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作文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许多人都写过作文吧,作文可分为小学作文、中学作文、大学作文(论文)。那么问题来了,到底应如何写一篇优秀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传统文化作文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传统文化作文 篇1
跟朋友去看了一部电影《百鸟朝凤》,这是一部悲伤的电影,看着竟能生出无限感伤。时间真是一把刀,能愣生生得割出另一个世界,摧毁百鸟栖息的森林。短短的几年物是人非,曾经为能学上吹唢呐而感到无比荣耀,到后来的无所谓甚至轻蔑,又有多少呕心沥血化为了虚无,除了悲哀又剩下什么?
《百鸟朝凤》一部传统文化在碰撞中没落的电影。以人们最容易忽视的文化——黑白乐奏——吹唢呐入手,通过崔三、游天鸣的传承与守护却独力难撑意在说明文化的脆弱、人们守护文化意识的淡薄,这也是为什么短短几十年而56个民族中的那么多文化却悄声无迹的原因。学唢呐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有天分,要能吃苦,要能坚持,几十年如一日才能正式成为一员;若想吹得至高乐曲还要有非常崇高的品质。的确,不单要技艺高超还要人品淳厚,这样才配更好地守护、才能更好地传承。《百鸟朝凤》前面镜头展示学吹唢呐有多艰难,后面就突显出唢呐没落有多悲哀。崔三一生见证了唢呐的繁荣也见证了唢呐的没落,一生为固守唢呐而奋斗着,即便是肺癌晚期也在为唢呐作着垂死挣扎,可是时代在改革、在西化,现实残忍地挤兑,唢呐的命运只能苟延残喘。面对突如其来的外来文化,人们丝毫没有抵触的情绪,丝毫没有保护本民族文化的`意识,当然并不是说异族文化就丝毫不可取,只是一味接受一味抛弃说得浅显点就是抛家弃祖。看着崔三残喘中的守护,不禁想起嵇康临死前的演奏,想起嵇康说的“《广陵散》自我绝矣”。一人的力量怎么与社会、时代较量?在时代冲击中没落的又岂止唢呐!好不容易有人发现了文化价值,可是陷入深渊后怎么挽救?看看我们亲手毁灭掉的文化中有多少还能继续传承?迫于生活,当年的崔家班、如今的游家班早已支离破碎,当年的二师兄、三师兄,一个哮喘、一个的手被木锯锯断了,再也吹不起唢呐了。至高无上的荣耀到街头小巷的乞讨谋生,这就是阿炳《二泉映月》里奏的悲哀,是民族文化没落的哀鸣。
反观乎我们的生活,有多少文化在删繁就简中悄然消失了?没错时代的发展尤其是科技的进步让人们的生活越来越美好了,可是它们也把民族文化给同化掉了,让人生活得空虚了、冷漠了。想想我们童年时代的春节,再看看我们现在的春节,过年的归属感都到哪里去了?家乡一直有个活动叫打櫵,在活动期间每天都得吃斋,而且要去观音亭祭拜,不能说任何不敬的话。可是这样的活动随着我们的长大变得越来越冷落了,只剩下家里的老人在维系。我不知道这个活动能否一直下去,尤其是在那些老人不在的时候;我只知道远离家乡的年轻人早已没了吃斋的概念。记得小时候太奶奶离开人世时,我那没有文化的爷爷竟然一路光着脚、三步一磕头,连续几个晚上守候太奶奶。我当时很震撼,原来爷爷是那么地尊敬爱戴太奶奶。当然爷爷的做法带有一定的迂腐形式,但透过这种迂腐的形式我却感受到了古人对生命的敬畏、对长辈的尊敬爱戴。形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形式背后的文化如何得以更好地继承,我想这应该是每个人都得面对的问题。有些文化被发现并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形式被保护着,但这羽翼并未波及所有传统文化。曾经梁思成为了保留北京古建筑可谓拼尽了全力,可依然流失了不少古建筑文化,那么未发掘的文化又该如何存在?
《百鸟朝凤》这是一部具有时代意义的电影,它敲响了我们内心的警钟,留给我们无限的感慨、无限思考。
传统文化作文 篇2
越过一座座大山,裹着一层层绿荫,我们来到了美丽而富有文化气息的杨守敬书院,寻找传统文化之美。
礼下德
书院大门口,矗立着一座杨守敬先生的石像。他身板挺拔,衣袂翩翩,一副沉静笃定的神态,站在岁月的深处回望,俗尘尽洗,潜心做学问,这就是他的真实写照。古人云:“先正衣冠,后明事理。”于是我们穿上了汉服,戴上帽子,先正衣冠。“君子正衣冠,帽子要戴正……”老师庄严的声音在耳畔响起,伴随着音乐,我们拜杨守敬先生为师。无论时光如何消逝,人们对礼仪的尊崇,对知识的渴望,永不改变。
书中线
线装书,源于五代,盛于清代,是中国传统书艺术的最后一种形态。书,其古朴的外表,深厚的`内涵,儒雅的意境,已成了我们中国的代表之一!我们今天又拾起了这古老的艺术。我们捻纸、剪线、穿针、打结……一步一步小心翼翼。针线在书页中不停穿梭,不一会儿,我们亲手制作的第一本线装书书横空出世了!这本书,是我们的骄傲!
伞上艺
油纸伞是直杆雨伞的祖先,在中国已“活”几千年,油纸伞的制作工艺也成了我们中国的瑰宝。我们今天就有幸体验了一次油纸伞的绘画过程。我握着画笔,蘸上颜料,随意泼墨。绿色的危机、黑色的敌意、红色的怒气、黄色的温暖……在我的笔下一一呈现。不一会儿,一个有模有样的天空之神便活灵活现地出现在我们眼前。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就让我们一同去寻觅、去领略这传统文化的千古风情吧!
传统文化作文 篇3
“走喽,去贴春联了!”我兴致勃勃地拿起了春联。
爸爸边贴边问我:“远航,你知道为什么要贴春联、放鞭炮呢?”
爸爸给我讲起年的传说:有一只叫“年”的怪兽,它头上有一只触角,到除夕的晚上就到村子里吃人,人们只好上山躲避。有一个老婆婆来到村子里,人们告诉她“年”的事情,让她快逃,她却说她能制服“年”。“年”又来了,她用红红的春联把“年”的眼睛刺得睁不开了,“年”只好用爪子捂着眼睛,接着老婆婆又燃起了鞭炮,噼里啪啦的爆炸声吓得“年”抱头鼠窜、逃之夭夭。
“原来贴春联、放鞭炮还有这么有趣的故事哩!”
“现在人们还是习惯在春节贴对联、放鞭炮,不仅仅是驱魔避邪,更重要的`是借以欢庆节日,振奋精神。”
“往左一点!”我正听得津津有味,爸爸的喊声把我从沉醉中唤醒。我这才意识到该自己贴春联了。
晚上,人们尽情地燃起了鞭炮、放起了烟花:有的像绽开的花朵,有的像射出的子弹,有的像流星从天而降,一时间把天空装扮得五颜六色,美丽极了!
我喜欢这多彩的除夕,因为它充满了神秘,充满了喜庆和欢乐。
传统文化作文 篇4
大年三十那天晚上,我和妈妈还有姥姥、姥爷在一起吃饺子,吃完了饺子,我们一起坐在电视机前,观看春节联欢晚会,在联欢晚会上,我看到相声和小品,好笑极了。可是,当电视里演唱歌和跳舞时,我就大致看了一下,因为我不太喜欢看那些节目。
看完了联欢晚会,我们就开始放鞭炮了。姥爷把“闪光雷”拿了出来,一点火,只听“嗖”的一声:天空中出现了一道五彩缤纷的`彩虹。但一会儿它们像几个降落伞从天空中落下来。鞭炮的响声在告诉大家:新的一年又到了,我们的生活也要有新开始!
传统文化作文 篇5
中国的传统文化就像一座巨大的宝库。在这里我们可以认识古代大思想家,了解古代神话故事,欣赏古代建筑……,我最喜欢的有:中国剪纸、中国戏曲、中国皮影等等。
中国的剪纸文化非常有趣、好玩。我们可以剪出花鸟鱼虫、梅兰竹菊。我见过剪出的花鸟鱼虫惟妙惟肖,十分逼真。我还见过剪出的梅兰竹菊,看着这些花花草草感觉就能闻到花香。
中国的戏曲博大精深、历史悠久。我都听过的戏曲有:豫剧、京剧、黄梅戏、昆曲等等。我刚刚听到这些戏曲的时候我不知道他们在唱些什么,后来妈妈说:那戏曲里都在讲述一个个感天动地的故事,让我学到了很多道理。
中国的皮影戏就更美了。我看过武松打虎、美猴王、三打白骨精。这些皮影戏做工精良、惟妙惟肖,一根根丝线牵着皮影的手脚一上一下,特别好看、好玩。
这就是中国美丽的传统文化,我欢迎五洲四海的游客常来中国玩,我们也要保护和传承中国的传统文化。
【篇四:保护中国传统节日】
如今相对开放的国际环境,使得各种地域文化交汇融合,过各种洋节日的中国人也越来越多,这使得中国的传统节日渐渐地不被重视。现今保护中国传统文化是我们每个人肩负着的使命。
中国的传统和文明需要传承。这些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生存和发展的产物。现在的中国人,未来的中国人,若是无法了解自己的祖先和民族的发展,轻视这些传统和文明,那么这样的中国人也就失去了属于自己的'特色。
中国的传统节日和中华民族数千年来形成的品性的紧密联系,也使得中国的传统节日不容被西化。中秋节寄托了游子对家的思念;端午节展现了耕作的劳动人民对丰收的喜悦;清明节表达了亲人对逝去者的哀思;新年则体现了人民向往和平快乐生活的朴素愿望。这些节日背后所存在的意义,是任何一个洋节日无法替代的。
因此,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提倡保护重视中国的传统节日。清明,端午从原来没有节假日变成了休假一天,电视媒体也日益加大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宣传,提高人们的了解和重视程度。
在这个受到外来文化强烈冲击的21世纪,我们太多地关注于西方万圣节的南瓜;情人节的玫瑰;圣诞节的白胡子老人。从而忽略了新年的“福”字,端午的艾草,中秋的月饼,对于我们每一个中国人来说这都是一种本土文化的丢失,没有了这些文化和传统,我们也将丢失自己的信仰,失去自己的特色。
身处于现今社会的我们依然要懂得不崇洋媚外的道理。外国的传统和特色往往不适合拥有古老历史的中国。就像君主立宪制不适用于中国;刀叉无法成为中国人吃饭的主要工具;直接的说话方式无法改变中国人的婉转一样,洋节日也不应该成为中国人的节日。
一个民族的传统节日,是历史文化在千百年里长期积淀和凝聚之后又经后人总结和实践而成的,从种种节日风俗里,后世的人们可以清晰地体验到先民生活的历史文化图景。当承载着民族传统文化的节日不再受重视,节日的文化内涵渐渐被遗忘,中国“文明古国”的盛誉也将不复存在。
我们需要加强对传统节日的宣传与弘扬,从自身做起,保护中国的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作文】相关文章:
传统文化的作文11-02
传统文化的作文07-06
传统文化的作文11-17
与传统文化的作文01-15
传统文化的作文(精选)07-04
【经典】传统文化的作文07-27
传统文化作文精选12-15
传统文化深思作文12-16
关于传统文化的作文10-31
让传统文化回家作文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