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禹治水教学设计优秀
作为一名老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大禹治水教学设计优秀,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禹治水教学设计优秀1
教学重点:
1、德: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名为民造福的英雄。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学会本科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课文。
理解课文第二自然段大雨治水的经过。
指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来理解整篇课文的内容。
教学挂图
3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
2、简介大禹。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学生自由练读课文。
2、检查字读情况。
指名逐段试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3、范读课文。
思考:这篇课文主要写谁?写了大禹的什么?
4、口头填空:
课文主要讲的诗大禹为了(),三次经过家门都没有()。
三、细读课文。
1、指名读课文。
2、讨论:
(1)这一段主要告诉我们什么?
(2)从哪儿看出洪水凶猛?
(3)“无家可归”是什么意思?
(4)这些情况发生在什么时候?
3、指导朗读。指名读。学生练习。
四、教学生字。
1、出示生字:治、洪、姓,指名读。
2、引导说字形记忆方法。
五、作业:
学生在《习字册》上描红。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抽读生字卡片。
2、说说“治、洪、姓”的结构和偏旁。
二、细读课文。
1、第2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2)大禹是怎么想的?是怎么做的?
(3)大禹先干什么?后干什么?
(4)哪些词语告诉我们大禹治水很辛苦?
(5)“千山万水”、千辛万苦中的“千、万”不是指一千和一万,说明什么?
(6)“九条大河、九座大山”表示什么?
(7)“挖通九条大河,劈开九座大山”说明什么?
(8)想一想大禹可能会吃什么苦?
(9)知道朗读。
2、细读第3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2)找出表示数量的词。
(3)这些数量词强调什么?表现了什么?
(4)知道朗读。
3、细读第4段。
(1)齐读课文。
(2)为什么说大禹是一位伟大英雄?
(3)老百姓会怎样感激大禹?
(4)齐读课文。
三、练习背诵。
1、引导背诵。
2、自由练习。指名背诵。
第三课时
一、复习检查。
1、多音字组词。(出示小黑板)
2、口头扩词。
治( ) ( ) ( ) 久( ) ( ) ( )
理( ) ( ) ( ) 伟( ) ( ) ( )
二、教学生字。
1、教学字形。
理、形: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记。
指导“伟、雄”的笔顺。
2、指导书写。
3、学生描红。
三、课堂练习
读一读,抄一抄。
洪水 冲倒 治理 很久很久
地形 引导 父亲 伟大英雄
按要求填空:
洪:有( )画,第七画是( )
父:有( )画,第三画是( )
理:有( )画,第十画是( )
姓:有( )画,第三画是( )
四、作业
1、抄写生字。
2、背诵课文。
大禹治水教学设计优秀2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第二自然段大雨治水的经过。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名为民造福的英雄,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课文第二自然段大雨治水的经过。
2、体会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无私奉献精神。
教学准备:自制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古代传说,课文中的主人翁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位为民造福的民族英雄。
板书课题、简介大禹,同时播放课件:《大禹治水的故事》
二、范读课文,思考讨论:这篇课文主要写的是谁?写了一件什么事?(播放课文朗读,将学生引入文章。)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2、出示课件。(观看洪水泛滥时的情景)
3、引读,抓关键词:看!洪水是多么的凶猛啊!它来到田野,农田被 ,它来到村庄,房屋被 。这可恶的洪水,使人们失去了宝贵的粮食,失去了温暖的家园,人们只好拖儿带女,四处流浪,再也没有了幸福的生活,老百姓们 。
4、再指名朗读。
5、教师范读,学生评价
6、朗读第一自然段。
三、学习第二自然段
1、过渡:洪水如此凶猛,造成的灾难如此严重,老百姓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过着家破人亡、无家可归的悲惨生活。为拯救天下苦难的百姓,一位英雄大禹出现了,他不辞辛劳、想方设法制服了洪水。
3、指名读第二自然段,看看禹是怎样治水的呢?,找出相关语句。
4、禹治水多不容易呀!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他治水的艰难?
5、学生交流。指名朗读。
6、引导启发想象:他吃了多少苦呀!禹为了察看水的流向,确定从哪里把洪水引入大海,不知走了多少路,也不知付出了多少心血。请你想想,当他渴了 ,当他饿了 ,当他累了 ,为了治理洪水,禹真是吃尽了 。(理解“千辛万苦”)他的身上划出了一道道血痕,他的`脚底磨出了一个个血泡,可他
(理解“千山万水”)。禹就是这样坚定!(一起来读第二句话。)
7、禹察看了水流和地形之后,发现有些河流被泥沙、石块堵住了,有些河流被大山挡住了去路。(指读第三句话)
8、指导朗读(体会禹治水时的艰辛)
9、面对强悍的洪水,禹没有退缩,面对大河大山,禹也没有退缩,在千辛万苦之后,他终于成功了!(朗读第二自然段)
10、从禹的治水方法,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体会禹成功治水除了有吃苦精神,还要讲究科学的方法,从而感受到禹的智慧。)
四、学习第三段
1、禹治理洪水整整花了13年的时间,在治水的过程中,还发生了一个小故事呢。(出示:三过家门而不入 )
2、学生自由读第三节。完成填空,填写文中数字。
3、你发现你填的都是表示什么的词啊?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4、引读
一次,大禹路过自家门口,听到刚出生的儿子哇哇大哭,他多想回去看一看啊,可他没有回去。
禹第二次路过家门,看到妻子抱着儿子站在门口,他多想去抱抱自己的孩子啊,可他仍然没有回去。
禹第三次路过家门口,儿子已经十多岁了,他多想看看儿子长成什么样了,可他还是没有回去。
因为——(禹下决心治理洪水)
5、你从中看出大禹是个什么样的人?
6、朗读第三段。
五、学习第四段
1、在禹吃尽了千辛万苦之后,洪水终于被制服了!(出示第四段)
2、指名朗读。
3、小结:洪水曾经使百姓无家可归,而现在,洪水终于像野马一样被制服了,老百姓耕种、收获,再也不用四处流浪,他们重新过上了安定的日子。
4、这幸福美满的日子是谁带来的?如果你是大禹的邻居,你会对他说什么?如果你是大禹的儿子,你会对他说什么?学到这儿,你想对大禹说什么?
六、总结全文
教师引导,指明学生补充。
七、作业
1、练习背诵课文。
2、课后,请同学们把这个故事讲给父母听,或者弟弟妹妹听。像大禹治水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比如说精卫填海,愚公移山,有时间请你读一读。
教学反思
通过本课教学,让学生充分体会大禹 “三过家门而不入”,一心一意为百姓谋幸福的高贵精神。在设计教学目标时,应首先考虑如何让学生了解“大禹为什么会是世人敬仰、代代相传的治水英雄”这个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得在教学中以文本的内容与课前布置搜集的有关大禹治水的资料相结合进行讲解,拓展延伸,让学生知道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原因,感受体会大禹舍小家顾大家的奉献精神。在课后知识拓展时,播放《大禹治水》的故事,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大禹为什么受到世人的敬仰。
大禹治水教学设计优秀3
【教材分析】
《大禹治水》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十单元的一篇主体课文。讲的是古时候洪水泛滥成灾,百姓过着悲惨的生活,大禹用疏导的办法治理洪水,他治水十年“三过家门而不入”,走遍千山万水,吃尽千辛万苦,一心一意为百姓谋幸福的精神被世人敬仰,代代相传。文章简短易懂,语言精炼,字里行间渗透着对大禹的赞美。
【学情分析】
由于学生生活条件优越,加之大禹治水的故事距今已久,因而对大禹治水的艰辛和不顾个人幸福,一心为百姓谋幸福的高尚情怀在理解和感受上有一定的困难。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有熏陶感染的作用,学生阅读有独特的体验,语文学习应重视学生对学习语文的个人感受和独特体验。因此,教学中,我立足于学生的主体发展,通过构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启发学生开展合作、探究式学习,在学生已读通课文的基础上,抓住段落中的重点词语、句子,以学生自主阅读为主,让学生在自读、自悟中深入思考,积极表达,加深对人物的理解,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受到高尚情感的熏陶。在此过程中,以教材为蓝本,通过听、说、读、写等语言实践活动,学习语言,运用语言,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及语文学习能力。
【教学目标】
1、抓住关键词语,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禹我国古代传说中一位为民造福的英雄。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聪明才智,以及他的献身精神。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副词的表达效果。
【教学重点】
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以及他的献身精神。
【教学难点】
通过体会副词的表达效果进而感受大禹的无私奉献。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搜集有关大禹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揭题检测,回顾内容。
1、水是生命之源,它滋润万物,给大地带来勃勃生机。然而,水也有发怒的时候,当洪水滚滚而来的时候,就变成了一头咆哮的野兽,带给人民无限的恐惧和不幸。于是,从远古时期开始,勤劳智慧的人民就与洪水展开了较量,开始了治理洪水的过程。今天我们就继续走进课文,学习这篇关于治水的古老传说——《大禹治水》。(板书课题)
2、在昨天的学习中,同学们积累了很多词语,看看你还认识它们吗?(出示词语,检测认读。)
3、请同学们仔细回忆这个故事,你能用上这些词语中的一个或几个,说一两句和课文内容有关的话吗?
4、谁能从这些词中选几个词概括一下课文的主要内容?
是啊,正是因为这样,禹成为人们世世代代敬仰和爱戴的英雄。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教学,既是对学生识字情况的检测,同时又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了回顾,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引导学生学会抓住重点词语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是对学生概括能力潜移默化的培养。】
二、走进文本,品读感悟。
1、出示尝试题:自读课文,想一想,大禹为什么成为“人们世世代代敬仰和爱戴的英雄”?画出有感受的词或者句子,读一读。
2、小组交流:在小组内读一读你画出的词或句子,谈谈你的感受。
3、全班交流,相机点拨引导如下:
(1)治理洪水。
A、学生抓住关键词句谈感受
B、启发引导:同学们,文字是有生命的,它能带你回到过去,走进现场(出示第一段):自己轻声地读读这一段,一边读,一边想,你们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多么凶猛的洪水啊!你能通过你的朗读让大家感受到洪水的可怕吗?指导朗读。
C、总结:是啊,无情的洪水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灾害,人们的生活可以用这样的词来形容——悲惨,凄惨,可怜,生不如死,水深火热
是大禹让人们结束了这种……的生活状况,是他给人们带来了——幸福,安宁,欣欣向荣。在这里,治洪前和治洪后人们的生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也正因为如此,禹成为人们世世代代敬仰和爱戴的英雄。
【设计意图:课文第一自然段以生动的语句描写了洪水的危害,既是引子,又是铺垫。只有深刻感受到洪水给人类带来的危害,才能进而体会大禹治水的伟大无私与功德无量。因此,对于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我并没有一带而过,而是通过朗读、想象等教学策略,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洪水的肆虐,人们生活的悲惨,调动学生的情感参与,为后文的学习做好铺垫。】
(2)不怕困难。
A、一个人之所以成为英雄,不仅仅在于他做了什么,还在于他是怎么做的?(出示第3段)禹是怎样治水的呢?读一读这段话,看看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启发学生抓住“常常”“天蒙蒙亮”“拄着棍子”等词语感受禹治水的艰难与不易。)
B、创境想象:是啊,大禹治理洪水历经了整整十年,十年间,爬山涉水,所到之处必然都是荒郊野外,禹为了察看水的流向,确定从哪里把洪水引入大海,不知走了多少路,也不知付出了多少心血。想一想他都会经受哪些磨难和痛苦呢?试着说一说:
为了治理洪水,所有的山山水水,都留下了禹坚强的身影,印下了他坚定的脚步。当他渴了,_______________,当他饿了,_______________,当他累了,_______________。他走遍了_____________,可他_____________。
C、是的,他所经历的困苦和磨难是常人难以想象的,而他却坚持了下来,那是因为,在他的身上有这样一种精神——坚持不懈,不怕困难、顽强拼搏……那是因为,他的`心里始终想着——老百姓。
正是这种精神和信念支撑着他完成了治水的伟大工程,也正因为如此,他成为人们心目中——世世代代敬仰和爱戴的英雄。
D、谁来试着读一读?读出他的这种精神。(生生评价,指导抓住关键词语有感情朗读。)
【设计意图: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他不怕困难的精神是课文的重点。在这一部分的学习中,我引导学生层层深入文本,直接与课文对话。抓住关键词句品读感悟,进而创设情境,通过说话练习,将对课文的理解和自己的想象转化为对大禹行为的叙述与歌颂,内化情感,对大禹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在“阅读——想象——表达——朗读”循环往复的过程中,不仅加深了学生对人物形象的认知,情感体验的激发,还培养了学生品味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
(3)三过家门而不入。
A、生交流。师相机补充:
三十岁结婚:古人一般结婚比较早,男子一般在20岁左右,女子则在15岁左右。三十岁结婚,在古代来说,已经非常晚了。
B、出示,填空。
为了治水,禹三十岁()结婚,在家()住了四天,()告别了妻子。禹治水十年,曾经三次路过家门,()顾不得进去看一看。
你从这些词语中又感受到了什么?
C、大禹治水共历经了整整十年。十年有多长啊?三千多天哪!大禹回过家吗?就连他三次路过家门的时候都没有进去。有一次,他路过门口,妻子正生下了儿子,孩子哇哇大叫,他却硬是狠了狠心,没有进去;禹的儿子十多岁了,还不知道父亲是个什么样子。同学们,看到这简简单单、平平常常的几个数字,你有什么想说的?
是啊,大禹不顾自己的小家是因为他心中装的是大家,是为了让老百姓过上安定幸福的日子呀!奉献、大公无私这就是伟大英雄所具有的崇高精神!
D、指导朗读。谁来读读这一段?读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评价,再读。
【设计意图:“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典故虽然感人,但毕竟离学生的生活经历与体验很远。在这里,通过古人结婚时间的介绍、故事情境的创设、数字的品味可以使学生对大禹这种舍小家为大家、大公无私的奉献精神有更深刻的体会。而“副词填空”练习,不仅仅关注内容,体会情感,还将学生的视角引向了作者的表达,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与效果,增强对语言文字的感悟与运用能力。】
(4)讲方法。
禹的治水成功,不仅仅在于他的不怕困难和勇于付出,还在于他采取了正确的方法,他和父亲的做法有什么不一样?
小结:父亲采用了“堵”的方法,水是堵不住的。而他“变堵为疏”,通过疏通水道治理洪水。看来成功治水除了有吃苦精神,还要讲究科学的方法,要有智慧。
(5)有决心。
既然课文主要写大禹治水,为什么作者用了这么长的一段文字写禹的父亲治水?在这里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呢?
小结:治理洪水寄托了大禹父子两代人的的意愿,也体现了两代人的决心,令人肃然起敬。
【设计意图:学习本课,大家都会将学习的焦点集中到大禹治水的顽强意志和无私奉献精神,却往往忽略了他的决心与智慧。课文中对大禹父亲做法的描写其实并不是多余的,它既让我们看到了两代人为民着想、立誓治水的决心,也让我们感受到了大禹治水所蕴含的智慧与科学的方法,对这两段内容的感悟,使得人物形象更加丰满、立体,令人叹服!】
三、深入探究,升华感情。
1、故事学到这里,相信大禹的形象已经深深地印在了同学们的心里,现在让我们回过头再来看课题,想一想,他的名字本是一个字“禹”,为什么人们称他为“大禹”呢?说说你怎么理解这个“大”的?(加点)
(因为禹意志坚强,富于智慧,具有无私奉献的精神。是个伟大的人物,所以人们尊称他为“大禹”。)
2、是啊,这一个“大”字饱含了人们对他的——敬仰与爱戴,你的心中又升腾起了对他的什么感情?(佩服,感谢,敬爱……)
【设计意图:语文教学遵循从整体到部分再回归整体的原则。通过走进语言文字,品读感悟,大禹的形象已经在同学们的心目中变得清晰、高大。最后,再回归整体,透过一个看似简单的“大”字,感受人们对他无限的崇敬与爱戴,进一步升华情感,内化体验。】
四、拓展练习,总结结课。
1、欣赏纪念大禹的作品:也正因为如此,大禹治水的故事被一代一代流传了下来(课件出示雕塑、画像等),人们为他塑像,为他建庙,写诗,做画,通过各种方式纪念、感谢这位伟大的英雄。书上这幅插图就是后人为他做的画。
2、初识“思维导图”,练笔:刚才我们通过学习,把我们对课文的理解和体会提炼成关键词按照一定的思路板书在了黑板上,这就是思维导图。画思维导图能够帮助我们理清课文思路,抓住文章重点,不断提高我们的自学能力,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经常使用。
下面再让我们参考思维导图,把对大禹的了解和感受按照这样的句式写下来。如果你能用上黑板上这些关键词会更好。
他____________,他______________,他_____________,他就是人们世世代代敬仰和爱戴的英雄——大禹。
3、交流分享,评价提升。
4、总结结课: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位治水的伟大英雄——大禹,永远记住这个代代相传的故事——大禹治水!
【设计意图:大禹治水的故事流传已久,在这里,展示有关他的雕塑、画作、诗歌,可以透过人们对他的歌颂与纪念,从另一角度使学生感受到他的伟大及对人们的影响。借助思维导图把对大禹的了解和感受写下来,一方面让学生了解思维导图的作用,梳理课文内容,在以后的预习中尝试运用;另一方面,借助思维导图写话,总结课文,升华情感,将大禹的形象铭刻于学生心目之中。】
大禹治水教学设计优秀4
情感目标: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禹是我国古代一位为民造福的英雄,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
能力目标:能借助图画、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句,继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默读能力及边读边想象的读书习惯。
知识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尝试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第二、三自然段。
设计理念:抓住文中关键词句,数量词的运用,借助多媒体课件的直观形象画面,让学生充分动口、动脑,展开丰富想象,在一次次的朗读中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得到思想上的启迪,情感上的升华。
一、复习检查
1、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15课:大禹治水(齐读课题)
2、师:看看这些词语你还认识吗?
(出示词语)
指名读、领读、开火车读、齐读。
3、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古代有个人叫“大禹”,这篇课文是讲他做了一件什么伟大的事呢?(讲了大禹治水的故事)。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1、师:大禹治理的是怎样的一场洪水?(出示课件)
2、师:在这滔滔的洪水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看到——滔滔的洪水淹没了农田,冲倒了房屋,老百姓无家可归,互相掺扶着四处去流浪;听到——听到了鸡飞狗叫的声音;我又好像看到了一个和我差不多大的小孩紧紧地抱着一棵大树,在声撕力极的喊着:“救命啊!救命啊……)
3、(继续播放画面),请你说说此刻你的心情怎样?(难过)
4、师:(出示第一自然段)小朋友,这就是课文第一自然段中所描写的情景,请你们读一读。想一想:哪些词语体现了洪水的凶猛?
生自由读。
指名读,再指名回答:哪些词语体现了洪水的凶猛?(滔滔、淹没、冲倒)
5、(描述渲染):刚才同学们都感受到了,这洪水来势多么凶猛啊!波涛滚滚,一路咆哮,真是洪水——滔滔,它所到之处,农田被——淹没,房屋被——冲倒,害得老百姓只能四处流浪——无家可归(边说边显现红色:滔滔、淹没、冲倒、无家可归)
6、指导朗读:你能通过你的朗读表现出洪水的凶猛以及老百姓生活的不幸吗?(评读激励:通过你的朗读,我仿佛看到了波涛滚滚的洪水正向我们冲来,太可怕了!我仿佛看到了老百姓拖儿带女地正在四处逃难,真是太可怜了!能把洪水读得再凶猛些吗?……)
三、学习第二自然段
1、(导语):看到这滔滔的洪水,老百姓悲惨的生活,大禹会怎么想呢?大禹会怎么做呢?(出示第二自然段)同学们自由地读一读。
2、大禹会怎么想呢?(出示:禹下决心要治理洪水。)
师:禹为什么一定要治理洪水呢?(让学生联系第一自然段来讲讲)生说。
3、你能通过朗读来读出禹的'决心吗?指名读。齐读。
4、过渡:小朋友,光有决心还不行,还要有行动。下面请你们自由课文的第二自然段,用笔划出大禹是怎样治理洪水的词语。一边读一边划。
5、读完了第二自然段,划好了吗?指名回答。(出示关键词语)
(引读:)大禹为了治理洪水,他吃尽了_____,走遍了_____,____察看______。____________挖通_______,劈开________,引导_______。
6、理解“走遍、吃尽”(蓝线显现)、“千山万水、千辛万苦”(红色显现)
要察看水流和地形,就要爬过每一座山,淌过每一条河,这就叫“走遍”。
每一种苦都吃过、尝过,这就叫“吃尽”。
大禹爬了很多山,过了很多河,这很多山,很多河就叫?(千山万水)
看一看:(出示大山、大河)大山是什么样子?大河又是什么样子?
想一想:大禹在走遍千山万水的过程中,他会吃什么苦呢?
说一说:在爬高山的过程中,大禹会有_______的危险;
在森林里查看地形,大禹会被_________咬伤;
在______________,大禹会______________。
大禹吃得苦太多太多,这就叫?(千辛万苦)
是啊,大禹察看水流和地形,是那么多的苦,那么多的累啊,能把大禹的辛苦读出来吗?(自读、指读)
7、这还只是治水的准备工作,还有更大的辛苦。是什么呢?
出示:“他带领老百姓挖通了九条大河,劈开了九座大山,引导洪水流入了大海。”
(1)指读,找找这句话中有哪两个数字相同?(体会数词的作用)
出示:九条大河九座大山
这里的“九”说明山、河很多,你能读出多的意思来吗?(指读)
(回忆大山、大河)要劈开大山,挖通大河,容易吗?要劈这么多的大山,要挖这么多的大河,又是怎么样的一种苦呢,你能读出来吗?(自读、指读)
8、大禹为什么要劈这么多的大山,要挖这么多的大河?(感悟大禹聪明)
大禹用的是什么方法治理洪水的?(引导)为什么用这种方法呢?如果用堵的话行吗?你觉得大禹不光能吃苦,还很?(聪明)
9、指导朗读本段:大禹真是了不起,为了治理洪水,吃尽了千辛万苦,做了许多常人都难以做到的事情,真是一位大英雄,让我们一边想象一边读。一起读。
四、学习第三自然段
(导读):在大禹治水的这么多年中,发生了许多动人的故事,课文中就给我们讲了一个故事,同学们快读读看!(出示文字)
1、完成填空:
禹在外治水年,曾经次路过自己的家门,但他次也没有进去看一看。禹的儿子多岁了,还不知道父亲是个什么样子。
2、体会数字表达的精妙:十三年有多长啊?四千七百多天哪!大禹回过家吗?我想他应该有机会回家的,至少在三次路过自己家门的时候可以回去看一看哪,但他……
重点指导第二句:如果是你,当你一天没见到爸爸,你可能不觉得怎么样,当你一个星期没见到爸爸,你可能也不会觉得怎么样,当你一个月、一年见不到爸爸,你会怎么想?禹的儿子十多年见不到父亲,他会怎么想?(伤心、责怪、觉得父亲了不起……)能读出儿子的感受吗?
3、指导朗读:难道他不关心自己的家人,不疼爱自己的孩子吗?不是。出示大禹劳作画面。(师讲诉:相传,禹刚结婚四天,但是为了治水,他告别了新婚的妻子,到处奔波。在治水的13年中,他曾经三次经过自己的家门,但他一次也没有进去看一看。每次他望着熟悉的院子和门窗,分外想念自己的妻子。但是一想到工地上还有那么多人等待自己回去部署任务,他便狠狠心,头也不回地走了。禹第一次路过自己家门口,这时他的妻子刚刚生下儿子没几天,婴儿正在哇哇地哭,禹听见哭声,他非常想进去看看自己的儿子,但想到一天不制服洪水,百姓们就一天不能过上安稳的日子,他就咬咬牙,没有进去。他怕延误治水,第二次路过家门,抱在妻子怀里的儿子已经会叫爸爸了,但此时工程正是紧张的时候,禹只是远远地和妻子招手,他还是没有进去;第三次路过家门,儿子已长经10多岁了,使劲把他往家里拉。禹只是深情地摸了一下儿子的头,告诉他,治水工作还是很忙,就匆忙地离开了。)
4、老百姓听了这个故事,很感动,给这个故事取了个名字。
出示:三过家门而不入
5、禹不顾自己的小家是因为他心中装的是大家,是为了让老百姓过上安定幸福的日子呀!这就是伟大英雄所具有的崇高品质!让我们再来好好读读这段话。
五、学习第四自然段
1、大禹经过13年的努力,终于让洪水发生了变化(示图)
看,现在的水怎么样了?(平静、可爱)
水平静可爱了,不危急老百姓的生活了,我们可以说它被——“制服”
现在老百姓的生活是什么样子的呢?有房可住,有田可种,这样的生活叫什么?——“安定”
2、说话训练:如果你是大禹的邻居,你会对他说什么?如果你是大禹的儿子,你又会说什么?
3、出示大禹像:人们为了纪念禹,就把中国叫做禹域,表示这里是大禹曾经治水的地方。为了让人记住他的丰功伟绩,还特意雕刻了一尊像。
4、在河南省有个地方就叫禹州。传说就是因大禹治水有功被封于此名。
5、出示:孔子曾说过:“如果没有大禹,我们现在可能都变成鱼虾了。”
同学们,大禹治水的故事从几千年前就一直流传到今天,而且会一代一代的传下去,这就是代代相传!让我们心存感激,读读这一自然段。
你愿意把这治水英雄的故事传下去吗?回家把这个故事告诉给父母听,或者弟弟妹妹听。
6、让我们记住这位伟大的英雄——(学生接:大禹)
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位无私奉献的伟大英雄——(学生接:大禹)。
让我们在音乐声中,一起来读读这篇课文。(齐读)
大禹治水教学设计优秀5
1、识字方面:掌握15个字的读音,“洪”“灾”“”“难”3个字的字形。理解“淹没”等词的意思。
2、内容方面:抓住“淹没、倒塌、冲毁”等词语感悟洪水泛滥的景象,为下节课体会大禹的奉献精神做好铺垫。
3、初步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意识。
识字、写字,理解“泛滥”的意思。
难点:理清文章脉络。
一、谈话导入,提示课题
1、今天我们教师来了一位神秘的客人,让我们大声喊出他的名字。
2、禹是谁,干什么的。?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课件示:随板“大”)
3、讲大禹什么事情?(板书:治水)领读课题后提问:看到这个题目后你们有什么疑问吗?
大禹为什么治水?大禹是怎么治水的?大禹治水的结果是什么?
这节课让我们坐上时空穿梭机,穿越时空,回到4千年前去揭晓这些问题的答案。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翻到71页,边读边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读的时候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多种形式认读生字词。
我们一起来拼读拼读吧。
现在我们来分男女生pk拼读,看看哪组拼读得更精彩?大小声游戏。
同桌互相说说哪些字的读音要注意,多读几遍。(指句回答)请按顺序说。(课件示)为了奖励你们刚才学得那么认真,我们来玩一玩收集水滴的游戏。开火车读。
3、现在我要提高难度了,老师把刚才的词语分成了两组,看你们能不能读出不同的感受。(课件示)
第一组:洪水毒蛇猛兽伤害灾难痛苦极了
(指名读)想访问你,你在读这一组词语时,是带着怎样的心情读的。(痛苦)全班一起读
第二组:继续退去被动耕种恢复安居乐业
(指名读)你又是带着怎样心情读呢?(开心)
5、你们真棒!读这两组词语的时候能带着不同的心情来读,第一组词语描述的是洪水带给人们的恐惧与伤害,第二组词语告诉我们的是洪水退却后人们生活的变化。这一变化归功于谁?因为有了大禹治水,人们才能从“痛苦极了”走向“安居乐业”的生活。
6、有了生字朋友的帮助我们能更深入地了解大禹的英雄事迹,请大家再读课文,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三、精读感悟,体会洪水泛滥情景。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大禹治的.什么水?“洪水”是怎样的呢,它的危害性有多大,我们见识一下。(课件)说说见到这些画面你会想到那些词语。
2、“洪水”这是多么可怕啊,洪水带给人们的是恐惧和不幸。那洪水究竟有多大?老百姓到底有多苦呢?让我们来看看当时洪水泛滥的情景吧!(放视频)说说你的感受。
3、课文第几自然段写洪水泛滥的情景。(第一段)
4、(课件示第一自然段)齐读。这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你能找出表示时间的词语吗?(课件示)
5、从哪些词语中,让你体会到洪水的凶猛?(课件示)(泛滥、淹没、冲毁)
6、“泛滥”是什么意思,请你联系上下文和图画来理解。(指名、课件示)
过渡:下面老师想跟你们合作读读句子,老师描述当时洪水泛滥的情景,你们边听边想象,并带着想到的画面有感情地读读句子。
7、引读课文:洪水泛滥,恐怖极了。这洪水,一路咆哮,它来到田野,(生接读)—大水淹没了田地。
它来到村庄,(生接读)—冲毁了房屋。
毒蛇猛兽到处(生接读)—伤害牲畜和百姓。
大地成了一片汪洋,这可恶的洪水,使人们失去了宝贵的粮食,失去了温暖的家园,人们的生活(生接读)—痛苦极了。(板书)
8、指导读:这凶猛的洪水,造成无数百姓无家可归,多么悲惨呀!谁再来读读,指名朗读这段话、男生读。
小结:洪水给老百姓带来无数的灾难,所以人们决心要治好它,那人们是怎样治洪水,又有哪些人来治洪水,结果怎样呢?我们下一节课再来学习。
四、布置作业:
大禹治水教学设计优秀6
1.读通课文,理清课文的顺序。
2.读懂课文,知道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原因,感受大禹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通过文中字词感受大禹不辞辛劳,公而忘私,为民造福的奉献精神。
课前准备:课件、搜集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课件演示,教师解说:雷锋走到哪里,好事就做到哪里;丁洁为了抗击非典献出了年轻的生命;为了城市的整洁,清洁工人每天天刚亮就开始打扫街道;我们的老师为了同学们的成长辛勤耕耘;我们的同学帮残助困、踊跃捐款……所以这一些,都可以说是一种奉献。
从古到今,有关奉献的故事,多得数不胜数;有奉献精神的人,不论中外,比比皆是。今天,就让我们穿过时空遂道,回到远古,继续聆听这个饱含奉献精神的神话故事《大禹治水》。
二、学习课文:
1、请同学们围绕课题说说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从中归纳出三个主要问题:大禹为什么要治水?(原因)大禹是怎样治水的`?(经过)大禹治水的结果怎样?(结果)
2、师提示:这节课我们要通过对课文的感受和课前查找的资料来解决这三个问题。
3、分组读课文。
4、观看课前老师搜集到的视频资料。
5、自读课文,理清课文顺序,把课文分成三部分。
6、默读第一部分,说说大禹治水的两个原因。
7、选择喜欢的方式读第二部分,划出感动的句子,说说理由。然后小组交流,最后全班交流。(可打破课文的顺序)
交流时教师相机提出以下几个问题,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1.大禹治水的方法与父亲有什么不同?感受大禹的智慧。
2.大禹为什么三过家门不入?交流同学搜集的有关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
3.体会“才、仅仅、就、却”表达的语气。
4.理解“欣欣向荣”的意思,联系第一段想像欣欣向荣的景象。
8、读到这里,在你心中,大禹是个什么样的人?
9、齐读第二大段。
三、总结延伸:
1.根据板书归纳:大禹为什么会成为世世代代敬仰和爱戴的英雄?欣赏课件中的大禹治水玉山图和大禹的雕像。
2.学习了课文你对大禹充满什么样的感情?带着敬佩之情齐读课文?
3.联系生活谈谈体会。
4.对奉献,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很多名人为我们留下了许多有关奉献的名言,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四、作业:
想像以下情景并写下来:
(1)大禹在治水时遇到的困难以及他是怎样战胜困难的。
(2)洪水退后,大地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
2、把加入自己的想象后的这个故事讲给家长听。
大禹治水教学设计优秀7
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49人,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普遍不强,不能用恰当的衔接语把故事连贯地讲述出来,所以为了降低难度采用看图填空的形式。为了让他们更好地理解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无私奉献精神,设计了看图想象画面的环节,让学生们有话可说。
教学目标:
1.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知道大禹治水采用的科学方法,并能按顺序说清楚。
3.知道“三国家门而不入”的来历,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教学重难点:
1、学会本课的生字,并能正确美观地书写。
2、正确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第二段大禹治水的经过。
4、体会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无私奉献精神教具准备:1.有关洪水的课件。2.第三自然段的填空。教学过程:
一、听写生字
1、听写生字:
冲倒
决心
带领
治理
安定
伟大
千辛万苦
无家可归
2、展示一位同学的听写情况,其他同学自己批改订正。
二、走进文本
(一)、媒体导入,学习第一自然段。
1、(播放洪水的课件)(看完后)你看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2、课文中是怎么描写洪水的?(板书:滔滔、冲到、淹没)
3、这么大的洪水给人们带来了哪些灾难?(无家可归)
4、什么叫“无家可归”?
5、读出洪水的.凶猛、百姓的苦难。
个别读、齐读。
6、过渡:洪水如此凶猛,造成的灾难如此严重,老百姓就这样日复日,年复年地过着家破人亡,无家可归的悲惨生活。为了拯救天下苦难的百姓,大禹挺身而出了,他是怎样治理洪水的呢?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二自然段。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齐读课文,思考:这一自然段共有几句?那几句是写大禹想的?那几句写大禹做的?
2、大禹下决心要治理洪水,他先干了什么,后干什么?(相机板书:走遍、察看、挖河、劈山、引水入海)
3、大禹做的这些事能不能把顺序颠倒呢?
4、他吃尽千辛万苦,走遍千山万水,这里的“千”、“万”是不是真的指一个千,一个万?它们说明什么?
5、想象一下:在那样的年代大禹是怎样挖河、怎样劈山的呢?
6、文中的“九条大河”“九座大山”中的“九”是不是数字中的“九”?这又是为了说明了什么?
7、经过千辛万苦后大禹终于引导洪水流入大海。那你能看着板书,按顺序说说大禹是怎样治水的吗?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过渡:大禹在治理洪水的过程中,还发生了许多感人的故事,其中有个“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
1、自由读课文,找出本自然段中表示数量的词。
2、请小朋友观察插图,并想想你从“13年三次,一次,十多岁”这些词感受到什么?
3、根据画面,想象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情景:
场景一:第一次过家门场景二:第二次过家门场景三:第三次过家门
4、是啊,大禹为了大家的利益而牺牲个人利益。后人用一个成语概括了这个故事,叫做“三过家门而不入”,现在,人们常用这个成语赞扬像大禹这样不顾小家顾大家的无私奉献的人。
5、指导朗读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1、大禹坚持不懈治理洪水13年,结果怎样了?
2、(多媒体展示情景)理解“制服”“安定”。
3、老百姓怎样谢大禹?启发想象。
4、为什么课文开头叫他“禹”,最后却叫他“大禹”?
5、齐读,体会“代代相传”的意思,读出感激和敬佩之情。
五、全文总结
试背全文,按照“治水前-----治水中------治水后。”
六、布置作业。
《大禹治水》教学反思
《大禹治水》是一个古代传说,讲的是大禹为了治理洪水,为百姓造福,吃尽了千辛万苦,三过家门而不入,终于制服了洪水的事迹。教学本文,我紧扣“治水”,瞻前顾后,逐步深入
在教学第一自然段时,播放洪水课件,让学生体会洪水之大。主要引导学生抓住“滔滔”、“淹没、冲倒”、“无家可归”等词来体会百姓的生活困苦,从而明确大禹治水的意义与迫切。
在教学大禹治理洪水的过程中,主要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他吃尽了千辛万苦,走遍了千山万水,仔细地查看水流和地形。他带领老百姓挖通了九条大河,劈开九座大山,引导洪水流入了大海。”说明大禹为治水付出了艰苦的劳动,以及治水工程的浩大。这是全文的关键句,在教学中我紧紧抓住“走遍、察看、挖河、劈山引水入海”
等关键词让学生反复朗读体会,指导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体会到“千”和“万”以及“九”在这里都表示很多很多的意思,从而让学生感悟到禹治水的不容易。再请孩子们想象大禹带领百姓在开河劈山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通过想象大禹不怕吃苦,百折不挠的形象也深深的印在了学生的脑海中。
禹在治理洪水的过程中,发生了很多感人的故事,“三过家门而不入”是其中最广为流传的一个。让学生朗读第三自然段,并圈出其中的数字,再结合插图,让学生想想从“13年、三次、一次、十多岁”这些词中感受到大禹大公无私,一心为民的形象。
课文教完了,反思自己的教学,我深有感触。我想,自己的教学水平,教学设计及思路,还需要我不断努力和改进的。
大禹治水教学设计优秀8
【教学理念】
本文的教学着重引导学生在“感悟”中进行“训练”,在“训练”中加深“感悟”。课文紧扣“治水”,从大禹治水前后老百姓生活的变化着笔,一步一步展示了大禹是以为治水的伟大英雄。在教学中,教师可按照课文的写作特点,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层层设疑、环环紧扣。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分层次训练,特别要注意引导学生对重点段(第二自然段)、重点句(他走遍了)的感悟,让学生能逐步感悟到大禹治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启迪学生学习这位伟大英雄的思想品质。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8个字只识不写。认识2个多音字,认识1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一位为民造福的英雄,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在前面几篇课文的学习中,我们认识了革命领袖毛泽东、朱德,认识了著名的京剧大师梅兰芳,今天我们还要认识一位古代传说中的英雄人物,他的名字叫——禹。(板书:禹)领读。
2.简介禹:四千多年前,我国部落联盟的领袖,一位为民造福的英雄。大禹,是后人对他的尊称。(板书:大)领读“大禹”。
3.从课文题目可以看出文章写了大禹的什么事呢?
(板书:治水。)领读后提问:治的是什么水?学生预习课文后知道:治理的是洪水,也就是疏通水道,消除水患。
4、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本单元学习的都是描写人物的文章和有关大禹的资料。了解大禹的身份有助于帮助学生感受大禹这个人物的品质。】
二、初读课文
1.大禹是怎样治理洪水的呢?自由朗读课文,要求:
(1)一边读一边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
(2)碰到难读的长句子,多读几遍,努力读通。
2.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
3.检查自读情况。(出示生字词)
课件出示:洪水害人百姓治理地形挖通伟大被制服
无家可归千山万水千辛万苦代代相传
(1)自己读读生字词。
(2)你在字音上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
(3)带读,指读,开火车读。
(4)你会给哪个生字扩词呢?在扩词中注意区别“治”与“制”
(5)齐读生字词,去掉拼音再读。
(6)(出示只识不写的词语)
让我们把这些生字词齐读两遍。
文中“没”“倒”是多音字,能分别用它们的两个读音来组词吗?
4把生字词带入课文中,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5.指导读长句子
(1)自己找文中有哪些难读的句子。
(2)(出示)第2自然段的第三句话。
第3自然段的第一句话。
(3)指名读,师生共同点评。
注意句中的停顿,读得要正确、流利。
(4)齐读两个句子。
6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师生共同纠正点评。
【设计意图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切切实实地接触文本,走进文本。带着问题读课文,能调动学生读书的兴趣。检查朗读时先让学生将课文中的词语读准确,然后读准课文中的句子,这样设计能够帮助学生将课文读准确,读流利。】
三、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1、教师范读课文。
2、思考:这篇课文主要写了大禹的'什么事?
3、学生讨论交流。
4、(出示)口头填空:
课文主要讲的是大禹为了。三次经过家门都没有()的故事。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脉络,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四、教学生字。
1.(出示字卡)打乱顺序读生字词。
2.看课后笔顺表自学生字。
3.反馈交流。
4、自己来记忆这些生字。
5.指导写字。
形:左宽右窄。
伟、被、理、治、娃、洪:左窄右宽。
6.教师范写生字,学生仿影、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7、反馈
【设计意图写字教学在发挥学生学习能动性的同时,教师要给予适时的指导,使写字教学真正落到实处。】
五、作业
《习字册》描红写字。
第二课时
一、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15课。
先来复习一下生字,看看同学们掌握得怎样?
治理洪水害人百姓地形挖通被制服伟大
无家可归千山万水千辛万苦代代相传
2,这里的水指什么水呢?(洪水)
洪水你们遇到过吗?
3,大家请看屏幕,洪水来啦。
多媒体放映
4、你觉得这洪水怎样?(凶猛)。在这滔滔的洪水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学生交流)
5、书上是怎样写洪水的凶猛的呢?请你打开课本,读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找找哪些词语体现了洪水的凶猛?。
*交流(滔滔、淹没、冲倒)
*理解“无家可归”(老百姓因为洪水没有住的地方,多可怜啊)
*谁愿意读,读出洪水的凶猛,和那些可怜的老百姓。
(感受到洪水的凶猛了吗?再凶猛些)
*指名读、齐读。
【设计意图通过洪水录像的观看和对课文中滔滔、淹没、冲倒、无家可归等重点词语的品读,让学生了解洪水的凶猛,对百姓的生活造成了危害。】
二、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一)过渡:洪水如此凶猛,造成的灾难如此严重,老百姓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过着家破人亡、无家可归的悲惨生活。大禹看到这情景,是怎么想的呢?
1、出示句子:禹下决心要治理洪水。齐读,读好“下决心”。
2、治理洪水是一件多么不容易的事情啊,禹的父亲花了九年时间都失败了,那么大禹又是怎样治理洪水的呢?我请个小朋友来读一读第2小节。其他小朋友思考这个问题。
3、说说大禹做了什么事?
出示句子(---吃尽了千辛万苦-----)
指读、齐读。
4、看图片,理解“水流”和“地形”。
水流是从地势高的地方流到地势低的地方,地势的高或者低就叫地形。
5、如果我们要查看一个地方的水流和地形,那就得爬高山,过大河,非常辛苦!有一个词讲大禹爬过的山特别多,趟过的河特别多,是哪个词?
“千山万水”齐读
看图片,近处,远处,都是山,数也数不清!这其中还有无数条河!谁再来读读这个词?
6、出示句子这其中的每一座山,大禹都爬过;这其中的每一条河,大禹都趟过,这就叫(“走遍”)。
大禹在走遍千山万水的过程中会遇到那些困难呢,你会填吗?
寒冷的冬天,漫天飞雪,禹。
炎热的夏天,烈日当头。
禹的双脚一直泡在水中,所以。
7、师(动情讲述):传说大禹在走遍千山万水的过程中,由于走的路太多了,他两条腿上小腿的毛全部磨光了。小腿上划出了一道道的血痕,由于过的河太多了,得了严重的腿病。更厉害的是,由于长时间地浸泡在水中,他两只脚上的趾甲全部被泡掉啦,露出了鲜红鲜红的肉。但即使是这样,他还是拄着拐棍,一步一步地坚持走遍了这千山万水。你们说,大禹吃的苦多吗?书上用了哪个词?
8、出示句子读“千辛万苦”(指导读好)(板书)
9、这其中的每一种苦他都吃过、都尝过,这就叫“吃尽”(文字点红)
10、这些词语读好了,句子也一定能读好,练习读句子,指名读句子,齐读句子
(二)同学们,这还只是治水的准备工作,更大的辛苦在后面呢。大家往下读一读(出示句子)看屏幕,指名读。
1、这里有两个词,它们都带有同一个数字。哪一个字?(齐答):九条大河,九座大山
2、是不是就指“九座大山”,“九条大河”(是指数量很多,数也数不清。)(齐读,读出数量多)
3、挖通九条大河是怎么回事?明白吗?(边看图边讲解):这儿是一条大河,这里还有一条大河。挖通就是指把这两条大河给连通。你知道为什么要把2条河连通呢?
(当洪水来临的时候,这条河装不下这么多的洪水,于是,通过这儿流到了这条河,这条河如果还是装不下,那就流到另外一条河,最后流入了大海。挖的这部分起到的是引导的作用。)
4、老师在黑板上这样一画看起来很容易,真挖起来就不轻松了,猜一猜这两条河之间有多远?大胆地猜一猜:
5、教师介绍:老师查了一下资料,两条河之间有九十多公里,相当于九万多米的距离,要把这么长的距离挖通是多么辛苦啊!同学们一条河就这么长,更何况有很多河呢?辛苦吗?
6、比这辛苦的还有呢,如果遇到大山,画图,如果河与河之间有一座大山,(板画:大山)那还得劈开大山。劈开大山明白吗?来,再看老师画。(师边板画,边讲解)挖河挖到这,遇到山了,过不去,那就一块石头一块石头地搬,挖,把这座山分成两半,让河水从这条河流到这条河。远远看去好像是劈开的,其实是被挖开的。同学们都知道古代有没有车?是阿,没有车,他们还得把这挖下来的成千上万的石头一筐一筐地挑到远处去。多辛苦啊!劈开一座山已经是万分辛苦啦,他们要劈开多少座?
7、这其中的苦是一般人能承受的吗?(不能)这种苦我们就叫它——板书:千辛万苦(生齐答)
8、师:是啊,在治水的过程中,大禹真是吃尽了千辛万苦,谁能把大禹吃的苦用过朗读读出来?(指名读,齐读)
过渡:同学们,你们猜一猜大禹治水前前后后一共用了多少时间?
【设计意图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吃尽千辛万苦、走遍千山万水、挖通九条大河、劈开九座大山感悟大禹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利用简笔画,将课文中的重点词句形象地展现出来,更为直观。】
三朗读感悟第三自然段
1、大禹治水的这么多年中,发生了许多动人的故事,课文中就给我们讲了一个故事,快拿起书本读一读第3自然段!
2、完成填空:
禹在外治水年,曾经()次路过自己的家门,但他()次也没有进去看一看。禹的儿子()多岁了,还不知道父亲是个什么样子。
3、请你们再细细地去读读这段话,看看从这些数字中读懂了什么?
难道他不关心自己的家人,不疼爱自己的孩子吗?
(不是,他不顾自己的家人是因为他心中装的是老百姓,为了让老百姓过上安定幸福的日子,他抓紧每分每秒,争取能早日把洪水制服。)
4、老百姓们听说了这个故事,非常的感动。于是就给这个故事取了个名字(板书:三过家门而不入)
5、大禹多想回去看一看那啊!可是为了治理洪水,为了拯救天下苦难的百姓,他三过家门而不入啊!让我们带着这崇敬的心情再来读一读这感人的故事吧!
(读的时候请注意这些数字)
(指名读,齐读。)
【设计意图让学生从数字中感受大禹为了治理洪水,为了拯救天下苦难的百,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崇敬的品质。】
四、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
出示一幅图片(风平浪静的湖面)
1、图片说话经过十三年的千辛万苦,洪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看!洪水被什么样了?
2、出示片段:第4自然段。谁来读好它?齐读。
3、人们还到处流浪,无家可归吗?这样的日子就叫:----------的日子(读“安定”)谁来读好它?齐读!
4、是谁给老百姓带来了这安定的生活?
5、13年后,大禹终于制服了洪水,终于要回家和家人团聚了。乡亲们知道后,都出来迎接他,孩子们也都围上来想看看这位治水英雄。
现在你们就是乡里的孩子们,你们想对大禹叔叔说什么呢?老师就是大禹叔叔。
(*大禹叔叔啊,你治理洪水吃了很多苦,真是一位勇敢顽强、一心为公的伟大英雄。
*为了使乡亲们能过上安定的生活,再苦再累也值得。为老百姓服务,这是我应该做的。)
6、禹治水是发生在公元前21世纪的故事,一直流传到公元后21世纪的今天,而且还会一代又一代流传下去,这就是——代代相传!今天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位勇敢顽强、一心为公的伟大英雄----大禹!
齐读最后一小节。
【设计意图利用情境对话,把学生带入情境之中,感受大禹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
五、学习生字:被制
1、观察字形:你发现了什么。
2、交流生字的识记方法。
3、指导书写,学生描红,临写。
被:左右结构。学习新偏旁“衣字旁”
制:左右结构,左宽右窄。
六、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搜集古代神话传说
第三课时
一、复习词语
1、给生字组词
2、听写词语
治理洪水百姓害人冲到
交通伟大决心安定带领
无家可归千辛万苦
二、指导学生背诵课文
三、指导完成课堂练习。
1.读多音字,口头组词。
mei()dao()
没倒
mo dao()
2、口头扩词
形
治
通
3、指导完成本课《练习册》相关习题
四、课后作业
1、搜集古代神话传说,开个“小小故事会”。
《大禹治水》是一个神话故事。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神话故事还有许许多多,比如《夸父追日》《精卫填海》《女娲补天》等等,可以找来读一读。
板书设计:千山万水
大禹治水
千辛万苦
(代代相传)三过家门而不如入
【大禹治水教学设计优秀】相关文章:
《大禹治水》教学设计优秀05-27
大禹治水优秀教学设计12-06
《大禹治水》优秀教学设计10-13
《大禹治水》教学设计08-03
《大禹治水》教学设计06-01
大禹治水教学设计07-07
大禹治水教学设计02-01
大禹治水的教学设计12-04
《大禹治水》教学设计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