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额尔古纳河右岸》读后感
读完一本经典名著后,大家一定都收获不少,何不写一篇读后感记录下呢?现在你是否对读后感一筹莫展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额尔古纳河右岸》读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通过《额尔古纳河右岸》,我见识到了一个之前从未知晓的民族,读懂了书中的额尔古纳河的含义。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现代化的步伐悄然而至,传统和现代的冲突映射在时代的每一个角落里。《额尔古纳河右岸》用沉稳朴实的语言,复刻了鄂温克族人的历史文明,通过文字感受到这个民族的百年变迁,我惊叹于百年变革中这个民族的坚毅。
作者以“我”的视角,通过讲述每个人物的故事,生动描述出鄂温克族人游牧之路上的兴衰发展史。故事里的人物很丰满,他们有血有肉、有爱有恨、真实洒脱,在面临绝境时不屈不挠,即使在日寇的铁蹄下也迸发着顽强的生命力,生与死在他们的故事中有了另外一种形式的诠释。“希楞柱”中牺牲自己的孩子去拯救别人的萨满妮浩、坚定的驯鹰人达西、嘴快心软的姑姑依芙琳等众多性格迥异的人物让这本书更加真实立体。
《额尔古纳河右岸》如一部史诗巨著,沿着历史的脉络,把近百年的历史变革融入故事,讲述了鄂温克族人一代又一代的爱恨情仇。主讲人的名字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她作为年届九旬的鄂温克族最后一位女酋长,讲述了从出生以来经历过和听说过的传奇故事,被现代化潮流淹没的鄂温克族也开启了一段新的征程。
作为一个时代进步的缩影,故事的开头就明确了鄂温克族人下山定居不可逆转的事实,“布苏是个大城镇,靠着山,山下建了很多白墙红瓦的房子,那就是他们定居的住所。山脚下还有一排鹿圈,用铁丝网拦起,驯鹿从此将被圈养起来。”相较于鄂温克族人骨血中传承的自由与信仰,于主讲人这一辈的老人而言必然难以接受这个事实,但是娓娓道来的故事也让他们的难以接受和无法释怀变得合情合理,生于自由的土地、长于活跃的年代,他们的经历生动诠释了时代的进步。
读书时,内心无比平静,好似在某一个黄昏的下午,在老屋前听一位耄耋老人讲述他们这一生的故事,明明是最质朴的语言,却绘出一个宏伟的民族发展史。故事的最后让我久久不能释怀,似乎故事终结了,这个民族的自由之旅也真正结束了。但是时代洪流潮起潮落,百年故事并不会戛然而止,只会在历史长河中泛着耀眼的光,无论何时都会提醒我们永葆初心。
初读《额尔古纳河右岸》,更多是从历史角度浅浅了解这本书,在阅读时发现其中包含的不仅仅是历史更迭和时代进步,还有很多隐藏的“副本”值得我们去反复阅读。就比如贯穿其中的神秘萨满文化、尊重生命和顺应自然的生态底蕴、游牧民族的文化符号等都值得我们去探索解读。在繁忙的生活中探寻文明与本真,感受经典的力量,犹如一场找寻自我的旅程。去读书吧,在文字中感受这场文化盛宴的魅力,在“他们”的故事中感受精神世界的富足,学会拒绝精神内耗,找寻本质和初心。
资深写手 • 1对1服务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