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谓文化》读后感

时间:2024-02-22 18:27:10 文化 我要投稿

《何谓文化》读后感(集合)

  读完某一作品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何不静下心来写写读后感呢?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读后感而烦恼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何谓文化》读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何谓文化》读后感(集合)

《何谓文化》读后感1

  艾默生曾言:“文化开启了对美的感知。”文化是什么?为何文化如此重要?读了余秋雨的《何谓文化》,你将找到这一答案。

  全书分别从理性的回答、生命的回答、大地的回答和古典的回答四方面诠释了文化的精髓和蕴藏的含义,并且在思考的完整性和深刻性、文体的张力和自由上更胜以往的作品,对文化有着史诗般的深度解读。

  文化到底是什么?即使从辞典、书籍中寻找“文化”的定义,也是毫无头绪的,但要知道“没有边界的国家不叫国家,没有边界的定义不叫定义。”美国文化人类学家洛威尔曾发出感叹:“在这个世界上,没有别的东西比文化更难捉摸。我们不能分析它,因为它的成分无穷无尽;我们不能叙述它,因为它没有固定形状。我们想用文学来定义它,这就像把空气抓在手里;除了不在手里,它无处不在。”文化话语的烟雾迷茫就如同现在的中国就像一个巨人突然出现在世界的闹市区,周围的人都知道他走过很远的历史长途,也看到了他惊人的体量和腰围,却不知道他的性格和脾气,如果我们自己的阐释是错乱的,怎么能够期望别人获得正解?所以想要拨开层层云雾,就该在文化上对它作出思考。对此余秋雨放下一切职责,去探索这一问题,无论是历经风霜还是岁月的波折。

  文化是一篇篇理性的结晶。学理的回答是本书中最为深奥但经反复阅读却颇有心境开阔之感,此部分主要是由余秋雨在海内外的学术演讲组成,由浅入深,一层一层揭示文化的真面目。

  文化也可以认为是一种时间的“积累”,在这个动态的过程中,渐渐积淀成一种“集体人格”。在生命的回答中,谢家门孔带你看到一位杰出的艺术家谢晋,在封闭的大门上寻找一个亮点,投出一份企盼;巴金百年引领你触摸到巴金在“深刻”和“普及”之间建立的一座桥梁;在佐临遗言中倾听黄佐临在国破家亡的巨大灾难中的呐喊。就像余秋雨在书中所说:“最高贵的艺术,未必出自巨额收入、官方重视、媒体操作,相反,往往是对恶劣环境的`直接回答,艺术的最佳背景,不是金色,而是黑色。瑞士心理学家荣格曾说:“一切文化的沉淀为人格,不是歌德创造了浮士德,而是浮士德创造了歌德。”不仅在国外,在中国,鲁迅也曾自觉地把文化看成是集体人格。《阿Q正传》、《孔乙己》、《药》、《故事新编》等都在这方面作出了探索,从歌德到鲁迅都曾深刻的揭示过其中的负面成分。由于文化是一种精神价值、生活方式和集体人格,因此在任何一个经济社会里它都具有归结性的意义。

  文化虽然是一个极大的课题,又任意随风飘散,幸好,它也有可能把最坚实的印记留在大地上,那就是散布在各地的文化遗迹,大地的回答中是沉默的山、是孤寂的塔、是静穆的庙、是嶙峋的岸、是波涛的树诠释了文化的经典。还有古典的回答更是掘出古今文思之通。

  文化是一个国家的命脉,是一个国家独特的精神标识。正如余秋雨在书中提到:“投入文化就是投入创造。”品读《何谓文化》,正如品读人生的精神价值,文化的精神在我心中放出异彩。

《何谓文化》读后感2

  何谓文化?作者余秋雨用简而不俗又精妙的文字概述了文化的定义。文化,是一种包含精神价值和生活方式的生态共同体。它通过积累和引导,创建集体人格。文化的最终目标,是在人世间普及爱和善良。人类凭着自己的智慧,划出了一条条界限,最后用爱把它们全部推倒。

  非常赞同文中所说的没有爱和善良,即便是勇敢的理想,也是可怕的;即便是巨大的成功,也是自私的。这也许就是人类与动物的差别所在。文化的`天地辽阔而多变,接受善良的光照会有很多不同的层面和方式。不只是文中的几个例子,还有深陷于困境之中,或者向前一步,焦虑、无助的人们都是以珍惜生命为起点,也在善良的坐标之内。

  对于中国文化的弊病——作者总结了三个弱项,我想心胸宽广、视野开阔、思想健康的人都会所有察觉。

  第一个弱项,是疏于“公共空间”。这绝对不是鸡蛋里挑骨头或是钻某些牛角尖。就拿“文化强市”建设来说,重点不是弄出多少花样,而是有没有规划和利用好公共空间。设计场地时,应该注意对公共空间的营造,培养人们在社会生活中遵守公共道德,使其具有启示作用、引导作用、教育作用。警醒人们关注公共空间,运用公共空间,进而提升人们的文化素养。

  第二个弱项,是疏于实证意识。到现在为止,我们依然存在“只问忠奸,不问真假”的现象。正如文中所言,中国文化不具备发现虚假、抵制造谣、消除谣言的机制和程序。不然也不会有那么多虚假信息,用各种所谓的公开、公平、公正去拉票投票来获得一些东西。如今的媒体也是一样,不惜忽视事实,助纣为虐,博取可悲的流量,使其成为了谣言的翅膀,造谣的后盾,任其飞翔。

  第三个弱项,是疏于法制观念。书中写到中国文化对法律观念的疏淡,严重影响广大民众快速进入现代文明。“真正起控制作用的,是酷爱谣言的群体心理,是闻风而动的斗争哲学,是大假不惩的法律缺失,是无力辨伪的文化传统。”为此,我们无论身处何位,应该在其位谋其政,以身作则。说真话,做实事,挺直腰板做人,不能让弄虚作假上了台面。

  巴金在晚年反复申述的“讲真话”具有强大的文化挑战,可视为二十世纪晚期最重要的“中华文化三字箴言”。巴金的前半生用小说的方式参与了“反封建”“争人道”这两件事;后半生,用非小说的方式呼喊“斥棍子”“讲真话”这两件事。前者一时蔚然成风,后者震动山河大地。我觉得巴金不仅是追求光明而且是制造光明的人,不为名利而写作,是一个有温度,有担当的作家。

  一座普通城市的文化,主要是看地上有多少热闹的镜头;一座高贵城市的文化,主要是看天上有几抹孤独的云霞。在热闹的镜头中,你只需要平视和俯视;而对于孤独的云霞,你必须抬头仰望。

  在这个文化繁荣的时代,余秋雨的《何谓文化》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窗,它让我们重新审视文化,用更清醒的头脑,更睿智的眼光去分辨文化的真美良善。为此,我选择与书相伴。无论生活遭遇了什么,无论工作有多繁重,都要给自己创造与文化相处的机会,与书籍相拥的时间,充盈自己的心灵世界。时过境迁,物是人非。繁华与安静,如果让我选择的话,我一定会固守心中的那份宁静。

【《何谓文化》读后感】相关文章:

《何谓文化》读后感09-01

何谓文化读后感01-26

《何谓文化》读后感11-15

何谓文化读后感07-03

《何谓文化》读后感12-12

《何谓文化》读后感06-28

何谓文化读后感范文06-23

何谓文化小学的读后感范文07-04

《何谓文化》读后感6篇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