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时珍》教学设计

时间:2024-04-09 11:20:34 设计 我要投稿

《李时珍》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李时珍》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李时珍》教学设计

《李时珍》教学设计1

  一、教学内容:

  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第7册6《李指针》

  二、教学要求:

  1、学会14个生字(含1个多音字“累”)及新词,认读5个字。

  2、了解明朝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李时珍编写出《本草纲目》,为人类作出杰出的贡献;学习李时珍不怕困难、勇于实践的精神。

  3、体会文章运用数字说明问题的作用。

  三、教学重点:

  课文的第3部分,了解李时珍著书的原、经过和结果。

  四、教学难点:

  理解李时珍为什么要重新编写一部药物书。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问一个略显沉重的问题:生过病吗?

  人吃五谷杂粮哪能没有个头疼脑热生病的时候。

  看过中医吗?为什么选择看中医?

  正是由于中药材来自于大自然,对人体的副作用较小,再加上良好的疗效,所以中医得到了历代广大人民的认可和信赖。

  你知道我国古代有一部伟大的医学著作叫什么吗?(《本草纲目》)

  这部医学著作的作者是谁呢?(李时珍)

  这篇课文主要写了李时珍编写《本草纲目》的事。

  你对李时珍有哪些了解?书中是怎么评价李时珍的?(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

  书中是怎么评价《本草纲目》这本书的?(一部伟大的著作)

  “伟大”是什么意思?(非常出色;非常了不起;不同一般。)

  教师导语:那么李时珍的“伟大”之处就是他不同于一般人,他有不同于一般人的品质,有着不同于一般人的行为,他做出的事业也是一般人难以做到的。文章哪些地方写出了李时珍的“伟大”?默读课文,在书中划批。

  (二)交流感悟:

  品质伟大

  第1自然段:

  看到父亲救死扶伤,解除病人的痛苦,就立下行医的志向。(从小就立下了远大的志向,决心要像父亲一样救死扶伤,解除病人的痛苦,小而有志,为他以后成为一个伟大的人,做出伟大的事业奠定了基础)

  第2自然段:

  理解“鄙视”的意思。(轻视、看不起)

  行医受人鄙视,父亲不让他做医生,但是偷学本领。(为了救死扶伤,解除病人的痛苦,不怕被人看不起,不为名和利——品质伟大)

  第3自然段:

  ① 决心重新编写一部完善的药物书。(为病人负责的品质。)

  ② 理解“完善”的意思:“完备美好,没有缺点”

  ③ 旧的药物书有什么缺点,读书。几个缺点?怎么看出来的?(分号)分别用三个字概括:

  许多有用的药物没有记载──不全面。

  有些药物只记了个名称,没有说明形状和生长情况──不详细。

  有些药物记错了药性和药效──不正确。

  ④ 想象这样的缺点会有哪些危害。

  (旧的药物书的这些缺点,会造成误用药物的现象,给医生看病造成许多麻烦,病人也会延误治疗,甚至危及生命。)

  ⑤ 这些都说明旧的医药书“不完善”,李时珍要编的书应该是:很全面、很详细、很正确,用一个词来概括就是“完善”。

  小结:要想写出一本完善的中医方面的医药书,这是一项十分庞大的、细致的、繁琐的工程,但他还是下定决心去编写,为什么难度那么大,还要下定决心去编写?(有了这样的药物书,不仅自己可以正确地使用各种药物为病人治病,其他医生也可以借鉴、使用,最终受益的是众多的病人。因此,编写一部完善的药物书,是一件造福于千千万万人的事。)

  过渡:通过刚才对前3个自然段的学习,我们感受到李时珍的品质是非常伟大的,下面我们来看看他又是怎么做的呢?从哪些行为、行动上能感受到他不同于一般人的伟大之处。看第4自然段。

  行为的伟大

  第4自然段:

  ① 积累经验。“积累经验”是指把经验一个个地收集、整理、保存起来。

  ② 亲自采药。

  一“不怕山高路远”,山再高,他也要上;路再远,他也要去。“不怕严寒酷暑”,无论是非常寒冷的冬天还是非常炎热的夏天,他都在赶路,都在爬山,都在采药。“走遍了”这里指生产药材的名山他能去的都去了。

  小结:从“不怕……不怕……”看出李时珍不怕困难;祖国的名山大川多不多?谁敢说走遍了?李时珍做到了。——伟大,读

  二是说他“有时好几天不下山”,钻进大山深处寻找药材,采集药材。

  小结:以山为家,凑合吃喝,条件艰苦,不畏艰险——伟大;读

  三是说他亲口品尝药材。为了准确判断药物的药性和药效,李时珍还通过亲口品尝来验证。是药三分毒,不少药材有毒性,亲口品尝是有危险的。他这种严谨的科学态度,使他的著作真实可靠,常人做得到吗?——伟大。

  PPT1:

  李时珍走了上万里路,访问了千百个医生、老农、渔民和猎人,向他们学到了许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

  为什么向他们学习请教。(因为医生、老农、渔民和猎人对当地出产的药材很熟悉,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这些都是书本上没有的。)

  小结:李时珍虚心好学、不耻下问,能够把千百人的经验,人民大众的智慧汇总提炼出来,前人做到了吗——伟大,读。

  (三)总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再次感受到了李时珍的伟大,这是行为上的伟大。他这么做就是为了编写一部全面的、详细的、正确的比较完善的药物书在作准备。

  有感情的朗读这个自然段,体会李时珍准备不怕困难、勇于实践的伟大精神。

  过渡:李时珍这么一个伟大的人,通过他的伟大的实践,最后终于编纂完成了《本草纲目》这本书。书中评价这是一部怎样的'书?(伟大的著作)

  (四)为什么说这是一部伟大的著作呀?

  PPT2:他整整花了27年,终于编写出了一部著名的药物书──《本草纲目》。这部书有一百多万字,记载了一千八九百种药物,是一部伟大的著作。后来这部书被译成几国文字,流传世界。

  启发:透过这些数字你能想到什么?

  ① 27年──编写的时间长

  ② 一百多万字──所写的字数多,内容丰富、资料祥实

  ③ 记载了一千八九百种药物──包含的药物种类齐全。

  小结:透过这些数字,你们想想起在当时条件下,完成这样一部书,李时珍得付出多少精力,得需要多么顽强的毅力啊!透过这些数字,我们能感受到李时珍这个任务身上伟大的品质。运用数字多有好处呀!以后的写作当中可以尝试运用。

  读

  ④ 被译成几国文字,流传世界──影响大,流传广,不仅是我国伟大的药物学著作,也是全世界医药学的一部重要著作。

  联系收集的课外资料,说说《本草纲目》为什么是一部伟大的著作。(再次体会数字说明的作用)

  PPT3:补充介绍《本草纲目》为什么是一部伟大的著作。

  (五)总结全文:

  通过这篇文章,感受到了李时珍身上品格上的伟大,行为上的伟大,还有他事业上的伟大,完成了《本草纲目》这部伟大的著作。李时珍以自己不怕困难、勇于实践的精神,为中国、乃至全人类都作出了杰出贡献。

  (六)此时此刻,你想对李时珍说点什么呀?

  启发:可以称赞李时珍伟大的品;可以结合《本草纲目》称赞李时珍的贡献。

  六、作业:PPT4

  1、利用课余时间观看影片《李时珍》

  2、阅读语文读本第10课《夜宿破庙》。(师:你会对李时珍为了百姓不怕吃苦的精神有更加具体的了解。)

  3、结合搜集的有关李时珍和《本草纲目》的资料,出一期手抄报。

  七:板书设计:

  李时珍 《本草纲目》

  伟大 完善

  不怕困难 不全面

  勇于实践 不详细

  不正确

《李时珍》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抓住重点语句,引导学生体会李时珍为编好《本草纲目》干甘于吃苦,严谨认真的塌实作风。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今天这堂课我们继续学习(生齐读课题:16、李时珍夜宿古寺)

  2、通过上堂课的学习,同学们一定对李时珍有了初步的印象。你觉得他是个怎样的人?(不怕苦不怕累,心中装着百姓,为编《本草纲目》不辞辛苦……)

  3、今天就让我们再次走近李时珍去感受他的高贵品质。

  二、学习课文第2、3、4小节

  1、请同学们自由轻声读课文2、3、4小节,边读边想:从哪些地方感受到李时珍不怕吃苦的精神的。

  2、生交流,同时出示:李时珍轻轻推开门,只见里面到处是灰尘,断垣残壁上长满了青苔,中间的神像蒙上了厚厚的蜘蛛网。李时珍对庞宪说:“我们就在这儿住一夜吧!”

  (1)为什么从这里可以看出李时珍不怕吃苦的精神呢?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这座古寺非常破败,但李时珍一点都没有放在心上。

  (师相应板书:破败)“破”就是-------,那为什么不说破的古寺,而说是破败的古寺,究竟“破败”在哪儿呢?

  △“到处是灰尘”

  说明已经---------(很长时间没有人来居住了),这是一座荒凉的古寺。还“败”在哪儿?

  △“断垣残壁上长满了青苔”

  墙壁已经倒塌,说不定地上还有残砖剩瓦,仅剩的墙壁也摇摇欲坠,而这残留的墙壁上竟然长满了青苔!青苔一般长在哪里?(背阴潮湿的地方)这是一座阴暗潮湿的古寺!还“败”在哪里?

  △“中间的神像蒙上了厚厚的`蜘蛛网”

  不是一点点,而是厚厚的蜘蛛网!古寺的环境是多么恶劣!

  (2)面对这样破败的古寺,李时珍迟疑了么?读-----,“就”再读得坚定些。

  3、学到这儿,老师不禁有个疑问:李时珍干嘛非要住在这样的破寺里?他在当时是一位医术高明的医生,凭他的名望借助在当地居民家里完全不成问题呀!

  4、学生交流:

  (1)因为一心赶路,错过了客店。

  李时珍 “一心赶路”是为了--------?(察访药材)

  (2)小结:李时珍为了一心赶路而错过了客店,他把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了察访药材,一门心思扑在修好《本草纲目》上,而对衣食住行这些基本的生活标准降到了最低。

  5、让我们再次捧起书跟随李时珍到湖北西部山区那座破寺里去瞧一瞧,去感受李时珍那种一心为民,甘于吃苦的精神。(生齐读2、3、4小节)

  三、学习课文第5——13小节

  李时珍一心为民,甘于吃苦的精神还表现在哪儿?请同学们默读课文5至3自然段,找出你最受感动的句子。不动笔墨不读书,同学们可以把有关语句在书上划出来。

  1、学生默读课文,思考,教师巡视了解学情。

  2、学生交流:

  根据生答,师相应出示:“恩,长年累月地奔波,在破庙了过夜,比住在家里苦多了。但我们修订好《本草》,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

  (1)学生先谈谈自己的体会。老师进一步引导:

  李时珍说的“吃点苦”那是怎样的苦?(引导学生结合上文或者前面的内容来谈——住破庙、啃干粮、以砖为桌椅,借着月光记载草药,饥餐渴饮,晓行夜宿等等)

  (2)这样的生活仅仅是一天吗?一月吗?一年吗?不!是“长年累月”过这样的生活!

  (师补充:李时珍从35岁开始编写《本草纲目》,在编写的过程中,他脚穿草鞋,身背药蒌,带着徒弟,翻山越岭,饥餐渴饮,晓行夜宿,访医采药,到现在已经快50岁了,这样长期在外奔波的日子已经快15年了!可是李时珍却说-------

  (生再读:“恩,长年累月地奔波,在破庙了过夜,比住在家里苦多了。但我们修订好《本草》,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

  (3)而且他是怎么说这句话的,找一找描写神态的词(笑着说)

  (4)指读并相应点评: ①住破庙是比家里苦多了,但李时珍并没有放在心上 ②李时珍这种以苦为乐的精神读出来了

  4、分角色朗读5-7自然段

  李时珍为了修好《本草》,让万民得福,而自己甘愿吃苦的胸襟让我们感佩!

  5、还有什么地方让你感动?

  重点引导学生探究第12小节的细节描写。(如果学生说到,就直接切入,如果没有答到,就让学生一起来学习第12小节)

  (1)自由轻声读第12小节,李时珍在无法识别“鸡肠草”与“鹅肠草”的时候他怎么做的?(放在嘴里嚼嚼)

  同学们,品尝草药是非常危险的,因为很多植物是有毒的,李时珍作为医生不懂吗?那他为什么还要亲自去品尝草药?(说明他做事非常的认真负责,一丝不苟,我们也可以把这种作风成为 板书:严谨)

  (3)补充:李时珍不仅品尝鸡肠草,鹅肠草,还长期吃生姜为的是检验长食生姜是否有损视力,为了证实曼佗罗的药性,他喝下了浸泡曼佗罗花的毒酒。他曾经这样对儿子说:“不通过亲自尝试,怎么能验证药性?你爹冒了一回险,就可以免去许多病人再冒一回险。”

  听到这儿,你对李时珍又有哪些新的认识?(这就是李时珍,为了万民得福,吃苦受罪甚至冒着生命的危险品尝草药,他的心中只装着天下百姓,惟独没有他自己!)

  (4)在第12小节中的两个地方出现了省略号,它们表达的意思一样吗?

  (不一样,第一个省略号表示李时珍记到“鸡肠草“时停下在思考,第二个省略号表示李时珍还在记载其他草药。)

  7、引读:“寺外,山风呼啸,猫头鹰在尖叫着……”

  夜已经很深了,而李时珍还在记录着,他真是一个(完成板书:认真)的人啊!

  四 总结全文

  1、中国医药学的史册上永远记着这个名字——(李时珍);世界医药学的史册上也永远记着这个名字——(李时珍),他创造出了举世闻名的医药著作——《本草纲目》。此时,瞻仰着他的像,看着这本《本草纲目》,你想说些什么?

  2、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位不怕吃苦,工作严谨认真的药物学家——李时珍,记住编写《本草纲目》这本百科全书的伟大作家——李时珍。

  五、作业:

  1、熟读课文,准备复述。

  2、搜集有关中药或中成药的知识,了解它们的药效。

  附:板书设计

  16、李时珍夜宿古寺

  寻访药材 投宿古寺

  师徒谈话 以苦为乐(或:造福万民)

  月光记载 严谨踏实

《李时珍》教学设计3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回顾文本:

  1、上节课,初读了课文,了解了文章的脉络,学习了本课的第一、二小节,还认识了许多生字新词,你能准确认读这些词语吗?

  出示:察访 饥餐渴饮 晓行夜宿

  焦急、破败、断垣残壁

  降临、啃干粮、长年累月

  皎洁、寻访、笔墨纸砚

  你能选用同行中的词语说一句或几句与课文内容有关的话吗?(交流)抓住关键词的能够帮助我们更清楚地复述内容。

  2、刚才是分行来看,如果把这些词语做为一个整体,你能用一个字来概括李时珍的这番经历吗?板书“苦”(同步口述:为采草药【写草字头】,夜宿古寺【写古字】,这究竟是一种怎样的“苦”?板书“?”)

  3、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入那个夜晚,走近李时珍,探询答案。打开书,认真阅读课文,在你感受到“苦”的地方做上记号。

  二、精读文本,走近李时珍:

  (一)品出文字中的“苦”

  1、学生读文、勾画。(四人小组交流)

  2、组织学生交流──(随机进行,预设如下)

  a、住之苦

  (1)结合学生发言出示“李时珍轻轻推开门”一句。

  (2)学生谈谈自己的体会,“苦”从何来?结合感受说具体。并结合感受读一读。

  (3)这是怎样的一幕,让我们一起轻轻推开门,出示图片(灰尘、断垣残壁、青苔、蜘蛛网)。

  ──这就是那破败的古寺,你们看,这里到处是(灰尘)。

  ──就连断垣残壁上也(布满了青苔),青苔多吗?谁再来读读。

  ──让我们再走近些,你看,屋顶上有(蜘蛛网),窗户上有(蜘蛛网),就连佛像上也蒙上了(厚厚的蜘蛛网)。

  (4)此刻,你的感受是否更真切了?再来读读这段文字吧,齐读。

  (5)从住的地方来看,李时珍的经历真可说是“苦”。

  b、吃之苦

  (1)结合学生发言出示“啃干粮”一句。

  (2)学生谈谈自己的体会。

  预设一:能谈到“啃”,读出你对“啃”的体悟。再指名读。

  预设二:不能谈到“啃”。

  让学生再细细读读,看看有没有哪个字特别吸引眼球?

  (3)从吃的角度来看,李时珍的经历真可说是“苦”。

  c、工作条件苦

  学生汇报,谈体会。

  从工作条件来看,李时珍的经历真可说是“苦”。

  (二)悟出李时珍眼中的“苦”

  1、从住到吃,再到工作的条件,李时珍的这番经历可真是一个字──(苦), 李时珍又是怎样看待这“苦”的呢?迅速到文中找一找吧。

  3、出示第七小节,指名读。

  4、李时珍眼中的“苦”,你找到了吗?(结合学生回答点红“苦多了”和“吃点苦”,其中“多”和“点”突出)

  5、再读读这两处,你有什么困惑吗?

  (预设学生质疑:到底苦多还是苦少?)

  6、让我们回到那个夜晚,边读边走进李时珍的内心,探寻他眼中的这份“苦”。指名分角色朗读3-7小节(找李时珍,找庞宪──齐读,老师读叙述部分)。

  (1)第4小节处

  a、随机采访──这里这么脏,你怎么一点儿也不惊讶呢?(见得多了,吃苦值得)

  b、原来,面对这破败古寺,李时珍能如此平静,都是因为他心里想着(出示并引读“吃点苦”一句)

  c、让我们一起体会一下李时珍此时的平静,齐读第4小节最后一句。

  (2)第5小节处

  a、接着分角色读,至小节末(提醒:读书要注意声情并茂)。让学生观察扮演李时珍的同学的表情,有什么问题想问吗?(那么苦,为什么还会笑?)

  b、让扮演者回答。这浅浅的笑,告诉我们,李时珍一心想的还是(引读“吃点苦”一句)

  (3)这样的想法,这微微的笑容,感染着李时珍身边的每一个人,难怪徒弟庞宪会说(引读第6小节)。

  7、20、50,这样的数字在李时珍身上还有很多,想知道吗?让我们再来看看吧,出示相关资料。指名分条读。

  8、看了这样一组数字,关于这“苦”,你又有什么感受?(扣住“苦”)

  9、是啊,可就算历经千辛万苦,李时珍还是认为为了修订《本草》,吃点苦是(值得的)。

  10、他一心想的就是《本草》,那就让我们走进他编撰《本草》的不眠之夜,走进书中的一个个药方,说不定,你还能品出另一番(苦)。

  12、速读8-13小节,找一找课文中提到的药方,勾一勾。

  13、结合学生回答出示文中5个药方。

  ──第一条指名读

  ──第二条女生读

  ──第三条男生读

  ──最后两条最不易区分,齐读。

  14、“鸡肠草”“鹅肠草”这两个药方的背后还有一段小故事呢。你能也用抓关键词的方法把这个故事说给大家听一听吗?先准备准备吧。提醒:有些同学勾出了关键词再练说。(指名说故事)

  ──好个“端详了一阵”,神情专注的李时珍给你印象?(认真)

  ──你刚刚是在背故事,谁能讲好故事?可要绘声绘色,还可以加上动作。

  ──好个“放在嘴里嚼嚼”,(让其再做做动作),李时珍在细细品,你从这动作中又品出些什么(细致谨慎)。

  15、其实《本草纲目》中,许多药方都是李时珍通过实践得来的,出示补充的药方,引读。

  ──通过试验,他知道了(读前三条)

  ──有的时候,他甚至会用自己的身体来做实验,有这样一个药方(读药方),它的背后又是怎样的故事呢?

  16、让我们静静地浏览。字幕式出示《曼陀罗的故事》

  17、翻开了《本草纲目》,解读了一个个药方,相信你对李时珍经历的这份苦一定有了全面的认识,这个问号可以消失了吗?如果要换个标点,你想换为?

  18、(!等,让学生说理由──太苦了,甚至要付出生命)结合学生发言引读──李时珍的内心仍然回响着同一个声音(出示并齐读“吃点苦”一句)

  19、现在,如果让你也用一个字来概括李时珍眼中的(苦),你想说?(预设:“值”等)随机板书

  20、对,为了《本草》,一切都(读“值”)。

  三、了解《本草》,走进李时珍:

  1、真的值吗?一切还得后人评说。出示《本草》图(学生说资料)

  出示补充资料(引读)

  2、此刻,你对这“苦”与“值”是否有了更深的感悟?那就带着你的'感受再来读读李时珍的心声吧。(出示并齐读第七小节)

  3、(渐变为李时珍图)这番话语,就出自这位瘦弱的老人,他就是(李时珍),学文结束了,可学习未结束,课后围绕他(李时珍)你还打算做些什么?(学生自主研发研究性学习主题)

  板书设计:

  李时珍夜宿古寺 苦?!

  值

  教学目标:

  1、结合语境,理解重点词语,从而深入体悟文本内容,切身感受李时珍为修《本草》而吃的“苦”。

  2、在与文本直接对话,适时补充教学资源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体会李时珍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认真的踏实作风,知道成功的来之不易,了解中华医学的博大精深。

  3、继续培养学生敢于、善于提出疑问,以及复述叙事作品的能力。

  教学重点:

  1、以“苦”为抓手,深入学习文本。

  2、继续培养学生边读边思的良好阅读习惯。 教学难点:通过文本,感受人物身上的可贵精神品质,特别是体悟李时珍严谨认真的踏实作风。

  教学准备:李时珍的故事,《本草纲目》的介绍,课件等。

《李时珍》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学习归并自然段内容给课文分段的方法。

  2.通过对重点词语的体会,学习李时珍不畏艰险,勇于实践的精神。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精神。

  第四自然段是重点段。

  教学难点:

  1.学习归并自然段和课文分段的方法。

  2.理解《本草纲目》为什么是一部伟大的著作。

  教学过程:

  一、导入明标: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李时珍》,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学习归并自然段给课文分段的方法;通过抓重点词语,体会人物的精神;并且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自由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读后回答:

  李时珍是什么人?他对人类的伟大贡献是什么?

  (板书:《本草纲目》)

  三、逐段学习,理解内容。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其他同学思考:李时珍为什么立下行医的志愿?

  (板书:读理解)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本草纲目》)

  2.自己读最后一句,齐读。

  3.用“谁?做什么?”的句式概括本段主要内容。(板书:概括)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立志行医)

  (二)立下志愿后,李时珍是怎样做的?我们学习第二段。

  1.自由读,李时珍为了实现志愿,他是怎么做的.?画出重点词语体会。

  2.读句子,抓词语,谈体会。

  (“偷偷留心”、“暗自记下”说明李时珍勤奋好学,刻苦认真。)

  3.自己练习朗读1、2、3句,重点词语要加重语气,突出人物勤奋好学的精神。

  4.指名读,师生配合朗读1、2、3句。

  5.问:勤奋好学的李时珍学到本领了吗?从哪件事看出来的?自己往下读。

  6.用“谁?做什么?”的句式概括这段主要内容。

  (根据学生问答,板书:偷偷学医)

  7.勤奋好学的李时珍终于使父亲改变了想法,从此他怎么样?齐读后两句。

  (三)李时珍一面行医一面研究药物,在这当中他发现了什么?(学习第三自然段)

  1.出示要求,默读自学:

  (1)联系上下文思考第一句话有什么作用?

  (2)在研究药物的过程中,李时珍发现了什么?

  他是怎么想的?你从中看出他是怎样的人?

  (3)概括这段的主要内容。

  2.检查学习情况:

  (1)第一句话起过渡的作用。

  (2)旧的药物书不全、不详、不准。从李时珍的想法中可以看出他处处为病人着想,认真负责,医德高尚。

  朗读“他想……于是……”

  带着体会自己练读,指名读,评议(你觉得哪些词应该强调,为什么?)

  师范读(强调:危险、重新)读出对病人的担心和重编药书的决心。

  齐读

  2.概括本段主要内容。(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决心编书)

  (四)为了编写一部比较完善的药物书,李时珍是怎么做的?学习第四自然段。

  1.看录像,听老师朗读,看完后说说有什么感受。

  2.出示投影要求,分组讨论学习。

  (1)边读边找:李时珍为编写药书做了哪些工作?

  (2)再读画词:李时珍遇到哪些困难?是怎么克服的?

  从中体会李时珍具有什么可贵精神。

  (3)概括本段主要内容。

  3.汇报学习情况:(要求:读句子,抓词语,谈体会。)

  (1)准备工作:积累经验,亲自采药,访问百姓。

  (2)体会词语(结合录像谈体会):

  山高路远(环境艰险)→不怕不怕(没有害怕,没有退缩)

  严寒酷暑(气候恶劣)→走遍(不畏艰险,勇于吃苦)

  饿、天黑(条件艰苦)

  上万里、千百个(坚持不懈)

  亲口品尝(敢于实践,崇高医德)

  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句子,想想应强调哪些词语才能突出李时珍不怕困难的精神。

  指名读,评议

  (3)概括段意。(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编书的准备)

  4.自己朗读这段,指名读(再放录像配合朗读),齐读。

  (五)《本草纲目》是一部怎样的书呢?学习第五自然段。

  1.自由读,完成书后练习3的填空,想一想填的是什么词,这些词说明了什么?

  2.结合数词谈体会:27年(说明写书时间长,历尽艰辛)

  一百多万字(说明字数多,内容丰富)

  一千八九百种(包含的药物种类多,比较完善)

  师:所以说《本草纲目》是一部——(伟大的著作)

  3.概括本段段意(板书:编成药书)

  4.小结:正因为《本草纲目》具有很高的医学价值,所以流传世界,成为一部伟大的著作,李时珍也因此被人们称为——(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

  (板书:伟大)

  四、学习分段

  1.我们已经理解了课文,概括出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现在我们尝试用一种新方法给课文分段,看哪几个自然段讲的是一个意思或一件事,就把这几个自然段归并在一起,成为一大段,这就是归并自然段内容分段的方法。(板书:归并)

  2.看板书,自己读读5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想想哪几个自然段讲的是一件事?

  (3、4、5合并为一段)

  看板书1、2自然段,如果剩下的自然段讲的是不同的意思,就各自独立成段。

  3.在书上标出分段记号。(板书:分段)

  4.让学生小结:我们是怎样一步一步给课文分出段落的?

  (师指板书:读?理解?概括?归并?分段)

  五、总结全文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师总结:《本草纲目》是一部很有价值的医学著作,它的产生可不是一帆风顺的,李时珍为它付出了毕生的精力,巨大的代价,靠的是不畏艰难,勇于实践的精神。同学们也应该像李时珍那样,在学习中不怕困难,勇于探索,将来学有所成,做一个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

  板书设计:

  1.立志学医读

  2.偷偷学医理解

《李时珍》教学设计5

  一、导入课文,整体感知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生读课题:《李时珍夜宿古寺》。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李时珍夜宿古寺》是一篇——【人物故事】(板书贴)

  3、学习人物故事的第一步要——【梳理情节】(板书贴),谁来说说课文讲了哪三个情节?

  (板书贴)

  察访药材夜宿古寺

  啃食干粮寺中谈苦

  记录所得品尝草药

  4、那么,任老师还要告诉你们学习人物故事的第二步啊,那就是——【品悟人物】(板书贴)。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要走进李时珍,去品一品这个任务。

  二、学习1—4自然段

  1、(手指板书)李时珍——投宿的古寺,这是一座怎样的古寺?(破败)

  2、课文是怎样描写这座古寺的?请同学们打开课本找一找。(指名学生回答)

  出示:李时珍轻轻推开门,只见里面里面到处是灰尘,断垣残壁上长满了青苔,中间的神像蒙上了厚厚的蜘蛛网。

  3、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学生齐读)

  4、你从哪儿能看出这是一座破败的古寺?

  预设四处:

  第一处:到处是灰尘(多媒体加红)

  ①你品出了什么?(品出了很破,很脏,好久没人住了……)

  ②请你读好这句话。(指名学生读)

  第二处:断垣残壁(多媒体加红)

  ①什么叫断垣残壁?(残破的围墙,倒塌的墙壁。形容残破荒凉的景象。)

  ②请你读好这个词。(指名读词)你从断垣残壁品出了什么?(旧,很危险)

  ③请你读这句话。(指名读)

  第三处:长满了青苔

  ①青苔一般长在哪里的?(潮湿,阴暗的地方)

  ②你品出了什么?(古寺漏雨了,已经长青苔了……潮湿,没有阳光……)

  (指名学生读)

  第四处:厚厚的蜘蛛网

  ①你品出了什么?(好久没人住,很脏,荒凉……)

  ②请你读这句话。(指名学生读)

  5、是啊!这破败的古寺——(到处是灰尘),还有(断垣残壁),上面(布满了青苔),让我们再走近些,你看,就连神像上也蒙上了(厚厚的蜘蛛网)。多么破败呀。我们一起读。(学生齐读)

  6、同学们真会读书,你们刚才抓住关键词知道了这是一座非常破败的古寺,这是一种非常有用的学习方法——抓关键词(板书贴)

  7、看看,这是一座多么破败的古寺啊!你觉得李时珍他察访药材的生活怎么样?(艰苦)

  8、其实,除了这一自然段能够体现李时珍旅途的艰苦,在第一部分中还有个自然段也能体现,你能找到吗?(出示第一部分)(学生答、出示第一自然段)(齐读)谁也能用抓关键词的方法来找一找在这一自然段中哪两个关键词能够体现李时珍察访药材的艰苦?(饥餐渴饮;晓行夜宿。)大家一起。(齐读)任老师今天要教大家用拆字法来理解这个词语。

  请你来读读这句话。(指名读)

  8、是的,李时珍为了修订本草纲目历经千辛万苦,面对长满青苔,布满蜘蛛网的破庙,他说——出示:李时珍对庞宪说:“我们就在这里住一夜吧!”

  10、我们一起读这句话。(学生齐读)

  11、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第一部分,再次感受李时珍察访药材的那份艰辛。

  三、学习5—7自然段

  1、李时珍白天四处奔波,察访药材,晚上就在破庙过夜,这么苦的生活都是为了修订《本草纲目》,他还吃了哪些苦呢?请两位同学分角色朗读课文的第5到7自然段,谁愿意扮演李时珍?庞宪呢?那其他的旁白就让我们一起朗读,大家准备好了吗?(生读)

  出示:

  夜幕渐渐降临了,师徒俩找来些枯枝杂草,生起火来。庞宪用陶碗舀来泉水,煮沸后,两人便坐在火边,一边喝水一边啃干粮。李时珍笑着问徒弟:“庞宪,觉得苦吗?”

  “先生是快50岁的人了,都挺得住,我20多岁的人还能叫苦吗?”

  “嗯,长年累月地奔波,在破庙里过夜,比住在家里苦多了。但我们修订好《本草纲目》,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

  2、谁来说说看,你找到了哪些苦?

  3、预设共三处。

  第一处:枯枝杂草,升起火来

  ①你从这儿中品出了什么?(很冷,用枯枝杂草生火来取暖)你真会咬文嚼字。(指名读)

  第二处:陶碗舀泉水

  ①你从这儿中品出了什么?(生活清苦、条件艰苦)你也很会读书。

  第三处:啃

  ①一个“啃”字,你品出了什么?(干粮硬硬的,干巴巴的,可难吃了不喝上一口水,真是难以下咽,放在行囊里好长时间了……)

  ②请你读这句话。

  4、真好,我们一起来感受这艰苦的生活。(齐读两句话)

  5、小结:冷了烧点枯枝杂草,取暖,渴了喝点泉水,饿了啃点干粮……这样的而生活李时珍怕吗?(不怕)你从哪个字知道的?(笑)你真会抓关键词。(笑)(点红)

  6、一个“笑”字,你品出了李时珍是怎样的'一个人?(不怕吃苦),【板书:不怕吃苦。】

  7、李时珍这种艰苦的生活仅仅是一天吗?(不是)一月吗?(不是)一年吗?(不是)而是——(长年累月)。

  出示:

  “嗯,长年累月地奔波,在破庙里过夜,比住在家里苦多了。但我们修订好《本草纲目》,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

  8、谁来读——(长年累月)(生读,师评价:老师觉得这种生活你已经过了3个月了。你已经过了一年了。你已经十年了。)

  9、是的,李时珍从35岁开始编写《本草纲目》,到现在已经快50岁了,在外奔波十多年了!谁来读这句话。(指名读这句话)谁也想读这句话?(指名读)我们一起读。同学们,你能想象这十多年李时珍吃了多少苦吗?(自由说)

  14、是啊!这么多苦,真的比住在家里苦多了!(点红)

  15、可是,他觉得值得吗?(值得)他说:但我们——引读“但我们修订好《本草纲目》,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

  15、李时珍为什么这么说呢?同桌两个人讨论一下。(因为他想为万民得福,自己苦点不算什么,只要万民得福,只要老百姓有病了可以对症下药了,健康了……自己吃点苦是无所谓的了,是值得的)

  16、原来他想的是——万民得福啊!(点红:万民得福)

  17、是啊!想到万民得福了(放大)他觉得吃点苦也是值得的了。难怪他说引读——“嗯,长年累月地奔波,在破庙里过夜,比住在家里苦多了。但我们修订好《本草》,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

  18、此时此刻,你品出了一个怎样的李时珍?(板书:【为民造福】)

  四、学习8—13自然段

  1、当皎洁的月光透过露天的屋顶,照进房子里,让我们走进寺庙看看李时珍他们在干什么?请同学们默读第8到13自然段,找一找李时珍记载了哪几种草药,这些草药有什么药效,想一想他记得怎么样?

  出示:

  皎洁的月光透过露天的屋顶,照进房子里。李时珍说:“庞宪,趁着大好月色,我们把今天寻访所得记下来吧。”

  庞宪从行囊里拿出笔墨砚台,又搬来几块砖垒成桌子。李时珍把本子摊开,拿起毛笔,边忆边写:“忍冬花初开时银白色,两三天后变为金黄色,所以又叫金银花,可以解暑消热。”

  “胭脂草捣烂了,可以治虫咬伤。”

  “刀豆子烧成渣子吃下去,能治呃逆。”

  “鸡肠草……庞宪,你把药包拿来。”李时珍拿过药包,从里面翻出两种草。它们的叶子十分相似,但是药性不同。怎样区别它们呢?李时珍端详了一阵,各扯下一点放在嘴里嚼嚼,若有所悟。他接着往下写:“鸡肠草,生嚼涎滑;鹅肠草,生嚼无涎……”

  2、同学们都读好了,老师要考考你们,你能帮这几种草药找到各自的药效么?(ppt连线)

  3、你觉得李时珍记得怎样?(学生汇报:认真,仔细、刻苦、忘我……)

  板书(【认真】)

  3、刚才李时珍记录的草药,它们的药性和外形都是十分确切的,那么,对于有些比较相似的草药,李时珍是怎么做的呢?

  出示:

  “鸡肠草……庞宪,你把药包拿来。”李时珍拿过药包,从里面翻出两种草。它们的叶子十分相似,但是药性不同。怎样区别它们呢?李时珍端详了一阵,各扯下一点放在嘴里嚼嚼,若有所悟。他接着往下写:“鸡肠草,生嚼涎滑;鹅肠草,生嚼无涎……”

  4、找到了吗?

  出示:

  李时珍端详了一阵,各扯下一点放在嘴里嚼嚼,若有所悟。

  我们一起读一读。用抓关键词的方法找找哪些词语值得我们去品一品?(端详)(嚼嚼)(点红)

  5、什么叫端详?(仔细地看看)请你做做端详的动作给老师看看?(学生做动作)

  6、他仔细地端详之后,有没有分辨出这两种草药呢?(没有),所有他又——(嚼嚼)。

  7、大家想想尝草药会有什么后果?(中毒甚至死亡)李时珍作为医生肯定也知道有些草药是有危险的,那他怎么还敢嚼?(他为了分辨清楚药材,让本草纲目更准确,他亲自尝尝,避免后人开错药而出现危险……)

  8、老师告诉你们一个词叫——严谨(板书:【严谨】)

  9、不仅仅是这两种草药,李时珍经常亲自尝各种草药。记得有一次,李时珍看到古书上记载曼佗罗有麻醉作用,能使人精神恍惚,严重的会失去知觉。为了验证曼佗罗的麻醉作用,他亲自吞服了这种药,结果昏睡了好长时间才醒过来。

  10、李时珍对儿子说的这句话不也印证了课文中的一句话——引读“但我们修订好《本草纲目》,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

  11、“嚼嚼”看似简单,却冒着危险。让我们通过朗读来感受李时珍的这份严谨的态度。(齐读)

  12、此时“寺外山风呼啸,猫头鹰在尖叫着,圆盘似的月亮慢慢移到了中天。”从这一段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夜已深,但李时珍仍在继续工作)

  13、李时珍之所以深夜仍在工作是因为他说过——引读“但我们修订好《本草纲目》,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

  14、这一段环境描写虽然没有正面写李时珍,但是我们也能体会到他生活的艰苦,工作的劳累,体会到他不怕吃苦,为民造福的伟大精神。

  15、现在学完了课文,你一定对李时珍有了更深的了解,你想对他说什么呢?

  16、总结课文:今天这节课,我们用“抓关键词”的方法,认识了一个不怕吃苦,为民造福,认真严谨的李时珍,下节课我们要学习复述课文和环境衬托这种精妙的写作方法。最后,让我们再一次朗读课文,在朗读声中体会李时珍的伟大精神。

  五、布置作业,拓展积累

  最后老师要布置几项作业。

  1、完成补充习题的第二大题。

  板书设计:

  17、李时珍夜宿古寺人物故事抓关键词

  梳理情节品悟人物

  察访药材夜宿古寺不怕吃苦

  啃食干粮寺中谈苦为民造福

  记录所得品尝草药认真严谨

《李时珍》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精读课文,通过重要段落,体会李时珍为编好《本草》而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踏实的工作作风。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回顾文本

  1.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7课,齐读课题。

  2. 先请同学们读一读这些词语。

  出示:

  饥餐渴饮 晓行夜宿

  断垣残壁 长年累月

  本草纲目 万民得福

  你能选用上面的词语说说课文的主要讲了什么吗?

  3.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文本,走近李时珍。

  二、精读感悟,走近李时珍

  出示 “寺外,山风呼啸,猫头鹰在尖叫着。圆盘似的月亮,慢慢移到了当空。”

  师:请同学们读一读这段话,说说你有什么感觉?你是从哪里体会到的?

  预设:从山风呼啸、猫头鹰尖叫感觉阴森森的,叫人恐怖、害怕甚至毛骨悚然。

  师:再读一读,读出让人毛骨悚然的感觉。

  同学们的朗读确实制造出了阴森恐怖的气氛。是的,如果我们一个人在荒郊野外的古寺里,唯一能引起我们注意的.就是由山风呼啸和猫头鹰尖叫所带来的恐怖气氛。但是,彼时,却有一个人的心似“一轮明月”,他是谁?这时他在哪呢?在古寺。

  那么李时珍究竟住的是什么样的古寺呢?清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描写古寺的自然段读一读,想一想:哪个词最能反映古寺的特点?【破败】

  出示:近前一看,原来是一座破败的古寺。

  2. 交流。

  古寺破败到什么样子?

  出示:李时珍轻轻推开门,只见里面到处是灰尘,断垣残壁上长满了青苔,中间的神像蒙上了厚厚的蜘蛛网。

  到处是灰尘--很脏;积了厚厚的一层;断垣残壁--年代久远,墙壁破损了;

  长满了青苔--阴暗潮湿;可能还有蛇虫鼠蚁;

  厚厚的蜘蛛网--很久没有人住了、很久都没人来过了;

  4、假如让你在这儿住下,你愿意吗?为什么?(室内很脏;四处都没有人,让人害怕;房子很破了,很危险…还可引导与家对比,没有温暖的床铺、可口的饭菜、完好的桌椅……)(请你读。你读出了古寺的荒凉;把体现"脏"的地方都读出来。你再试试)

  (请你读。你读出了古寺的残破;我眼前仿佛出现了灰蒙蒙的蜘蛛网)

  (请你读。你读出了古寺的危险。这样的地方,不要说"住",就是看一眼,都觉得——把你的感受送进文字,读。)

  同学们理解这么到位,一定也能读好是吗?我们一起读。

  品析察访过程的艰辛

  1. 李时珍师徒俩是在什么情况下住进这座破败的古寺的?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的1到3自然段。

  2. 交流。

  (课文第二、三自然段。)

  他们是偶尔遇到这样的情况呢,还是经常?(经常)你从哪看出来的?

  (第一自然段)

  出示:【饥餐渴饮、晓行夜宿】

  这八个字,概括了李时珍和弟子的这一路艰辛。住的地方我们刚才已经知道了,就这样的一座破败的古寺。那么饿了他们吃什么?渴了他们喝什么?

《李时珍》教学设计7

  一、研读课文感知苦

  1、读题导入。

  2、通过昨天的学习你能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吗?

  (交流:主要内容)

  3、是呀,为了编写《本草》,李时珍和弟子庞宪——(引读课文第一小节)

  4、然而,对于这一切,李时珍却认为:

  出示:我们修订好《本草》,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齐读)

  5、吃点苦就是——(吃一点点苦)难道修订《本草》真的只要吃一点点苦吗?

  6、他们到底吃的是什么苦?请同学们自读课文2——13小节,找一找。

  (生读文)

  生自由交流,师相机点拨

  交流一:课文第2——4小节(他们住的是一座破败的古寺。)

  1、(卡片出示:破败)课文哪些地方能让我们具体地感受到古寺的破败呢?(请你再读读课文第四小节,体会体会)

  2、学生交流(到处是灰尘——很脏;长满了青苔——阴暗潮湿;厚厚的蜘蛛网——很久没有人住了;断垣残壁——年代久远,墙壁破损了)

  3、理解这么到位一定也能读好是吗?指读第4小节,点评:你读出了古寺的荒凉;你读出了古寺的残破;你读出了古寺的危险。

  4、假如让你在这儿住下,你愿意吗?为什么?(室内很脏;四处都没有人,让人害怕;房子很破了,很危险……)

  5、可李时珍为什么愿意住进这个荒凉甚至危险的古寺呢?请快速读读课文2、3小节,找找原因。(交流:因为一心赶路,错过了客店。)

  6、这里的“一心”可以换成哪些词?(专心、认真……)“一心赶路”是为了什么?(察访药材)

  7、师小结:原来,为了寻访药材,李时珍一心赶路;又因为一门心思都扑在了修好《本草》上,所以面对这样的古寺,他毫不犹豫地对庞宪说:“我们就在这儿住一夜吧。”(出示,齐读)

  8、一个“就”字,你读出了什么?(随便;对住哪儿没有过多的要求)

  9、看来,李时珍真像他所说的——我们修订好《本草》,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齐读)

  交流二:课文5——7小节

  1、他们还吃了那些苦呢?

  2、学生继续交流。(吃得苦,行得苦……)

  3、吃这样的苦仅仅是一天?一个月?或是一年?

  师补充:李时珍35岁时就开始编写《本草》了,时至今日,已经有15个年头,在这5000多个日日夜夜里,在这长年累月的奔波中,你认为这还是“吃点苦”吗?

  出示:

  冬天,大雪纷飞,寒风刺骨,李时珍……

  夏天,骄阳似火,酷暑难熬,李时珍……

  4、同学们的描述,让我们每一个人都仿佛亲身感受到了那种种艰难困苦。然而李时珍在谈到这寻访之苦时却还说——我们修订好《本草》,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

  5、在这里你注意到他说话时的表情了吗?(笑着说)那此刻这句话该怎么读?(指读、齐读——读出以苦为乐的精神来)

  交流三:课文8——13小节

  1、你们知道吗?其实,要想编好《本草》,除了要承受着各种生活之苦,还要承担更为繁重复杂甚至危及生命的编写工作。接下来老师就请同学们去细细的品读课文8——13小节,从人物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神情中去体会李时珍在编写中还要吃什么苦?

  2、学生交流:(整理各种各样的草药;每一种都要仔细地观察其颜色、形状,回忆它生长过程中的变化;进行详细记录;亲自品尝草药)

  3、回答中穿插小故事:《李时珍尝曼陀罗》的故事

  4、通过文中人物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丝深情,听了老师的故事,你对李时珍是否又有了新的认识呢?写下来。

  5、交流

  6、小结:这就是李时珍,对于生活的'苦,生命的危他早已置之度外,他们心中只有一个信念:我们修订好《本草》,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齐读——读出崇敬之情)

  二、凸现人物形象

  1、中国医药学的史册上永远记着这个名字——(李时珍);世界医药学的史册上也永远记着这个名字——(李时珍),他创造出了举世闻名的医药著作——《本草纲目》。此时,瞻仰着他的像,看着这本《本草纲目》,你想说些什么?

  2、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位不怕吃苦,工作严谨认真的药物学家——李时珍,记住编写《本草纲目》这本百科全书的伟大作家——李时珍。

《李时珍》教学设计8

  一、教材分析:

  《李时珍》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六册第九组教材的一篇讲读课文。全文从“立志-学医-编书”三个方面介绍李时珍,反映了李时珍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献身医学的精神。课文通俗易懂。本册教材的阅读训练重点要引导学生“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师要组织学生思考并讨论主体课文后面的思考题。“练习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根据课文特点及本册本组教材的训练重点,我认为《李时珍》一课的导学应突出一个“读”字:初读,理线索;引读,明大概;细读,识经过;品读,悟精神。

  二、教学目的:

  1.阅读课文,了解李时珍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学习李时珍为了能够解除病人痛苦,不畏艰险,坚持实践,行医著书的高尚精神。

  2、学习生字新词,理解“诊费”“记载”“解除”“拜访”“流传”“救死扶伤”“疑难病症”“严寒酷暑”等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回答书后问题。

  4、给课文第4自然段分层次。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李时珍编写《本草纲目》的过程为重点,培养学生分层和概括层意为难点。

  三、教学思路:

  教学生字词——初步理解——提出问题——讨论问题——深刻理解——指导朗读

  四、教学资料:

  李时珍(1515—1593):我国明朝杰出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22岁随父学医。为了编写《本草纲目》,他研读过800多种医药书籍和有关资料,先后到湖北、河南、河北、安徽、江苏、江西等省考察,行程达1万余里。

  《本草纲目》:世界医药科学宝库中的一部经典著作。全书共分52卷,包括药物1892种,药方11096张,药物形态图1160幅。先后被译成拉丁、法、日、朝、德、英、俄等10余种文字,流传全世界。

  五、教学用具:投影仪和幻灯片。

  六、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 板书课题:李时珍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李时珍,一起来了解这位伟大的医学家编写这一伟大的著作的历程。出示幻灯片:看看我国古代十大名医之一:李时珍的照片

  二、初读,理线索

  请同学们翻开课文,自由读一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1.自由轻声读课文,想想李时珍是怎样一个人?课文从哪几方面介绍的?板书:立志、学医、编书。

  2.找出与上面三方面对应的自然段。

  3、请大家再来读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李时珍是一个怎样的人?课文中哪些内容让你感受到了这一点。把相关的句子或段落划下来。

  多读几遍,好好体会,等会儿和全班同学交流。

  4、、全班交流

  老师问:李时珍是一个怎样的人?课文当中哪一段或者哪一句话让你感受到了这一点。

  三、引读,明大概

  课文第1、2自然段是非重点内容,所以采用引读的方式,使学生明确李时珍是何时、何地、怎样的人,他立志学医的原因是什么?

  四、细读,识“经过”

  (1)指导学生围绕“编书”质疑。

  (2)梳理学生提问,并有针对性地释疑。

  A.导读第3自然段,了解李时珍为什么要编写完善的药物书,并进行分层训练。

  出示幻灯片:学习第3自然段,说说旧的药物书有什么缺点?1、许多有用的药物没有记载——不全面。

  2、有药物没有说明形状和生长情况——不详细

  3、还有一些药物记错了药性——不正确。

  然后老师指着板书,边说边划去了三个“不”,所以,内容全面、详细、正确的药物书就是一部完善的药物书。

  (板书:全面详细正确;结合第二句话进一步理解“完善”的意思)

  ①引读第1、2句。

  ②旧的药物书有哪些缺点?在书上标序号。引读旧的药物书有三个缺点,并指导概括:不全、不详、不准。

  ③理解句与句的联系:“他发现旧的药物书有不少缺点”与后面几句是什么关系?(总分)指导学生用简洁的语言叙述总分关系。

  ④旧的药物书有这么多缺点,李时珍有什么想法?(读第3句)有什么决定?(读第4句)

  师小结:从李时珍下决心重编药物书,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态度严谨的人。

  板书:态度严谨

  ⑤比较句子:

  他决心编写一部药物书

  他决心重新编写一部药物书

  他决心重新编写一部完善的`药物书

  a.默读三句话,比较句子异同;

  b.引导学生理解“决心”、“重新”、“完善”的意思,重点理解“完善”:完善是什么意思?什么样的药物书才是完善的药物书?请联系第2句理解。

  ⑥第2句和第3、4句是什么关系?(因果)指导用“因为......所以......”说话。

  B、讲读第4自然段时,提问:“为了编写这部药物书,李时珍做了哪些准备工作?”

  出示文字课件:“李时珍为了写这部书,不但在治病的时候注意积累经验,而且还亲自到各地去采药。他不怕山高路远,不怕严寒酷暑,走遍了产药的名山。他有时几天不下山,饿了吃些干粮,天黑了,就在山上过夜。许多药材他都亲口品尝,判断药性和药效。他走了上万里路,访问了上千个医生、老农、渔民和猎人,向他们学到了许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从句子中体会到天气的恶劣,路途的艰辛,“走遍了”说明了地方的广。)学生能说到最好,不能说到老师不要拼命分析,可以通过重点词语的理解或老师口头的叙述,是呀,山那么高,路途那么遥远,有时是雪花纷飞,有时酷暑难耐,只要是出产药材的名山,李时珍都------走遍。真是不辞辛苦呀。同学们,就让我们读出李时珍的不怕坚辛吧)

  “他有时----------山上过夜”(不怕苦,不怕累)

  “他走了上万里路-----------学到了----------没有的知识”(虚心请教。师述:向这些不同身份的人请教,实际上是为了让医学的内容更正确,更详细,更全面。)

  “他还亲口品尝”-------(有献身科学的精神)

  ①读第1句,可以看出这一段主要写李时珍哪方面工作?(亲自上山采药)

  ②朗读写他亲自上山采药的句子。

  ③结合课文插图,指导理解“走遍了”,“不怕......不怕”,“拜访”等词意思,学习李时珍严谨科学态度和献身医学的崇高品质。

  ④出示句子:

  他还品尝了药材,判断药性和药效。

  他还品尝了许多药材,判断药性和药效。

  他还亲口品尝了许多药材,判断药性和药效。

  a.品尝是什么意思?

  b.品尝药材会有什么危险?

  c.品尝越多,遇到的危险就越大,他明知道这一切,他为什么还亲口品尝许多药材?

  d.三句话相比,哪一句更体现了李时珍献身医学的崇高品质?再读体会。

  ⑤后面4句和第1句是什么关系?(总分)用“--”画出总起句。

  ⑥教给学生“抓总起句概括自然段意思”的方法。

  小结:李时珍为了编写这部药物书,不但“积累经验”还亲自到各地采药”,从这件事中我们感受到他是一个不怕辛劳,献身科学的人)

  师导:那么,他这样不辞辛苦的到各地去采药,都是为了要编写一部怎样的药书呢?(完善)请大家联系上下文说一说。

  老师引背第4自然段,出示幻灯:同学们,李时珍正是为了编写一部“全面、详细、准确”的药物书,不但在治病的时候注意( ),还亲自到( )。他不怕( ),不怕( ),走遍了( )。他有时( ),饿了( ),天黑了就在( )。许多药材他都要(),判断药性和药效。他走了( ),拜访千百个( ),向他们学到了许多书本上没有的( )。

  C、自由读第5自然段,了解李时珍编的《本草纲目》是否已达到完善的要求。

  ①《本草纲目》达到了完善的要求吗?自由读第5自然段,看看从哪些词句可以体会到。

  ②指导朗读,注意突出“伟大”一词。

  ③指导学生进一步理解“完善”的意思。

  4.再读第5自然段,进一步体会编书的不容易。

  ①编写这部书容易吗?从哪些词体会到?用“…”标出来。

  ②自读体会编书的不容易。

  出示“花了整整27年,他终于编写成了一部分新的药物书,就是著名的《本草纲目》。”

  想想带点词语的意思,去掉这些词语,句子的意思有什么不同。(让学生体会这些词语“整整”说明时间长,“终于”说明历尽艰辛,“著名”说明这本书的价值。)

  板书:有毅力,有恒心

  四、品读,悟精神

  边读边想象,李时珍编写《本草纲目》的情景。比方说,在无数个晚上,在炎热的夏天,李时珍怎样做的等等)

  五、指板书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都为我们祖国有这样伟大的医学和药物学家(板书)感到自豪,为有这样一部伟大的著作感到骄傲。课后,请同学们收集有关李时珍和《本草纲目》的有关资料。下节课我们继续探索。

  板书 :

  李时珍

  救死护伤,立志学医

  立志

  处处留心,暗记药方

  伟大的医学家

  和药物学家 不详细

  学医: 一面行医,一面研究不全面 态度严谨

  不具体

  不怕……不怕…… 不辞辛劳

  编书 亲自采药,亲口品尝 献身医学

  积累经验,拜访别人 虚心请教

  整整27年,终于编成 持之以恒

《李时珍》教学设计9

  教学目的要求:

  1.使学生了解我国古代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李时珍行医着书的事迹。2.理解课文内容,回答书后问题。

  3.给第4自然段分层,说说层意和自然段的段意。4.学习生字新词。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李时珍编写《本草纲目》的过程为重点,培养学生分层和概括层意为难点。

  教学思路:

  初步理解——提出问题——讨论问题——深刻理解——指导朗读——教学生字词

  教学资料:

  李时珍(1515—1593):我国明朝杰出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24岁随父学医。为了编写《本草纲目》,他研读过800多种医药书籍和有关资料,先后到湖北、河南、河北、安徽、江苏、江西等省考察,行程达1万余里。

  《本草纲目》:世界医药科学宝库中的一部经典著作。全书共分52卷,包括药物1892种,药方11096张,药物形态图1160幅。先后被译成拉丁、法、日、朝、德、英、俄等10余种文字,流传全世界。

  教学用具:

  1.《本草纲目》书。

  2.放大的课文插图或幻灯片。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

  2.看了课题,你们想知道些什么?

  二、指导预习。要求:

  1.自由读课文,力求正确。

  2.读后思考:①李时珍是一个怎样的人?②课文写了李时珍哪些事?

  三、检查预习情况。

  1.指名分段读。

  2.说说每一自然段写了些什么。

  3.李时珍是一个怎样的人,课文写了李时珍的哪些事?四、学习课文1至3自然段。

  1.学习第1自然段。

  指名读,思考、讨论:这一段告诉了我们什么?(理解:明朝医学家药物学家)

  2.学习第2自然段。

  自由读并思考:

  (1)“那时候”指什么时候?李时珍的父亲不愿让儿子再当医生,为什么用“再”字?李时珍的父亲为什么不愿让他再当医生?

  (2)“世代行医”、“救死扶伤”各是什么意思?

  (3)李时珍为什么会立下为穷人治病的志愿?3.学习第3自然段。

  轻声读,边读边想:(1)“处处留心”、“暗自记下了不少药方”,李时珍为什么要这样做?

  (2)“对症”是什么意思?他为什么能说出一张古方解决了父亲遇到的疑难病症呢?

  (3)后来他父亲为什么又同意他学医了?父亲从“不愿”到“同意”说明了什么?

  五、教学生字词:

  诊职症效凑

  六、作业:

  朗读课文,抄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1.听写词语:

  诊费职业有效对症疑难病症救死扶伤

  2.辨析词语:

  “志愿”“自愿”

  二、学习课文4—7自然段。

  1.学习第4自然段。

  (1)轻声读,思考这节共有几句话?每句话是什么意思?句与句是怎样联系的?

  (2)引导学生分层,把联系紧密的句子合并在一起。(3)说说3层意思。

  (4)理解重点词句。

  ①“一面行医,一面研究药物”这一句在这儿起什么作用?②李时珍为什么要编写一部完善的药物书?

  ③“完善”是什么意思?怎样的药物书才能算是完善的药物书?

  ④找出描写李时珍想法的句子,这些想法说明了什么?2.学习第5自然段。

  (1)指导看图,说说图上内容。

  (2)读读议议:为了重新编写药物书,李时珍做了哪些准备工作?(先划出有关句子,再同桌交流。)

  (3)指导朗读。

  ①帮助学生定准1、2两句中的重音:轻读“在治病的时候”和重读“亲自”“采药”形成对比,暗示后者难度之大;重读“山高路远”“严寒酷暑”,突出困难之多;重读“走遍了”以及在读两个“不怕”后稍加停顿,突出李时珍不畏艰难的`精神之可贵。

  ②后3句让学生边读边体味边定重音,并说说为什么这样读?重读的词语:好几天、饿了、干粮、天黑了、山上、亲口品尝、上万里、千百个、书本上。

  ③齐读这一节,进一步体会李时珍的伟大精神。

  3.学习第6至7自然段。

  (1)齐读。

  (2)提问:你们有谁见过《本草纲目》这本书?

  (3)出示《本草纲目》,让学生翻翻(厚薄),看看(图文),掂掂(分量)。

  (4)提问:同学们,你们认为这部书怎样?课文中是怎样评价它的?(着名、伟大。)它着名在哪里?为什么说它伟大?(5)讨论后齐读第6、7两段。(6)介绍“出版说明”中的有关内容及第2部药物书《本草纲目拾遗》,告诉学生这本书是清代赵学敏编写,在李时珍着《本草纲目》后100多年,记载了900多种药物。(7)再问:现在有人正准备编写一部更新更伟大的药物书,同学们知道是谁吗?远在天边,近在眼前。(意在将理想的种子播进幼小的心田。)

  三、作业。

  课文后思考题1、2。

  第三课时

  一、朗读课文。

  二、总结全文。

  1.主要内容:课文记叙了我国古代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家李时珍,为了解除病人痛苦,立志学医和编写着名药物书《本草纲目》的过程。

  2.认识李时珍的思想品质。(救死扶伤,为人类医学作出了卓越贡献。)

  3.学习课文的记叙方法,进行具体的示例教学。

  三、复述课文。

  (着重复述李时珍编写《本草纲目》的过程。)

  四、教学生字词:

  缺载况编酷拜访判纲籍译

  五、辨析:

  1.药物药材药方药性药效

  2.药方良方古方

  3.药物书中药书

  六、课堂练习。

  1.抄写生字词。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李时珍是_____朝的______家和______家,他从小就立下了志愿。为了编写《本草纲目》,他不但______还______。采药时,他不怕______不怕______。走了______路,拜访了_____个医生、老农、渔民和猎人。

  (2)李时珍花了______年时间,终于编成了《本草纲目》。这部书有______字,记载了______种药物,是中药书籍中一部_______。

《李时珍》教学设计10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周恩来同志临危不惧,舍己为人的高尚品德。

  2、学习通过具体的语言、动作反映人物的性格和品质的表达方法。

  3、积累运用生动的词语。

  教学重点:

  理解体会课文中对周恩来同志让伞包过程的描写,感受周总理的伟大人格和高尚精神。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挂图

  2、简介周恩来

  3、简介时代背景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三、再读课文,长出故事了生的时间、地点、人物

  四、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出示自读提纲

  1)自由课文,边读边画出不理解的字词或问题

  2)在小组里讨论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

  3)再读课文,思考:从这段中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需要提出来让大家来帮助

  2、精讲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思考:

  A为什么要用“突然”?

  B飞机遇到什么样的危险,飞机怎样?

  C可能会产生什么后果?(划记重点词)

  D危急关头,机长采取什么措施?

  3、师小结

  五、学习三、四、五自然段

  1、默读思考:飞机上发生了什么事?

  2、小扬眉哭了,周恩来同志怎样做?

  3、他知道小扬眉没有伞包,又怎么做的`?

  4、再读课文,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5、小组交流体会

  6、反馈体会

  7、三读课文,尝试的自己的体会读出来

  8、师小结

  9、自学第四五自然段,解决

  当大家都要把自己的伞包让给周恩来同志时,他为什么用命令的口吻对大家说话?

  体会周总理的把生的希望让给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的思想感情

  第五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欢腾”是什么意思?

  六、总结全文

  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七、作业

《李时珍》教学设计11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来学习第17课《李时珍夜宿古寺》,齐读课题。(提前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

  1、检查生字

  课前大家已经预习了课文,我这里有几份同学们的预习单,大家看,这些生字会读吗?(出示)一起读一读

  2、字音读准了,咱们来看看他们字写得怎么样?

  正确吗?

  规范吗?

  这一课中左窄右宽结构的字特别多。

  你发现了吗?在写这类字的时候,我们不仅要注意左窄右宽,还要注意笔画的避让和穿插。

  比如“徒”字,“走”的一撇就要写得短一些,这样才不会和左边的竖连在一起。

  “订”言字旁的点高一点,右边的长横略低一点,两个笔画穿插避让,字形美观。以后大家在读帖时,要善于发现这些规律。

  看看你写的这类字,挑一个写得不满意的,再写一个。

  3、文中还有这样几个词语,你们也能读准确吗?

  (出示词语:夜幕降临隐隐约约飞鸟归林

  皎洁轮廓大好月色晓行夜宿

  第一行谁来读?(扣正确评价)

  第二行谁来读?(扣正确评价)

  懂不懂这些词的意思?(不回答)这些词语主要用来描写什么?(写景、写夜景)

  写景,写夜景,那咱们想象着它们所描写的景色,再来一起读一读。

  你能不能用上其中的一些词语说一段话,几句都可以,描述夜晚的景色。

  (鼓励评价点,用上了几个词语,还很恰当,句子意思明白,句子也比较通顺)

  4、读了词语,课文能不能读正确、流利呢?下面请大家同位两人为一组,每人一段接读课文,看能不能做到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正音,指导点:9——13节)小结:同学们读得很认真,检查得也很认真,很多同学还帮助同位纠正了错误。大家来看这几个小节,除了有一些生僻的字以外,还有许多中草药的名字,比较生疏,试试能不能读正确,……(老师画词语,生齐读)还有几个词语也比较难读,难懂,如“呃逆”,读,知道什么意思吗?(打嗝);生嚼涎滑,读:看“涎”这个字,左边是——(生)“氵”右边是——(生)“延”,合起来念——(生)“xian”。“涎”是什么意思?(口水)那么“生嚼涎滑”就是生吃鸡肠草,嚼一嚼口水比较多,黏黏的,滑滑的;那“生嚼无涎”这个词你懂了吗?

  大家都再自由练读这几个小节。

  三、精读感悟

  (一)研读1——4节

  1、又读了书,相信大家能课文读熟了。内容读懂了吗?大家来看课题,李时珍夜宿古寺,七个字,已经把故事的主要内容交代得很清楚了。人物:?时间:?地点:?事件:?

  2、如果我们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只说这几个字,行不行?我们还要把事情的来龙去脉说清楚,别人才能明白。比如,李时珍为什么要夜宿古寺呢?他夜宿古寺后又做了什么?如果你也能把这些讲出来,别人就会明白了。

  3、那我们先来看李时珍和弟子庞宪为什么要夜宿古寺呢?谁读懂了?

  指名说:(指1-2生谈谈自己的想法)

  课文的哪几个自然段写了这些内容?请大家浏览课文,找一找。(2-4、1-4)(老师可以提示:他们一心赶路,错过客店,发现古寺,住下来,这是哪几个自然段的内容)

  4、我请几位同学来读一读这几个小节,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象着当时的情景。

  (生读书,教师随机指出错误。要关注读书和倾听的情况)

  5、听了他们的朗读,大家有没有想象到当时的一幕幕情景?你的脑海中有没有出现这样一座古寺?(出示句子:近前一看……蜘蛛网。)

  这究竟是一座怎样的古寺呢?如果用这段话中的'一个词语来说,你看是哪一个词语来,把它标出来。(板书:破败)

  6、“破败”你懂吗?(生说:破旧、破烂)刚才大家说的意思主要集中在“破”上,那“败”是什么意思?(学生尝试谈理解)

  不太明白不要着急,大家可以再来读读这句描写古寺的话,你看那些词语可以看出古寺是破败的?

  (抓住:残垣断壁、到处是灰尘、长满了青苔、厚厚的蜘蛛网)

  哪个词在描写古寺破烂?(残垣断壁——对,垣的意思就是——,残、断——在说墙壁——)

  那么这座古寺为什么灰尘——到处都是;青苔都——长满了;蜘蛛网是——厚厚的;(到处是、长满了、蜘蛛网随时变红)为什么呢?

  (生谈自己的想法,就是很久没有人收拾了。)

  师:对,古寺原本是有僧人的,也有来烧香拜佛的香客,可能还有游人。可现在没有僧人、也没有香客,也没有游人。一个人也没有了,很久没有人来了,所以,这座古寺不仅残垣断壁,而且早已衰败,荒凉不堪。这就是——破败。(生)

  看,作者就用了这样几个词就很具体地写出了寺庙的破败。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注意可以适当重读红色的词语表现古寺的破败。(生齐读)

  7、面对这样破败的一座古寺,李时珍对庞宪说——(出示句子:李时珍对庞宪说:“我们就在这里住一夜吧!”)读。

  这时,李时珍说的这句话,他会用怎样的语气来说?

  说说并读读。为什么这样读?

  A、(鼓励不同的解读:高兴、无奈、失望……)

  B、如果学生说“很失望、很伤心”时,老师引导:你是这样理解的,我想你联系下文想一想,也许你的理解就可能不同了。请大家都来读一读第七小节,想想此时李时珍会不会是失望、难过的,看看有没有新的想法。引导学生谈出并不是难过、失望的

  C、说不出淡定,教师说自己的感受:我在读这句话的时候也觉得他可能比较高兴,也可能有些无奈,但后来多读了几遍,尤其是联系上下文读了读,我又认为,李时珍在说这句话时是很淡定、很坦然的。是不是这样呢?请大家都来联系第一小节和第七小节读一读、想一想。指名说(说出他遇到的困难很多了,他有认为吃点苦是值得的,做住在古寺里这个决定并不难,所以说这句话时也有可能是淡淡的、很坦然、淡定)

  8、读到这里,你觉得此时的李时珍是个怎样的人?(不怕苦、甘愿吃苦)

  9、小结提升:刚才我们读了2-4(1—4)小节,特别是细读了第四小节,不仅知道了李时珍夜宿古寺的原因,还看到一座破败的古寺,感受到李时珍是一个不怕苦的人。

  我们还可以看作者的写法,这里,作者想让我们知道李时珍不怕苦,但是对他的直接描写只不过是他的一句话,而把古寺的破败写得很具体,意在写人,却去写人所处的环境,通过这样的环境描写就把人物这种精神品质衬托出来了。

  你看,读书就要细细的、反反复复地去读,不仅读懂作者写了什么,还要想想作者为什么这样写,这样写得好处,你的收获就更多。

  10.李时珍师徒二人夜宿古寺后又做了些什么呢?请大家默读课文5——13小节,先概括出他们做了哪些事?

  (如下课,就收课:李时珍师徒二人夜宿古寺后做了哪些事呢?作者又是怎样来表现李时珍这样一个人物形象地呢?我们下节课再来探究。

  也可以,谈论哪些事至下课,收课:作者又是怎样来表现李时珍这样一个人物形象地呢?我们下节课再来探究。)

《李时珍》教学设计12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李时珍为编好《本草》而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踏实的认真作风。

  教学重难点:

  抓住课文重点词句,体会李时珍为编好《本草纲目》而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踏实的认真作风。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文生字,理解生字新词。

  3、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理清课文脉络。

  4、品读第一、二部分,感受李时珍为编好本草纲目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本书吗?(出示:《本草纲目》图,并板书:《本草纲目》)。这部《本草》是一部药物著作,但原先并不完善,存在很多错误,于是,李时珍决心重新编写一本药物书,纠正那些错误。经过二十七年的时间,李时珍终于完成了。一起看看它的影响力(出示:著作简介)

  3、这就是著作的作者——李时珍(出示图像、板书:李时珍)

  4、通过课前的预习,你们对李时珍了解多少呢?(学生简介,教师再出示李时珍的简介)

  5、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李时珍在创造本草纲目过程中发生的故事(板书:夜宿古寺)齐读课题。看到课题,你有什么想知道的.吗?(学生质疑:李时珍为什么要夜宿古寺?)

  6、那么就请大家带着问题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读课文,看看有什么收获

  (出示读书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上小节号,并根据事情发展的顺序将课文分成三个部分)

  二、初读课文

  1、检查生字情况

  ①谁来读读这些词?出示:

  sù

  饥餐渴饮 晓行夜宿

  lěi yuán

  长年累月 断垣残壁

  ②由生字串成的主要内容(略)

  2、指名回答分段

  3、那现在谁能说一说李时珍为什么要夜宿古寺吗?

  (为了察访药材而一心赶路,所以错过了客店)

  三、精读课文第一部分

  1、 出示第一自然段

  重点理解感悟“饥餐渴饮、晓行夜宿、好几个月”,体会李时珍吃苦耐劳的精神。

  问:他为什么这么做呢?(为了编写《本草纲目》)从哪儿看出来的?(出示第七自然段)指名读

  他为什么说,在破庙例过夜要比住在家里苦多了呢?(指名说)

  出示第四自然段:

  学生交流,重点体会“到处是灰尘、断垣残壁、长满青苔、厚厚的蜘蛛网”

  指导朗读,体会李时珍不怕吃苦的精神

  教师板书:住破庙

  2、除了住得苦,你还感觉他有什么苦?(学生交流)

  教师板书:喝泉水、吃干粮

  指导朗读

  面对这些磨难,李时珍是怎么看的呢?出示李时珍和徒弟的对话。

  指名学生分角色读

  重点体会“长年累月”并板书,让学生想象李时珍这么多年是怎么过来的。

  (教师可出示冬天、夏天的图景,让学生充分感受,发挥想象)再指名学生想象说

  这么多年,他都挺过来了,当遇到哪些困难的时候,是什么想法支持他坚持下来呢?(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

  指名朗读这句话

  分角色朗读

  再次感受他的伟大(读“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

  板书:万民得福 值得

  再指名读这句话,齐读

  他认为一人苦,而使万民得福,值得(板书)

  四、想象拓展

  此时,瞻仰着他的像,你想说些什么呢?

  四、作业

  1、生字描红

  2、课后第四题:分段、写段意

  附板书设计:

  16 李时珍夜宿古寺

  住破庙

  一人 苦 喝泉水、吃干粮 万民得福 值得

  长年累月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精读课文,通过重点词句,分析人物形象,体会李时珍的严谨认真的踏实作风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啊?(指名学生说)

  二、学习课文第三部分

  1、为百姓经历生活上的困苦已让我们对李时珍生起敬佩之情,然而更让我们感动的却不止这些。

  默读第8-13自然段,画下让你感动之处,在旁边写出你感动的原因。

  2、交流。

  “庞宪,趁着大好……记下来吧。”(放弃自己休息,在月光下记录)出示他在月光下记录的图片,你想对他说些什么?

  “李时珍端详了一阵,各扯下……若有所悟。”

  李时珍为什么要尝药?指导朗读

  尝药会存在怎样的危险?想象,并指名说

  从这几句话中,你读懂了李时珍的内心了吗?指名学生说

  寺外,山风呼啸,猫头鹰在尖叫着,圆盘似的月亮,慢慢移到了当空,但李时珍还在认真辨别着,记录着。(天已晚,李时珍依旧没有放弃工作)

  3、相机指导有感情地朗读上列句子。

  三、 拓展说话

  1、同学们,我们今天学的这个故事(朗读课题),仅仅是发生在李时珍撰写《本草纲目》中的一个故事,你还了解他的哪些故事?(指名一两个学生说)

  2、正是由于李时珍这种不畏艰辛,认真踏实的作风,才发现了很多有用的中药,例如课文讲到的:

  忍冬花初开时,……消暑解寒。

  胭脂草……治虫咬伤。

  刀豆子……治呃逆。

  鸡肠草……

  3、你还知道哪些中药?说说它的药效!

  4、中国医药学的史册上要永远记着这个名字——李时珍;世界医药学的史册上也要永远记着这个名字——李时珍,他创造出了举世闻名的医药著作《本草纲目》(出示图片)

  四、总结课文

  让我们永远记着这位为了人民,行程一万余里,倾注毕生心血和精力,足迹踏遍大江南北,以严谨的科学态度、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完成医学著作《本草纲目》的李时珍(齐读)!

  五、作业

  板书设计:

  16、李时珍夜宿古寺

  端详、扯下、嚼嚼

  不怕吃苦,工作严谨、认真、踏实

《李时珍》教学设计13

  一、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词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理清脉络

  3、学习理解词语的方法

  二、教具准备:

  课件

  三、教学过程:

  (一)由生字“宿”导入,揭题

  板书“宿”,师:认识这个字吗?你能组哪些词?哪个词是“夜宿”这个词中“宿”的意思?

  晚上住宿就是“夜宿”,昨天你们夜宿在哪?外出旅游一般夜宿何处?古时候把旅馆叫做客栈,有位古人出门在外不夜宿客栈,却夜宿古寺,这位古人就是—李时珍(板书课题)

  学生介绍李时珍。

  师:《本草纲目》在课文中简称《本草》,李时珍写《本草纲目》三次易稿,前后花了近三十年时间,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其中的一幕。

  (二)听课文范读,要求听准字音

  学生自读课文,读准字音

  (三)检查

  1、认读生字词:

  饥餐渴饮

  晓行夜宿

  药材

  师徒俩

  灰尘

  断垣残壁

  青苔

  破庙

  呃逆

  生嚼涎滑

  生嚼无涎

  前不见村,后不着店

  2、将词语顺序打乱,重新排列

  师徒俩

  饥餐渴饮

  晓行夜宿

  破庙

  灰尘

  断垣残壁

  青苔

  药材

  呃逆

  生嚼涎滑

  生嚼无涎

  学生认读,找找排列有什么规律

  找一找这些词语中有哪些词语不理解

  再读课文,在文中划出不理解的词语所在的句子。(四句话)

  (四)李时珍过着怎样的生活呢?出示第一句(课文第一段)

  1、“饥餐渴饮”什么意思?再读课文,在课文中找出与此相关的内容。

  出示句子“庞宪用陶碗。.。.。.。啃干粮”

  读句子,你觉得李时珍吃得怎样,喝得怎样?“饥餐渴饮”(吃不好,喝不好)(联系上下文可以使我们对词语的意思理解的更准确。)读句子,读出意思。(板书:饥餐渴饮)

  2、用同样的方法理解“晓行夜宿”的`意思。

  默读课文,划出文中相关语句。

  出示“这天……晚上到哪里住宿呢?”

  这句话写出了“晓行夜宿”中哪一部分的意思?这么晚他们才找地方投宿,试想第二天一大早,他们又会干什么?这就叫“晓行夜宿”。

  这种情况可以说在这对师徒身上经常发生。读句子,再读问句。

  3、再读第一段话

  (五)第二句(第4节第一句)

  李时珍夜宿古寺,这是怎么样的一座寺庙呢?指名读句子

  “断垣残壁”这个词语的理解难点在哪?

  理解“垣”,理解“断垣残壁”(通过,理解关键字,帮助理解词语)

  可以用什么词语形容这座古寺呢?

  朗读。

  (六)在这样一座破庙里李时珍简单地吃过晚饭,又干什么了呢?快速在课文中寻找答案,用文中的语言回答。(板书:记下寻访所得)

  出示第三、四句(11小节和12小节最后一句话)

  “刀豆子。.。.。.呃逆”

  “他接着往下写。.。.。.无涎。.。.。.”

  1、你可以通过什么方法理解词义呢?

  2、汇报结果

  (、结合生活实践。.。.。.)

  3、出示句子:

  1)忍冬花。.。.。.。

  2)胭脂草。.。.。.

  3)刀豆子。.。.。.

  4)鸡肠草。.。.。.

  学生正确读句子。

  介绍:《本草纲目》一共记载了1892味药,李时珍就是这样一边察访药材,一边及时记下所得,终于完成了这一巨著。

  (七)这节课学到这你有了哪些收获?还有哪些疑问?

  (八)再读生字词

  (九)生字描红

  (十)作业

  收集常见中药名称及药效

  板书:

  16、李时珍夜宿古寺

《李时珍》教学设计14

  一、教材分析

  《李时珍》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的一篇精读课文,讲的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李时珍立志学医和编写《本草纲目》的事。

  课文开篇点明李时珍在我国医学史上的地位,接着讲李时珍立志学医,然后讲他编写《本草纲目》,最后讲《本草纲目》是中药书籍中的一部伟大著作以及它产生的深远影响。

  那么,为什么说他“是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呢?首先,他行医的目的就不是为名为利,而是为“救死扶伤”,他立志行医,“要像父亲一样为穷人看病”。由于家里世代行医和父亲的影响,幼小的李时珍耳闻目睹了病人的疾苦和医生妙手回春的高尚,潜移默化地教育了他。其次,李时珍做医生后,研究与实践相结合,发现了旧药物书的缺点,本着对病人高度负责的精神,“决心重新编写一部完善药物书”。所谓“完善”,就是要克服旧的药物书不全、不细、有错的缺点,让书中药物尽可能记载得多一些,详一些,准一些,为达到这个目的,他历时27年,经过了充分准备,甚至置自己的生命于不顾,“亲口品尝了许多药材”。作为医生,李时珍深知吃错了药的严重后果,但为了让病人吃着更安心,让后人从他的书中借鉴正确的药方,他把自己的生命置之度外,这绝非一般人能够做到啊!由于他的努力,《本草纲目》成了一部“伟大的著作”。由此看出,李时珍这样伟大的人,创作了这样一部伟大的著作。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同学们把每个自然的内容都与“伟大”一词联系在一起去理解,就可以深入理解什么是“伟大”和李时珍“怎样伟大”了。

  二、教法介绍

  本课教学按照“读书内化”的认知规律设计教学方法:“以自读为轴,以自问为经,以自悟为纬。”每个教学过程体现了“以读促问,以问导读,以读导悟,以悟促读”的教学策略。在读的.训练中,突出了三点:一、读的目标具有层次性。从训练步骤看,“通读”要求“读通”,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读错字,不读破句”;“精读”要求“读懂”,能够初步把握文章主要内容,领会作者表达思想的一些方法,有感情朗读;“熟读”要求“读熟”,语速上能够熟读成诵,语调上能够抑扬顿挫,语感上能够体验品味。二、读的要求体现差异性。“阅读是从写的或印的语言符号中取得意义的心理过程”。不同读者对文章的领会程度不可能完全相同。在“通读”、“读出问题”阶段,让学生自己读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在此基础上形成共性“问题”。其实质是尊重学生读的“异”。三、读的功能强化多维性。教学中注重让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自我感悟,在读中形成语感,在读中陶冶情操,在读中积累语言。

  三、教学要求

  1、阅读课文,了解李时珍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学习李时珍为了能够解除病人痛苦,不畏艰险,坚持实践,行医著书的高尚精神。

  2、学习生字新词,理解“珍贵”“记载”“解除”“拜访”“流传”“救死扶伤”“疑难病症”“严寒酷暑”等词语。

  3、给课文第4自然段分层次。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中写李时珍编写《本草纲目》的部分;练习给自然段分层次。

  五、课时安排

  三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揭题:

  同学们,在我国的中药书籍中有一部伟大的著作,已经被译成十余种文字,在全世界流传。它是我国一位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整整27年的心血力作。你们了解这本书和它的作者吗?(《本草纲目》李时珍)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李时珍》,一起来了解这位伟大的医学家编写这一伟大的著作的历程。

  板书课题:(当写到“珍”时)请大家注意,“珍”左边的“王”字旁写得稍微窄一些,右边的“人”旁下面的“三撇儿”一撇要比一撇长。请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请同学们翻开课文,借助拼音自由读一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三、这篇课文共有七个自然段,老师请“七位”同学读一读,谁愿意来读?

  (指名后,老师说:其它同学认真听,会听的同学也是会读书的同学。要听一听这些同学是不是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了。)(全读完了以后,先让同学正音,老师随机指导同学读某些音为重点的词或较长的句子。)

  四、读的同学很认真,听的同学很仔细,请大家再来读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李时珍是一个怎样的人?课文当中哪些内容让你感受到了一点。把相关的句子或段落划下来。

  多读几遍,好好体会,等会儿和全班同学交流。

  五、全班交流

  老师问:李时珍是一个怎样的人?课文当中哪一段或者哪一句话让你感受到了这一点。

  1 如果学生说了“第二、三自然段”教师不做重点指导,只是边小结边相机板书:

  有志气、刻苦

  2 学生如果先说第五自然段

  出示课件文字,整段,在“突出一些山高路远,严寒酷暑,品尝”还有一些帮助记忆的关联词。学生还是围绕“怎样的人和哪些句子来谈。”教师相机点拨启发。

  “他不怕山高路远,不怕严寒酷暑 ——走遍了出产药材的名山。“(从句子中体会到天气的恶劣,路途的艰辛,走遍了说明了地方的广。学生能说到最好,不能说到老师不要拼命分析,可以通过重点词语的理解或老师口头的叙述,是呀,山那么高,路途那么遥远,有时是雪花纷飞,有时酷暑难耐,只要是出产药材的名山,李时珍都——走遍。真是不辞辛苦呀。同学们,就让我们读出李时珍的不怕坚辛吧)

  “他有时——山上过夜”(不怕苦,不怕累)

  “他走了上万里路——学到了——没有的知识”(虚心请教。师述:向这些不同身份的人请教,实际上是为了让医学的内容更正确,更详细,更全面。)

  “他还亲口品尝”——(有献身科学的精神)

  师导:同学们谈得很好,都在用心读书,请大家把这个自然段的第一句读一读。

  “为了写这本药书———还亲自到各地采药”(读完这句后,老师小结:李时珍为了编写这部药物书,不但“积累经验”还亲自到各地采药”,从这件事中我们感受到他是一个不怕辛劳,献身科学的人)

  板书:不怕辛劳,献身科学

  师导:那么,他这样不辞辛苦的到各地去采药,都是为了要编写一部怎样的药书呢?(完善)请大家联系上下文,也就是第四自然段说一说。

  学习第四自然段,说说旧的药物书有什么缺点?学生边读相关的句子,老师边在黑板右上角做简单板书:如:说到“许多有用的药物没有记载”板书:不全面。说到“有药物没有说明形状和生长情况”板书:不详细,说到“还有一些药物记错了药性”板书:不正确。

  然后老师指着板书,边说边划去了三个“不”,所以,内容全面、详细、正确的药物书就是一部完善的药物书。

  (板书:全面详细正确)

  完善

  师小结:从李时珍下决心重编药物书,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态度严谨的人。

  板书:态度严谨

  老师引背第五自然段,同学们,李时珍正是为了编写一部“全面、详细、准确”的药物书,不但在治病的时候注意(),还亲自到()。他不怕(),不怕(),走遍了()。他有时(),饿了(),天黑了就在()。他走了(),拜访千百个(),

  向他们学到了许多书本上没有的()。他还亲口()了许多(),判断()。

  学习第六自然段落

  出示“花了整整27年,他终于编写成了一部分新的药物书,就是著名的《本草纲目》。

  想想带点词语的意思,去掉这些词语,句子的意思有什么不同。(让学生体会这些词语“整整”说明时间长,“终于”说明历尽艰辛,“著名”说明这本书的价值。)

  板书:有毅力,有恒心

  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象,李时珍编写《本草纲目》的前景。《学生谈仿佛看见什么?》可以引导学生想象,比方说,在无数个晚上,在炎热的夏天,李时珍怎样做的等等)

  六、指板书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都为我们祖国有这样伟大的医学和药物学家(板书)感到自豪,为有这样一部伟大的著作感到娇傲。课后,请同学们收集有关李时珍和《本草纲目》的有关资料。下节课我们继续探索。

  板书: 李时珍(伟大的医学和药物学家)

  一心为民,处处留心

  (不详细、不全面、不具体)不完善——态度严谨

  不辞辛劳 献身科学

  有毅力,有恒心

《李时珍》教学设计15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结合语境,理解重点词语,从而深入体悟文本内容,切身感受李时珍为修订《本草纲目》而付出的艰辛。

  3、品读课文,学会用“咬文嚼字”的方法学习课文。与文本对话,适时补充教学资源,引导学生体会李时珍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认真严谨的踏实作风。

  4、初步体会环境描写的衬托作用。

  教学重点:

  1、深入文本,感受李时珍为修订《本草纲目》而付出的艰辛。

  2、引导学生体会李时珍不怕吃苦、一心为民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认真的踏实作风。

  教学难点:

  品读课文第8自然段,感受李时珍为民造福,甘愿吃苦的奉献精神。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整体感知。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生读课题:《李时珍夜宿古寺》。

  2、课文围绕“李时珍夜宿古寺”写了哪几个小故事?(学生说……)

  3、嗯!写了他投宿古寺(小黑板出示)啃食干粮(小黑板出示),月下记载(小黑板出示),冒险尝药(小黑板出示)。

  我们一起来读读这4个小故事。(齐读小标题)

  4、(手指板书)用简要的语言,相同的字数,把故事的大概内容描述出来,这就叫——用小标题概括,用小标题概括段意是我们四年级同学应该掌握的一项语文技能。

  二、讲读“投宿古寺”部分,感悟“破败”中的艰辛。

  1、(手指板书)李时珍——投宿的古寺,这是一座怎样的古寺?(破败)

  2、课文是怎样描写这座古寺的?请同学们打开课本找一找。(指名学生回答)

  出示:李时珍轻轻推开门,只见里面里面到处是灰尘,断垣残壁上长满了青苔,中间的神像蒙上了厚厚的蜘蛛网。

  3、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学生齐读)

  4、其实要读懂这段内容,我们只读一遍是不够的,还得用巧妙的方法呀,今天老师教大家一个学习方法——那就是“咬文嚼字”(小黑板出示),一起读。(生读)

  5、你知道什么是“咬文嚼字”吗?(从一个字,一个词,去体会,去理解意思……)

  6、请大家打开课文,自己读读这段文字,想想哪些字、哪些词,让你有所体会?边读边思考,动笔画一画,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学生自读)

  预设四处:

  第一处:到处是灰尘(多媒体加红)

  ①你品出了什么?(品出了很破,很脏,好久没人住了……)

  ②请你读好这句话。(指名学生读)

  第二处:断垣残壁(多媒体加红)

  ①什么叫断垣残壁?(残破的围墙,倒塌的墙壁。形容残破荒凉的景象。)

  ②请你读好这个词。(指名读词)你从断垣残壁品出了什么?(旧,很危险)

  ③请你读这句话。(指名读)

  第三处:长满了青苔

  ①青苔一般长在哪里的?(潮湿,阴暗的地方)

  ②你品出了什么?(古寺漏雨了,已经长青苔了……潮湿,没有阳光……)

  (指名学生读)

  第四处:厚厚的蜘蛛网

  ①你品出了什么?(好久没人住,很脏,荒凉……)

  ②请你读这句话。(指名学生读)

  7、是啊!这破败的古寺——(到处是灰尘),还有(断垣残壁),上面(布满了青苔),让我们再走近些,你看,屋顶上有(厚厚的蜘蛛网),窗户上有(厚厚的蜘蛛网),就连神像上也蒙上了(厚厚的`蜘蛛网)。多么破败呀。我们一起读。(学生齐读)

  8、同学们真会读书,能用咬文嚼字的方法去感悟。大家有没有发现?这些文字,都是描写——古寺的破败的,这是什么描写呢?(环境描写)媒体出示:环境描写。

  9、面对样破败的古寺,李时珍是怎么说的?(指名回答)

  出示:李时珍对庞宪说:“我们就在这里住一夜吧!”

  10、李时珍的话,请你读读,好好感受感受。(学生自读)

  11、(指名读)你从李时珍的话中感受到了什么?(他很坚决,不怕困难……)(指名学生读)

  12、我们一起读这句话。(学生齐读)

  13、是啊!为了察访药材,为了修好《本草》,这些对李时珍来说已经算不了什么了!师徒俩毅然决定在古寺中住一夜!

  三、讲读“啃食干粮”部分,感悟“啃”字中的艰苦,体会一心为民的情怀。

  1、夜幕渐渐降临了,让我们走近这对师徒,看看他们在破败古寺中的生活怎么样?请大家自己读读这段话。

  出示:

  夜幕渐渐降临了,师徒俩找来些枯枝杂草,生起火来。庞宪用陶碗舀来泉水,煮沸后,两人便坐在火边,一边喝水一边啃干粮。李时珍笑着问徒弟:“庞宪,觉得苦吗?”

  “先生是快50岁的人了,都挺得住,我20多岁的人还能叫苦吗?”

  “嗯,长年累月地奔波,在破庙里过夜,比住在家里苦多了。但我们修订好《本草纲目》,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

  2、李时珍古寺的生活怎么样?(简朴,艰苦,清苦……苦……)

  3、你从哪里品出这份苦的?(手指板书)就用“咬文嚼字”的方法来品一品。

  预设共三处。谁来说说?

  第一处:枯枝杂草,升起火来

  ①你从这儿中品出了什么?(很冷,用枯枝杂草生火来取暖)你真会咬文嚼字。(指名读)

  第二处:陶碗舀泉水

  ①你从这儿中品出了什么?(生活清苦、条件艰苦)你也很会读书。

  第三处:啃

  ①一个“啃”字,你品出了什么?(干粮硬硬的,干巴巴的,可难吃了不喝上一口水,真是难以下咽,放在行囊里好长时间了……)

  ②请你读这句话。

  4、真好,我们一起来感受这艰苦的生活。(齐读两句话)

  5、小结:冷了烧点枯枝杂草,取暖,渴了喝点泉水,饿了啃点干粮……这样的而生活李时珍怕吗?(不怕)你怎么知道他不怕的?(笑)你真会咬文嚼字。(笑)(点红)

  6、一个“笑”字,你品出了李时珍是怎样的一个人?(不怕吃苦),板书:不怕吃苦。

  7、让我们读读师徒的对话,老师读旁白,男生读李时珍的话,女生读庞宪的话(分角色读)

  8、同学们:“言为心声”,李时珍的话,请你好好读读,相信你一定有更深的体会。

  出示:

  “嗯,长年累月地奔波,在破庙里过夜,比住在家里苦多了。但我们修订好《本草纲目》,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

  9、话不多,只有两句,请男生读第一句,女生读第二句。(男女生读)

  10、(请一男生)刚才你读的特别认真,你有什么感受吗?(李时珍长年累月的奔波很辛苦)

  11、你对哪个词有体会?(奔波)请你读这个词?(学生读)什么叫奔波?(往来奔走)李时珍都走过哪些地方?(学生自由说,河南,安徽……)你真会读书。

  老师告诉你,据历史资料查证李时珍为了写本草纲目,他的足迹踏遍大江南北,行程一万余里。(再请这为男生读)

  12、他这样奔波,仅仅是一天吗?(不是)一月吗?(不是)一年吗?(不是)而是——(长年累月)。谁来读——(长年累月)

  13、李时珍从35岁开始编写《本草纲目》,到现在已经快50岁了,在外奔波15年了!请你来读红色的字(指名读——长年累月地奔波)谁来读这句话。(指名读这句话)谁也想读这句话?(指名读)我们一起读。同学们,你能想象15年李时珍吃了多少苦吗?你看……(自由说)

  14、是啊!这么多苦,真的比住在家里苦多了!(点红)可是,他却说——引读……(但我……值得的)点红(值得的)

  15、李时珍为什么这么说呢?同桌两个人讨论一下。(因为他想为万民得福,自己苦点不算什么,只要万民得福,只要老百姓有病了可以对症下药了,健康了……自己吃点苦是无所谓的了,是值得的)

  16、原来他想的是——万民得福啊!(点红:万民得福)

  17、是啊!想到万民得福了(放大)他觉得吃点苦也是值得的了。难怪他说引读——“嗯,长年累月地奔波,在破庙里过夜,比住在家里苦多了。但我们修订好《本草》,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

  18、此时此刻,你品出了一个怎样的李时珍?(板书:为民造福)

  四、讲读“月下记载”“冒险尝药”部分,感受李时珍的认真和严谨。

  1、让我们再次走进李时珍,看看他是怎样记录这些草药的?自己读读这段话。

  出示:

  皎洁的月光透过露天的屋顶,照进房子里。李时珍说:“庞宪,趁着大好月色,我们把今天寻访所得记下来吧。”

  庞宪从行囊里拿出笔墨砚台,又搬来几块砖垒成桌子。李时珍把本子摊开,拿起毛笔,边忆边写:“忍冬花初开时银白色,两三天后变为金黄色,所以又叫金银花,可以解暑消热。”

  “胭脂草捣烂了,可以治虫咬伤。”

  “刀豆子烧成渣子吃下去,能治呃逆。”

  “鸡肠草……庞宪,你把药包拿来。”李时珍拿过药包,从里面翻出两种草。它们的叶子十分相似,但是药性不同。怎样区别它们呢?李时珍端详了一阵,各扯下一点放在嘴里嚼嚼,若有所悟。他接着往下写:“鸡肠草,生嚼涎滑;鹅肠草,生嚼无涎……”

  2、你觉得李时珍记得怎样?(学生汇报:认真,仔细、刻苦、忘我……)

  板书(认真)

  3、大家注意到没有,李时珍除了记录,还……?(尝草药)请你读读这段文字,找找他是怎样记草药的?

  出示:

  “鸡肠草……庞宪,你把药包拿来。”李时珍拿过药包,从里面翻出两种草。它们的叶子十分相似,但是药性不同。怎样区别它们呢?李时珍端详了一阵,各扯下一点放在嘴里嚼嚼,若有所悟。他接着往下写:“鸡肠草,生嚼涎滑;鹅肠草,生嚼无涎……”

  3、找到了吗?出示:李时珍端详了一阵,各扯下一点放在嘴里嚼嚼,若有所悟。(出示)我们一起读一读。“咬文嚼字”?哪些词语值得我们去品一品?(端详)(嚼嚼)(点红)

  4、什么叫端详?(仔细地看看)请你做做端详的动作给老师看看?(学生做动作)

  5、现在让我们穿越时空隧道来到400多年前的明朝,你们就是李时珍,我来采访你。

  ①李时珍你好,刚才我看到你,拿着这两片叶子这样上下左右反反复复地看,你为什么要这样呢?(要看看仔细,看区别……)

  ②你为什么要嚼?(用眼睛看不清楚他们的区别,就只好,嚼一嚼味道有什么区别了,要知道药性)

  ③作为医生,你应该知道有些草药是有危险的,你怎么还敢嚼?(怕病人吃错药……耽误病情……原来你是——(要为病人负责呀)

  6、你这种负责的态度,老师送你一个词叫——严谨(板书:严谨)

  7、嚼嚼,是李时珍经常使用的辨别药性的方法。记得有一次,李时珍看到古书上记载曼佗罗有麻醉作用,能使人精神恍惚,严重的会失去知觉。为了验证曼佗罗的麻醉作用,他亲自吞服了这种药,结果昏睡了好长时间才醒过来。“嚼嚼”看似简单,却冒着危险。让我们通过朗读来感受李时珍的这份严谨的态度。(齐读)

  8、同学们,咬文嚼字,我们还要嚼“标点”你看……它表示什么?(李时珍还在记录鹅肠草和鸡肠草的区别,味道……)

  9、是啊!尽管此时……引读:“寺外,山风呼啸,猫头鹰在尖叫着……”可李时珍却依然在月光下(记录)……夜深了引读:“寺外,山风呼啸,猫头鹰在尖叫着……可,李时珍却还在月光下(记载着……)(不停地记着……)

  10、这些文字又是一段?(环境描写)你看:课文中很多地方都出现了环境的描写:

  出示:这句是描写古寺的:

  李时珍轻轻推开门,只见里面里面到处是灰尘,断垣残壁上长满了青苔,中间的神像蒙上了厚厚的蜘蛛网。

  这句是描写夜色的:

  寺外,山风呼啸,猫头鹰在尖叫着。圆盘似的月亮,慢慢移到了中天。

  你知道为什么要写这些环境描写?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吗?

  (为了突出苦……衬托李时珍……的精神……)

  11、这样的写作方法叫板书:环境衬托。

  12、李时珍用汗水、心血和智慧凝聚成了一部伟大的著作——《本草纲目》。(简介本草纲目)

  13、为了编写《本草纲目》,李时珍不顾年老体弱,住在破败的古寺——他说(出示:但我们修订好《本草》,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为了编写《本草纲目》李时珍踏遍万水千山,渴了喝些山泉水,饿了啃点干粮,他还是说(出示:但我们修订好《本草》,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为了编写《本草纲目》李时珍不顾生命危险,亲自冒险尝药,可他依然说(出示:但我们修订好《本草》,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让我们我们每个人的心中永记住下这个伟大的名字——(李时珍),让我们也记住这部由李时珍编写的药学的百科全书——《本草纲目》。

  14、总结课文:今天这节课,我们用“咬文嚼字“的方法,认识了一个不怕吃苦,为民造福,认真严谨的李时珍,还领略环境衬托这个精妙的写作方法。

  机动:写话训练:

  出示:儿童节那天,你被评为了“优秀少先队员”,当你兴高采烈地走在回家的路上,欣赏着路边的景色时,心情怎样呢?请你描写一下当时的所见所闻。

  教师提示:写的时候,注意要用环境描写突出你兴高采烈地心情。

  五、布置作业。

  最后老师要布置几项作业。

  1、向爸爸妈妈讲述《李时珍夜宿古寺》这个故事。

  2、在《本草纲目》的背后,隐藏着许多的艰辛!你还知道哪些小故事?开个班级交流会。

  夜宿古寺咬文嚼字

  不怕吃苦环境衬托

  17、李时珍夜宿古寺啃食干粮

  为民造福

  月下记载

  认真严谨

  冒险尝药

【《李时珍》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关于课文《李时珍》的教学设计07-04

《李时珍夜宿古寺》教学设计05-27

课文李时珍夜宿古寺教学设计07-05

课文李时珍夜宿古寺教学设计03-03

《李时珍》教学实录06-29

《李时珍》教学实录资料06-28

关于李时珍教学实录06-29

课文李时珍教学总结06-29

《李时珍》教学素材分析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