!该清醒了,在你如饕餮般品着“麦当劳”、“必胜客”中的油腻时,别忘了美国人曾经像研究原子弹一样,纳闷于我们的元宵,那馅是怎样包裹在均匀的糯米面里的吧!在你几乎一集不落地看着那没完没了的“韩剧”时,想一想《西厢记》中的“晓来谁染霜林醉,都是离人泪”曾经使得初识汉学的英国人噼里啪啦落下多少激情泪吧!在你买了一束玫瑰花装模做样地也过过洋人的情人节时,你真应该抬起头来,再给那被王母娘娘一簪子便只能“金风玉露一相逢”的牛郎织女以以一片深情的牵挂吧!……

  [点评]一开篇,就是一组排比句,始终在扣合着“万事万物都有自己的根”,离开了“根”,是花,就得“凋零”,是“叶”,“终究枯萎”……人不也一样吗?一个民族不也一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