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读《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版解读》有感
细细品味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读后感吧。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读《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版解读》有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课标是教育教学的重要纲领,凝聚着广大中小学教师和数学教育工作者的基本共识,是落实“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要求的关键。因此,深入研读课标,对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去年暑假学习了《数学课程标准(2022版)》,繁忙而又短暂的寒假,翻阅了史宁中和曹一鸣老师主编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下文中称《解读》),《解读》上中下三篇,我主要学习了上篇的内容。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改革20年来,教育部先后制定并印发了3个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每次印发的时间都与我的工作节点完美相遇,2001年印发了《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那年我刚好毕业参加工作,走上讲台;2011年印发了《2011年版课标》,那年我正式成为一名小学数学老师,并调离了工作十年的学校;去年,也就是刚刚过去的2022年印发了《2022年版课标》,这一年我将我带了六年的孩子送入初中,又迎来了新一轮的孩子。可叹时间匆匆,曾经少年变老翁。可感我与数学教学的奇妙缘分。
理论知识的学习是枯燥乏味的,相较课标而言课标解读更让人易于理解。上篇主要解读了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的背景,课程理念与目标。《2022年版课标》在《2011年版课标》提出的“四基四能”的基础上通过引入基于“三会”的核心素养,更加强化和提升了原有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对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教学提出新的挑战,更提供了深入研究和实践的良好契机,作为一线老师的我们在提升学生数学素养、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更应不断学习促进自身专业发展。
课程标准虽在一定时期内相对稳定,但随着社会发展出现不断的新需求,课标的修订也成为一种常态。比如随着人工智能的不断升级,我国正逐步向数字社会,数字经济转型,数学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价值和作用愈发凸现,数学实力将影响着国家实力国防安全,影响社会各个领域和人们息息相关的生活。因此,我们的数学课程也面临新的挑战。
《解读》中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上篇第五章讲到的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2022年课标》首次明确提出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要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的确定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因此理解和把握义务教育阶段的核心素养和课程目标对于全面理解《2022年版课标》具有重要意义。核心素养是一种内隐的心理品质,形成与发展核心素养的基本途径是数学活动经验的长期积累,核心素养具有高度的整体性,一致性和发展性。《2022年版课标》提出数学课程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三会”: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在《解读》中,我进一步了解到“三会”的内涵。
“数学眼光”是观察现实世界的一种特殊方式,其目的是透过事物的表面现象和各种物理属性,抽象出数学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如笛卡尔通过蜘蛛网找到了构建直角坐标系的灵感,将数与形巧妙的连接在一起。“数学眼光”的一个重要含义是,在各种现实和数学的问题情境中“看”出其中的数学规律,发现和提出有意义的数学问题,无论是数学学习、数学研究、还是数学应用,发现和提出有意义的数学问题,都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数学眼光”在形成和理解数学的基本概念,关系和结构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数学眼光”还表现在观察与探索数学外部的世界上,从数学的角度去理解自然与社会人文现象背后的数学原理,体验数学的审美价值。“数学眼光”可以激发一个人的好奇心与想象力,而好奇心与想象力是从事探究活动,发展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基础,正如集合论的创始人康托所说,“数学的本质在于它的自由”,数学是创造性的艺术。我深以为然。
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从古希腊开始,数学就被称为“思维的体操”,我觉得这句话说得很形象。《2022年版课标》对数学思维的内涵给出了具体的描述:一、数学思维的目的是理解与解释现实世界中的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是一种抽象的、一般化的思维方式。二、数学思维的基本元素是数学概念,数学概念的确定性是概念之间关系的基础,但其表现形式往往有多样化,这使得数学思维具有高度的灵活性。三、在数学思维的运作过程中,使用的是一些具有普适性的数学方法。四、数学思维的基本形式是逻辑推理和数学运算,为了确保数学思维的简约严谨和一般化,数学采用了一套人工符号系统。数学思维还可以帮助学生形成重论据有条理合乎逻辑的思维品质,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与理性精神。
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语言是思维的载体,数学语言承载着数学的基本思想。《2022年版课标》对数学语言的内涵阐述,包括两层含义:一在数学内部,能够用数学语言清晰、准确、严谨地表达数学的研究对象及思想方法,利用数学语言进行思考、交流和解决问题,其中所运用的是一套形式化的人工符号系统,比如阿拉伯数字。二用数学描述、解释和解决现实世界中的实际问题,其中的主要表达方式是数学模型与数据。
《解读》对小学阶段十大核心素养的主要表现也讲解得很清楚,这里主要谈谈量感和运算能力。量感是《2022年版课标》增补的核心素养,“数”和“量”通常连在一起讲,现实中的“量”与测量活动有关,测量的结果通常用数字表示。小学阶段量感主要表现为能在真实情境中感悟度量的意义,理解统一度量单位的必要性;会根据真实情景选择合适的度量单位进行度量,会在统一度量方法下进行不同单位的换算;初步感知度量工具和方法引起的误差,能合理得到或估计度量的结果。建立量感,不仅有助于学生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测量问题,而且有助于学生养成用定量的方法认识和解决问题的习惯,是形成抽象能力和数学应用意识的经验基础。
数学运算是指在明晰运算对象的基础上,依据运算法则解决数学问题的素养。义务教育阶段的运算能力主要涉及三个问题,一是“如何算”,即对算法与算理程序的运用,表现为运算的熟练性;二是“为什么可以这样算”,即对算理的理解,表现为运算的合理性;三是“怎样算得更好”,即对算法的优化,表现为运算的灵活性。运算能力是核心素养在小学阶段唯一作为“能力”要求的行为,表现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一能够根据运算律,运算法则和运算程序熟练的进行数的四则运算;二理解运算对象运算律与,与算法之间的关系,感悟运算的一致性;三能够通过运算解决数学问题和简单的实际问题,能够通过运算探究发现简单的数学关系与规律。要提高运算教学的有效性与效率,理解算理和运算的一致性是一个关键。教学实践映证了这一点,机械的计算训练只能让孩子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理解算理感悟到运算的一致性学生便能举一反三,提高运算的灵活性。
《解读》汇集了小学数学教学专家们的心血和智慧,比较详细地对《2022年版课标》各部分内容作了分析、解释,并提供了大量有助于教师理解的案例,这无疑对于我们一线教师而言是一种福利。以上是我对上篇内容一些浅显的认识,后期我将继续结合《2022年版课标》学习《解读》中篇和下篇的内容,争取领会其中的精神,让其成为我教育教学实践工作的“领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