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的教师作文(合集)
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作文吧,通过作文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你知道作文怎样写才规范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教师作文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教师作文 篇1
1. 主题严肃,思想高尚,进取心较强。
2. 中心不够明确,立意不够清晰。
3. 主题含混晦涩,文意渺茫含糊,写作目的不清。
4. 虽有中心主题,但表达不够充分有力,言而不实,空而无力。
5. 主题不够严肃,思想之中尚有糟粕。
6. 情节曲折,叙事过程有一定的起伏感,体现了情节的曲线美,引人入胜。
7. 情节波折性较强,于平常之中生意外,能引起读者的注意。
8. 情节变化不落于俗套,偶有悬念骤生,波澜迭起,出人意外,事件的发展过程体现了作者的'创新构思。
9. 情节发展较平缓,缺乏一定的起落性。
10. 情节变化平淡无奇,缺乏新意。
11. 情节平直,毫无悬念,平铺直叙似记流水账。
12. 过程详细,结尾却简略不全。结构不合理,给人以虎头蛇尾之感。
13. 构思不合常理,内容漏洞百出,不能反映生活的真实。
14. 情节大起大落,转换太快,不够连贯自然。
15. 比喻生动形象贴切,本体与喻体形神相似,文章的趣味性与说服力都大大增强了。
16. 适当地运用对比比较等手法,通过事物相互间的悬殊与差异,有力地佐证文章的中心。
17. 不失时机地运用排比的手法,从多方面说明事物的特征,既增强语势,又给读者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18. 巧妙地运用拟人手法,使文中的物像具备了人的行为特征人的思想情感,使之从侧面体现文中主人公的心灵历程。
19. 选材过于通俗,不具一定的代表性,老题材老思想,平淡无奇。
20. 虽然选择了生活中具有一定叙写价值的事件,但由于分析不透彻,挖掘不深,事件潜含的道理未能深刻地体现。
教师作文 篇2
教师批改作文的目的在于给学生以有力、有效的作文指导,使学生能举一反三,在以后的写作中克服不足,发扬长处,不断提高水平,怎样批改作文。传统的作文批改方法总是强调对学生的作文必须要篇篇精批细改,总批、眉批一应俱全。而我认为,这样做只能事倍功半。学生的作文本交到教师手中,教师要进行紧张的作文批改,前后所花时间大约一星期。以后,教师还要花费时间进行作文评讲等。这样做无论如何是从提高作文批改效果,还是从提高学生作文水平方面都收效甚微,因为教师和学生都不是每天只在钻研作文。
那么,新课改下应该怎样才能在作文批改更有效地去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呢?
一、作文批改要有针对性
精批细改固然有好处,而事实上教师不可能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去做,因为教师不是每天只在批改作文。而且,精批细改的结果往往是教师虽花了很大的力气去改,学生未必都愿意花大力气去看,还有的学生根本就看不懂教师的批改符号,结果只能是“望号兴叹”;也有的学生只关注教师给出的等级,并不关心批语和修改意见。因此,主张在批改作文时应有针对性地抓住其中主要问题进行点评,给学生指明方向,使学生有所“警醒”与收获。所谓抓主要问题就是要从大处着眼,抓住文章表现的立场观点、思想感情以及立意角度、结构、语言等主要方面,使学生能辨明优劣,从而引起高度重视。当然抓主要问题,每次应当本着每篇作文侧重一点的原则,起到以一当十的作用。
二、采取多种方式批改
1、学生自改
学生自改的`方法能将批改的权力最大限度的下放给学生,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成为批改的主人。让学生把习作展现出来,与同学互相交流、取长补短、共同进步,让创新意识得到呵护、培养。
学生写好作文后,要让他们自己发现问题,自我解决问题。首先,让学生对照题目,看自己写的内容是否切题。如不切题,找出原因,选择好切题的内容。这是关键,因为文不对题,下面的工作就没有做的必要了。其次,要学生检查文章的条理,详略的处理,最能表现中心的材料是否充实具体,如有不足,立即补充。再次,检查否有病句和错别字,发现问题,立即纠正。在学生自改中,当然也离不开教师的参与。但教师应从精批细改中的主体地位脱离出来,作为组织者和旁观者的角色在活动中多给学生指导,教给学生批改的方法,怎样写好作文《怎样批改作文》。我们提出的,仅仅是参考意见,决不能作为“圣旨”来执行。
2、在自改的基础上互改
学生自改作文后,要求学生当堂互改。互改是培养学生学会改作文的好办法。通过互相修改,学生们可以更多地发现别人习作中的新颖观点、优秀立意、好词佳段等,更可以通过自我比较,发现自己习作中的问题和不足,从而提高了学生自已批改习作的能力,更提高了学生写作的能力。当然,学生的自改和互改,事前应指导,事后要检查,否则不但徒劳无益,而且有害。
3、在学生自改、互改的基础上,教师进行批改与讲评。
三、注意问题
1、多鼓励,少批评
学生的习作,是逐步练习提高的,理应多看优点,多鼓励。哪怕有点滴进步,教师也应倍加爱护,分享喜悦。“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即说明了鼓励是一剂催人奋进的良药,以免扼杀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2、循序渐进,不求全责备
作文水平的提高,非一日之功。一篇作文更不可能完美无缺。因此,每次作文都有一个侧重点,一步一个脚印,逐步提高。批改时,应针对侧重点加以褒扬。如要求写人物外貌,达到了这个要求,哪怕其他方面写得不好,也应给予极高的评价,带着宽容态度激励他,每步走好走稳。这样长期训练,必将有效。
3、多就少改
教师批改时,应尊重学生原意,理顺即可。避免“越俎代庖”,改得“鸡零狗碎”,学生却不解其意,出力不讨好。
4、评语亲切中肯
评语是教师和学生心灵沟通,感情交流的过程。中肯、诚挚的批评能提高其写作的热情。评语要晓之以理,也需动之以情。对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无论大至构思立意,谋篇布局,还是小到开头、结尾、过渡、照应乃至恰到好处地活用了课本中某一句子,都应给予热情、亲切的褒奖。对差生更应抱有希望,给予信任,加以鼓励。评语应给学生力量、信心和乐此不疲的兴趣。尖锐的批评若能有亲切的氛围,也能如春雨入土,催发新芽嫩苗。
5、顾及全篇,照顾局部
即抓住作文的主旨,高屋建瓴说出全篇主要的好处和不足。在此基础上,也指出局部的好处和不足。只有这样,评价和指导,才能具体而切实。但因注意评语不要面面俱到,在全篇的背景上,只侧重某一二方面即可,使议论不失依据。如果不能对全篇作出恰当的评价,必然会削弱评语的作用。
教师作文 篇3
课后反思的内容
1,反思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作为的教学活动的系统规划和决策的过程,所遵循的设计程序一般来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⑴设计和规定教学的预期目标,分析教学任务;⑵分析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基本技能,以及学生的学习动机。⑶分析设计教学活动中,学生从教学的起点状态向教学的最终目标状态发展过程中应当掌握的知识、技能,以及应当形成的态度与行为习惯等;⑷考虑并研究教学活动中向学生呈现教学内容的方式与方法,以及所应提供的学习指导;⑸研究和设计教学过程中的所要进行的测量与评价的方式和方法等。这些是上好一节课的重要前提。
2,反思学生独特见解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总会有“创新的火花”在闪烁,教师应当充分肯定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一些独到的见解以及一些奇思妙想,这样不仅使学生的好思路、好想法得以推广,而且对他们也是一种赞赏和激励。同时,这些难能可贵的见解也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完善,可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平。因此,将其记录下来,可以作为以后教学的丰富素材。
3,反思课堂节奏,课堂节奏控制是一个教师综合素养的标志。节奏艺术炉火纯青的教师,课堂设计精巧,节奏把握张弛有道。他们擅长依据文本特点和学生的情绪来调整自己的语言,使生活语言和教学语言能区别开来,不仅能够演好本色角色,而且能够扮演与自己性格反差较大的各种角色。 课堂节奏,是教师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实际,通过各种形式和手段,使三者形成和谐统一而又规律性的运动,它是教材的思想内容和学生思维活动及教师的理解传达在课堂上的综合反映,它在课堂教学中形成,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的始终,是课堂教学的外部表现形态。如何使课堂节奏恰到好处地体现在课堂教学上,它受下列因素的制约。一、课堂节奏必须符合教材实际二、课堂节奏必须符合学生的实际 三、教师是调节课堂节奏的指挥者
4,反思重点是否突出。一节课只有短短的四十多分钟,要让学生在每一节课堂上都能学有所获,哪怕是一点记忆深刻的收获体会。那么面对一篇篇的课文,面对一道道的数学、物理、化学题,面对… … ,面面俱到是肯定做不到的,那样只会是蜻蜓点水,匆匆忙忙,学生一点也学不到位,更谈不上透彻。因此一节课教师必须明确教学的重点、课堂要主要贯彻重点学习。老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分层次精心备课,课堂上做到精讲巧讲,启动提高学生的知识能力、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对每位学生知识掌握的能力和程度,老师一定要做到了如指掌,才能因材施教、分层次教学。课堂上,教师要把握教学的难易度、深广度、灵活度,要体现新课标,将教材习题反映的程度与学生接受能力结合起来,做到课堂教学容量适中,并注意典型性和类型性,避免重复。课堂上教师做好教授、训练、活动、检测等基础教学,以此,训练、帮助、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5,反思对学生的心理把握是否到位。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越来越多的学生拥有了更成熟的行为和习惯,他们要求上进,思想活跃,追求自由,反抗压制,更不愿意在家长和老师的棍棒下读书学习,因此我们广大老师也必须适应社会的发展,调整自己的心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与时俱进,具有雕塑家一样的慧眼,善于发现孩子的需要,掌握他们的心理,并能根据每个学生的心理及时的制定不同的教学策略,极大的催发孩子的学习潜能和创新意思,用爱心营造一个适合当前学生的发展氛围,给每一个孩子一个健康向上的发展空间。那么作为老师怎样才能与时俱进,怎样才能掌握学生的个性心理,怎样才能开发他们的最大潜能和创新意识,这一点在教学中十分重要。
6,反思教学行为是否达到教学目标。新课标要求我们在制定每节课(或活动)的教学目标时,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现代教学要求摆脱唯知主义的框框,进入认知与情意和谐统一的轨道。因为对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来讲,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其适用性更广,持久性更长。许多知识都随着时间的推移容易遗忘,更何况当今知识更新的速度极快,只要具备获取知识的能力,就可以通过许多渠道获取知识。所以,情感、态度、价值观必须有机地融入到课程教学内容中去,并有意识地贯穿于教学过程中,使其成为课程教学内容的血肉,成为教学过程的灵魂。
7,反思教学活动是否“沟通”和“合作”。叶澜教授曾提出:“人类的教育活动起源于交往,教育是人类一种特殊的交往活动。”教学活动作为教育活动的一部分,“没有沟通就不可能有教学”,失去了沟通的教学是失败的教学。教学,是集约化、高密度和多元结构的沟通活动,成功的教学过程,应该形成多种多样的、多层面、**度的沟通情境和沟通关系。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学中的师生关系不再是“人?物”关系,而是“我?你”关系;教师不再是特权式人物,而是与学生平起平坐的一员;教学便是师与生彼此敞开心扉、相互理解、相互接纳的对话过程。在成功的教学过程中,师生应形成了一个“学习共同体”,他们都作为平等的一员在参与学习过程,进行心灵的沟通与精神的交融。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就不存在或未发生教学,那是只有教学形式表现而无实质**往发生的“假教学”。
8,反思是否创造性地使用了教材。教材历来被作为课程之本。而在新的课程理念下,教材的首要功能只是作为教与学的一种重要资源,但不是唯一的资源,它不再是完成教学活动的纲领性权威文本,而是以一种参考提示的性质出现,给学生展示多样的学习和丰富多彩的学习参考资料;同时,教师不仅是教材的使用者,也是教材的建设者。因为本次课程改革中的一些改革理念仍具有实验性质,不是定论,不是新教条,不是不允许质疑的结论,还有待在实践中进一步检验、发展和完善。因此,我们在创造性使用教材的同时,可以在“课后反思”中作为专题内容加以记录,既积累经验又为教材的使用提供建设性的意见,使教师、教材和学生成为课程中和谐的统一体。
9,反思学生独特见解。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重要的是如何引导学生在情境中去经历、去体验、去感悟、去创造。教学过程中,学生常常会于不经意间产生出“奇思妙想”、生发出创新火花,教师不仅应在课堂上及时将这些细微之处流露出来的信息捕捉、加以重组整合,并借机引发学生开展讨论,给课堂带来一份精彩,给学生带来几分自信。更应利用课后反思去捕捉、提炼,既为教研积累了第一手素材,又可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平。将其记录下来,可以作为教学的宝贵资料,以资研究和在今后教学中应用。
10,反思教学过程。教学是否适应学生的个性差异学生的个性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成功的教育制度,成功的教育者,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根据学生的个性特长禀赋优点,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因类施教,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让性格各异的学生争奇斗艳,各领**,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施展才能的天地与机会。换言之,成功的课堂教学,应让基础好的学生“吃得饱”、跑得快,让中等生“吃得好”、跑得动,让学困生“吃得了”、不掉队。因此,无论是情境的创设还是内容的呈现,无论是问题的设置,还是释疑解惑,均应“为了一切学生”,多层次、**度、多渠道地开展教育活动。因为教育的`最大使命就是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尽可能地创设条件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
11,反思成功之处 将教学过程中达到预先设计的目的、引起教学共振效应的做法;课堂教学中临时应变得当的措施;层次清楚、条理分明的板书;某些教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与应用的过程;教育学、心理学中一些基本原理使用的感触;教学方法上的改革与创新等等,详细得当地记录下来,供以后教学时参考使用,并可在此基础上不断地改进、完善、推陈出新。
12,反思 “败笔”之处。老师不是神,不可能不在教学中不产生一点错误。如:教师对于课程标准和教材的理解,对于知识要点需要学生掌握到何种程度的了解,在知识性的讲解方面讲解到何种程度才能达到要求。学生的班上知识基础、文化差异大还是小?数学基础很差的学生采用哪些方法去补?即使是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而且在课堂上面对几十名学生会经常发生不少的变数。使你防不胜防。对它们进行回顾、梳理,并对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使之成为以后再教时应吸取的教训。13反思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为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标所采取的措施手段及所借助的辅助工具。俗话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学方法的选择,取决于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通常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我们可以采用探究式、讲授式、启发式、发现式、问题式等教学方法,也可以走出室外、也可以利用挂图、模型、实物、小黑板、多媒体课件等辅助教学。反思教学方法,首先要根据学生在当堂课的表现,从他们学习中最吃力、最不易理解、最不易掌握的地方突破,从他们最无聊、最无味的地方入手,从他们容易忽略却很富有教学价值的地方拓展。其次教师要寻求最利于学生接受、学生也最乐于接受、最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最利于培养学生科学的创造性、最利于学生各方面协调发展的最佳教学形式。如果课题引入得太平淡,激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给学生讲解数学家的成长历程、新奇的
教师作文 篇4
步入初中,我对>班主任赵老师是不屑的,以至于只记得他模糊的样子:戴着一副眼镜,梳着一头整齐的短发,一套干干净净的衣服,以及在黑板上行云流水书写的背影。
现在,我读懂了他,从恨到爱,从憎恶到感谢。
我的成绩总是鹤立鸡群,同学们羡慕的眼光,亲朋好友的称赞,铸就了我骄傲的性格,让我以为我就是璀璨的明星,我就是鲜艳的'花朵。关于老师的征文1000字
可是那次考试,我的数学成绩居然未得满分,对于试卷上的小错误,我已经犯了不止一次,不但没有后悔伤心,反而蒙骗自己说是粗心大意。赵老师在评讲时,心情特别激动,特别是在评讲我错的这道题时,大声说:“许鸿儒!你——给我站起来!”愤怒的气焰烘烤着他的话语,“说说你怎么又漏掉这个符号了?”突如其来的批评让我难以适应,在同学嘲弄和惊讶的唏嘘声中,我面红耳赤地站起来,深深地埋着头。赵老师疾步走到了我的桌旁,夺过试卷,眼睛一扫,教鞭夹杂着刺耳的声音炸雷般落到我头上——“不是>第一次了吧!”脑袋在当时虽然已麻大,但我清楚地记得,从小到大,这是老师第一次这么打我。瞬间,委屈和羞愧一齐涌上了心头??
晚自习后,赵老师把我叫到办公室,语重心长地说:“我批评你、打你并不是对你失望,而是想让你记住这个教训,让你那颗浮躁的心平静下来??”那天,我终于明白赵老师的良苦用心。
赵老师,您的鞭打让我这只骄傲于自己美丽羽毛的鸟儿学会了谦虚。
赵老师在生活上对我要求也十分严格。我一直都是一个懒懒散散、磨磨蹭蹭的人,可赵老师不知是故意还是无意,居然“发配”我去做苦工——打扫清洁区。
一日,我正怡然自得地啃着包子,猛然想起该我扫清洁区了,把包子胡乱塞进嘴里,奔向教室,抄起扫把就往清洁区冲。当我姗姗来迟时,清洁区卫生已接近尾声。赵老师朝我戏谑道:“又忘了吧!”我连忙把头埋下去,羞赧地忙给其他同学帮忙。
一切都打扫完毕时,我转身欲逃,却被赵老师逮住,他指着装得满满的垃圾桶,轻描淡写地说:“去把垃圾倒了。”“什么?就我一个人?”我恼怒地小声嘀咕一句。可是赵老师好像听见似的,狠狠地瞪了我一眼,态度强硬地说:“多劳动对你只有好处,没有坏处!”以后,几乎每次抬垃圾都有我,有时甚至是我主动,因为我已把这当成一种历练。
久而久之,赵老师帮我甩掉了懒惰这顶帽子,让我学会了热爱劳动,学会了做事。
赵老师,您一层层剥落了我心灵上的茧壳,将我像玉一般经过细细打磨,让我褪去骄傲,丢掉懒情。您的批评、您的教诲,时时激励我去创造更美好的人生。
教师作文 篇5
1. 本篇写景散文,作者通过写对草原的亲近,来表达自己对于自然生活的向往,他渴望一种纯净、自由的心灵状态。本文景物描绘生动传神,“嗅着,这泥土与青草的芳香混合成最本真的空气;远处的野马悠闲的身影穿梭于云朵投下的`阴晕间”。
2. 作者由江南的典型景物“小伞、细雨、石桥流水”写起,引发了诸多对江南的情思,景情两致。文中每一个景物配以一恰当的诗句,典雅一如江南的风景。写江南的雨,作者以古典诗句并列状写;写江南的酒,作者选取古今写酒的名句,精彩的引用使语言极富魅力。全文构思精巧,意蕴深厚,值得推荐。
3. 题目很不错 ,文章语句 、构篇很好 。
4. 词句悠美婉转 ,流利 ,不足的就是头绪太乱 。
5. 段落清晰,条理分明,文笔优美。
6. 整体的结构 ,描写都还不错 。
7. 你很善于观察生活,能敏锐的捕捉一个个有意义的瞬间;你是个很有潜力的学生,
8. 文章的语言很流畅,也写出了老师的感受。你是老师的知音,希望我们共同切磋,在文学的百花园中采撷芬芳的一束。
9. 结尾含蓄,点明主题
10. 结束得有点突然,夸张了
11. 结尾简炼,感人
12. 结尾同样有趣
13. 结尾呼应应开头,结构完整
14. 由景生情,结尾自然
15. 比喻形象,贴切,精彩的结尾可谓点睛之笔
【教师作文】相关文章:
教师的作文07-01
(精选)教师作文02-07
教师的作文01-23
教师作文[精选]01-05
(经典)教师作文01-05
教师作文(精选)02-09
[经典]教师作文02-14
教师作文12-28
[精选]教师作文01-01
教师作文【精选】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