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必背历史知识点[必备5篇]
在平日的学习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知识点吧!知识点是传递信息的基本单位,知识点对提高学习导航具有重要的作用。掌握知识点有助于大家更好的学习。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高中必背历史知识点,欢迎阅读与收藏。
高中必背历史知识点1
影响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
(1) 阻碍的因素:
①先天不足。
与西方资本主义相比,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缺乏资本、人才、技术、市场和思想观念的准备。
②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环境。
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和束缚,这是阻碍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③后天畸形。
由于先天不足,使民族工业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因而投资方向和发展主要在轻工业领域,重工业基础薄弱,且主要分布在沿海和通商口岸。这种工业结构和地区分布的失衡使民族工业呈畸形发展,未能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④近代中国政局长期动荡,使民族工业的发展缺乏稳定的社会环境。
(2) 推动发展的因素:
①西方列强的侵略,在给中华民族带来沉重灾难的同时,也不断地冲击着中国社会的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分解着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客观为民族工业的兴起和发展提供了某些条件和可能。
②国家政策扶植:由于时代潮流的冲击和巩固统治的需要,清末至民国历届政府都鼓励兴办实业。
③民众爱国运动推动:中国人民反帝爱国热情不断高涨,使“实业救国”具有日益广泛的社会基础,特别是抵制洋货、提倡国货运动不断兴起,有力推动民族工业的发展。
④实业家们自强不息的爱国精神:是支撑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动力和力量的源泉。
高中必背历史知识点2
一、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1)国家对经济的大力干预
1、背景:30年代大危机的教训、罗斯福新政和凯恩斯主义的影响
2、措施: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大力加强政府干预经济的方式
(2)福利改革
1、资金来源:个人缴纳、企业缴纳和国家补贴
2、福利种类: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养老保险
3、特点:覆盖面广,低收入阶层受惠多
4、实质:国家进行国民收入再分配的一种形式
5、评价:福利国家的出现使低收入阶层的生活得到基本保障,缓解了社会矛盾,扩大了社会消费。但国家的财政支出扩大,造成财政赤字,降低了人们工作的`积极性。
二、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改革
(1)赫鲁晓夫改
1背景:斯大林模式弊端的暴露;农业全盘集体化的后果;斯大林逝世
2内容:农业:允许农庄庄员拥有一定的自留地和饲养牲畜;开恳荒地,扩大谷物生产;开展种植玉米运动;将拖拉机买给农庄。
3评价:一定程度上突破了传统观念的束缚,迈出了改革的第一步,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没有改变原有经济体制,改革缺乏正确的指导思想和实事求是的精神。赫氏个人作风急躁,造成混乱。
(2)勃列日涅夫改革
1、背景:纠正赫鲁晓夫时期的混乱
2、内容:工业:推行新经济体制,扩大企业的经营自主权——重点重工业;
农业:扩大农场和农庄的自主权,降低农产品收购计划指标,提高农产品价格,放松对个人副业的限制。
3、评价:改革没有突破原有体制的弊端,取得一定成效;勃氏执政后期趋于保守,改革陷于停滞,与美国进行军备竞赛,拖跨了苏联经济。
(3)戈尔巴乔夫改革
1、背景:1985年,苏联社会陷入危机边缘
2、内容:经济领域——政治领域,最后导致苏联解体
高中必背历史知识点3
一、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1)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
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生产日益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矛盾
2、具体原因:股票投机过度;供需矛盾;生产过剩——直接原因
3、爆发:1929年10月24日纽约证卷交易所股市崩溃
(2)特点和影响
1、特点: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破坏性强
2、影响:经济破坏严重,国际关系日趋恶化;资本主义面临严重政治危机
二、罗斯福新政
(1)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
①1929—1933年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打击美国;
②政府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无法解决危机;
③罗斯福1933年就任美国总统。
(2)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立法、救济、复兴)
1、整顿财政金融:重建人们对银行的'信心
2、调整工业生产:《全国工业复兴法》和“蓝鹰运动”
3、调节农业生产:减少耕地面积和产量以控制市场价格
4、实行社会救济和以工代振:通过《社会保障法》,兴办公共工程提供就业机会
(3)新政的特点:政府大规模的干预经济
(4)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
①罗斯福新政是在资本主义工业社会全面来临的时代,在传统的自由放任政策再也不能适应生产力巨大发展的时候开辟的一条新的发展道路。
②其核心内容是通过国家力量扩大消费,调节供给与需求的矛盾。
③新政式的调整被一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所借鉴。资本主义经过这一重大调整,获得了新的发展余地和活力。
④新政标志着资本主义告别自由放任时代,进入了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的时代。
高中必背历史知识点4
城市的发展概貌:
1、自周秦迄唐:商业交易受到官府的严格控制。城市主要是(政治)中心,(军事)重镇。
2、唐:坊市制
3、宋代:打破(坊市界限);出现了夜市、晓市、草市等;城市的经济功能大大增强。
4、因经济发展兴起的城市:
汉唐丝绸之路(敦煌、楼兰);唐宋海上丝绸之路(泉州、明州、扬州、杭州、登州)
明清工商业发达地区兴起的中小工商业市镇(棉纺织的松江、冶铁的佛山、制瓷的景德镇)
(1)含义:主张重视发展农业,限制打击工商业的经济思想和政策措施。
(2)理解(哪些现象属于“重农抑商”):农本商末的思想;盐、茶等重要商品的.专卖制度;关卡重税;歧视商人;组建庞大的官营手工业。
(3)首倡:战国时期秦国商鞅变法。
(4)原因:商业的不稳定性及商人流动性大的特点与强调耕战、加强中央集权的思想发生矛盾。
(5)推行:汉初严厉推行;中唐以来以后又有了某种松动。明清时期固守重农抑商思想。
(6)后果:强化自然经济,阻碍工商业发展,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使中国落后于世界。
(7)评价:A、该政策在封建社会初期,对于封建经济的确立,封建制度的确立和巩固,维护国家统一具有积极作用。
B、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该政策违背了经济发展规律,导致中国落后于世界。
高中必背历史知识点5
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的转变
1、原因:
①战争使苏维埃经济破坏严重;
②农民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满;
③国家没能力直接领导和组织所有企业的生产
2、实施:1921年
3、内容:
①农业:以固定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
②工业:关系国家经济命脉的企业归国家所有;
③中小企业和国家暂时无力经营的企业,允许本国和外国资本家经营
4、流通:由产品交换转为允许自由贸易
5、作用:使俄国找到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巩固了苏维埃政权
二、斯大林时期的经济体制
(1)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
1、时间:20世纪30年代中期
2、表现:实行单一的'公有制,全民所有和集体所有;实行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实行排斥市场的指令性计划经济;以行政手段管理经济
(2)评价
1、作用:使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突出成就1940年工业总值跃居欧第一,世第二。
2、弊端:
①片面发展重工业,忽视轻工业和农业;
②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
③国家从农民身上拿走太多,影响农民积极性;
④长期执行计划指令,压抑了地方和企业积极性。
【高中必背历史知识点】相关文章:
高中必背历史知识点10-17
高中必背历史知识点精选【6篇】01-10
【合集】高中必背历史知识点3篇12-14
高中必背历史知识点范例(6篇)01-15
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总结12-06
高三历史必背知识点04-16
历史高考必背知识点精选五篇04-03
高中化学必背的知识点总结12-15
语文必背知识点06-23
生物必背知识点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