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路上的读后感
读完一本书以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何不静下心来写写读后感呢?你想知道读后感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走在路上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走在路上的读后感1
感谢梧桐——读《走在路上》有感 南京市五老村小学 五一班 胡海澍 20xx-5-26走在路上,你有想法吗?你有感受吗?也许事事都很精彩,事事都要留心,借此机会,我也走上那条大路,回忆……
小远,迎着奶奶奔上去了,她用爱回报了奶奶,他忘记了赶电影的仓促,钻进了童年的角落——买冰棍,看大马,牵小手……多么有趣,多们温馨。这是感恩的最终成果。在感恩中成长,是我们每个人必上的一课。可大家又问了,为什么要感谢梧桐呢?感谢什么呢?只要你切身体会过走在路上,就能知道……
梧桐,它普普通通,只是个草本植物,高大而又壮实,树荫宽阔又不失凉爽,矗立在老南京点点滴滴的角落里,窥视着这个世界的变化。它保卫着我们,不多不少,在炎热的夏日,为学校的一角搭上了天然凉棚。它挥舞着小手,由绿到黄,再由黄到绿,反反复复,四季交错着。风迎面吹来,让它们调皮地在舞蹈,甚至调皮地缓缓落下,在地上打转,翻滚。他会枯萎,但生命力是强盛的。正因为如此,所以他成了我心中的守护神。
我感谢梧桐,感谢梧桐在春日撒下漫天毛绒雨。正是这毛绒雨,带动了同学们的卫生意识,让打扫卫生的同学更卖力,更勤劳了。感谢梧桐,感谢他在秋日飘下那落英缤纷的黄小手,他为学校铺了层叶地毯,让五小精彩夺目,让同学们在“风声雨声树叶声”中学习、玩耍,让世界因你而美好,让五小以你为荣,让这片充满文雅气息的'土地充满生机,感谢,你为小远,以及忙碌的行人们和我搭起了一条绿色的通道,爱的通道。我想在梧桐下沏杯茶,感受爱的味道、感恩的味道……
此时,母亲节已过,父亲节如期来到。梧桐就如父母,他们用双手搭起了一个家,为你投下片片树荫,生怕伤了羽翼未丰满的小小鸟。他们慈祥又严肃,不仅教你学习,还让你感恩。让我们走在路上,在感恩这条大道上玩耍、奔跑。在感恩中成长,感谢梧桐,感谢世界,感谢父母!
走在路上的读后感2
我个人对陶行知和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接触、了解的时间很短。说实在的,20xx年之前,我对“陶行知”三个字是十分陌生的,更谈不上什么“学陶师陶”了。20xx年后,才慢慢的接触、了解陶行知和陶行知教育思想。我学陶师陶是从阅读杨应彬同志未满13岁时写的一本叫《小先生的游记》的书开始的。阅读《小先生的游记》时,我认真做了笔记,进而写出了读后感《少年哀乐过于人》(注:再版《小先生的游记》的序二)。那时,还写成《陶行知亲手培养的学生——杨应彬》一文(两年后,拿到生活教育杂志<20xx年第10期>发表)。从阅读《小先生的游记》起,我开始对百侯中学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曾得到陶行知亲自指导推行生活教育运动的那段辉煌历史产生了兴趣。此后,我就从不断了解“那段辉煌历史”,走上漫漫行知路。20xx年,百侯中学大埔百侯中学学陶师陶成果——《行知路上》一书出版,在协助编辑、出版这本书的过程中,我进一步了解了陶行知生平事迹和陶行知教育思想,并在《侯中校友》、梅州教育城域网发表介绍该书出版的文章。
在即将过去的20xx年一年来,我在行知路上是怎样走的呢?主要是脚踏实地、一步一步走。今年,张达文会长领导下的.县陶研会把我评为学陶师陶先进个人,这是县陶研会和领导对我这个初步接触陶行知和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后学者”的鼓励。事实上,距离“先进”两字,还是有很大差距的。一年来,我在学陶师陶方面做了什么?主要是:一、读陶书,明校史,挖掘、整理百侯中学曾得到陶行知先生亲自指导开展生活教育运动的“宝藏”;二、学习陶行知教育思想,领会其精髓,用以推进素质教育,铸造“陶”字特色品牌。
读陶书,明校史,主要阅读包括《陶行知文集》和各种陶研读物,查阅百侯中学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曾得到陶行知亲自指导推行生活教育运动的那段辉煌历史的材料,了解陶行知生平事迹。
走在路上的读后感3
这个寒假,我读了著名作家梅子涵伯伯的短篇小说《走在路上》。本文讲的是这样一个故事:小远带奶奶去看电影,奶奶年纪大了,出门慢,路上走得也很慢,小远要迟到了!小远开始不耐烦,甚至开始讨厌,他想丢下奶奶一人朝前走去,回头之间突然发现奶奶变得非常老,想起奶奶陪伴自己成长的一幕幕往事,他眼睛湿润了,他觉得自己应该等一等奶奶,搀着奶奶一起走,哪怕迟到也没有关系。
这篇小说写得十分感人,它没有用十分幽默的语调,也没有惊天动地的内容,但却可以抓住我的心,让我情不自禁地读下去,看完觉得心里酸酸的,差点掉下眼泪,我可以体会出作者写这篇小说时,十分仔细,写得很慢,很不着急,并从容地写出了这篇短文应有的天然情感和它那飞扬的人格。
小说中“哦,小远突然发现奶奶走路时背弓得这么厉害,踉踉跄跄的,让人看一眼都觉得怪可怜的。奶奶变得多老啊!小远天天和奶奶在一起,却没有注意奶奶已经这样老了。”看到这段,带给我不小的触动,小远的奶奶已经很老了,天天和她生活在一起的小远居然对这一切毫无察觉,我们有时就是这样,平时只知道接受来自父母爷爷奶奶的关心,却忘了在我们长大的`同时,他们却在一点点老去,忘了去关心他们。
记得从我上幼儿园时,每天都是婆婆接送我,帮我拿这拿那,接的时候还要给我带上一些吃的,就怕把我饿着,有时下雨,婆婆撑的伞总是一大半在我这边,深怕我淋湿了生病,全然不顾自己会被淋湿。读了《走在路上》这篇文章,想起我有时对婆婆的态度,让我觉得非常羞愧,婆婆现在年纪也大了,我应该多关心她们,而不应该觉得他们啰嗦,感觉厌烦,他们需要有人关心,有人陪伴。《走在路上》让我更加懂得了要关心家人,尤其是为你付出很多的祖父母,要像他们关心我们一样去关心他们,那样他们才会觉得晚年过得真幸福真开心!
走在路上的读后感4
前几天,我读了一篇短文《当我走在六二三路上》,读过之后,我心中不禁涌起一层层波涛,想了很多很多。
《当我走在六二三路上》这篇短文主要写了小作者走在六二三路上时,想到了当年帝国主义分子隔河枪杀我们示威群众的凶相,和1925年省港大罢工,心里的感受和想法。
刽子手——帝国主义。那些帝国主义列强在鸦片战争中仗着洋枪洋炮,强行霸占了沙面并划为租借,直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一占就是107年啊!他们还在铁栏杆上挂了一个木牌,上面写着“华人与狗不得入内”,帝国主义仗着他们人多势众,这样欺负咱们,真是无耻到了极点!因此,才爆发了1925年省港大罢工。
我敬佩那些参加省港大罢工的先辈们!他们不顾生命安危,为了维护中国人的尊严,为了支持上海工人的反帝斗争,举行了长达16个月的大罢工,在他们罢工的`第四天时,他们向六二三路前进,高呼着“打倒帝国主义、血债要用血来还”的口号,为我们扬眉吐气!
如今,人们过的开开心心、欢欢乐乐、很幸福。天上的小鸟儿无忧无虑的飞翔,地上的小动物们都幸福的生活着,大自然那么美丽、安详……再也不用担忧、恐惧炸弹和战争了,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党领导人民浴血奋战的胜利果实。
我敬佩他们!是他们大家抛头颅,洒热血,为的都是使中国扬眉吐气,为的都是人民群众啊!
我一定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发扬六二三路的精神,继承光荣的革命传统,跟着共产党走。不让祖国落后,被其他国家欺负,要祖国更加繁荣昌盛,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走在路上的读后感5
寒假里,我阅读了梅子涵爷爷写的一篇文章《走在路上》,看完后,感动得流下了眼泪。
文章主要讲述了十四岁的少年小远想带奶奶去看电影《海狼》。电影下午2:10开始放映,路上要花很长时间,所以他们决定1:10出发。可是奶奶实在是太磨蹭了,在家里浪费了25分钟才出的家门。小远嫌奶奶太慢了,就自顾自地走着,把奶奶撇下了好几米。过了一会儿,他碰到了他的同学们,他们还嚷着:“小远,快走,看电影要迟到了。”小远心想:要迟到了!都是你,奶奶,那么慢吞吞……他回过头去,却突然发现奶奶变得很老,背弓得多么厉害,于是他决定挽着奶奶一起走。而令我最感动的是小远小时候的回忆。他小时候是靠奶奶一手拉扯大的,爸爸妈妈在农村干活,奶奶既要照顾他,还要靠拉劳动车赚钱,十分辛苦。尤其是烈日当空的夏天,奶奶拉车时没有遮阳伞,火辣辣的阳光直射在奶奶的脸上,汗水像断了线的珠子一样往下流……
我也想起了我的奶奶。小时候,我也是奶奶照顾我的,因为爸爸妈妈要去上班。那时我很爱哭,睡觉的`时候还一直哭,奶奶就轻轻地晃着我的摇篮,给我唱摇篮曲,等到我睡着了,她才会悄悄地离开。那时我也很淘气,吃饭时总要跑来跑去,奶奶就耐心地追着我跑,一勺一勺地喂我吃饭。我吃好了,她却还没开始吃饭。如果没有奶奶的照顾,我可能不会这么健康快乐地长大。
当长辈老了,我们却总是嫌他们话多唠叨,走路缓慢,我们有没有想过,在爸爸妈妈去上班时,是谁来照顾我们的?我们开始学说话时,是谁在耐心教导我们?在我们不会走路时,又是谁搀扶我们的?此时,我耳边响起了一首歌的旋律《当你老了》:当你老了,头发白了,睡意昏沉;当你老了,走不动了,炉火旁取暖,回忆青春……只有一个人还爱你虔诚的灵魂,爱你苍老的脸上的皱纹……
走在路上的读后感6
读了这本书我陷入久久的沉思之中:我们的教师太伟大了!平凡中的伟大!伟大中的平凡!有一首歌这样唱道:江河奉献给海洋,星光奉献给长夜,我们从事教育事业的教师,把一颗火热的爱心都无私地奉献给了学生。
平实的文字,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平白的话语,没有故作艰深的说教;平常的生活,没有波澜壮阔的篇章;平凡的岗位,没有叱咤风云的气势。然而我却感到书中有一股无形的魅力征服了我,许多教育的故事感染了我,无数生命的智慧启迪了我。
杨老师是农民的孩子,农民的孩子总有城里孩子没有的拘谨自卑甚至见识浅陋,但学习是自由的,梦想是自由的。在晓庄师范表现平平的杨老师因为陶老师的精神的熏陶油然而生一种理想:走行知路,办行知小学!似乎有点年少轻狂,他和李亮的“志愿书”理所当然成了他们吸引别人注意力的做秀!
但梦想是种力量!他们用自己的行动给嘲笑他们不理解他们的人做了最好的诠释。做为文革后第一批毕业生,他们放弃留城的分配待遇,选择了最不像学校的五里小学!当时,他们满怀的激情怕就是来自陶行知的诗篇了吧:人生天地间,各自有禀赋。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
每当我站在神圣的讲台上,望着那几十双纯清天真的'眼睛,我总是那么激动,原来竟有这么多的孩子在乎我讲的每一句平常的话语,在乎我做的每一个细微的动作。
也许我终身登不上特级教师的领讲台,也许我经过毕生的努力也成不了叶圣陶式的教育家,也许我劳碌一生仍清贫一世,也许┉可这些又算得了什么?为着不老的青春,为了不朽的爱,我奉献过,给予过,面对成功和失败,我欢笑过,哭泣过。如此可爱的孩子,如此丰盈的人生,如此美丽的奉献,我怎能不爱?怎能不爱呢?
胸怀梦想,激情相伴,一切可待!
让无聊少一点,让事情多一点;让想法多一点,让遵循少一点;让学习多一点,让埋怨少一点;让热情多一点,让爱多一点,让梦想开花。
走在路上的读后感7
从书中我深刻感受到了一位人民教育家睿智的目光、博大的胸怀,陶行知用他的一言一行实践了爱的教育,他爱学校,他爱学生,他把学生和学校称为爱人,令人耳目一新,给我很大的启示。下面是我读后的一点体会:
一、我对生活即教育的感悟按照陶行知先生的`说法,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的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
二、教学做合一所谓教学即教生学;所谓学生意要于学会生存。因此,归根结底教育的最终目的就在于教会学生学会如何生存。
三、学会尊重学生、欣赏学生
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地位是平等的,教育要以学生为本,宽容对待学生。
尊重学生还要学会欣赏学生,特别是对那些学习基础差、纪律松散的学生更要努力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并把这闪光点放大,让每个学生有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让每个学生在成就感中获得自信。当你面对恨铁不成钢的学生时,当你面对家庭和社会的烦恼时,一定要冷静。如果我们把指责、批评、抱怨,换成启发、表扬、激励会是另一种情景。陶老先生四块糖果的故事就很好地说明了这个问题。
此外,我们教师也必须在教育活动中不断得到成长,这样才会完善自己,得到学生的尊敬、信任和爱戴,使自己具有强大的教育感召力。学生是具有旺盛生命力的,走在时代前沿的鲜活的群体。教师如能走近他们,了解认识他们的思想、情感和个性,才能从本质上认识学生,从学生身上了解时代的讯息,领悟到学生真正的需要,只有这样才能对学生产生真正的爱,才能恰到好处地关心爱护学生,使学生感触到教师的关心。
陶行知先生是我们后人学习的光辉榜样,我们要做行知的后来人,以陶行知求真,务实的态度和敢于创新精神去切实转变我们的教学观念,用陶行知的教育思想来指导我们的教育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培养学生学习情趣,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就一定能够实现陶行知先生所说的:处处是创造地;天天是创造时;人人是创造人的美好理想。
【走在路上的读后感】相关文章:
走在路上06-24
走在HR的路上07-03
走在路上作文12-31
走在的路上作文11-07
走在路上作文(精选)10-22
(经典)走在路上作文11-02
走在路上作文01-09
行走在珍惜的路上06-24
走在回家的路上作文06-20
走在梦想的路上作文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