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初中生物《骨的结构》说课稿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是进行说课准备的文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初中生物《骨的结构》说课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本节课力争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由被动听讲式学习转变为积极主动的探索发现式学习,下面我主要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展开说明。
一、说教材
教材是进行教学的评判凭据,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来源。首先,我对本节教材进行一定的分析。
本课选自北师大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第5单元第15章第2节的内容,本节课选自第一课时,主要内容是骨的结构、骨的特性。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动物的运动,而运动与运动系统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到铺垫作用。同时本节中涉及到了许多学生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说学情
教师不仅要对教材进行分析,还要对学生的情况有清晰明了的掌握,这样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接下来我将对学情进行分析。
初中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有很强的求知欲望,通过日常生活经验对骨的结构有一定的了解,但不能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因此我会在教学中借助实物、模型等辅助教学,并让学生动脑、动手,发表见解,发挥学习的主动性。
三、说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课程的指挥棒,是课堂教学的指路明灯,我设计了以下三维一体的教学目标。
1.说出骨的结构与特性。
2.通过观察哺乳动物的长骨总结骨的结构与特性,提升逻辑推理能力。
3.认同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感受生物的奥秘。
四、说教学重难点
根据课程标准对知识目标的要求,同时结合知识本身的特点,我确立了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
重点:骨的结构与特性。
难点:骨的特性。
五、说教学方法
我们知道“差的教师只会奉送真理,好的教师则教给学生如何发现真理。”因此,我主要采取以下教学方法:直观教学法、读书指导法、讲授法。
六、说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在此环节,我首先展示X光下骨折的图片,由此带领学生回顾骨的分类,并提问:骨折时用石膏进行固定后,自身又是如何愈合?这与骨的结构和特性有何关系?进而引入新课。
这样的导入可以让学生将生活中的现象和生物知识联系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有利于后续教学的开展。
(二)新课教学
本部分主要讲解两个知识点:
第一个知识点是骨的结构。
首先我会为学生分发一根一端纵向剖开的哺乳动物的长骨,让学生去观察。引导学生用手触摸骨的表面,引出骨膜的概念,讲明骨膜上的具有血管以及血管的作用。组织学生阅读骨膜的资料卡片,讲解骨膜上的神经、成骨细胞等知识,补充软骨层的知识。然后引导学生进一步观察,并比较中间与两端的骨组织致密程度的差异,得出骨密质和骨松质的概念,总结出二者统称骨质。接着借由生活中吃骨髓的经验,讲解骨髓的两种类型以及它们各自的特点。最后组织学生通过快问快答活动总结该部分知识点。
第二个知识点是骨的特性。
我先为学生展示一个人体重和骨重的差别,提问学生:骨如此之轻与骨的结构有怎样的关系?学生结合实物和结构图容易得知长骨的骨干中央是中空的。接着我会列举数据向学生说明骨虽轻便但却可以承受很大的压力,继而展示骨质的成分表,并讲解:成年人骨质中水分和钙盐等无机物约占2/3,这是骨具有坚而不重的特性的原因。并补充解释其余的1/3主要是骨胶蛋白等有机物,与骨韧性的特性有关,因此具有硬而不脆的特性的原因。
为了让学生能够认同生物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的观点,我还会呈现幼儿常足内翻却不骨折,而老人却很容易骨折的事实,让学生意识到不同年龄段的人的骨的成分是不一样的,因此青少年要注意坐、立、行的姿势,老年人要注意的行走和乘车安全,防止跌倒。
本环节中的知识点看似琐碎,但是却有一定的关联度,所以我在讲授过程中十分注重过渡,力求帮助学生建立完善的知识体系,而且我在教学中呈现了骨的实物、图片、数据等多种资料增加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从而避免的照本宣科给学生带来的疲惫感。
(三)巩固提升
在巩固环节,我会再次提问学生导入中的问题,学生经过思考可以答出骨的恢复是由于成骨细胞的作用。这样的做法可以使整个课堂有始有终,同时可以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课堂小结
在小结环节我将采用师生共同总结的方式总结本节所学内容,帮助学生归纳本课所学,便于课后复习和巩固。
(五)布置作业
课后我还会让学生去查阅资料:骨是如何连接在一起支撑我们的身体的呢?思考该问题,有助于学生理解下节课的重点内容,为之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四、板书设计
最后谈一谈我的板书设计。好的板书能够体现教学重难点,方便学生梳理课堂中学到的知识。我采用了如下图文结合的板书形式,简洁明了,使人一目了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