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读《教师成长力》有感
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都增长了不少见闻,何不静下心来写写读后感呢?到底应如何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读《教师成长力》有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每一个教师的心中都有一个愿望,希望成为一名好教师,在服务学生成长的过程中,也让自己获得更好的成长。正如条条道路通罗马,成为好教师没有固定的模式,但有可借鉴的经验。郝晓东老师通过《教师成长力》这本书,向大家分享了他在向好教师目标迈进途中的经历和体会,下面我将结合自身的学习、工作经历,谈谈对这本书一些章节的体会。
在读这本书之前,我也曾有过工作繁忙的感慨,但我从未想过我忙的方向在哪里?为什么会这么忙?有没有具体的目标?在读“专业教师与业余教师”这一章节时我进行了自我对照,感觉自己既有专业教师的特质又不能脱离业余教师的表现,属于中介。书中提到专业教师要兼具无差别、无条件、给予学生安全感的“母性之爱”和有差别,有条件,给予学生方向感的“父性之爱”。本以为自己考编入职后已经是专业化老师,现在看来,我是差之千里,在专业化教师成长的道路上,我还缺少对后进生的耐心,对职业的认同感也有待提高。
读“人生差距是怎么拉开的”一节,郝老师告诉我们,人与人的起点相同,而后来差距越来越大的原因在于“机会泵”的产生,在这个能者为师的年代,首先要增强专业实力,塑造个人品牌拿到“门票”,然后明确方向和领域,最后需要背水一战的全力以赴。作为新老师,学校为我们提供了展示自我的平台,我们一定要学会去捕捉机会、抓住机会,不断激励自己成长。青春正当时,不予负流年。
本书第二章第九小节“读书是‘吃饭’不是‘吃药’”也令我印象深刻。初读这篇文章,不太理解“吃饭”和“吃药”的关系,又复读,才明白吃药可能三两天就治好了病,而“吃饭”呢,需要我们一日三餐,不间断,而且是我们的日常。在这里,我觉得还有一个寓意,让读书和吃饭一样如常,不可或缺。读书跟吃饭是一样的道理,各种养分都要汲取,营养才能均衡,体格才能强健。人类作为一种社会物种的存在,第一要生存,第二要发展。通过阅读,可以汲取精神营养,丰富学识素养,提升内在修养,更新陈旧观念,增进理性认识,涵养人格情怀,拓展学科知识,促进教学效果。只不过阅读的作用往往是隐性而潜在的,阅读是“吃饭”,不是“吃药”,效果显现需要时间而不可能立竿见影,很难以标准化和可测量的思维来衡量。
我自身而言,读书不精的原因主要是太过泛泛而读。随着现在信息化技术发达,纸质阅读受到碎片化阅读的冲击,碎片化阅读凭借方便快捷的优势占据了我的生活。然而碎片化的网络阅读看似随时可以进行的阅读,但于我而言效果并不好,因为我在读的过程中很少去深入思考。这也就致使我虽然读了很多,但是文化底蕴并未有大幅提升。在日后阅读过程中还是应该踏踏实实拿起书,认认真真读下去。
阅读,最终指向的是心智成长和灵魂的安顿。最后用郝晓东老师的话来勉励自己:教师要为克服职业倦怠而读,己立立人,己达达人,教师只有成为一个热爱生活、热爱教育、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人,才能担负起立德树人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