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模拟题

时间:2024-03-31 18:20:56 教育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模拟题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模拟题1

  一、单项选择题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模拟题

  1、提出把人格特质分为共同特质与个别特质的心理学家是()。

  A.卡特尔

  B.奥尔波特

  C.霍兰德

  D.斯坦伯格

  参考答案:B

  参考解析:奥尔波特是人格特质理论的创始人,他把人格特质分为两类:共同特质和个别特质。

  2、小月看到马路上有人随地吐痰,立刻产生厌恶的情感,这种情感属于()。

  A.道德感

  B.美感

  C.归属感

  D.理智感

  查看答案

  参考答案:A

  参考解析:道德感是用一定的道德标准去评价自己或他人的思想和言行时产生的情感体验。

  3、学生用“一巴掌一巴掌打得资本主义呜呜哭”来记忆马克思是“1818年5月5日”出生的这—历史事实,其所使用的学习策略属于()。

  A.注意策略

  B.复述策略

  C.编码组织策略

  D.精细加工策略

  查看答案

  参考答案:D

  参考解析:谐音联想(歌谣、口诀)是联想法的一种,属于精细加工策略。

  4、下列选项属于教育的基本要素的是()。

  A.教育目的

  B.教育影响

  C.教育制度

  D.教育环境

  参考答案:B

  参考解析:教育的基本要素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

  5、教育具有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对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有能动作用。这说明教育具有()。

  A.历史性

  B.阶级性

  C.社会生产性

  D.相对独立性

  参考答案:D

  参考解析:本题涉及教育的社会属性的一个常考点,从定义的角度进行考查,较好判断,需要注意的是,教育的相对独立性也是辨析题的考点。

  6、汪娟最近有一个毛病,写作业时总觉得不整洁,擦了写,写了又擦,反反复复。她明知这样做没有必要,就是控制不住。她可能出现了()。

  A.抑郁症

  B.焦虑症

  C.强迫症

  D.恐怖症

  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强迫症包括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强迫行为指当事人反反复复地去做他并不希望执行的动作,倘若不这样想、不这样做,他就会感到极端焦虑、惴惴不安。本题的考点是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之一:强迫症。该知识点一般以选择的方式出题。

  7、早晨的学习效果一般较好,这是因为这一阶段的学习不受()的干扰。

  A.前摄抑制

  B.倒摄抑制

  C.单一抑制

  D.双重抑制

  参考答案:A

  参考解析:先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后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称为前摄抑制,早晨的学习效果一般较好,就是避免了前摄抑制。专家点拨研究表明,干扰主要有两种情况,即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考生要熟记二者的含义和区别,该考点在考试中还可以辨析题的形式出现。

  8、“寓德育于教学之中,寓德育于活动之中,寓德育于教师榜样之中,寓德育于学生自我教育之中,寓德育于管理之中。”这体现了()

  A.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

  B.德育过程一个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发展过程

  C.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

  D.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

  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与交往、对学生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并且学生需要通过活动和交往表现出来。题干中说明德育过程就是对各种影响(教学、教师、自我教育、管理)进行干预、协调的过程,是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在活动和交往中,学生的主动性和品德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的过程,符合题意。

  9、张甜甜考试时不能集中注意,知觉范围变窄,思维刻板,无法发挥正常水平。张甜甜属于()。

  A.焦虑症

  B.抑郁症

  C.强迫症

  D.恐惧症

  参考答案:A

  参考解析:焦虑症以与客观威胁不相适合的焦虑反应为特征的神经症,焦虑症也包括抑郁、恐怖、强迫症的共同特征。其主要由紧张、不安、焦急、恐惧交织而成。常见的有考试焦虑症。

  10、范进中举时的情绪体验属于()。

  A.心境

  B.激情

  C.应激

  D.焦虑

  查看答案

  参考答案:B

  参考解析:激情是指持续时间短、表现剧烈、失去自我控制力的情绪。

  11、方雨认为社会法制应符合社会大众权益,当它不符合时就应该修改。根据柯尔伯格理论,他处于道德发展的哪个阶段?()

  A.服从与惩罚

  B.社会契约

  C.维护专业或秩序

  D.普遍伦理

  参考答案:B

  参考解析:处于道德发展的社会契约阶段的人看重法律效力,但同时也认为契约和法律的规定并不是绝对的,其可以应大多数人的要求而改变。本题的考点是柯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阶段理论。该知识点一般以选择的方式出题。

  12、第斯多惠有一句名言“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教人发现真理”,这句话体现的教学原则是()。

  A.启发性原则

  B.直观性原则

  C.巩固性原则

  D.循序渐进原则

  参考答案:A

  参考解析:启发性原则要求教师要认清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应当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独立自主地去思考和探索,自觉地掌握知识,而不是将现成的答案送到学生面前。

  13、安德森的产生式迁移理论是()的现代翻版。

  A.关系转换说

  B.经验内化说

  C.共同要素说

  D.形式训练说

  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产生式迁移理论是针对认知技能的迁移提出的,其基本思想是:前后两项学习任务产生迁移的原因是两项任务之间产生式的重叠。重叠越多,迁移量越大。两项任务之间的迁移是随其共有的产生式的多少而变化的。它与共同要素说有相似之处。

  14、“情急生智”所描述的一种情绪状态是()。

  A.心境

  B.激情

  C.应激

  D.焦虑

  查看答案

  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应激是出乎意料的紧张情况下所引起的情绪状态。

  15、“学会如何学习”的实质是()。

  A.学会在适当条件下使用适当策略

  B.掌握科学概念与原理

  C.掌握大量言语信息

  D.形成学习兴趣

  查看答案

  参考答案:A

  参考解析:“学会如何学习”的实质是学会在适当条件下使用适当策略。

  16、学生为了自己在班级中的成绩排名而努力学习,这样的学习动机主要属于()。

  A.内部动机

  B.外部动机

  C.认知性动机

  D.交往性动机

  参考答案:B

  参考解析:外部动机是指那种不是由活动本身引起,而是由与活动没有内在联系的外部刺激或原因诱发出来的动机。题干中学生不是对学习本身感兴趣,而是对学习所带来的结果感兴趣,因此属于外部动机。

  17、花儿常在课堂上玩手机,小丽提醒花儿学校规定课堂上不能玩手机,可花儿不听。因此小丽认为花儿不是好学生。根据柯尔伯格道德发展理论,小丽的道德发展属于()阶段。

  A.惩罚和服从

  B.相对功利

  C.遵守法规

  D.道德伦理

  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小丽在判断行为对错的依据是“学校规定”,由此可以看出小丽的道德发展属于遵守法规阶段。本题的考点是柯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阶段理论。该知识点一般以选择的方式出题。

  18、“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和“人心不同,各如其面”说的分别是()。

  A.个性的整体性和可塑性

  B.个性的稳定性和可塑性

  C.个性的稳定性和独特性

  D.个性的社会性和独特性

  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个性首先是稳定的,它是长期在家庭、学校、社会环境下,受内外因素相互影响而潜移默化地形成的,一旦形成便不易改变,“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是最好的表征。个性的独特性是指那些人与人之间完全不同的特征,而“人心不同,各如其面”是其最好的体现。

  19、逆反心理出现在()阶段。

  A.中学

  B.小学

  C.幼儿

  D.大学

  参考答案:A

  参考解析:逆反心理指人们彼此之间为了维护自尊,而对对方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态度和行为的一种心理状态。中学生的逆反心理往往发生在父母或教师等成人遇事“爱唠叨”,说话过头,限制了他们的求知欲、好奇心、交友结伴的时候。

  20、以下哪种情况属于认知策略()。

  A.学生看书的时候碰到不会的单词就查字典

  B.为了记住要点,看书时划出关键词

  C.学完功课时自己进行测验

  D.为了提高效率,选择在图书馆这样安静的地方学习

  查看答案

  参考答案:B

  参考解析:“为了记住要点,看书时画出关键词”属于认知策略中的'复述策略。

  21、如果一个人情绪消极,对生活感到全无乐趣,觉得自己的活动没有价值。这种人患有的是()。

  A.焦虑症

  B.抑郁症

  C.强迫症

  D.恐惧症

  参考答案:B

  参考解析:抑郁症是以持久的心境低落为特征的神经症,表现:一是情绪消极、悲伤、颓废、淡漠、失去满足感和生活的乐趣;二是消极的认识倾向,低自尊、无能感,从消极的方面看事物,责难自己,对未来不抱多大希望;三是动机缺失、被动、缺少热情;四是身体疲劳、失眠、食欲不振等。

  二、辨析题

  22、学生知识越多,说明学生能力越强。

  参考答案:此题说法错误。

  知识是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特征与联系的反映。能力是指直接影响个体的活动效率,并促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知识是能力形成的基础,并能推动能力的发展,能力影响知识的掌握水平和学习进度。但是知识的掌握并不必然导致能力的发展,知识的掌握只有达到熟练程度,通过广泛迁移,才能促进能力的发展,故上述说法不正确。

  23、有什么样的道德认识,就一定有什么样的道德行为。

  参考答案:

  该说法是错误的。

  道德认识是指对道德行为规范及其意义的认识,是人的认识过程在品德上的表现。道德认识是个体品德的基础,是道德情感、道德意志产生的依据,对道德行为具有定向的意义,是行为的凋节机制:道德行为是品德形成的最终环节,是指个体在一定的道德意识支配下表现出来的对他人和社会的有道德意义的活动。它是个体道德认识的外在表现,是实现道德动机的手段。道德行为的形成受到主观和客观等各方面的影响,因此,不一定能形成和道德认识相应的道德行为,二者不一定完全一致。

  24、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

  参考答案:

  此题说法正确。

  教育的社会属性包括: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

  其中相对独立性包括三方面,分别是:质的规定性、历史继承性、与社会生产力和政治经济制度发展的不平衡性。任何教育都具有历史继承性,教育要注意继承与发扬本民族的传统。

  25、德育就是培养学生道德品质的教育。

  参考答案:

  该说法是错误的。

  德育不单是培养学生道德品质的教育。德育是指教育者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动。具体来说,它指的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道德要求和受教育者的个体需要及品德形成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主动的内化与外化,促进其养成一定思想品德的教育活动。依据学校教育的基本实践,德育的组成部分包括四个基本方面,即政治教育、思想教育、法纪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

  三、简答题

  26、加涅将学习结果分为哪几类?

  参考答案:

  加涅根据学生的学习结果,把学习分为如下五类:

  (1)言语信息的学习即掌握以言语信息传递的内容,学习结果是以言语信息表现出来的,帮助学生解决“是什么”的问题。

  (2)智慧技能分为辨别、概念、规则、高级规则(解决问题)等。

  (3)认知策略是学习者用以支配他自己的注意、学习、记忆和思维的有内在组织的才能,这种才能使得学习过程的执行控制成为可能。

  (4)态度指对人、事物及事件所采取的行动。包括对家庭、社会关系的认识,对某种活动产生的情感等。

  (5)动作技能又称运动技能,如体操运动、写字技能,它也是能力的一个组成部分。

  27、如何培养学生的心智技能?

  参考答案:

  (1)确立合理的心智技能原型。心智技能一般存在于有着丰富经验的专家头脑之中,由此模拟确立模型的过程实际上是把专家头脑中观念的、内潜的、简缩的经验“外化”为物质的、外显的、展开的活动模式的过程。

  (2)有效进行分阶段练习。由于心智技能是按一定的阶段逐步形成的,因此在培训方面必须分阶段进行练习才能获得良好的教学成效。为提高分阶段练习的成效,必须充分依据心智技能的形成规律,采取有效措施。一是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二是注意原型的完备性、独立性和概括性。三是适应培养的阶段特征,正确使用语言。四是在培养过程中要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

  28、试简述教育学与教育方针政策、教育实践经验之间的关系。

  参考答案:

  (1)教育学不等于教育方针政策。

  ①教育方针政策是人们主观意志的体现,正确的教育方针政策应反映客观的教育规律,但它不等于教育规律。

  ②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国家民族的教育方针政策是教育学研究的对象之一。

  (2)教育学不等于教育实践经验。

  ①教育规律是对教育实践经验的井华和概括。

  ②教育实践经验是处于感性认识阶段的东西,它也可以作为教育学或教育科学分支学科的研究对象,我们要善于把教育实践经验总结上升到理论高度。

  29、简述如何有效地组织复习。

  参考答案:

  (1)复习时机要得当。

  ①及时复习;

  ②合理分配复习时间;

  ③间隔复习;

  ④循环复习。

  (2)复习方法要合理。

  ①分散复习与集中复习相结合;

  ②复习方法多样化;

  ③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复习;

  ④尝试回忆与反复识记相结合。

  (3)复习次数要适宜。

  ①复习内容的数量要适当;

  ②提倡适当的过度学习。

  (4)重视对记忆品质的培养。

  (5)注意用脑卫生。

  四、材料分析题

  30、材料:

  下面是有关中学生的几个生活情境

  (1)结合材料,分析中学生的情绪发展的主要特点。

  (2)如何引导中学生进行有效的情绪调节?

  参考答案:

  (1)青少年情绪体验跌宕起伏、剧烈波动。具体表现在:

  ①爆发性和冲动性。情景一中的张欣在妈妈表达了关心之后“暴跳如雷”,情景二中的王芳对好朋友“大声呵斥”,都是情绪外化的表现,体现出了爆发性、冲动性的特点;

  ②外露性和内隐性。一方面中学生乐于表达自己的情绪,当同时由于自控能力的增强而表现出一定的内隐性。情景三中的岳勇成绩满意很想大声欢呼是情绪外露性的表现,但在同学面前能表现出“若无其事”体现了情绪的内隐性。除此之后,中学的情绪还具有不稳定性和两极性、心境化和持久性的等特点。在开展教育活动时,要关注青少年的阶段性特征。

  (2)采用正确恰当的方法指导中学生进行情绪调节:

  ①敏锐觉察情绪;

  ②平和接纳情绪状态;

  ③正确调整情绪;

  ④有效表达情绪;

  ⑤保持和创造快乐的情绪。

  3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在《最强大脑》中国战队的十二强里,有这样一个群体引人关注,他们平均年龄十四岁半。共性是:未成年人、自信、天赋异禀,在舞台上放言要挑战全世界。但随着在对抗赛中的失控表现,人们将关注点转向神童的表现反差:赢了比赛输了快乐;注重荣誉与胜利,不会享受比赛;天才少年的成长模式该不该借鉴;刻意培养神童,要付出哪些代价等,一系列话题被越炒越热。在我国,对神童的科学称呼是“超常儿童”,而“超常儿童”毕竟是少数,如果刻意去培养,定是以牺牲童年为代价得来的。

  问题:请结合材料分析人的发展的一般规律及对教育的启示。

  参考答案:

  (1)人的发展具有顺序性。这启示教育工作者要遵循这种顺序性,循序渐进地促进人的发展。神童现象很大一部分是“揠苗助长”的结果,即使智商超过同龄人,情商还是停留在儿童时期,这不利于以后的发展。

  (2)人的发展具有阶段性。教育工作者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材料中神童的教育便是超阶段的教育。

  (3)人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教育工作者要适应人的发展的不平衡性,在身心发展的关键期,施以相应的教育,以求取得最佳效果。神童的教育找到了发展关键期,在某些方面成长迅速。

  (4)人的发展具有互补性。教育工作者要做到长善救失。材料中的青少年智力超群但其心理素质不佳。

  (5)人的发展具有个别差异性。教育工作者要因材施教,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材料中的青少年天赋异禀反映了人的发展的个别差异。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模拟题2

  1.( )是课堂教学的延续。

  A.课外活动 B.课外作业 C.学科活动 D.课外辅导

  2.“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出自下列哪部作品( )。

  A.《中庸》 B.《礼记》 C.《大学》 D.《论语》

  3.赞可夫所说:“如果教给学生的东西,使其智力负荷不足就会导致智力退化。”体现了下列( )教学原则。

  A.启发性教学原则 B.量力性教学原则

  C.因材施教教学原则 D.循序渐进教学原则

  4.在全面发展教育中( )在20xx年被大中小学列入必修课程,中小学平均每周不少于1课时,普通高校要将劳动教育纳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本科阶段不少于32学时。

  A.德育 B.美育 C.劳动技术教育 D.智育

  5.实践课程模式的代表人物是( )。

  A.泰勒 B.杜威 C.多尔 D.施瓦布

  6.与福禄贝尔和赫尔巴特并列为19世纪欧洲出现的三个“伟大教育巨匠”的是( )。

  A.斯宾塞 B.裴斯泰洛齐 C.康德 D.洛克

  7.下列关于贾谊说法不正确是( )。

  A.贾谊是东汉初期著名的文学家

  B.贾谊的“任贤”、“敬士”对董仲舒的思想产生了极大地影响

  C.主张人生的教育从胎教开始

  D.在品德教育上主张积小成大,防微杜渐

  8.课程专家富兰、庞弗雷特和伍思伍德等人根据北美课程改革的实际情况,概括了三种课程实施的取向,下列哪一个不是他们的课程实施的价值取向( )。

  A.得过且过取向 B.改编或适应取向

  C.忠实或精确取向 D.相互调试取向

  9.下列属于陈鹤琴的名言的是( )。

  A.对于儿童,做父母,做教师的责任,便是如何教导他们,使之成为健康活泼,有丰富知识,有政治觉悟和良好体现的现代中国儿童,现代中国人

  B.教导儿童服从真理、服从集体,养成儿童自觉的纪律性,这是儿童道德教育最重要的部分

  C.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

  D.学为人师行为世范

  10 .卢梭按照儿童年龄发展的自然进程,把儿童受教育划分为四个阶段,并提出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实施教育的原则、内容和方法。这四个阶段分别是:0~2岁婴儿期的教育,以身体的养护为主;2~12岁儿童期的教育,以体育锻炼和感官训练为主;12~15岁青年期的'教育,以知识教育为主;15~20岁青春期的教育,以道德教育为主。( )。(判断题)

  参考答案及解析

  1.【答案】B。选项A,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补充不是延续。选项B,课外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续。选项C,学科活动属于课外活动故也不是课堂教学的延续。选项D,课外辅导是上课的必要补充而不是延续。题干中强调的是课堂教学的延续,故本题选B。

  2.【答案】A。选项A,“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是《中庸》中的一句话。故本题选A。

  3.【答案】B。选项A,启发性原则指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依据学习过程的客观规律,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教学原则。选项B,量力性教学原则是指教学水平适合学生的发展水平。选项C,因材施教指教师要从课程计划、学科课程标准的统一要求出发,面向全体学生,同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发展。选项D,循序渐进指教师严格按照科学知识的内在逻辑体系和学生认识能力发展的顺序进行教学。题干中赞可夫的这句话体现的就是教学要适合学生的发展水平,故本题选B。

  4.【答案】C。20xx年以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教育部出台《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对劳动教育目标、具体内容和实施要求进行了细化,明确了每个学段劳动教育的内容,将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将劳动素养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故本题先C。

  5.【答案】D。实践模式的代表人物是美国的施瓦布,故本题选D。

  6.【答案】B。福禄贝尔、赫尔巴特和裴斯泰洛齐被称为19世纪欧洲出现的三个“伟大教育巨匠”,故本题选B。

  7.【答案】A。贾谊是西汉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其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主张人生的教育应从胎教开始。在品德修养方面贾谊强调:①明确“品善之体”,②积小成大,防微杜渐,③重视环境的影响。其观点“任贤”、“敬士”对董仲舒的思想产生了极大地影响,故本题选A。

  8.【答案】D。课程专家富兰、庞弗雷特和伍思伍德等人根据北美课程改革的实际情况,概括了三种课程实施的取向,一是得过且过取向,二是改编或适应取向,三是忠实或精确取向,故本题选D。

  9.【答案】D。选项A,B,C都是陈鹤琴的名言,选项D是启功先生的名言,故本题选D。

  10.【答案】√。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模拟题3

  一、单项选择题

  1.构成教育的基本要素是( )

  A.教育者和受教育者

  B.受教育者和教育内容

  C.教育者和教育内容

  D.教育内容和教育形式

  【答案】A。解析: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是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所有教育活动的开展都要以这两个要素为前提。

  2.( )是上课的必要补充,是适应学生个别差异,贯彻因材施教的重要措施。

  A.备课

  B.课外辅导

  C.布置作业

  D.考试

  【答案】B。解析:略。

  3.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 )

  A.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矛盾

  B.教育者与德育内容之间的矛盾

  C.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和受教育者已有的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D.受教育者与教育内容之间的矛盾

  【答案】C。解析: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就是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社会所要求的道德规范)与受教育者现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它的实质是社会矛盾在德育过程中的反映。

  4.下列不属于课堂纪律类型的选项是( )

  A.教师促成的纪律

  B.集体促成的纪律

  C.自我促成的纪律

  D.学生促成的纪律

  【答案】D。解析:课堂纪律一般分为教师促成的纪律、集体促成的纪律、任务促成的纪律和自我促成的纪律。

  5.孔子的教育著作是( )

  A.《学记》

  B.《论语》

  C.《大学》

  D.《中庸》

  【答案】B。解析:孔子的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论语》一书中。

  6.现代教学的辅助形式有( )

  A.个别教学

  B.复式教学

  C.特朗普制

  D.设计教学法

  【答案】A。解析:现代教学的辅助形式有个别教学和现场教学两种。

  7.班主任工作总结一般分为( )

  A.学年总结和学期总结

  B.全面总结和专题总结

  C.班级总结和教学总结

  D.学习总结和活动总结

  【答案】B。解析:班主任工作总结,是对整个班主任工作过程、状况和结局作出全面的'、恰如其分的评估,进行质的评议和量的估计。一般分为两类,即全面总结和专题总结,一般在学期学年末进行。

  8.灵感现象是( )的结果。

  A.直觉思维

  B.综合思维

  C.聚合思维

  D.分析思维

  【答案】A。解析:直觉思维是人脑对事物整体及其本质直接领悟的思维活动,它表现在对事物及其关系的敏锐、迅速地识别和整体地把握。灵感现象就是直觉思维的结果。

  9.义务教育具有明显的( )

  A.时代性

  B.经济性

  C.强制性

  D.创新性

  【答案】C。解析:义务教育是指依据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其制定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故它具有明显的强制性。

  10.“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体现了( )

  A.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B.直观性原则

  C.启发性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答案】B。解析:题干的描述体现了直观性原则。考生需注意区分理论联系实际原则与直观性原则的内涵。

  11.信息由短时记忆转入长时记忆的条件是( )

  A.思维

  B.想象

  C.注意

  D.复述

  【答案】D。解析:如果通过内部言语形式默默地复述,可以使即将消失的微弱信息重新强化,变得清晰、稳定,再经精细复述可转入长时记忆中加以保持。那些未经复述的信息或超容量的信息则随时间的流逝而自然衰退被遗忘。因此,复述是使短时记忆的信息转入长时记忆的关键。

  12.当一个人听到亲人去世的消息时,拒绝相信此事,以减少心灵上的痛苦。这是防御机制中的( )

  A.压抑

  B.否认

  C.文饰

  D.代偿

  【答案】B。解析:有意或无意地拒绝承认那些不愉快的现实,似乎事情根本就没有发生,以此减少心灵上的痛苦。这种自我防御机制称为否认。

  13.“人实际上因为生活在社会中才是人,教育在于使年轻一代系统地社会化。”这句话体现了( )

  A.个人本位论

  B.社会本位论

  C.教育社会化

  D.实质教育论

  【答案】B。解析:题干的描述出自涂尔干,体现了社会本位论的教育目的观。

  14.“儿童中心主义”违背了( )

  A.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

  B.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

  C.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

  D.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

  【答案】D。解析:儿童中心论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促进儿童的成长,因此教育要从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出发,整个教育过程要围绕儿童转,这违背了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相统一的规律。

  15.在限定时间内产生大量的观念,体现了创造性思维的( )特征。

  A.灵活性

  B.独创性

  C.发散性

  D.流畅性

  【答案】D。解析:流畅性反映的是发散思维的速度和数量特征。

  16.人格的( )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

  A.独特性

  B.稳定性

  C.整合性

  D.功能性

  【答案】C。解析:人格的整合性是心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模拟题】相关文章: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简答题及答案07-18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中学生的认知发展07-02

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考试模拟题整理07-03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历年核心考点:认知过程07-02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高频考点:意志的品质01-02

2017中学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训练题07-01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常考点:新型的师生关系01-05

中学教育心理学知识点07-01

小学语文综合知识能力复习06-28

梳理生物知识及提升应考能力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