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家端午节的文化内涵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端午节的文化内涵
端午节的文化内涵1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提起端午节,人们总会把它和屈原、龙舟、粽子联系在一起。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中国民俗学会理事宋X承担的一个研究课题是端午节的变迁和民俗。在她看来,端午节蕴含着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怀。
在屈原故里秭归,至今传唱着《粽子歌》:“有棱有角,有心有肝。一生清白,半世熬煎。”隐喻了屈原的人格和命运。宋颖认为,这首民歌的创作不会早于20世纪50年代,多数端午节民歌应该都是新中国成立后创作的。而真正关于端午节的民歌少之又少。《招魂曲》是当地流行的小调,歌词“唯愿我大夫,快快回故里。衣食勿须问,楚国好天地”与屈原的《招魂》一脉相承,流传久远,是当地船工拉纤时的号子,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民歌。
宋X介绍,关于端午节的.起源有多种传说,但是在漫长的选择淘汰中,纪念屈原的传说流传最广,最得人心。“其志洁,其行廉”,从司马迁对屈原饱含深情的叙述开始,屈原忠贞爱国的形象在历代文人的叙述中越发高大。汉代以降,人们就认为端午节是因屈原而起的。
抗战相持阶段的1942年,郭沫若的历史剧《屈原》以古喻今,激起广大民众的爱国热情,更让屈原的爱国形象深入人心。1954年,屈原被列入世界文化名人名录。宋颖认为,端午节本不是为了纪念屈原而起,但是在发展过程中,端午节逐渐与屈原和爱国主义紧密联系在一起,并成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此外,端午节还蕴含着人们对中医药的重视。宋颖认为,采草药是端午节最重要的民俗。端午节也是唯一以民俗方式弘扬传统中医药的节日。端午节当天或者前一天,天不亮人们就上山采草药,然后拿到市集上去卖。人们用雄黄粉在孩子头上涂“王”字,把雄黄粉涂在墙上和门上,待凝固之后,有蚊虫叮咬,就可以把粉末抠下来涂在肿处外用。
尊师重教是传统节日的一大内涵,端午节也不例外。据宋颖介绍,在过去,每年端午节前后,一般都是由父亲领着孩子去看望老师,给老师奉上咸鸭蛋和粽子等礼物,老师则回赠以扇子等物件。
可以说,爱国主义情怀、对传统中医药的重视、尊师重教的习俗等构成了端午节丰富的内涵。
端午节的文化内涵2
又是一年端午时,情浓粽飘香。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民间四大传统节日。端午节的别名在中国所有传统节日当中叫法最多,达二十多个,如有龙舟节、重午节、端阳节、端午节、重五节、当五汛、天中节、夏节、五月节、菖蒲节、浴兰节、女儿节、午日节、地腊节、正阳节、龙日节、粽子节、五黄节、诗人节、屈原日、躲午节、解粽节、端礼节、五月初五、五月当午等等。“端午”一词最早出现于西晋的《风土记》:“仲夏端午谓五月五日也,俗重此日也,与夏至同。”端,古汉语有开头、初始的意思,称“端五”也即“初五”。唐代以前常用的名称是“五月初五”,唐以后,“端午”便取代“五月初五”等别称,一跃成为主流的称呼。2006年5月,国务院将端午节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自2008年起,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2009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批准将其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端午节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端午文化在世界上影响广泛,世界上一些国家和地区也有庆贺端午的活动。
虽然端午节距今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但是,端午节既是中国人最熟悉的传统节日之一,却也是中国人最陌生的传统节日之一。说熟悉,是因为在中国,几乎没人不知道五月初五端阳节;说陌生,是因为在现在,很少有人能准确说出端午节的风俗习惯及文化内涵。端午节到来之际,让我们一起来了解端午节、认同端午节、喜欢端午节、传承端午节、过好端午节。
端午节寄托着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关于端午节的由来,说法甚多。端午祭祀的人物主要有屈原、曹娥、伍子胥、白娘子、钟馗、蚕神、农神等。但纪念屈原之说,影响最广最深,占据主流地位。“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相传,屈原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诗篇。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自尽,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屈原投江后,当地百姓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百姓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此后才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屈原投江后,百姓们又怕江河里的鱼吃掉他的身体,就纷纷回家拿来米团投入江中,以免鱼虾糟蹋屈原的尸体,后来就成了吃粽子的习俗。从文献记载来看,最早将屈原和端午节联系起来的,是南北朝时南梁吴均的志怪小说《续齐谐记》,此时屈原已去世750年以上,从唐人欧阳询转抄《风俗通》(东汉末年应劭著)的佚文可见,也许东汉灵帝时端午民俗中已有屈原的影子,但这也是屈原身后400多年的事了。虽然端午起源比屈原更早,但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辞,已广泛深入人心,故人们“惜而哀之,世论其辞,以相传焉”。粽子作为中国历史文化积淀最深厚的传统食品之一,亦传播甚远。日本、越南以及华人聚居的新加坡、马来西亚、缅甸等地也有吃粽子的习俗。赛龙舟也先后传入邻国日本、越南等国家。端午节是全世界华人的节日,端午节之际,通过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爱国诗歌朗诵、爱国歌曲演唱、爱国演讲比赛、爱国故事宣讲、爱国文艺演出等活动,引导人们感受传统节日文化魅力,增强爱国主义情感、集体主义精神,从而形成中华民族强大的向心力、凝聚力。
端午节承载着对家庭的敬爱之情。端午节的习俗之一叫做归宁,也就是回娘家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古代女儿出嫁,长住丈夫家,难得见到自己父母。而端午节是她回家看望父母的机会。所以人们也把端午节称作“女儿节”。虽然都是回娘家,但各地的回法却是不一样的。在北京地区,出家的女儿回娘家的时候一定要把自己打扮的尽态极妍,而且探亲时,手臂上系着彩色丝线、胸前戴着红绒花。巧手媳妇还会编织五彩粽子,有的五彩粽子中放有中草药,有着祝福祝寿、防疫祛病、避瘟驱毒、企盼吉祥美好的内涵,送给父母为祈福增寿。而在屈原故乡湖北地区,民间有“端午比年大,姑娘回娘家”之说。因此,端午节甚至比春节还隆重,不仅要给父母买新衣服、新鞋子,而且准备的端午节美食也是多种多样的。而必不可少的一件习俗,还是在回娘家之前将鸭蛋煮熟之后,剥掉壳,然后弄成不同的颜色,带到娘家去。在安徽地区,除了准备粽子作为节令礼物,还要给父母送鸡、鱼、肉、酒。在女婿回家过节,岳父还要买草帽、毛巾送给女婿,送太阳伞给女儿。而回到娘家的女儿女婿还要一起和家人在端午节当天一起看民俗表演——跳钟馗,舞蹈的寓意为消除五毒,除害降福,四季平安,人寿年丰。广东地区的人对端午节也很重视,旧俗在农历五月初二至初四便有送节之举。一般在回娘家的时候,一定要用“全盒”六个或四个,盛以粽子、猪肉、生鸡、鸡蛋、水果、酒等回娘家向长辈贺节。而刚刚结婚不久的新媳妇,一定要提前以五色丝线编织挂包、香囊,到娘家送给未成年的孩子们,一方面体现新媳妇的贤良,一方面体现新媳妇的手艺,俗称“新抱手艺”。女儿回家后,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鸡蛋、吃粽子、喝雄黄酒,欢声笑语、其乐融融、和和美美、幸福无比。在我国的很多地方,端午节前后,亲朋邻里之间有互相赠送粽子、鸡蛋的习俗。亲朋邻里之间通过互赠礼物,感情更加融洽,关系更加亲近。端午节来临之际,有关部门要积极开展民俗知识讲座与展示活动,引导民众感恩亲人、朋友和邻里,构建感恩、互助、友爱、和谐的人际关系。有关部门还要大力组织志愿者包粽子、煮鸡蛋、制香囊,走访慰问留守儿童、孤寡老人、空巢老人、残疾人士、困难群众等群体,陪他们共度端午佳节,奉献爱心、传递温暖、表达真情。
端午节表达着对生命的关爱之情。端午节也是自古相传的“卫生节”,诸多习俗都表达着对生命的关爱之情。一是悬挂艾叶菖蒲。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并用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或虎形,称为艾人、艾虎;制成花环、佩饰,美丽芬芳,妇人争相佩戴,用以驱瘴。艾,又名家艾、艾蒿。它的茎、叶都含有挥发性芳香油。它所产生的.奇特芳香,可驱蚊蝇、虫蚁,净化空气。中医学上以艾入药,有理气血、暖子宫、祛寒湿的功能,将艾叶加工成“艾绒”,是灸法治病的重要药材。菖蒲是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它狭长的叶片也含有挥发性芳香油,是提神通窍、健骨消滞、杀虫灭菌的药物。可见,古人插艾和菖蒲是有一定防病作用的。二是上山采药。采药是最古老的端午节习俗之一。端午节也是唯一以民俗方式弘扬传统中医药的节日。民间习俗认为,端午阳气旺盛,是草木一年中药性最强的一天,端午遍地皆药。端午节当天,天不亮人们就上山采草药。中国各地民间至今仍普遍保留着端午所采之药最为灵验的信仰。三是喝雄黄酒。端午节有喝雄黄酒的习俗,民间谚语就有“喝了雄黄酒,百病远远走”的说法,更有诗云“樱桃桑椹与菖蒲,更买雄黄酒一壶”。喝雄黄酒就是要祛毒禳灾、保健康、求吉祥。四是佩带香囊。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可爱。五是端午浴。即端午当日用草药水洗浴。在广东,儿童用苦草麦药或艾、蒲、凤仙、白玉兰等花草煮水洗,少年、成年男子则到江河、海边冲凉,谓之洗龙舟水,洗去晦气。在湖南、广西等地,则用柏叶、大风根、艾草、菖蒲、桃叶等煮成药水洗浴,不论男女老幼,全家都洗。据说可治皮肤病、去邪气。端午节来临之际,要以除旧布新为重点,广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教育和引导城乡居民正确认识端午插艾、佩戴香囊、饮雄黄酒等传统习俗的科学内涵,结合生态文明城市和美丽乡村建设活动,大力整治庭院居室、公共场所、背街小巷和城乡结合部的环境卫生,积极引导城乡群众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生态文明意识。
总之,端午文化蕴含着对国家、家庭以及个体生命三个方面的深厚感情,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和思想精华,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宝贵资源。我们要不断加大端午文化的宣传力度,积极营造浓厚的节日氛围,努力搭建吸引公众参与的文化活动平台,让人们在感受节日欢乐之余,获得对传统文化精髓的认同,让端午节过出浓浓的传统味道。同时,传统端午文化也需要不断地发展和创新,在大力传承和弘扬端午节日文化的同时,还要鼓励和引导更多的年轻人参与进来,为传统文化注入时尚元素,让时代适合文化传承,让文化适应时代发展。
端午节的文化内涵3
亲爱的同学们,老师们:
大家早上好!
大家好,我是一(4)班xxx,今天我演讲的主题是“端午节的文化内涵”。
关于端午节的起源,自古有“辟邪说”“祭龙说”“纪念屈原说”“纪念勾践操演水师说”“纪念伍子胥或曹娥说”等多种说法。
五月初五,夏天在望,讲究以水克火,其习俗多跟水有关。龙舟竞渡在水乡盛行,连所祭的神灵也都跟水有关:楚地所祭屈原是投汨罗江而死,吴地所祭钱塘江潮神伍子胥是死后被投入江中,绍兴一带所祭东汉孝女曹娥也因父亲淹死而投水寻父等等。端午节的另一部分习俗是防毒避疫,人们相信喝雄黄酒,或用雄黄酒拌水撒庭院等做法可预防疾病流传,因春夏相交之际疫病容易流传。这些都与人们主动适应自然界的变化有关。
自古以来,端午节的主要习俗有“兰汤洗浴”“挂系艾蒿、菖蒲”“饮药酒”“吃粽子”“赛龙舟”等九大类。其中影响最大的当属“吃粽子”和“赛龙舟”,由于影响很大的.“纪念屈原”的民间传说,为端午节增添了强大的文化内涵。
然而,作为有着悠久历史的端午节,之所以具有强大生命力,成为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之一,在于其适应现代社会的文化内涵:
“首先是关爱生命,讲求卫生,端午习俗大多有防疾除疫、卫生保健之效,故有人将端午节称为‘卫生节’。其次是强民爱国,龙舟竞渡是一项很有气势、极具合作精神的竞技活动,有益身体强健和民众团结;加上纪念屈原爱国主义精神的内容,节日成为中国人传递爱国主义情感和精神的重要仪式。第三,和其他中国民俗节日一样,端午节具有增进亲情友情、密切人际关系的功能。”
同学们,中国的传统节日文化内涵丰厚,但时至今日,传统文化已经被淡化了不少,而西方的各种节日却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这是当今文化发展的一大憾事。希望我们能怀着敬爱之心和珍爱之情来过好中华民族的每一个传统佳节,成为古老文明与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和传播者。
谢谢大家!
【端午节的文化内涵】相关文章:
国家端午节的文化内涵06-27
扫墓的文化内涵06-24
舞龙的文化内涵06-24
踏青的文化内涵06-24
守岁的文化内涵06-23
祭灶节的文化内涵07-02
“忍”是礼仪的文化内涵08-28
有文化内涵的句子01-18
文化的内涵是什么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