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自动化课程总结

时间:2024-03-28 07:22:48 机械/重工/工业自动化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办公自动化课程总结

  总结就是把一个时间段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及得到的经验和教训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总结的书面材料,它能够使头脑更加清醒,目标更加明确,不妨让我们认真地完成总结吧。总结一般是怎么写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办公自动化课程总结,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办公自动化课程总结

  1、课程现状分析及存在问题

  “办公空间设计”是一门环境设计专业必修课程,先修相关专业课程有“中外建筑史”“居住空间设计”“工程制图”“装饰材料与构造”“室内外设计原理”等课程,该课程设置在第五学期。目前,这门课程的教学过程普遍存在以下问题:第一,专业课与先修课程在课程实践环节划分切片过于清楚,课与课之间关联度不清晰、内核联系不紧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出现断层。第二,课程内容没有与时俱进。本课程主要讲授办公空间设计的相关原理,缺少通过案例讲解,使学生逐步掌握知识要点。由于许多书本知识具有滞后性,而教学内容和实际教材又紧密联系,教材内容案例虽然经典,但较为陈旧,与现实生活联系不够紧密,使学生在使用时很难与实际相联系。第三,教学大纲制定缺乏创新,全国专业院校雷同。譬如,一是课程的性质与任务;二是课程的基本内容及要求;三是课程学时分配;四是大纲说明;五是课程考核;六是参考书目,无论是“985”“211”重点院校、专业艺术设计学院以及新升本科院校设计专业,大纲雷同,缺乏各自特色,不利于不同区域、不同学校对学生的培养。第四,课程的设置与实践环节脱节。“办公空间设计”课程为64学时,安排参观实习及课程设计的实践环节仅仅占到总课时的20%,实践环节没引起足够重视。第五,教学方法及考核方式有待改进。“办公空间设计”课程的教学方式主要是以课堂为中心,即教师在前面讲课、学生在下面听课的形式。传统的教学,教师重知识传授,几乎不给学生思考的余地,不利于学生培养自学能力以及创新意识。在考核中,学生往往更重视结果而忽略过程,不利于学生真正掌握知识点。

  2、课程教学改革的新思路

  鉴于“办公空间设计”课程存在的问题,教学改革从“项目式”主导思想出发,拟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探索:一是教学大纲制定突出特色性;二是教学内容更新丰富多样;三是教学方法及考核方式的改革研究;四是增加实践环节,与设计课互动,与项目对接;五是借鉴“项目式”教学方法进行改革研究。通过以上几方面研究,希望能够建立起一套新的教学模式,从而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办公空间设计的原理及设计方法。第一,在大纲制定上,应当结合学校特点突出特色。如学术性院校、应用型院校要有区别。所以,在大纲制定上,不能全国一盘棋,要结合各自院校特点编写大纲。如应用型院校,可结合学校转型发展现状,解放思想,加大实践环节,发挥校企、校地合作的优越性,可以开拓思路,突出特色、亮点,这样有利于毕业生就业后对业务早日上手,为学生将来实战的应用打下良好的基础。第二,教学内容更新应丰富多样。以现在正在经营、装修施工的一些办公空间为范例,进而弥补教材的滞后性。内容安排方式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在老师带领下,让学生去参观一些已建、新建、在建的办公空间装修设计实例,设置体验环节,让学生亲身感受这些真实的建筑、空间、造型,再由老师加以启发引导,学生自己从中归纳出特点,然后再结合真实“项目式”作业,或真题真做,或真题假做,让学生从中受益,这样就避免了“填鸭式”教育的弊端。第三,采用案例赏析、引导、提问、讲解、启发、归纳、实践与互动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上由浅入深地讲解相关概念、定义及设计方法,提出相关问题,积极引导学生思考问题,通过思考及学生自己动手解决问题,再通过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互相讨论,澄清模糊概念和错误理解。这一方法可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及思辨能力。例如,在“项目”真题下发后,针对设计草图阶段,可由学生围绕课题作业自由发挥,针对空间使用功能,可引导学生设计出不同的设计思路,让学生在课堂上结合自己的设计方案进行讲解,并进行充分讨论,最后由老师进行总结、归纳。在考核方式上也应作相应的调整,可将平时成绩比例提高到40%,其中包括30%的实践过程作业,10%的课堂表现及出勤率,期末成绩60%,这样关注学生整个学习过程,而不是一次性作业考试成绩。第四,增加实践环节,与设计课互动,与项目对接。实践环节课程可增加40%,即增加参观课学时、讨论交流学时(人数较多时,相应增加学时数),可分组进行参观调研,各人负责不同部分,最后由组长对调研进行报告总结。增加设计实践28学时,安排学生进行办公空间参观、调研、观摩、现场测量、课程设计等,也可邀请公司设计师参与项目讲解、互动,让学生得到前沿的设计信息及先进的设计思想。第五,借鉴“项目式”教学方法。由于“办公空间设计”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因此建立教学与实践之间的互动关系是培养高水平环境艺术设计人才的重要环节。目前,中央美术学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同济大学等高校先后走在了艺术教育的前沿,与国外艺术类院校教学并轨,设立“workshop”(工作室)模式,即一位老师分带几位同学,采用小班教学及辅导形式,一般学校艺术设计专业班级人数为20~30人,可由教师组织学生参加实际项目设计或者参与设计竞赛,目的在于改变现状,进一步调动学生上课热情,便于加强校际交流,促进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艺术教学思潮的碰撞,让学生通过项目合作的方式,共同承担设计项目与设计竞赛,使学生创造出有创意理念和丰富实践意义的作品。鉴于学校的文化底蕴、资源整合、办学特色等因素不同,不难发现,国内艺术类教育水平参差不齐,相差甚远,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广度实践教学还是不够到位的。因此,项目式教学模式也在不断探索和改革。

  3、结语

  “办公空间设计”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密不可分的课程,也是一门不断丰富发展的专业课程。通过完善课程内容设置等方面的改革,这门课程要让学生把理论应用于实践,增加课程之间的关联性和知识点的更新力度,同时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授课的同时,可采用校内老师与校外工程师共同辅导,体验“双师制”授课形式,进一步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其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社会实践中,并在实践中得以检验和提高,同时还需要从环境设计专业课程整体设置上进行调整。当然,课程教学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长时间的探索,并在学生的反馈中继续完善,这样才能达到这门课改革的预期目标,即课程内容与时俱进、学生能够掌握办公空间设计方法及技巧。

【办公自动化课程总结】相关文章:

办公自动化培训总结11-09

办公自动化实习总结11-22

办公自动化系统培训总结07-03

办公自动化实训总结06-22

办公自动化实训总结09-29

课程总结07-03

办公自动化实训总结2篇07-05

办公自动化实训工作总结06-30

办公自动化实训总结3篇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