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的作文2篇[精选]
在平平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作文吧,作文是从内部言语向外部言语的过渡,即从经过压缩的简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语言,向开展的、具有规范语法结构的、能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语言形式的转化。为了让您在写作文时更加简单方便,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艺术的作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艺术的作文1
我小时候画的并不好,甚至可以说是没有艺术细胞,老师也并不看重我这个没有艺术细胞的孩子。但只有她是与众不同的,她是如此的温柔。
我从小便钟爱于美术。我从小到大,从来没有报过什么补习班,除了……幼儿园时候的唯一一次,爸爸给我报了一期水彩画。也是那一次,认识了她,使我有了艺术的转折。
我望着我的获奖证书,陷入了回忆:
那天,我如往常一样,背着画板,带上水彩笔来到教室,主题是什么我已经记不清楚了,只是记得我绘画技术改变,所画的是一只猫翻墙。原来老师并不看重我这个没有想象力,没有艺术细胞的学生,当老师重新注意起我时,也正是从这一天开始的。
正当我在埋头冥思苦想时该怎么画时,一抹高挑的倩影挡住了我的光线,我疑惑地抬起头来,但她却已经蹲下身子在我身旁,有微微转头看下我桌上的白纸,随后对我微微一笑,问:“是我打扰了你吗?嗯,我能看看你之前画的画吗?”我知道她同学们都叫她王老师或者是大王老师,“没……没有……嗯……”我一直都知道自己画得并不好,夸张一点的来说,甚至是惨不忍睹,所以我回答的很是犹豫不决。
可当我一看见她那如春风一般的眼睛,温和地盯着我时,不知为何,我竟看痴了,在不知不觉中,便把画从画板中取出,递到了她的手中。当我回过神来时,她已经在仔仔细细的看着我的每一幅画,如此认真的她,竟也让我看痴了。
许久,她看完了,她的脸上还是挂着微笑,慈爱地看着我,对我招招手用甜美的声音对我说:“来,孩子,你看看,其实你画的挺不错的,看,线条是那么的流畅,你缺乏的只是你本该拥有的想象,和鲜艳的颜色。
嗯,像你这样的孩子应该是天真浪漫,可爱活泼的吧!”她又抬起头看了我一眼,“还有啊,颜色并不一定要按照你现实生活中看到的颜色,你也可以将它想象成由丰富的色彩,颜色有深、有浅,对比、邻近色,这样你的画就更加好看起来了。”她又对我笑了笑,将笔给了我,“来试试吧!”
她的话我多多少少是听懂了,轻声说道:“谢谢!”我就接过笔:先在纸上的中上方画了条直线,作为高墙;再在直线上方画了一只跃起的`大肥猫,之后又拿出水彩笔在墙上画出五彩的藤草,作为装饰;最后将大肥猫涂成了深浅相交的黄色的大花猫。果不其然,画真的好看的不少,我正想拿出给她看看时,可教室里早不见了她的踪影,心中难免有着小小的失落。
是她,使我真正地学会了绘画,让我这最后时刻力挽狂澜得到了优异的成绩,使我有了艺术的转折,她那如春风一样的微笑,像是有魔力一般,让人感觉沐浴在温暖的阳光之下。她,我永远也忘不了。
艺术的作文2
世人单晓得有读书的艺术,读书的滋味。殊不知凡事皆须两面观,不可持之一端。人之于书,既可为“趣味”、为“嗜好”而快快活活地读,亦可保持适度的间距、片刻的跳离而“不读书”。
不读书的艺术自然不是劝君目不识丁或只晓得“美眉”、“传奇”,而是不读无聊、无用的书,是善于对书的价值、品位做出判断和鉴赏。故而我常对学生说,一册在握,你应当机立断该书是否值得一读。倘若该书于你的面目的可爱、心理的平衡、品格的提升了无一用,则劝君立即弃之。人生苦短,哪来那么多光阴消磨在精神废品中。
不读书的艺术,也是一种不唯书是读的艺术。书籍固然是“遗嘱的执行者,是所有时代、所有民族精神珍品无可责备的'保管者”(尤里·邦达列夫语),值得我们与之对话。但我们毕竟属于“这一个”时代,我们有自己的灵魂一隅,而不是被剃光了毛的猴子。不唯书是读,是因为我们还想读懂“社会”这部大书,也想读透“自我”这本小书。倘若我们仅会吟咏“风声、雨声、读书声”而不谙世事、不晓自我,虽坐拥书城,却画地为牢,岂不成了他人的“再版”与“拷贝”?
不读书的艺术从骨子里讲是一种“独立思考”的艺术。叔本华曾主张“读书仅仅是独立思考的一个代用品”,“只有当你自身的才志枯竭时,你才应去读书”。生活中我们时常遇见某些“读书的种子”,被号称“左右世界命运的十本书”之类的书籍害成了“读书的谬种”,失去了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读书”之根本宗旨在于使人的精神愈见完善,品格愈见高尚。若见了他人的“头脑”、“文字”便叩头,便膜拜,岂不是愈“读书”,精神愈委顿,头脑愈愚蠢?倒不如“不读书”,或许还能捡回一个“真我”!在我们为“素质教育”鼓与呼的眼下,如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无疑应是读书重中之重。
据说坐禅有三重境界,是谓“初看山是山,水是水;继而山不是山,水不像水;终乃山复是山,水还是水”。化而用之,人之于读书是否也有三个层次:初入门者,读书是读书,不读书是不读书,分得清清楚楚,是为一层。“知入知出”者,则读书是为着“不读书”,而“不读书”其实是将书读薄读化,懂得“学问皆在书外”,是为二层。到了“山复是山,水还是水”的第三阶段,则恐怕人之于书,书之于人,两者已浑然一体、难分彼此了。照林语堂的说法便是达到“灵魂转世”的境界。倘若悟及此道,便是得鱼忘筌,成竹在胸,也就不必拘于“读书”或“不读书”了。
【艺术的作文】相关文章:
艺术的作文12-10
艺术的作文07-02
艺术的作文02-12
艺术的作文02-12
艺术的作文02-12
艺术的作文02-12
艺术的作文02-12
艺术的作文02-12
艺术的作文02-13
艺术的作文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