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创新助力县域经济发展工作总结(精华)
总结是在某一特定时间段对学习和工作生活或其完成情况,包括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及得到的经验和教训加以回顾和分析的书面材料,通过它可以全面地、系统地了解以往的学习和工作情况,为此要我们写一份总结。你所见过的总结应该是什么样的?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金融创新助力县域经济发展工作总结,欢迎阅读与收藏。
金融创新助力县域经济发展工作总结1
今年以来,我县金融机构以支持地方经济发展为己任,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积极改进金融服务,充分发挥金融杠杆的调节作用,加大信贷投入,优化信贷结构,努力提升金融服务水平,为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一是金融存贷总量持续增长。全县银行业金融机构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的各项决策部署,不断加大新兴业态、现代农业、民生工程、精准扶贫以及消费领域的信贷支持,积极搞好协调服务,维护金融稳定,促进了我县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各项业务稳步增长。截至6月底,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48.3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71亿元,增长3.69%。各项贷款余额25.95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0.24亿元,增长0.93%。
二是金融组织体系不断健全。全县各类金融机构迅速发展,覆盖面不断扩大,服务水平大幅提升,已初步形成了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等多种金融业态共同发展、功能日臻完善的现代金融组织体系,全县银行业金融机构达到8家,县内银行机构网点达到20个,助农取款服务点252个,ATM机63台,POS机615台,金融服务能力明显提高。通过积极衔接协调,门源大通村镇银行在我县设立了分支机构,为我县又增加了一支服务“三农”的`金融组织,进一步完善了我县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提高了城乡金融服务水平,拓宽了农村投融资渠道。
三是信贷融资需求不断得到保障。我县以中小企业融资服务体系建设为重点,积极创新政银企合作模式,引导金融机构深入挖掘信贷增长潜力,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资金保障,鼓励银行积极发展表外业务助力企业融资,县内金融机构围绕解决“三农”和中小企业融资难题,相继开发了FS农贷、农民安家贷、惠农e贷、“两权”抵押贷款、产业化扶贫小额贷款等新型贷款业务,开发了小微快贷、七贷一透等适合中小微企业形式多样的金融产品。我县金融机构成为中小微企业短期流动资金和成长型企业初期项目的重要来源,在拓宽融资渠道、缓解“三农”和中小企业融资难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截至6月底,全县金融机构支持实体经济和县域重点项目融资贷款11.98亿元,较年初增加0.2亿元,增长1.69%。
四是融资对接形式不断深化。我县积极创新融资对接模式,积极引导鼓励企业利用资本市场、债券市场实现直接融资,推动企业多渠道融资,积极组织自身发展意愿足、有健全的财务制度、经营效益好的40余家企业参加政银企对接培训和中小企业资本市场投融资对接培训会,以培训+对接的方式,积极引导企业与银行、青海股权交易中心业务对接和挂牌,并与各企业签订融资意向协议,为企业参与直接融资搭建了平台,培育上市后备资源企业,为解决融资难问题开辟了新渠道。截至目前,全县8家中小微企业在青海省股权交易中心挂牌交易。
五是金融支持精准扶贫成效显著。我县以金融支持贫困村特色产业为切入点,积极扶持市场发展潜力大、辐射带动面广的龙头企业、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及能人大户等经营主体,支持建档立卡贫困户发展增收项目,助推农户自主脱贫。全县金融机构逐户对接贫困户融资需求,为全县3223户贫困户建立了精准扶贫金融服务档案,评定信用乡3个、信用村48个、信用户19766户,实现信用户评定晋级770户。截至6月底,共对接贫困户906户,为703人次发放“530”扶贫小额贷款2609.8万元。进一步发挥了金融支农主力军作用,切实加大了金融支持精准扶贫力度,提升了金融扶贫的精准性和有效性,取得了显著成效。
金融创新助力县域经济发展工作总结2
《金融创新助力县域经济发展》适用于金融创新助力县域的经济发展,我县积极创新融资对接模式,积极引导鼓励企业利用资本市场、债券市场实现直接融资,推动企业多渠道融资,积极组织自身发展意愿足、有健全的财务制度、经营效益好的40余家企业参加政银企对接培训和中小企业资本市场投融资对接培训会,以培训+对接的.方式,积极引导企业与银行、青海股权交易中心业务对接和挂牌,并与各企业签订融资意向协议,为企业参与直接融资搭建了平台,培育上市后备资源企业,为解决融资难问题开辟了新渠道。截至目前,全县8家中小微企业在青海省股权交易中心
今年以来,我县金融机构以支持地方经济发展为己任,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积极改进金融服务,充分发挥金融杠杆的调节作用,加大信贷投入,优化信贷结构,努力提升金融服务水平,为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一、金融存贷总量持续增长。
全县银行业金融机构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的各项决策部署,不断加大新兴业态、现代农业、民生工程、精准扶贫以及消费领域的信贷支持,积极搞好协调服务,维护金融稳定,促进了我县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各项业务稳步增长。截至6月底,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48.3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71亿元,增长3.69%。各项贷款余额25.95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0.24亿元,增长0.93%。
二、金融组织体系不断健全。
全县各类金融机构迅速发展,覆盖面不断扩大,服务水平大幅提升,已初步形成了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等多种金融业态共同发展、功能日臻完善的现代金融组织体系,全县银行业金融机构达到8家,县内银行机构网点达到20个,助农取款服务点252个,ATM机63台,POS机615台,金融服务能力明显提高。通过积极衔接协调,门源大通村镇银行在我县设立了分支机构,为我县又增加了一支服务“三农”的金融组织,进一步完善了我县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提高了城乡金融服务水平,拓宽了农村投融资渠道。
三、信贷融资需求不断得到保障。
我县以中小企业融资服务体系建设为重点,积极创新政银企合作模式,引导金融机构深入挖掘信贷增长潜力,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资金保障,鼓励银行积极发展表外业务助力企业融资,县内金融机构围绕解决“三农”和中小企业融资难题,相继开发了FS农贷、农民安家贷、惠农e贷、“两权”抵押贷款、产业化扶贫小额贷款等新型贷款业务,开发了小微快贷、七贷一透等适合中小微企业形式多样的金融产品。我县金融机构成为中小微企业短期流动资金和成长型企业初期项目的重要来源,在拓宽融资渠道、缓解“三农”和中小企业融资难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截至6月底,全县金融机构支持实体经济和县域重点项目融资贷款11.98亿元,较年初增加0.2亿元,增长1.69%。
四、融资对接形式不断深化。
我县积极创新融资对接模式,积极引导鼓励企业利用资本市场、债券市场实现直接融资,推动企业多渠道融资,积极组织自身发展意愿足、有健全的财务制度、经营效益好的40余家企业参加政银企对接培训和中小企业资本市场投融资对接培训会,以培训+对接的方式,积极引导企业与银行、青海股权交易中心业务对接和挂牌,并与各企业签订融资意向协议,为企业参与直接融资搭建了平台,培育上市后备资源企业,为解决融资难问题开辟了新渠道。截至目前,全县8家中小微企业在青海省股权交易中心挂牌交易。
五、金融支持精准扶贫成效显著。
我县以金融支持贫困村特色产业为切入点,积极扶持市场发展潜力大、辐射带动面广的龙头企业、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及能人大户等经营主体,支持建档立卡贫困户发展增收项目,助推农户自主脱贫。全县金融机构逐户对接贫困户融资需求,为全县3223户贫困户建立了精准扶贫金融服务档案,评定信用乡3个、信用村48个、信用户19766户,实现信用户评定晋级770户。截至6月底,共对接贫困户906户,为703人次发放“530”扶贫小额贷款2609.8万元。进一步发挥了金融支农主力军作用,切实加大了金融支持精准扶贫力度,提升了金融扶贫的精准性和有效性,取得了显著成效。金融创新助力县域经济发展。
【金融创新助力县域经济发展工作总结】相关文章:
金融创新助力县域经济发展工作总结12-25
金融生态环境创建经验材料--改善金融生态环境--促进县域经济发展04-14
金融支持县域经济的调研分析04-17
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带动新农村的建设06-25
现代邮政业助力长春经济发展07-12
金融创新培训心得07-12
金融创新与金融风险管理的论文07-03
金融助力乡村振兴报告(通用5篇)11-17
金融创新下的金融风险管理的论文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