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我的第一本书》评课稿[实用]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评课稿,通过评课,可以把教学活动的有关信息及时提供给师生,以便调节教学活动,使之始终目的明确、方向正确、方法得当、行之有效。快来参考评课稿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我的第一本书》评课稿,欢迎大家分享。
《我的第一本书》这篇课文是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中的一篇抒情散文,本单元的课文都是品读人生,感悟亲情的作品。本篇课文讲述的是诗人牛汉儿时的一段令人难忘的人生历程。教学本文应立足于品读作者对他的第一本书的永志不忘之情,这是作者终身受用的一笔宝贵精神财富,同时去提升学生的精神品位,感化其精神世界。以下我就刘老师的这节课谈一谈仅我个人的看法:
1.刘老师的这节课符合新课标的教学理念,充分体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要求。教学目标切合教材要求和学生实际。
2.教学内容适合学生的发展现状与要求,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知识素养。准确的把握了教学重难点,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遇到的学习困难。
3.教学过程从导入到正音、复述课文、研读讨论、学生质疑、到畅所欲言,每个环节都衔接流畅,自如,充分体现了教学思路清晰,层次清楚,结构合理。刘老师充分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有利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内在需求和求知动力。教学中全体学生共同参与,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面向全体,培养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努力营造高效,和谐的课堂,整堂课情知交融。
4.教学方法能体现学生的能力培养,教学手段运用得当,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来整合学科教学。
5.教师语言准确简洁,示范规范,值得得法。
总之,这是一堂比较清晰,质朴,结构合理的常规阅读教学课。当然,在这么多值得肯定之余,我个人认为这节课存在有以下的遗憾之处:
1.这是一篇具有真情实感的叙事性抒情之作,应让学生充分进行与文本的亲密接触。要让学生能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最好的办法是放手让他们多读,“书读百遍,其义字见”。刘老师的这节课中学生读文本的机会较少。其实,文章的情节是比较简单的,我觉得让学生反复复述情节,倒不如在整体感知文本后,让他们读一读自己感受较深的语段,效果更佳。
2.在“畅所欲言”环节中,老师提问学生:学了文本,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难道你仅仅了解了第一本书的故事吗?“难道”一问实在不高明!教师已将自己的主观感受一半强加给了学生。我们知道,学生毕竟与作者不是同生于一时代,他们的体验一下了解了这个故事就能这么深刻的,这一问于学生而言,难度较大,事实上,学生的回答也是肤浅的。当然,可能最后时间比较仓促了,没能深入思考。但我想,如果改成“我所难忘的事,与大家分享”,可能学生还会活跃些。
3.刘老师在处理研读课文这一环节时,设置了这样的思考题:阅读相关语段,用“从————中,我感受到————”的句式说说你从中品读到了哪些情感?这时候,两三个学生才浅显地讲了一些体验,老师就急忙自己作了归纳,其实,我认为这是一个最好的亲近文本的机会,教师就应该充分的让学生读,边读,边说体验,同时并形成板书,以此体现教师对学生自主探究的成果的充分肯定。
4.多媒体教学的利用作为教学的辅助手段固然能优化课堂教学,但它毕竟是一种工具,具有模式化,固定性,少了一些亲和性,所以,在利用多媒体的同时,板书还是不可或缺的东西,因为板书可以随学生在课堂内的生成而丰润课堂内容。遗憾的是刘老师没有用上板书,致使课堂中师生的互动,交流欠缺了一些。
以上是本人的拙劣之见,如有不当之处,敬请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