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创业调研报告
在当下社会,报告使用的次数愈发增长,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逻辑的合理性。那么一般报告是怎么写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创新创业调研报告,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一、企业发展现状及科技创新情况(一)企业依靠科技创新求发展的思想意识正在逐步增强。
调研的大部分企业对科技创新已有初步认识或了解,其中有5家企业经营者具有较强的科技创新意识,开展技术创新已成为企业的自觉行为,引进了不同层次的技术研发和管理人才,建立了内部技术研发机构或组建了松散的技术研发团队。在技术研发方面舍得投入一定的资金给予支持,研发成功的新技术、新产品和新工艺达到了国内先进以上水平,产品以其较高的技术含量占据了较大的市场份额。如华夏乳品公司研发的无水黄油、黄油粉等产品,华安生物制品公司研发的酪蛋白磷酸肽等产品。
(二)企业科技创新为特色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从调研中我们发现,科技创新对特色产业的支撑和引领作用是毋庸置疑的。这次调研的10家企业,近两年共研发成功具有一定技术含量的新产品30多个,取得多个省州级科技成果,这些产品均占据了一定的市场份额,拉动了相联产业的较快发展。在奶产业发展中,华安、华夏等乳制品加工企业始终把新产品研发放在企业发展的重要位置,研发成功的酪朊酸钙、酪朊酸钠、酪蛋白磷酸肽、酪素胶等系列新产品,达到了国内同类产品的领先水平,创新在给企业发展带来显著经济效益的同时,为全州奶产业带来了极大的发展空间。
(三)院企科技合作已成为企业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由于我市企业技术研发基础条件有限,高层次技术人才缺乏,所以新产品研发难以靠自身去独立完成,只有通过院企科技合作,引进智力、引进成果,消化吸收再创新,才能实现企业的跨越式发展。近几年,我市的院企科技合作工作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部分企业与省内外的9家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建立了长期技术合作关系,正在组织实施多项科技合作项目。临夏什锦集团依托甘肃农大科研条件,通过优势互补,挂牌成立了清真食品研究所,合作开展特色食品生产新技术、新工艺的研发,不断拓展市场占有率。甘肃农业大学在清河源公司等企业建立了科研、教学和实习基地,共同开展畜产品深加工等研发项目,增强了企业发展的后劲。
(四)企业科技创新的基础条件平台正在开始搭建。
基础条件平台建设是企业开展科技创新工作的重要前提,也是企业科技创新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在调研企业中,有6家企业已成立了企业技术研发机构,配备了专职技术研发人员,购置了较先进的研究和分析仪器设备,还有5家企业设立了技术实验室和分析化验室,已具备常用的分析和检测设备和手段。这些企业均能自主开展一般性技术研究和日常性的产品主要成份分析和品质检测工作。
(五)政策环境不断改善为企业科技创新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
党的十七大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决策,确立了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地位。去年新修订的《科学技术进步法》增加了企业技术进步专章,进一步明确了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规定了通过财税政策、产业政策、资本市场、科技中介服务体系等引导和扶持企业技术创新的多项优惠措施。省上出台了《甘肃省发展民营科技企业条例》。州委、州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科技工作的意见》,将企业科技创新首次纳入县(市)领导班子年度目标责任制考核内容,实行量化考核,市上建立健全了科技工作联席会和市上领导联系科技项目制度,科技创新环境得到了进一步优化。国家、省、州、市对企业科技创新从项目、资金方面切实加大了支持力度。华夏、华安两家企业先后列入省级创新试点企业,有2家企业被认定为州级民营科技型企业。
二、存在的问题及分析(一)企业的科技创新意识整体淡薄、开展科技创新的主观能动性明显不够。
在调研的企业中,大部分的企业经营者虽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对科技创新的重要作用有切身体会,但对本企业如何开展科技创新的思路仍然模糊,感觉无所适从,对研发设备和技术人才投资缺乏积极性;也有少数的企业经营者科技创新意识不强,对科技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认识不够,安于现状,小富即安,满足目前的产品和市场,缺乏危机意识、进取意识和扩张意识,固守小农经济的思维定势,不愿进行技术研发和扩大再生产的思想成为企业持续发展的禁锢。
(二)新产品、新技术和新工艺的研发、引进、转化投入严重不足,制约了创新工作的正常开展。
企业作为创新的主体,就应该首先成为创新投入的主体,这一点在我们这样一个经济欠发达、财力有限的地区尤其重要。但是,我们发现在调研的企业中有50%的企业技术研发经费投入为零,而国家确定的创新型企业的必要条件是技术研发经费达到企业销售收入的1%。大部分企业经营者仍然是计划经济时代的思维模式,将技术研发经费全部寄托于政府投入,没有政府科技投入,就不会自主投资开展创新。同时,企业中只注重厂房、设备等有形资产投入,忽视技术、人才等无形资产投入的思想普遍存在。
(三)企业科技创新基础条件薄弱,创新主体地位还没有真正确立,有效的创新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和建立。
在10家企业中有60%成立了技术研发机构或实验室,其他企业由于思想认识、自身条件和客观因素的制约,目前均无内部的、依托的或联合的技术研发机构,也不具备任何实验研究、分析化验设备和条件。企业缺乏创新技术服务机构、技术交易中介组织和知识产权服务机构。所以,创新仅局限于单个企业、单个行业的行为,全面发展、纵横交错、内外相联、为企业提供高效服务的创新体系尚未完善和健全。
(四)企业高层次技术创新人才和掌握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人才极为缺乏。
在10家企业的员工中,有中专学历的占职工总数的14%,大专学历的占职工总数的12%,本科学历的占职工总数的4%;有初级技术职称的占职工总数的11%,有中级技术职称的占职工总数的5%,有高级技术职称的占职工总数的2%。可以看出,有学历的和有技术职称的人员仅占职工总数的31%和18%,这种人才拥有量与企业的发展规模极不适应,难以为企业的持续发展提供支撑。
(五)激励企业科技创新的有些政策措施难以落实到位。
虽然各项推进企业创新的政策措施相继出台,但部分政策措施在贯彻过程中往往受到种种因素的牵制而落实不到位。如《甘肃省发展民营科技企业条例》中规定的有关所得税、营业税、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等减免政策,在实际操作中不能得到落实执行。由于关乎企业切身利益的激励政策不到位,在一定程度上既弱化了企业对政府的信任度,也削弱了激励政策对产业发展的导向作用。
三、对策及建议(一)不断强化科技创新意识,尽快确立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
创新是一个企业生存发展的灵魂和动力,任何企业无论它现在的规模大小、效益如何,离开创新,在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竞争激烈的今天,都将停滞发展乃至被淘汰。因此,企业要把科技创新摆到与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作为企业的根本战略和中心环节来抓。必须认清形势,准确定位,毫不动摇地树立科技创新的强烈意识,要把创新作为在市场上竞争制胜的法宝。企业要通过成立技术研发机构、培养技术研发队伍、改进技术研发条件等措施,增强自身的创新能力。要通过对现有产品的市场追踪,掌握其在市场中所处的地位,瞄准同行业先进水平,不失时机地抓好新产品的研发,优化产品性能,提高产品品质,赋予产品新的内涵。新产品的研发要注重产业链的配套延伸和结构的优化配置,尤其要注重那些技术密集、引领市场、面向未来的新型产品的开发研制和技术储备。
(二)要高度重视政府行政推动作用,充分发挥对经济运行的宏观引导职能。
虽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享有高度的经营、管理自主权,但是从我市企业目前的技术发展和信息拥有水平来看,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如果放任企业盲目地开展创新,与发达地区竞争技术优势,势必会走许多弯路,不但增加不必要的创新成本,反而会挫伤企业的创新积极性。相反,在调研中我们发现,一个企业、一个产业的创新事业,如果有了政府的强力推动,都会实现跨越式发展。事实说明,不能简单认为企业是创新的主体,创新就是企业自己的事,而是要进一步加大各相关部门的引导和推动力度,政府有关部门要想方设法激发企业机制灵活的优势,加大扶持培育力度,引导企业开展各类技术创新活动。要在创新决策、资源分配、责权利确定上,充分体现企业的主体地位。要通过加大项目支持、资金支持、政策支持力度,帮助企业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引导通过创新来做大企业,做强企业。进一步加强省级科技创新试点企业的争取、州级科技型企业的认定等工作,研究制定有利于企业科技创新的政策措施,激发企业内在创新潜能。
(三)积极推动院企科技合作向更深、更广的方向发展。
企业要在巩固已有合作成果的基础上,从企业自身发展需要、关键技术需求出发,主动去寻求技术支撑。要充分利用好临夏州与西北民族大学、甘肃农业大学建立长期合作的资源和平台,继续拓宽科技合作领域,搭建科技合作平台,引进先进技术成果进行消化、吸收、再创新。政府相关部门要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积极牵线搭桥,吸引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知名企业通过多种形式与我市企业联合建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研发机构,帮助论证和引进科技含量高、发展潜力大的科技项目,引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人才团队,形成引进科技资源与企业内部资源优势互补、共谋发展的新机制,尽快建立起推动企业技术进步的创新服务体系。
(四)加强企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为企业创新提供有力支持。
企业科技创新离不开人才,在调研中企业谈得最多也是人才,人才缺乏、人才机构不合理已成为制约企业创新发展的瓶颈。企业是吸引人才的主体,要树立只求所用,不求所在、只求所为,不求所有的意识,研究建立引进使用好人才的机制,积极创造条件吸引人才来企业创业。通过科学评价,让引进的科技人才以无形资产入股,与企业结成利益共同体,充分调动他们的创新积极性。企业还要有计划地逐年安排好工程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考察交流和员工的技术培训工作,持久不断地提高企业员工的科技文化素质。针对我市企业的实际,人才引进中要注重引进本地籍在外人才以及退休的科研人才,要注重用活用好企业现有人才,建立务实的用人机制,做到人尽其才,人尽其用,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要通过营造环境、搭建平台、选派科技特派员等措施,调动各种知识、技术、管理、资本与经济相结合,让一切为创造财富做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人才在经济上有实惠、政治上有荣誉、社会上有地位,使企业成为他们发挥聪明才智、建功立业的舞台。
(五)不断拓宽民营企业科技投入渠道,切实加大企业科技创新投入。
针对目前民营企业科技创新投入不足融资难的现状,要引导全社会多方增加科技投入,形成以财政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银行贷款为支撑、社会集资和引进外资为补充、优惠政策作扶持的企业科技创新投入体系。鼓励企业更新观念,不断加大对新产品、新技术研发方面的自主投入,特别是对技术含量高、市场容量大的新产品的研发投入。政府要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机制,加大财政对创新的支持力度。加强银企对接工作,积极争取金融机构对企业创新项目的贷款支持,组织企业创新项目招标,争取社会及企业人员资金入股,扩大企业资本金用于科技创新的投入比例。协调财税等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上关于支持企业技术进步的有关优惠政策,用足用活国家各项优惠政策不断推动企业技术创新。
【创新创业调研报告】相关文章:
大学生创新创业调研报告07-25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调研报告02-10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调研报告03-18
创业调研报告02-08
科技创新调研报告01-11
科技创新调研报告【精选】03-11
科技创新调研报告02-07
大学生创新创业调研报告(通用10篇)10-14
青年创业调研报告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