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称象》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时常要开展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称象》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称象》教学设计1
1。通过官员们的称象方法和曹冲称象方法的对比,理解曹冲称象方法的科学性。
2。掌握本课12个生字,理解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分析比较课后习题2中三对句子间的不同意思。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讲述这个故事。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曹冲称象的方法。
教学思路:
在通读课文,整体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引出课文的教学重点,然后通过实物演示和分析联想,落实教学重点。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出课题。教课前,教师先讲有关曹冲的故事,使学生对曹冲的聪明才智有初步的了解,以此激发学生急于知晓曹冲小时候的故事的兴趣,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来,并在最短的时间内进入最佳状态。接着板书课题,在引导学生审题中,向学生说明今天我们要学习有关曹冲的另一个故事——称象。然后启发学生:“象又高又大,身子像堵墙,腿像四根柱子,这么大的象怎么称呢?我们读课文时,就要弄明白曹冲怎么称象的,他称象的方法好不好,好在哪里?”
二、展开学习目标。
1。通读课文后复述故事情节。
2。学会本课12个生字。
3。联系课文内容讲讲“又高又大”、“谁有办法把这头大象称一称”等词、句的意思。
三、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因人而导。
四、学生分小组相互交流学习情况,复述故事。
五、练习填空:
1。官员们想出来的办法一共有两个,一个是( ),一个是( )。第一个办法别的官员认为( ),第二个办法曹操( )。
2。曹冲称象的办法是( )。
第二课时
一、对比分析,突出教学重点。先指导学生把曹冲的称象和官员们的称象进行对比分析,在比较分析中使学生了解曹冲称象的高明之处。要求学生读课文思考:
1。官员们想的第一个称象办法是什么?(砍一棵大树做秤杆称)这个办法好不好?(这个办法不好,因为有了大秤也不成啊,谁有那么大的力气提得起这杆大秤呢。)
2。官员们想的第二个称象的办法是什么?(把大象宰了,割成一块一块的再称。)这个办法好不好?为什么?(这个办法也不好,因为把大象宰了,割成一块一块,大象活不成了。)
3。曹冲用什么办法称象?曹冲称象的办法与官员们称象的办法相比较,谁称象的`办法好?(曹冲称象的办法好,曹冲称象既不需要造大秤,又不宰大象,这个称象的方法很科学。)
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认真阅读曹冲称象的段落,仔细分析曹冲称象的方法。
二、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把曹冲称象的步骤讲出来。(第一步,大象上船,人在船舷上画线;第二步,大象下船,船上装石头;第三步,石头装到齐线的地方,然后分几次称石头;第四步,把石头的分量加起来。)
三、实物演示,让学生按曹冲的称象方法操作。
1。指导学生反复阅读这几句话:“把大象赶到一艘大船上,看船身下沉多少,就沿着水面,在船舷上画一条线,再把大象赶上岸,往船上装石头。等船下沉到画线的地方,称一称船上的石头。”读后要求学生讲讲这几句话的意思,把理解课文的重点内容与词句训练结合起来。
2。在学生理解以上句子意思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演示的程序是:先把小象放到船上,沿水面在船舷上“画一条线”,接着把小象拿出来,把石头往船里装,船下沉到画线的地方时,停止装石头,石头有多重,小象就有多重。
四、分析联想,深化教学重点。
1。读课文,联系演示操作,想想曹冲在称象中联系了哪些实物?(船、石头、水)
2。请同学们根据这些实物想想,曹冲称象的科学道理在哪里?(水能载船,船上放了石头,船就会下沉,东西越重,下沉得就越多。石头是一块一块的,可以一块一块的称。大象在船上时,沿船舷画一条水平线,然后用石头代替大象,等船下沉到画线的地方,这时称船上的石头,船上石头的重量就是大象的重量。)
3。请学生根据这个科学道理,讲讲怎样解决生活中类似的问题,促使学生把理解的原理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去。
4。完成课后作业2、3题。
附:板书
《称象》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学会11个生字(其中“杆”和“量”为多音字)及新词,认读3个字,结合句子理解“直”和“才”的意思。
能力目标:
1、认识冒号和引号,体会它们的用法。
2、学习边读边思考提出不懂的问题。
情感目标:
了解曹冲称象的办法,知道曹冲是个聪明、爱动脑筋的孩子,懂得遇到问题要善于动脑筋。
教学重点:
学习边读边思考,提出不懂的问题;知道曹冲是个聪明、爱动脑筋的孩子,懂得遇到问题要善于动脑筋。
教学难点:
了解曹冲说的称象办法,知道这个办法好在哪儿。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重点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识生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字义,把握文章内容。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默读课文,学习边读边思考提出不懂的问题。
4、认识冒号和引号,体会用法。
5、了解曹冲称象的办法,知道曹冲是个聪明、爱动脑筋的孩子,懂得遇到问题要善于动脑筋。
教学重点:
学习边读边思考,提出不懂的问题;知道曹冲是个聪明、爱动脑筋的孩子,懂得遇到问题要善于动脑筋。
教学难点:
了解曹冲说的称象办法,知道这个办法好在哪儿。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你日常生活中都知道有哪些秤呢?(结合实际说一说)
问:你们知道这么多啊,那要是想秤大象应该用什么秤呢?我们一起看看古代的曹冲是怎么做的?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读后标上自然段的序号,并同桌互查生字。检查读词,了解大意。(生字带音节)
曹操、曹冲(你对他们有哪些了解)(曹操,即魏武帝,字孟德,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曹冲是曹操的儿子,自幼聪明好学,深得曹操宠爱)
秤杆(指一指,“杆”是多音字,读准音)、船舷(读准“舷”的音)、像堵墙(有些夸张)
2、指名朗读课文,大家评议是否正确,并提出不懂的问题。
三、精读课文。
1、大家提出了几种称象的办法?
3种。官员们的办法有2种:造大秤、宰大象。
曹冲的办法是:课文第4自然段
指名读读曹冲的办法,并进行课件演示。
2、你认为谁的办法好,为什么?
(曹冲的`办法好,既能称出大象的重量,又能保全大象。)
3、比较:曹操听了摇头。曹操听了直摇头。(结合课文说一说。)
4、果然是什么意思?(按照曹冲的办法真的秤出了大象的重量。)
5、曹冲怎么想出这么好的办法来的?
四、拓展延伸。
如果你也生活在那个时代,你还有比曹冲更好的办法吗?
五、课堂小结。
科技发展到今天,称量一头大象的重量已经不是什么难事,可我们从曹冲称象这件事中应该的到什么启示呢?
教学反思: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高。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11个生字(其中“杆”和“量”为多音字)及新词,认读3个字。
2、结合句子理解“直”和“才”的意思。
3、认识冒号和引号,体会它们的用法。
4、培养认真书写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学会11个生字及新词,完成课后习题。
教学难点:
能够把字写好。
教学过程:
一、朗读课文。
指名朗读课文,大家评议。(复习课文,检查朗读课文情况。)
二、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读,读准字音,识记字形。(带音节)
曹操官堵重杆
秤砍割沿舷(注意舷的读音。)
2、说说你怎样记生字。
①左右结构:操堵杆
②秤砍割沿舷等字可以按部件记,可以用熟字加偏旁、熟字换偏旁的方法识记。
③曹官重,要注意笔画。如重,要先写千。
3、给每个生字组词,辨析“割”“砍”,可做做动作。
4、写生字:
要求:先整体观察每个字,记好每一笔的位置,然后一气呵成。
(先观察,再比较,然后把字写规范。)
三、完成课后习题。
1、比较句子:
(1)曹操听了摇头。(2)曹操的儿子曹冲七岁、
曹操听了直摇头。曹操的儿子曹冲才七岁。
指导:朗读句子,比较异同。
A、第一组的“直”,是“一个劲的”的意思,说明曹操对他们的提出的办法很不满意。
B、第二组加上“才”,强调了曹冲的年龄很小,却能想出这么好的称象的办法,可见他是多么的聪明,多么爱动脑筋。
2、认识冒号和引号,体会用法。
(1)冒号和引号我们早就接触过了,读读句子,说说用法。
(2)以后在写话的时候要注意正确应用。
(冒号用在谁谁说的后面谁说的话用引号引起来)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学习了生字,体会了词语的意思,认识了冒号和引号的用法,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学习中正确应用。
五、作业:抄写生字。朗读课文。
《称象》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学会11个生字(其中“杆”和“量”为多音字)及新词,认读3个字,结合句子理解“直”和“才”的意思。
2、认识冒号和引号,体会它们的用法。
3、学习边读边思考提出不懂的问题。
4、了解曹冲称象的办法,知道曹冲是个聪明、爱动脑筋的孩子,懂得遇到问题要善于动脑筋。
教学重点:学习边读边思考,提出不懂的问题;知道曹冲是个聪明、爱动脑筋的孩子,懂得遇到问题要善于动脑筋。
教学难点:了解曹冲说的称象办法,知道这个办法好在哪儿。
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重点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识生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字义,把握文章内容。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默读课文,学习边读边思考提出不懂的问题。
4、认识冒号和引号,体会用法。
5、了解曹冲称象的办法,知道曹冲是个聪明、爱动脑筋的孩子,懂得遇到问题要善于动脑筋。
教学重点:
学习边读边思考,提出不懂的问题;知道曹冲是个聪明、爱动脑筋的孩子,懂得遇到问题要善于动脑筋。
教学难点:了解曹冲说的称象办法,知道这个办法好在哪儿。
教学过程:
一、导入:在你日常生活中都知道有哪些秤呢?(结合实际说一说)(困)
问:你们知道这么多啊,那要是想秤大象应该用什么秤呢?我们一起看看古代的曹冲是怎么做的?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读后标上自然段的序号,并同桌互查生字。检查读词,了解大意。(生字带音节)
曹操、曹冲(你对他们有哪些了解)[曹操,即魏武帝,字孟德,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曹冲是曹操的儿子,自幼聪明好学,深得曹操宠爱]
秤杆(指一指,“杆”是多音字,读准音)、船舷(读准“舷”的音)、像堵墙(有些夸张)
2、指名朗读课文,大家评议是否正确,并提出不懂的问题。
三、精读课文:
1、大家提出了几种称象的办法?(3种。官员们的办法有2种:造大秤、宰大象。曹冲的办法是:(课文第4自然段))
指名读读曹冲的.办法,并进行课件演示。
2、你认为谁的办法好,为什么?(曹冲的办法好,既能称出大象的重量,又能保全大象。)
3、比较: 曹操听了摇头。 曹操听了直摇头。(结合课文说一说。)
4、果然是什么意思?(按照曹冲的办法真的秤出了大象的重量。)
5、曹冲怎么想出这么好的办法来的?
四、拓展延伸:如果你也生活在那个时代,你还有比曹冲更好的办法吗?
五、课堂小结:科技发展到今天,称量一头大象的重量已经不是什么难事,可我们从曹冲称象这件事中应该的到什么启示呢?
板书: 5、称 象
曹操——大象(多重?)
官员——1、造大秤
2、宰大象
曹冲——象上船 划线 象下船 装石头到划线处
(七岁) 称石头
反思: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高。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11个生字(其中“杆”和“量”为多音字)及新词,认读3个字。
2、结合句子理解“直”和“才”的意思。
3、认识冒号和引号,体会它们的用法。
4、培养认真书写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学会11个生字及新词,完成课后习题。
教学难点:能够把字写好。
教学过程:
一、朗读课文:指名朗读课文,大家评议。(复习课文,检查朗读课文情况。)
二、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读,读准字音,识记字形。(带音节)
曹 操 官 堵 重 杆
秤 砍 割 沿 舷(注意舷的读音。)
2、说说你怎样记生字。
①左右结构:操 堵 杆
②秤 砍 割 沿 舷等字可以按部件记,可以用熟字加偏旁、熟字换偏旁的方法识记。
③曹 官 重,要注意笔画。如重,要先写千。
3、给每个生字组词,辨析“割”“砍”,可做做动作。
4、写生字:
要求:先整体观察每个字,记好每一笔的位置,然后一气呵成。(困)
(先观察,再比较,然后把字写规范。)
三、完成课后习题:
1、比较句子:
(1)曹操听了摇头。 (2)曹操的儿子曹冲七岁.
曹操听了直摇头。 曹操的儿子曹冲才七岁。
指导:朗读句子,比较异同。
A、第一组的“直”,是“一个劲的”的意思,说明曹操对他们的提出的办法很不满意。
B、第二组加上“才”,强调了曹冲的年龄很小,却能想出这么好的称象的办法,可见他是多么的聪明,多么爱动脑筋。
2、认识冒号和引号,体会用法。
(1)冒号和引号我们早就接触过了,读读句子(P16),说说用法。
(2)以后在写话的时候要注意正确应用。
(冒号用在谁谁说的后面谁说的话用引号引起来)
四、课堂小结:本节课学习了生字,体会了词语的意思,认识了冒号和引号的用法,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学习中正确应用。
五、作业:抄写生字。朗读课文。
六、板书
5、称 象
曹操——大象(多重?)
官员——1、造大秤
2、宰大象
曹冲——象上船 划线 象下船 装石头到划线处
(七岁) 称石头
七、反思:学生通过老师帮助进行语文课的预习方法的训练,通过课题和思考题进行思考,学生问题意识较强,学生基本掌握了预习方法。预习之后,学生很容易理解课文
《称象》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曹冲称象的办法。
2.学写生字“称”,“秤”,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感受曹冲的聪明才智,学习曹冲善于观察,乐于动脑的品质。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第四段,理解称出大象重量的过程。
教学难点
曹冲想出称象办法的原因。
教学方法引导、交流。
教具准备课件、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四课《曹冲称象》,看老师板书课题,学生一起书空。
2.齐读课题。
3.复习生字词,生字一边读一边组词。(出示)
称象柱子议论官员下沉微笑船舷
一头大象一杆秤一艘船四根柱子果然
(1)一起读(2)开火车读
二、学写生字
1.过渡:同学们词语记得清,读的准。下面我们来学写两个生字,看看这两个字,有什么共同特点?
2.出示“称”,“秤”。
(1)指名说(2)师总结:左右结构的字,先看宽窄(出示),再看高矮(出示)。
3.师范写“称”,禾木旁略窄,右边稍宽。
“秤”,左边禾字旁高于右边“平”,“平”最后一笔悬针竖,长于左边。
4.正姿,学生书写,教师巡视(描一个,写一个)
5.检查反馈。
三、学习课文
1.有人送给曹操一件非同寻常的礼物?(一头大象)
2.是怎样的一头大象?在书中用横线划出来,读一读。
3.用“像”造句。
4.看着又高大又粗壮的象,你会想些什么呢?
(学生讨论、回答)
5.我们用什么称重量?(介绍秤)
6.同学们,官员们想了什么办法称大象呢?你想从哪个自然段告诉大家。指读,相机正音。
(1)(出示官员的话)
(2)问:官员的`想法是什么?(有的说,得造一杆大称,砍一棵大树做秤杆。)指读
(3)这个方法行不行?为什么不行?(谁有那么大的力气提的起这杆大称呢?)齐读
(4)没有人有那么大的力气提的起这杆大称,看来这个办法行不通啊。
(5)官员们由“大象”(出示)想到“大称”。象大称就大,秤杆就长,但是没有大力士能够提的起大象,这个办法不行。哪位同学,能看图说说官员的想法。
7.没人能称的起它,所以这个办法行不通,官员在议论怎样秤大象时,曹冲在干什么呢?会想些什么呢?(学生回答)哪一个自然段是曹冲称象呢?(第四段)
(1)这段文字说了曹冲称象的过程,同学们数一数一共有几句话?(5)
(2)开火车,一人一句。中间询问有称象的方法吗?
(3)从第几句到第几句是称象的过程。(2-4句)
(4)我们来合作读一读,师读,女生读,男生读。想想曹冲称象一共几个步骤?
(5)谁来读第一个步骤,这句话里有几个动作?赶什么?画什么?出示:赶象上船,出示:在船舷上做记号。
(6)第三句话里有几个动作?把大象往哪赶?装什么呢?出示:把大象赶上岸,往船上装石头。
第四句话,这句话里主要动作?称什么呢?出示:称石头的重量。
(7)这三句话写出了,称象的四个步骤,出示,齐读
(8)这四个步骤是有先后顺序的,文中有两个表示先后的词语。(圈出“再”、“然后”)“再”应该放在哪一步?“然后”应该放在哪一步?像这样表示先后的词语,你还能再说吗?(先怎样?接着怎样?)
(9)谁能按照步骤,用上表示先后的词语,说一说称象的步骤,同桌说一说,交流。
(10)请你们四位同学上台来说一说称象的步骤。用上表示先后的词,再来说说,称象的步骤。同桌自由说,指名说。
(11)这三句话,写出了称象的四个步骤,一起再读。
(12)同学们曹冲是怎么称象的,小朋友们一定很清楚了,这个方法好在哪里呢?(出示)官员们仅仅想到用大称,(出示)而曹冲想到船,(出示)船就是——称,人提不起大称,(出示)但水可以托起大象,水就是——秤杆,大象一次称不出来,曹冲用了什么方法代替(出示:一块块石头)
(13)当时曹冲几岁?(出示课件)
曹操的儿子曹冲七岁。
曹操的儿子曹冲才七岁。(比较两个句子)
四、拓展延伸
1.遇到这样的难题,小曹冲比官员们多想了几个步骤,解决了这个问题,如果此时此刻你穿越了,你想不想夸一夸他。
2.在生活中你遇到过哪些难题?你是怎样做的?
五、作业
(1)想一想,如果现在让你们去称这头象的重量,你们有什么方法?
(2)把这个小故事讲给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听一听。
六、板书
《称象》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1、正确认读本课十一个生字和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会写田字格中的八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能说出曹冲称象的具体方法和步骤。通过官员们的称象方法和曹冲称象方法的对比,理解曹冲称象方法的科学巧妙。教育学生遇事要开动脑筋,多想办法。
3、继续学习默读。并且乐于用自己的话讲这个故事。
教学难点:曹冲称象的步骤。
教学过程
设计说明
一、谈话引入:
1、同学们,在上学期我们学过一个《盲人摸象》的故事,那谁还记得大象是什么样子的?(学生自由说一说,教师尤其强调腿像一根柱子和身子像一堵墙)今天我们再来学一篇和大象有关的课文——称象。(板书:称象)
2、解释称:你知道称是什么意思吗?你在现实生活中见到过称什么的?
由学过的课文《盲人摸象》的故事引入,把学生直接领入到大象的样子上,这样再去介绍课题称象,使学生对大象的印象更加深刻,同时也解决了课文中的第二自然段的内容。
使学生了解称,知道“称”的读音、理解“称”的字义。
二、初读、识字、整体感知:
1、下面就请同学们拿起书来,自由地读课文,看看课文中是怎样叙述这个故事的。在读得过程中遇到不认识的字,用自己的喜欢的方式解决。并且标出课文的自然段序号。
2、班内交流学习成果,出示本课生字词语和由词语组成的一段话。(开火车读词语、扩词、说句子等)
3、指名读课文,要求读的声音洪亮、正确流利、而且同学们都爱听。
给学生创设自主识字的空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班内汇报,了解学生学习情况,通过用词语组成段落,使学生在大的语言环境中识字。
三、合作探究、品读体味:
这篇课文的课题是《称象》,那都是谁用了什么办法称的大象呢?先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内说一说。
班内交流汇报:
1、官员们出了主意。板书(官员们)并且引导学生找出句子,以指名读、齐读的方式来分析官员们的办法,随即板书:造大秤 宰大象。出示官员们的办法,体会“有的说。。。。有的说。。。。有的说”的场面,理解词语“议论”。
2、曹冲出了主意。请同学们默读第四自然段,勾画出描写曹冲称象的表示动作的词语。勾完之后可以和同桌说说。
3、学生汇报交流。
4、出示课件:曹冲称象的步骤,帮助理解课文。
5、对比官员们和曹冲称象的办法优劣。谁的办法好?好在哪里?从哪些词语看出来?板书:直摇头点头微笑
在小组内交流,锻炼每个学生的说话能力,并拓展思维,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用学生充分的读概括官员们称象的办法,锻炼孩子们的概括能力。
把识字教学引入具体情景中,理解了词义。
曹冲称象的步骤是本课的一个难点,主要通过默读,边读边想(这也是本单元的新的阅读要求)、勾画动词、交流和课件的展示来帮助理解。
通过对比两种方法的好与坏,体会曹冲遇事动脑筋、积极思考想办法,学习曹冲。
四、拓展延伸:
1、通过学习称象,你认为曹冲是个怎样的人?2、如果说在现在的情况下,你打算怎样称象?3、课下搜集曹操、曹冲的小资料,我们下节课展示采蜜集。
让学生们自由想象称象的办法,打开思想的闸门。
《称象》教学反思:通过本次讲课,使我有了一次很大的提升,感觉自己得到了锻炼和提高。尤其是自己的驾驭课堂的能力和处理生成上有了一定的进步,现反思总结得与失,以便指导以后的教学。
首先,为了本次讲课,我深挖教材,参考了众多的.设计,最后制定了切合学生实际的、更为学生所接受的引课和难点突破的方法。在引课上,我采用了以前学过的《盲人摸象》,这样就使大象的样子很清晰的出现在学生的脑海里,解决了理解大象的高大的这部分内容,也使学生产生了称象怎么称的兴趣。在突破难点上,我采用的是通过学生默读、勾画描写称象动作的词语、交流汇报和课件展示的方式来理解称象的步骤,体会曹冲称象的巧妙和学习曹冲遇事多动脑筋想办法。
其次,在字词教学上,我采用了通过字义识字(比如教学“称”时,让学生想自己看到过称什么的。教学“秤”时,通过秤字右边的“平”说明秤的含义)、换偏旁识字(比如教学砍,学生们想到了次、歌、吹、欢)、结合具体情景识字(比如议论,是在出示官员们的话时让学生想象当时的场景来理解的,还扩充了词语议论纷纷)多种识字方法调动学生识字的兴趣和热情,同时积累识字的方法,为以后读书识字打好基础。
第三,在学习了曹冲称象的方法后,我扩展了如果是你,怎样称象的问题。没想到学生们提出了用人代替大象走上船、制作大的跷跷板、用地秤来称等方案,发散了学生思维,不把曹冲当做神仙而不敢去突破,树立了学生的信心。
我认为本节课中处理不当的环节有:在学生勾画称象的动词时,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交流,一来是自己着急了,二来怕学生们说不好,所以想降低学生的难度直接播放了课件。另外在教学“称”和“秤”时应该再次比较一下两个字的区别,这样在以后的读课文过程中就不会有学生误解了。还有在学习曹操和曹冲时,做一下简介会更好。
总之,通过这节课使我认识到,要想讲一节成功的课除了需要精心备课之外,更需要一个教师多方面的素质(调控课堂能力、处理生成问题、心理承受能力),只有在实践中不断的摸索与积累、改进与创新,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教师。
《称象》教学设计6
一、复习导入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2、谁能把这个故事简单地给大家讲一讲。
二、朗读感悟1——3节
1、自由读1----3自然段。思考:曹操听了大臣们称象的方法为什么“直摇头”?
2、小组讨论,交流意见,陈述理由。
3、分角色朗读课文,引导学生加上适当的动作和表情,体会当时的情景。
(围绕核心问题,读书讨论,避免了繁琐的分析理解,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训练学生的语文思维,促进学生合作及表达能力的发展。)
三、朗读感悟4——5节
1、自由读4、5自然段,看看曹冲用什么办法称象的。
2、师生、生生合作,边叙述边利用投影片进行演示,曹冲称象的全过程,进而体会曹冲的聪慧。
师生合作(甲方叙述乙方演示)——分组合作——小组展示比赛;引导评议(从语言表达,操作等方面)。
3、朗读课文,引导评议:称象的方法听得清楚吗?即抓住表示称象顺序的词语体会用词的准确。
(充分利用学生爱动手、爱观察、爱表现的特点,将演示与读文结合,培养合作能力,实践操作,语言表达能力,在实践活动中巩固学生的认识,从中受到启发,激起对曹冲的喜爱。)
四、扩展
1、引导学生思考课后问题:还有没有更好的办法来称象呢?(可以启发他们从当时的情况和现代社会两个方面进行思考。)
2、组织学生讨论,发表各自见解,进行互相评价。
(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大胆想像,鼓励创新思维,培养创新精神。)
五、写字
1、出示“我会写”中的“点、照”,引导学生观察这两个字的特点。
2、指导书写,强调“四点底”书写时的注意事项,并范写。
3、自由练写,展示评价。[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现在,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要称一头活着的大象的`重量是不成问题的,可在古时候,这却是件很难的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9课:称象,让我们看看曹冲想出一个什么好办法称得大象的重量的。
二、范读课文
思考:围绕着称象,课文却写了什么?
你们有什么不懂的问题试着提出来。
三、出示目标
通过学生的质疑导入目标。
四、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
思考:从这一段中你知道了些什么?
A:称象这件事的时间:古时候。
B:大象的来历:人家送给曹操的。
C:人物:曹操,曹冲,官员们。
2、当时曹操什么心情?谁能试着读出这种语气?
过渡:曹操看到的那头象是什么样子呢?
五、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思考:这头大象是什么样子的?(用……画出来)
默读画……句,这句话是个什么句?
把什么比作什么?说明什么?
2、课文写的是称象的事,可为什么介绍这头大象的样子呢?
3、谁能试着读出大象的高大?
4、官员们看着这头象,发出了议论,议论在课文中是什么意思?
5、官员们议论什么问题?
6、谁能把议论的语气读出来?
过渡:大家都在认真地看,都在不停地议论,曹操却提出了问题,官员们是怎样回答的呢?
六、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1、默读第三自然段
思考:官员们想出哪几种称象方法?用(……)画出来。
2、曹操听了他们的话怎么样子,为什么会这样?
3、比较下面两个句子的意思有什么不同?(体会直的意思)
曹操听了摇头
曹操听了直摇头
4、谁能试着读读这段,看谁体会得最好?
指名读——评议——分角色读
过渡:曹操听了官员们的话都不满意,这时七岁的曹冲站出来说“我有个办法”?曹冲的称象的办法是怎样的呢?
七、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
1、自由读第四自然段
说一说:曹冲所说的办法,要先干什么,再干什么,最后还干什么?
2、做实验突破难点
让学生一边说称象的步骤,老师一边演示。
然后对学生提出的不懂问题展开讨论。
(1)、大象上船后,船为什么下沉?
(2)、象上船后,为什么沿着水面在,船舷耻面一条线。
(3)、象上岸后,往船上装石头,为什么要装到画线的地方。
(4)、再读这一段,说说曹冲想出的办法比官员们提办法好在哪儿?(通过比较,体会曹冲正是从官员人的办法中得到启发)。
3、指名朗读课文,其他民学看插图。
过渡:曹冲这样做对吗?他到底称出大象的重量没有?
八、学习课文第五自然段
1、齐读第五自然段
思考:从这一自然段中,你从哪儿可以看出曹冲称象的办法好?[
你还从哪个词当中得知他的办法好?谁能读出来?
2、称象这件事发生在曹冲几岁时?试比较下列句子的意思
曹操的儿子曹冲七岁
曹操的儿子曹冲才七岁
九、总结全文
1、我们应该向曹冲学习什么?
2、有语气地朗读课文。
十、板书:
称象
↙↘
官员们曹冲
造大秤象上船画线象上岸
宰大象装石头齐线称石头
↓↓
直摇头←曹操→点头微笑
十一、作业
(一)、看拼音写词语。
Guanyuanyilunchuanxian
()()()
chengganzaigeyiduqiang
()()()
(二)、选择带点字的正确读音或意思,在括号里画√。
1、有的说,得造一杆大枰。
(1)de()(2)de()(3)dei()
2、曹操听了直摇头。
(1)不弯由()(2)把弯由的伸开()
(3)爽快()(4)一个劲儿地()
3、曹操听了儿子曹冲才七岁。
(1)能力.()(2)一个劲儿地.()
(三)、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词。
一()象一()秤一()船
四()柱子两()树一()线
(四)、组词语。
官()沿()柱()
宫()船()住()
教学目标:
1、通过曹冲称象的故事,使学生了解曹冲是个怎样的孩子,懂得遇到问题要善于动脑筋。
2、继续学习预习课文,边读边电教,并练学生有语气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边读边思考,提出不懂问题。
教学难点:
理解曹冲想出的称象办法及官员们想出的称象办法和曹冲的办法之间的联系。
《称象》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中有几种称象的方法,体会曹冲的聪明。
2、培养学生通过朗读课文,展开合理想像,理解“直”“才”的意思。
3、培养学生收集资料、整理资料、运用资料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师:同学们,知道曹冲么?你对他有哪些了解呀?
二、师:你们看他了解的可真多,你是从哪知道的这些知识呀?(书中)俗话说,书中自有黄金屋,老师希望你们都能养成阅读课外书的好习惯。
师: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讲的就是曹冲小时候的一个故事,请大家一起读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师:打开书,自己读读课文,注意要把字音读准,标好自然段。
师:课文有几个自然段?(5个)课文中的词语你们都认识了么?快看他们来了。
出示:称象秤杆
师:秤和称有什么不同?今天老师也带来一杆秤,你们见过么,在哪见过?你真是个认真观察的`孩子。那你还知道那些秤啊?(出示图片)看看这幅图,你知道那里是秤杆吗?当秤杆保持水平时,这个秤砣的重量加上秤杆上的标度就是你称东西的重量了。
出示:又高又大又()又()
师:谁来读读?这个词语有什么特点呀?你能再说几个这样的词语么?(又大又圆,又黑又亮,又细又长)
评:你们积累的词语可真多。
师:我如果说“又胖又瘦”行么?意思是不能矛盾的。
出示:一()墙一()秤四()柱子一()大象一()船
师:很好,课文中的细节你们都注意到了,老师想告诉你们括号里的词语叫量词,以前我们学过很多,比如,一双鞋,一张桌子。希望你们能用心记住他们。谁再来读读这些词语?要把括号里的词语读清楚。
三、细读课文:
质疑
师:看来,字词你们已经掌握的很熟练了,那么,请你再读读课题,有什么问题要问么?(用的什么办法?为什么称象?)
师:你们问的问题很好,老师相信,只要你认真听讲,问题一定会解决的。
(一)什么样、哪来的:师:谁来说说?
(二)这头大象又高又大,身子像堵墙,腿像四根柱子。
师:能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么?你能看着书上的图说说么?
你能把大象又高又大的样子读出来么?
自己练习一下。(指名读)
师:这么大的一头象到底是哪来的呀?课文中有介绍么?谁来读读?
过度:看来,一千多年前,要想称出这头大象的重量可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那么,我们一起看看课文中讲述了怎样的称象方法,快看看课文,找找哪些人提出了称象的办法?
(官员们、曹冲)
(二)官员的办法:
师:官员们提出了怎样的办法呢?快读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
师:好了,我们来交流一下。谁来说说?
师:官员们有的这样说,有的那样说,那他们在干什么呢,你能用书上的一个词语说说么?(议论)
师:那你们用几个字概括一下官员们提出来的办法么?(造大秤、宰大象)
师:这两种办法好么?为什么?
(造大秤根本就不现实,因为大象那么大,根本就没有人能把大秤提起来;宰大象就更不现实了,大象都死了,知道重量也没有用了。)
师:我听出来了,你们不同意官员们想出的办法,那曹操同意么?你是从哪看出来的?
师:那我想把这句话改改,谁来读读,哪句话写的好呀?为什么?
(直摇头表示曹操很不同意,如果改了意思就没有这么深了)
《称象》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能说出曹冲称象的具体方法和步骤。
2、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和善于观察,勤于动脑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能说出曹冲称象的具体方法和步骤。
教学难点曹冲想出办法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
1、出示跷跷板:提问:你玩过吗?跷跷板为什么会上下跷呢?课件出示图片分别对人物的经重进行判断。
2、看来,我们小朋友不仅会跷跷板,也知道其中的道理。
二、回顾导入
1、上节课我们跟着曹操一起看到了一头大象,这头大象可真是——(又高又大,身子像一堵墙,腿像四根柱子)师:大家对重量非常感兴趣,一边看一边还在议论——(生:象这么大,到底有多重呢?)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师:现在让我们来看一下哪些小朋友最聪明,还能记得官员们都想出了哪几种办法?那曹操非常不满意睥心情读出来。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1、官员们你一句我一句的说着,站在人群的曹冲认真地听着他们说的每一句话,你知道哪个是曹冲?你是怎么知道的?
出示句子:曹操的儿子曹冲才七岁了,才七岁是什么意思?那么,一个七岁的孩子会想出什么办法呢?
读一读第四自然段。
曹冲是用什么称象的?
①那么这个办法到底是怎么样的呢?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数一数曹冲的办法有几句话,每句话在说什么?学生自由读。
②谁来读第一句,对这是第一句,也是这个办法的'第一步。那么他们在说什么呢,我们来动手做。
③谁来读第二句,分别指名读第三、四句。
④现在我们看到曹冲的办法可以分四步,而且说的非常清楚,我们再一起说一次。
2、完整地读一遍第四自然段
五、学习第五自然段
1、刚才我们听了曹冲介绍的方法,但这不只是嘴巴上说说,到底怎么样呢?我们一起读最后一自然段。
2、你知道了什么?从哪里读出曹操很满意?(微笑着点点头)办法成功了吗?从哪里知道的?(果然)。
3、曹冲这么小就能想出这么好的办法?你觉得他聪明不聪明呢?你想对曹冲说什么呢?
4、曹冲看到大家这么爱学习,在课文的最后想把他成功的经验告诉大家,想知道吗?
5、改进曹冲的方法。
极书设计:
称象
官员曹冲
造秤象用船称(四步)
曹操:直摇头点点头
遇事多动脑,勤思考
《称象》教学设计9
教学目标
1.认识“曹、称”等14个生字,会写“称、秤、柱、杆”等4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曹冲称象的办法。
3.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愿意主动给家人讲《曹冲称象》的故事。
教学重点
学习生字,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中句子所表达的意思。
教学难点
理解曹冲称象的过程和原理。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
1.出示曹冲图片,了解主人公,展示课题。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位小朋友。这位小朋友的名字叫曹冲。谁来叫叫他的名字?(开火车、齐读“曹冲”)
2.展示词语“称象”,完成课题展示。
这个小朋友给我们带来一个故事。它给我们带来的故事就是要(称象)。(开火车、齐读“称象”)
3.读课题(个人读、齐读)
读清楚谁在干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分小节指名朗读
这个故事啊,我们得回到古时候去看看。
2.把握重点词语
一杆大秤、一棵大树、秤杆
一头大象、一堵墙、一艘大船
通过个人读、齐读,发现三个词语间的联系,体会大秤、大象的特点。
通过简简单单的几个词语,大概了解整个故事的经过,带着自己的理解去自由朗读课文。
三、解析课文,深入感悟
(一)学习第二小节
1.指名朗读第二小节
2.学习描写大象样子的句子
大象的样子:大象又高又大,身子像一堵墙,腿像四根柱子。
学生用“像”来介绍大象:尾巴像粗粗的麻绳、耳朵像大大的扇子、鼻子像粗粗的水管
(二)学习第一小节
1.齐读第二小节
2.找出表现曹操高兴的句子,有感情的再读(指名读、个人读、齐读)
3.讲解“议论”
学生想象并说一说官员们看到大象说了些什么?
在情境中体会:你说你说他说,七嘴八舌的说,这就叫议论。
4.从议论引出“称象”的两种方法
(三)学习第三小节
1.齐读课文第三小节
2.说一说你觉得这个方法好不好?
3.讲解“砍”
古时候砍东西都是用斧头之类的'东西,而这类工具早的时候都是用石头做的,所以砍就是“石”字旁,这样的斧头就叫做石斧。
(四)学习第四小节
1.默读课文第四小节并用横线划出曹冲称象的办法。
2.用“先,然后,接着,最后”同桌两说说看课后练习题的排列顺序。
3.同学上讲台用图片进行步骤演示。
4.讲解“止”、“船舷”
5.同学上讲台根据板书讲述曹冲称象的步骤。
(五)学习第五小节
1.比较两种办法,说一说哪种办法好。
2.体会“果然”。
(六)生字教学
1.观察生字秤和称、杆和柱,说一说你的发现。
2.教师示范。
3.学生书写,评价。
四、课文总结,尝试复述
1.总结课文
师:好,小朋友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曹冲称象这个故事,课文介绍了两种方法,分别是大臣们和曹冲想的办法。
2.尝试复述
师:曹冲称象的步骤先……,然后……,接着……,最后……。
五、作业布置
1.抄写生字“称”、“秤”、“杆”、“柱”,拼音1,生字4、
2.开动小脑筋:如果让你称大象,你能有什么办法呢?
《称象》教学设计10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称、象”等 13 个生字,会写“再、象”等 6 个字,能用“一边……一边……”说话。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指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能说出曹冲称象的具体方法和步骤。
4.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和善于观察、勤于动脑的良好品质。
[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指导学生识字、写字和朗读课文,通过朗读了解曹冲称象的方法及想出称象办法的原因。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能说出曹冲称象的具体方法和步骤,及其原因。
[课时安排] 2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情引趣,导入新课
1.教师:古时候有个大官,叫曹操。有一次,别人送他一头大象,他很高兴,就带着自己的儿子曹冲和官员们一起去看大象。他们看到的大象是什么样子的呢?让我们也去看看吧! (多媒体展示大象图片。)
2.请同学们描述大象的样子。(注意培养学生观察的顺序和方法)
出示“大象又高又大,身子像一堵墙,腿像四根柱子。”“象这么大,到底有多重呢?”
3.出示课题,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引导学生针对题目提出问题,老师注意疏理、归纳。)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课前同学们读过课文,现在我请一个同学把课文读给大家听听,希望读准字音,不加字,不丢字。(指名读,其他同学给他正音)
2.读后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三、细读深究,突破难点
教师:这个故事发生在古时候,那时科技不发达,只有一种秤,(多媒体展示古时候秤的图片)这样的秤怎样称象呢?
1.曹操提出这一问题后,官员们是怎么议论的?(指板书上的“议论”,指导读官员们说的话)
2.找出有关官员提出的称象方法的句子。(多媒体显示内容)小组讨论:官员们的办法到底好不好呢?不好在哪里?汇报交流。
3.曹操听了是什么态度呢?(显示:曹操听了直摇头。品读这句话,并练习用“直”说话。)
四、演示称象过程,体会曹冲的聪慧
1.教师过渡:官员们提的两个办法都不好,曹操不同意,曹冲听了官员们的议论后他怎样说的呢?(指名读第四自然段)
2.曹冲的这个办法是用几句话说清楚的?(读书、画序号、讨论)
师生合作,边叙述边利用投影片进行演示曹冲称象全过程。
(1)这四句话里的第一句告诉我们什么?(学生读第一句,老师板书:上船、画线)在哪画线?(用课件演示。让一个学生指幻灯片上的船舷)
(2)在船舷的什么地方画线?再仔细读这一句。
就沿着水面,在船舷上画一条线。(学生一边说,一边用手指在幻灯片的.船舷上画线)
(3)接着,老师用“沿着水面在船舷上画线后接着干什么”“在什么情况下停止装石头”“最后怎么知道大象有多重”等问题,引导学生读懂曹冲说的四句话中的第二、三、四句,并分别板书“上岸”“装石头”“沉到线位”“称石头”“石头重量相加=大象的重量”。
3.在此基础上,老师用一组模拟物让学生演示曹冲说的办法。
学生各自准备后让四名学生演示。大家读一句,该学生演示这一句的内容。
4.小结:教师总结曹冲称象的方法。
五、课外活动
同学们,课文里说“石头一共有多重,大象就有多重。”刚才我们的演示没有称给你们看。如果你们有兴趣的话,在课外活动或者在家里,把刚才的演示再做一做,然后把石头称一称,把“大象”称一称,看石头和“大象”是不是同样重,好吗?
六、拓展延伸
1.请你写几句话夸夸曹冲。
2.用在课文中学到的办法做一做实验,并想一想我们现在还可以用什么办法称出大象的体重。
3.把这个故事讲给周围的小朋友们听。
七、板书设计
21 称 象
官员 曹冲
议论 上船 画线 上岸 装石头 沉到线位 称石头
石头重量相加=大象的重量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训练说话
上一节课,我们知道了曹冲提出的称象办法是用四句话说清楚的,这四句话一句一个意思,又一句接一句说,连起来说明了一件事,现在我们来学习用这种方法说话。请你们分别用“关”“洒”“扫”说几句话,这几句话连起来说明一件事。
二、识记生字
1.请同学们根据本课生字的特点想办法记字形。
2.出示小黑板,上面写着:
义──议(议论) 管──官(官员) 槽──曹(姓曹)
你──称(称象) 平──秤(大秤)
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住生字。
三、学写生字
1.出示生字,组织学生进行观看,说出自己认为难写的、易错的地方进行汇报。
2.重点指导:
“点、照”二字的四点底;“象、像”二字指导下面的弯钩,要写正;“再”字要下横长,后三笔是:竖、横、横,并注意“在”与“再”二字的不同。
3.学生自己练写,教师检查,并单独指导。
四、板书设计
21 称 象
点 照 象 像 再
《称象》教学设计11
教学目标
1、学习13个认读生字,8个书写生字。
2、通过上下文了解“议论”“果然”“反驳”等词语,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3、在阅读中理解动脑筋是一种良好品质,可以帮助人们解决遇到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运用实验情境导入。
1、今天,你们看看老师带来了什么东西?(教师出示秤)好,请几位同学帮我称一称这些东西的重量。(教师拿出准备好的水果、盐、奶粉,请同学们称一称)
[在学生的动手实践中,使他们了解到物体的重量需要用秤称。]
2、这些日常我们拿得动、提得起来的东西可以用秤来称。但是,如果这个东西很大很重,怎么来称呢?古时候,有人送给曹操一头大象,大象怎么来称呢?(板书课题。生齐读。)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积累词语。
1、请学生尝试着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圈出来。运用以前学过的,自己喜欢的方法独立识字。(师巡视中发现学生普遍不认识的字有:驳、割、艘、舷、线等。)
2、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出示字词)
你们来说一说自己是怎样记字的?
生1:我运用偏旁记忆,知道了“艘”和“舷”都和船有关,“割”有立刀旁,所以与刀有关,“线”有绞丝旁,所以与丝线有关。
生2:一个记者想要去采访,前面有一面土墙,就把他“堵”住了。这样就记住“堵”了。
生3:我查字典知道了“杆”是一个多音字,在课文中读称杆(gǎn),在“旗杆”中读(gān)。
生4:我觉得“议论”两个字都有言字旁,所以与说话有关系。
师:你觉得“议论”可以用什么词来替代。
生4:可以用“讨论”来替代。
师:你能用“议论”说个句子吗?
生4:在小组合作中,同学们都议论纷纷。
生5:“驳”在书中的词语是“反驳”,我觉得这个“驳”就可以这样记,一个人,他姓马,做题总是不认真,这不,他又错了两道题。
师:你觉得“反驳”是什么意思?
生5:就是反对,不同意别人的说法的意思。
3、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可以针对自己学习时遇到的困难,请其他同学帮助解决。
4、请学生从课文中找一些喜欢的词语、句子读一读,并说个句子。
生1:我喜欢这一句“这头象又高又大,身子像堵墙,腿像四根柱子。”我造的.句子是“这只小狗又矮又小,身子像面包,腿像四根火腿肠。”
生2:我喜欢“反驳”这个词。我造的句子是“妈妈说星期天带我去公园玩,爸爸立刻反驳:‘星期天,你得去学钢琴,不能去公园。’”
生3:我喜欢“果然”这个词,我想用果然说句话,“天气预报今天有雨,果然,天不亮就下起了雨。”[学生可以结合生活经验学习,积累词语。]
5、同桌之间互相抽读生字,考一考,给抽读好的同学加分。
6、做组词游戏:教师抽出一个生字,请小组同学至少组两个词,组员可以补充,以合作最好的组为优秀组。[丰富学生的词汇,促进学生的小组竞争意识。]
三、品读课文,自读自悟。
1、学生自读课文,想一想你读到了什么?读懂了什么?
生1:这篇课文主要讲曹冲称象的故事,讲他是用什么方法称的大象。
师:他用的是什么方法呢?
生1:他先把大象赶到一艘大船上,看船下沉多少,然后沿着水面,在船舷上画一条线。再把大象赶上岸,往船上装石头。石头一共有多重,大象就有多重。
生2:老师,我画了一幅图,可以说明曹冲称象的办法。(教师实物投影)
生3:课文中还讲了两种称象的方法,但都不可行,一种方法是用一棵大树做称杆,但是,没人能提动称杆;另一种方法是把大象割成一块一块的再称,但是这得先杀了大象。
生4:我觉得曹冲很聪明,那么多大人都没有办法,他却想出了这么好的办法。
师:你认为曹冲为什么能想出这样的好办法?
生4:因为曹冲他肯动脑筋。
生5:因为曹冲他注意观察。
生6:因为曹冲他愿意听取别人的想法。
2、小小的曹冲善于动脑筋,称出了大象的重量,让我们也来动动脑,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曹冲称象的过程。
学生先自己想一想,互相说一说。(教师注意引导学生按顺序叙述,叙述有条理,语言明确,可以提示他们运用“先”,“再”,“然后”,“其次”,“最后”等表示顺序的词语)
四、联系生活实际,延伸课堂内容。
你曾经动脑筋解决过什么问题?怎样解决的?请说一说。
生1:有一次,妈妈让我给手电筒装电池,我装上以后,怎么推按扭,手电筒都不亮,我想手电筒前些天还亮的,不可能坏,是什么原因呢?后来,我想可能是我把电池装反了,于是换了电池的方向,果然,手电筒亮了。
生2:一次,我想去游泳,爸爸在给我吹救生圈,看着他吹得很累的样子,我一下想到了打自行车轮胎用的打气筒,于是我就用打气筒将救生圈吹起来了。
《称象》教学设计12
设计理念:
《曹冲称象》是一个民间方为流传的历史故事。课文通过对曹冲称象的具体方法和步骤的介绍以及与大臣们方法的对比,表现了曹冲爱动脑筋,善于观察,富于联想的品质。故事情节曲折生动,引人入胜,语言通俗易懂。教学时,要避免分析,而应该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启发思考,鼓励学生创新,训练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
低年级的小学生喜欢听故事,爱动手,好奇心强。教学中,教师充分引导学生在掌握字词,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进行充分的讨论交流,动手实践,拓展学生思维的空间。
教学目标:
1、了解曹冲称象的方法和其中蕴含的道理,知道要灵活运用知识,才会想出好办法。
2、学会15个生字,会写候、柱、底等9个字。
3、正确、流利地读课文,能复述曹冲称象的具体步骤。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曹冲称象的办法以及他和官员称象的办法之间的联系。
难点:曹冲想出称象办法的原因。课前准备:玻璃器皿装上水、木船、玩具象、天平、投影片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1、放《三国演义》主题歌,你们看过(听说过)《三国演义》吗?2、请学生自由回答。3、你知道其中的哪些人物的名字?你怎么知道的?(随机表扬阅读面广的学生,告诉学生搜集信息的渠道多种多样))
一、导入
1、启发谈话:曹操是三国时魏国的丞相,一次,有人送他一头大象,他很高兴,就带着儿子和官员们一同去看象。同学们,你们见过别人称东西吗?那你们见过称大象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古时候称象的故事。(板书:称象)适时认识生字“称”
2、板题质疑:板书课题,读课题,认识生字“称、象”围绕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谁称象?为什么称象?怎么称的?)(设计意图:由课题的出示,引发学生思考质疑,。激起学生阅读的兴趣。)
二、初读(自由读文,画出生字,了解内容。)
1、提出自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出自然段。(设计意图:明确读的`要求,对一年级的学生来说十分必要,这样可以提高读书的效率,有利于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指名读课文。强调重点字的读音:如“曹、称、秤、重”等字的读音。(课件出示反馈时,学生会读哪个就读哪个,读对了的,其他学生跟着将这个字读3遍。)(设计意图:鼓励学生以主人翁的态度对待学习,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创设宽松、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努力使学生获得成就感。)
3、学生选用自己喜欢的识字办法学习生字、掌握读音。(生自主识字,师巡视指导)(设计意图: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只有持之以恒对学生进行方法渗透指导,教学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开放学习方式,尊重学生自我选择。)
4、去掉拼音读生字:
(1)同桌比赛读(2)男女比赛读(3)全班齐读。
5、开火车认读生字。(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多种层次的练读,落实字音教学,又激发了兴趣,防止了重复和枯燥。)
6、指名读文把生字放到课文中,读一读。(提示读书姿势)读书时身体要站直或坐直,双手捧书,眼睛与书本保持一段距离,吸气定神再开口这是会读书的表现。其他同学仔细听,评价。(设计意图:由字到词,由词到句,循序渐进,符合低年级认知规律。)
三、讨论(交流读书体会,整体感知课文。)
1、这篇课文共有多少个自然段。(让学生用手势表示。)思考:通过自读课文,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问题?
2、小组合作,讨论交流。(设计意图:语文学习的过程就是师生、生生交流互动的过程,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教师应善于在这种交流中捕捉信息,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
四、朗读(在理解中感悟读文,提高学生朗读水平。)
1、在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分段指读课文,组织学生评价朗读,相互促进,教师适时范读指导。
2、抓住“一边……一边……”的句子,认真体会,练习说话。
3、把自己喜欢的段落读给组内的同学听。(设计意图:打破传统的“串讲”形式,以学生的自主阅读为主,学生自己能读懂的教师就不再去讲,充分让学生自读自悟,让学生学会主动学习。)
五、拓展练习想一想,有没有更好的称象办法?
《称象》教学设计13
教学目标
1.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培养学生动脑筋的好习惯。
2.巩固“认-想-写-用”的识字方法。
3.学习复述课文,用自己的话讲述曹冲称象的过程。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初步培养学生动脑筋的好习惯。
难点: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讲述曹冲称象的过程。
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法、谈话法
教学策略: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准备:杆秤、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师:小朋友们,你们看看老师在干什么?(称东西)
这是一杆?(称)你能用称来称东西吗?谁想来试一试?
2.导入课题——《称象》。
3..教写“称”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
2.认读生词
3齐读课文
(三)品读课文,尝试复述
1.学习第1、2自然段
(1)师:你知道大象到底有多大吗?你能不能把描写大象大的句子用“------”画出来。
(2)指导朗读。
(3)师:这头象真的是又高又大。(板书)
(4)师:这么大的象曹操喜欢吗?你怎么知道他喜欢的`?从哪儿看出来的?(第一自然段)
(5)引入难题——如何称象?
2.学习第3自然段
师:现在请同桌互相读一读(第3自然段),看看官员们想出了什么办法。
(1)第一个办法行吗?为什么不行呀?
(2)还有其他的办法吗?第二个办法可以吗?为什么呀?所以曹操怎么样?
(3)师:又有人说,把大象宰掉,割成一块一块的再称。你说没办法一起称,咱们就一块一块称。可是曹操却反对了,他可能会说什么?
(4)师:两个办法都被否定了,要想称象真是——太难了!(板书)
3.学习第4自然段
(1)自由读第四自然段,做到正确、流利。
(2)同桌互相检查,看看对方读得是否既正确又流利。
(3)指名读,齐读
(4)再读课文,寻找步骤
(5)质疑
(6)步骤解答
(7)图片解析,帮助理解
(8)利用关联词,练习复述
4.总结学习
师:曹冲的办法真的称出大象的重量了吗?来读读最后一个自然段,看看结果如何。曹操的态度和之前一样吗?
(四)总结升华
1.师:同学们,今天学习了称象这篇课文,你觉得曹冲是个怎么样的孩子?
(聪明,爱动脑筋。)
2.师:爱动脑筋的你们能想出更好的办法称出大象的重量吗?
(五)作业布置
(六)板书设计
又高又大
称象 难 爱动脑筋
赶、画、赶、装、称
《称象》教学设计14
教学目标:
⑴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⑵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随文认识12个生字。
重点难点: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随文认识12个生字。
教学用具:多媒体生字卡片
一、导入:
出示一杆秤。问:同学们,这是什么?(板书:秤)它是做什么的?(称东西的)噢,它是用来称东西重量的。秤是由秤盘、秤砣和秤杆组成的。怎么称才行呢?咱们来试一试称一称苹果。现在我知道了苹果的重量了,怎么样?秤杆平了。提起秤,指着秤杆问:这叫什么来着?板书杆仔细看看老师手中的秤,在认真观察一下杆字,你发现了什么?读秤杆。
它能称大象吗?(贴象的图片)古时候,就有人提出来要称大象的重量,到底是怎么称的呢?今天咱们就来学习一篇文章称象(板书:称)
二、初读课文,注意生字。
1、自由读课文。
(同学们读一读课文,注意带拼音的字,读准字音,看准字形。如果还有不认识的字,可以问一问同学和老师。)
2、用最快的速度数一数文章有几个自然段。
3、指名分段读课文。
三、讲读课文,随文识字。
1、刚才同学们说不能称大象,为什么?
象很大,看看书,这头象有多大?它是什么样子的.?指名读。
过渡:这么大的象,你说有多重呀?(指着一名同学问。)你问一问;另一位官员。官员们在做什么?(议论)
2、出示:议论。什么叫议论?(讨论)刚才我们就是在议论。议论离不开语言,所以这两个字都有言字旁。
3、齐读议论
官员们又接着议论了。
4、指名读第三自然段。看看官员们在议论什么?
5、官员们首先想出了什么方法?(指名说)
拿着板书指名读:砍一棵树造一杆秤
老师在这里提醒一下,很早以前,人们用来砍树的斧头是用石头做的,所以砍字是石字旁。
这种方法行吗?
6、官员们又想出了什么办法?出示:宰割
啊?他们竟然要把人家辛辛苦苦,不远万里送来的大象宰了?还要用这么锋利的刀个割了。读
读完后你心里有什么感觉呀?
这种方法行吗?
7、谁想出办法来了?(曹冲)板书:曹冲
8、谁愿意把曹冲的方法读一下?(指名读)
9、看课件(咱们把曹冲称象的过程来看一看好不好?注意在看时,一定要用心去听,一会儿,老师让你来说)边看教师边叙述。(注意用:首先然后接着直到为止最后)
10、指名到前面叙述曹冲称象的过程。(教师适当给予指点)
11、曹冲真聪明,造不出大秤,可以用一艘大船来代替,船舷就相当于秤杆;不能宰大象,就用石头代替,他们想出了连大人都想不出来的方法,真了不起。我想咱们班的同学更聪明,观察一下这两个字,你发现了什么?
12、你们观察得真仔细,看一看,咱们黑板上还有哪两个字长得象?
注意秤和称这两个字的读音不同。读。
13、记住这个聪明的孩子,(曹冲)他想出了称象的好办法。咱们班有姓曹的吗?((预设:如果有就说:你一定也和曹冲一样聪明,同学们一定早认识这个曹字了是不是?如果没有就说,那今天咱们就来学一学这个曹字。跟老师读)
14、说到曹冲,希望你也要记住另一个名字曹操,以后咱们会学到关于他的许多故事。
操字,咱们经常用,就是我们每天伸伸手,弯弯腰做的早操的操。
四、巩固识字,借助板书讲故事。
今天我们收获真不少,认识了爱动脑筋,善于观察的曹冲。下面,谁能借助老师的板书,把《称象》的故事讲给大家听。
指名复述课文。
五、文章升华、拓展。
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小礼物了,想不想要?咦,怎么锁上了?怎么办?哎呀,还有拦路虎呢!我们开火车大声喊一喊它们。
出示儿歌。自由读。一齐拍手读。
儿歌内容:
曹操一日好心情,众人观象真高兴。
一个问题提出来,大象到底有多重?
砍树造杆大秤用,秤大没人提得动。
先宰再割分成块,活活大象要送命。
曹操有子叫曹冲,小小年纪很聪明。
议论声中站出来,我有注意大家听。
一艘大船停水中,大向稳稳站船中。
船舷上面刻记号,再换石头容易称。
石头多重象多重,智慧解题传美名。
我们立志学文化,中华少年出英雄。
《称象》教学设计15
教学内容:
《称象》(两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14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
2、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培养学生动脑筋的好习惯。
3、学习复述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述曹冲称象的过程。
教学重点:
认识本课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难点:
复述故事。
教学用具:
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大象和小船模型。
教学过程:
一、自读梳理,整体感知。
(一)激趣导入。
1、展示有关大象的图片。让学生讨论并猜测一下大象的身高、宽度以及它们每天所吃食物的重量。
2、“象”就是我们在动物园里或在电影电视中看到的大象。大象又高又大,我们要知道它的重量,有什么办法呢?
3、板书课题:称象
4、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简单谈谈称象的方法。
5。今天学习的课文也提到了一种称象的方法,让我们一起看看。
(二)、出示自读提示。
1、自由读课文。
2、画出生字,自读生字。
3、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检查预习效果。
1、出示认读生字,学生自由拼读。
2、引导学生上讲台“带读”生字。
3、生字分类认读。
4、指名分段读课文,点评生字音。
5、巩固生字练习。
6、生字归类指导书写。
二、细读解疑,合作助力。
1、自由读文,要求读正确、流利。
2、学生自由汇报对课文的大致理解。
3、归纳。
七岁的曹冲通过动脑筋,摒除别人意见中不合理的部分,吸收其他人合理的部分,利用一艘船和石头称出了大象的重量,使学生懂得:遇事要动脑筋,吸收别人的意见来认识问题,解决问题。
三、品读体味,赏思并行。
1、组成学习小组自由读文,讨论、交流自己对课文的理解。
2、汇报对课文内容的了解。
3、自渎,小组讨论:用简短的话概括课文主要讲了谁的称象方法:,分哪几步,每一步要人们做什么?用自己喜欢的.符号在文中找一找,标一标。
4、小组合作找“问题”,解决“问题”。
(1)鼓励学生就课文内容提出自己能想到的问题。
(2)汇报。一组问,其他组学生帮助解答,师及时点拨指导。
四、读中积淀,迁移反思。
1、师:自读课文,思考:曹冲称象的办法是怎么想出来的?
从官员的办法中得到启发,称象要有一杆“秤”,要分成一块一块地称。他通过动脑筋,用船代替“秤”,用一块一块的石头代替部分,得出称象的办法。
2、表演。指名用自己的话互相说一说曹冲称象的过程。
(鼓励学生用“再……然后……”表示先后顺序的词,利用教具把课文表演出来)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谈谈学完这篇课文你有什么启发?
五、练写运用,延伸创造。
1、查阅课外书或上网找到另一种称象的好方法,写一写。
2、把这个故事讲给朋友或家人听。
六、板书设计:
称象
官员曹冲(聪明)
造秤宰象一块块称赶象上下船画线装石称石
摇头点头
【《称象》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称象的教学设计07-04
课文称象教学设计示例07-05
初中课文《称象》教学设计07-05
曹冲称象教学设计05-31
称象教学实录06-28
《称象》的教学教案07-04
曹冲称象教学设计14篇05-31
曹冲称象教学设计(14篇)05-31
《称象》说课设计范文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