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职业农民典型事迹材料

时间:2024-03-01 16:52:29 新材料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新型职业农民典型事迹材料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说到事迹材料,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事迹材料是为了表扬先进、弘扬正气、推动工作,对工作、学习中涌现出来的先进集体、先进人物的优秀事迹如实记载和反映的书面材料。事迹材料到底怎么拟定才正确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新型职业农民典型事迹材料,欢迎大家分享。

新型职业农民典型事迹材料

新型职业农民典型事迹材料1

  该同志从一家大型上市公司辞职回到家乡——沂蒙山革命根据地夏蔚镇王庄村,开始承包荒山耕地,从事大樱桃规模种植,并于20xx年1月创办XX县诚慧农产品专业合作社。20xx年12月,XX市启动首批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王本新积极报名参加,在学习中,他始终认真听讲,虚心请教,主动与老师和学员交流,并把学到的知识技能与多年的企业管理经验有机结合应用到生产实际中去,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

  一、基地示范引导,推动山区农业结构转调

  XX县夏蔚镇是传统农业山区,农业基础设施条件相对较差,经济相对落后,多年来,零散乱的传统农业种植模式导致的结果是农业创新能力不强,信息化程度低,土地收益差,农民种植积极性不高,传统农业模式已严重制约了当地农业的大发展。20xx年,王本新率先在家乡的东山坡一带栽植大樱桃,经过精心培育,科学管理,大樱桃长势理想,加之近年来大樱桃价格一路上涨,之前很多人都撂荒的东山坡就这样实现了较好的收益,在他的带动下,整片东山坡几年内就发展成了大樱桃园区,仅此一项,村民年增收达3万元。20xx年底,王本新受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启发,他拓宽思路,带领部分社员从家乡走出去,到别的地方流转和承包了大片荒山和耕地,他们三下青州、沂源和蒙阴参观考察,最后经过筛选和甄别,成功引进栽植了现代优良晚熟品种“映霜红”蜜桃30000株。在其示范带动下,周边十余个村庄也规模种植了该品种蜜桃。按目前10元/公斤的平均价格计算,保守地说亩产4000公斤的话销售收入就是4万元,除去所有生产成本,利润最少也在2.4万元/亩,况且桃的管理周期相对较短。王本新同时还提到,合作社现在正在探索实施林下经济复式种植,一旦条件成熟,将此项种植大规模展开,以此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和收益率,有效增加农民收入。

  二、扩大经营渠道,提高社员风险抵御能力

  有经营才有收益,扩大营销渠道,就是降低生产风险。为此,王本新带领社员积极创新创优产品品牌。目前,合作社已注册拥有“醉红颜”和“欣之恋”两个农产品商标,大樱桃、小米等农产品“绿色食品”申报也即将完成。同时,合作社多次组团参加大型产品展销活动,使合作社产品畅销北京、大连、青岛等大中城市,建立了较为广阔的销售网络。合作社还积极开展“社企对接”经营模式,先后与山东振邦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对接,实现产品订单销售,不仅减少了合作社运营成本,还降低了合作社的市场风险,同时促进了合作社的规模发展,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内实现了劳动力、土地、资金和技术等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

  三、注重利益联结,增强社员农业发展信心

  如何破解传统农业收益低下,如何实现山区农业华丽转身,如何提高农民种田的积极性,王本新首先想到的是转变农民的传统思想,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捆绑嫁接到农民身上,让一些看得见、摸得着、拿得起、放得下的变化和实惠呈现在他们面前。一是合作社“统一供应农资、统一技术培训、统一标准化生产、统一品牌和包装、统一保护价收购”五统一服务联结社员。不仅保证了农户生产资料的及时供应,而且质量可靠,为成员成功种植提供了物质保障。现成员所用同等化肥比市场价格低300元/吨以上,年可节省120万余元;合作社成员85%的农产品由合作社统一销售,不仅保证农产品及时出售、回笼资金,而且年可实现二次分配,为成员增收50万元左右。同时,合作社聘请省农科院和市县农业知名专家作技术顾问,不定期举办农业技术培训会,较好地提升了社员综合技能。20xx年,合作社经综合评审,成功入选山东省首批“青联农科示范基地”创建实施单位。

  关于未来的发展,王本新信心满怀,合作社将继续肩负行业使命,以生产健康、安全、社会稳定和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有关部门大力支持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州关于农村工作的各项方针、政策,以实现农牧区富余劳动力充分转移就业为目标,切实把发展劳务经济,增加农牧民收入作为认真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工作来抓,不断加快劳动力转移就业步伐,努力扩大劳务输出规模,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门源”、创建 “平安门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几年来,通过不懈努力,曾荣获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县、团中央等六部委授予“劳动力转移先进单位”、全国平安家庭先进县、全省和谐社区建设单位、全省双拥模XX县、全州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先进县、全州劳务输出工作先进县、全州发展现代高效畜牧业先进县、全州民族团结进步达标单位等荣誉称号。

  一、门源县农牧区劳动力转移就业基本情况

  门源县是一个以农为主、农牧结合、多民族聚居的县份。全县辖12个乡镇109个行政村,总人口15.33万人,其中农牧民12.76万人,占总人口的83.2%,全县劳动力资源总数6.88万人,占总人口的45%,其中,富余劳动力2.2万人,占劳动力总数的32%。“十一五”期间,全县劳务输出人数累计达17.74万人次,累计实现劳务收入57300万元,农牧民人均增收达1090.6元,劳务收入在农牧民人均纯收入中的比重达 33.3%。其中20xx年,全县劳务输出人数达37134人次,完成年目标任务37100人次的100.1%;其中:跨省12736人次,省内跨区 12375人次,地区内流动12023万人次,女性务工人员人数10265人次,实现劳务收入13601.43万元,完成年目标任务13600万元的 100%;务工人均收入为3662.8元。可见,门源县劳务输出作为一项蓬勃发展的新型产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二、主要做法及措施

  认真按照省、州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会议精神和州委、州政府提出的“门源在劳务经济上率先发展”的要求,把大力发展劳务产业、促进农牧民增收作为“十一五”发展规划的重要目标和推进新农村新牧区建设、改善民生的重要措施来抓,把握大局、突出重点,强化责任、务求实效,使我县的劳务经济得到了快速健康发展。

  (一)狠抓政府推动,狠抓组织管理。县委、县政府非常重视劳务输出工作,建立了10个乡镇和98个村、7个社区劳动保障站(所),先后制定出台了《关于做好农牧区富余劳动力转移工作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劳务产业的决定》、《劳务输出周转金管理办法》等指导性文件,成立了县委、县政府主管领导任组长和副组长,相关部门为成员的县农牧区劳动力转移和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实行县级联点领导分片负责、部门包乡、机关党支部与村党支部联姻结对帮扶、各乡镇和村两委班子组织实施等上下联动、齐抓共管、各司其职的工作机制,将劳务输出工作列入各级政府和部门的目标考核体系,建立健全了县、乡、村三级上下联动、齐抓共管、各司其职的工作机制,为推动全县劳务输出工作奠定了基础。为落实劳动力培训和转移目标责任制,县政府与各乡镇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并实行劳动力转移预警机制,对输出和转移的劳动力人数达不到劳动力总数50%的乡镇,给予黄牌警告,并作为年度经济目标责任和领导班子考核的重要依据之一。各乡镇党委、政府着力打造劳务输出品牌,精心组织,多方联系,积极鼓励“能人”带头和大量劳动力外出务工,全县劳务输出呈现出外出时间早、输出地点稳、外出人数多、输出半径大的发展前景。

  (二)狠抓宣传引导,为农民工外出务工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坚持从宣传引导入手,抓广度、挖深度、求实效,切实引导农牧民转变观念,务工增收已成为广大农牧民的共识。充分利用春节期间农民工返乡的有利时机,通过与外出务工人员召开座谈会、经验交流会和召开全县劳务输出总结大会等形式大力宣传劳务输出有关政策、在劳务输出工作中涌现出的先进个人和带头人,给广大农牧民在春节期间摆上了一套劳务输出工作大餐。在县电视台滚动播放了以“走出大山天地宽,劳务经济霞满天”为主题的专题报到,及时宣传介绍、总结推广各乡镇的先进做法和典型经验,在全县范围内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累计发放春风卡 7000余张,《就业促进法》、《劳动合同法》等法律法规宣传单1.96万余份,发布劳务用工信息1300余条。

  (三)狠抓协调联系,为农民工外出务工提供就业平台。积极采取“政府做媒、企业相亲”的办法,充分发挥劳动力市场中介作用,在省、州劳动就业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加强与外界的沟通与协调,先后与江苏常州欧美电子有限公司、山东烟台山海食品有限公司等省外十家规模大、信誉好、效益高的用工企业在西滩乡和泉口镇分别举办了农村富余劳动力省外企业用工洽谈会,实现了用工单位与求职者的零距离对接,使我县600多名农民工与十家用人单位进行了面对面的洽谈,现场达成用工意向200余人,签订劳动合同90余人。并且山东烟台山海食品有限公司等三家企业与西滩乡达成长期务工协议,建立了良好劳务合作关系。今年3月16日,由省职业介绍中心组织,来自浙江温州等22家用工企业及我县2家企业在我县金源广场举行以“服务进城务工,帮助转移就业,扶持返乡创业” 为主题的20xx年春风行动“送岗位”活动,全县3000余名大中专毕业生、返乡农牧民和下岗失业人员前来求职,有600余名求职者与用人单位达成了意向协议,圆了就业梦。“十一五”期间,共组织举办各类民营企业用工洽谈会9期,为5100名农牧民和820名下岗失业人员牵线搭桥实现了再就业。

  (四)狠抓技能培训,为农民工外出务工增添“营养”。 几年来,根据劳务市场需求,整合县域现有职教资源,形成了以县职业技术学校、乡镇农牧民文化技术学校为基础的农牧民劳动技能培训体系,以县劳动力市场和职业介绍所为龙头、乡镇服务站为基础的劳务输出服务体系,以“阳光工程”、“雨露计划”和劳动保障部门农牧民技能培训为支撑的技能培训投入机制, 坚持定向培训、定单培训、专业培训等多种培训方式相结合的方式,建成了适应输出要求的县、乡两级劳动技能培训体系,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地开展创业培训和农牧业科技培训,努力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实用性,使一部分农牧民掌握了一定的技术,拓宽了就业门路和就业空间,使农民工外出务工由原来的体力型逐步向技能型转变。同时,不断加强与县内外企业的联系协调,利用大中型企业技术力量强、资金实力雄厚等优势,大力开展劳务培训工作,提高了劳动力的就业技能和自我发展的能力,做到了“培训一人、鉴定一人、持证一人、输出一人”的要求。根据妇女自身实际和劳动力市场需求,针对“十字绣”这一劳动技能有着广阔的市场发展前景,深受妇女的青睐的实际,积极与州、县妇联协调联系,北山、西滩、浩门、泉口等乡镇举办“十字绣”技能培训班,免费培训女性300余名,并为参训人员发放了价值2万多元的十字绣产品。“十一五”期间,共举办培训班89期7527人,取得资格证书6473人,培训后就业人数达6774人,就业率达 90%。其中20xx年,开展农民工技能培训16期1396人,完成年目标任务1150人的121.4%。

  (五)狠抓培训服务,不断扩大劳务输出规模。努力完善积极的培训政策保障措施,加大对技能培训的政策扶持力度,在积极争取“阳光工程”等各类劳动技能培训项目资金的基础上,县财政每年拿出30万元,作为劳动技能培训专项资金和劳务输出部门工作经费;对农村特困户、城镇低保户学员实行了全额免费培训;对培训合格率达到90%以上、输出率达到80%的培训机构,县政府每年都进行表彰奖励。积极实行劳动预备制度,坚持实行“先培训、后就业”的劳动预备制度,对初、高中毕业回乡的青年、复员军人、下岗失业人员等拟输出人员的年龄结构、技能状况、性别、文化程度、求职意向等进行了详细的登记建档,建立了全县6.88万人的劳动力资源资料库和3.3万人的劳务输出信息库,为推进劳动力有序输出提供可靠的依据。

  (六)狠抓拓宽领域,为农民工务工创建稳定的就业环境。近年来,我县劳务输出向甘肃、新疆等邻近省区的对外扩大,并向沿海地区延伸,为拓宽对外输出这个主渠道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坚持把邻近省份和沿海发达地区作为劳务输出的主功方向,主动出击,多方洽谈,建立劳务供求关系,扩大劳务输出规模。并借鉴XX区的经验,在有基础、有条件的邻近省份和沿海地区,逐步建立劳务输出工作站和联络处,初步建立了劳务输出机构与用工企业之间长期稳定的劳务协作关系。着重推进劳务输出的组织化、程序化、规模化建设,全县务工领域从以前的格尔木、新疆、甘肃等22个省市扩大到目前的江苏、广东等24个省市,逐步向沿海地带拓展,务工行业从餐饮服务等18个行业扩展到运输、电焊、机电修理、海产品加工等22个行业,呈现出领域广、行业多、队伍大的发展势头。

  (七)狠抓组织管理,为农民工外出务工提高组织保证。县委、县政府非常重视劳务输出工作,认真按照我县制定出台的《关于做好农牧区富余劳动力转移工作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快劳务产业的决定》和《关于进一步做好农牧区劳务输出工作的若干意见》精神,把发展劳务经济、提高农牧民收入作为改善民生的落脚点,同时把劳务输出工作列入乡镇和部门的考核内容,各乡镇党委、政府着力打造劳务输出品牌,精心组织,多方联系,积极鼓励“能人”带头和大量劳动力外出务工。如阴田乡与新疆XX市玉门沟乡结成了“友好乡”的典型例子,进一步加强了与用工单位的友好关系。西滩乡党委、政府春节前派干部到省外有关企业实地考察了解,相继与山东烟台山海食品有限公司、新疆且末石棉厂等省外用工企业签订了用工协议,实行订单务工;东川、阴田等乡镇组织农民工赴北京、山东青岛、广东、江苏等地务工,主要从事渔业养殖、海产品加工、餐饮等工种。

  (八)狠抓“能人”和劳务经纪人带动,为农民工规模化外出务工奠定基础。县乡两级政府注重培育和发展劳务经纪人队伍建设,发挥能人带动效应,让信息灵、渠道多、已与用工单位建立良好协作关系的务工人员带领更多的劳动力有组织输出。目前,我县劳务经纪人已发展到200余人,这些人已成为全县劳务输出市场化运作的一支重要生力军,发挥着劳务输出“领头雁”作用。今年劳务经纪人带领农民工外出务工达8895余人,占总人数的24%,实现劳务收入 2200余万元,占总劳务收入的16%;如青石嘴镇红沟村村民马占福带领180名农民工前往新疆乌鲁木齐铁路公司修铁路,月收入2300元;青石嘴镇红山嘴村劳务经纪人马生虎于3月1日带领76名本镇劳动力赴新疆XX县石棉矿务工,外出时间约为9个月,预计务工人员人均收入2万元;东川镇香卡村村民万吉全带领130名农民工赴新疆库尔勒地区水泥厂务工,月收入为1800元。在此基础上,狠抓机关干部带头务工作用,促进能人带动效应。几年来,为有效解决劳务输出中介组织服务滞后,农牧民盲目外出,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的突出问题,制定出台了《关于选派年轻干部到经济发达地区谋职锻炼的意见》,实行选派副科级以上干部外出谋职,带领农牧民外出务工,加强农牧民的组织管理、协调劳动关系和调节劳动纠纷,为外出农民工解除后顾之忧。县委、县政府对外出组织务工的干部,规定务工期间职级待遇不变,行政组织关系不变,保留编制,年终依据签订的'目标责任书进行严格的考核,带领务工期间的劳动所得全部归个人所有,务工期满后,愿意经商办企业的,县上给予支持并享受优惠政策;同时,建立健全了外出谋职干部与组织部门、所在单位的联系制度和工作汇报制度、信息收集反馈制度等,从制度上、机制上加强了跟踪管理,保证了外出谋职干部工作规范化、程序化、制度化。几年来,我县共向省内外选派160名机关干部外出谋职锻炼,年均带领农民工外出务工4500余名。

  (九)狠抓维权服务,清欠农民工工资力度明显加大。积极履行“维权、维稳、服务”的职能,按照劳动保障群体性的事件应急预案和劳动监察24小时快速反应机制的要求,不断加大群体性上访案件的调处力度,采取多种措施,狠抓落实,加大对群众举报、投诉案件调处力度,设立投诉举报电话,安排专人进行接访,及时解决矛盾纠纷,有效维护了社会稳定和农民工合法权益。“十一五”期间累计截至20xx年,共受理拖欠农民工工资案件91件,涉及劳动者20xx 名,追回拖欠工资416.59万元,办结率始终保持在100%。其中20xx年,全年受理群众举报和投诉案件19起,涉及劳动者279人,解决拖欠工资金额138.67万元,结案率达100%;受理工伤争议案件2起,调解2起,调解金额13万元;通过开展“三调联动”工作,积极配合县司法、安监、法制科等部门开展工伤争议案件调解工作,共调解工伤争议案件2起,解决工伤赔偿3.5万元;对24项建设项目工程扣缴工资保证金190万元。

  三、主要成效及特点

  通过狠抓各项措施落实,全县劳务输出工作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反季输出”夯基础。部分农牧民破除“正月十五以前不出门”的传统习惯,纷纷走出家门,开展反季节务工,为全年劳务输出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0xx年元旦至春节期间,全县外出务工和继续务工未返的农民工达4753人,实现劳务收入1606.66万元。

  二是“订单输出”成规模。随着近年来全县劳务经济的逐步发展壮大,“订单输出”有效地促进了劳务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西滩、泉口等乡镇通过与省外企业举办用工洽谈会,有组织、有意向地向省外食品加工、纺织品等企业输出农民工300名;东川镇通过与沿海发达地区签订务工合同,保障了1000余名农民工定向务工。

  三是“特色输出”拓领域。在全县外出务工的队伍中,逐渐形成了一批从事专业工种的务工队伍,实现技术型农民工定行、定点务工。阴田乡目前从事“饭馆经济”的务工人员有120余户400余人,广泛分布在新疆、陕西、深圳和广东等省外地区,年均创收120万元左右;泉口镇每年组织300余人赴新疆、内蒙等地从事农业生产和石油开采,形成了长期的、有保障的务工渠道。

  四是“能人输出”提质量。依托“能人”带动输出,全县劳务输出组织化程度逐年提升,有力的提高了劳务输出的质量。据统计,今年劳务经纪人带领农民工有组织输出人数已达8895名。如青石嘴镇红沟村村民马占福带领180名农民工前往新疆乌鲁木齐铁路公司修铁路,月收入2300元;东川镇香卡村村民万吉全带领130名农民工赴新疆库尔勒地区水泥厂务工,月收入为1800元。

  五是“维权输出”保收入。积极对外出务工人员开展法律维权知识培训,保证农民工宅基地、承包地、草场及子女就学等方面权益不受侵犯的基础上,为农民工提供必要的法律援助和服务,切实解决了广大农民工的后顾之忧,保证了他们劳有所获。

  六是“举家输出”保长效。“十一五”期间,异地就业人数达4.8万人次,其中务工时间一年以上的达1.8万人(次);全县举家外出人数达 1033户4135人,分别在北京、天津、新疆、上海等省市从事种植、养殖、运输、畜产品加工等工种。我县在西宁林家崖定居务工的麻莲乡包哈图村村民就有 53户211人,当地人将该地区称为“门源新村”。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紧紧围绕我县劳动保障总体目标,按照“和谐门源、平安门源”整体要求和“优化保障、服务民生”的劳动保障工作目标,树立良好的劳动保障部门新形象,与政府各职能部门密切联系,通力合作,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劳动保障事业的新局面。

  (一)加强组织领导,提高劳务输出工作的机制保障。一是全县上下要牢固树立劳务工作“一盘棋”的思想,切实把劳务产业作为重要战略任务来抓,进一步细化、量化工作目标,继续实行县级联点领导分片负责、部门包乡,机关党支部与村党支部联姻结对帮扶、各乡镇和村两委班子组织实施等上下联动、齐抓共管、各司其职的工作机制。认真落实劳务输出目标责任制,切实把劳务输出工作做实、做强;二是充分发挥县总工会、乡镇农民工工会的作用,全力开展外出务工人员援助工作,竭力解决务工人员生产生活困难,依法维护其合法权益;三是继续实行机关干部带领农民工外出务工,以乡镇为重点,选派机关干部20名以上。加强对务工人员的组织管理、协调劳动关系和调节劳动纠纷,为外出农民工解除后顾之忧,促进能人带动效应,有效提高劳务输出组织化程度。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要求选派的机关干部进一步加强与用工单位的友好协作,建立长期劳务关系,为扩大劳务输出基地、广开就业渠道奠定基础。

  (二)强化职业培训,实现务工输出技能化。针对当前我县农民工素质低,就业难,盲目输出及不稳定等问题,要抓住农民工返乡的机会,早动手,出实招,加强与县域外有信誉、有资质的培训机构联系协商,加强工作协调,形成工作合力,紧紧抓住提高培训合格率、培训后就业率这个关键,加强劳动者技能培训,结合外地用工和本地区企业用工需求及农民工的不同特点,开展定单、定向、定点培训,为返乡农民工“强身健体”,提升技能水平。

  (三)开辟务工基地,形成相对稳定的劳务输出渠道。当面对新形势,合理引导和调整劳务输出方向,进一步加强与省内外特别是经济发达和用工量大的省区劳动保障部门和用人单位的联系协作,建立友好的合作伙伴关系,开辟新的更广阔的劳务输出渠道,重点放在新地区、新行业、新客户的开发上,真正做到输前有联系、有培训,输时有指导、有协调,输后有管理、有服务。

  (四)发挥资源优势,争创劳务品牌。当前劳务经济已进入品牌经营时代,只有培育打得响、过得硬的独具特色的劳务品牌,才能在竞争中让劳务人员更好地占领和拓宽劳务市场。就我县的实际而言,要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充分发挥县域内多年来长期从事并具有一定规模的建筑工程队等优势,着力打造建筑劳务品牌,以品牌为龙头,通过培育劳务市场来做大做强劳务产业。如浩门镇小沙沟村刘应春等长期从事建筑行业的工程队有18家,年劳动力用量在4200 人以上,今后积极与城建等部门XX县域外其他部门协调联系,力争使我县建筑行业分布广、用工量大,效益好、收入高。

  (五)以县外输出为重点,以县内输出为基础,努力扩大劳务输出规模。进一步提升县内企业吸纳就业和用工能力,县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交通局、城建局、经贸局等部门要及时掌握各类企业XX县内重大项目工程的用工需求状况,有计划、有组织地就近转移富余劳动力。以小城镇建设和土地集约化经营为契机,积极发展餐饮住宿、文化娱乐、商贸流通、家政服务、中介服务和旅游业等第三产业,积极推进农村牧区土地草场有序、有偿流转,促使农牧民转移到小城镇经商、务工和定居,以小城镇的发展带动农牧区富余劳动力的有序转移,以农牧区富余劳动力的有序转移促进土地、草场的集约化、规模化经营和农牧业。

新型职业农民典型事迹材料2

  20xx年xx月xx日—xx日,我有幸参加了组织的20xx年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水稻种植大户培训班的学习。7天紧张愉快的理论学习,让我聆听到了省、市、区各级老师关于农业企业创办基础知识、农产品营销基本知识与技巧、水稻高产高校栽培技术、农业惠农政策及法规、转基因安全知识、水稻产业发展现状和超级稻适栽良种及栽培模式等课程。经过一周的学习,我想我们每一位学员都有不同的但很大的收获。对于我个人而言,我认为这次培训班举办得非常有意义、非常有必要,因为它不仅让我学习到了更多的理论知识,更让我开阔了视野,解放了思想,打动了内心。无论是从听课到交谈,还是从所听到所闻,每时每刻、每一堂课,都让我有所感动和收获。同时,与60位种植大户的同学们聚集一堂,相互交流借鉴工作经验、思路方法,使得我较全面地提高了自己的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以下是这些天的几点体会:

  一、多种形式的学习,提高了理论水平

  作为一名刚出校门的有着创业激情的大学生,我有了一定的理论知识,但不够系统也不够丰富。通过老师深入浅出的讲授,我感觉豁然开朗,许多问题从理论上找到了依据,对原来在工作实践中觉得不好解决的棘手问题找到了切入点,感觉收获很大。通过系统地学习农业企业创办基础知识、农产品营销基本知识与技巧和现代信息技术应用课程,让我认识到农业也是需要走上信息化,也可以进行电子商务,为农民增收。专家、教授的参与式、互动式和实训教学就象是一顿顿丰盛的大餐,精美地呈现在我们的面前,他们以朴实无华的语言为我们授课解惑,是一次书本知识与具体工作相结合的锻炼机会。

  二、深入的学习,认真理解新型职业农民的特点和作用

  新型职业农民在农业从业人员中占比并不高,但这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方向,是解决“谁来种地”“如何种好地”的重要手段。新型职业农民应当是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劳动者,应该具备三个明显素质:

  一是具有较好的社会素质,自立自强、崇尚科学、诚信友爱、知法守法,讲公德、有道德、重美德、尚文明;

  二是具有较高的技能素质,熟悉和会用现代农业技术,熟练掌握一到多项生产技能和技巧;

  三具有一定的经营和管理能力,能充分利用人、财、物和土地等资源进行生产并获得较高的经济收益。

三、认真学习新型职业农民基础和技能知识

  作为一个新型职业农民,不仅要具备一定的职业道德、市场营销手段、相关的法律法规、农产品安全卫生和世界贸易组织与我国农业发展的影响等知识,还要具备市场信息采集与分析能力、建立客户与谈判定约、农产品品级鉴定、农产品储藏运输和了解财务等技能。这次培训给了我们接受高端教育的机会,让我们开阔了眼界,丰富了知识,打开了思路,不仅对本地本土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也对开放先进的城市的理念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在这期间无论是课堂学习还是师生互动都让我从每个角度获得了知识,感谢给了我这次学习的机会、锻炼的机会。

  今后,我将尽自己所能把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用于实际工作中,真正成为一名新时代的新型职业农民。

新型职业农民典型事迹材料3

  作为一个刚涉足农业的新人,我非常有幸参加了由景洪市农业农村局农业广播电视学校组织举办的景洪市20__年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经营主体带头人培训班,在此对学校给予的这个机会表示深深的感谢。

  经过15天的学习培训,非常荣幸能认识到这么多成功有经验的同学,同时也感觉到做农民的不易。

  在外考察学习这几天,我深深的被几位做农业成功人士的成功经验和丰富渊博的现代农业知识及通俗易懂的教学方式所折服,深刻体会到参加这次培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同时也被前辈不屈不饶的创业精神所屈服。

  通过几位前辈的讲解我有以下几点深刻的体会:

  1、做农业离不开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通过各地党委政府各类政策支持和借助政府平台宣传牵线搭桥及组织各项培训夯实农业基础。

  2、不盲目跟风。要结合本地区海拔、气候、温度等等各项因素选择适合本地区的农作物。

  3、专注、用心、坚持。任何人在创业道路上肯定不会一帆风顺,借用卧龙米业老总的一句话“一生专注、一粒米”,作为一名新型职业农民既然选择了、选定了这条路、这个行业,就要专注、用心的坚持走下去,相信成功离我们不会太远。

  4、科学化种植和现代化管理。

  5、打造属于自己的特色农产品品牌。我们的'产品都是以初级产品出售,并不能体现出热带地区农产品的特点、优势,价格低,受市场波动影响大。要把旅游城市优点发挥到最大化,转变单一的销售方式,把我们的产品做到多样化,打造出属于自己的特色农产品品牌。

  6、联合一切能整合的力量把自己的品牌做大。一个人要做好做大一个品牌难上加难,需要整合、带动和依靠其他农户像麻绳一样一根一根一家一家的拧在一起统一发展一项产业,做大一个品牌。

  在今后的道路上,我一定学以致用,踏实走好每一步,把学习到的知识运用到农业生产当中,同时也把所学到的知识告知有需要的农户,带领农户做大做好适合本地区农产品,打造出属于自己的特色品牌。

  再次感谢所有老师15天时光精心的准备和不辞辛苦的陪伴。

新型职业农民典型事迹材料4

  本人叫小余,是咸安区贺胜桥镇人,很有幸参加这次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训。这次培训让我受益良多,以下就是我这次培训的心得体会:

  在农产品质量安全讲座中,让我更进一步的弄清了安全质量的重要性,只有大力控制农药残留物的浸入,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才能得到改善和根治,我们应该多喝当地土生土长的茶叶。

  通过这次茶叶专业理论课培训,让我更加坚信茶叶将促使我区的经济带来飞跃的发展。茶叶是世界三大饮料之一,最具生命力,随着人们生活的质量提高,茶叶市场需求呈现增加之势。茶饮料也是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保健品之一。近来我国茶叶市场每年消费指数一直在递增,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内茶叶消费需求量进一步扩大,茶叶消费市场潜力巨大。通过对茶园基地建设,茶园管理,病虫害防治,质量安全茶叶加工的学习培训,使我对茶园基地建设和管理加工等方面有了全新的概念和认识。在今后的'实践中,我会落实在种植管理上,让种植茶叶为家庭和社会带来更大的福利。

  我区应充分把握和利用生态优势、资源优势、特色产业优势、政策优势,促进经济迅速发展,让全国人民的旅游爱好者来观赏我区的山水田园,品我区各种名茶。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咸安区将成为旅游大区,茶叶名茶之区。

  经过这次学习,我希望能真正做到解放思想,迈开步伐,发扬出苦耐劳的实干精神,传承朴实的作风,早日成为一名合格的新型职业农民。

【新型职业农民典型事迹材料】相关文章:

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方案06-30

农民创业典型事迹材料12-16

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调研报告07-04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调研报告07-02

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总结范文09-12

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总结08-04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总结06-27

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课程设置的论文07-03

新型职业农民的调查报告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