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汉代学校教育制度
在不断进步的社会中,制度使用的频率越来越高,制度具有合理性和合法性分配功能。那么制度的格式,你掌握了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汉代学校教育制度,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一、汉代的学制系统
汉代学校可分为官学和私学两大系统。官学又可以分为由中央政府直接主办的中央官学和由地方政府办理的地方官学。私学按其程度与学习内容也可分为经馆与书馆两类。其中一类是由经师讲授专经的经馆,称“精舍”、“精庐”,其程度相当于太学;一类是教授读、写、算基础知识的书馆,属初等文化启蒙性质的蒙学。
二、太学
(一)太学的建制与沿革
太学创建于汉武帝元朔五年(公元前124年),它以官方的博士置弟子员为标志。汉武帝采纳董仲舒建议,诏令丞相公孙弘等人共拟兴建太学的方案。从此,博士从一种备朝延顾问之官转化为一种以教授的主要职能的学官,太学由此建立。
(二)太学的教学制度
汉代太学博士研究的是五经,教学内容自然以儒家经典为归,学生学习目的也就以明经为主。为了统一经学教材,东汉熹平四年(公元175年)蔡邕等人奉命镌刻石经,立于太学门外,在46块石碑上刻有《尚书》、《周易》、《春秋公羊传》、《礼记》、《论语》等经的本文,作为太学规范的经学教科书,史称“熹平石经”。
太学的教学形式因时代的变迁而有所发展。太学初建时,学生名额较少,每位博士仅教10名左右弟子,多采用个别教学或小组教学。后来学生规模迅速扩展,为了容纳相当数量的学生同时听讲,东汉时建的太学讲堂“长十丈,广三丈”,出现了一种称为“大都授”的集体上课形式。太学博士传授经学,一般在讲堂会集诸生作大型讲演,称为“都授”。这表明太学已形成集体讲经的教学形式。
(四)太学的考试与视学
太学考试最常使用的是“设科射策”的形式。所谓“射策”,就是由学官将疑难问题书于简策,将它并列排放,覆盖试题,考生随意抽取其中一策进行解答。类似于现今的抽签考试。西汉时考试通常每年举行一次。东汉恒帝永寿二年(公元156年)实施新的课试录用方法。考试时间由一年一试改为二年一试,设科标准也以通经多少来定等第高下,即以通二经、三经、四经、五经来分别次第授以官职。
三、鸿都门学和宫邸学
(一)鸿都门学
鸿都门学的创办是当时统治阶级内部宦官集团与官僚集团的较量在教育上的反映,同时也与汉灵帝的个人嗜好有密切关系。鸿都门学把儒家经典摒弃于教学内容之外,学生专习辞赋、小说、尺牍、画、书法等。这些学生毕业后“或出为刺史、太守,入为尚书,侍中,乃有封侯赐爵者。”鸿都门学存在的时间虽短,但它打破以儒家经典为国学唯一教学内容的旧传统,不仅为汉代建立了崭新的教育体制,也为中国和世界教育史开辟了专科学校培养文学艺术人才的新纪元。
(二)宫邸学
宫邸学也属于由朝廷直接管辖的中央官学,这是汉统治者为皇室、外戚、功臣子弟创立的贵胄学校。这种与太学分立的贵胄学校,其办学条件优越,所聘经师的学术水平和地位都高于太学。四姓小侯学开始只招收四姓子弟,后来招生对象扩大,只要是贵族子弟,均可入学学习,甚至接受匈奴子弟为留学生。这种贵族化的学校后来另有开设。
四、地方官学
汉代郡国学的首创者是景帝时蜀郡守文翁。汉武帝即位后,对文翁兴学一事极为赞赏。下诏令天下郡国仿效,设置学校官。
汉代地方政府中从事教育的官员,称郡国文学,又有文学官、文学博士、文学祭酒等称谓。文学是地方学术官,职责与中央政府中的博士类似,除作为地方长官的学术顾问外,在建立起地方官学之处,文学还负责进行教学活动,并向上司荐举“通明经术者”,推广教化等等。汉元帝时开始在各郡国设置五经百石卒史,是为地方学官立品佚之始。
郡国学的教育活动主要是传授经学和实施教化。一些发达的郡国学也仿效太学分经立官,进行专经教授。授经目的在培养通晓儒家经典的郡县属吏,贯彻以“儒术饰吏事”的统治策略。郡国学还是地方实施教化的得力工具。它不仅教授生徒,而且面向社会推广教化,移风易俗。
五、私学
汉代私学就其程度说可分为三个阶段:一是以识学为主的启蒙教育,二是以学《孝经》、《论语》为主的初习经书教育,三是以研习五经为主的专经教育。
汉代私学以“书馆”、“学馆”等蒙学设置最多,分布最广。书书馆教育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是识字教育,也传授一些数学常识;第二阶段是儿童学完字书之后,学习《论语》、《孝经》,是专经前的准备阶段。
书馆书师施教有“坐馆”和“家馆”两种形式。所谓“坐馆”,就是书师执教家中或在公共场所开馆授徒,学童入馆受教。所谓“家馆”,即由贵门富户聘书师到家施教,受教者为本家乃至本族子弟。
书馆一般实行个别教学,重视口授和背诵。
书馆的教学内容以识字、习字为主,兼习算学。书馆所用“字书”,种类较多,主要有《苍颉篇》,《凡将篇》、《急就篇》等。算学则以《九章算术》为基本教材。
书师常采用体罚来管理和督促学生。学生若违反私学管理规定,或诵书、习字未能达到标准,均要受罚。这是古代蒙学教育的传统弊端。
经馆又称精舍或精庐等,是较书馆更高一级的私学,以传授儒家经典为主,专习一经或数经,程度与太学相当。经馆在教学上体现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教师多为名士硕儒。汉代专经教育兴旺发达,从事传授高深学问的学者多为当时的名士硕儒。
第二,私学规模大,学生众多。
第三,经馆中常采用次相传授的方法进行教学。
第四,形成独特的办学风格和良好的学风。
【汉代学校教育制度】相关文章:
学校健康教育制度08-09
学校安全教育制度07-29
学校安全教育制度04-03
学校安全教育制度范本06-19
学校健康教育制度3篇08-09
汉代婚姻观念07-02
学校安全宣传教育制度11-03
学校法制宣传教育制度10-24
汉代简牍帛书书法艺术07-03
高二历史《汉代儒学》课件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