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形的特性》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设计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三角形的特性》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三角形,知道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能用字母表示三角形;理解三角形底和高的对应关系,会在三角形内画高,初步了解三角形的外高。
2、在找一找、画一画、说一说的过程中感知三角形的定义,理解“围成”的含意;在画高的过程中感受三角形底与高的相互依存的关系。
3、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作图能力,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积累在三角形内画高等数学活动经验。
4、培养学生乐于思考,勇于质疑的良好品质。养成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的习惯。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理解三角形的概念、会画指定底边的高。
教学难点:
能准确画出指定底边的高。
教具、学具:
教师准备:课件一套,三角尺一个。学生准备:三角板,铅笔,白纸。
教学过程:
一、看图导入、揭示概念
1、初步感知。
猜今天学什么?提示:一种平面图形!你猜可能是什么?是呀,这么多的平面图形我们到底要研究哪一个呢?仔细观察下面两副图,也许能找到答案。
课件出示古金字塔和安康汉江三桥画面。
现在能确定今天要学什么了吗?从古到今三角形在我们的生活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它是人类智慧的象征。今天我们将一起来认识三角形。板书课题
2、画图理解概念。
三角形是什么样的?能把你记忆中的三角形画出来吗?
在白纸上画一个三角形。画好以后跟同桌或小组里的同学说一说你是怎么画的?开始吧!
说说看,你是怎么画的?还有不同的画法吗?(根据学生汇报的画图方法,老师在黑板上画两个三角形。)(相机板书“三条线段”等)
3、尝试概括定义。
什么样的图形叫三角形?通过课件画图对比分析学生的概括结果,引导学生逐步完善。(理解每相邻两条线段的端点相连)
出示定义:完善板书。
二、认识各部分名称
1、引导观察并讲述:(课件出示)围成三角形的这三条线段就是这个三角形的边,每相邻两边相连的端点叫做顶点,由一个顶点出发的两条边所组成的图形就是角。三角形有几条边,几个顶点,几个角?
练习:找个同学上来指一指黑板上这个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
2、用字母表示。
老师说“那个顶点”让学生上黑板指,学生指哪个都摇头。
师:为什么现在他指不对了呢?(因为有三个顶点,不知道说的是哪个。)
师:为了更好的区分它们,我们可以用字母A,B,C分别表示这三个顶点。这个顶点就读作“顶点A”读,(指B,C)这个是?这样一来这条边就叫AB边。(指另外两条)。这个角就是——角A。
师:整个三角形就可以叫做——三角形ABC。真会类推!快动手把你的三角形也用字母表示出来。
练习并过渡:(课件出示同底不等高的三角形)现在会用字母表示三角形了吗?
师:这是个三角形家族,如果用ABC表示这个蓝色的三角形的话,这个绿色的三角形可以表示为AB——D。这个红色的就是——三角形ABE。
3、认识高。
观察这些三角形,你有什么发现?(一个比一个高,一个比一个大)
生1:我发现这些三角形下面的两个顶点不变,上面的顶点分别就变的名称。
师:你的意思是说它们下面这条边长度相等,是这个意思吗?可这些三角形确一个比一个高,一个比一个大。为什么会这样呢?
师:看样子三角形也是有高的,而且这个高还影响着三角形的大小。
师:如果三角形有高的话,那这个高应该在哪儿呢?(停顿一下出示课件)
看看哪幅图画出了你心目中的高?你凭什么说第二幅图是,其它不是?
在今天之前,我们还学习过哪些图形的高?
什么叫平行四边形的高?有人记得吗?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课件出示平行四边形的高)
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
1)三角形的这一点在哪儿?它的对边在哪儿?
2)三角形的高应该是一条怎样的线段?
3)底在哪儿?底和高有什么关系?
汇报学生的理解与概括。
请打开课本60页,读高的定义。
4、理解三角形的高和底的对应关系。
课件演示画高,强调这点的对边在哪
思考三角形有几条高?课件演示(颜色区分)
5、指导画高。
谁想上来试试画画三角形ABC的高。说一说你想画哪条边上的高?(指名一生上黑板,指导画高)三角板这样摆放对吗?
指名一人上黑板画指定底边的高(斜边)。
同学们,现在会画高了吗?
三、课后练习
1、基础练习:60页“做一做”。画出指定底边的高。(准备打开展台)
展示汇报:在学生的作业展示中理解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互为底和高
2、拓展练习:初步了解钝角三角形的形外高。
数一数图中共有几个三角形?
课件演示过A点做BC边的垂线AE。观察你觉得AE是哪些三角形哪条边上的高?了解钝角三角形的形外高。
3、用直尺画高。
四、进行一次想像
课前老师也在生活中发现了一个三角形,想知道是什么吗?大家说是直接出示图片还是给一些线索大家来猜一猜?课件出示:高30厘米,底40厘米。这个三角形可能是什么?先把你的想法与同桌比划比划。
一组数据给大家留下了如此丰富的想像空间,也进一步说明生活中的三角形无处不在。其实答案是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大家对高30厘米,底40厘米的这个三角形有多大,已经有了自己基本的想像和判断。今天下课后,王老师希望大家能够像今天课堂上一样,带着一双数学的眼睛重新认识我们周边的世界,认识我们的生活,去发现更多的与数学有关的问题和奥秘!
【《三角形的特性》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三角形的特性》的教学设计03-09
《三角形的特性》教学设计02-01
《三角形特性》教学设计05-11
《三角形的特性》教学设计(精)08-14
《三角形的特性》教学设计15篇03-08
《三角形的特性》教学设计(15篇)03-08
《三角形的特性》教学设计精选15篇03-12
《三角形的特性》教学设计通用15篇03-12
《三角形的特性》教学设计合集[15篇]12-12
“声音的特性”教学设计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