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的习俗

时间:2024-04-02 13:19:58 春节 我要投稿

【优】春节的习俗15篇

春节的习俗1

  “每条大街小巷,每个人的口中,见面第一句话,就是恭喜恭喜,恭喜恭喜。”伴随着一声声的“恭喜恭喜”,春节来到了我们身边,它带来的不仅是这一声声的道礼,而且还带来了人们日夜思念的远方亲人,更带来了那熟悉的味道。

【优】春节的习俗15篇

  要说到春节,那必然联想到美食,美食是春节期间必不可少的东西。春节前几天,人们就开始准备年夜饭了。年夜饭当中一定要有鱼的,这预示这今年会“年年有余”,象征吉祥,象征喜庆。然而,这第二选就是饺子,春节的第一餐要吃饺子和面条,这象征着“金丝穿元宝。”大人们在家里忙着,孩子们也没闲着,一会儿去买个糖葫芦,一会儿去买个麻糖,山楂裹了一层薄薄的糖衣,晶莹剔透。咬下一口,糖霜的甜腻和山楂的酸涩完美结合,简直是绝配,让人赞不绝口。麦芽糖很黏牙,但配上鲜香的芝麻,好像黏牙也是一种享受,甜香的美味久久在口中回味。

  要说到春节的重头戏,那当然非烟花莫属,这是小孩子们在春节最爱玩的,女孩们一般都喜欢玩“仙女棒”之类的,“嗞”的一声点燃它后,就可以拿着它在空中挥舞,就好似仙女在用自己的魔法棒施法,让女孩子们也过了一把“仙女”瘾。男孩子们可就不这么想了,他们认为那些都太小儿科了,声音响亮,猛烈的火炮是他们的最爱。说起玩火炮,这些男孩子们可有经验了,把火炮放进石子堆里,沙堆里,井盖里,甚至是谷堆里,可以说你能想到的地方,他们都想到过,并实践过。最美的还是亮空中的大礼炮,一点燃,礼花就像炮弹一样直冲云霄,然后变成一朵朵花,好像一只只蝴蝶纷纷扬扬的飘洒下来,美得让人移不开眼。春节的味道也蕴含在这一声声炮响中。

  走亲戚和看春节联欢晚会是春节的必要活动。还没等吃完饭,孩子们就迫不及待的坐到电视机前等待春节联欢晚会的开始。“开始了,“开始了!”,不知是哪个孩子叫了一声,人们就开始围到电视机旁,看晚会。幽默的`相声,小品让孩子们捧腹大笑,大人们则在一旁嗑着瓜子,聊着家常,一片其乐融融的景象。正月里家家户户都要走亲戚,每个人都穿着新衣服,开开心心的拜年。孩子们则对大人们伸出手,嘴里说道:“恭喜发财,红包拿来!”然后和同伴们比比,看谁的压岁钱比较多。老人们忙着拜年,孩子们忙着要红包,年轻人也忙着用手机上的“摇一摇”来摇自己的红包,这就拼的是运气了。如果运气好,摇个几十元,如果运气不好,摇到的就只有几分钱了。摇到钱多的姐姐总是嘲笑摇几分钱的哥哥。哥哥气得脸都绿了。春节的味道就在这欢声笑语中弥漫开来。

  春节的味道是多种多样,它需要你细细地去品味,但是不论身在何处,春节的味道总会深深记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中。

春节的习俗2

  春节风俗——腊月二十七/二十八

  腊月二十七/二十八[春节习俗]

  洗浴

  传统民俗中在这两天要集中地洗澡、洗衣,除去一年的晦气,准备迎接来年的新春,京城有二十七洗疚疾,二十八洗邋遢的谚语。腊月二十六洗浴为洗福禄。

春节的'习俗3

  东北的春节自身保留了一些古老的习俗。除夕,首先全家一起祭祖,焚香秉烛、广陈供品,依尊卑长幼,向宗亲三代神主叩首,表示辞岁。随后,举行家宴,长辈们坐了上首,晚辈们团团而坐,取“阖第团圆”之意。饭果必要丰富,让人有充实感,预示来年丰衣足食,事业兴旺。这顿饭是对年菜的首次品尝,通常必有红烧肉、炖羊肉、米粉肉、红焖肘条、元宝肉、南煎丸子、四喜丸子、冻儿、豆儿酱、豆豉豆腐、芥末墩儿、辣芥菜、炒酱瓜儿等年禧套路菜。席间,老少互相祝愿、兄弟间推杯换盏,尽情享受天伦之乐。

  饭后,孩子们将芝麻秸遍撒庭院,人行其上,嘎嘎作响,谓之“踩岁”;再将悬挂于室内、外的春灯一齐点起来,照耀着四壁的年画和春条,室内、外一片灯火辉煌。“天地桌”上供着大幅黄纸彩印的“三地三界十八佛诸佛”或“百份”(天地诸神像册),设大饼,蜜供、面鲜、果品、素菜、年糕、年饭为供品,高点金字红烛与子午香,以表迎请诸神下界赐福。为珍惜已逝的岁月,男女老少都要彻夜不眠,进行不同的娱乐活动,谓之“守岁”。

  孩子们历来是随心玩耍,抖空竹、抽陀螺、捻升官图、掷骰子、玩牛牌、吹琉璃喇叭、口琴、耍影戏人、点走马灯,放“滴滴金儿”,“耗子屎”、“黄烟带炮”……老太太们则坐在一起斗纸牌、打麻将、打十胡。娱乐中佐以鲜果、糖果、干果杂拌儿、温朴、炒红果、蜜饯海棠等,边吃边玩,直至“接神”。午夜,此起彼伏的`鞭炮声响,震彻夜空。家家齐聚天地桌前焚香叩拜,供上素馅水饺,迎接诸神下界。礼成后,即宣告旧岁已去,新年来临,这正是“五更分二年”的庄严时刻。全家互道“新禧”,晚辈们要到堂上给长辈们叩首拜年,长辈们必给未成年的小孩儿一一引进“压岁钱”。

  最后,全家吃一顿素馅饺子,谓之“五更饺子”、“团圆饺子”。在百十个饺子里,只有一个放有硬币,谓之吃到这个饺子的人,主一年诸事顺遂。

春节的习俗4

  在爆竹声中,我们迎来了中国人最盛大的节日——春节。家家户户喜气洋洋,挂上红红的灯笼,贴上红红的春联。

  过年当然要贴春联。除夕那天,妈妈特别吩咐我,让我去找几对春联,贴在我家门上。于是,我找了两对春联,我大声读道:“万水千山凭虎跃!”妈妈连忙说出下联:“五湖四海任龙腾!”“呵呵,妈妈真厉害”!还有一幅上面写着:“五福临门,上下平安。”妈妈说春联都是吉祥话,是人们祈求在新得一年里能过上快乐幸福的'日子。

  除夕的晚上,瞧!外面成了烟花的世界。窗外简直是火树银花,格外绚丽。看那千姿百态的烟花多美呀!有的银蛇飞舞,有的金花四溅,有的像仙女散花,还有的像孔雀开屏。这些烟花使人看得目不暇接,把天空点缀得五光十色。

  初一至初十左右,我们大家都要到亲戚朋友家里去作客拜年。去时都会带上一些礼品,表达一片客气之意。无论是我们去作客,还是亲戚朋友来作客,我们肯定赚足了便宜,因为我们能得到压岁钱,拿到压岁钱心里别提有多高兴!

  我喜欢过新年。新年能贴春,能拿压岁钱,能赏烟花……最重要的是能和大家分享快乐。

春节的习俗5

  华山,古称“西岳”,雅称“太华山”,为中国著名的五岳之一,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中华”和“华夏”之“华”,就源于华山。位于陕西省渭南市华阴市,在省会西安以东120千米处。南接秦岭,北瞰黄渭,自古以来就有“奇险天下第一山”的说法。

  兵马俑是古代墓葬雕塑的一个类别。古代实行人殉,奴隶是奴隶主生前的附属品,奴隶主死后奴隶要作为殉葬品为奴隶主陪葬。兵马俑即制成兵马(战车、战马、士兵)形状的殉葬品。

  大雁塔位于唐长安城晋昌坊(今陕西省西安市南)的大慈恩寺内,又名“慈恩寺塔”。唐永徽三年(652年),玄奘为保存由天竺经丝绸之路带回长安的'经卷佛像主持修建了大雁塔,最初五层,后加盖至九层,再后层数和高度又有数次变更,最后固定为今天所看到的七层塔身,通高64.517米,底层边长25.5米。

春节的习俗6

  年三十 团年饭、行花街

  团年饭可以说是一年下来最重要的一顿饭了。在外打拼的游子,千方百计赶回家,为了就是这一顿饭。大年三十,贴完春联、挂完福字,广东人都会一家人齐齐整整,团聚吃饭,寓意团团圆圆。团年饭上通常都有一些好意头的菜式,比如寓意年年有余的鱼,横财就手的猪手等等。不过,醉翁之意不在“食”,而在合家欢聚同乐。

  以前老人常说:“行花街就是为了讨个好运气。鲜花象征花开富贵,金桔代表如意吉祥。”现在行花街除了可以买花、看花以外,更是广东人过年希望“行运”的标志。

  大年初一 斋日、舞醒狮

  大年初一的中午饭必须吃斋,用粉丝、腐竹、发菜、冬菇等煮成一锅”罗汉斋“,这一年该吃的素材都在这一天吃完,往后便可以大鱼大肉。

  在大年初一,不少乡镇都会举行舞醒狮的庆典,精彩的狮舞、热闹的气氛,年俗味特别浓!

  大年初二 开年、回娘家

  大年初二早上,各家各户都要吃“开年饭”。“开年饭”必有“生鸡”(雄公鸡),寓意“有生气”。吃过“开年饭”,已出嫁的女士携同丈夫和子女回娘家,一般携带煎堆、油角、年糕之类的年宵品。

  大年初三 贴个”赤口“万事顺

  在广东,大年初三的早上要贴“赤口”(禁口),一年到头都能出入平安,不与人发生口角或各种不幸的'灾难。而且“初一困金,初二困银”,初一初二两天积下来的垃圾,一定要到初三才一起清理倒掉。

  大年初四 迎灶神

  年前腊月廿四送灶神升天,正月初四就要迎灶神下凡啦。逢年初四,都是一个请神的好日子。这一天诸神由天界重返人间,老话说:“送神早,接神迟”,所以送神一大清早就开始,而接神则放在下午也未迟。

  大年初五 迎财神

  “财神到,财神到!”广东人在正月初五祭财神。民间传说,财神即五路神。所谓五路,指东西南北中,意为出门五路,皆可得财。

  大年初六 送穷神

  农历大年初六为马日,是汉族传统节日之一。正所谓大年初六求顺扔穷鬼,“送穷神"是古代汉族民间一种很有特色的岁时风俗,寄托了人们普遍希望辞旧迎新,送走旧日贫穷困苦,迎接新一年的美好生活的传统心理。

  大年初七 ”人日“

  传说女娲初创世,在造出了鸡狗猪羊牛马等动物后,于第七天造出了人,所以这一天是人类的生日。广东人称“人人的生日”。人日这天是全家人相聚的重要日子,同样讲究“人齐和吉利”,在广东人心中,这个节日的重要性不亚于除夕、开年。

  人们还会有“捞鱼生的习惯”。把鱼肉、配料与酱料倒在大盘里,大家站起身,挥动筷子,将鱼料捞动,口中还要不断喊到:“捞啊!捞啊!发啊!发啊!”而且要越捞越高,以示步步高升。

春节的习俗7

  幸福的日子过得总是那么快,一年一度热闹非凡的眨眼间就过去了,每个地方的习俗都各具特色。你想知道我的春节习俗吗?那就和我一起重温那美好的时光吧!

  腊八,似乎就是春节的前奏曲,一到腊八,就会用大米、糯米、麦仁、小枣、豆子、小米、白莲子、葡萄干等熬成香甜美味的腊八粥,喝了腊八粥,人们就会知道年就快要来到了。

  腊月二十三,在我们家乡是祭灶的日子。在这一天,大人们会拿着麻糖来到厨房的灶台前祭祀灶王爷,据说这是请他回到天庭后,在玉皇大帝面前多多美言几句。祭祀过后,我们就会分享又酥又甜的麻糖。

  腊月二十三仿佛吹响了春节开始的号角,腊月二十三过后,家家户户都会忙碌起来,在除夕之前,我们都会把房子打扫的一尘不染,然后购年货、蒸花糕、贴花花······

  到了除夕,年货都准备得停停当当,家家户户的门上和窗上都贴上来红红的.对联和窗花。这一天会十分得热闹,早上和大伯拿着鞭炮、纸钱来到祖先的墓前祭祀,“请”他们“回”到家里一同过年,而妈妈和大娘就会在家里热火朝天地准备丰盛的午餐。午饭后,一家人热热闹闹围在一起,一边看着电视,一边包着饺子。最有趣儿的是,妈妈还会在饺子里包入一枚硬币,看谁能吃到这个硬币,它寓意着吃到硬币的人在下一年里福气多多。在这一天,不管你是什么时候吃的午饭,饺子包好后,人们就会早早地把鞭炮挂在树上,饺子一入锅,就开始放鞭炮。这在我的老家这叫做抢福,谁家放鞭炮越早,谁家吃饺子越早,就意味在下一年中谁家的福气就越多。饺子煮熟后,还有一个更有趣的习俗,那就是盛出第一碗饺子,先要祭祀祖先,祭祀完毕后,把饺子重新放入锅里煮一下,重新捞出后,全家人才围在一起,一边谈论着一年中遇到的开心事,一边品尝这饺子的美味。吃完了年夜饭,,全家人坐在电视机前,惬意地吃着瓜子,其乐融融地等待着观看春节联欢晚会。这一夜除了比较小的孩子,人人都得一晚上不睡觉,这叫做守岁。

  终于来到了,正月初一,虽说,却不如除夕的热闹。早上,人们要早早地起床,放鞭炮,吃饺子。孩子们跟在大人的身后,来到长辈家磕头拜年。在这一天,最开心的就要数我们小孩儿了,我们会收到很多的压岁钱,拿着压岁钱的我们,尽情地去购买鞭炮和零食。

  眨眼间,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来了。早上,人们早早地涌上街头,兴高采烈地观看着舞、耍龙灯、踩高跷······到了晚上,全家人一起去赏花灯,看礼花。街道上,各个商店的门口都挂满了红红的大灯笼,每个招牌上都围着五颜六色的彩灯,就连树上都挂满了一个个小彩灯,头顶上红色、黄色、紫色······的礼花一个连着一个在空中绽放,这样的礼花,这样的花灯连在一起,真是火树银花不夜天呀!

  怎么样?我家乡的春节习俗很有趣儿吧!明年的春节,欢迎你到我的家乡来做客,感受一下我家乡的春节习俗吧!

春节的习俗8

  春节到,家家户户喜气洋洋,团团圆圆。春节有许多习俗,比如:贴春联,放鞭炮,吃饺子等等。让我们一起来解解它们吧!

  贴门神这是几乎家家户户过年都要做,关于贴门神还有一段有趣神话传说:相传在古时候,有位龙王总想偷吃玉帝贡品,玉帝发现后狠狠地惩罚它,可龙王依然屡教不改,于是,玉帝让两位身强力壮天神看守大门,不让龙王再来捣乱。可是两位天神和我们一样要睡觉休息。于是玉帝想一个好办法,把两位天神画像贴在门上,从此贴门神习俗就这样代代流传。

  在我国北方有一种习俗,就是吃饺子,饺子谐音即“交子”,表达人们对更岁交子,对新一年吉祥富裕一种渴望。而南方人则喜欢在大年早晨吃汤圆,意味着我们在新一年里圆圆满满,团团圆圆。人们还喜欢把一种叫“荠菜”蔬菜和汤圆一块吃,“荠菜”有被称作“聚财”意喻在新一年招财进宝,心想事成。

  春节里,我们更少不要放鞭炮来活跃一下春节时欢欢喜喜气氛。放鞭炮在民间还有一个传说:相传在远古时侯,有一只叫“年”怪兽,每到春节时候就出来吓唬人,于是人们就想个办法,用竹筒点燃扔向它,竹筒爆炸后发出很大声响,吓走年兽,放鞭炮习俗就这样流传下来。

  春节习俗还有很多很多,它丰富我们知识,拉近人们距离。它是中华民族优良传统,让我们一起去解它们吧!

春节的习俗9

  春节是我国一个古老的节日,也是一年中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在中国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还有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相传至今。比如,扫尘、贴春联、贴窗花、倒贴“福”字、画年画和守岁等等。 春节是我国一个古老的节日,也是一年中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在中国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还有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相传至今。比如,扫尘、贴春联、贴窗花、倒贴“福”字、画年画和守岁等等。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在古书《吕氏春秋》中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习惯了,此外,扫尘还有“除陈布新”的含义。

  春联也叫对联、桃符,它以对偶、精巧的文字抒发美好的愿望,是我们中国独特的文学形式。春节贴春联这一习俗起源于宋代,春联分为上联、下联和横批。

  “福”字,指的是福气、福运,春节贴“福”字是为了表达对亲朋好友的一种祝福。可是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祝福,人们干脆把“福”字倒过来贴,表示“福‘倒’了”。

  现在春节挂贴年画在城乡已很是普遍,浓黑重彩的年画给家家户户带去了兴旺和欢乐的喜庆场面。我国收藏最早的年画是南宋《隋朝窈窕呈倾国之芳容》的木刻年画,画的是王昭君、赵飞燕、班姬和绿珠四位古代美人。

  在此我再送大家一副对联:“焰火耀长空,色彩斑斓欢度除夕度,金龙腾大地,人声鼎沸喜迎吉祥年”!

  春节习俗

  “轰!”一个礼炮打响了,天空顿时蒙上了一件五彩斑斓的彩衣。随着第一个礼炮的打响,各家不约而同地放出了各种款式的烟花,每一家的屋顶上都挂上了一个美丽的帽子。放烟花的声音震耳欲聋,五彩的烟花使我眼花缭乱。 回到老家,心里可高兴了,春节习俗总会让我吃惊不小,最普遍的就是以下四个了:吃年饭,看晚会,午夜放烟花和拜年。

  大年三十,舅舅舅妈等亲戚都欢聚一堂,外婆外公满脸喜悦,开心地忙碌着。对,今天我们要吃年饭了!“噼里啪啦”,一阵鞭炮声响起,年饭做好了!当然,吃年饭总忘不了土地爷爷,敬几根香,摆几碗菜和一碗饭,求土地爷爷保佑,来年丰收。接下来,便入席了。吃罢年饭,大家都坐在炉子旁边聊天。外公外婆这时候可就忙咯!吃年饭(也可以说是团圆饭),是春节的重要习俗之一,不管是在哪儿,大家都会赶回来,和家人一起共享这美好的时刻。吃年饭时,大家总有很多话要说,说工作,说家庭,等等。吃年饭的时间是不一样的,只要家人都到齐了,想什么时候吃都行。

  晚上,就剩下自己家的人了。在看春节联欢晚会之前,是我最期待的时候:收压岁钱。恭喜发财,红包拿来!大舅舅一个,小舅舅一个,外婆一个……大家都忙活完了,该坐下来休息休息了,于是,我们便团聚在一起看春节联欢晚会。边看边聊,仿佛话总也说不完似的。总算熬到12点了,午夜烟花快燃放了!“轰!”一个礼炮打响了,天空顿时蒙上了一件五彩斑斓的彩衣。随着第一个礼炮的打响,各家不约而同地放出了各种款式的烟花,每一家的.屋顶上都挂上了一个美丽的帽子。放烟花的声音震耳欲聋,五彩的烟花使我眼花缭乱。我和大舅妈跑到楼顶上观看烟花,我兴奋得直跳:“我这次苦熬到12点真是没白费,这真是太壮观了!”午夜放烟花,有可能是每个地方都有的习俗,有可能是我们家乡特有的一种习俗,但都一样,我见识到了,你们也听说了!

  这天,是初一,才刚起来,就听见门外一阵拜年声:“给您老拜年了啊!”“哎!来了来了,新年快乐!”“新年快乐!”这时候,外婆正忙着做早餐,外公则正忙着招呼人。“坐一下吧啊?”“不了不了。”这样的对话总会听见很多次。我赶紧吃完早餐和小舅舅他们出门了。小舅舅的双胞胎女儿紫依和紫芊各提着一个袋子,每到一处袋子里的东西就会增加一点,可高兴坏她们了。所谓的拜年呢,就是挨家挨户地走动,有时候会在哪一家坐一会儿,聊聊天什么的。而小孩子就提着个袋子去拜糖。声明一下啊,我可没有哦!

  每个地方的春节习俗或多或少都有些不同吧,你们是不是也该让我长长见识了呢?

春节的习俗10

  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的端午节,到那天,人们整天都沉浸在喜气洋洋的气氛里。

  每逢端午节那天,人们都包粽子吃。听说这其中还有一个故事,据说,很久以前,有一位著名的爱国大诗人,他叫屈原,当初他被别人杀害了并且扔进了又急又宽的汩罗江里,人们知道了,怕江里的鱼虾把屈原的尸体吃掉,便包了许多味道鲜美的粽子扔进江里,这样鱼不会吃屈原的尸体了。正好那天是农历五月初五,善良的人们为了纪念屈原,把这天定为端午节,以示悼念。

  知道粽子是怎么包得吗?让我来告诉你吧。首先把新鲜又绿油油的

  粽叶洗得干干净净,然后用左手托着粽叶,右手轻轻地勺起糯米,并加上绿豆、蜜枣、葡萄干、排骨、花生米,包起来用绳子捆紧,最后把美味的粽子煮上几个小时,熟透了就可以吃了。还在煮的时候那香味早已传遍了整个大街!你咬上一口尝尝,保证令你越吃越想吃,就算你不吃,闻一闻,都会令人垂涎欲滴,并且那香味直往心里钻。

  一顿丰富的午餐过后,人们就扶老携幼从四面八方不约而同地来到河边,来观看激烈的赛龙舟。只见两队选手精神抖擞地坐在船上,手紧紧地握住船桨,目不转睛地注视着前方,整装待发。“叭”的一声,一条条龙舟像射出的箭一样向前冲。两岸的人们也欢腾跳跃,兴奋地大声喊着:“加油,加油。”那简直锣鼓喧天,响彻云霄,热闹非凡! 到了下午,人们也早已满头大汗,该洗个舒服的澡了。按着传统的习惯,人们把早已准备好的艾叶、菖莆、鱼腥草等烧上一大锅水。全家人都要洗,说是避邪气,其实按中药原理是杀菌除湿气。洗了以后,不会生痱子。

  朋友们,欢迎你们到我的家乡来过端午节,那一定一饱会眼福和口福!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花市何处有?的士直驶望海村。”星期五,我与爸爸到江北观音桥的.望海花市去开了一番眼界。

  刚进花市,一股淡淡的花香味迎面扑来。接着听见了鸟叫声和人们贩卖物品的吵闹声。我想:“花市人真多,可真是热闹啊!”我随着爸爸走了进去,那鲜艳的颜色明亮的照耀着我的双眼,使我的眼睛迷蒙了,这一丛,那一簇,让我目不暇接,眼花缭乱。我和爸爸一边挪着小小的步子,一边观赏一些奇花异草。有绿叶镶嵌着像猫眯眼睛的斑纹,叶底是紫色的,叫“钻石猫眼”;有像狮子头的“三色堇”;还有能捕捉虫子的“猪笼草”……我在花店里看见了许

  多鲜花的种子,我很感兴趣,并购买了既害羞又含蓄的含羞草和碧绿的宝葫芦花种。 走过花店,我和爸爸又进入了观赏鱼市场。首先映入我眼帘的是一个生机勃勃的画卷。那一条条可爱的小鱼儿轻巧地穿过颜色各异、形态不一的珊瑚,那珊瑚似乎也情不自禁地跟着小鱼跳起了“摇摆舞”,我在鱼缸前看得津津有味。我还发现了一些不曾见过的小鱼。有身体很长爱左右摇摆的龙鱼;有尾巴像剪刀身体漆黑的象鼻鱼;有全身血红,犹如一簇火苗的血鹦鹉……

  “叽叽喳喳”这叫声连续不断,原来是一家鸟店发出的声音,我走进去瞧了瞧。有活泼的小麻雀;惹人喜爱的八哥;全身白如雪,犹如一团棉花的鹦鹉……

  清明节逛花市的人可真多啊!这些男男女女、老老少少的人都来购买美丽的鲜花,去祭奠先逝的亲人,以对逝者表示深切的哀思,送去一分挂念。我为这文明、古朴的民风而感到欣慰,望普天之下的中国人要继承和发扬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清明时节——家祭无忘思乃翁。

春节的习俗11

  湘潭

  在湘潭一带流存着许多过年的风俗,古老而朴素。从正月初一到十五,不论是农村或城镇,到处可以看到舞龙灯。舞龙灯先要"接龙"。即挨家挨户发请帖,凡是接了请帖的人家就依次进屋去舞龙灯表示祝贺。接龙后,开始舞龙。龙随鼓起,翻腾跳跃,大有腾云驾雾之势。欢快时,灯游龙卷,让人目不暇接。湘中一带盛行舞龙灯,还传承着不少的巫风楚俗,如"接龙"、"收水"、"挂红"等,都表达了人们喜庆丰年的美好祝愿。

  新化

  新化元旦必定准备极丰盛的早餐,俗信新年的'第一餐愈丰盛表示这一年愈丰收。长沙习俗,有客前来拜年,要放鞭炮迎接。入座后,送上两枚槟榔,称为元宝,祝其发财之意。

春节的习俗12

  春节是中国的一个古老的节日,也是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中,仍然有一些相对固定的习俗流传至今。比如扫灰尘,贴春联,贴窗花,倒挂“福”字,画年画,守年三十等等。

  古书《吕氏春秋》记载“腊月二十四扫屋尘”,中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习俗。此外,扫尘也有“除陈不新”之意。

  春联,又称对联、桃符,以对偶、精致的文字表达美好的祝愿,是中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春节贴春联的习俗起源于宋代,春联分为上联、下联和横联。

  “福”字指的是吉祥如意,“福”字贴在春节期间,表示对亲友的祝福。但为了充分体现这种福报,人们干脆把“福”字倒贴,表示“福”已经倒了。

  现在,春节期间在城市和农村悬挂年画是很常见的,色彩鲜艳的年画给每一个家庭带来繁荣和欢乐。中国最早收藏的年画是南宋《隋朝窈窕呈倾国之芳容》年的木刻年画,描绘了古代四大美女:王昭君、赵、班基和陆竹。

  在此,送你一副对联:“烟花满天,五彩除夕,金龙之地,满人欢庆吉祥”!

春节的习俗13

  新年伊始,我们用希望擦亮天空,云朵飘过天空,这是前进的旗帜挥舞的场景。我们用力量横扫地球,地球吹着新鲜的风,这是前进步伐所表现出的热切感情。

  推开窗门,我偶然发现角落里有点绿色。绿色是如此耀眼,照亮了我的眼睛,冲向了我的心。在这个寒冷的日子里,草开始了新年的奋斗和努力。

  想想过去的一年,却发现一点印象都没有。这时,我意识到过去的日子毫无意义,甚至没有什么值得回忆的。而我,还是一如既往的悠闲。春天是一年的计划,这让我顿时醒悟:新的一年,新的起跑线,新的起点。无论是继续过去毫无意义的日子,还是以新的面貌迎接新的未来,都在我的思想之间。也许,我甚至不知道这个答案,更不用说预料了。但我能掌握的是从现在开始行动。不管我将来会怎样,但我至少可以谈谈zì wèi是的`,我努力过,从来没有放弃过,我用行动改变了一点人生道路。

  人们说每个人都需要有一个计划。现在我认为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与其被那些计划冻结自己的生活,不如抛弃他们。只要你的心不会忘记你想做什么和做什么,你的生活中可能会有更多更好的发展道路。

  如果把成功比作一条路,那么努力就是这条路的土壤,无尽的土壤堆在一起,让你一步一步地前进,一步一步地成功。也许,这个过程是苦的,累的,但当你走到最后,你会觉得一旦付出,是如此值得,因为一旦努力,只是改变他们自己的成功。

春节的习俗14

  每年都等着、盼着过春节。因为这是一年中最热闹的一天。

  早晨,早早的起床,穿上妈妈早给准备好的新衣服、新鞋子。心里别提多高兴了!

  到了晚上,大人们都开始忙着包饺子。这时我们小孩子便拿着好多的烟花出去。大的、小的、长的、短的各式各样的。我最喜欢的是摇花,拿上几根,点上火。那花便飞洒起来,我前后的摇,转圈的摇,那火花随着我的摇摆闪闪亮亮。像一串串小星星围在我的身旁,我仿佛是飞到了天上与他们一起玩耍。接着就是要点燃花了。我躲在爸爸的身后看着,砰、砰,每一声响都开出一朵美丽的花,有红的'、绿的、蓝的、紫的,五颜六色,美丽极了。

  吃完了饺子,就要睡觉了,我真的希望时间快点过,我期盼着过年的春节!

春节的习俗15

  春节是我国古老的节日,也是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如何庆祝这个节日,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些相对固定的风俗习惯,其中有不少还流传至今。

  干净的

  “腊月二十四,扫尘扫屋”,据《鲁春秋》记载,我国的春节扫尘习俗是在尧舜时代。民间说法:因“尘”与“辰”谐音,新年扫尘有“除旧推新”之意,其目的是扫除一切霉运和厄运。运气。这种风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辞旧迎新的希望。即将到来的春节期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清扫院落六卢,掸拂尘土蜘蛛网,疏通明渠和地下水渠。处处洋溢着喜气洋洋、讲卫生、干干净净迎接新年的节日气氛。

  贴春联

  春联又称门对、春贴、对联、对联、桃符等,以工整、对偶、简洁、细腻的文字描写时代背景,寄托美好祝愿。它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会挑选一幅红色的春联贴在门上,为节日增添喜庆的气氛。这种习俗始于宋代,盛行于明代。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艺术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都讨论过了。

  春联的种类很多,按使用场所可分为门心、框对、横披、春条、斗方等。 “门心”贴于门板中上部;“框对”贴在左右门框上;“横帘”贴在门横梁上;“弹簧条”根据内容不同贴在相应的地方;“斗金”又叫“门扇”,呈方形、菱形,多贴在家具和照壁上。

  贴窗花和倒“福”字

  在民间,人们还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气氛,而且集装饰性、观赏性、实用性于一体。剪纸是我国非常流行的民间艺术。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因多贴在窗户上,故又称“窗花”。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夸张,生动地表达了吉祥的事物和美好的愿望,把节日装点得红红火火、富丽堂皇。

  在贴春联的同时,有的家庭还要在房门、墙壁、门楣上贴“福”字。春节贴“福”字是我国由来已久的民间习俗。 “福”字寓意福气、吉祥,表达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为了充分体现这种向往和愿望,有的人干脆把“福”字倒贴,寓意“幸福到了”、“福到了”。也有民间将“福”字仔细描写成各种图案,如寿星、寿桃、鲤鱼跃龙门、五谷丰登、龙凤呈祥等。

  新年图片

  城乡春节挂贴年画也很普遍。浓墨重彩的年画,为千家万户增添了许多红火喜气。年画是我国古老的民间艺术,反映了人们淳朴的风俗和信仰,寄托了他们对未来的希望。年画与春联一样,起源于“门神”。随着雕版印刷的兴起,年画的内容不再局限于门神等单调的题材。丰收》、《六兽吉祥》、《迎春福》等经典彩色年画,满足人们喜庆、祈福的美好愿望。我国有三大年画重要产区:苏州桃花坞、天津杨柳青、山东潍坊,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三大年画流派。

  我国现存最早的年画是南宋木版年画《亭亭玉立秀江山》,画的是古代四大美人王昭君、赵飞燕、班姬、绿珠.民间流传最广的是一幅“鼠婚”年画。描绘了老鼠按照世界风俗迎娶新娘的有趣场景。民国初年,上海郑曼陀将历法与年画结合起来。这是一种新的年画形式。这种由两幅年画组合而成的年画,后来发展成挂历,至今仍在全国流行。

  守岁

  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一年一度的活动之一。守岁的习俗源远流长。最早的记载见于西晋周代《封土志》:除夕夜,各人互赠礼物,称为“喂年”;《守岁》;大家通宵不眠,等待黎明,这就是所谓的“守岁”。

  “两年一夜,两天五时”,除夕之夜,全家团圆,吃年夜饭,点上蜡烛或油灯,围坐在火边聊天,等待时机辞旧迎新之意,通宵守夜,象征驱除一切邪恶的瘟疫疾病,期盼新的一年吉祥如意。这种习俗逐渐流行起来。唐初,唐太宗李世民作了一首《守岁》诗:“让寒冷离开冬雪,把温暖带进春风”。时至今日,人们仍有在除夕守望迎新的习惯。

  在古代,守岁有两种含义:老人守岁,是“告别旧岁”,表示珍惜时光;年轻人守岁,是为了延年益寿。自汉代以来,新旧岁月交替的时间一般是在半夜。

  鞭炮

  中国民间有“开门放鞭炮”的说法。即是新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第一件事就是燃放鞭炮,在噼噼啪啪的`鞭炮声中推陈出新。鞭炮是中国的特产,又称“爆竹”、“爆竹”、“爆竹”。它的起源很早,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放鞭炮能营造喜庆、热闹的气氛,是节日期间的娱乐活动,能给人们带来欢乐和吉祥。随着时间的推移,鞭炮的使用越来越广泛,其品种和颜色也越来越多样化。每逢重大节日庆典,以及婚嫁、盖房、开业营业,都要燃放鞭炮,以示庆贺、吉祥。现在,湖南浏阳,广东佛山、东姚,江西宜春、萍乡,浙江温州,都是我国烟花之乡。生产的鞭炮花色多样,质量上乘,不仅畅销全国还远销世界各地。

  拜年

  大年初一,人们早早起床,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齐齐,出门走亲访友,互祝来年吉祥如意、兴旺发达。拜年的方式有很多种。有的是同一个族长带领几个人拜年;有的同事请几个人拜年;由于拜年费时费力,一些上层人物和士大夫用各种贴纸互相祝贺,后来的“贺年片”就是由此发展而来的。

  春节拜年,晚辈要先给长辈拜年,祝长辈长寿,身体健康。长辈可以把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你可以平静地度过一年。压岁钱有两种,一种是用彩绳编成龙形,放在床脚。这段记载见于《燕京岁史记》;孩子的钱。压岁钱可以在拜完年之后当众分给晚辈,也可以在除夕晚上孩子熟睡时由父母偷偷放在孩子的枕头底下。长辈给晚辈发压岁钱的习俗至今仍盛行。

  春节饮食习俗

  在古代农业社会,农历腊月初八左右,家庭主妇就开始忙着弄年粮了。因为腌制肉的时间比较长,所以一定要尽快备好。我国很多省份都有腌肉的习俗,广东省的最多。

  蒸年糕,因为“年糕”的谐音和口味的多样性,年糕几乎成为了每一个场合必备的美食。年糕的款式有立方体的黄白年糕,象征金银,寓意新年发财致富的寓意。

  年糕的味道因地而异。北京人喜欢吃红枣年糕、水果年糕和用糯米或黄米做的白年糕。河北人喜欢在年糕中加入大枣、小红豆、绿豆一起蒸。晋北内蒙古等地,过年有吃黄米粉炒年糕的习惯,有的是用豆沙、枣泥做馅的。山东人用黄米和红枣蒸年糕。北方的年糕以甜味为主,或蒸或炸,也有的人干脆加糖吃。南方的年糕有甜有咸。比如苏州、宁波的年糕,都是用粳米做的,味道比较清淡。除蒸、炒外,还可切片油炸或煮汤食用。甜年糕由糯米粉、糖、猪油、玫瑰、桂花、薄荷和素食制成。做工精美。可以直接蒸,也可以和蛋清一起炒。

  真正过年的前一天晚上,叫做团圆夜。出门在外的游子,不远万里才能归来。全家人围坐在一起包饺子过年。皮包上的馅,馅的内容多种多样,各种肉、蛋、海鲜、时令蔬菜等都可以包馅。饺子的正统吃法是用清水煮熟,捞起用醋、蒜末、香油拌匀。酱油作为调味品食用。还有煎饺、烤饺子(锅贴)等吃法。因为面条中的“和”字是“一起”的意思;饺子中的“饺”与“角”谐音,“和”、“角”也有团圆之意,故用饺子来象征团圆、团圆。交子寓意吉祥;此外,由于饺子形如元宝,过年吃饺子还有“招财进宝”的吉祥寓意。全家人聚在一起包饺子,谈新年,其乐融融。

【春节的习俗】相关文章:

春节的习俗09-30

春节习俗07-27

春节的习俗02-12

春节的习俗02-06

春节习俗02-05

春节的习俗是07-02

春节的习俗03-07

春节的习俗的作文10-15

山西的春节习俗06-27

春节习俗作文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