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瀑布的葬礼》评课稿

时间:2024-04-04 07:13:18 其他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大瀑布的葬礼》评课稿

  作为一名老师,常常需要准备评课稿,评课有利于信息的及时反馈、评价与调控,调动教师教育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我们该怎么去写评课稿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大瀑布的葬礼》评课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大瀑布的葬礼》评课稿

《大瀑布的葬礼》评课稿1

  《大瀑布的葬礼》是一篇略读课文,讲述了巴西总统亲自为一条曾经是世界上流量最大、而今即将消失的赛特凯达斯达瀑布主持葬礼的故事,涉及到保护生态平衡,爱护我们生存的地球这一世界性的问题,表达了作者对人类环境的深深忧虑。

  潘老师的这一堂课,以通过各种方法引导学生理解重点词句,引领学生真正走进文本,去感受瀑布原来的雄伟和如今的枯竭,从而唤起学生对美好环境的向往,增强环保意识。

  我在今年4月已经听过一次,由潘老师执教的《大瀑布的葬礼》,我感觉这次比上次的课上了一个台阶,整个课堂更加紧凑,语言表达及表情上都有所改善。总体来说,我对这堂课印象较深的几点如下:

  一、读中感悟,激发情感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只有对话,才是真正的引导;只有对话,才能走进心灵;只有对话,才能彼此接纳;只有对话,才能相互造就。在这堂课中,潘老师让学生亲近文本,与文本碰撞;亲近作者,与作者交流,让学生与文本与作者进行了“零距离”的心灵对话。用心灵去倾听心灵,达到心灵相通,情感共鸣,形成独特的阅读体验。

  文本是主体感悟的语言材料,对文本语言的感悟首先要由读来完成。读是理解、感悟的前提,也是最基本最经常的训练。深刻的感悟是建立在深入阅读、积极思考的基础之上的。对文本读得越多,想得越深,自然感悟就越丰富。教学中,潘老师通过让学生个别朗读、默读、自由读等不同方式全方位地接触文本语言。

  在落实重点段时,潘老师进行了多层设计。通过找句子、谈感受、看视频、品读等方式,引领学生一次次深入文本,领略到大瀑布的壮观。调动学生内心深处对语言文字的感悟,激发其情感。潘老师不失时机地让学生通过“读”把情感表达出来,这些实践点的落实促成了学生语感的形成。言语实践和感悟入情水乳交融,读中感悟,感悟又更好地促进学生把书读好。

  二、读写结合,拓宽思路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在阅读中吸收的写作知识可以转化成表达能力,通过作文实践又能促进理解能力的发展。

  在我上次听的那堂课中,潘教师巧用了课文的空白点,让学生在学完整课之后,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想说的话,我觉得那样做挺好的。而这堂课,潘老师则是通过昔日大瀑布与而今的大瀑布对比之后,出示了这样的写话练习:

  可是今天,我们再也看不到______,

  再也看不到______,

  见到的是______。

  我觉得这样做也挺好的,为学生搭建可供展示的生活平台,激活了学生的内心世界,迸发出学生的情感火花,让真情在学生笔下流淌。使他们激情澎湃,将对环境的忧虑、对瀑布的热爱与同情,对造成瀑布的人类的控诉,通过自己的言语尽情地表达出来。这样的平台是充满智慧的,教师不再是教材的解读者,教案的执行者,是一个善于创设情境,富有教育机智的人,她不单单是传授知识,更多的是唤醒学生的创造力,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但是,听了几位老师的点评后,我也有同样的感触:大瀑布给我们带来的不仅仅是视觉上的冲击,还有听觉上的感受呀!因此,我们的写话训练还可以加上有关听觉方面的感受。如:我们再也听不见______。

  三、运用多媒体,补充空白

  一直在教低年级,知道他们特喜欢多媒体,听了这堂课后发现,原来,高年级也适合用多媒体。当文中介绍了赛特凯达斯瀑布而今的情况,向我们展示了比较灰色的一面,而当潘老师用多媒体展示大瀑布昔日雄伟壮观的情景时,学生再看看文中如今的大瀑布,掀起了学生强烈的情感波澜,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了,从孩子们的语言中可看出他们发自内心的要保护环境、爱护地球的呼喊。这里的多媒体运用得恰到好处,补充了课文空白。

  四、巧用对比,帮助理解

  对于“一万立方米”,学生没有确切的概念,潘老师巧妙地从学生的身边入手,通过与学校游泳池的对比,让学生体会到大瀑布的气势雄伟壮观。这点,很值得我们借鉴,今后要是碰到难理解的词,我们可以借助学生熟悉的事物,帮助他们理解。

  【小小疑惑】

  1、当研读今日“垂危”时,老师配乐朗读了第七自然段,学生闭眼想象画面。当时听课时,我就想:这里的二胡曲《二泉映月》带有及其浓烈的中国风,与这篇外国文章会不会不大协调?是否改用贝蒂·米德勒演唱的《迎风展翅》之类的哀乐来代替会更好呢?但是,我现在又想《二泉映月》旋律似作者端坐泉边沉思往事,与这篇课文也挺符合的。想想,我自己可能太敏感了。

  2、刚开始导入的时候,潘老师在板书完课题后,问:“这个葬礼的名字叫什么?”听起来好像怪怪的,是否改问:“这是谁的葬礼?”更妥当呢?

  3、葬礼本身就是个比较悲伤的词,但,在这堂课上,没有明显得感受到凝重的气氛,似乎老师在努力营造气氛,让学生感受萧条、悲伤的氛围,但学生的积极性不是太高,激情不够。

  总体来说,这堂课是相当不错的,潘老师允许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努力实现“思想与思想的碰撞、情感与情感的交融、心灵与心灵的接纳”。让学生们“悟”得其神,“练”得其法,学生的个性与学习智慧得到尽情展现,课堂真正成了师生智慧飞扬的天地,成了师生共同创造的舞台,值得我思考和学习!

《大瀑布的葬礼》评课稿2

  《大瀑布的葬礼》这篇课文讲述了塞特凯达斯大瀑布从昔日的雄伟壮观到如今的形容枯槁的演变,从而激发人们保护环境、保护地球的情感。邓老师很好地挖掘了课文的情感因素。上课伊始,邓老师由大瀑布的葬礼导入。真实的感情、哀婉的音乐加上老师低沉悲怆的解说,孩子们一下子便被这种伤感的`氛围所感染,心情凝重起来。紧接着,老师又将描写大瀑布昔日壮美的段落与描写大瀑布今日枯槁的段落放在一起进行教学,紧紧扣住文中掷地有声的语言,通过情感朗读,引导学生感悟课文。在强烈的情感反差中更加深了学生对美好事物被摧毁的悲痛之情,从而自然而然地产生了要保护环境、保护地球的强烈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当学生的感情积聚到一定程度时,老师因势利导设置了一个角色体验的环节——“假如你就是导致大瀑布消失的人,参加了这一特殊的葬礼之后,你的心里有何震撼?”由于有了前面的情感铺垫,孩子们在将他们心中对大瀑布消失的悲痛、对人类破坏生态平衡的憎恨之情转化为语言表达出来时,水到渠成,感情真挚。整堂课下来,邓老师始终围绕“情”字做文章,找准动情点打动学生的心,使作品与学生的心发生了共鸣,因而这堂课是精彩的,更是动人的。

【《大瀑布的葬礼》评课稿】相关文章:

《大瀑布的葬礼》评课06-01

大瀑布的葬礼评课12-10

《大瀑布的葬礼》的评课12-10

《大瀑布的葬礼》的评课范文12-10

课文《大瀑布的葬礼》评课12-10

《大瀑布的葬礼》评课与反思12-10

大瀑布的葬礼说课设计12-13

《特殊的葬礼》评课稿07-03

《特殊的葬礼》评课稿01-07

特殊的葬礼的评课稿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