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坐井观天的评课稿通用16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评课稿,所谓评课,是指对课堂教学成败得失及其原因做中肯的分析和评估,并且能够从教育理论的高度对课堂上的教育行为作出正确的解释。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评课稿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坐井观天的评课稿通用,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坐井观天的评课稿通用1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上册《坐井观天》是一个非常有趣的寓言,这是一个出自寓言故事的成语。它以短小、简单、浅显的故事表达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小鸟从天上飞来,说天很大;青蛙坐在井底,说天很小。活泼、大方的吴佳妮老师在教学中注重加强朗读和发展学生思维,引导学生通过认识和感受故事中的生动形象理解课文内容,领会成语的意思。
一、以疑引读,读中释疑
在导入环节,吴老师通过猜图游戏,让学生说一说旅行的见闻。由于图片中的主人公都是班里的孩子,学生兴趣盎然地交流起各自的旅游趣事,让大家感受到伙伴们的见多识广。没有直白地解释,没有枯燥地认读,学生在交谈中理解“见多识广”,这样的教学便是“润物细无声”。
初读课文后,吴老师就让学生进行男女生比赛读,学生各个胸有成竹,跃跃欲试,充分展现了朗读的积极性和参与性。有的孩子读得挺投入,但也有个别孩子出现添字、漏字的现象,教师应该及时指出并纠正。
吴老师用直观、形象的图画帮助学生理解“井沿”即井口的边,并让学生张贴小鸟和青蛙各在井的'什么位置,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给“沿”组词。
“青蛙和小鸟在争论什么?为什么他们的说法不一样?”吴老师将大问题抛出,学生联系句子和上下文,通过读,找出“鸟看到的天是怎样的?”理解“无边无际”就是“非常大,大得没有边际”,“为什么小鸟认为天无边无际呢?”学生不难找出“飞了一百多里,口渴了,下来找点水喝。”吴老师因势利导,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读出小鸟赞叹天很“大”的语气。学生通过质疑引读,在思考后自己解开了心中的疑问,思维得到了较好的锻炼,并扩展思维,“小鸟会飞过哪些地方?”沙漠、宇宙、大地、草原……学生认识了一只见多识广的鸟。
二、语用训练,积累语感
在教学中,吴老师巧妙设计了两次说一说,巩固并综合运用了在课堂上学习的语言文字。如,在学习了“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呐!”一句后,让学生用“()得很呐!”的句式说一说,不仅进行了语言拓展,更是在语言训练中进行了有效的朗读训练,学生读好了青蛙的固执、目光短浅。再如,“如果你是小鸟,你会对青蛙说什么?”这样的说话训练不仅巩固了课文中所学的知识,而且通过语言文字的运用,使学生把知识转化为能力。
三、创设空间,自主实践
吴老师也善于利用多媒体技术,给学生创造训练朗读的空间,不着痕迹地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后,教师让学生加上动作、表情分角色朗读课文,从而给学生创造了自我展示的空间,让孩子们尽情地发挥自己的表现力。因为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他们正处于爱玩、爱动的年龄,如果老师能够抓住这一特性,并且在教学设计上予以考虑,那么课堂教学不仅能够顺利进行,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开拓了学生的思维,以后的教学也将更有新意。
坐井观天的评课稿通用2
尊敬的张校,各位同仁:
大家好!今天我是来学习的,所以对于吴佳妮老师的这堂课不敢说有什么高见,只想来谈谈自己的一些感受。
《坐井观天》是一篇寓言故事,讲的是青蛙和小鸟论天的大小这一件事,告诉我们像青蛙这样目光狭小,所见有限,还自以为是,是不对的。这篇课文主要由小鸟和青蛙的三组对话构成,对话的朗读是本课的重点,寓意的理解是本课的难点。今天听了吴老师的《坐井观天》一课,我认为这节课从整体上看,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非常值得我学习:
一、语言亲切自然,感染力强。体态优美,具有亲和力。
二、课前谈话,激趣导入
吴老师通过猜图、当小导游、分享旅行中的趣事等这一些孩子非常喜欢的形式,不仅训练了孩子的口语表达能力,还让学生从中体会到了什么叫“见多识广”,并适时地引出与之相反的“坐井观天”这一课题。设计巧妙。
三、紧抓关键字词和标点符号进行朗读指导
一个“井沿”,一个“落”,一个“无边无际”让人记忆深刻。
通过摆一摆小鸟和青蛙的位置,让学生深刻认识了“沿”的意思。(是井的口子,就是井口的一圈,最后终于说出是“井的边”,老师顺势拓展,桌子的边叫“桌沿”,帽子的边叫“帽沿”,床的边叫“床沿”。这个训练让学生不仅深刻认识“沿”的意思,连运用也能自如了)
能抓住第一自然段中的重点词语“落”,让学生体会到小鸟飞的很远,非常辛苦劳累。
通过出示“大海、沙漠、田野、天空的图片直观地来理解“无边无际”,并相机出示句式进行训练“无边无际”,指导学生把学过的词语进行灵活运用,培养了学生发散性思维,能举一反三。再回到文本反复进行朗读练习,对词语理解到位而且拓展得当,可谓环环相扣。
在吴老师的指导下,孩子们对问号、感叹号的理解深刻到位,掌握了根据标点来表达语气。
四、多种形式朗读,明白文中道理
吴老师在教学中抓住本课的语言特点,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训练,如自由朗读、男女生赛读、齐读、指名读、同桌合作朗读、教师示范读、表演读等,可谓非常丰富。
这篇课文的教学目标是否真正达到,关键在于寓意是学生自己感悟出来,还是老师硬塞给学生。所以,明白道理就成了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完成这一目标时,吴老师着重抓住以下几个方面很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1、抓对话,第二次对话,在学生初步理解青蛙认为小鸟在“说大话”“天只有井口大”之上抓住“说大话” “井口大”两个点,理解什么是“说大话”,哪句话是大话,进而引出青蛙对天的认识:“只有井口大”。“天只有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这是一个反问句,吴老师通过换一种说法让学生初步认识反问句与陈述句表达方式虽然不同,但表达的意思是一致的,不过语气的程度不同。小鸟对青蛙的少见多怪并未反唇相讥,它诚恳地指出善意地纠正:“你看错了。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
2、第三次对话则抓住了两个“笑”:“青蛙笑了,小鸟也笑了”。同样是笑,笑的含义是不同的。青蛙的笑是自以为是,盲目自信的,小鸟的笑是无可奈何的。
3、通过对小鸟和青蛙正确、错误原因的分析,学生自己悟出了此篇课文要告诉我们的道理,使“坐井观天”这个寓言本来比较抽象,不易理解的寓意很自然地被孩子接受了。
整堂课吴老师始终以学生为本,对学生的发言都进行科学的评价,使学生始终积极的投入学习,达到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这是一节成功的语文课,老师使语文教学和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让短短的一节课留给学生无尽的回味,这节课老师教得快乐,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里,掌握了扎实的知识。
坐井观天的评课稿通用3
首先,很荣幸能成为张xx工作室的一员,能得到这些宝贵的学习机会必定要好好珍惜。今天是工作室第一次活动,观摩了南苑小学吴佳妮老师执教的《坐井观天》朗读指导课,让我了解到更多的朗读指导方法,受益匪浅。
《坐井观天》是统编教材二年级上册的一篇精读课文,它是一篇寓言故事,讲的是井底的青蛙和小鸟论天的大小,告诉我们像青蛙这样目光短浅,自以为是,是不可取的。这篇课文主要由小鸟和青蛙的三组对话构成,对话的朗读是本课的重点,寓意的理解是本课的`难点。吴佳妮老师抓住重点回归文本,以多种朗读方式渗透朗读方法,值得学习的是:
1、对学生朗读的评价到位。突出重点,贴近教学目标。
2、教态自然,语调亲切,鼓励孩子的语言很多,课堂氛围好。
3、抓准朗读定位,重点指导小鸟和青蛙的三次对话语气,在第一次对话朗读中,小青蛙好奇的语气吴老师这样提问:你为什么语气上扬了?哪个标点符号给了你提示?因此引出:朗读时应该抓住关键词和标点符号,找准朗读语气。
4、发挥了学生主体作用。吴老师开展了多种朗读方式,自由读、评价读、上台读、全班读、指名读等等。文本是主体感悟的语言材料,对文本语言的感悟首先要由读来完成。读是理解、感悟的前提,也是最基本最经常的训练。朗读就应该让孩子读出自己的感受来。
从几个老师的评课来看,我也学习到很多,比如朗读指导可以加入现场体验,可以指导朗读姿势和朗读习惯。最后张校提到,朗读应自然,应该读出生活来,从文本中来,用自己的方式表达,还要有老师的给予,还可以开展朗读实践活动。希望能将这些运用到自己的教学中!感谢老师们的无私分享。
坐井观天的评课稿通用4
《坐井观天》是一篇寓言故事,讲的是青蛙和小鸟论天的大小这一件事,告诉我们像青蛙这样目光狭小,所见有限,还自以为是,是不对的。这篇课文主要由小鸟和青蛙的三组对话构成,对话的朗读是本课的重点,寓意的理解是本课的难点。黄老师的这节课从整体上看,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一、课前准备充分
本课教师设计的教学课件十分生动有趣,以实物的形式展现课文内容,课前精心准备头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利用形象、直观的特点,突破教学难点,使学生能很好地理解课文中“井沿”、“井壁”等词句的意思,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老师问题引读,学生思后释疑
如:上课伊始,导入新课后老师提出的疑问“故事中青蛙和小鸟为什么争论”,因为学生都有很强的好奇心,他们迫不及待地想得到答案。教师把握这一契机,让学生带着问题,从自己的角度,有重点、有难点、有目的地去读课文。在读的过程中,教师可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释疑,点燃思维火花,促使学生“多思”“苦思”。通过直观、形象的图画理解“井沿”即井口的边,并让学生张贴小鸟和青蛙各在井的什么位置;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大话”就是“吹牛”“不实在的话”;联系句子和上下文,通过读,找小鸟说的话:“飞了一百多里,口渴了,下来找点水喝。”理解“无边无际”就是“非常大,大得没有边际”,并扩展思维,除了天无边无际,哪些事物也能说无边无际学生就会说出很多答案:蓝天、草原、大海……教师再因势利导,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读出小鸟赞叹天很“大”的语气。学生通过质疑引读,在思考后自己解开了心中的疑问,思维得到了较好的锻炼。
三、以读为主,扎实进行语言文字训练
黄老师在教学中抓住本课的语言特点,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训练,(分角色、表演等)在读中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的意思,并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感情朗读,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并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领悟文本蕴涵的深刻含义。
四、创设了实践的`空间,培养了学生观察、思维、想象的能力
在理解课文内容时,教师让同学们做了一个实验,让他们把书卷起来看天花板。从而让学生通过实践理解了青蛙为什么会弄错的原因。如在理解课文内容后,教师做了一个假设:青蛙跳出井口后,会看到什么?说谈些什么?从而给学生创造了想象的空间,让孩子们尽情地发挥自己创造力,这样切合实际,使“坐井观天”这个寓言本来比较抽象,不易理解的寓意很自然地被孩子接受了。
总之,这是一节较成功的语文课,老师使语文教学和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从情感深处激发学生与同学友好相处,注意说话方式。让课堂短短的40分钟,让短短的一节课留给学生无尽的回味,乃至带给学生深远的影响。这节课老师教得快乐,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里,掌握了扎实的知识。
不足之处:
五、多种形式朗读,明白文中道理
吴老师在教学中抓住本课的语言特点,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训练,如自由朗读、男女生赛读、齐读、指名读、同桌合作朗读、教师示范读、表演读等,可谓非常丰富。
这篇课文的教学目标是否真正达到,关键在于寓意是学生自己感悟出来,还是老师硬塞给学生。所以,明白道理就成了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完成这一目标时,吴老师着重抓住以下几个方面很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1.抓对话,第二次对话,在学生初步理解青蛙认为小鸟在“说大话”“天只有井口大”之上抓住“说大话”“井口大”两个点,理解什么是“说大话”,哪句话是大话,进而引出青蛙对天的认识:“只有井口大”。“天只有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这是一个反问句,吴老师通过换一种说法让学生初步认识反问句与陈述句表达方式虽然不同,但表达的意思是一致的,不过语气的程度不同。小鸟对青蛙的少见多怪并未反唇相讥,它诚恳地指出善意地纠正:“你看错了。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
2.第三次对话则抓住了两个“笑”:“青蛙笑了,小鸟也笑了”。同样是笑,笑的含义是不同的。青蛙的笑是自以为是,盲目自信的,小鸟的笑是无可奈何的。
3.通过对小鸟和青蛙正确、错误原因的分析,学生自己悟出了此篇课文要告诉我们的道理,使“坐井观天”这个寓言本来比较抽象,不易理解的寓意很自然地被孩子接受了。
整堂课吴老师始终以学生为本,对学生的发言都进行科学的评价,使学生始终积极的投入学习,达到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这是一节成功的语文课,老师使语文教学和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让短短的一节课留给学生无尽的回味,这节课老师教得快乐,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里,掌握了扎实的知识。
坐井观天的评课稿通用5
《坐井观天》是一篇非常有趣的寓言,以短小浅显的故事表达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在短短的40分钟内,龚老师让学生自主、愉悦地读懂故事,明白道理。
一、在师生交流活动中,教师创造了一种宽松的学习研讨气氛。
读完一段文章后,学生对自己提出的疑问,都有很强的好奇心,他们迫不及待地想得到答案。教师充分把握这一契机,让学生带着问题,从自己的角度,有重点,有难点,有目的地去读课文。为了突破重难点,龚老师努力引导质疑,促使学生由已知探求未知。例如:“青蛙和小鸟在争论什么?它们谁对?谁错?小鸟为什么会说对呢?青蛙为什么会说错呢?你认为这是一只什么样的青蛙?”等等,鼓励学生敢想、敢说、敢问,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直到学生产生出新的领悟,获得新的发现。
在教师的诱导下,学生通过逐段品读,层层深入,渐渐理解了故事的寓意。那么,“坐井观天是什么意思?这则寓言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这些问题也就水到渠成。
二、充分尊重个性,珍视学生对阅读材料的独特体验。
在阅读中理解故事寓意,感悟生活哲理,突破了本课训练重难点。老师提问:“你认为这是一只什么样的青蛙?抓住青蛙“我天天坐在井里,一抬头就看见天,我不会弄错的”这句话中的关键词“天天”“一抬头”,让学生边读边想:青蛙为什么会错,最后得出:高高的井壁挡住了青蛙的视线,它的目光狭小,所见有限导致它把天有多大弄错了。老师接着又说:“青蛙看到的少,知道的少,导致它见识就少,目光短浅,这是一个原因。同学们想一想,青蛙见识少,还有一个什么原因?”抓住青蛙的神态和表情。一个“笑”字引出了青蛙很自大,一点也听不进小鸟的话,还自以为正确,通过对“笑”字的揣摩,学生知道了,不学不问,不听劝告,还自以为正确也是导致青蛙弄错的.原因之一。
通过对青蛙错误原因的分析,学生自己悟出了此篇课文要告诉我们的道理,真正理解了“坐井观天”这则寓言,并引出“该怎样做”这个问题,通过学生各抒己见,用学得的道理指导自己今后的学习、生活。
这节课充分体现了语文教学新大纲强调的语文教学的三大特性:工具性、人文性和自主性。教师以读为主线,组织各项训练活动;教师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感染,让学生慢慢地感受、领悟;同时,教师充分重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了学生主动探究精神,引导学生在阅读中自读自悟,自我提高。
坐井观天的评课稿通用6
《坐井观天》是一篇寓言故事,讲的是青蛙和小鸟论天的大小这一件事,告诉我们像青蛙这样目光狭小,所见有限,还自以为是,是不对的。
王芳老师这节课的教学体现了《课标》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新理念,学生的“知识拓展,能力提高,情感提升”贯穿于教学全过程之中。从整体上看,这堂课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一、王老师让学生做了一个实验:
让学生透过卷起来的书口看外面的世界,王老师直接用行动代替口头表诉,让学生就更容易也更生动的'理解青蛙了的想法。
二、王老师抓住“说大话”“井口大”两个点,让学生理解什么是“说大话”,哪句话是大话,进而引出青蛙对天的认识:
“只有井口大”。
“天只有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这是一个反问句,通过换一种说法让学生初步认识反问句与陈述句表达方式虽然不同,但表达的意思却是一致的,只不过语气的程度不同。
三、理解“无边无际”。
王老师在教学生理解“无边无际”时。她运用图片更好的促进学生对“无边无际”一词的理解。但是我觉得她可以再来个口语训练,既可以丰富对无边无际的理解,也可以让学生真正地理解这个词,学以致用,把知识运用到平常的说话中,这样感觉会更完美些。
四、《课标》中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和探究的学习方式。
在拓展练习--续编故事这一环节中,设计得很好,即创造了学生的想象的空间,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如在理解课文时,青蛙跳出井口后,他们会谈些什么?从而给学生创造了想象的空间,让孩子们尽情地发挥自己创造力。孩子们想得合情合理,切合实际,使“坐井观天”这个寓言本来比较抽象,不易理解的寓意很自然地被孩子接受了。
但美中不足的是:没有体现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学生的坐位虽然摆成一小组,可似乎效果不是很大。我认为可先让学生小组先讨论,想想、说说,再出示课件,这样效果可能更好一些。总之,这是一节成功的语文课,老师教得快乐,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里,也掌握了扎实的知识。
坐井观天的评课稿通用7
《坐井观天》这篇课文是一篇寓言故事,讲的是青蛙和小鸟论天的大小这一件事,告诉我们像青蛙这样目光狭小,所见有限,还自以为是,是不对的。李老师这节课的教学体现了《课标》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新理念,学生的“知识拓展,能力提高,情感提升”贯穿于教学全过程之中。李老师的这节课无疑是精彩的。从整体上看,这堂课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课前准备充分。本课教师设计的教学课件十分生动有趣,以动画片的形式展现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利用计算机形象、直观、化静为动的特点,突破教学难点,使学生能很好地理解课文中“井沿”、“无边无际”等词句的意思,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创设了实践的`空间,培养了学生观察、思维、想象的能力。如在理解课文内容时,教师让同学们做了一个实验,让他们把书卷起来看天花板。从而让学生通过实践理解了青蛙为什么会弄错的原因。如在理解课文内容后,教师做了一个假设:青蛙跳出井口后,他们会谈些什么?从而给学生创造了想象的空间,让孩子们尽情地发挥自己创造力,这样切合实际,使“坐井观天”这个寓言本来比较抽象,不易理解的寓意很自然地被孩子接受了。
3、使朗读成为学生学习和探究的重要手段。
紧扣“读”,通过创设各种情境,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理解,读中体验,在读中训练语感,层层深入,循序渐进。同时,充分发挥导学的功能,让学生带着问题、带着方法、带着要求来读书,读得有目的、有内容、有体验。
4、李老师在教学中抓住本课的语言特点,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训练,如:老师范读,学生自读,分角色的读,在读中引导学生理解领悟文本蕴涵的深刻含义。
5、识字教学也是课堂上的一大亮点。课伊始,教师就通过故事的讲述,用直观、形象的版画及课件理解“井沿”,并让学生张贴小鸟在井的什么位置,从而明确“井沿”的具体位置。在学习“沿”“际”“信”时先让学生找找哪些字和它是朋友,然后让学生采用编顺口溜,加一加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发现自己总结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对于“无边无际”一词的教学也是别有用心,在理解了“无边无际”就是“非常大,大得没有边际”,并扩展思维,除了天无边无际,哪些事物也能说“无边无际”,学生就说出了很多答案:沙漠、宇宙、大地、草原?在感悟了“无边无际”之后,教师出示句式“小鸟飞呀飞,它看见———”,并提供图片,学生看得津津有味,说得头头是道,只是提供图片也有它的弊端,那就是在一定程度上禁锢了学生的想象空间。
当然,任何一堂课总会有缺憾的地方,李老师的这节课也一样。李老师这节课就是评价语单一,教师只是用很好、不错,来夸奖学生没有针对性,再就是没有注重学生的自我评价,在讲小鸟和青蛙的争论中可放手让学生说一说、议一议,然后评一评谁说得好?那儿好?为什么?这样即培养了学生的评价意识,又提升了他们的创新意识。
总之,这是一节成功的语文课,老师使语文教学和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从情感深处激发学生热爱学习,热爱生活。让课堂短短的40分钟,成为师生共度的一段难忘时光,让短短的一节课留给学生无尽的回味,乃至带给学生深远的影响。这节课老师教得快乐,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里,掌握了扎实的知识。
坐井观天的评课稿通用8
本学期的研讨课中,我们选了第四单元中的课文《坐井观天》进行研讨。本课是一篇寓言故事,通过生动有趣的对话,给学生知道一个寓意深刻的故事。所以我把教学目标定为“学习课文中的三次对话;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坐井观天”的比喻义,使学生懂得目光狭小、见识短小就会把事情弄错的道理;会分角色朗读课文。在上一节课的老师的教学中,我们成功地让学生了解了故事的寓意,会读出对话,但同时也发现了一个问题,就是没有及时题目归纳和小结比较深奥,对于二年级的学生的理解有一定难度。
在第二次上课中,我把教学中的小结改成让学生易读、易懂的句子,呈现出来让他们更加了解这故事。而且还回归课题,引用了日后形容一个人见识少的可以说是坐井观天或井底之蛙。为了适合二年级小朋友的爱好,我还制作了一些头饰让他们在练习对话时更加有趣,更加积极参加到课堂中去。
虽然我对教学中各方面都进行了一定的探索,但我在以下几点还做得不够:
第一、准备还不够充分。虽然说,准备时间也有一星期,可是算起来,时间还是太紧了,白天上课没时间的,晚上的时间也少之又少,而在准备教案时花了很长时间,在背的时间上就少了,所以在上课时,我对教案不是很熟,在讲课是思维有点不清晰。
第二、我上课时语速还是太快。虽然比刚开学有所进步,但对于低年级的教学来说还是偏快一点,需有待改进。
第三、操练读课文、句子、对话的方式单一,不够多样化。
第四、学生的课堂纪律不够好,没有及时纠正,可以通过表扬其身旁的同学以达到提醒开小差的同学。
在今后的日子里,我会努力改正,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使自己进步得更快。
1、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体作用。王老师根据教材的知识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恰当地把教材划为若干问题的层次,指导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探索、研究,发现结论,总结规律,获取“真知”,变被动接受为主动获取。
2、以读为主,扎实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王老师在教学中抓住本课的语言特点,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训练,在读中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的意思,并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感情朗读,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并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领悟文本蕴涵的深刻含义。
3、练习拓展立足于课堂,贴合学生实际,使学生学以致用。比如,跳出井口后的青蛙看到了什么?会说些什么?让学生用“青蛙听了小鸟的话,真的跳出了井口,它一下子惊呆了,看见xx,于是对小鸟说xx,小鸟说xx。”的句式说一说,这样的说话训练不仅巩固了课文中所学的知识,而且通过语言文字的运用,使学生把知识转化为能力。
4、平等轻松的课堂氛围,让学生的思维不受束缚,所以常有出人意表之言,却恰恰形成了“生成”的高潮——科学和数学知识的出现,更体现了语文对其他学科的一个奠基和发展的作用。
5、因为训练的多了,所以理解“坐井观天”的含义时,就有些仓促了。王老师设计的问题也有些难度,如“‘坐井观天’是指哪一类的人?”“你明白了什么道理?”……学生猛然从读故事转向理解成语,感觉有些适应不了。不如在角色朗读的时候进行一下铺垫,如“你用什么样的语气读青蛙?青蛙为什么这样说?……”学生可能会更好地体会青蛙的自以为是、目光短浅吧。
坐井观天的评课稿通用9
《坐井观天》是一篇寓言故事,讲的是青蛙和小鸟论天的大小这一件事,告诉我们像青蛙这样目光狭小,所见有限,还自以为是,是不对的。这篇课文主要由小鸟和青蛙的三组对话构成,对话的朗读是本课的重点,寓意的理解是本课的难点。田敏老师的这节课从整体上看,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一、课前准备充分。
本课教师设计的教学课件十分生动有趣,以实物的形式展现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利用形象、直观的特点,突破教学难点,使学生能很好地理解课文中“井沿”、“无边无际”等词句的意思,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巧妙地把课文分解成若干问题,注重层次性,指导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研究,得出结论。
三、以读为主,扎实进行语言文字训练。
在教学中抓住本课的语言特点,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训练,在读中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的意思,并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感情朗读,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并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领悟文本蕴涵的深刻含义。
四、创设了实践的空间,培养了学生观察、思维、想象的能力。
在理解课文内容时,教师让同学们做了一个实验,让他们把书卷起来看天花板。从而让学生通过实践理解了青蛙为什么会弄错的原因。如在理解课文内容后,教师做了一个假设:青蛙跳出井口后,会看到什么?说谈些什么?从而给学生创造了想象的空间,让孩子们尽情地发挥自己创造力,这样切合实际,使“坐井观天”这个寓言本来比较抽象,不易理解的寓意很自然地被孩子接受了。
建议:
1、在突破寓意这个教学难点时,搭建的两个语言训练平台还需斟酌:
之一:小鸟为什么说对了?青蛙为什么说错了?此处引导指向模糊,对于二年级学生提问需要直接明了,改为“小鸟和青蛙为什么看到的天不一样?”会更好些。
2、拓展环节:青蛙跳出井口会看到什么?会说些什么?因为没有情境的创设,回答时孩子的想象受到限制。假若换成:带上头饰,扮演青蛙,让学生就当这只青蛙进行说话表达是不是更能激发其想象力呢?
总之,这是一节较成功的语文课,老师使语文教学和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从情感深处激发学生与同学友好相处,注意说话方式。让课堂短短的40分钟,让短短的一节课留给学生无尽的回味,乃至带给学生深远的影响。这节课老师教得快乐,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里,掌握了扎实的知识。
坐井观天的评课稿通用10
今天第一节是青年教师研讨课,我讲的是《坐井观天》,正副校长、书记、主任、年级组长都去听了我这个稚气未脱的新老师的课,说实话,我感到莫大的荣幸。虽然之前自己也曾精心准备,但是相对于老教师而言,差距不言自明。
当然,上课自然不会紧张,这是我一贯的特点。也许真是应了那句话,凡事最怕认真二字。自己进入角色了,神马都是浮云!言归正传,说一下课后各位领导的评课,以便日后时常翻阅,借以自省自励!
一、毕校长
去找毕校长的时候,毕校长有事,事情比较多,不过毕校长还是抽出了自己宝贵的时间,跟我聊了一会儿,大部分时间都是鼓励我这位新人。
二、孙老师
孙老师是我们二年级的年级组长,主要从一些细节的处理上提出了意见。
1、指导学生写字的时候,在写之前指导,而不是学生写完了之后。(平时上课没有注意,有点小随意了,故公开课的时候把次序颠倒了)以后上课要严格要求自己,俗话说严师出高徒,对自己严格点,说不定自己之后就是严师兼高徒了!
2、自由读课文一定要让学生读完。有的学生读的快,有的读的慢,如何协调操作好,以后要多学习。
3、字词句段篇的读,方法单一,不能光齐读的形式,学生容易疲劳,失去兴趣。可采用开火车、个体读、男女分读、领读等方式进行。
三、房书记
房书记主要从大的方面来评的。房书记原先教理科,正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可能用在此处不是很合适,嘿嘿。)房书记跳出了语文的范畴,站在了语文的圈子外面来看待,视野也就自然有些不同了。
1、优点:书写工整、沉稳、课堂常规较好等。
2、学生读的时候方式单一,如上。
3、提出了一些长期有效的管理学习的方式。
首先,对于学生要多鼓励,多表扬,不要吝啬自己的语言。(有时候不是吝啬,是不知如何表扬,以后这方面要下大力气学习)而且,表扬的语言要隔断时间变换一次,不然学生也会产生审美疲劳。
其次,识字方式多种多样,学习无处不在,要树立学生的这种学习观念,激发其学习兴趣。像如:利用汉字的演变过程给孩子讲解,易于记忆;上学放学经过街道的商店名称是否全会认读等等。
最后,班级分组,好学生带差学生,分担教师的担子。一个班50人,一堂课35分钟,教师不可能顾及到每一位学生,总有个别学生学习的不到位,知识点不明白。这样就显示出小组的重要了。每组可分为4到6人,可采用大组套小组的形式,配合着小组间的竞争评价,采用分头管理,组员评价、相互帮助的原则,每堂课留出5分钟左右时间小组内交流讨论学习,共同进步。
四、谢老师
谢老师主要从文章的思路上讲解,听完后豁然开朗,终于明白了什么叫引导教学,之前自己的那种自认为引导的'教学方法,原来还是灌输式的教学模式。谢老师解开了我许久以来的一个困惑。
谢老师主要从生字、课文朗读与理解、文本的使用三方面系统细致耐心的教导我这位新人。
1、生字
(1)字音。齐读和个人读的方式相结合,更便于找到学生的薄弱点。
(2)字形。
首先识字方法要多样化。像如:比一比、加一加、减一减、编谜语等形式,同偏旁、同部首的字放在一起让学生观察自己找出规律,让学生参与其中,学生来说。
其次指导写字要具体。哪一笔是主笔,从哪里起笔,落到格子的什么地方,都要讲解具体。(诸如此类的公开课挑几个重点字讲解即可)
2、课文朗读与理解
注意此环节的每一遍读课文都要带有明确的目的性。例如:
(1)前两遍读课文:读准字音,不漏字掉字。
(2)第三遍读课文:板书关键词,让学生尝试复述。
(3)第四遍读课文,细读:以引导为主,每一环节都要为下一环节做铺垫。
(4)学以致用,加以拓展。
3、文体意识
文体意识也就是把阅读与写作结合起来,慢慢渗透。像如此篇对话比较多,可以发现对话多的文章基本上是每个人说的话自成一段。写作的时候要让学生注意。
坐井观天的评课稿通用11
《坐井观天》是一篇寓言故事,作者想通过青蛙和小鸟之间的三次对话告诉我们:看问题不要鼠目寸光,要目光长远;不要自以为是,要虚心听取别人的建议或者意见;不要做井底之蛙,要做能够观整个天空的小鸟。
王老师从齐读课题出发,看似直接导入,实际上是动画激趣,通过看与课文相符的FLASH动画理解课题,熟悉课文。之后王老师从画面定格的地方进行深入挖掘启迪,从了解井出发,为之后青蛙和小鸟奠基。接着进行了主人公的位置定位,这样就可以开始“表演”了。整个过程我觉得有许多值得我学习的地方。
1、朗读的教导真实有效,浑然天成。例如青蛙和小鸟的第一次对话,青蛙问:“你从哪儿来呀?”不仅强调是什么句子,而且强调语气。小鸟问:“我从天上来,飞了一百多里,口渴了,下来找点水喝。”从理解小鸟飞了多远出发,感受小鸟的累与渴。还有一个教师从重点词语的理解出发,体会文章内容,深究复原当时情境。
2、重点词语的理解与生活紧密结合。无边无际是什么意思?生活中还有什么是无边无际的?
3、训练说话井然有序,让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王老师秉承了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将课文的讲解控制在学生已有的发展水平和可以达到的发展水平之间,让生造句给予看图说话这个阶梯,生即使刚开始不理解,看到图后就会有话可说。
建议:“青蛙在小鸟的建议下,终于跳出了井底,看到了好多美的东西。续编青蛙与小鸟的第四次对话”和“坐井观天指的是什么样的人”应该对调,效果会更加。坐井观天是个完整的故事,完整的故事必然有完整的.寓意。在讲完课文后引导学生坐井观天的意思和体现了什么样的人是相辅相成的,不能人为割裂。之后的续编故事应该属于思维和说话的拓展练习。
这是我的几点想法。
坐井观天的评课稿通用12
《坐井观天》是一篇寓言故事,作者想通过青蛙和小鸟之间的三次对话告诉我们:看问题不要鼠目寸光,要目光长远;不要自以为是,要虚心听取别人的建议或者意见;不要做井底之蛙,要做能够观整个天空的小鸟。
王老师从齐读课题出发,看似直接导入,实际上是动画激趣,通过看与课文相符的FLASH动画理解课题,熟悉课文。之后王老师从画面定格的地方进行深入挖掘启迪,从了解井出发,为之后青蛙和小鸟奠基。接着进行了主人公的位置定位,这样就可以开始“表演”了。整个过程我觉得有许多值得我学习的地方。
1、朗读的教导真实有效,浑然天成。例如青蛙和小鸟的第一次对话,青蛙问:“你从哪儿来呀?”不仅强调是什么句子,而且强调语气。小鸟问:“我从天上来,飞了一百多里,口渴了,下来找点水喝。”从理解小鸟飞了多远出发,感受小鸟的累与渴。还有一个教师从重点词语的理解出发,体会文章内容,深究复原当时情境。
2、重点词语的理解与生活紧密结合。无边无际是什么意思?生活中还有什么是无边无际的?
3、训练说话井然有序,让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王老师秉承了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将课文的讲解控制在学生已有的发展水平和可以达到的发展水平之间,让生造句给予看图说话这个阶梯,生即使刚开始不理解,看到图后就会有话可说。
建议:“青蛙在小鸟的建议下,终于跳出了井底,看到了好多美的东西。续编青蛙与小鸟的.第四次对话”和“坐井观天指的是什么样的人”应该对调,效果会更加。坐井观天是个完整的故事,完整的故事必然有完整的寓意。在讲完课文后引导学生坐井观天的意思和体现了什么样的人是相辅相成的,不能人为割裂。之后的续编故事应该属于思维和说话的拓展练习。
这是我的几点想法。
坐井观天的评课稿通用13
听了我校龚月梅老师执教语文人教版第三册中的《坐井观天》一课。我受益匪浅,感到听龚老师上课是一种享受,同时又使我倍受启发。这是一则寓言故事。其中让我感受最深的是:
龚老师能根据低年级的教学重点组织教学,多种形式的读贯穿整节课,让学生自悟了寓意。龚老师不以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没有繁琐的分析和抽象的说教,而是把阅读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有的放矢的自读中感悟。
在教学环节中教师引导学生多中形式的读,例如分男女读,男生坐着读青蛙说的话,感受青蛙的不学不问,不听劝告,自以为是,女生站着读小鸟的话读出天很大很大的语气。还配上了动作。教师通过适时点拨启发并恰到好处的提出一系列的`问题:“小鸟和青蛙争论什么?”“小鸟和青蛙谁对谁错?”“青蛙为什么错了”······学生们各抒己见,有的同学说这是一只愚昧的青蛙、有的说是一只目光短浅青蛙、有的说是一只固执的青蛙。可见学生们已经充分的理解了故事的意思。接着把学生引领到生活中去,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真正领悟到了故事的寓意。
这节课体现出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是多么重要,教师充分重视了以学生为主体地位,培养了学生的探究精神,合作精神。从低年级就开始培养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为将来的写作奠定良好的基础。让孩子们赢在写作的起跑线上。
坐井观天的评课稿通用14
听了戴老师执教的《坐井观天》这一堂生动有趣的阅读课,收获很多,下面我简要地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谈我对这节课的看法:
1、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课堂教学学生是主体,“教”致力与“学”,服务于“学”。教师根据教材的知识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恰当地把教材划为若干问题的层次,指导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探索、研究,发现结论,总结规律,获取“真知”,变被动接受为主动获取。
2、创设了实践的空间,培养了学生观察、思维、想象的能力。戴老师让孩子们选择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卡片戴在头上,让学生更好的`进入到课文中去。通过上台分角色朗读课文,让学生体会每个角色语气的不同。
3、以读为主,扎实进行语言文字训练
戴老师在教学中抓住本课的语言特点,通过三次对话,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训练,在读中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的意思,并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感情朗读,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并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领悟文本蕴涵的深刻含义。
总之,整堂课戴老师始终以学生为本,对学生的发言都进行科学的评价,使学生始终积极的投入学习,达到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坐井观天的评课稿通用15
《坐井观天》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三册第四单元第十二课的内容。这是一篇寓言故事,讲的是青蛙和小鸟论天的大小这一件事,告诉我们像青蛙这样目光狭小,所见有限,还自以为是,是不对的。
肖潇老师这节课的教学体现了《课标》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新理念,学生的“知识拓展,能力提高,情感提升”贯穿于教学全过程之中。老师的这节课无疑是精彩的。从整体上看,这堂课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课前准备充分。本课教师设计的教学课件十分生动有趣,以动画片的形式展现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利用计算机形象、直观、化静为动的特点,突破教学难点,使学生能很好地理解课文中“井沿”、“无边无际”等词句的意思,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创设了实践的空间,培养了学生观察、思维、想象的能力。如在理解课文内容时,教师让同学们做了一个实验,让他们把书卷起来看天花板。从而让学生通过实践理解了青蛙为什么会弄错的原因。如在理解课文内容后,教师做了一个假设:青蛙跳出井口后,他们会谈些什么?从而给学生创造了想象的空间,让孩子们尽情地发挥自己创造力,这样切合实际,使“坐井观天”这个寓言本来比较抽象,不易理解的寓意很自然地被孩子接受了。
3、使朗读成为学生学习和探究的重要手段。
紧扣“读”,通过创设各种情境,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理解,读中体验,在读中训练语感,层层深入,循序渐进。同时,充分发挥导学的功能,让学生带着问题、带着方法、带着要求来读书,读得有目的、有内容、有体验。
4、肖潇老师在教学中抓住本课的语言特点,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训练,如:老师范读,学生自读,分角色的读,在读中引导学生理解领悟文本蕴涵的深刻含义。
5、识字教学也是课堂上的一大亮点。课伊始,教师就通过故事的讲述,用直观、形象的版画及课件理解“井沿”,并让学生张贴小鸟在井的什么位置,从而明确“井沿”的具体位置。在学习“沿”“际”“信”时先让学生找找哪些字和它是朋友,然后让学生采用编顺口溜,加一加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发现自己总结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对于“无边无际”一词的教学也是别有用心,在理解了“无边无际”就是“非常大,大得没有边际”,并扩展思维,除了天无边无际,哪些事物也能说“无边无际”,学生就说出了很多答案:沙漠、宇宙、大地、草原……在感悟了“无边无际”之后,教师出示句式“小鸟飞呀飞,它看见---”,并提供图片,学生看得津津有味,说得头头是道,只是提供图片也有它的弊端,那就是在一定程度上禁锢了学生的想象空间。
6、善待课堂中的生成。如在利用各种方式学完课文时,让学生在谈谈自己的感受,有位学生说:“我们就如井底之蛙,整天坐在教室里”,这时老师抓住教育的契机告诉学生我们身处山区,要想飞向外面的世界,就要从现在开始好好学习,打下基础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同时告诉学生青蛙是益虫,我们要保护它。
7、老师还注意在疑中求新。学源于思,思源于疑。因此,肖潇教师大胆鼓励学生质疑,提出通过自己思考得出的不同意见,这样学生就在疑中求得创新。通过质疑引导知识延伸,情感得到升华。如“假如小刺猬一开始不是称赞小獾,而是取笑板凳做得粗糙,可能会有什么结果呢?”这一质疑,学生思维又一次激发,思维探索纵横发展,学生跃跃欲试,争相各抒己见,培养了学生的语感能力。
当然,任何一堂课总会有缺憾的地方,肖潇老师的这节课也一样。肖潇老师这节课就是评价语单一,教师只是用很好、不错,来夸奖学生没有针对性,再就是没有注重学生的'自我评价,在讲小鸟和青蛙的争论中可放手让学生说一说、议一议,然后评一评谁说得好?那儿好?为什么?这样即培养了学生的评价意识,又提升了他们的创新意识。
总之,这是一节成功的语文课,老师使语文教学和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从情感深处激发学生热爱学习,热爱生活。让课堂短短的40分钟,成为师生共度的一段难忘时光,让短短的一节课留给学生无尽的回味,乃至带给学生深远的影响。这节课老师教得快乐,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里,掌握了扎实的知识。
坐井观天的评课稿通用16
“读、说、写、用”四步三曲是我校语文课改的基本模式,今天早上,滕老师执教的是二年级上学期的《坐井观天》一课,对于这篇故事简短、寓意深刻的寓言故事,我个人觉得她上得非常成功,整个课堂都洋溢着她饱满的工作热情和精心、细心、勇于创新的工作态度。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当中,滕老师展现出来的亮点很多,比如:教案设计合理、重难点分明;能围绕教学内容设计青蛙、小鸟奖励卡片;能用动画形式展示故事内容;评价语言及时、丰富等等,不过,我现在最想讲的还是她大胆创设实践空间,培养学生观察、思维、想象等诸多能力的做法。
1、“天只有井口那么大”,这是青蛙非常坚定的观点。“纸筒里的世界”这个游戏很好的解决了青蛙因视线受阻而所看范围有限的难题。
2、利用表演读、分角色读等多种形式品读青蛙与小鸟的三次对话,很好的帮助学生理解了小鸟与青蛙性格上的巨大差异:一个谦虚有礼、态度平和,一个傲慢无礼、自以为是。
3、假如青蛙能跳出井口来,它会看到些什么、想到些什么呢?尝试编写青蛙与小鸟的第四次对话。这个环节,既是对文本的巩固,又是对课文的延伸,由于有前面滕老师的“无边无际”词语的'训练,到这个环节的时候确是水到渠成了。
滕老师这节课,教学环节紧凑,课堂张弛有度,“读、说、写、用”落到了实处。我们学校的课改,就是需要她这种敢想、敢做激情飞扬的老师,祝滕老师的课越来越精彩。
建议:假设青蛙能跳出井口的环节是否也能做成动画效果呢?
【坐井观天的评课稿】相关文章:
评课稿:《坐井观天》03-29
坐井观天评课稿06-01
《坐井观天》评课稿01-07
坐井观天评课稿11-25
坐井观天的评课稿11-27
(精选)《坐井观天》评课稿07-17
(经典)坐井观天评课稿09-21
[经典]坐井观天评课稿08-22
(经典)坐井观天评课稿11-01
坐井观天的评课稿(精选)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