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教学设计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画》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画》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从点滴中感受生活中的美,热爱生活,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2、认知目标——回顾三原色这个知识点,认识橙色及橙色的画,知道橙色是间色的一种,理解这些美术用语。颜料的简单调配。
3、操作目标——利用简单的调色创作一幅橙色的画。
教学重点:
橙色及橙色的画给人的感觉。
教学难点:
颜料的调配创作出橙色的画。
课前教学准备:
烧杯、颜料、水、调色盘、水粉笔、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小实验导入橙色
师:同学们,春天来了(出示课件)小草在细雨的浇灌下偷偷的从泥土里钻出小脑袋,嫩绿嫩绿的,花园里的花朵竞相开放。有粉红的,黄色的,紫色的,大红的,橘黄的,天蓝的。多的数都数不过来。成千上万的色彩组成了一个色彩的王国。在这个色彩世界里有一个非常有趣的事情,这些漂亮的色彩都是有三种颜色变出来的,你们知道是哪三种颜色吗?
生:红黄蓝
师:你真棒呀!他们是三原色红黄蓝,现在我就用三原色来变个小魔术,谁愿意做我的小助手啊?(真是位勇敢的孩子)
告诉大家你看到了什么?
生:红色和黄色(出示玻璃容器,并做试验)
师:这是三原色两种,红和黄。(板书)
看红色不见了,黄色也不见了,变出来了什么?(橙色)
谁知到这橙色是怎么变出来的吗?
生:把红的和黄的加在一起
师:你们真是火眼金睛啊,是的,一半红色,一半黄色调出来的就是橙色,像这种有两种原色调在一起变出来的颜色叫间色
二 找出橙色
师:看到老师调出的橙色,那请你在你的油画棒里找出橙色吧。我们看谁着的最全最快,找完同桌互相检查一下找得对不对啊。
生:找颜色
师:好,大家都好棒,都找出了橙色。为什么大家找到的橙色有好多种,有的颜色深有的颜色浅呢?现在请你们小组讨论,看哪个小组最先找到答案!
生:回答
师:你们真是棒极了,从刚才老师的小实验中发现了一个小规律,我们在调色时,可以以一种颜色为基础调节另一种颜色的量,就会使调出来的橙色有层出不穷的变化。看同学们拿到的橙色有好多种,都有独特“相貌”我们给他起个名字叫“色相”。这些颜色的色相都不相同,但是都和橙色有关系,我们把这么都橙色都叫把它归成橙色家族。今天我们就用这些深浅不同的橙色家族成员进行绘画好吗?(板书)
三 欣赏作品
(1)生活中的橙色欣赏。
师:在日常生活中,橙色和我们有着密不可分关系。谁能快速的说出在哪些地方见到过橙色,那些事物是橙的?
生:回答
师:真是生活中的有心人,这你也发现了
是啊生活中的水果有橙色的,衣服有橙色的',秋天的风景多美啊真是橙色的世界,哎连厨房也是橙色的。你们知道设计师为什么要把餐厅装饰橙色吗?橙色是一种让人看了之后心里暖洋洋的颜色,他会让在餐厅里吃饭的人觉得特别温馨,因次会食量大增,所以很多的餐厅都选择橙色来装饰。
(2)大师作品欣赏。
师:为了表达自己心中的兴奋,温暖,往往画家们在绘画时也喜欢用橙色来绘画。
师:那谁能说说什么样的画才叫橙色的画呢?
生:回答
师:你总结的真不错,在一幅作品中如果橙色居多就成为橙色的画,除了使用橙色外也可以加多种颜色作为陪衬,使画面更有层次感,色彩更丰富。
(3)学生作品欣赏与各种对比色赏析。
老师还为你们搜集了一些不同色彩的作品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与这些作品相比,橙色的画给你的感觉又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温暖明亮)
师:橙色有时也代表着成熟收获,温馨。哇!这么多美好的感受,老师也禁不住想表现一下,让我来给你们露一手怎么样?
四 教师演示
看到老师的作品,你们想不想用自己调出的颜色画点什么?你们想画什么呢?
生:~
师;你们的想法他有创意了!真了不起老师都佩服你们。告诉你们一个小秘密。我准备举办一个橙色作品展,看我把它们都带来了请同学们欣赏一下吧(播放课件)哎这儿还有呢。原来橙色的画也可以用不同的材料不同的方法做成啊。你们想到了吗?你们觉得这些作品怎么样?
生:~
师:但是老师相信更精彩的作品会在你们的手中诞生。你们就是最有创意的小画家!那咱们还等什么开始我们的创作之旅吧!
五 学生习作
教师纠错辅导
六 作业讲评
课后拓展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橙色,体会了橙色的温暖与热情希望同学们在课下尝试用各种色彩大胆进行绘画享受色彩带给我们美好的视觉感受。
《画》教学设计2
活动目标
1、通过比较学会用各种线条进行装饰的绘画方法。
2、通过审美与集体创作,提高幼儿的审美欣赏能力和协作能力。
活动准备
1、绘画作品“乌龟”装饰画和写实画各一;音乐。
2、有两头粗细不同的水笔,剪刀,画有不同形态鱼轮廓的白纸;和幼儿一起准备的海底背景。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观察两种相同形态不同颜色的画面
1、这两幅画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2、哪幅是我们平时很少看到的?我们一起来仔细看看这幅画,它有什么特别的地方?(是黑白色的,而且里面都是用线条画来装饰的`)
3、我们来看看里面有什么样的线条?
4、请幼儿来找一找,并在白纸上记录下线条。(直线、曲线、螺旋线等)
5、看看这些线条是怎么排列的?(它们是一排排一起排列的,同一种线条在同一块地方可以多次重复画)
二、出示海底背景
1、小海龟想找小鱼玩,小鱼看见小海龟这么特别的衣服很羡慕。它想请我们小朋友在它的肚子里用线条来装饰,把它的肚子填满,记住是用线条哦!我们可以用粗的一头画外轮廓,里面用细的一头画。
2、出示“海底世界”的背景,瞧!这里还有我们前些时候一起制作的海底背景,等会你的鱼准备好了,就可以剪下来贴到背景上来,还可以和伙伴一起说说自己的鱼是用什么线条来装饰的。
三、幼儿根据要求进行鱼的装饰,教师指导
1、播放音乐《水族馆》幼儿自己创作。
2、鼓励幼儿大胆表现。
四、幼儿集体创作画面,评价
1、将自己的鱼摆到“海底世界”上去;教师帮助幼儿按鱼儿游玩的一条主线布局。
2、请个别幼儿介绍自己的鱼装饰的时候用到了哪几种线条。
《画》教学设计3
一、教学要求
1、学会6个生字,认识3个偏旁。
2、会认5个字。
3、正确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二、教材说明
本课是一首谜语诗,谜底是画。全诗共四行,读起来似乎行行违反自然规律,其实正是暗中设谜,写出了画的特点。看远处的山往往是模糊的,但画上的山色却很清楚。在近处听流水,应当听到水声,但画上的流水却无声。在春天盛开的花,随着春天的逝去就凋谢了;而画上的花,不管在什么季节,它都照样盛开着。人走近停在枝头上的鸟,它就会受惊飞走;但画上的鸟,即使你走近了,它也不会惊飞。这些都表现出一幅画的`特点。
三、教学建议
(一)教学准备
准备本课的生字卡片、放大的插图及朗读课文的录音带。
(二)识字、写字教学
学习生字。重点指导读准生字“色、春”和要求会认的字“近、声、惊”的音。
随生字“画、听、春”的学习,认识偏旁(凶字框)、“口”(口字旁)和(春字头)。
指导写字。要求学生用学过的笔画、偏旁识记字形,培养识字能力。让学生自己观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利用田字格帮助写好字。注意“画”字上面的部分与不能离得太远;“听”字的口字旁要写得略靠上;“春”字中(春字头)的(撇)和(捺)要舒展些,盖住下面的“日”。
(三)朗读、背诵指导
本课是韵文形式的谜语,诗句节奏鲜明,讲究对仗,读来琅琅上口。可让学生边读每一行诗边看图,通过读和看图,体会诗中的“山、水、花、鸟”有什么特点,从而猜出谜底。然后通过范读,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能读出节奏。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四)练习提示
第三题,读一读。要求读的每一组词意思都是相对的,学生可以在读中巩固所学生字词。
(五)扩展活动
自己作一幅山水画。
(六)课时安排
教学本课可用1课时。
《画》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叮嘱、前排、靠边、准确、审视、神情、讲台、严肃、半晌、轮渡、和颜悦色、熟悉、角度、相似、教诲”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3、体会文中道理:无论做什么事或看问题,都应该实事求是。
重点难点:
1、掌握生字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重点词句,初步感知课文内容,体会蕴含的道理。
教学用具:
小黑板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喜欢画画吗?谁画得最漂亮?要画的漂亮首先要画得像,要画得像就要做到:“一个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对吗?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关于画画的文章。(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生齐读课题,并思考提问。师相机引导。
如:(1)、谁画杨桃?
(2)、他是怎样画杨桃的?
(3)、画得怎么样?
2、生齐读课文,要求:读准确、流畅、注意以情带声。边读边思考刚才提出的问题。
(1)、请用横线标出生字词并自学。
(2)、标出自然段。
小结:请你说说你读懂了什么?(生自由汇报读书结果,引导学生说出对文中字词的认识,对内容理解。)
3、出示小黑板,检查生字自学情况
(1)、指认读(全懂的举手)
(2)、找出难读或难写的'写,共同研究学习
(3)、自由读,开火车读等方法巩固生字。
三、抓住重点词,学习第一自然段
全文19个自然段,我们先来学习第一自然段。哪一位同学自告奋勇来读一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得流畅、还得读得明白。
1、生读完后提问:用自己的话来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从哪看出爸爸对“我”作画的要求很严?
3、齐读爸爸的话,要示读得“叮嘱”的语气。
4、“叮嘱”是什么意思?
小结:爸爸对“我”的叮嘱也是对“我”的要求,可用10个字来概括,谁来说说。(出示小黑板,生齐读)
过渡:第一自然段有没有写到画杨桃?(没有)哪些自然段写画杨桃这件事呢?
四、抓住重点词,学习第2~18自然段
1、生自由读
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第2~18自然段,并试着回答老师提出的三个问题:
2、出示小黑板,展示问题。
(1)、“我坐在什么位置画杨桃?
(2)、“我”画画的态度怎样,从哪个词句可以看出来?
(3)、结果“我”把杨桃画成了什么样子?用“我画的杨桃像________,不像________”句式来回答。
3、“我”画了杨桃像五角星,不像杨桃。同学们看了有什么表现?老师又有什么不同的表现?
(1)、请找出写老师动作的句子。相机指导理解“审视”(仔细看)。
(2)、老师的神情有两次变化?请分别用一个词来形容。第一次是__________,第二次是______________。请生上台表演“严肃”与“和颜悦色”。相机引导学生理解“半晌”老师严肃的表情了好一会儿,文中哪个词是好一会儿的意思? 小结:严肃与和颜悦色两种神情刚好相反,为什么老师会这样?
4、生读第18自然段中老师说的话与开头爸爸说的话,并说理解。
五、指导读写生字,巩固生字
重点指导生写“肃”与“嘱”,“熟悉”“诲”等,注意笔画笔顺,关键部分与易错笔画。
六、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附板书:
画杨桃
是什么样,画成什么样
《画》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掌握运用彩色橡皮,为树叶变化四季的颜色。
能将创作好的图画设置为墙纸。
过程与方法:课堂中进行有层次的教学,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互助的过程中掌握本课的知识要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互助的学习能力和表现自我的能力。
教学重点:学会灵活使用彩色橡皮为树叶改变颜色。
教学难点:提高学生自主探究和操作实践能力。
教学准备:
教师自备四季图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四季图片)
师:武汉是一个四季分明的`城市,春天,这里春意盎然,美不胜收;夏天,这里骄阳似火,不愧为“火炉”的称号;秋天,这里枝繁叶茂,硕果累累;冬天,这里白雪飘飘,宛如童话王国。
师问:你能说说一年四季里,树叶的变化情况吗?
出示表格。
春天的树叶可以是色,因为夏天的树叶可以是深绿色,因为秋天的树叶可以是色,因为冬天的树叶可以是色,因为树叶被白雪覆盖着
你们都说的很好,老师想说给小朋友们听听,可是我觉得就这样说,不够生动,你能为这些话配上图片吗?
二、讲授新课:
师:出示自制四季变化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学用彩色橡皮:
展示四季,来大家对比一下这几幅图画有什么不同。
图片没有变化,只是树叶的颜色发生了变化,大家想想看有什么办法可以实现呢?(提示:用彩色橡皮)
好,看老师变魔术了哦。老师只变一次,你可要听好了。
在颜色栏里用鼠标右键点击一种颜色,这就是我们橡皮的颜色。
用彩色的橡皮在与前景色一样的画布上用鼠标右键可以绘制出彩色的字。
注:
1、彩色的橡皮只会在颜色与前景色一样的画布上才能涂出颜色。
2、必须要用鼠标右键。
生:尝试利用彩色橡皮,制作四季不同的树叶的图片。
作品展示,问题解答,并进行简单的评价。
师: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办法让我们成为我们电脑的桌面呢?
生:自主探索。
师简介三种方式:平铺、拉伸、居中。
生观察后,自己找出不同。
三、作品展示评价:
生生评价
师生评价
展示评选出来最好的学生作品:
四、创意拓展。
出示蝴蝶图片,同学们你们能用今天学的本领让蝴蝶变变颜色吗?
五、教师小结
略
《画》教学设计6
活动目标:
1、通过欣赏石头画激发幼儿自由创作的欲望。
2、尝试依据石头的造型特点进行动物画的想像,并结合多种材料进行绘制,体验想像的乐趣。
活动准备:
各种形状的石头,油画棒,亮片,毛线,剪刀,固体胶,范例
活动过程:
一 通过观察范例初步了解石头画的特点
1、出示范例一小狗
师:今天王老师带来了一些我很喜欢的画,请你们一起来欣赏。
教师出示一副小狗画像
教师提问一:你们知道这是谁画的吗?
教师提问二:你们发现这是画在什么材料上的吗?(引导幼儿观察作画材料。)
重点提问:以前你们画画都是画在哪的呢?
(重点引导:引导幼儿结合自身已有经验进行回答。)
教师提问三:为什么王老师会把画画在石头上呢?(用阐述故事的形式将作画过程和想像进行解析。)
师:这块石头的每个地方都利用到了,而且这幅画最巧妙的地方就是我把这块石头上两块突出来的地方变成了小狗的耳朵。
2、出示范例二兔子
师:接下来,请你们欣赏我的第二幅石头画作品。(教师出示范例二兔子)
教师出示石头背面请幼儿猜一猜这是什么小动物?
教师提问:请你猜一猜这块石头上画的会是什么小动物?为什么?
重点提问一:这块石头上画了什么?像不像?为什么?
重点指导:引导幼儿观察画面,根据石头的形状并结合小狗的经验进行回答。
师:这块石头像一只卧着的小白兔。石头上的每个部位都能变成兔子身体的一部分。我觉得这幅画最巧妙的地方就是将石头上一点点突起部位加了一笔,把它变成了小白兔的耳朵。
3、出示范例三狐狸
出示石头背面请幼儿猜一猜是什么动物
重点提问一:我在这块石头上又画了什么?像不像?为什么?
重点提问二:狐狸的耳朵在哪里?嘴巴又在哪里呢?
重点提问二:我这幅画所用的材料与刚才的两幅有什么不同?
重点指导:引导幼儿通过观察对“狐狸”进行形状和绘画材料上的分析。
师:我画的石头画你们一下就都看出来了,说明我画得很像。
小结:原来石头上也能画画,我们可以根据不同形状的石头画上不同的动物。
二 根据形状各异的石头进行想象并自主绘画
重点提问:今天我还收集来了一些有趣的石头,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像什么形状?可以在上面画上什么动物。
(教师逐一出示各种形状的石头,引导幼儿从石头的'外形特征上进行想象)
重点指导: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力,发表自己的观点。
小结:原来每块石头只要仔细看一看,想一想,我相信你们也一定能把它们变成动物画。
三 幼儿绘制石头动物画
教师介绍材料。
重点指导制作过程:
1、挑选好一块自己喜欢的石头后用记号笔画上轮廓。
2、用油画棒涂上颜色。
3、如果觉得还不够象可以使用一些材料进行装饰。
幼儿自由绘制,教师巡回指导。
重点指导:引导幼儿根据石头的形状特点进行作画,并鼓励他们利用材料进行制作。
三 互相交流各自的作品
1、将幼儿的作品陈列在前面。
(教师提醒幼儿脏手捏成拳。)
2、猜一猜:画的是什么小动物?你的作品最巧妙的地方在哪里?
小结:原来石头可以变成那么多有趣的小动物,下次让我们一起来变变看别的东西。
《画》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1、认识“玲、祥”等8个生字,会写“叭、玲”等9个字以及“楼梯”和“脑筋”两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3、了解课文内容后,让学生明白生活中的很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教学难点:
能从这个故事中受到启发。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5个字。
2、读课文,了解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培养主动识字的能力。
教学重点:
会认8个生字,会写5个字。
教学难点:
了解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谈话导入
1、谈话激趣
(1)今天,老师又要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她叫玲玲,她在生活中也遇到了不高兴的事,我们来看看,她是怎么处理的呢?请同学门打开课本116页,教师(板书课题:25《玲玲的画》)
(2)齐读课题,学习生字“玲”。说说可以用什么方法记住“玲”。
二、尝试学习、读文识字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里写了一件什么事?再标一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2、用你喜欢的符号标出本课的生字、词语,读准字音。
3、合作学习
(1)桌合作学习文下带拼音的生字,互读、互听、互纠。
(2)尝试让学生当老师,主持学习生字。
教师引导:平时我们都用哪些游戏识字的?你来当一回老师,教同学们认识生字。
学生说出一种识字游戏方法,就让该学生当老师主持这游戏。
(3)四人小组讨论识记这些生字。
(4)全班交流。
三、整体感知、初步了解
1、小组内读课文,互评互纠正,推荐一位组员。读后在小组中互相交流: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推荐的组员再次读课文,纠正读音。
3、交流: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4、教师引导事情的三要素:起因;经过;结果。
全班同学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随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起因:画弄脏,来不及画。(坏事)
经过:在弄脏的地方画了只小花狗。
结果:得了一等奖。(好事)
5、设疑:
一件坏事怎么变成了好事,其中有什么奥妙吗?我们下堂课学习。
四、指导观察、练习写字
1、让学生先自己观察文后每个字在小楷格中的位置,然后在小组中进行交流。
2、教师重点指导并范写“糟、楼梯、脑筋”这几个字、词,要注意指导学生把他们的各部分写紧凑些。
3、学生练写。
4、把学生写的生字、词在多媒体上展示,并引导学生评一评。
五、小结
生活中有许多不开心的`事,但对待这些事的态度不同会有不同的结果,玲玲遇到了一件不开心的事,她是怎样把坏事变好事的,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六、作业:熟读课文,把学过的5个生字各写3次。
教学反思:
这节课的主要任务是学习掌握这篇课文的生字词语。平时可能在识字教学中学生的学习都是由我牵着走的,因此学生的自学能力很差,课堂气氛也很不好。所以这节课我就放手让学生自己教,自己学。我先让学生自学生字,再引导学生回忆以前学过的识字游戏。没想到学生的能力远远超出我的预料。什么猜字谜、编儿歌、编故事,教得有模有样。学的同学因为看到是同学当老师,很有亲切感,个个是兴趣盎然。而我自己就在一旁略加提点,非常轻松。所以新课程一再指出课堂要在老师主导下学生自主学习。有了自主投入,学习效果就大大提升了,学习效率提高了,自然老师学生都轻松。多一点从学生的角度考虑去备课,也许教学设计会很不一样。
《画》教学设计8
教学目的:
1、让学生了解一种新的绘画表现方法。
2、教给学生吹画的方法。
3、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
教学重点:
吹画的方法。
教学难点:
能根据画面发挥大胆的想象。
教具准备:
水彩水,纸,范画,幻灯片,吸管。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两位小伙伴,在哪里呀?
在这里(放幻灯)这是小水滴蹦蹦和跳跳,它们手拉着手在玩。
突然,吹来一阵大风,把它们吹得东倒西歪,(老师用吸管吹),最后变成了一幅画。
小朋友,这有趣吗?想不想自己也来试试?
好,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做有趣的吹画(师板书课题)
2、讲授新课
1)提出观察要求:
现在要请小朋友认真听老师讲的,仔细看老师做的。
2)演示并讲解:
老师先选出一种我喜欢的颜色水,滴一滴,盖好盖,放好,然后鼓足劲把它朝一个方向吹,这下水住四周散去,哪里的水多,我就往里哪里吹。吹的时候,还不停地转动纸片,这样,水越走越远,一直吹到水不再扩散为止。接着,我可以再滴一滴继续吹,方法和前面一样。
3)复习巩固:
小朋友学会吹的方法了吗?现在,老师请两位小朋友到讲台上来试一试,谁来?好,这两位小朋友都吹得很认真。
4)欣赏范画,激发兴趣:
他们吹的画相同吗?(不同)对,我们每次吹都会有不同的效果。看,老师这些画,(出示范画)上面
(在幻灯机上)
这一组和下组有什么不同?
5)演示并讲解:
请小朋友看这幅画,像什么?(树林)。老师是怎样做的?
看,老师在纸上滴了一滴颜色水,把它往上吹,再使劲往四周吹,这样就像一棵树了,我接着再滴一滴,也往上吹,往四周吹,这样一片美丽的树林就呈现在我们面前了。
6)欣赏学生作画:
老师今天还带来了一些小朋友的吹画,它们漂亮吗?
有的用了一种颜色,有的用了几种颜色,每幅画小朋友还取了一个好的`名字。你们想自己吹一幅更有趣更漂亮的画儿吗?好,现在开始。
3、学生作画:
师巡视个别辅导,可以请动作快的同学到幻灯机上吹。
1)课间休息:
(大部分学生吹完以后进行)现在我们一起来轻松轻松。
2)发挥想象:
吹好的小朋友,看你吹的像什么,可以取个什么好听的名字,同桌互相讨论。
(在纸上)
(补充:还可以用手指点树叶)
(音乐起)
3)训练表达能力:
现在我请几位小朋友到讲台上来,讲讲自己的这幅画(不同的方向,产生不同的效果)。
4、小结:
小朋友,我们这节课学会了吹画,知道了即使不用画笔,也能得到美丽有趣的画儿,它们装扮了我们的世界。你们高兴吗?(高兴)好,今天的课上到这里,下课。
《画》教学设计9
教学目标:
知识:
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了解古诗配画的特点,并运用不同的绘画形式为自己喜欢的一首古诗配画。
能力:
2、在为古诗配画中,让学生把文学与艺术有机地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对配画作品的审美能力,提高其艺术修养。
情感:
3、在教师讲授与学生创作中,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民族文化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用不同的绘画形式,表现一首古诗所描绘的.意境及内容。
2、教学难点:画面内容的选择,事物的组织及构图安排。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课件、准备学生画画用作业纸。黑色水笔、彩色铅笔、水彩笔、油画棒等。教学过程
激趣导入
1、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
2、老师今天给大家猜两个与众不同的谜语,谜面是两幅画,大家看,请说出符合画面意思的诗名。(出示咏鹅和画)
3、同学们真聪明,中国的古诗精彩绝伦,每一首古诗都是一幅漂亮的画,正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诗配画》。
(板书课题)
二、新授
1、老师还搜集了几幅古诗配画作品,请大家看一下(点击课件,逐一介绍)
2、你认为这几幅配画与古诗所描写的内容相符吗?
生:相符。因此,图文相符就是古诗配画的第一个特点。(板书:图文相符)
3、每首诗一般都有四句。那么,这几幅配画是选择一两句作为画面还是把全部诗句都表现在了画面上?生:选择一两句表现画面。
师小结:以诗中的名句表现画面是古诗配画的第二个特点。
三、探究总结
1、出示《春晓》诗句。
2、谁来美美地读一读,我们一起来读,现在,我们一起来总结一下为古诗配画的方法、步骤:
(1)选择古诗,理解诗意。闭上眼睛,听老师读,边听边想象画面,你好像看到了什么?
谁来说一说,你仿佛看到了那些景物?逐句分析:春眠不觉晓——春天夜晚睡得很熟,不知不觉天就亮了。处处闻啼鸟——一觉醒来,到处可以听到鸟的叫声。夜来风雨声——回想起昨夜曾听到风声和雨声。花落知多少——,不知道有多少花朵被风雨打落了。(2)根据名句构思、构图。
①确定画面的主题。想一想该画什么?②思考画面内容与诗句是否吻合。
(3)绘画、涂色。
(4)选择合适的位置署名、写诗。
四、创作实践
选择适合自己的表现方法(线描、彩铅画、水彩笔画、油画棒画),为喜欢的古诗画一幅配画。
五、巡视辅导
指导要点:
1、先画主题,后画背景。
2、图画要符合诗句描写的情景。
3、涂色分层次,对比要突出。
六、展示评价
1、
学生将作品贴到黑板上的《诗情画意作品展》中。
2、
老师设立了几个奖项:最佳创意奖,最佳色彩奖,最佳构图奖……大家来做小评委,看看应该评给谁。
七、总结
同学们的表现真棒,绘画作品更棒。今天我们把古诗的色彩美,画面美,意境美与语言美融为一体,创作出了漂亮的诗配画。同学们课后可以尝试用今天学到的方法为自己喜欢的文章、古诗配画。
《画》教学设计10
活动目标:
1、 初步认识绘画工具油画棒,尝试用油画棒涂鸦。
2、 学习抓握油画棒的正确方法。
3、 激发对绘画的兴趣。
活动准备:
油画棒若干 白纸每人一张
活动过程:
1、 老师随意绘画,幼儿观察,激发兴趣。
小朋友,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支会跳舞的笔宝宝,你们看.
师用油画棒随意地画出小鸡、小花、小草等,幼儿观察,激发兴趣。
画完,让幼儿笔宝宝跳呀跳,跳出了什么东西?你们想让笔宝宝学跳舞吗?
2、 交代涂鸦要求,幼儿学习握笔。
笔宝宝说:小朋友,要想让我们跳舞,必须先学会握笔,你看,笔应该这样握。
幼儿练习握笔。
笔宝宝:我只喜欢在白纸上跳舞,不喜欢在桌子上乱跳。如果在桌子上乱跳会把桌子弄脏的,这样,你们的桌子就会变脏。
3、 幼儿涂鸦练习,老师观察指导。
幼儿涂鸦练习,看看你的笔宝宝跳的.什么舞?
幼儿作画,老师观察指导,提醒幼儿正确的绘画姿势、方法。
4、 展览幼儿作品,互相欣赏。
组织幼儿欣赏,说说笔宝宝跳的是什么舞?
建议
1、用粉笔画画要提醒幼儿拿粉笔的手不能揉眼睛。
2、平时注意培养不乱画的习惯,在指定的地方画。
3、给孩子创造一个宽松的绘画环境
4、要有明确的活动意识,就是为了孩子涂鸦,并且在适当的地方涂鸦。
《画》教学设计11
【活动目标】
1、学习按图样拼贴各种物体,并用数字记录每种图形的数量。
2、发现并感受图形之间的组合关系。
3、学会用语言讲述操作过程及结果。
【活动准备】
1、课件-各种图形。
2、幼儿用书《看图拼画》。
【活动过程】
一、学习用多个图形拼出三角形。
1、师:小猪搬新家了,它需要一块大的三角形地垫,可是家里没有。
它想请小朋友帮忙用这些小的地垫拼出一个大的三角形地垫来。
2、鼓励幼儿尝试用各种图形组合三角形。
3、展示与交流。
师:谁来说说你是用了哪些图形拼出三角形地垫的?有谁的方法和他不一样?
4、教师展示幼儿的作品,引导幼儿发现组合三角形的多种方法。
二、学习看图拼画。
1、师:小猪还想请小朋友帮它拼出两幅画。
这两幅画就在幼儿用书第24页上,请你们照着样子用图形片拼一个和它一样的画来。
拼完后,看看用了哪几种图形片,数数每种图形片用了几个,并从不干胶材料上选出合适的数字贴在方框中的横线上。
2、教师引导幼儿讨论:如果没有一样大小的'图形,怎么办?
3、幼儿操作。
三、交流与总结。
1、教师出示幼儿拼出的两种图样,逐一引导幼儿讨论。
师:这张图是谁拼的?用了几个什么样的图形片?还有谁拼这幅图时用的材料和他不一样?
2、教师引导幼儿发现:同样图样可以用不同的图形拼出来。
《画》教学设计12
设计意图:
瓶盖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这些物品随便丢弃又造成了环境的污染。根据新纲要的要求:指导幼儿利身边资源进行学习,因此,我利用瓶盖和蜡笔来大胆进行创新印画。既培养了幼儿动手动脑能力,又培养了幼儿的创新意识,让幼儿体验用瓶盖和蜡笔作画的'乐趣。针对以上问题以及结合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特设计本活动。主要让幼儿运用瓶盖和蜡笔碰一碰,进行不同造型的创造,从而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在想一想、说一说、拼一拼、印一印中发展想象力,创造力。
2、能运用大小瓶盖及蜡笔碰一碰,进行不同造型的创造,感受创造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各种大小不一的瓶盖,和蜡笔。
2、范画一张。
活动过程:
1、通过让幼儿玩泡泡糖碰一碰游戏,激发幼儿兴趣。
今天我们来玩一个泡泡糖游戏好吗?老师带领幼儿玩游戏,泡泡糖、泡泡糖、碰什么?碰鼻子。刚才小朋友玩了泡泡糖碰一碰的游戏,瓶盖和蜡笔他们也想玩这个游戏。
2、通过观察瓶盖和蜡笔碰一碰,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老师演示)瓶盖和蜡笔碰一碰,变成什么呢?(苹果、气球、放大镜等)哇!小朋友想的真多,我们给自己鼓鼓掌!大瓶盖和小瓶盖也来玩了,他们碰在一起会变成什么呢?(小鸡、人、鱼、眼镜等)大瓶盖小瓶盖碰一碰、变成小鸡叽叽叽。
3、请幼儿用瓶盖和蜡笔自己去玩碰一碰的游戏。
刚才我们用瓶盖,玩了碰一碰的游戏,变成许多东西,现在老师请
你们自己去试一试看看能变出什么东西来。(可以瓶盖和蜡笔碰、也可以大瓶盖和小瓶盖碰一碰,还可以大瓶盖和小瓶盖亲一亲(重叠)。幼儿自己操作,(幼儿操作时老师巡回观察了解一些幼儿变出了什么)(请幼儿讲述自己所变的是什么?)欣赏个别幼儿变出的东西。
4、老师示范印。
刚才小朋友变出了很多东西来,老师也用这些瓶盖拼出了许多东
西,并且把它印成了一幅漂亮的画,请小朋友看看老师印出了什么?(请个别幼儿说一说)老师用瓶盖和蜡笔印出了漂亮的画,你们想学吗?请小朋友看好了,小瓶盖手中拿,亲亲颜料水,放到盆边舔一舔,走到纸上亲一亲,换个小瓶盖,印尾巴,尾巴身体紧金连,拿个小不点瓶盖,做眼睛。
5、幼儿自己印画
现在请小朋友自己去印一印看看能变出什么来,幼儿自己作画,老师巡回指导。
6、请幼儿互相观赏各自的画。
《画》教学设计13
【教学目标】
1、能读准多音字“处”“数”“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通过借助注释、对照插图、抓关键词句等方法了解故事内容。
3、选择角色,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初步体会“笑而然之”的含义。
【教学流程】
一、读一张旧图,回忆故事
(一)出示插图,一讲故事
师:同学们,一转眼你们已经读六年级了。我这儿有一幅你们读二年级时老教材中的课文插图,不知你们还有印象吗?(出示《画家和牧童》插图)
生:我记得,这个故事里的牧童很聪明。
生:这是《画家和牧童》的插图。
生:这个画家叫戴嵩。我还记得当时老师为了便于我们记住“嵩”字,编了一句顺口溜:“高字上面一座山,读嵩,嵩,嵩。”(板书:戴嵩)
师:谁能简单讲讲这个故事呢?
生:这个故事讲画家戴嵩为朋友画了一幅《斗牛图》,人们纷纷称赞他画得好,但是一位牧童却站出来说他画错了。戴嵩听了牧童的批评,承认错误,虚心接受。
(二)引出课文,激趣导入
师:一位画家的得意之作,却被一个牧童指出了错误。宋代大文豪苏轼的《东坡志林》中也有这样一个故事。故事的题目叫“”。(补充板书课题)
(生齐读课题)师:这里的“书”是什么意思呢?
生:“书”应该是书写的意思。
师:你怎么知道的?
生:我学过苏轼的《题西林壁》这首古诗,我是根据这个猜的。
师:他把学古诗和学文言的方法巧妙地结合了起来,真聪明。想一想,你还学过什么带“书”字的古诗?
生:我还学过《书湖阴先生壁》《回乡偶书》《观书有感》。
师:这里的三个“书”意思一样吗?
生:一样,都是书写的意思。
生:我觉得《观书有感》中的“书”应该是指书本。
师:不错,《观书有感》中的“书”的确是书本的意思。学一个字能举一反三,真不简单!我们再读课题。
二、读一张新图,整体感知(一)自由读文,随机正音
师:《书戴嵩画牛》与《画家和牧童》,这两篇文章会有几分相似、几分相异呢?让我们一起去感
受文言之美。
(出示自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出停顿。温馨提示:如果读字音时遇到问题,可以尝试小组内解决;如果小组内解决不了,在旁边打个问号。)
(生自由读文)
师:哪个字音有疑问,或者有难读的地方想提醒同学们?
生:我想问的是“所宝以百数”中的“数”读第几声?
师:谁来帮助解疑呢?
生:我认为应该读“所宝以百数(shù)”,因为“数以百计”里的“数”就是这么读的。
生:我认为是“所宝以百数(shǔ)”,我是根据它的意思和“数不胜数”这个词语来猜的。
师:两位同学给出了两种不同的答案,而且各自都有很充分的.理由。但真相只有一个,怎么办呢?
师:其实,学文言文经常会碰到这样的疑惑。刚才两位同学有一点很好,那就是根据意思来分辨读音。
师:先看书上注释③,“所宝”的意思是什么?
生:所珍藏的(书画)。
师:然后联系上下文——“以百数”的意思是什么?
生:书画很多,成百上千,数也数不清。
师:(竖大拇指)珍藏的书画成百上千、数不胜数。看出杜处士“好书画”。所以这里的“数”应该怎么读?
生:读“所宝以百数(shǔ)”。
师:那若是所宝成千呢?
生:所宝以千数。
师:那若是所宝上万呢?
生:所宝以万数。
师:了不起!不但能读准字音,还能改编创作了。
师:从这一番聊天中,我们大概感受到杜处士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生:杜处士是一个特别喜爱书画的人。(板书:好书画)
师:还有其他难读的字吗?
生:我想提醒大家,“一日曝书画”中的“曝”念pù。师:成语“一曝十寒”也是这个“曝”。我们嘉兴有个文化古迹叫“曝书亭”,也是这个“曝”。从字形上看,你猜它是什么意思?
生:我觉得是晒的意思。因为“曝”的部首是“日”,所以,我觉得是晾晒的意思。
生:因为文中说,“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就是说他在晒书画的时候,有一个牧童看见了。
师:古时候书画收藏技术没有现在这样发达,书画作品易被虫蛀,也易受潮发霉。所以天气好的时候,就要拿出去晒一晒。(板书:曝书画)
师:请跟随老师一起朗读全文。(师生对读,小组展示朗读)
(二)对比插图,二讲故事
师:读故事,看插图。从插图里可以看到故事的主要内容。(出示课文插图和《画家和牧童》的插图)从这两幅插图上,就能发现这两个故事有许多相同之处。
生:两个故事都有牧童。
生:两个故事都提到了牧童对画的评价。
师:从这两幅插图上,也能看到故事的不同之处。
生:故事的另一位主人公换了,不再是画家戴嵩,而是书画爱好者杜处士。插图上的大人就是杜处士。
师:所以利用课文的这幅插图,联系你已经了解的故事内容,你能简单讲讲这个故事吗?
生:故事主要讲杜处士曝书画,牧童见了,笑这幅画画错了。
生:故事讲杜处士在晾晒他非常喜爱的《斗牛图》,一个牧童看见了他的画,笑这幅画画错了。
师:两位同学都以“人物+事件”的方法,抓住了图上的两位主要人物和一幅画,进行了概括。这样的方法值得大家学习。请同桌之间看着插图,互相说说故事的主要内容。(生互说故事内容)
三、品两个“笑”字,入情入境(一)一读“拊掌大笑”
师:杜处士如此珍爱之画,为何引来牧童的一番笑呢?请你自读课文找到相关语句,用“___”画出来。
生:我在文中找到了这样一句话——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
师:这不就是插图描写的内容吗?能不能通过我们的朗读,让静止的画面动起来?
(小组分角色表演读,小组推荐表演赛读,看看哪一组把“拊掌大笑”表演得惟妙惟肖。)
师:我想采访一下这位“小牧童”,请问你笑什么呢?
生:(憨笑)笑这幅画画错了。两牛相斗时,牛尾巴应该是夹在两腿间,而画上的牛却是摇着尾巴在斗。
师:哦,原来如此。哪个字直接告诉我们这幅画画错了?
生:(齐答)谬!
师:(摇头晃脑)谬,错误也。(笑)我如此钟爱的《斗牛图》,你却笑这幅画画错了。(板书:笑画谬)谬在何处?谁来读?
生:(接读)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
师:牧童,你看到这幅画的时候,心里是怎么想的呢?谁来读?
生:(接读)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
师:你心里是这么想的,嘴上就这么说了?用成语形容这叫什么呢?
生:心口如一。
生:实话实说。
师:你们一个个童言无忌,全然不顾我这位“老爷爷”的内心感受啊!
(生笑作一团,好不快活)
(二)二读“笑而然之”
师:杜处士啊杜处士,你视为珍爱的、“常以自随”的《斗牛图》,却引来一个牧童的品头论足与一番笑。你该怎样回应呢?用“_”画出相关语句。
生:处士笑而然之。处士笑笑,认为牧童说得对。(出示:处士笑而然之。生齐读。板书:笑然之)师:如果你是杜处士,此时此刻,你会说什么呢?请拿起笔来写一写。(出示:处士笑着说:“。”生写话。)
(三)三演“人物对话”
师:(声情并茂演读牧童的“笑”)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生:(淡定地笑笑)小小牧童,说得有理有据。
师:(声情并茂演读牧童的“笑”)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
生:(手捋胡须)然也,然也。牧童直言不讳,真乃天性也。
师:(声情并茂演读牧童的“笑”)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
生:(微笑着说)古语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画牛当问牧童啊!
(四)四辩“笑而然之”
师:好一个“耕当问奴,织当问婢,画牛当问牧童”。牧童“笑画谬”,这个“谬”该怎么理解呢?我们来关注下这个注释。
(生读注释)
师:你觉得牧童说的话还对吗?你怎么看处士的“笑而然之”?
生:我觉得处士认为牧童说的是对的。牧童每天和牛朝夕相处,他看到的都是这样的情形。他说的就是他自己的生活经验。
生:我觉得牧童可能说对了一半。处士用一个“笑”,既同意了牧童的观点,也含蓄地表达了画家或许并没有错。是否“谬”要看具体情形,要问问画家本人。
师:牧童每天和牛相处,他根据自己看到的情形,说画家画错了。编者的注释,特意提醒我们“也有‘掉尾而斗’者”,是告诉我们日常生活中除了有“通常所见”,也有“特殊情形”。你们真会品画,真懂艺术!(生齐读第2自然段)
师:牧童“拊掌大笑”是天真烂漫,实话实说;处士“笑而然之”是淡然处之,虚心接受。一个故事成就一段佳话,更是让戴嵩的《斗牛图》名扬天下。想不想一睹此画的“庐山真面目”?
生:想。
师:(笑)想啊,很难。这画现收藏在台北故宫博物馆,真迹看来是无缘相见了。不过我们可以看一张影印图。(观赏《斗牛图》)
师:画的右上角题了一首诗,你看这题诗之人是谁?
生:是苏轼。
师:仔细看看,可不能想当然啊。
生:是清朝的乾隆皇帝。
师:(竖起大拇指)眼力不错。能看懂乾隆皇帝写了什么吗?
(出示:角尖项强力相持,蹴踏腾轰各出奇。想是牧童指点后,股间微露尾垂垂。)
师:看了这幅画,读了这首诗,你怎么看处士的“笑而然之”?不急着回答,我们继续看画。在这首诗的左侧还题了一首诗。
[补充资料:据说公元1781年(乾隆四十六年)冬季的一天,七十高龄的乾隆皇帝来到北京顺义观看斗牛大赛。结果他发现这些黄牛在相斗的多数时候是尾巴夹在腚沟里,但有少数时候尾巴是翘起来的。特别是得胜的时候尾巴翘得很高。
回到宫里,他想起了之前题的那首诗,觉得自己错了。于是就又题了一首诗:牧童游戏何处去?独放双牛斗角叉。画跋曾经关画录,录诚差跋更为差。]
师:读了文,看了画,又品了诗,你现在对处士的“笑而然之”,是怎样理解的呢?
生:现在我明白了,杜处士的“笑而然之”意味深长。
生:“笑而然之”,表面上是说牧童说得有道理,因为牧童联系了他的日常所见。但作者没有像《画家和牧童》里那样,让“画家”马上承认错误,而是笑着肯定牧
童说得对,但也没说画家错。这就给我们留下了思考的空间。
师:真与假,对与错,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是与非的判断。在欣赏艺术之美的旅程上,这是一条不断去伪求真的旅程,就如牧童指出了谬,道出了真;处士接受了谬,赞同了真;苏轼讲出了谬,言其真;乾隆帝看见了谬,纠正了真。艺术之真,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
四、说一个故事,通文达艺
(一)角色扮演,三讲故事
师:学校艺术节就要来了,“红领巾学院”想要展出这幅《斗牛图》。现在要招聘红领巾讲解员,讲一讲这幅画背后的故事。我看你们都是最佳人选。想想怎样才能讲得生动有趣、绘声绘色,成功应聘呢?
生:加上语言、动作、心理等。
生:还可以适当增加一些情节。
师:这些的确都是很好的办法。但是,这一次还有更高的要求,敢不敢接受挑战?
(出示红领巾讲解员应聘要求:选择一个人物角色,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角色1:大家好!看我这鞭子,这帽子,你大概猜出我是谁了吧?有一次……
角色2:大家好!我乃杜处士,非常喜欢书画……
角色3:大家好!吾乃人见人爱,花见花开的东坡先生是也。听说四川有个杜处士,他……
角色4:大家好!朕今日给各位爱卿讲讲寡人与《斗牛图》的故事。话说……)
(生选择角色,在组内练讲后,小组推荐讲故事。内容略。)
师:有你们这样一群优秀的经典传承人,《书戴嵩画牛》的故事一定还会一代一代传下去,也一定会不断丰富“笑而然之”之“所以然”!
(二)推荐阅读,存疑求真
师:画牛如此,那么画雀呢?课后推荐大家阅读苏东坡《书黄筌画雀》的故事。下次我们来讲讲《书黄筌画雀》的故事,以及从故事中你得到的启发。
(出示:黄筌画飞鸟,颈足皆展。或曰:飞鸟缩颈则展足,缩足则展颈,无两展者。验之信然。乃知观物不审者,虽画师且不能,况其大者乎?君子是以务学而好问也。)
师:要下课了,不过,老师脑海里还有几个问号。绘画,如此,那么其他艺术呢?艺术,如此!那么为人处世呢?(笑)
《画》教学设计14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讲的是世界著名画家达·芬奇小时候学画的故事。文章紧紧围绕达·芬奇学画画,老师先让他画鸡蛋这件事展开记叙,重点记叙了老师为什么要这样做的原因和目的。这部分内容含义比较深刻,是本文教学的重点,也是学生理解上的难点。
学生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阅读能力还不是很成熟,注意力也不能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因此我采用白板和实物相结合的方式来吸引学生,从而使学生们爱上学习,爱上语文。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会认字8个,会写字11个。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感悟做任何事情都要认真,认识到学习任何本领首先要打好基础,从基本技能做起。
3、培养学生合作、自主探究的意识,以及分析综合和口语表达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学生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认“鸡蛋”。同学们看看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什么?(出示鸡蛋)细心的你一定认识“鸡蛋”两个字。
鸣蚕鸡蛋
2、写“鸡蛋”。学习本课中两个生字。
3、画“鸡蛋”。现在我们不但会认“鸡蛋”两个字,还能正确书写。如果老
师让你画“鸡蛋”,你会有什么想法?(板书课题,生各自发表意见)
二、学习新课
1、认识达芬奇。
有个叫达芬奇的人,他认为画鸡蛋很容易。谁是达芬奇?读了这段文字,你就会有所了解。(白板出示)
五百多年以前,有个叫达·芬奇的.意大利人,他是一位著名的画家。
预设:
生1:“五百多年以前”是告诉我们时间。
生2:“意大利”是告诉我们国籍。
生3:“著名的画家”是告诉我们他的身份。
这段文字按“时间——国籍——身份”的顺序向我们介绍了达芬奇,你能不按这样的顺序,也介绍介绍达芬奇吗?
过渡:了解了达芬奇,接下来我们一起看看他是怎样画鸡蛋的呢?
2、读文,认字。
(1)自读课文。请你自己读一读课文,力争做到不加字,不漏字。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一读。
(2)边读边标出自然段序号。
(3)指名分段读文。
(4)检查词语,并仿写。
画得不耐烦画得熟练画得又快又像
(5)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预设:
学生运用人物+事件的方法概括。
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人物事件我们应该从达芬奇画鸡蛋这件事中知道什么道理呢?学文后相信同学们会把课文内容概括得更完整。
3、学习达芬奇画鸡蛋的过程
(1)白板出示“达芬奇开始学画的时候,老师让他画鸡蛋,他画得(xxxxxx)”。①理解“不耐烦”。
②找出“不耐烦”的具体表现,指导朗读。③扮演达芬奇,体会人物心情。
过渡:听了达芬奇的话,老师是怎样教育他的呢?画出相关语句,读一读。
老师严肃地说:“你以为画鸡蛋很容易吗?这就错了。”
(2)实物演示,得出结论。
(3)老师为什么总让他画鸡蛋?找一找,读一读。
①指导朗读,突出“准确,熟练”。②分角色朗读人物对话。
(4)白板出示“达芬奇听从老师的教导,(xxxx)画鸡蛋”。
想象、补充句子:,他在用心地画鸡蛋。(课件出示)
三、总结全文
1、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任何事都要用心,要从基础学起,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2、引导学生运用人物+事件+道理的方法完整地概括课文内容。
《画》教学设计15
一、导入,聚焦艺术
1.引入:这幅画画的是什么?
介绍:这是唐朝画家戴嵩的《斗牛图》,先保存在台北故宫博物院。这是一件艺术珍品,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作为历史悠久的艺术珍品,在流传过程中人们会创作许多故事。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课文就是关于这幅画的。
2.解题:题目是“书/戴嵩画牛”,是宋代苏轼所写。如何理解“书”呢?(写、题写)
引入题跋:这是苏轼看到这幅斗牛图之后写的一篇题跋。“题跋”是写在书画、碑帖等艺术作品上的文字。
二、自主学习文言文,初步了解意思
1.引入:作为大文学家、艺术家、思想家的苏轼,到底为这幅图写了一篇怎样的题跋呢?
2.自学(读准、读通、读懂)
3.分享、释疑:朗读检查、用自己的话说说文章的意思。
三、理解深意,思维训练
过渡:经过刚才的学习,同学们了解了这篇题跋的内容。苏轼写这样一篇题跋,肯定不是随意写的,接下来我们要讨论一下苏轼为什么写这篇题跋,或者说他写这篇题跋究竟想表达怎样的观点。
1.思考与讨论:文章中最能直接表明苏轼观点的.是哪一句?
学生自己找,并且讨论。
通过倾听、捕捉,将学生引到“耕当问奴,织当问婢”,并简单理解:做事要请教有相关知识、经验的人/专业的人。
2.思考:面对这幅《斗牛图》,杜处士的态度是——尤所爱(具体描述),牧童的态度是——谬矣。那么苏轼的这个观点,是在支持杜处士还是牧童呢?是处士爱得有理,还是牧童说的有理呢?
预设:支持牧童,画画要尊重现实。
插入:很多人都认为苏轼支持牧童。
引导:耕当问奴,织当问婢。放在这个故事中,我们要思考的是:“赏《牛》要问谁呢?”
再回到文章中,从头到尾读一读,苏轼是否真的支持牧童。说说你的依据。找一找杜处士在听了牧童的话之后是什么态度。
辨析:“笑而然之”与“深以为然”。处士为什么“笑而然之”
追问1:如果处士真的相信了牧童的画,他会如何处理这幅画呢?为什么不会扔掉呢?仅仅是因为是名家画的吗?
追问2:如果处士不是很同意他的话,或者是表面上同意了,那究竟是哪里不同意呢?牧童是在评价艺术品吗?
讨论:赏《牛》是在欣赏艺术品,就要用欣赏艺术的眼光,请教懂艺术的人。
3.总结:很多人认为苏轼支持的是牧童,但今天我们梳理下来,发现苏轼其实认为杜处士才是这个故事中的“专家”。因此,我们要靠自己字斟句酌,形成自己的观点,而非人云亦云。
四、知识拓展:题跋
这篇短文是一篇题跋,苏轼通过这篇题跋讲明了一个道理。“题跋”是一种很特别的文学现象,你还想了解它的哪些信息吗?
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些资料,大家可以自己阅读,并在这份资料的基础上更加深入地研究。
【《画》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画》教学设计06-22
画教学设计07-10
《画》教学设计07-02
课文《画》教学设计07-05
画课文的教学设计07-05
《画故事》教学设计07-02
《画汽车》的教学设计07-04
《玲玲的画》教学设计08-03
《画》教学设计范文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