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家铺子》读后感

时间:2024-03-06 08:14:23 读后感 我要投稿

《林家铺子》读后感

  认真读完一本著作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何不静下心来写写读后感呢?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林家铺子》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林家铺子》读后感

  《林家铺子》读后感 篇1

  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在1931年的上海,在那个炮火纷飞的年代,人人都想活下去,人人都想比别人更好……在茅盾先生笔下,我们好像看到了一个人吃人,吃死人的社会,《林家铺子》中的人物,大多都受着各种人的欺压,许多高官为自己的私欲压榨百姓,被压榨的百姓又去压榨更贫苦的人,整个社会像一条漫长的食物链——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高层的人越来越富有,底层的人越来越贫穷……一次次的压榨,使农民迎来了“丰收之灾”,死的死,伤的伤,疯的疯。资本主义的统治,无异为人民背上了三只十字架:

  第一只:帝国主义

  在《林家铺子》中,开店铺的林老板因为日本人攻打中国,导致店里的东洋货一律不准卖,无奈的他拿钱收卖了高官,才卖出了店里的“中国货”,结果各地的人因此要不到债。尤其是许多农民,日本的经济制裁,让很多老百姓辛辛苦苦种了一整年的粮食,全都变得十分便宜,害好多人因吃不上饭而饿死,比如老通宝,他种了一年的田,结果换下来几文钱,他的肚子空空如也,饥饿比蝗虫更可怕,如风暴一般席卷了中国的大陆。

  第二只:官僚资本主义

  中国的官场,似乎总是洗不干净,不然哪来的文革?在书中,林老板对门的一个老板,用钱收卖了高官,在他破产时,将他店里的货“吃”的`干干净净。而另一方面,四十多岁的卜局长,看到了林家的女儿后,便想点为己有,逼得林老板带女儿逃离在外,还花费了大量的金钱,无力还债,许多债主因此而失去了出路。

  第三只,封建地主

  《林家铺子》中最悲惨的一群人,就是无产阶级的农民,林老板破产出逃后,带了他仅有的一些家当,陈老七、张寡妇这些人可就惨了,无依无靠的他们只得自暴自弃,走上了坠落之路。由此可见,封建地主的统治,是人民的背上难以拿下的重物,也是农民自卑的源头。

  金钱本无罪,为钱而死的人民只能说遇上了黑暗的时代,在富足的今天,过着小资生活的我们,不免要思考:在黑暗时代的中国,人吃人的文化因什么而起,是金钱?还是使用它的人?

  《林家铺子》读后感 篇2

  生活在现在的社会,你是否会回忆起旧社会呢?读完了《林家铺子》之后,我满脑子都是旧社会的,百姓没钱,没钱没地位,忍受上司的压迫的残酷社会现象。永远忘不了那被社会压迫的生不如死的林先生一家,张寡妇,陈老七和朱三阿太等等。

  《林家铺子》主要讲述了林先生精心打理他父亲留给他的铺子,但由于东洋人的侵略,被禁止卖东洋货,他只好给了贿赂商会会长400大洋得到允许后继续出售日货。他为了还债,为了一家人能解决温饱,为了赚钱,想尽各种办法,“过年”八折优惠,以一元货的方式做生意,挤垮了资本比自己少的同行,但同时也受到钱庄的高利盘剥和污吏的勒索,女儿也差点当了警察局长夫人。在这场“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的争斗中,林老板破产了。林家铺子终于倒闭了。铺子倒闭后,他留下奄奄一息的妻子,带上妻子的私房钱,和女儿一走了之。而受到更大打击的是还没拿到工钱的朱三太、张寡妇这样的打工人民。林老板逃走的新闻传遍了全镇。铺里,来讨债中间的恒源庄,到林家铺子里封存底货他们又搜寻账簿。一本也没有了。问寿生,寿生躺在床上得了重病,一句话都说不出来。他又去逼问林大娘,可林大娘却是连珠炮似的打呃和眼泪鼻涕。铺外一群债主大吵大闹的要存款,张寡妇抱着孩子连哭带嚷地跑着,头发散了;等到她跑过那倒闭了的林家铺前时,她已经完全疯了,孩子也被人群挤掉了。

  这篇文章就以这样的结局结束了。我有一种好凄凉的感觉。

  这是中国人民受苦最多的时代,帝王主义、封建势力……压在中国人民的`头上。人们处在水深火热之中。作为工商业者也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

  人们只能用钱解决所有的问题,没有钱,就什么事也不能做,没有地位,被人瞧不起。这篇小说展示出当时社会“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的残酷社会现象,作者表现出既同情有批判的态度。

  生活在这样一个残酷的社会,连林先生这样有老本的商人最终也会面临铺子的倒闭,可想而知,有多少百姓挣扎在这样的社会里,最后变得生不如死!

  《林家铺子》读后感 篇3

  文学作品中有许多生活在社会底层总是被生存问题所困扰的小人物。他们留给读者的总是悲哀与疑惑:这是为什么?是什么原因让这些小人物生活得如此艰辛?是什么原因让这些小人物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受着生活的煎熬而同时又煎熬着别人(更底层的人)?从《林家铺子》中因为林家铺子的倒闭,林老板的出逃,而带来的朱三阿太,张寡妇,陈老七的灾难里,我们可以略见一斑。

  《林家铺子》描述了1932年“一、二八”战争前后在上海附近一个小市镇里,林家铺子由挣扎到倒闭的故事。《林家铺子》中的林老板老实能干,谨慎小心而精明,作为一个小商人,他一心只做生意,别无奢望,政治经济上都没有后台,在商界有较好的招牌。他的铺子里陈列着各种各样的日货,富丽堂皇,在整条街上十分显眼,并靠卖日货谋生。然而由于社会的动荡以及人们对日货的抵制,生意日渐冷落。但只要还有一线生机,林先生就会绞尽脑汁地想出各种方法来挽救铺子,为生活挣扎着。

  当铺子面临查封的困境,林先生不惜用400块买通党部,保下了铺子。眼看就要过年,林先生一心想靠这几天多做几笔买卖,还推出了一系列优惠措施,可无奈镇里人委实太穷,根本没钱买洋货,而且每卖出一件商品就要赔5分啊。在林先生正为没钱进货而发愁之际,心腹寿生根据铺子日常生活必用品货量丰富,而战争爆发后,有大批上海难民流落到这个小镇都急需生活用品的现状,提出了卖“一元货”的提议。林先生此时利用自己精通的广告术语大肆宣传,做起了“一元货”生意,并迎来了暂时的“繁荣”。可他也实在无奈,党老爷敲诈他,钱庄压逼他,同业又中伤他,而又要吃倒账,这使他的铺子终于难以维持了,困窘的林先生带上自己的女儿跑了,林家铺子倒闭了!

  林家铺子的倒闭,对于朱三阿太,张寡妇那样把自己的全部积蓄存在铺子的贫民而言是致命的打击。而当时的社会现实更是让人对此感到痛心疾首,朱三阿太,张寡妇没有从破产的林家铺子里得到一分钱,不但如此,她们的结局更是悲惨,根本没有人去关注这些弱势群体。当张寡妇失去儿子的那一刹那,人性,早已被扭曲得没有了影子,这已经是整个社会的`悲剧了。

  一个小小的商铺,居然能承载着一个时代的历史,正印证作者自己归纳的一句话:“一个做小说的人不但须有广博的生活经验,亦必须有一个训练过的头脑能够分析那复杂的社会现象。”

 

【《林家铺子》读后感】相关文章:

《林家铺子》读后感03-02

读《林家铺子》有感范文400字06-21

铺子出租的合同08-16

中班小兔子开铺子教案06-25

铺子出租的合同(精选10篇)08-11

铺子出租合同(通用10篇)08-06

中班语言绕口令小兔子开铺子教案06-28

该死的良品铺子,你的年终奖让我无地自容07-11

读后感读后感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