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高效课堂导学案设计》读后感
当阅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需要写一篇读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到底应如何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效课堂导学案设计》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效课堂导学案设计》读后感1
有幸获读张海晨和李炳亭两位专家编写的《高效课堂导学案设计》一书,在这里首先感谢编写者的良苦用心和教育智慧的分享。
这本书可以说是一本导学案编写的宝典,有深入浅出的理论,有许多简单易操作的实践方案,即使一位从未经历过课改的老师,读此书后也定会撕毁教案,从此对导学案情有独钟,对课改竖起大拇指。
全文共有六章,十个专题,从教案的种种弊端引出导学案,接下来介绍了什么是导学案、导学案的设计行动研究、导学案设计要求、导学案设计的基本规范和导学案的使用方法等内容,并有十个专题穿插其中,事无巨细,为我们设计导学案指出了许多光明大道。读完后主要感想如下:
一、要设计好导学案,理念先行
理念是思考和行动的起点,决定了我们的行动方向和行动方式,在“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的传统教学“三中心”中,过分强调了教师教的地位,在这种理念下,教案则被老师们视为传递知识的载体和法宝。而要想让教师设计导学案,自然得先打破这种观念,实现两个转变:由“唯师”转变为“唯生”,由“唯教”转变为“唯学”,“以学生为主体、以学习为中心”这是我们设计导学案的理论基础。有了这个理论才能保证我们导学案设计的方向不会偏颇。 坚持“以生为本”就是要我们做到:相信学生、解放学生、依靠学生、发展学生。坚持“以学为本”就是我让我们做到:以学定教、以教导学、以评促学、自学为主。
二、坚守导学案设计行动原则
所谓原则是指,观察问题、处理问题的准则。本文对设计导学案共提出了十大原则:
1、主体性原则:学生是教育的主体,教学的主体,更是学习的主体。导学案的设计要本着“学生主体、教师主导、问题主线、创新主旨”的教学基本原则出发,切实做到“诚心诚意把学生当主人,严肃严格地进行训练”。这是导学案设计的基本原则和基本要求。
2、目标性原则
3、导学性原则: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
4、合作性原则:会合作的人才是会学习的人。
5、探究性原则: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问题探究化、问题情境化。
6、情境性原则:新课程教学是生成、互动、体验的过程,教师要注重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关注与生活的联系,突出课堂教学情景的创新设计。教学情景的创设沟通了课堂与生活的联系,拓展了学生的认知领域,将一个文本的世界转化为学生可以体验到的社会化、生活化的世界。
7、层次性原则:分层设计学习目标、分层设计探究问题、分层设计学习程序、分层设计展示板演、分层设计评价标准、分层设计达标训练、分层设计检查反馈等,目的就是为了实现因材施教,因人而异。
8、实用性原则:讲究科学性、直观性、针对性、适度性。
9、规范性:求同存异。
10、创新性原则: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新个性。
三、满足导学案设计的基本要求
1、研读课标做指南:课标对教材作出了明确界定,这是导学案设计的基本出发点。课标提供了课程编写的基本思路,这是导学案设计的基本思路。课标提供了课程内容的目标要求,这是导学案设计学习目标的具体指导。课标提供的实施建议,可以提高导学案设计教学策略的能力。课标提供了大量的案例,可以借鉴为课堂教学案例。
2、用好教材:教师要由过去的“教教材”变为“用教材教”,学生也要由过去的“学教材”变为“用教材学”。
3、学情调查是起点。
4、分层设计重差异。
5、学法指导在其中。
6、集智备课作保证。
四、做好学情调查和学习内容分析,在此基础上更加科学合理的设计学习目标、学习过程和导学案问题。
1、学情调查是对学生的性别差异、认知水平、学习能力、学习偏好、学习需要、学习风格、学习动机、家庭状况等内容所做的调查。日常的学情调查主要包括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知识基础、情感基础、学生学习风格特征分析三个方面。它对高效课堂的成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没有学情调查,就没有真正的意义上的课堂教学。
2、学习内容分析上要掌握好四个度:深度、广度、梯度、角度(旨在强化对文本的'个性化解读和对生活世界的个性化体验,以及每个学生对知识意义的自我构建)。
3、在学习目标的陈述上,要掌握好“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表现程度”学习目标四要素的基本要求,要遵守三维目标的设计求。
4、在学习过程设计中要掌握好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过程各个阶段的具体特征和相关要求。
5、在问题设计上要做到问题层次化、问题探究化和问题情境化。
除以上内容外,本书还对“五步三查”的普适性模式、集智备课、课堂评价等内容进行了详实的阐述。使人对高效课堂和导学案的有了一个更加立体化、深刻化理解。以简易便捷的操作方法坚定了我们课改的决心。
五、我们的不足
1、课改理念还未深入人心,形成坚定的变革观念。对策:相信学生、解放学生、依靠学生、发展学生。
2、导学案的设计中“导”的成分不够,有习题化倾向,无法起到高效课堂支架的作用。对策:坚定遵守导学案设计的基本原则,为学生提供更多多方法和路径。
3、导学案中的学习目标设计不够完善。对策:做好细化也分层工作,下要保底,上不封顶,在目标陈述上写明四要素: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表现程度。
4、集智备课不够。对策:集智备课纳入到每周的常规则教研活动中去,每周要对下下周上课的导学案进行集体研讨。
5、课堂的开放性不够,学生没有太多的发挥余地。对策:按照学习内容的深度、广度、梯度、角度要求,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给他们更大的想象和运用空间。
6、个别小组长的作用未能得到有效发挥。对策:加强对小组长的培训,确保每组的小组长会议如期召开。
《高效课堂导学案设计》读后感2
尘封已久书页略带发黄的《高效课堂导学案设计》在整理旧教案时被发现,重新拾起阅读后,发现与当初强制阅读意义不同。当初在校领导的重视下,学校给每位教师发一本张海晨和李炳亭共着的《高效课堂――导学案设计》。回想当初拿到此书,仅仅是略看了一下就放那了。现在重新翻开,发现里面涉及的内容很广泛,包括导学案设计行动研究、导学案设计行动要求、基本规范以及使用等内容,同时还涉及到10个专题内容,基本上把我们在做导学案过程可能遇到的问题或者注意事项都包含在内。因此,不管是从导学案的设计、使用,还是到最后的课堂评价,都是一本非常实用的工具书。
高效课堂,顾名思义是指教育教学效率或效果能够有相当高的目标达成的课堂,具体而言是指在有效课堂的基础上、完成教学任务和达成教学目标的效率较高、效果较好并且取得教育教学的较高影响力和社会效益的课堂。课堂实现效果最大化,构建高效课堂需要很多的因素,尤其是人的因素,高效课堂不是说运用了多媒体,就是高效的,不是说课堂气氛活跃就是高效的,高效课堂应该是生命的课堂。那么如何构建高效课堂呢?为此我们提出了高效课堂导学案设计,高效课堂导学案和传统的教案是有区别的。
一、导学案的内涵
导学案是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为达成一定的学习目标,由教师根据课时或课题教学内容,通过教师集体或者个人研究设计并由学生参与,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师生互动“教学合一”的设计方案。导学案是集教师的“导案”、学生的“学案”“练案”和综合性评价于一体的导学性文本,被形象的比喻为高效课堂上学生学习的`“路线图”、“指南针”、“方向盘”和“导航仪”。
“导学案”不是“教案”,也不单是“学案”,更不是教辅书、习题集、讲义等传统意义上的教辅资料。它既是隐含教师主导作用的文本――“导案”,又是一个满足学生认知目标的文本――“学案”,还是一个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文本――“练案”,更是一个师生、生生情感交流、对话的有机载体,一个蕴含新教育理念的创新文体。因此在导学案的设计上就显得尤其重要。
二、导学案的设计
“学案导学”,是指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教师的指导为主导,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一改过去老师单纯的讲,学生被动的听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在这种模式中,学生根据教师设计的学案,认真阅读教材,了解教材内容,然后,根据学案要求完成相关内容,学生可提出自己的观点或见解,师生共同研究学习。“学案导学”关键在于学案设计和教师导学,抓好这两个方面才能使“学案导学”在高中教学中发挥最大的效益。 因此在设计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问题设计要层次化:一般把问题层次划分为A、B、C、D四个层次,A为“个人问题”――“独学”后形成的问题。学生对照导学案进行“独学”时,以导学案中教师预设的问题为学习主线,逐步解决;B为“同伴问题”――“对学”后形成的问题。“独学”之后进入“对学”,“对学”是同等程度同学间的互帮互学。对学过程中可以解决“独学”不能解决的问题。;C为“群学问题”或交“小组问题”――群学后形成的问题。,在对学中解决不掉的问题再带入到群学中去,集体思想的结晶。D为“班级问题”,它是群学问题的集合。只有将问题这样层层设计,学生才有了探究的兴趣。
(2)问题的设计要探究化。学生通过探究性问题的学习和研究,要达到构建知识,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经历探究过程获得层次的情感体验和能力发展,因此一些封闭性的问题可以做开放性的设计。
(3)问题设计要情境化。对于地理学习要生活化,很多学生因在思考时缺乏综合思维能力,对地理知识理解不透,所以如果把地理课堂问题的设计情境化,更有利于帮助学生去理解。
三、导学案的使用
导学案设计是贯穿课前、课中、课后的,具有全程性、全时性、全员性特征。所以,就导学案的使用而言,既是一个使用的过程,还是一个设计再创造的过程。学案是“导学、诱思”的载体,有什么样的学案就有什么样的课堂导学,一份好的学案,可使知识深入浅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差的学案只会加重学生负担,重蹈传统教育的覆辙。学案设计要结合信息技术学科的特色,体现其特点,制成电子学案,利用网络传递,给学生一个明确的思维导向,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到教学的全过程。
1.课前使用----自学(独学)为主
导学案通常在课前发到学生手中,学生利用自主学习时间,对照导学案结合课本进行课前自学“独学”。做到心中有数,力求独学过程有法可依,少走弯路,提高效益。自学时要求实事求是,切忌抄袭他人,弄虚作假。独学要求所有学生要自行解决导学案中基础题部分,学生凭借自学读书就可以完成,学有余力的同学可以做拓展题,自学时还要求学生能主动提出或发现新的问题,并尝试通过各种渠道自行解决问题。
2.课中使用----对学、群学、展示、整理学案、反馈达标
在学习中先进行对学更有利于增强学习的针对性,体现问题的层次性,实现分层学习、同步提高、整体推进的目的,达到高效学习的效果。当学生经过对学之后,仍有部分问题悬而未决,可以通过“群学”解决。对学、群学环节重在分层学习、分层合作、分层探究。群学可以是对子帮扶式,也可以是全员参与式。对子帮扶式通常针对的问题是难题,全员参与式通常针对的问题是合作分工的问题。
3.课后使用-----拾遗补缺,拓展提升,整理归档
通过使用导学案,学生对新课内容可以完成五轮学习。
第一轮:学生在课前通过独学,对教材内容有了一个初步了解,把会做的问题独立完成,同时发现新的问题。
第二轮:在课堂上通过对学、群学,解决了大部分甚至全部问题。
第三轮:在课堂展示环节,通过倾听讲解、参与互动交流,在质疑对抗、思维碰撞中,对所学知识进一步深化提升,拓展升成。
第四轮:在课堂反馈评价中,通过各种有效的反馈形式,对所学内容及时巩固反馈,达成学习目标。
第五轮:在课后,通过导学案的开放性、拓展性作业或活动安排,实现学生从“走入文本”到“走出文本”的转变,是实现从“文本课程”向“体验课程”转变的重要途径之一,从而达到学思结合、知行统一的目的。
构建高效课堂,就是让学生的人格得到健全、健康的发展,这是教育的根本,也是每一节的任务,高效课堂不是看使用了多么先进的多媒体,声光电,而是教师是否用最真诚的心在和学生交流,学生是否很投入,很享受,也很用心。如果回归了课堂,回归了本真,教师毫无杂念地投入到了课堂中,感染了学生的课堂就是高效的课堂。
【《高效课堂导学案设计》读后感】相关文章:
《高效课堂导学案设计》读书笔记06-15
高效课堂:导学案的编写模式07-03
《台阶》导学案设计06-22
课堂中数学导学案的运用07-02
导学案教学设计的创新06-28
《推敲》最新导学案设计07-02
《识字7》导学案设计07-02
《太阳的话》导学案设计07-04
村居古诗导学案设计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