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的传说故事

时间:2024-03-11 10:35:28 中秋节 我要投稿

中秋节的传说故事范例(15篇)

中秋节的传说故事1

  玄宗漫游月宫

中秋节的传说故事范例(15篇)

  在唐朝,最富有传奇色彩的就是游夜宫的.传说了。相传唐玄宗与申天师及道士鸿都中秋望月,突然玄宗兴起游月宫之念,于是天师作法,三人一起步上青云,漫游月宫,但宫前有守卫森严,无法进入,只能在外俯瞰长安皇城,在此之际,忽闻仙声阵阵,清丽奇绝,宛转动人!唐玄宗素来熟通音律,于是默记心中。

  这正是“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日后玄宗回忆月宫仙娥的音乐歌声,自己又谱曲编舞,这便是历史上有名的“霓裳羽衣曲”。

中秋节的传说故事2

  早在中秋节的前一个月,各式各样的月饼就纷纷上市了,人们很早就准备好了供节日享用的食品。

  节日是从下午的设宴聚餐真正开始。古时汉族的中秋宴俗,最精致高雅、隆重的,当属宫廷宴席。八月十五这天,上到天子,下到百姓,无一例外地要全家团坐在一起,用餐赏月。明代的宫廷,在八月十五这天,最流行吃螃蟹,人们认为八月十五前后的螃蟹又大又好,是食用的时间,因此中秋这天,大家围坐在蒸熟的螃蟹周围,一边聊天,一边用餐。在吃的时候还可以蘸上点醋,这样更可口。吃完螃蟹以后,还要喝苏叶汤,用苏叶汤洗手。聚餐过后,大家一同观看关于中秋的神话戏曲的演出。清代的宫廷中秋节不同于明代,在中秋节这天,多选择一个合适的院落,在院子的东边竖一个屏风,屏风两侧摆上鸡冠花、毛豆枝等植物。屏风前设一张八仙桌,桌子正中放一个特大的月饼,月饼四周堆满各式各样的糕点和时鲜瓜果。祭月完毕,按照皇家人口,每个人都能分到一份月饼,这被称为“吃团圆饼”。

  吃罢晚饭,正是明月冉冉升起的时候,这个时候,节日的气氛才真正地显现出来,有的`家庭会全家一起去河边或到视野辽阔的地方赏月。赏月的习俗,一直以来就盛行。在唐代,中秋赏月,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到了宋朝,中秋节赏月吟诗更为风行,每到中秋之夜,夜市常常通宵营业,赏月游人络绎不绝。

  有的地方民间要举行“拜月”仪式。到中秋节,各家各户都要设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于香案上,其中月饼和西瓜是必不可少的,并且西瓜还要切成莲花形状放在案首。然后要将月神像面向月亮供好,全家按照辈分依次祭拜,然后这家的女主人将月饼切给家人分享。团圆月饼的切法非常讲究,在动手之前,要把家中的所有亲人都算在内,无论是在家的家人还是在外的游子,都一并算在其中,分出的月饼份数不能有差错,而且必须每一块都均匀,不多不少,公平分割。

  在中国南方,中秋节晚上还会举行灯会。在中国的传统节日中,举行灯会展览是一项重要的活动。中秋节也不例外。中秋节的灯会虽然不像元宵节那样规模宏大,但是中秋节的花灯种类却非常丰富,有放上天空的孔明灯,有放在水中漂流的荷叶灯,有用柚子皮做成的柚子灯、南瓜掏空做成的南瓜灯,还有稻草灯、鱼鳞灯、蛋壳灯等,品种繁多,令人目不暇接。

  中国香港地区过中秋节,流行一项古老的庆祝活动,即舞火龙。为了庆祝中秋节这一传统佳节的到来,香港的铜锣湾大坑地区每年从农历八月十四晚就开始了一年一度、延续三天之久的盛大的舞火龙活动,庆祝用的火龙是用珍珠草扎成,一共有三十二节龙身,总计长达七十多米,龙身上插满了长寿香,舞龙的人们挥舞着火龙在大街小巷欢腾,吸引众多的民众前来观看狂欢,热闹非凡。

  在中国湖南、贵州、安徽等地有中秋节偷瓜送子的习俗,祈求已婚妇女能够怀上孩子。在中国台湾,未婚女子在中秋之夜还会跑到别人的菜园中偷菜,据说如果能够偷到蔬菜的话,就会找到如意郎君。

中秋节的传说故事3

  吴刚折桂

  关于中秋节还有一个传说:相传月亮上的广寒宫前的桂树生长繁茂,有五百多丈高,下边有一个人常在砍伐它,但是每次砍下去之后,被砍的地方又立即合拢了。几千年来,就这样随砍随合,这棵桂树永远也不能被砍光。据说这个砍树的.人名叫吴刚,是汉朝西河人,曾跟随仙人修道,到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错误,仙人就把他贬谪到月宫,日日做这种徒劳无功的苦差使,以示惩处。李白诗中有“欲斫月中桂,持为寒者薪”的记载。

中秋节的传说故事4

  中秋节的传说非常丰富。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等神话故事广为流传。

  嫦娥奔月

  相传在远古时代,十个太阳同时出现在天空,导致庄稼枯萎,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他非常强大,他同情苦难的人民。他一口气击落九个以上的太阳,并严令最后一个太阳按时起落,造福于百姓。

  因此,后羿受到了百姓的敬爱,后羿娶了一位美丽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后羿除了传授技艺和打猎外,终日陪在妻子身边。人们都羡慕这对才貌双全的恩爱夫妻。

  许多有志之士慕名而来拜师学艺,不老实的庞猛也混入其中。

  一天,后羿去昆仑山拜访朋友,求教。他正好遇到路过的太后,便向太后要了一包仙丹。据说服下此药可即刻升天成仙。但后羿舍不得丢下妻子,便暂时将长生不老药交给嫦娥收藏。嫦娥把药藏在梳妆台的宝盒里,被恶人庞猛看到,想偷药自己成仙。

  三日后,后羿率众弟子外出打猎,居心叵测的庞蒙装病留下。后羿率领众人离开不久,庞猛手持宝剑闯入内宅后院,威胁嫦娥交出长生不老药。嫦娥自知敌不过胖萌,关键时刻当机立断,转身打开宝盒,取出长生不老药一口吞下。嫦娥吞下药,立刻飘离地面,冲出窗户,飞上了天空。嫦娥牵挂丈夫,飞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女。

  傍晚,后羿回到家中,宫女们哭诉着白天的事情。后羿又惊又怒,拔剑欲杀恶人,庞蒙早逃。后羿气得捶胸顿足,悲痛欲绝,仰望夜空,呼唤爱妻的名字。它明亮明亮,有一个摇曳的身影,酷似嫦娥。他拼命向月亮追去,可是他追三步,月亮退三步,他退三步,月亮进三步,怎么也追不上。

  后羿无可奈何,思念妻子,便安排人在嫦娥最喜欢的后花园里摆了一张香炉,桌上放着她最喜欢的果脯和鲜果,为嫦娥举行祭祀。月宫里对他情有独钟的人。人们听到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纷纷在月下摆香案,祈求善良的嫦娥吉祥平安。

  从此,中秋节拜月的风俗在民间流传开来。

  吴刚胜

  关于中秋节还有一个传说:相传月上广寒宫前的桂花树郁郁葱葱,高达500多丈。关闭。千百年来,这棵桂花树,从未被砍倒过。相传砍树者名叫吴刚,汉代西河人。他曾跟随仙人上天,却犯了一个错误,被仙人贬入月宫,天天做这种徒劳无功的苦差事,以示惩罚。 .在李白的诗中,有“欲砍月桂,持寒薪”的记载。

  朱元璋与月饼起义

  相传,中秋节吃月饼始于元代。当时,中原广大人民无法忍受元朝统治阶级的残酷统治,纷纷起义反元。朱元璋联合各种抵抗力量准备起义。但朝廷官兵搜查得很严密,消息传出去十分困难。军师刘伯温灵机一动,命部下把写着“八月十五夜起义”的字条藏在煎饼里,派人送去各地的起义军,通知他们应对起义。 8月15日晚上。 .起义当天,所有志愿军齐声响应,起义军犹如星火燎原。

  不久,徐达攻陷元大都,起义成功。消息传来,朱元璋高兴不已,连忙传下口令,让全体将士和百姓在即将到来的中秋佳节中大饱口福,并赏赐大臣们吃过的“月饼”。当年起兵时暗中传递情报,作为过节糕点。从此,“月饼”的制作越来越精细,品种越来越多,大的像圆盘一样,是送礼佳品。从此,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在民间流传开来。

  中秋节的由来简介

  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据史料记载,“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一书中。魏晋时就有“御尚书镇牛鱼,中秋左右卫福泛江”的记载。直到唐初,中秋节才成为固定节日。 《唐书·太宗记》记载“八月十五中秋节”。中秋节的流行始于宋代。到了明清时期,它已与元旦齐名,成为中国的主要节日之一。这也是中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中秋节习俗介绍

  赏月

  赏月是中秋节最重要的环节,几乎是重头戏。可以说,没有赏月就没有过中秋节。赏月习俗最早起源于唐代,当时文人雅士吟诗作对,结伴赏月。但到了宋代,赏月不再仅限于文人墨客,开始真正走进寻常百姓家。时至今日,全家人围坐在一起欣赏天上明月的美景,仍然是中秋节必不可少的活动之一。

  吃月饼

  吃月饼是绝对少不了的,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只要过中秋节,就少不了吃月饼。据有关记载,起初月饼并不是必备食品,只是一种小吃。后来,人们逐渐将赏月与月饼结合起来,寓意合家团圆,寄托思念之情。同时,月饼也是中秋佳节亲友相亲的重要礼物。

  猜灯谜

  猜灯谜自古就是广为文人墨客喜爱的习俗。人们聚在一起猜灯谜。因为这是大多数青年男女都喜欢的活动,而且在这些活动中也有爱情故事,所以猜中秋灯谜也被衍生为男女恋爱的一种形式。

  观潮

  部分地区临江临海,8月15日中秋节也将举行观潮活动。这一带主要在浙江。像他们这样观潮的习俗源远流长,汉赋中就有记载。 .

  燃烧的灯

  中秋之夜点灯也是由来已久的习俗。大部分位于湖广地区。他们用不同规格的材料制作自己的灯笼。灯笼。制作水果、鸟兽、鱼虫形灯笼和“喜庆中秋”等字样,然后在贴好的彩纸上涂上各种颜色。

  中秋节的由来

  中秋之夜,千家万户在院内摆上迎月香案,摆满时令瓜果,如西瓜、苹果、葡萄、枣、梨、栗子等,还有熟毛豆、五香花生、芋头等。全家人还在香炉上放上一根生毛豆,代表月中的月桂树。一切安排妥当后,全家轮流拜月。所谓祭月,就是在月宫祭祀嫦娥。嫦娥是女性,而月亮属于农历,所以中秋节的主祭一般都是女性。

  我国民间自古就有“秋暮月夕”的习俗。夕月,即祭拜月神。在周代,每到中秋之夜,都有迎寒祭月的节日。摆上一张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供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少不了的。西瓜也要切成荷花状。月下,月神塑像朝向月亮方向,红烛高高点燃,全家依次拜月,然后由主妇切团圆月饼。砍人的要事先清点全家总人数。在家的和在外的应该一起算。不能剪多剪少,大小要一样。

  相传古齐国丑女无颜,幼时虔诚拜月。长大后,她以德行卓著入宫,却不受宠。某年八月十五日,赏月之时,皇上见她在月光下,觉得她美丽出众,就立她为皇后,中秋节就从拜月而来。月中的嫦娥以美丽着称,所以姑娘们崇拜月亮,希望“像嫦娥,面如明月”。

  在唐代,中秋节赏月、玩月颇为流行。在北宋都城。农历八月十五晚上,全城人不分贫富贵贱,都要穿上大人的衣服,烧香拜月,表达心愿,并祈求月神保佑。南宋时期,民间互赠月饼,寓意团圆。有的地方还举行舞草龙、筑塔等活动。明清以来,中秋节的习俗更加盛行;许多地方形成了烧香、树中秋、点塔灯、放天灯、踏月、舞火龙等特殊习俗。

  如今,玩月下流的习俗远不如从前盛行。不过,设宴赏月的习俗还是很流行的。人们以酒请月,以庆贺美好生活,或祝愿远方的亲人健康幸福,与家人“共赏明月”。

  中秋节的习俗和形式多种多样,但都寄托着人们对生活的无限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中秋节

  中秋节的由来

  从古代祭月慢慢演变而来,中国古代历法将每个季节分为三个月,即孟月、仲月和冀月。

  农历八月恰好是秋天的二月,所以叫“仲秋”,农历八月十五正好是秋天的一半,所以叫“中秋节” ”。起初,这一天被定为古代帝王祭月的节日,后来逐渐演变为“中秋节”这个名称。

  中秋节的`由来二

  嫦娥奔月的故事由此演变而来,这是我们最为熟悉的。先是子孙们射掉了多余的九个太阳,然后老天爷赏赐他一剂成仙药。他舍不得妻子(嫦娥),把药交给嫦娥保管,8月15日,嫦娥服下长生不老药登上了月球。

  至于嫦娥为什么吃药,有多种说法,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后人思念嫦娥,所以每年的这一天,都会在园中摆放嫦娥喜爱的食物,后来演变成了习俗。又相传,人们听说嫦娥成仙后,纷纷在月下摆香案,祈求长生不老的嫦娥平安。

  以后年年如此,代代相传,演变为节日。因为这一天是中秋节,所以人们称之为“中秋节”。

  中秋节的由来三

  由祭祀土地神演化而来。在农耕社会,农作物的丰收对农民来说非常重要,所以人们经常有祭祀土地的活动。

  过去有春播夏收秋收冬储之说。秋收时节,农民要祭祀土地神。农历八月十五恰好是庄稼收割的时候,所以这可能是习俗的延续。

  中秋节的风??俗习惯

  玩月亮

  中秋玩月,现代人称之为赏月。从戏月的形式看,富人自建彩楼,贪财者送食客酒楼,游人登山浮水,必有核佳肴美酒,文人赋诗,外行说起古代,往往是通宵达旦。除了贵族和民间玩月的情况外,还有观光式的赏月。唐·李社《中秋夜君山台望月》诗:“堤前锦江,诗酒相伴四十载。布密中秋夜最明,洞庭湖是在月亮的那一天。”这是登山赏月的证据。明代《江南志》记载:常熟县八月望日,“游人乘舟,聚湖桥望月”。这是在月球上划船和玩耍的证据。当然,古人玩月亮,并不是只欣赏中空的明月,而是常常和自然界的其他景物一起观赏月亮。是中秋节人们赏月的绝佳场所。

  燃烧的灯

  中秋之夜,天清如水,月明如镜。湖广地区有叠瓦点灯的节日习俗。江南有造灯船节。近代,中秋节放灯的习俗更为兴盛。今天周云锦和何翔飞的文章《闲谈时节》说:“广东的灯笼最为兴盛,每家每户在节前十多天用竹签做灯笼,做成灯笼的形状水果、鸟兽、鱼虫,还有“庆中秋”字样,用彩纸贴上,涂上各种颜色。瓦檐或露台上放树,或用小灯组成人物或各种造型,悬挂在房屋高处,俗称“树中秋”或“竖中秋”。富贵人家所挂的灯,足有数丈之高,我也乐此不疲,城中灯火如琉璃世界。看来,从古至今中秋节点灯的习俗似乎仅次于元宵节。

  玩兔子

  在锦衣、沉以龄所著的《宫女说》中,记载了一位名叫蓉儿的宫女讲述的故事。那一年八国联军进京,慈禧太后逃出京都。逃亡途中,恰逢中秋佳节。太后慌乱之中不忘旧礼俗,便在下榻的新州宫院举行了大典。祭月仪式。故事说:“按照宫中习俗,晚饭后,皇后要祭祀‘太阴君’。这大概就是东北地区‘男不拜兔,女不拜兔’的习俗吧。”灶'。主妇上来祭祀。在院子的东南角,设了一个祭坛,请画上神符(月宫捣药纸上印着一只大兔子),插上它在香坛上。香坛是一个方斗,晋北的斗不是圆的,而是方的。在街上,我有时会听到北晋人唱“圆不如月,方好”。甜不如阿豆,甜不如嘎姐的温柔。”可见,金杯里的瓢都是方形的,斗里装的是新高粱,斗口上贴着黄纸。桌子上有四盘水果和四盘月饼。月饼叠半尺高。此外,中间还有一个大木盘,里面盛着直径一尺的圆形月饼。这是专门为兔子做的祭品。还有两个新的毛豆。碗里放了四碗清茶,用冷水冲干净。就这样,皇后带着贵妃,还有格格还有我们大家一起完成了大典,就算是大典成功了。我们都在逃避,非常迷信,唯恐自己有一点礼仪,得罪了神鬼,给自己带来灾难。所以一有给神鬼磕头的机会,我们都抢着去参加,没有人敢退缩!我和娟子反来磕头。”这个故事讲的是清代宫廷祭月兔的规矩。反斗,但从心理上来说,因为有磨难,所以对神明更加虔诚和敬畏。虔诚。从这个故事来看,清朝宫廷称月玉兔为太阴君。不过民间不同,老百姓都称他为玉兔之子。虽然这个称号不如严肃如太阴君,多了一份亲切。在北京民间传说中秋节祭兔君,不够庄重,还多了戏谑。虽然显得少了一点对神明的敬意,但反映了民间祭神精神的异化,自从中秋节从祭月的祭祀习俗转变为民俗节日以来,礼仪习俗淡化了,游览的性质也消失了。变得越来越突出。玩兔子的习俗可以说是这种现象的有力证明。

中秋节的传说故事5

  远古时期,后羿射日立功西王母赏赐仙药。八月十五后羿带众人打猎,其弟子西蒙前去其家盗药,后羿妻子嫦娥为保护仙药,遂将其吞下。吃下仙药的嫦娥,不受控制的飞上天去,迟来的后羿只见到将要消失的嫦娥。

  后为纪念善良的嫦娥,遂将这一天定为中秋节,意为:全家团圆的日子。希望有一天后羿与嫦娥可以团圆。

  中秋节的起源

  中秋节的起源和月亮密不可分,中秋节是上古天象崇拜——敬月习俗的遗痕。在传统文化中,月亮和太阳一样,这两个交替出现的天体成了先民崇拜的对象。在二十四节气“秋分”时节,是古老的'“祭月节”,中秋节则是由传统的“秋分祭月”而来。

  据考证,最初“祭月节”是定在干支历二十四节气“秋分”这天,不过由于在历史发展中历法融合,使用阴历(夏历),后来将“祭月节”由二十四节气“秋分”调至夏历八月十五日。中秋节是秋季时令习俗的综合,其所包含的节俗因素,大都有古老的渊源。

中秋节的传说故事6

  兔爷的传说相传在很久以前,京城地区爆发一场瘟疫,很多人染上瘟疫,恐惧、绝望的气氛笼罩着整个京城。身居月亮广寒宫的嫦娥目睹百姓的苦难,心中不忍,便派自己身边的玉兔下凡为百姓祛灾除病。

  玉兔下界后担心百姓忌讳自己的白色装扮,便在途中借了神像的战袍与铠甲穿上。为更快治愈所有病人,玉兔时而骑虎或鹿,时而骑象或麒麟,长途跋涉为百姓治病。忙中出错,双耳外露。同时,百姓们窥见月亮上终日捣药的玉兔不见了,大家终于明白这个兔面人身的郎中乃是嫦娥派下来的玉兔。

  玉兔回宫后,百姓非常感激他,供奉其为祛灾除病之神。并用泥塑造了玉兔的各种形象,有骑鹿的,有乘凤的,有披挂着铠甲的',样子千姿百态非常可爱。

  每年八月十五京城百姓都要设供拜月供奉兔儿爷,还亲切地称它“兔儿爷”“兔奶奶”。北京的东岳庙都会按照老北京的风俗摆一座高高的兔爷山,成百上千尊兔爷形态各异,大小不一,承载着老北京几百年的民俗风情,也寄托着人们对幸福吉祥生活的无限期盼。

中秋节的传说故事7

  1、吴刚伐桂

  传说月中有桂树,《淮南子》已言“月中有桂树”,后来的传说更加具体,桂树旁又添了一个伐桂之人吴刚。月中之桂树与吴刚的传说,以唐代段成式《酉阳杂俎》前集卷一《天咫》所载最为具体,其云:“旧言月中有桂、有蟾蜍,故异书言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斫之,树创随合。人姓吴名刚,西河人,学仙有过,谪令伐树。”意思是说吴刚曾跟随仙人修道,到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错误,仙人就把他发配到月亮,命令他砍伐不死之树——月桂。月桂高达五百丈,随砍即合,炎帝就是利用这种永无休止的劳动为对吴刚的惩罚。李白诗中有“欲斫月中桂,持为寒者薪”的记载。

  2、玉兔捣药

  此传说最早见于《汉乐府·董逃行》:“玉兔长跪捣药蛤蟆丸,奉上陛下一玉盘,服此药可得神仙。”相传月亮之中有一只兔子,浑身洁白如玉,所以称作“玉兔”。这种白兔拿着玉杵,跪地捣药,成蛤蟆丸,服用此等药丸可以长生成仙。玉兔恐怕是嫦娥在广寒宫中最早的玩伴吧。

  3、兔儿爷

  由于玉兔捣药的神话在民间广泛流传,人们已确信玉兔的存在。大约从明朝时起,北京一带便兴起了中秋祭月供兔儿爷的习俗。《燕京岁时记》说:“每届中秋,市人之巧者,用黄土抟成蟾免之像以售,谓之兔儿爷”。兔儿爷多用胶泥由模子翻塑而成,大小各异,大的高达三尺,小的仅有二三寸。兔儿爷经民间艺人的大胆创造,已经人格化。它兔首人身,左手拿臼,右手执杵,背上插着纸笔和小旗。由于受戏曲人物的启发,兔儿爷的形态千奇百怪,惟妙惟肖。有的似出征武士,头戴金盔,身披战袍;有的像剃头郎,肩挑担子,手执太平鼓。为其衬托,兔儿爷经常骑着狮子、老虎、梅花鹿等坐骑,偶尔也坐于莲花宝座之上。兔儿爷形态各异深受百姓喜爱,中秋祭月之后,往往成为孩童们爱不释手的玩物。

  4、月饼起义

  中秋节吃月饼相传始于元代。当时,中原广大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统治阶级的残酷统治,纷纷起义抗元。联合各路反抗力量准备起义。但朝庭官兵搜查的十分严密,传递消息十分困难。军师刘伯温便想出一计策,命令属下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义”的纸条藏入饼子里面,再派人分头传送到各地起义军中,通知他们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义响应。到了起义的那天,各路义军一齐响应。很快,徐达就攻下元大都,起义成功了。消息传来,朱元璋高兴得连忙传下口谕,在即将来临的中秋节,让全体将士与民同乐,并将当年起兵时以秘密传递信息的'“月饼”,作为节令糕点赏赐群臣。此后,“月饼”制作越发精细,品种更多。之后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便在民间流传开来。

  5、玉兔入月宫

  传说很久以前,有一对修行千年的兔子,得道成了仙。它们有4个可爱的女儿,个个生得纯白伶俐。

  一天,玉皇大帝召见雄兔上天宫,它依依不舍地离开妻女,踏着云彩上天宫去。正当它来到南天门时,看到太白金星带领天将押着嫦娥从身边走过。兔仙不知发生了什么事,就问旁边一位看守天门的天神。听完她的遭遇后,兔仙觉得嫦娥无辜受罪,很同情她。

  但是自己力量微薄,能帮什么忙呢?想到嫦娥一个人关在月宫里,多么寂寞悲伤,要是有人陪伴就好了,忽然想到自己的4个女儿,它立即飞奔回家。

  兔仙把嫦娥的遭遇告诉雌兔,并说想送一个孩子跟嫦娥做伴。

  雌兔虽然深深同情嫦娥,但是又舍不得自己的宝贝女儿,这等于是割下它心头的肉啊!几个女儿也舍不得离开父母,一个个泪流满面。雄兔语重心长地说道:“如果是我孤独地被关起来,你们愿意陪伴我吗?嫦娥为了解救百姓,受到牵累,我们能不同情她吗?孩子,我们不能只想到自己呀!”

  孩子们明白了父亲的心,都表示愿意去。雄兔和雌兔眼里含着泪,笑了。它们决定让最小的女儿去。小玉兔告别父母和姐姐们,飞到了月宫陪伴嫦娥居住了!

  6、嫦娥奔月

  我国对月亮的崇拜,集中体现在嫦娥奔月这一传说上。早在战国末年成书的《归藏》上就载有:“昔嫦娥以西王母不死之药服之,遂奔月为月精。”西汉名籍《淮南子·览冥篇》日:嫦娥是后羿的妻子,后羿从西王母处得到不死灵药,被嫦娥偷吃,就直奔月亮而去,但只身独往,难免冷清。东汉科学家张衡(78—139)大概是为了惩罚嫦娥的私奔,在其专著《灵宪》中说,超群绝世的嫦娥到了月亮就变成丑陋的蟾蜍——癞蛤蟆,并被罚在月宫中捣药。

  但是,蟾蜍的丑恶形象和美丽的月亮毕竟难以协调,在民间,人们慢慢地为奔月的嫦娥恢复了原来的玉貌仙姿。六朝以后,嫦娥又变成了美女,孤栖月宫,非常寂寞。

  故而唐代诗人李商隐写诗感叹:“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从唐代开始将八月十五赏月改为祭月,盼嫦娥回归人间。为使她在月宫不感寂寞,人们又逐渐创造了月中有白兔和桂树的故事,段成式在《酉阳杂俎》一书中进一步演绎出吴刚伐桂的神话。传说月中桂树高500丈,玉帝令西河仙人吴刚伐桂,可桂树有特异功能,随砍随合,所以,始终砍不倒这棵树。

  到了宋代,中秋节习染成风,赏月、玩月更加热闹、普遍。南宋吴自牧《梦粱录》载:“此夜天街买卖,直到五更,玩月游人,婆娑于市,至晓不绝。”京师祭月,倾城人家子女登楼或在夜半之时焚香拜月,“男则愿早步蟾宫,高攀仙桂(蟾宫折桂,喻科场得意)……女则愿貌似嫦娥,圆如皓月。”

  嫦娥奔月的故事流传了两三千年,添枝加叶,越来越完整、完美,它揭示了月宫之谜,包容着人类对月球的种种遐想,同时也反映古代妇女追求自由解放和人格独立的强烈愿望。

中秋节的传说故事8

  1、貂蝉拜月

  貂蝉是东汉末年司徒王允的歌女,国色天香,有倾国倾城之貌。传说貂蝉降生人世,三年间当地桃杏花开即凋;貂蝉午夜拜月,月里嫦娥自愧不如,匆匆隐入云中;貂蝉身姿俏美,细耳碧环,行时风摆杨柳,静时文雅有余,貂蝉之美,蔚为大观。正是因了这种美貌,让弄权作威的董卓、勇而无谋的吕布反目成仇,使得动乱不堪的朝野稍有安宁之象。

  2、吴刚伐桂

  中秋节的传说:很久很久以前,月亮上有一棵高五百丈的月桂树。汉朝时有个叫吴刚的人,醉心于仙道而不专心学习,被贬到月亮里去砍月桂,但月亮中的月桂随砍随合,砍伐不尽,因而后人得以见到吴刚在月中无休无止砍伐月桂的形象。

  3、玉兔捣药

  玉兔捣药是中国神话传说故事之一。见于汉乐府《董逃行》。相传月亮之中有一只兔子,浑身洁白如玉,所以称作"玉兔"。这种白兔拿着玉杵,跪地捣药,成蛤蟆丸,服用此等药丸可以长生成仙。久而久之,玉兔便成为月亮的代名词。古时候,文人写诗作词,常常以玉兔象征月亮,像辛弃疾的《满江红·中秋》即以玉兔表示月亮。至于诸多旧小说,也常常使用此等掌故以暗示月亮。在道教掌故中,玉兔常常与金乌相对,表示金丹修炼的阴阳协调。

  4、嫦娥奔月

  相传后羿射日成功,拯救了人民,获得王母娘娘所赐两颗仙丹。如若服一颗就会长生不老,两颗就会即刻升仙。后羿大喜,想与自己的爱妻——美丽善良的嫦娥——一同服用。

  后羿把仙丹交给嫦娥,让她先珍藏起来,以择良辰吉日,沐浴更衣再一同服用。然而此事,被后羿的手下逄蒙所知,趁一日后羿不在家,就持剑闯人女眷居所,逼嫦娥把仙丹拿出来,嫦娥自知自己不是逄蒙的对手,趁其不备,把仙丹全部吞人腹中。嫦娥吞下仙丹,身子马上飘离地面、冲出窗口,向天空飞去。由于嫦娥牵挂着丈夫,便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神仙。

  后羿回来不见爱妻,得知因果,伤心欲绝的他仰望夜空,呼唤爱妻的名字。朦胧中他发现,今天的月亮格外明亮,而且有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嫦娥。后羿思妻心切,便派人到嫦娥喜爱的后花园里摆上香案,放上她平时最爱吃的蜜食鲜果,遥祭在月宫里眷恋着自己的嫦娥。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从此,中秋节拜月的风俗在民间传开了,并逐渐演化出众多中秋节的习俗。

  5、玄宗游月

  相传唐玄宗与申天师及道士鸿都中秋望月,突然玄宗兴起游月宫之念,于是天师作法,三人一起步上青云,漫游月宫。但宫前有守卫森严,无法进入,只能在外俯瞰长安皇城。在此之际,忽闻仙声阵阵,清丽奇绝,宛转动人!唐玄宗素来熟通音律,于是默记心中。这正是“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日后玄宗回忆月宫仙娥的音乐歌声,自己又谱曲编舞,这便是历史上有名的“霓裳羽衣曲”。

  6、月下独酌

  诗人李白写自己在花间月下独酌的情景。“对影成三人”句构思奇妙,表现了他孤独而豪放的情怀。《李诗直解》:“此对月独饮,放怀达观以自乐也。”诗人上场时,背景是花间,道具是一壶酒,登场角色只是他自己一个人,动作是独酌,加上“无相亲”三个字,场面单调得很。于是诗人忽发奇想,把天边的明月,和月光下自己的影子,拉了过来,连自己在内,化成了三个人,举杯共酌,冷清清的场面,就热闹起来了。

  中秋吃月饼的传说

  吃月饼的传说有多种,最为常见的是因为元末在月饼中夹有起义字条,号召人民群众起义斗争,所以每逢中秋节就要吃月饼。还有中秋节吃月饼源于唐朝李靖征讨突厥的故事。在唐朝高祖年间,匈奴连年侵犯边界,大将李靖率兵出征,一举获胜,于中秋节凯旋。为庆祝胜利,长安城鸣炮奏乐,狂欢通宵。当时,有个在中国经商的吐蕃人给皇上献祝礼,高祖李渊接过礼盒,取出圆饼,手指明月笑道:“应将胡邀蟾蜍(即月亮)。”随后分给文武群臣共食,称“月华饭”。而流行最为广泛的传说还是元朝“八月十五杀鞑子”的说法。据传说,元朝末年,蒙古统治者害怕人民造反,强行规定每十户人家共用一把菜刀,并派蒙古士兵监视。老百姓忍无可忍,便利用中秋节互赠麦饼的机会,在饼里面藏纸条,暗中约定八月十五日晚上一齐动手,杀死元兵。起义胜利以后,民间便流行起中秋节吃月饼以纪念反元斗争胜利的节俗。

  关于中秋节月亮的诗句

  1. 拜华星之坠几,约明月之浮槎。——文天祥《回董提举中秋请宴启》

  2. 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晏殊《中秋月》

  3. 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杜甫《八月十五夜月》

  4.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刘方平《月夜》

  5. 何人为校清凉力,欲减初圆及午时。——陆龟蒙《中秋待月》

  6.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十五夜望月》

  7. 画鼓喧街,兰灯满市,皎月初照严城。——柳永《长相思》

  8. 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佚名《明月何皎皎》

  9. 明月明月明月。争奈乍圆还缺。——柳永《望汉月》

  10. 山中夜来月,到晓不曾看。——元好问《倪庄中秋》

  11. 桂花浮玉,正月满天街,夜凉如洗。——文征明《念奴娇·中秋对月》

  12. 若得长圆如此夜,人情未必看承别。——辛弃疾《满江红·中秋寄远》

  13. 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孟浩然《秋宵月下有怀》

  14.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15. 天上若无修月户,桂枝撑损向西轮。——米芾《中秋登楼望月》

  16. 吹破残烟入夜风。一轩明月上帘栊。——柳永《鹧鸪天·吹破残烟入夜风》

  17. 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苏轼《西江月》

  18.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19. 可怜关夜婵娟影,正对五候残酒卮。——齐已《中秋月》

  20.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苏轼《中秋月》

  21.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李商隐《霜月》

  22. 堂前月色愈清好,咽咽寒螀鸣露草。——苏轼《中秋见月和子由》

  中秋节的祝福语

  1. 秋意撩人,愿在初秋的夜晚你我共享,皓月当空,思意正浓!祝中秋快乐,记得留块月饼给我哦!

  2. 亲爱的朋友,又逢佳节中秋,皓月当空,圆润丰盈,愿你幸福安康,合家团圆,品饼赏月,共享天伦之乐,祝中秋快乐甜蜜幸福!

  3. 月满人齐全,家国两团圆,花好月圆佳节夜,思念千里梦甜甜。祝福你中秋佳节快乐,合家团聚,月圆人更圆。

  4. 中秋到,圆月照,喜上梢,祝福耀,没烦恼,兴致高,健康绕,忧愁逃,常欢笑,容颜俏,好运交,多赚钞,吉祥罩,幸福抱。中秋快乐!

  5. 值此中秋佳节之际,感谢你对我公司的长期支持,祝你身体健康,吉祥如意。

  6. 中秋月圆好时节,客户至尊祝福到,月饼呈上少不了,美味佳肴锦上花,客户辛苦多保重,身体健康最重要,生意兴隆事业旺,家人和睦万事兴,嫦娥奔月为您来,家庭事业双丰收!

  7. 秋已至,天转凉,鸿雁下斜阳;红花谢,绿林黄,莫忘添衣裳;欲惆怅,享阳光,天籁语铿锵;桂树茂,菊散香,徐风携清凉,多安康。谨祝中秋快乐!

  8. 采一轮荷上明月供你观赏,织一件秋日的清凉为你披上,斟一杯月宫的琼浆醉你心上,做一份中秋的祝福圆你梦想,中秋佳节祝您全家团团圆圆,幸福安康。

  9. 悠悠的云里有淡淡的诗,淡淡的诗里有绵绵的喜悦,绵绵的喜悦里有我轻轻的问候,中秋快乐!

  10. 但愿你能知道,有个人时时关怀着你,有个人时时惦念着你。中秋节的灯火,是你含笑传情的眼睛。它缀在我的心幕上,夜夜亮晶晶!

  11. 扬起合作的帆,走向成功明天,感谢您一直以来的支持,中秋节之际祝福你生意兴隆,财源滚滚,大展宏图,天天好运,中秋快乐,愿我们合作久远。

  12. 祝大家中秋快乐笑开颜,多吃月饼多好运,事业爱情双丰收!

  13. 中秋,望着满天星星,传来海浪声音,回忆你的温馨,给我的片片柔情,现在给你写去,几句柔情蜜语,但愿借此短信息,传达我的心语,好让我的笑容,留在你的梦里。中秋快乐!

  14. 秋风送去了我的祝福,圆月带来了我的问候,流星记载了往日的故事,玉兔留下永恒的吉祥,祝你中秋节快乐,月圆人圆事事圆满。

  15. 中秋明月格外圆,举国同庆合家欢。亲朋好友齐聚会,举杯共饮情谊绵。共品月饼共赏月,幸福生活比蜜甜。祝您中秋笑开颜,开心快乐总无限!

  16. 每一次打电话回家,我都是恋恋不舍的挂断电话,总是有说不完的言语,牵挂已成为我的一种习气。在无意间听到他人的说话都能让我想起你们。

  17. 少小离家家未回,每逢佳节倍思乡,寂寞伴随空哀叹,亲朋好友心挂念。巧逢今日是中秋,心中盼望把家归,无奈世事多磨难,唯有短信表心愿。愿中秋愉快。

  18. 出外打工多疲倦,早出晚归为赚钱,身体健康要注意,莫为赚钱伤身体,孤身在外不容易,朋友家人多联系,又逢一度中秋节,不妨回家多团聚。

  19. 中秋到,我的礼物不落俗套:送你人圆,愿你人月两团圆;送你梦圆,愿你梦想即将实现;送你姻缘,愿你佳缘幸福美满;送你心愿,愿你开怀乐无边。

  20. 日子,一天一天,如云烟;思念,一丝一丝,连成线;字符,一个一个,串成句;短信,一句一句,诉心愿:中秋佳节,愿你人圆梦圆事事圆。

中秋节的传说故事9

  中秋节原是丰收的节日。在中国农业社会,农民在丰收的季节里,总是大事庆祝一番。这个节日之所以成为佳节也和“嫦娥奔月”这个美丽的神话有关。

  传说,古时候天上有十个太阳,它们轮流出现,照亮大地和给大地带来温暖,但有一天,十个太阳却一起出现,大地上的农作物都被烤焦了。这时,有一个叫后羿的神射手,把其中九个太阳射了下来,替万民消除了灾难。人们于是把他拥立为王。后羿当上皇帝后,沉迷酒色,随意杀人,成了暴君。他希望长生不老,跑到昆仑山盗取王母娘娘的不死药,他的妻子嫦娥怕他长生不老,百姓受苦,把不死之药偷来吃了,于是她自己就轻飘飘地飞上了月宫。

  后来,一般妇女每逢中秋拜月,就是向月宫里的嫦娥遥祭。

  中秋节的传统食品是月饼,月饼是圆形的,象征团圆,反映了人们对家人团聚的.美好(来源:)愿望。中秋节吃月饼据说始于元代,当时,朱元璋领导汉族人民反抗元朝暴政,约定在八月十五日这一天起义,以互赠月饼的办法把字条夹在月饼中传递消息。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便在民间传开来。

  空格后来,朱元璋终于把元朝推翻,成为明朝的第一个皇帝,虽然其后满清人入主中国,但是人们仍旧庆祝这个象征推翻异族统治的节日。

中秋节的传说故事10

  嫦娥奔月

  相传,远古时候天上有十日同时出现,晒得庄稼枯死,民不聊生,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力大无穷,他同情受苦的百姓,登上昆仑山顶,运足神力,拉开神弓,一气射下九个多太阳,并严令最后一个太阳按时起落,为民造福。

  后羿因此受到百姓的尊敬和爱戴,后羿娶了个美丽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后羿除传艺狩猎外,终日和妻子在一起,人们都羡慕这对郎才女貌的恩爱夫妻。

  不少志士慕名前来投师学艺,心术不正的小蒙也混了进来。

  一天,后羿到昆仑山访友求道,巧遇由此经过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药。据说,服下此药,能即刻升天成仙。然而,后羿舍不得撇下妻子,只好暂时把不死药交给嫦娥珍藏。嫦娥将药藏进梳妆台的百宝匣里,不料被小人小蒙看见了,他想偷吃不死药自己成仙。

  三天后,后羿率众徒外出狩猎,心怀鬼胎的xiao'meng假装生病,留了下来。待后羿率众人走后不久,小蒙手持宝剑闯入内宅后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嫦娥知道自己不是小蒙的对手,危急之时她当机立断,转身打开百宝匣,拿出不死药一口吞了下去。嫦娥吞下药,身子立时飘离地面、冲出窗口,向天上飞去。由于嫦娥牵挂着丈夫,便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傍晚,后羿回到家,侍女们哭诉了白天发生的事。后羿既惊又怒,抽剑去杀恶徒,小蒙早逃走了,后羿气得捶胸顿足,悲痛欲绝,仰望着夜空呼唤爱妻的名字,这时他惊奇地发现,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洁明亮,而且有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嫦娥。他拼命朝月亮追去,可是他追三步,月亮退三步,他退三步,月亮进三步,无论怎样也追不到跟前。

  后羿无可奈何,又思念妻子,只好派人到嫦娥喜爱的.后花园里,摆上香案,放上她平时最爱吃的蜜食鲜果,遥祭在月宫里眷恋着自己的嫦娥。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

  从此,中秋节拜月的风俗在民间传开了。

中秋节的传说故事11

  【故事1】月光马儿

  明清时期月神形象发生了重要变化,由早期纯道教色彩的以嫦娥为主的月宫图景演变为佛道交融的月光菩萨与捣药玉兔并在的世俗形象。

  这个时期,人们供奉绘有月光菩萨的月光纸,也叫“月光马儿”。

  富察敦崇的《燕京岁时记》(一九Ο六年)。

  记载:“月光马者,以纸为之,上绘太阴星君,如菩萨像,下绘月宫及捣药之兔。人立而执杵,藻彩精致,金碧辉煌,市肆间多卖之者。长者七、八尺,短者二、三尺,顶有二旗,作红绿,笆或黄色,向月而供之。焚香行礼,祭毕与千张、元宝等一并焚之。”

  【故事2】嫦娥奔月

  相传,嫦娥偷吃了丈夫后羿从西王母那儿讨来的不死之药后,飞到月宫。

  但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所谓“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正是她倍感孤寂之心情的写照。

  后来,嫦娥向丈夫倾诉懊悔说:“明天乃月圆之候,你用面粉作丸,团团如圆月形状,放在屋子的西北方向,然后再连续呼唤我的名字。三更时分,我就可以回家来了。”翌日,照妻子的吩咐去做,届时嫦娥果由月中飞来,夫妻重圆。

  中秋节做月饼供嫦娥的'风俗,也是由此形成。

  【故事3】吴刚伐桂

  传说月中有桂树,《淮南子》已言“月中有桂树”,后来的传说更加具体,桂树旁又添了一个伐桂之人吴刚。

  月中之桂树与吴刚的传说,以唐代段成式《酉阳杂俎》前集卷一《天咫》所载最为具体,其云:“旧言月中有桂、有蟾蜍,故异书言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斫之,树创随合。

  人姓吴名刚,西河人,学仙有过,谪令伐树。”意思是说吴刚曾跟随仙人修道,到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错误,仙人就把他发配到月亮,命令他砍伐不死之树——月桂。

  月桂高达五百丈,随砍即合,炎帝就是利用这种永无休止的劳动为对吴刚的惩罚。

  李白诗中有“欲斫月中桂,持为寒者薪”的记载。

  【故事4】玉兔捣药

  此传说最早见于《汉乐府·董逃行》:“玉兔长跪捣药蛤蟆丸,奉上陛下一玉盘,服此药可得神仙。

  ”相传月亮之中有一只兔子,浑身洁白如玉,所以称作“玉兔”。

  这种白兔拿着^,跪地捣药,成蛤蟆丸,服用此等药丸可以长生成仙。

  玉兔恐怕是嫦娥在广寒宫中最早的玩伴吧。

  【故事5】玄宗游月

  相传唐玄宗与申天师及道士鸿都中秋望月,突然玄宗兴起游月宫之念,于是天师作法,三人一起步上青云,漫游月宫。

  但宫前有守卫森严,无法进入,只能在外俯瞰长安皇城。

  在此之际,忽闻仙声阵阵,清丽奇绝,宛转动人!唐玄宗素来熟通音律,于是默记心中。

  这正是“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日后玄宗回忆月宫仙娥的音乐歌声,自己又谱曲编舞,这便是历史上有名的“霓裳羽衣曲”。

中秋节的传说故事12

  我国古代很早就有祭祀月亮的礼俗,据《周礼》记载,周代已有“中秋夜迎寒”、“秋分夕月(拜月)”的活动;农历八月中旬,又是秋粮收获之际,人们为了答谢神祗的护佑而举行一系列仪式和庆祝活动,称为“秋报”。中秋时节,气温已凉未寒,天高气爽,月朗中天,正是观赏月亮的时令。因此,后来祭月的成分便逐渐为赏月所替代,祭祀的色彩逐渐褪去,而这一节庆活动却延续下来,并被赋予了新的含义。这就是中秋的`来历。

中秋节的传说故事13

  朱元璋与月饼起义

  中秋节吃月饼相传始于元代。当时,中原广大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统治阶级的残酷统治,纷纷起义抗元。朱元璋联合各路反抗力量准备起义。但朝庭官兵搜查的十分严密,传递消息十分困难。军师刘伯温便想出一计策,命令属下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义”的纸条藏入饼子里面,再派人分头传送到各地起义军中,通知他们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义响应。到了起义的那天,各路义军一齐响应,起义军如星火燎原。

  很快,徐达就攻下元大都,起义成功了。消息传来,朱元璋高兴得连忙传下口谕,在即将来临的.中秋节,让全体将士与民同乐,并将当年起兵时以秘密传递信息的“月饼”,作为节令糕点赏赐群臣。此后,“月饼”制作越发精细,品种更多,大者如圆盘,成为馈赠的佳品。以后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便在民间流传开来。

中秋节的传说故事14

  引导语:中秋节,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是流行于中国众多民族与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关于中秋节传说的故事,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嫦娥奔月

  远古时候天上有十日同时出现,晒得庄稼枯死,民不聊生,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力大无穷,他同情受苦的百姓,拉开神弓,一气射下九个多太阳,并严令最后一个太阳按时起落,为民造福。后羿妻子名叫嫦娥。后羿除传艺狩猎外,终日和妻子在一起。不少志士慕名前来投师学艺,心术不正的逄蒙也混了进来。

  一天,后羿到昆仑山访友求道,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药。据说,服下此药,能即刻升天成仙。然而,后羿舍不得撇下妻子,暂时把不死药交给嫦娥珍藏。嫦娥将药藏进梳妆台的百宝匣。三天后,后羿率众徒外出狩猎,心怀鬼胎的逄蒙假装生病,没有外出。待后羿率众人走后不久,逄蒙持剑闯入内宅后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嫦娥知道自己不是逄蒙的对手,危急之时她转身打开百宝匣,拿出不死药一口吞了下去。嫦娥吞下药,身子立时飘离地面、冲出窗口,向天上飞去。由于嫦娥牵挂着丈夫,便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傍晚,后羿回到家,侍女们哭诉了白天发生的事。后羿既惊又怒,抽剑去杀恶徒,逄蒙早已逃走,后羿气得捶胸顿足,悲痛欲绝,仰望着夜空呼唤嫦娥,这时他发现,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洁明亮,而且有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嫦娥。后羿思念妻子,便派人到嫦娥喜爱的后花园里,摆上香案,放上嫦娥平时爱吃的蜜食鲜果,遥祭在月宫里的嫦娥。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从此,中秋节拜月的风俗在民间传开了。

  玉兔入月宫

  相传有三位神仙变成三个可怜的老人,向狐狸、猴子、兔子求食,狐狸与猴子都有食物可以济助,唯有兔子束手无策。后来兔子说:“你们吃我的肉吧!”就跃入烈火中,将自己烧熟,神仙大受感动,把兔子送到月宫内,成了玉兔。

  玉兔捣药

  嫦娥身边有只玉兔。据说嫦娥身体变轻,开始升空时,惶恐中抱起了一直喂养的白兔。白兔便随她一起上了月亮。玉兔在月宫有一只捣药杵,夜晚在药臼中捣制长生不老的灵药。这个神话传到日本后,变成了玉兔在捣年糕。

  玄宗漫游月宫

  相传唐玄宗与申天师及道士鸿都中秋望月,突然玄宗兴起游月宫之念,于是天师作法,三人一起步上青云,漫游月宫。但宫前有守卫森严,无法进入,只能在外俯瞰长安皇城。在此之际,忽闻仙声阵阵,唐玄宗素来熟通音律,于是默记心中。这正是“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日后玄宗回忆月宫仙娥的音乐歌声,自己谱曲编舞,创作了历史上有名的“霓裳羽衣曲”。

  吴刚折桂

  相传月宫里有一个人叫吴刚,是汉朝西河人,曾跟随仙人修道,到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错误,仙人把他贬谪到月宫,每天都砍伐月宫前的桂树,以示惩处。这棵桂树生长繁茂,有五百多丈高,每次砍下去之后,被砍的地方又会立即合拢。李白在《赠崔司户文昆季》一诗中写道:“欲斫月中桂,持为寒者薪”。

  月饼起义

  中秋节吃月饼相传始于元代。当时,中原广大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统治阶级的.残酷统治,纷纷起义抗元。朱元璋联合各路反抗力量准备起义。但朝庭官兵搜查的十分严密,传递消息十分困难。军师刘伯温便想出一计策,命令属下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义”的纸条藏入饼子里面,再派人分头传送到各地起义军中,通知他们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义响应。到了起义的那天,各路义军一齐响应。

  很快,徐达就攻下元大都,起义成功了。消息传来,朱元璋高兴得连忙传下口谕,在即将来临的中秋节,让全体将士与民同乐,并将当年起兵时以秘密传递信息的“月饼”,作为节令糕点赏赐群臣。此后,“月饼”制作越发精细,品种更多。之后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便在民间流传开来。

中秋节的传说故事15

  过去,每到中秋节,北京街头的许多店铺里都摆满了色彩鲜艳,造型可爱的泥塑玩具————兔儿爷。关于兔爷还有一个传说呢。

  有一年,北京城里忽然闹起了瘟疫,几乎家家都有病人,吃什么药也不见好。老百姓们愁眉苦脸,只好烧香拜月求嫦娥保佑他们。

  这天正好是农历八日十五,又圆又大的月亮挂在空中,月宫中的嫦娥看到人间烧香求医的情景,心里十分难过,就派身边的玉兔到人间去为百姓们消灾治病。

  玉兔变成了一个身穿素白衣裙的少女,当天就来到了北京城。她去敲开了一家家的大门,但是,人们打开门一见到她,都连忙把门关上,不敢让她进去。

  玉兔想来想去,不知为什么人们不让她进门。她只好坐在一座小庙里寻思。她低头一看自己这一身素白的衣裙,忽然恍然大悟:只有办丧事的人家才穿白的衣服,现在人们家里都有重病人,看到我一定觉得不吉利,我应该换一身衣服去试试。玉兔儿看见身边的神像穿着一身铠甲,就借来穿在了自己身上。

  玉兔穿戴好后,又去敲人家的门。人们一见她这身打扮,吓了一跳,后来一听说她会治疑难病症,就让她进屋来了。玉兔给病人吃了红、白两种小圆饼,顿时,病人的精神就好起来了。玉兔走了一家又一家,治好了很多病人,但是,人们见到这身装束,都有点害怕,对那种神奇的药也感到莫名其妙。玉兔想:我不能总穿这身衣服了,可是,穿什么好呢?

  人们感谢玉兔走街串巷,不辞劳苦地解救病人,都要送给她东西。玉兔什么也不要,只向人家借衣服穿。这样,玉兔每到一处就换一身衣服,有时候象个卖油的,有时候象个算命的,有时候又象个卖菜的、唱戏的————一会儿是男人装束,一会儿是女人打扮。病人太多了,玉兔跑得再快也忙不过来,她就骑马骑鹿、乘凤乘鹤;或者骑上狮子、老虎,走遍了北京城内外。玉兔走到哪里,哪里就充满了欢乐。

  在人们的赞扬和感谢声中,玉兔高兴得有点忘乎所以,把自己的`两只长耳朵露出来了。拜月的人们看到这人身兔首的少女,觉得很奇怪,抬头看看月宫,发现嫦娥身边的玉兔不见了。大家这才明白,原来是月宫中的玉兔来到了人间,为百姓们布医施药,解除病痛来了。

  玉兔忙了一天一夜,消除了北京城的瘟疫,就回到月宫中去了。可是,她那美好的形象却永远留在了北京人的心中。

  于是,人们用泥塑造了玉兔的形象,有骑鹿的,有乘凤的,有披挂着铠甲的,也有身着各种做工人的衣服的,千姿百态,非常可爱。每到八月十五那一天,家家都要供奉她,给她摆上好吃的瓜果菜豆,用来酬谢她给人间带来的吉祥和幸福。人们还都亲切地称她为“兔儿爷”、“兔奶奶”呢。

  赏月习俗的由来

  在中秋节,我国自古就有赏月的习俗,《礼记》中就记载有“秋暮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李子、葡萄等时令水果,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

  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在宋代,中秋赏月之风更盛,据《东京梦华录》记载:“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每逢这一日,京城的所有店家、酒楼都要重新装饰门面,牌楼上扎绸挂彩,出售新鲜佳果和精制食品,夜市热闹非凡,百姓们多登上楼台,一些富户人家在自己的楼台亭阁上赏月,并摆上食品或安排家宴,团圆子女,共同赏月叙谈。

  明清以后,中秋节赏月风俗依旧,许多地方形成了烧斗香、树中秋、点塔灯、放天灯、走月亮、舞火龙等特殊风俗。

  中秋节的赏月亮寓意

  1、团圆

  碧空如洗,圆月如盘,人们在尽情赏月之际,会情不自禁地想念远游在外、客居异乡的亲人,许多古诗表达了人们此时的思念之情,唐人殷文圭《八月十五夜》中写道,万里无云境九洲,最团圆夜是中秋,中国人历来把家人团圆、亲友团聚,共享天伦之乐看得极其珍贵,历来有“花好月圆人团聚”之谓。

  2、寄托情怀

  苏轼《水调歌头》诗云,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一钩新月,可联想到初生的萌芽事物,一轮满月,可联想到美好的团圆生活,月光的皎洁,让人联想到光明磊落的人格,凝聚了人类美好的憧憬与理想。

【中秋节的传说故事】相关文章:

中秋节的传说 关于中秋节的传说故事06-22

中秋节传说故事07-09

中秋节经典传说故事07-09

中秋节的传说故事06-28

中秋节的传说故事12-06

中秋节的传说故事 有关中秋节的传说06-28

关于中秋节的传说故事04-30

中秋节的传说故事大全07-10

关于中秋节的故事传说07-04

关于中秋节的故事或传说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