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梳理探究《姓氏源流与文化寻根》说课稿
作为一名教师,常常需要准备说课稿,编写说课稿是提高业务素质的有效途径。我们应该怎么写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梳理探究《姓氏源流与文化寻根》说课稿,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本课属于新课标人教版教材必修二中梳理探究部分,是探究性学习课型。探究性学习较之传统的接受性学习,最大的区别在于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比较集中地体现在这种课型之中。教师只是起一个引导的作用,重点在于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意识和精神。
梳理,就是对过去所学知识进行系统地整理,是一种重新学习的过程。通过梳理,学生对知识有了新的认识和体验,从中掌握了某种规律性的东西。
(二)学情分析
在高考的巨大压力之下,学生都变得有点急功近利,考什么就学什么,而对自己的人文修养要求有所降低。在语文学习方面,学生不注重基础知识的积累,在这种形势之下,新教材的编写注入了这种梳理知识的环节,显得尤为重要。这节课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搜集、分析、整合资料的能力。
根据这一专题的特点和学生的学情,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中国姓氏起源及发展的脉络,能够知道自己的姓氏的来源以及同姓的历史名人,提高语文学习的探究能力以及搜集、分析、整合资料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合作探究以及老师引导,讨论归纳出姓氏的几种重要来源;
3、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目标:培养语文探究学习的兴趣爱好,增强民族自豪感与认同感。
教学重点:
1、了解姓氏起源与发展,对文化探究产生兴趣。
2、了解姓氏来源的几种常见的形成方式。
教学难点:通过对个体姓氏源流的了解,产生民族自豪感。
二、说教法
新的《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主动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教师是课堂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是课堂的主导,而不是课堂的主体。而且,新的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围绕所选择的目标加强语文积累,在积累的过程中,注重梳理”。
在这种前提下,本节课可以采取以下方法:
1、由教师介绍一些关于百家姓的基本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学生积极参与,研讨各自姓氏的来源。由姓氏来宣扬前辈的优良品质并使之发扬,以此来增强民族的自豪感和认同感。
课时安排:一课时。
三、说学法
在学生做好提前预习的基础上,将学生分组讨论交流。
1、按姓氏将班级学生按照姓氏分成若干小组,要求每个小组查找本组姓氏的历史名人以及本姓氏的由来。
2、小组间进行比较,初步总结姓氏的不同来源。
由于这是一次探究性学习课型,建议学生的活动时间不少于课堂时间的三分之二。
四、说教学过程
分析姓氏源流
1.导入语:
由乾隆时期秦大士和孔庆东的例子导入,引出姓氏问题。
(姓氏对我们是很重要的。姓氏是一个人的家族血缘关系的标志和符号.但其实姓氏不只是个人的事,亦不只是家庭的事;姓氏是一种文化,它关系我们的历史与血脉。)
2.提出问题:什么是姓氏?为什么叫做姓氏呢?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讲解。
(1)中国上古时代,姓和氏是有分别的。古姓:姬、姒、姜、嬴、妫,有没有发现什么规律?
(明确:都有一个女字旁。)
大家能不能猜测一下这是为什么?明确:与远古时期母氏氏族社会特点有关。
(2)氏是怎么产生的呢?首先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有谁知道“氏”是什么意思?你们可以试着猜。(学生自由发言)
明确:“氏”的本源义是木本,即植物的根,在父氏社会中,一般实行一夫一妻制,而族长或有权势者往往一夫多妻,男子升到一家之长的地位。这时出现了同一姓所衍生的分支,但是当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有氏的,只有贵族男子才有氏。那么可见“氏”是用来区别“贵贱”。
(3)引出一部从宋代流传至今的启蒙教材:《百家姓》。问大家:在我们流传已久的百家姓里到底有多少个姓氏?
(明确:“百”并非就仅指确切的“百”,而是多的意思。《百家姓》本来收集438个姓,后增补至504个。后来经过明清不断地新修,到今天大概有四千多种。)
谁能来背一下《百家姓》里前面几个姓氏是什么?
(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冯陈褚卫蒋沈韩杨朱秦尤许何吕施张)
这么多的姓氏,这些姓氏是怎么来的?经过一段时间的演变现在又是什么样子呢?好,今天让我们一起来了解让国人骄傲的姓氏文化。
探究一:
(学生活动:展示成果,语言表达训练)既然在日常生活中有这么多的姓,大家有没有想过姓是怎么来的?
我们大家都有自己的姓,课前我们已经根据自己的姓氏分了小组并且还坐到了一起,下面我们就请大家展示一下自己的探究成果,说说看自己的姓氏来源。(学生按组自由发言。)
展示:(课前布置,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进行小组自主合作探究,在上课的时候打破了班级的座位次序,而是让同姓的同学坐在一起便于总结和交流。课前我整理了一下,在授课班级中有几大姓:张、李、王、刘、杨、赵。在发言的时候这几个是重点。)
拓展:下面我们大家一起来梳理、总结、完善一下我国姓氏的来源。
(一)以母亲为姓。
在上古的母系氏族社会时期,以母亲为姓。传说上古时代神农氏的母亲叫女登,所以那时许多姓都是女字旁,如:“姬”、“姞”、“姜”、“妫”、“姒”等。
(二)以分封的土地为姓氏。
卿大夫及其后代以受封邑名为姓。夏商周三代,天子或诸侯给有功劳的卿大夫一块封地,受封的卿大夫及其后代一般就以封地的名称当作自己的姓氏。
(三)以国名为姓氏。如齐、鲁、晋、宋、秦、楚、卫、韩、赵、魏、陈、蔡等;
(四)天子赐姓。古时候,为了奖赏某人,天子便把赐姓作为一种奖赏的形式。
(五)以出生地或者居住地为姓氏。传说上古时代虞舜出生于姚墟,便以“姚”为姓。
(六)以从事的职业为姓氏,古代有以职业技艺为姓的习俗,(七)因避讳而改姓氏,姓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有时也会改动的,(七)以担任的官街为姓氏,古时有乌鸟一个官职,其后代去鸟姓“乌”。我们熟知的古代五官,即:司徒、司马、司空、司士、司寇等。
拓展:
趣话姓氏:
在我国,大多数的姓氏都比较常见,但也有一些奇怪的、令人意想不到的姓氏,在姓氏大省河南甚至还有“狼、鸡、猴、狗、蛇、妻、妾、骂、邪、嫖”等姓,这也构成了姓氏文化一种比较有趣的现象。
1. “东西南北”、“柴米油盐酱醋茶”一拾百千万;赤、橙、黄、绿、青、蓝、紫……
2.死、难、黑、老、毒。
3.介绍几个少数民族的姓氏:
直接采用汉姓,有朝鲜、壮、土家、白等19个民族;既使用本民族的原有姓氏,也使用汉姓,有满、蒙古、彝、藏、景颇等27个民族;无姓氏,维吾尔、哈萨克、布朗、傣等8个民族习惯上没有姓氏。
满族和回族的姓氏。
探究二:
(学生活动二:展示探究成果,语言表达和写作训练)
姓氏的“流”,即是姓氏的发展问题。
(小组展示自己姓氏的历史名人)
每一个姓氏都代表着我们家族的荣光与自豪,那么当我们满怀豪情与激动地展示完我们本姓氏的来源发展之后,我们同学会有怎样的感触呢,能不能通过大家手中的笔把你的自豪、你的骄傲展示出来呢?谁来试试看?
写作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把我们的姓串联起来,可以写成像《百家姓》那样朗朗上口的文字,可以写成一幅对联,还可以编成打油诗等等。(请同学准备好了给学生展示。)
结语:(升华以及情感目标的体现)从百家姓的角度看,我们有不同的姓氏,每个姓氏都有自己的根源、出处,正所谓“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但从中华民族的角度看不管我们的姓氏是什么,我们都离不开中国这棵参天大树,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都是同一条根,我们都是华夏儿女、炎黄子孙。我们一定要把我们祖先身上的精神流传百世,把他们优秀传统发扬广大。这节课结束了,但是我们探究中国文化的使命却没有结束。
最后以一首歌祖海的《百家姓》来结束这节课。
五、教学效果及课后反思
从总体上来说,这节课基本上达到了我课前预设的目标。学生课前的准本工作做得比较到位,课堂气氛比较活跃,在愉快轻松的课堂氛围中完成了课堂教学任务。但是经过评课和反思,有几个地方是需要改进的:
1.在几个环节中应该重点突出一个环节,使之更有亮点。
2.板书有些形同虚设。(因为课件非常详细,所以这个环节考虑得不是很充分。)
3.课堂评价环节还不够。
4.应该让学生的探究再增加些深度和难度。
5.导入要慢,声音要大。
6.学生活动可以再大胆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