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教学设计

时间:2024-04-07 08:46:33 设计 我要投稿

《北京》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北京》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北京》教学设计

《北京》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认读8个字。

  能力目标: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情感目标:体会修建半边井的人关爱他人的品质,懂得要关怀周围的人。

  教学重点:体会修建半边井的人关爱他人的品质,懂得要关怀周围的人。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

  1.读准字音,给生字注上拼音。标好自然段序号。

  2.再练习读课文,要求不加字、不丢字、把句子读正确读流利。

  3.检查读课文,注意纠正字音。听的同学要认真,看谁听出问题。

  二、阅读感悟,学生质疑,根据学生的问题思考:

  1.“半边井”什么样?默读课文,用直线画出来。

  学生默读课文,画一画

  说说“半边井”的`样子。

  2.鹿港人为什么要修半边井?默读课文,用括号标出来。

  (1)学生默读课文,想、找、标

  (2)个别发言。

  (3)读一读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体会修建半边井的人关爱他人的品质。)体会“半边井”历史悠久。

  (4)当我介绍完半边井的来历时,游客们都会露出敬佩的表情,还会说

  (5)出示句子 鹿港镇是一个有人情味的地方

  重点讨论“为什么说鹿港镇是一个有人情味的地方?”

  (6)你就是去半边井的一名游客,听力介绍,你会说:个别读句子。

  进一步体会鹿港人关爱他人的品质。

  三、说说自己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提出问题,结合课文内容讨论。

  四、作业。

  阅读语文读本中的《我是苹果》

  板书设计:

  半边井

  历史悠久 样子独特 人情味浓

  课后反思:

  学生能够讲出修建“半边井”的目的,结合实际说出了同学之间互相帮助的事例,但是读的不够充分。

《北京》教学设计2

  教学要求:

  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老北京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喜庆气氛,领悟民俗文化的教前丰富内涵。

  3、学习课文有顺序,详略得当的表达。

  重难点:

  品味老舍语言风格,学习有顺序,详略得当的表达。

  教前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

  1、交流关于春节的资料。

  2、教师小结。

  3、默读课文

  预设一:北京人是怎样过春节的?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4、围绕春节的热闹,作者写了那些重要的日子的活动?

  5、文章按什么顺序为我们介绍北京春节?

  学情预设:学生的回答有可能不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

  6、快速浏览全文,按照年前,过年,年后找出相应段落。

  二学文

  1、自由读文章的第一部分,年前的北京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用一个词来概括。

  2、把让你感到人们忙碌的地方画下来、

  3、交流

  4、知道朗读

  5、从文章第一部分,你了解到那些习俗?

  6、联系生活谈谈你在春节前的这段时间都干些什么?

  三生齐读第二部分

  预设二

  1、过年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2、过年时重点写了那几个日子?同事热闹,但闹中各有不同。

  3、除夕可以说是春节中的高潮,那时一番怎样的景象?

  4、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5、师小结:除夕是一种喜庆,团圆的热闹。

  初一

  1、指名读第九自然段

  初一全城都在休息,人们都在干什么?

  2、联系实际谈谈自己的拜年经历。

  3、师小结:

  生观看庙会图,理解什么是庙会。

  4、师总结并出示:初一悠闲快乐

  5、指导朗读

  正月十五

  预设三:

  1、“元宵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次前,什么时候出现过高潮?

  2、从“又”字中你体会到什么?

  3、北京春节的热闹景象一浪高过一浪,正月十五的热闹表现在哪?自由读11——12自然段。

  4、找出文中描写花灯的句子,抓住重点词谈体会并指导朗读。

  学情预设:学生有可能不按文章先后顺序去找,教师可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酌情学习。

  5、出示灯展图

  6、除了这么多美丽的灯,还有什么?

  总结十五灯火美丽

  7、齐读11——12自然段。

  四师导读13自然段

  过了元宵节,天气转暖,老北京的人们又开始了新一年的忙碌,一切又恢复了平静,但老北京春节的热闹喜庆却深深地印在了我们的脑海里。

  五引读领悟写法

  六

  1自主阅读课后阅读联接中的短文,比较同是过年,这三篇习作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2通过三篇习作的对比,对你的习作有什么启发?

  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的14个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喜庆气氛。

  3、体会课文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法的好处。

  学习重点

  了解老北京风俗习惯,体会不同年代和不同地域人过春节的不同之处,感受传统年文化的独特魅力,激起学生探究传统文化的兴趣。

  学习难点

  品味老舍的语言风格,学习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准备

  歌曲:《新年好》、关于春节的课件。

  学情分析:

  六年级是小学阶段最高年级。六年级已拥有了一定的语感,能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文章联系前后课文进行理解。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让学生在自主的读书过程中抓住重点句子体会氛围,在说中融入情景,同时还注重引导学生积极利用课外资源,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发展思维,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1、播放音乐《新年好》,并出示课件1。

  师:听着这音乐,你们有没有觉得又回到了过春节的情景呢?你们喜欢过春节吗?谁来说说你家过春节的事。(唤起学生对春节时热闹喜庆气氛的回忆。)

  2、师小结并导入新课:春节是我们中国一个传统的节日,祥和的节日,也是一个团圆的节日。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不同地区,不同民族都有自己的民风民俗。现在,我们就跟随作家老舍,走进老北京,过一个京味十足的'春节,感受独特的民风民俗和魅力十足的年文化。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大声朗读课文,注意读课文的要求:(播放课件2)

  (1)认真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注意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

  (2)边读边想,把自己融入文章中去,想想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2、全班交流。

  (1)播放课件3:我会读腊月、蒜瓣、翡翠、杂拌儿、麦芽糖、榛子、栗子、逛天桥、逛庙会

  (2)学生各抒己见,教师根据学情顺势而导。

  三、深入理解课文,小组合作。

  1、快速浏览课文,播放课件4,看谁做得又对又快。师巡视,告诉学生提高阅读速度,读后同桌交流。

  2、全班交流。

  (1)了解北京的春节有多长时间。

  北京的春节是从哪一天开始,到哪一天结束?(课文在第一自然段开头写了照北京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从腊月初旬就开始了,在最后一段又写了春节在正月十九结束了。可见北京的春节时间特别长,有一个多月。)

  (2)指名生回答,教师小结:这么多重要的日子,作者着重写的日子有腊八、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并找出相应的自然段。

  3、读文提示:在老舍先生详写的这四天中,你最喜欢哪一天呢?现在我们把我们班分成四个小组,每个小组研究一部分的内容,喜欢哪个日子的同学就研究哪部分的内容,(举手看分配情况,教师指定地点)

  4、学生坐定后,播放课件5,看研究要求。

  教师强调,听好研究的规则:哪组找得快,我们就先来研究哪部分的内容,并先给本组加上第一颗星,明白吗?

  四、品读课文,体会过年的气氛。

  1、指导品读腊八,播放课件6、7,边自由朗读描写腊八的语段,边想一想:

  (1)、腊八的时候,人们做些什么?你们家在这一天会做同样的事吗?

  (2)、从中你感受到了作者怎样的语言风格?(引导学生读这不是粥,而是会。色如翡翠色味双全)

  2、指导品读除夕,指名朗读。

  (1)、抓关键词,赶,到处,都穿起,贴上感受除夕的喜庆、热闹。

  (2)、抓除非,万不得已,必定体会春节在人们心目中的位置,感受团圆的氛围。

  3、指导品读正月初一。

  小组齐读,边读边思考:

  (1)、正月初一与除夕的气氛有什么不同?

  (2)、正月初一这一天人们都在做些什么?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3)、你逛过庙会吗?说说你的感受。播放课件8、9逛庙会

  4、指导品读元宵。

  出示课件10、11,全班齐读,边读边画。

  (1)、分别画出表示灯的数量多的词句,表示灯的种类多的词句,体会人们对元宵节的热情。

  灯的数量多:从处处张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有名的老铺子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家中也有灯等词句就可以感受到。

  灯的种类多:从各形各色有的一律是玻璃的家中也有灯可以感受到。

  (2)、如果你置身于这灯的海洋,你会是什么样的心情?你能用朗读将自己的心情表达出来吗?(指名朗读展示)

  5、师小结:

  (1)、老师在这里也归纳了这些日子的风俗习惯,(播放课件12)。

  (2)、北京的孩子也和我们一样,非常喜欢他们的春节,于是就编了一首童谣,(播放课件12)动漫童谣:小孩儿小孩儿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冻豆腐;二十六,去买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初二满街走。)

  五、拓展延伸,学习阅读链接。

  1、时间过得真快啊,一眨眼,到了正月十九,北京的春节就结束了,人们又开始了忙碌的生活,是啊一年之计在于春,只有在春天播放希望,秋天才有收获。

  2、自主阅读阅读链接中的短文,比较它们与课文的不同。

  六、作业超市

  1、小练笔:(出示课件13)

  结合《北京的春节》和自己的实际写一写你是怎样过春节的。

  2选择和春节有关的好词佳句积累下来。

《北京》教学设计3

  【设计理念】

  1.借助“龙语语文”资源辅助教学,将平面的语言文字内容直观化、具体化、形象化,运用了“龙语语文”里大量的关于过春节的实景图片、影像,给学生予视觉上的震撼和美的享受,缩短了学生时空距离。

  2.借助龙语电子课本辅助教学,在分析课文时,借助电子课本出示重点段落,让学生找出电子课本里的关键词语,分析句子之间的关系,讨论疑难句子的含义,推敲词语句式表达效果,培养了学生分析和综合、归纳和演绎等抽象思维能力。?

  3.利用“龙语语文”广阔的教材资源查询相关资料,不失为拓展课堂,进行综合实践的一个很好途径。有了网络中丰富的素材、资料,我们可以把课堂延伸到更深远的空间,给学生提供关于各个民族节日习俗的信息,利用丰富的资源,向学生提供关于各民族春节习俗的资料、图片、研究网站等网页链接,培养学生信息素养,进行知识的拓展延伸。

  【教材分析】

  《北京的春节》是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阅读课文。文章描写的是节日风俗。作者老舍先生用朴素自然、流畅通达的语言,展示了丰富多彩的节日习俗,再现了老北京人过春节的隆重与热闹、温馨与美好,表达了作者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喜爱。

  【学情分析】

  每年的春节对孩子来说比较熟悉,可遥远的首都居民是怎么过春节的?距离农村的`孩子来说比较陌生。虽然六年级的小学生已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但受年龄限制,生活范围比较狭小,阅历浅、实践少,认知水平和能力的局限,他们了解北京春节的相关资料非常的狭窄,对文章的理解也不够深入,因而在本课的教学中充分发挥 “龙语语文”优异资源,借助“龙语语文”平台,既调动起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又激发出他们的探知欲,教学重难点迎刃而解。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学会本课14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习俗。

  3.学习作者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1.自主阅读、讨论交流、从整体把握内容,了解春节习俗。

  2.通过“龙语语文”网络优异广阔的资源辅助教学,感受春节热闹、喜庆的气氛,领悟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独具魅力的民俗风情中蕴涵的民族文明和传统美德,激发学生探究传统文化的兴趣。

  【教学重点】

  1.引领学生随作者的描述,感受老北京过春节的隆重与热闹。

  2.利用龙语资源理解课文内容,领悟更多的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

  3.学习作者详略得当的写作手法。

  【教学准备】

  龙语资源库资料链接。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利用视频,创境导入

  1.播放课件:欣赏一段视频。

  (运用“龙语语文”《北京的春节》教材资源知识拓展里其他拓展模块——过年的视频资料。)

  观看过后,师问:同学们,你们喜欢过春节吗?说说理由?唤起学生对春节时热闹喜庆气氛的回忆。

  2.那你们见过首都北京的孩子是怎么过春节的吗?播放童谣(引用“龙语语文”教材资源知识拓展里的童谣和民谣):

  过春节的民谣

  小孩儿小孩儿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

  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

《北京》教学设计4

  学习目标 :

  1.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翡翠、万象更新、灯火通宵、日夜不绝、截然不同、万不得已、张灯结彩、有声有光、各形各色”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习俗,感受节日的热闹气氛,理解节日习俗中的民族文明和传统文化。

  3.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详写、略写的好处。

  教学重点:

  引领学生随作者的描述,感受老北京过春节的隆重和热闹,领悟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

  教学难点:

  作者为突出北京春节的民俗特点所采用的表达方法。

  一、谈话引题。

  1、老师给你们带来一首歌,想不想听?知道里面说的什么节日吗?(春节)喜欢过春节吗?说说你的理由。

  2、提起春节有说不完的话题,今天我们就跟随老舍先生走进老北京,过一个京味十足的春节。板书:北京的春节 学生齐读。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自由地朗读课文,把自然段标出来,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想一想:北京的春节从整体上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二、检查

  1、出示生字词语,检查学生字词掌握情况。

  2、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学生交流。师随着学生的回答随机板书。(热闹、喜庆、忙乱、团圆)

  三、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这么热闹的春节从腊月初就开始了(板书腊月),一直持续好长时间,到了什么时候,春节就结束了? 下面老师请你们默读,请快速地浏览,找出北京的春节有哪些重要的日子,做上标记。开始。

  2、都画好了吧,咱们一起来交流交流。

  照北京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腊月初几就已经开始了,首先第一个好日子是( )…… 生交流,教师板书:腊八 腊月二十三(小年)除夕 正月初一 正月十五

  可见,北京的春节长达一个多月,那么多的风俗习惯。一会儿功夫就让我们全都看明白了,很有条理,这就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板书:时间顺序)。同学们,在这些重要的日子中老舍爷爷特别详写了哪些日子.(学生说师作出标记)

  四、品读课文

  1、在老舍爷爷详写的这四天中,你最喜欢的.是哪天呢?下面请同学们深入地读一读,勾画出自己印象最深的地方,结合自己过年的感受,做一些批注,和大家交流交流。

  2、师:画完了吗?哪位同学能和大家交流一下?

  (1)腊八

  学生交流 :

  1、腊八的当天要做的两件大事是哪两件吗?(鳌腊八粥 泡腊八蒜)

  2、师配合图片。 (那你知道腊八粥是有哪些东西熬制的吗?那老舍先生是怎么形容的?感觉到老舍先生是个幽默风趣的人?)

  师:腊八蒜你们见过吗?老舍先生又是怎么描写的?能读读吗?

  师:听了有什么感受,试想象。

  (2)除夕,生交流。

  “ 守岁”是什么意思,你们明白了吗?

  古代守岁有两种含义:年长者守岁为“辞旧岁”,有珍爱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是为延长父母寿命。简单说,守岁就是象征把病疫等驱走,期待新的一年吉祥如意。 吃着美味可口的饭菜,听着喜庆的鞭炮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场景?生试说。

  这是一种普天同庆的热闹,这是一种通宵达旦的热闹,这是一种合家团圆的热闹,一起来读出这种热闹。

  (3)大年初一

  初一的景象和除夕相同吗?( 除夕的晚上是热闹的,贴年画,穿新装,红红的对联,日夜不绝的鞭炮。而大年初一是比较悠闲的,人们可以逛庙会,骑毛驴,看美景,还可以买自己喜欢的玩具。所以说大年初一的景象和除夕截然不同。)我们请男生和女生分别来读一读除夕的热闹和大年初一的悠闲?好我们男女生各推荐一名同学看谁读得好! 学生评价。 师小结。

  (4)元宵节

  除夕,大年初一过后,元宵节到了,春节的高潮到了。哎,同学们,除夕和大年初一就够热闹了,老舍爷爷却说更热闹的是元宵节,这是为什么呢?请同学们再来读一读11—12自然段,找出描写元宵节热闹的句子。

  1、老北京的灯我们是看不到了,那就看看老师准备的灯吧。出示图片。

  2、观看幻灯片(各种各样的花灯,加上五彩斑斓的花炮,令人耳目一新,谁能不喜欢呢?这么热闹的灯会,你们想不想读一下呢?先自己练习读读。然后分小组比赛读)。

  五、小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老舍先生写的这篇课文,我们也可以把它编成一首童谣。我们一起拍着,一起来读一读这首童谣。

  老北京,过春节,腊月初旬就开忙。 腊八粥,家家香。腊八蒜,色味双,二十三,要吃糖,家家户户过小年。除夕夜,真热闹,做菜守岁放鞭炮。年初一,拜年忙,大人小孩儿逛庙会。初六户户新开张,店里伙计并不忙。 正月十五闹元宵,张灯结彩喜洋洋。正月十九年一过,大家做事又照常。

  六、拓展延伸

  不同地区的人过春节的有不同的习俗,了解自己家乡的春节风俗,试着和同桌说一说。

  七、板书设计:

  北京的春节

  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正月十九

  热闹喜庆 祥和 团圆

《北京》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认读8个生字。

  2、分角色朗读课文。

  3、了解老人坚持做天游峰的扫路人的原因,感受老人热爱劳动的精神、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重点:了解老人坚持做天游峰的扫路人的原因。

  教学难点:体会老人的语言。

  教学准备:搜集有关武夷山、天游峰的资料。

  一、认读生字,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1、同桌互相检查生字的读音及带有生字的词语。

  2、检查读音

  3、重点朗读:颇 循 棱 豁

  4、朗读课文:四人小组采用拉火车的形式朗读一遍;再请一小组朗读展示。

  二、了解课文内容,体会老人的情感 。

  1、指名读课题后回答:根据课题说说课文属于哪一类文章?(人)它写的是哪儿的什么人?(在这儿把老人的样子让学生找到)介绍一下你了解的'天游峰?

  2、快速浏览课文回答:作者在描写这位老人时,重点描写老人的什么?(语言)教师可以补充还有(神态)

  3、自学:划出描写老人语言及神态的句子,体会老人为什么坚持做天游峰的扫路人?

  4、交流:

  重点:语言————“不累,不累,再把好山好水看一程。”“可我实在离不开这里,我能舍得走吗?”“30年后,我照样请您喝茶!”

  神态————轻轻松松、自在悠闲、悠然、开怀大笑。

  感受: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热爱家乡的情感。

  在理解过程中,练习有感情朗读。

  三、分角色朗读课文。

  1、四人小组内分角色朗读练习,]

  2、请小组展示,其他同学评议再朗读。

  四、 课堂小结。

  1、从这篇课文中,你了解了一位怎样的老人?

  2、从这篇课文中,你了解怎样描写人物?

  五、作业。仿照这篇课文,写一个自己熟悉的人物。

《北京》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认读5个字;分角色朗读课文;能够依据提示把故事讲给别人听。

  2.结合句子,联系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精神。

  3.感受小姑娘克服困难、履行诺言、不图任何回报的美好心灵。

  教学重点:分角色朗读课文;能够依据提示把故事讲给别人听。

  教学难点:分角色朗读课文;能够依据提示把故事讲给别人听。

  教学过程:

  教学要求:分角色朗读课文;能够依据提示把故事讲给别人听。感受小姑娘克服困难、履行诺言、不图任何回报的美好心灵。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课题。

  1. 提问,激发兴趣。

  ①谁到过海边,见过大海?

  ②谁见过贝壳?是什么样子的?有哪些种?好看吗?

  2. 放录像。

  关于大海、海岸、贝壳的解说。

  教师:刚才大家看了听了,现在请大家说一说(抽两三名学生说。)

  3. 导入课题,板书。

  二、学生自学课文。

  1. 学生默读课文,思考问题:

  ① 课文主要写了谁和谁之间发生的什么事?

  ② 画家去捡贝壳去了,小姑娘在干什么?

  ③ 小姑娘喜爱贝壳吗?为什么画家给她贝壳她不要;贝壳掉在地上,她捡起来,又还给了画家呢?

  ④ 小姑娘为什么不听老伯伯的劝说,仍旧给画家看东西?

  2. 组织讨论,抽两三名学生回答。

  (回答问题时,要求学生当众把意思表达完整,师生共同帮助。)

  3. 整体了解课文内容,结构,思考课文写了哪些人,哪些事,以什么顺序写的`。

  三、细读课文,体会感情,享受乐趣:

  1.学习课文第1段。(1至6自然段)

  学生轻声读课文。幻灯出示问题:

  ①小姑娘在金色的海滩上干什么?

  ②画家来到海滩,与小姑娘说了什么?

  ③小姑娘答应了画家什么事?

  组织学生讨论,理解这些问题,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点拨。

  2.学习课文第2段。(7至17自然段)

  问题:

  ①老伯伯劝说小姑娘回家,小姑娘为什么不听?

  ②小姑娘说了一句很重要的话,找出来,读一读,说说反映了小姑娘什么品质、什么精神?

  ③画家捡了许多贝壳给小姑娘,她为什么不要?

  ④小姑娘又说了一句什么话,反映了她什么品质、什么精神?

  抽几名学生提问,师生共同帮助。

  抽学生读一读小姑娘说的话,提问:谁能说说从小姑娘的言谈中,反映出了小姑娘的什么?组织讨论。明确:小姑娘摇摇头,把画家的衣服和画夹紧紧搂在怀里。说明了小姑娘是一个诚实可信、说到做到的孩子。第二次小姑娘摇摇头,对画家说:“我不要。我要回家吃饭啦!”说明了小姑娘听老师话,不随便要别人东西。学生仔细读小姑娘两次说的话,进一步思考。抽两三名学生说说小姑娘是怎样做的,加深理解小姑娘的高尚品德。

  3.学习第三段。(课文18至21自然段)

  问题:

  ①小姑娘特别喜欢贝壳,为什么却把落在海滩上的贝壳,一颗一颗捡起来还给画家?

  ②画家为什么惊讶地看着小姑娘,他的眼圈红了,心潮像海浪一样翻腾?

  (抽几名学生回答,明确:小姑娘非常喜欢贝壳,但她能记住老师的话,不能随便要别人的东西。画家被小姑娘感动,从心底里敬佩小姑娘的高贵品质,赞赏小姑娘高尚的品德。因此,他的眼圈红了,心潮像海浪一样翻腾。)

  (2)组织讨论,画家为什么惊讶地看着小姑娘,他的眼圈红了?说说这句话在文章中起了什么作用,反映了什么主题思想。

  (抽几名同学回答,师生评议,补充完整。)

  (3)熟读课文第3段。

  四 :总结全文,延伸拓展:

  1、读了小姑娘的故事,你想说些什么?

  2、依据课后提示把故事讲一讲

  五、布置作业:讲故事给家人听。

  1、摘抄自己感兴趣的内容

  2、写写读后感

  板书设计:

  美好的心灵 诚实守信

  小姑娘 拾贝壳 替画家看衣服

  老伯伯 劝她回家

  画家叔叔 送贝壳

《北京》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学会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奕秋通国教诲俱学弗若曰矣。

  能力目标: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能根据注释,读懂每句话的意思说说课文的内容。

  情感目标:

  懂得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教学难点:

  懂得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今天老师想带领大家去寻宝。这可不是金银珠宝,而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文言文,文言文语言简练,含义深刻。

  出示“书读百遍其义自见(xiàn)。”(学生齐读)能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吗?

  一是“读”,能正确隔词断句,把课文读通读顺。

  二是“义”,能根据注释了解每句话的意思。

  三是“悟”,能结合实际,体会课文要告诉我们的.道理。

  二、初读课文,将课文读通顺。

  1.课前布置同学们预习课文了,谁想展示一下?

  2.指名读,学生评价,教师指导读好文言文速度要慢,能正确隔词断句。

  3.师范读课文。读出抑扬顿挫的韵味,读一遍。根据老师读的用笔在文中标出停顿,并在心里跟着老师读。生给老师评议。

  4.自己练习读,读不好的地方可以请教小伙伴,也可以问老师。

  5.指名读,挑战读,师生评议。

  6.齐读。

  三、整体感悟大意。

  1.对照着课本中的注释,结合着插图,自己试着揣摩每句话的大意,如果遇到不懂的问题作上标记,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课文大意,把自己不理解的问题提出来,共同讨论。还有不明白的问题提出来,老师和同学共同讨论解决。

  2.全班交流:

  3.给下面的文段加上标点并翻译全文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明确: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4.从上文概括出两个成语:专心致志心有旁鹜

  5.译文:

  弈秋是全国著名的下棋高手,让他同时教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个人聚精会神,一心只听从弈秋的教导。另一个人虽然表面上也在听,实际上却一心想着有只天鹅将要飞来,想拿弓箭去射它。这样学下棋,尽管和前一个人一起学,成绩肯定赶不上人家。(难道)这个人的智慧不如那个人吗?我说,不是这样。

  (1)小组代表说课文的大意,互相评议,补充。只要主要意思不错即可,学生说不准的,教师给予点拨。师适当板书。

  (2)师说课文大意。生评议。

  (3)小组质疑,同学讨论,教师点拨。

  四、交流感悟。

  1.课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指名说。

  师总结并板书(不管做什么事都要专心致志、善始善终、一心一意等,不能三心二意,)

  2.你做到了吗?今后你打算怎样做呢?学生交流。

  师小结:会读,能理解课文大意,能领悟其中的道理、认识了文言文,等等,这都是无价之宝,只要你继续努力,你会找到更多的宝藏。

  五、品读,读出其中的韵味。

  六、小练习:帮助学生背诵。

  1.出示部分课文内容,一些重点词句用括号表示,让学生试着填空。

  2.学生自己练习。

  3.指名交流。

  4.同桌互相检查。

  七、课堂小结

  八、作业。

  正确地背诵并默写课文。自己设计作业。

  板书设计:

  学弈

  一人 一人

  专心致志 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

  一心一意 不能三心二意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课文材料的翻译训练,熟习常见文言词语的用法,了解文言文翻译的要领。

  2、理解专心致志在学习生活中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了解文言文翻译的要领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弈秋败弈》选自《刘子·专学》,讲的是这样一个故事呢?

  二、词语点读。

  “非弈道暴深”,弈道:此处可解释为解决棋的困难局势的对策。暴:突然。深:深奥、复杂。“情有暂暗”:思想、心理上出现了暂时的糊涂。情:此处可理解为思想、认识、心理等。暂:暂时。暗:糊涂,不明白“笙猾之也”:笙曲干扰了他。猾:扰乱,干扰。之:代词,他,指秋。

  三、出示文言语段,要求学生点读翻译。

  四、用自己的话说说全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五、弈秋失败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六、读一读,练习背诵。

  课后小结:学生运用学习的知识自己学习第二篇古文,学生能够运用课文材料,进行翻译训练,熟悉常见文言词语的用法,了解文言文翻译的要领。

《北京》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会8个生字以及新词,认读1个字。

  能力目标:能把最受感动场景或细节描述下来。

  思品目标:了解正太郎与狐狸一家发生的故事,感受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信任、相互帮助、和谐相处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点:了解正太郎与狐狸一家发生的故事,感受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信任、相互帮助、和谐相处的美好情感。

  教学难点:理解句子的含义,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具准备:课件

  教学课时数:2

  第 1课时

  教学要求:学会8个生字以及新词,认读1个字。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大意,能给课文分部分。

  学生活动时间(约)34 分钟

  教师活动时间(约)6 分钟

  教学过程设计:

  一、谈话导入:

  板书:狐狸 引导:你能想到什么?

  学生可以说成语:狐假虎威 狐狸和乌鸦的故事 狡猾 聪明等

  (暗示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有爱心和同情心,有帮助别人的思想)

  师:今天我们读的故事,会让你有怎样的感受呢?

  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的障碍:

  1.自由读课文,利用字典和课后生字表解决字音。

  2.自学生字(读音、组词、利用工具书和周围同学讨论的方法解决字词的障碍)。

  3.检查自学的情况:

  ⑴选择正确的读音:

  哆哆嗦嗦 哆嗦 粗糙

  ⑵读一读

  ⑶比一比,组词:

  糙( ) 惕( ) 砖( )

  造( ) 易( ) 传( )

  ⑷自由读课文,提出不懂的词语,师生共同解决。

  三、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1.自由读课文,达到正确、流利。

  2.同桌检查读,评出自己的等级。

  3.小声课文,说说并写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4.默读课文,根据提示分段:

  第一段:佣人从山里捉来的一只小狐狸不吃不喝,正太郎恨可怜它。

  第二段:在帮助狐狸一家的过程中,正太郎和狐狸建立了亲密的关系。

  第三段:正太郎为了要回小狐狸,掉下了悬崖,两只老狐狸救护了在严寒中昏迷的正太郎。

  第四段:正太郎放了小狐狸,狐狸一家终于团聚,并回到了树林中。

  四、作业:

  1.朗读课文。

  2.练习你认为难写的生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

  3.写写段意。

  第 2课时

  教学要求:

  能把最受感动场景或细节描述下来。了解正太郎与狐狸一家发生的故事,感受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信任、相互帮助、和谐相处的美好情感。能把自己的感受写下来。

  学生活动时间(约)34 分钟

  教师活动时间(约)6 分钟

  教学过程设计: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交流

  同学们,在你们心目中,狐狸是一种什么样的动物?(交流对狐狸的印象。)

  2.导入

  看来狐狸在大家心中不是好东西,今天我们来学一篇关于狐狸的故事的文章,学了以后,也许你会给狐狸平反了。

  板书:14金色的脚印 (生:齐读课题)

  当“金色的脚印”这五个字映入你眼帘的时候,你的脑海里闪现出一些什么问题?

  二、整体感知,自读自悟

  1.过渡:同学们真会提问题,你们提出的这些问题,正是我们本课要解决的问题,相信大家一定能运用一边读一边想的方法,自己读书解决这些问题,比比看,谁的问题解决得好。

  2.生自由读书,勾画

  3.生自由汇报、交流

  4.小结读懂课文的两个步骤。先在课文中找到答案,再联系全篇文章读,看看作者到底想告诉我们什么?

  三、精读体会,自主汇报

  1.过渡:看到同学们刚才读书时认真的神情,聆听了你们的汇报,我知道你们被这个人与动物的传奇故事感动了,心灵受到了震撼。你们还想再读读课文吗?好让我们用心用情再读课文,细细体味那些使你感动的地方,想想为什么感动?

  2.出示阅读提示,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书,小组交流自读自研。

  3.自主汇报(先读一读自己感动的地方,再说说为什么。这样读结合课文的语句来学习)

  ⑴老狐狸为搭救小狐狸不顾一切所作的一切事(喂奶、做窝、咬木桩)体会狐狸的聪明和动物之间浓浓的亲情。

  ⑵正太郎为老狐狸一家做的事情(如投食物,要回小狐狸)体会正太郎对狐狸的爱护和帮助。

  ⑶正太郎失足掉下悬崖,老狐狸救正太郎。体会人与动物之间相互帮助,相互依恋的和谐关系。

  4.小结,感情升华。

  学完课文后,你现在觉得狐狸是一种怎样的动物呢?(动物是可爱的,友好的`,更有感情的。当人类施惠与它们时,它们会全力报答人类对它们的爱护和尊重。)

  5.关于课文结尾及题目的含义,可以这样理解:

  (1)这篇课文中描写的狐狸,不像人们印象中的那样狡猾,他们不仅有骨肉亲情,而且知恩图报;不仅有头脑,而且有毅力,有很多地方值得我们人类学习。

  (2)课文结尾及题目的命名,意在呼唤亲情、友情,要互助互爱,把狐狸身上的这种闪光的东西继承并发扬。

  四、总结、课外延伸

  1.总结:三只狐狸,一个男孩,动物之间的爱,人与动物之间的爱构成了一个感人的故事。人与自然就是应该和谐相处,只有这样才能给它们也给我们自己一个良好的、自由的生活空间!

  2.请同学们回家后,找找有哪些故事是关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又有哪些故事是人类破坏自然的,结果怎样。

  3.以《小狐狸回家后》为题,续写这个故事。

《北京》教学设计9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学会本课的14个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情感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喜庆气氛。

  能力目标:

  学习课文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法。

  学习重点:

  了解老北京风俗习惯,感受传统年文化的独特魅力

  学习难点:

  品味老舍的语言风格,学习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准备:

  关于童谣的课件;歌曲《恭喜发财》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提示课题。

  1、(播放歌曲《恭喜发财》)同学们,听到这首歌,你想到了什么的情景?你们喜欢过春节吗?说说理由。(唤起学生对春节时热闹、喜庆气氛的回忆。)

  2、集体交流所了解的有关春节的习俗。

  3、(出示有关春节习俗的幻灯片)自由读幻灯片中的内容,了解有关春节的习俗。

  4、让我们来看看老北京的孩子是怎样过春节的。(播放动漫童谣:小孩儿小孩儿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冻豆腐;二十六,去买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初二满街走。)齐读。

  5、现在,我们就跟随作家老舍,走进老北京,过一个京味十足的春节,感受独特的民风民俗和魅力十足的年文化。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6、交流、简介作者。(出示课件内容)自读了解。

  二、检查预习,了解情况。

  1、集体交流课文的主要内容。

  2、出示生词,指名读,集体订正,再齐读。

  三、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划出:作者写了春节中哪些重要日子的活动。想一想:文章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可分为几个时间段?每个时间段分别是文中的哪几个自然段?(课件出示要求)

  2、集体交流汇报,老师相机板书: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正月十九(明确老北京的春节从腊月初旬开始,一直到正月十九结束)(相继出示有关的幻灯片)

  3、指名分时间段读课文,想一想:在这一个多月的时间里,老舍先生写到了这些重要日子的'哪些风俗习惯呢?同桌合作,划出有关内容,填写表格。(出示表格)

  4、集体交流所填内容。(出示表格内容补充)

  5、说说老北京的春节,从整体上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引导学生结合阅读说出“热闹、忙乱、喜庆、团圆”等初步感受。)(出示课件内容)

  三、交流探讨,感受年味。

  1.春节是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北京人过得是这样热闹、开心,字里行间都弥漫着浓浓的年味。选择春节中你印象最深的一个日子,反复读一读,能品出年的什么味道,在空白中批注。

  2.小组内交流。

  3.全班交流汇报。

  (1)年的味道是爆竹的味道。

  A.爆竹的声音,是春节特有的声音,文中都有哪些地方写到?(指名读有关内容)(孩子们准备过年,第二件大事就是买爆竹;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天一擦黑,鞭炮就响起来;除夕鞭炮声日夜不绝;正月初一,门前堆着昨夜燃放的爆竹纸皮;正月初一元宵节,小孩子们买各种花炮燃放,在家有声有光地玩耍。)

  B.整个春节都弥漫着爆竹的味道、烟火的味道,过年的热闹、火爆气氛尽在其中。(出示课件内容)

  (2)年的味道是香甜的味道。

  A.找读文中描写有关饮食的语句(腊八粥、腊八蒜;杂拦儿;二十三,把肉、鸡、鱼、青菜、年糕什么的都准备充足;除夕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在北京,家家过年时都吃饺子;正月十五,这一天,大家必须吃元宵啊。),说说体会(充足、丰盛)。

  B.人们一年辛苦劳动之后,对自己劳动所得的展示与享用,洋溢着幸福感与满足感。在香味四溢中,将年过得有滋有味。(出示课件内容)

  (3)年的味道是开心的味道。

  A.从正月初一的庙会,元宵节的灯会中,我们感受到北京人轻闲、娱乐、高兴的心态。

  B.结合自己的实际,说说春节中最令你开心的事。(出示课件内容)

  (4)总结,在整个春节的系列活动中,虽然有地道的民俗中所包括的五味杂陈,但是,却蕴涵着最丰富的传统,是耐得住咀嚼的味道。(出示课件内容)

  四、品读体味,感受民俗。

  1.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春节中最热闹、喜庆的日子。(除夕和正月十五)

  2.师生合作读第七自然段,联系过年时的感觉,说说怎样理解“除夕真热闹”。(出示课文内容)(是一种普天同庆的热闹--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门外贴好了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了各色的年画;是一种通宵达旦的热闹--家家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是一种团团圆圆的热闹-在外边的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

  3、集体交流感受。(出示课件内容小结)

  4、学习本段首句的特点(总起句、中心句),以及由总到分的写法,体会“万不得已”、“必定”等词语在文中的含义。(先自己体会,再集体交流,然后出示课件内容小结)

  5、除夕夜可以说是春节中的高潮,在热闹、喜庆、团圆的气氛中,有多少人今夜无眠。试着用你的朗读来把这种热闹、喜庆、团圆的气氛表现出来。

  6、配《恭喜》乐曲,指名展示朗读,体现“除夕真热闹”。

  五、总结:这节课,我们随着老舍先生,了解了北京春节的习俗,感受了北京春节的年味,明白了课文的写作顺序,理解了一些不懂的内容。收获真大。下一节课,我们将继续走进北京的春节,进行更进一步的了解和学习。

  六、作业超市:说说你家乡的春节习俗,并选取一样,把它写下来。

  板书设计:

  北京的春节

  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正月十九

  热闹喜庆团圆祥和

《北京》教学设计10

  教学目的:

  1.知识目标:学会本课两个生字:工厂,并会在田字格中规范书写,会读四个词语“公司、笑声、门开了、回来了。”

  2.能力培养:会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能够说说全家人回来之后的情景。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四个生字:回来工厂,并会在田字格中规范书写,会读四个词语“公司、笑声、门开了、回来了。”

  2.会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能够通过想象全家人都回来以后的情景,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同学们,早晨的时候,你上学出门了,你爸爸妈妈都上班了吗?(上班)那家里边会怎样?(安静)那,到了晚上,你们一家人有都回来了,家里边又是怎样的情景呢?

  1.给学生思考的时间,想一想应该怎样说。

  2.小组同学相互交流一下。

  3.指名说,时注意引导要按一定的顺序说。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有关家庭生活的小儿歌《笑声回来了》板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你自由读全文,做到读准字音,不多字不少字。

  2.指名读全文,师提醒每个小节之间要停顿的时间长一些,老师范读,再找同学读,注意每个小节的停顿。

  3.出示词语宝宝:公司工厂回来笑声门开了回来了

  指名读读对的其他同学跟着读

  4.把这些词语放到课文中再读一遍,注意词语要读正确。

  三、细读课文,指导朗读背诵

  1.大家看,这篇课文共有几个小节?

  (1)学习第一小节:指名读:门开了,爸爸从公司回来了。

  师:这一小节对应的是哪幅图?生用小手指着这幅图。大家看看爸爸从那回来了?他的表情怎样?(高兴)师:你能换一个词吗?(喜洋洋、笑哈哈等)

  指导朗读:那你就把这种感情用你的声音表达出来吧!指名读,要读出感情,师可范读,再指名读。

  (2)学习第二小节:这次谁回来了?(妈妈)

  指名读“门开了,妈妈从工厂回来了。”

  师:妈妈给我们该来什么好消息呢?指名说。

  估计:妈妈说又要涨工资了

  说和同事的趣事

  对策:那你带着这种感情读读吧!

  自己读——指名读

  (3)学习第三小节

  看最后一幅图,我是怎么回家的`?(跑着)他的嘴里在喊着什么呢?(生发挥想象)

  估计:在学校考试得了一百分。

  在学校受到了老师的表扬。

  和小朋友一起玩很开心。

  对策:从小朋友的动作中,可以看出来他是多么高兴呀,你有这样的时候吗?那你就带这种感情读读吧!

  (4)再指名读前三小节,师引导:爸爸妈妈我回来了,想一想还有可能谁也回来了?

  估计:爷爷、奶奶、姐姐弟弟……

  对策:这么多人,从早上出去到晚上回来,一定有很多话要说,当时的情景多热闹呀!快读读第4小节,齐读第4小节。

  “门开了,大家的笑声都回来了”。

  师:这句话中,哪个词表示人很多很全?生:(都)

  2.这首小儿歌,先说的是谁?然后说的是谁?之后呢?最后是说全家的事,按这个顺序请大家背一背。

  生自由背——同桌背——指名背——齐备

  四、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工厂

  师出示卡片:“工、厂”

  (1)指名读拼音

  (2)自己观察书上的笔顺跟随,自己在空中写一写。

  (3)观察每一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师指导:“工”的两个横长短有什么不一样?“竖”,写在竖中线上。“厂”注意撇要写成竖撇。

  (4)师范写生独立写师巡视指导。

  (5)用这两个字,说一个词语再用这个词语说一句话。

  五、课堂小结: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幸福的家庭,我们要爱自己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爱自己的家。

  六、作业:

  1.把这首小儿歌背给家长听

  2.写“工厂”各一行。

《北京》教学设计11

  一、复习。

  1、抽读13个生字,给生字组词。

  2、抽读10个会写字,说说在课文中的词语。

  3、抽读6个新词。

  4、从哪些地方看出北京美?你喜欢北京吗?为什么?

  二、指导用“读读记记”中的词语说话。

  1、读一读词在课文中的句子。

  2、仿照词在课文中的用法自由说话。

  3、指名说、评议、订正。

  三、分自然段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后评议。

  四、齐读全文。

  说一说五自然段的先后顺序。

  五、指导背诵第3、4自然段。

  1、自由小声朗读。

  2、同桌互背互评。

  3、指名背诵、背后评议。

  4、集体背诵。

  六、课外延伸。

  课外收集北京的图片或照片,举办一次图画展览。

  板书设计:

  10北京(热爱)

  天安门———庄严

  广场———宽阔

  纪念碑———矗立

  柏油路———多、宽、长、美

  立交桥———多、美

  名胜古迹——多

  公园———优美

  高楼大厦——多

  课后反思:

  这一课真的好难讲,处于小城市的孩子怎么也无法感觉到北京的现代化气息,以及大都市的美丽。再加上学生因为放假,提前的读书准备不好,所以在读起来好犯难。本来的计划是这样的,让学生看两副图并找出相关的段落来读。可是学生就是读不好,速度比平时要慢几倍,就是平时读得好的`学生也是嗑嗑巴巴的,我有点生气了。可是怎么办呢,读不好,就学不下去了,如果直接学生字,好像又不扎实。只好让学生在自己读,读给同桌听,在小组里评优秀推荐给全班,全班同学再评一下由谁来领读。最后一步是让小组成员帮助本小组一位读得较弱的同学读好课文。我觉得这本应该是课前的功夫如今全用到课上来了,所以课进行的很慢,不能按正常的进度进行。也可能正是因为反复的读,反复的读,学生要认的字掌握的非常的好。由此我想到两点:一,课前准备一定要有。让学生把课文读熟,并把已经会认的字划出来。其实这是一个小技巧,因为学生的好胜心理,他们会想办法在课前多认几个字,这样既能增强他们认字的主动性,又能让课堂轻松一些。二,只有在课文中识字或者说是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学生才能更容易记得住。平日这句话只是一句理论,通过今天的读我深深的体会到了。

《北京》教学设计12

  【学习目标】

  1、通过日积月累中读读记记,认识9个字。

  2、对学生进行字词的综合训练,引导学生积累词语。

  3、通过日积月累中读读记记的教学,指导学生观察图片,展开想象,提高阅读能力,增加语言积累,了解、欣赏我国优秀古诗词。

  4、通过口语交际的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说习惯,倡导合作交流,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5、通过展示台,引导学生展示自己课内外学习所得,增强学习自信心和成就感。

  6、通过阅读宽带网,引导学生主动收集和了解与本组专题有关的资料,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课前准备】

  1、生字卡片。(读读认认中要认识的字)

  2、口语交际中的小小旅行社导游和游客的道具。

  3、中国地图,课前布置学生收集自己家乡的有关资料。

  4、水彩笔、白纸。

  【我的发现】

  1、自读探究。先读读几组词语,在读读学习伙伴的话,看看自己发现了什么。

  2、交流发现。

  3、汇报学习情况:

  学生进行学习汇报。(老师在听取学生汇报时,要鼓励学生发表不同意见,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与感受)

  4、评价总结。

  【日积月累】

  1、读读认认:

  ⑴ 自读质疑:

  自读8组反义词,勾画出要认识的字,把不会读的字和不理解的词做上记号。

  ⑵ 交流讨论:

  分组合作学习,共同解决自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老师随机指导。采取多种形式,整体认记生字。

  ⑶ 拓展积累:

  指导学生用反义词练习说话,把反义词放到具体的语境中加以理解,在运用中学习表达,积累语言。

  2、我会填:

  提示:本题是词语搭配的练习形式:形容词+名词。

  ⑴ 交流讨论:

  小组互相交流探讨,先读一读,再口头表达,共同解决出现的问题,老师随机指导。

  ⑵ 自己完成练习。

  3、我会说:

  ⑴ 指导看图:

  图上有什么人,他们在干什么?你知道诗中描绘的是什么地方的景物吗?

  ⑵ 老师简介诗中的大意。

  ⑶ 学生自读。初步了解诗意。

  ⑷ 边读边展开想象,读出感情,可以鼓励学生背诵。

  【口语交际】

  1、激趣导入,引出话题:

  我们的家乡是个好个好地方,有迷人的风光,丰富的物产,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畅谈家乡,赞美家乡。

  2、创设情景,引导交际:

  ⑴ 师:外国小朋友要来你的'家乡旅游,请你为他们精心设计一条旅游路线,要求在旅行中向游客介绍家乡的风景、特产和近些年来的变化。

  ⑵ 分组进行交际:

  全班分成三个组,每组选出一名小导游和几名外国小朋友的扮演者,成立小小旅行团,表演排练情景剧。

  ⑶ 小组表演短剧:

  演后评一评哪组演得好,好在哪里。

  3、拓展能力,要求写话:

  读写一写一题中学习伙伴的话,引导学生用几句话写写家乡美丽的景色或夸一夸家乡有名的特产。

  【展示台】

  1、激趣导入,引出话题:

  这节课我们要进行词语接龙竞赛,现在选举学生代表,共同指定竞赛规则,每组推选一名评委。

  2、小组活动,游戏激趣:

  学生分成两个小组,由组长组织进行词语接龙的比赛。每组答对一次得一分,评委最后根据得分情况宣布竞赛结果。

  3、延伸课外,渗透教育:

  ⑴ 歌颂赞美家乡:

  学生可以自由组合,充分利用课前收集的有关家乡过去和现在的照片,家庭中的小故事以及其他资料,以歌颂家乡为主题编成诗歌或小品进行表演,赞美家乡。

  ⑵ 小评委和老师共同评定优秀节目奖和优秀表演奖。

  【宽带网】

  1、自读宽带网,初步感知内容:

  ⑴ 借助拼音,自读宽带网上的内容。

  ⑵ 想一想第一段文字讲的是什么,第二段文字讲的有是什么。

  2、合作学习:

  ⑴ 分组交流、汇报自己读懂了什么。再讨论以下问题:

  我国有多少个民族?

  你知道一些少数民族的生活习惯和民族的特点吗?

  我国有多少个直辖市和特别行政区?

  我国有多少个省、自治区?(学生可以根据课前查阅的资料自由汇报,不要求说全面,汇报的时候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如图片、文字、绘画、歌曲)

  ⑵ 实践体验:(出示中国地图)

  把找到的四个直辖市,两个特别行政区、自己家乡所在的省或自治区在地图上用小红旗标出来。

  动手画一画你喜欢的少数民族服饰。

  【课后记】

  具体说来,一是要理解文章的内容,知道文章写的是什么。二是要领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以及作者为什么写篇文章。三是要体会到文章是怎样运用书面语言来表达内容和思想感情的。衡量阅读能力的另一个不能忽视的重要标志,是独立阅读,即学生能独立思考,在阅读实践中逐步掌握读书的方法,学会读书。这是新教材教学所要达到的目标。

《北京》教学设计13

  教学目标

  知识

  认读8个字(其中2个多音字)

  能力

  培养学生自学课文的能力

  思品

  了解白求恩的国际主义精神,与抗日军民同甘共苦、乐于助人的品质。

  教学重点:

  能写出课文表现白求恩的两件事。

  教学难点:

  了解白求恩的国际主义精神,与抗日军民同甘共苦、乐于助人的品质。

  查阅资料:

  查阅关于白求恩的有关资料。

  教、学具准备

  课件

  教学课时数 1

  教学要求 了解白求恩的`国际主义精神,与抗日军民同甘共苦、乐于助人的品质。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今天我们来学习《白求恩与孩子〉这篇课文,谁来介绍一下你所知道的白求恩。

  生自由介绍,老师做适当补充。

  二、 自由读文,进行预习

  1、初读课文,达到文通句顺。

  2、认读课后字词。蘸、袖、捏、埋、氛(一声)

  多音字:大 (dà dài) 埋(mán mái)

  3、熟读课文,标出自然段。

  4、划分段落,同学评判

  5、再读课文思考: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情?

  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汇报,大家讨论评判。

  三、 再读课文,思考通过阅读课文和搜集资料,你觉得白求恩是一个怎样的人?你是从哪里感觉到的?简单的写一写。

  学生自学

  学生汇报:

  教师板书:平易近人 和蔼可亲 朴素 不挑剔

  四、 拓展延伸

  打开语文实践活动8,读短文《手术台就是阵地》自学后,讨论汇报。

  1.读短文,争取把短文读正确。

  2.独立完成后面的问题。

  3.集体交流。

  ①从课文中找出“陆续”“继续”“连续”这三个词语的句子,体会他们的用法,然后选择合适的填在下面的句子中。

  (2)演出就要开始了,观众们( )走进了剧场。

  (3)由于意外情况的出现,比赛在暂时中断后,又( )进行。

  4、读画横线的句子,理解句子的意思,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5、联系短文内容,说说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的意思,然后填空。

《北京》教学设计14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指导学生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不约而同”、“出色”等词语在句子中的重要作用,并学习造句。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情境体验,使学生参与“北京奥运志愿者”教学活动、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等方法,了解2008年北京奥运会徽的图案及其象征意义。

  3、情感价值目标:使学生从会徽“中国印·舞动的北京”中感受灿烂的中华文明,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

  了解2008年北京奥运会徽的图案及其象征意义。

  教学难点:

  使学生从会徽中感受灿烂的中华文明。

  学具准备:

  收集身边各式的中国印章。

  教具准备:

  1、2008北京奥运会徽图案幻灯;

  2、中国印章组合幻灯;

  3、以北京奥运会徽发布瞬间为内容的视频;

  4、北京奥运会徽宣传片;

  5、北京奥运志愿者荣誉证;

  课时介绍:

  本课教学我计划用两课时完成教学目标。第一课时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初步感知课文,流利地朗读课文,并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意思。以下是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课件导入。

  播放“以中国印·舞动的北京发布瞬间为内容”的课件,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小学生的情感易受环境气氛的感染而产生共鸣,我以充满激情的语言,带学生走进课件中北京奥运会徽发布的现场,让学生身临其境。

  二、读中感悟、复述讲演,突破重点。

  (一)读一读,画一画

  (1)神秘地告诉学生:2008年,“北京奥运会组委会”将在全中国的每一所学校挑选最出色的奥运志愿者来担任传递奥运信息的重任,并展示“北京奥运志愿者”的工作证件,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用 画出表示奥运会徽各部分图案的句子;用 画出表示各部分图案寓意的句子读一读。

  (3)让学生对照图片初步了解北京奥运会徽各部分的图案及其象征意义。

  (二)读一读,说一说

  (1)分部分抽生分别读出勾画的句子;

  (2)结合板书,引导学生分部分学习奥运会徽的图案及其象征意义,并分部分说一说。在会徽上部分“中国印”的教学部分,我将引导学生出示课前收集的各式中国印章在全班进行交流,然后播放中国印章幻灯片,让学生深刻地认识中国印章是独具中国特色的传统文化,为后面突破“会徽蕴含灿烂的中华文明”这一难点教学做好铺垫。

  (三)“北京奥运志愿者”讲演活动,评出最出色的奥运志愿者,突破重点。

  三、重点句体会,课件突破难点。

  (一)学生朗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勾画出描写北京奥运会徽发布后引起强烈反响的语句读一读。

  (二)幻灯出示重点语句,引导学生深入体会北京奥运会徽发布后引起的强烈反响。

  (1)幻灯出示本环节重点体会的句子,让学生读一读:①“‘中国印·舞动

  的北京’刚通过投影仪投射到屏幕上,到会的全体委员都不约而同地鼓起掌来”;② “2008年北京奥运会必将办成一届出色的奥运会”。③ “人们都认为这个会徽大气而又别致,充满了动感和活力,体现了灿烂的'中华文明”。

  (2)通过引导学生对“不约而同”、“出色”、“都认为”等重点词语的理解,激发学生做为中国人的自豪感。

  (三)播放“北京奥运会会徽宣传片”,突破难点。

  (1)播放宣传片之前,首先谈话置疑“为什么人们都认为北京奥运会徽体现了灿烂的中华文明?”

  (2)播放宣传片,学生观看领悟;

  (3)引导学生畅所欲言,说出自己对“会徽蕴含灿烂的中华文明”的看法。

  (4)趁机拓宽延伸,让学生说说自己还了解哪些灿烂的中华文明,并相机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四、课外延伸

  鼓励所有的学生都做奥运志愿者,动手制作一枚“中国印·舞动的北京”印章,把会徽介绍给自己的爸爸妈妈、亲戚朋友。

  板书设计:

  15舞动的北京

《北京》教学设计15

  一、关于教材

  这一单元是高中语文新人教版必修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是一篇用浅易文言文写成的演讲稿。继初中《最后一次演讲》之后,高中阶段第一次集中学习这种实用文体。通过学习,除了要求学生了解演说词的基本特点之外,我们还要求学生学习浏览、圈点、勾画的读书方法。这一课是一篇自读课文,主要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进一步了解演讲稿的特点,为自己撰写、参加演讲语文活动做准备。

  二、关于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设定我们的依据是单元教学要求和高一学生的实际情况。按照新课标的要求,目标设定为三维目标,以便于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的培养和语文素养的积累。

  一、知识教育目标

  1.结合本文的结构,了解演讲辞中心突出、层次分明的'特点。

  2.理清局部思路,弄明白一段文字,一句接一句,后一句接前一句的道理。

  二、能力培养目标

  1.结合注解,疏通字句,通过关键语句的分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内涵,体会本文的思想文化意义。

  2.探究思路,提高积极思维能力。

  三、德育渗透目标

  引导学生理解蔡元培的办学方针和巨大贡献。

  三、关于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本课是文言文写成的,又有丰富的思想内涵,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但本文层次分明,重心突出。抓住了本文的重点,也就容易理解本文的结构和内容了。因此,我们确定了如下教学重点和难点内容。对于难点内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了以探究合作学习为主的学习方法。

  重点:结合本文的结构,了解演讲辞中心突出、层次分明的特点《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说课稿《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说课稿。

  难点:结合注解,疏通字句,通过关键语句的分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内涵,体会本文的思想文化意义。

  解决办法:多探究,多发问,多思考,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课时安排】

  一课时

  四、关于教学步骤

  教学步骤的重点有两个:一是理清课文的结构,二是关于蔡元培先生的教育思想和理念。

【《北京》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课文《北京》教学设计07-05

课文北京的教学设计07-05

课文北京教学设计07-05

小学课文北京教学设计07-05

北京的色彩优秀教学设计07-04

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08-15

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07-04

北京亮起来了的精品教学设计07-04

《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