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册语文评课稿

时间:2024-04-10 17:33:41 其他 我要投稿

二年级上册语文评课稿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评课稿,所谓评课,顾名思义,即评价课堂教学,是在听课活动结束之后的教学延伸。那要怎么写好评课稿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二年级上册语文评课稿,欢迎大家分享。

二年级上册语文评课稿

二年级上册语文评课稿1

  一、意境含情,情境交融,情更切

  这篇文章是有情物,巧妙地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挂上了钩。罗老师充分地发挥了电教手段的优势,创设了小鱼在美丽的大海中游着,小鱼后面藏着一些词语,让学生认读,接着海上刮起了风暴,小鱼被困在浅水洼里的情境,这既可复习旧的知识,又巧妙的引出了下面要学习的内容,并用话语和音乐为辅助作用,做到意境交融,情真意切,使人如身临其境,引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并为学生的理解提供了有力的佐证。

  二、以情激情,情染情

  罗老师每个教学环节过渡都非常的自然,用自己的情去激活课堂,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而这“情”也在这串串情境之中生发出来的。如小鱼被困在浅水洼里会想些什么呢?激活学生的思维,让他们设身处地为小鱼着想,从中体会到小鱼的难受。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相信学生,极大的调动了全体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尽情地去说,展示自我。

  三、情为调,以读激情,情更浓

  本文感情鲜明,所以如何引导学生体会文章抒发的怜惜和对小男孩的敬佩之情,引起学生的共鸣,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能力是很重要的,为此,罗老师在教学上采取了步步深入的教学方法,充分利用了情境体会小鱼的心情,引出大家体会小男孩的心情,紧紧抓住了以读为本的教学方针,采用了多种多样的朗读形式。有齐读、小组读、个别读、老师范读、配动作演读等,如在配动作演读时,先划出小男孩捡鱼的动作词,再让学生出来表演捡鱼的动作,这点做得非常好,既让学生体会小男孩的在乎,又可满足学生的表演欲望,缓和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乐趣,。在老师范读时,特别要求把省略号的意思读出来,并给予学生恰当的评价,还让学生互评,提高了朗读水平。老师重视语感训练,品味语言文字的情境,以读代说,以读促理解,让学生读得声声有色,有滋有味。

  四、环环相扣,节节含情,情扣情

  罗老师充分发挥学生想象的翅膀,如让学生思考故事接下来怎么发展么发展呢?课文中的我看到了小男孩的举动后又会怎样做的呢?等等的教学环节中引起同学门的同情心,引起情感共鸣。

  罗老师注意循循善诱的引导学生理清思路,而非老师先入为主直接给出结果,并在教学中抓住了重点句进行教学。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的作用,老师引导学生运用“自读讨论法”,掌握“读”、“想”、“划”、“议”、“结”的学习方法,如画出“被困的小鱼多的句子,”从中可以用“成百上千”来概括小鱼的多,接着还用这成语来造句。

  老师还送一首有感而作的小诗歌给同学们,用这作为小结,更加深课文的'主题思想,并巧妙地把文章的主题升华到保护动物、珍惜生命的意识。这扩展了学生的视野,体现了学语文的乐趣,还鼓励学生用学到的知识做练习,使学到的知识得以及时应用,从而反映出课堂的教学效果。

  至于课后作业也较灵活,就是想想如果你是小鱼,你会对小男孩说些什么感谢的话呢?让学生把这节课想说的都可以一吐为快。

  五、教也“情”,学亦“情”

  老师在整节课中都是精神焕发,笑容可掬,挥洒自如,能够以美的形象吸引学生,师生之间的对语,使人产生亲切之感。在学习的过程中,老师在教学中用小组比赛的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及时地表扬学生,使整个过程学生都伴有满足感和成就感,体现在学生踊跃举手发言,兴致勃勃的朗读讨论,使学习气氛非常的活跃和民主。

  六、板书是情,心溢情,情升情

  板书设计是在教学过程中完成的,板书简单、明确,突出重点和难点,整个板书设计构成统一的一个整体。

  总得来说,这节课符合了课程标准,培养学生阅读的能力,整节课除了听说读想等语文基本活动还要进行观察想象,以不同的形式呈现学习的结果。在培养语文能力的同时,形成语文学习的兴趣、态度、方法等,教学中的每个学习板块是一个相对完整的学习领域,教学形式与方法多样,拓展视野,教学效果良好,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二年级上册语文评课稿2

  一、激发学习兴趣,愉快地学习。

  1、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学生“喜欢爱笑的老师”。在这堂课的教学中,方老师都以微笑面对学生,给学生营造一种和谐、安定、愉快、融洽的课堂气氛,为师生间的、生生间的平等交流打下良好的基础。

  2、创设充满情趣的学习情境。

  新教材本身就为教师提供了丰富的教学情境,因此,在教学中,我们不难找到切合学生生活环境和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切合点,从而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境来吸引学生,使学生积极地投入学习。而且低年级儿童注意力的持久性较差,为此我在教学中注意了自己的教学方式、方法的多样化。

  “生字宝宝”便由此孕酝而生,贯穿整个教学环节:

  认识新宝宝——学习生字;

  为生字宝宝找家——理解词义;

  生字宝宝找伙伴——扩充词汇;

  二、加强参与意识,主动地学习。

  1、重视教学设计,培养学生积极的参与态度。

  小老师带读——自主找出易读错的字音;

  一起来帮忙——在插图中找准词语的位置,从而达到理解词义的`目的;

  送生字宝宝回家——为学生提供一个想象的空间,培养个性化朗读。

  前置作业——收集冬天的词汇,动物多动情况,拓宽学生思维,增加识字量,激发学生自主识字、自主学习的兴趣。

  以上做法,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学生的积极心理因素,激发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使学生在开心中学,在玩中学,逐渐形成良好的学习情感与积极的学习态度。

  总之,整节课方老师给学生创设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和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充分发挥师与生、生与生的多向互动作用,让学生在自主学习、探索学习、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体验成功,从而对自己的学习产生肯定、满意的情感体验。

二年级上册语文评课稿3

  《称赞》是一个有趣的小故事,课文洋溢着时代气息,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文质兼美、语言典范,既能使学生学习语言,又能使学生受到思想上的启迪。田老师能抓住课文的重点和难点,以生为本,以疑为线,以读为本,通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使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体会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

  一、 创设情境,激发学习生字词的兴趣

  田老师能抓住儿童好奇心强的特点,把握时机,把学生带进喜闻乐见,贴近儿童生活的情境中。例如她在学习“刺猬”和“小獾”这两个生词的时候:“故事中的主人公有哪些?请大家把它们叫出来。大家要把它们的名字叫准确叫好听了它们才肯出来哦。”在这里老师以富有童趣的语言激发了学生学习生字词的兴趣,符合低年级儿童喜欢小动物的特点。在学习“泄气”这个词的`时候:“小獾做这个木凳容易吗?它可能在做的时候(弄破手指、满头大汗……),谁能看到小獾这时的表情呢?”学生此时就充分发挥想象回答“垂头丧气”、“失去信心”、“泄气”。这时田老师又问“在生活中你们有没有出现过泄气的情况?”这样一个设计,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生动形象地体会到泄气的含义。

  二、以生为本、朗读感悟。

  在以学生为本的新课改中,提出了学习方式的根本变革。“自主、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称赞》一课的执教中,田老师采用范读、自由读、个别读、集体读、分角色读、扮演读等形式指导学生朗读,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在品读的教学环节中,田老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找出小刺猬称赞小獾的句子,让学生个别朗读“你真能干,小板凳做得一个比一个好!”通过老师的点评,让学生注意读好“真能干”“一个比一个”这些重点词,在这里巧妙地教给学生朗读的方法。然后让学生小组读、集体读,让学生评价,老师在评价中称赞和表扬学生,给学生带来了好心情,师生起到互动的作用,也为培养学生的朗读开了绿灯。这一步教学环节很扎实,切实体现为培养朗读能力而设计。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使学生具体感受课文中的真情。接着,田老师又抓住了小刺猬和小獾对话的其它句子,培养学生从朗读到感悟。如:小獾的板凳做得很粗糙,小刺猬为什么还要称赞他呢?田老师抓住了“板凳做得很粗糙,但是看得出,他做得很认真”这句话,引导学生理解肯定别人的认真态度;又如“小刺猬走到小獾身边,拿起板凳仔细地看了看”,她引导学生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在我有点儿泄气的时候,是你称赞了我,让我有了自信”。设问你懂得了什么?应该怎样读?培养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自信心;“瞧,我已经会做椅子了”,这里引导学生明白从粗糙板凳到会做椅子,这一过程,是被小刺猬称赞后,小獾才有这么大的成就,这是来之不易的。田老师根据课文对话鲜明、有利于培养朗读的优势,抓住读好对话训练为突破口,采用了分角色读、表演读等多种形式品读和评议,在读中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创新思路,让学生自读、自悟、自得,能切身体会作者的真情实感,体会句子蕴含的真谛,用内心的情感、有表情地朗读课文,真正达到品读感悟的台阶,使学生受到美好情感的熏陶。

  三、实践活动、拓展思维

  田老师为学生设计了实践平台:自己写生字,同桌间相互评一评,哪个字写得好,夸同桌的优点。这让学生在巩固生字的同时又亲身体会了称赞与被称赞。

  另外有一个教学亮点值得一提:在初读课文时让学生读完一遍的站起来读第二遍,读完第二遍的坐下来读第三遍,读完三遍的举起手读第四遍。这一教学设计新颖独特。不仅让老师了解学生自由读课文的进度,又激起学生读课文的乐趣。

二年级上册语文评课稿4

  《我是什么》是一篇拟人的科学短文,以朴实而生动的语言,讲述了水的变化及其利与害。周老师以“清新、严谨又不失灵动”的教学设计引领孩子们进行了一次“我是什么”的探寻,整堂课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这是一节在课题(《以“动笔”为载体培养低年级学生语文学习力之研究》)引领下的研究课,教学环节凸显了课题的研究点,真正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

  一、引领学生动笔

  在“品读课文”教学环节中,周老师让学生在自读课文第1、2自然段时,要求学生边读边圈:我会变成什么?巡视中关注学生动笔的状况,及时予以指导、帮助。特别是在交流时,周老师非常关注学生动笔的有效性:

  1。方法指导细致入微。如学生在圈 云 时,文中是云字上有引号,像【“云”】,周老师利用学生的课本展示时提醒道:“这个小朋友圈的好,圈字时不圈边上的标点。”我们常会发现学生在课本上圈圈划划时有些随心所欲,以致好好的文章被圈划的一塌糊涂,周老师的提醒会让学生养成整洁的好习惯。

  2。纠错方式值得提倡。在交流中,有学生在圈 雹子 时,把 小硬球 也圈出来了,周老师没有简单地纠正,而是问学生:“雹子、小硬球是两个吗?那为什么叫小硬球呢?”让学生进行探究、讨论,得出:应该圈 雹子 。继而周老师又让学生找找课文中还有没有像“小硬球”这样的写法?与学生一起交流“小水珠、小花朵”表示的是什么,为什么要这么写。这样的教学真的是为学生的学习力着想,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二、教师示范动笔

  在课文第2自然段对于“云变成雨、雹子、雪花”的教学中,周老师抓三个动词“落、打、飘”,让学生到黑板前对应着贴一贴,再说说这么贴的理由。

  生:雪轻轻地,用“飘”;小硬球重重的,用“打”下来;雨是不轻不重的,用“落”。教师顺势说:“这三个词用得好,我们可以在书上做记号。”教师在电子白板上演示,用“△”,学生学着在书上做记号。教师结合课文内容的理解,发现值得学生动笔的文本亮点,教给学生方法,让学生在模仿中学会学习,这也是课题的研究点之一,使学生的语文学习力逐步得到提升。

  整堂课中,周老师的字词教学独具匠心,令人眼亮,值得我们好好学习,主要体现在:

  一、识字做到“触类旁通”

  如“雹、袍”的学习,周老师在学生正音、会读、比较不同的基础上进行拓展:说说带“包”的字。学生说到:跑、泡、抱,周老师再出示相关的字,并引导学生记忆:有脚就会“跑”,有水就是“泡”……既形象有很生动,对学生的识别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类似还有“躁”的学生,也让学生说说带“喿”的字,如“操、澡、燥”,并利用偏旁进行儿歌式的记忆。可见,对于识字教学周老师不仅关注学生是否学会,还重视积累、运用,值得我们好好借鉴。

  二、词语做到“层层深入”

  如“淹没、灌溉”的'教学,周老师从“淹没”入手,知道“没”是多音字,这里念“mò”,读准“淹没”这个词,然后出示“淹没庄稼”让学生读正确,接着出示文中的句子“我也做过许多坏事,淹没庄稼,冲毁房屋,给人们带来灾害。”让学生读正确。而后,再让学生观察“灌溉、淹没”这四个字,有什么发现?(跟水有关)这样的教学真的印证了“一步一个脚印”的理念,促使学生学得扎扎实实,从学会到运用,亦能帮助学生理解词语的意思。

  三、辨析做到“教学无痕”

  如“飘浮、漂浮”这两个词语的辨析和运用在《词语手册》上有,课堂上学生讲到了“飘浮”一词,但第一个学生的理解是错误的,他说:“树叶落到水上,就是飘浮。”周老师就引导学生辨析,第二个学生说:“这是在天上飘呀飘呀。”于是,周老师出示了《词语手册》中辨析的两句话让学生选择并说明理由。得出:在空中飘,有个“风”,树叶在水上漂,有个“氵”。周老师适时小结:汉字真丰富,偏旁也会告诉我们……这样的教学自然、贴切,化有痕为无痕,既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的能力。

  总之,周老师的课明快、节奏感强,带给学生们的是愉悦和收获,带给老师们的是学习和思考。

二年级上册语文评课稿5

  王老师:今天,听了尹老师执教的《黄山奇石》一课,可以看得出教师在课堂上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活泼、自主的学习空间。教师在教学中,首先通过创设情境,激发起学生对本课学习的兴趣,然后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展开教学,鼓励学生自主识字,并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记忆生字,从而使学生相互交流,畅所欲言。

  周老师:在整堂课中,穿插了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让学生多动脑,多动手,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实践,提高了语文课堂的实效性。整节课的设计充分尊重了学生主体地位。

  郝老师:自然风光离学生较远,教师利用课件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始终情绪盎然,有声有色地投入学习中去。情境的创设激发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的语言发展,促使学生主体能动作用与现实环境的统一,使学生在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实现素质的全面提高与个性的充分发展。

  孙老师:教师在教学中不断探索,不断创新,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精心进行教学设计,创设出理想的情境,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创造力,使教学不断发展和提高。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让学生从会读到会认,由简到难地进行学习。教师采用随机教学法,把学习生字一一落实。有层次地有梯度地把识字放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与认识的事物结合起来,使学生在识字的同时,发展语言,提高认识能力。一节课下来,学生就轻轻松松地掌握了本课的生字。

  潘老师:在朗读中,教师不但运用了指名读、自由读、范读、齐读、同桌分读、男女生对读等方式,而且让学生评议,评后再读,强化了朗读训练,培养了朗读能力。本节课重点指导疑问句的读法。教师采用多种形式练读,目的是想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语言文字,在读中体会感情,在读中了解运用语言文字的方式。

二年级上册语文评课稿6

  第一大亮点是:紧紧抓住“情”字,设置感人的情境,给学生以情感上的熏陶。

  本课是一个小小的童话故事,章老师通过精美的课件及和简笔贴画,创设出了美丽的童话世界,不但极大地引起了学生的兴趣,而且简单明了地让学生了解了松鼠和小熊家的位置,并学会了带着问题读书,从文本中找依据,用书本来解决问题。使学生真正深入到课文中来,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也为后面理解课文内容做好铺垫。

  第二大亮点是:注重语文基本功训练,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在导入课文的第一环节,章老师就注意了纠正学生的读音“筝”字单独出现时读第一声,而与“风”组成“风筝”时读轻声。这个知识老师没有单刀直入地引入,而是请学生读课题,学生自己就读正确了,教师借机提出如果这个“筝”字单独出现读几声?那么这个问题就自然而然地解决了。课文中出现了“漂、飘”,一个是风筝飘在空中,一个是纸船漂在水里。老师就紧紧地抓住这两个音同意异的字进行语文训练,出示两个句子“比一比”后,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随机引导“飘”字带风字旁,是和风有关,是指飘在空中,而三点水旁的'“漂”和水有关,指漂在水里。对低年级,这2个字马上让学生很难区别,她安排了填空练习,充分巩固了这2个字。

  第三大亮点:以读为本,努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读是理解文字、体会情感的纽带。“语文教学要回归到读上,所有的创新都应建立在读好的基础上。”本节课堂教学充分地体现了由读通到读出感情的训练过程,章老师这堂课十分重视朗读训练,朗读训练扎实到位,力求读准、读流利、读出感情,以读代讲,以读促悟,以读激情。整堂课朗读形式多样,富有变化,有个别读,小组读、男女生赛读、齐读等。在读“漂呀漂”时又采用了做动作理解的朗读方式。理解“乐坏了”的意思后激发学生朗读的热情,烘托高兴的气氛。指导朗读一句一句由易到难,环环相扣,收到很好的课堂效果。朗读让课堂充满浓浓的语文味。以上几点无论是在教学理念,还是在注重语文训练,都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二年级上册语文评课稿7

  《有趣的发现》是一篇充满探索意味的课文。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达尔文在太平洋中的一个小岛发现了岛上的昆虫翅膀都不同。于是,他亲自去岛上观察,终于被他找到了昆虫翅膀不一的答案。在学习此文时,对于天真的孩子们来说,达尔文是一个能够带领他们走向科学,走向生活,探索问题答案的朋友。此文通过讲述这样的一个故事,一方面是在赞扬达尔文仔细观察,勇于探索,亲自实践去找到答案的科学精神,另一方面也在号召我们的孩子要学习达尔文的这种仔细观察,乐于探索的精神。课文还传达给孩子的另一个信息,那就是我们必须要学会去适应环境。

  听了李老师的课觉得有以下几点优点。

  首先:让孩子带着疑问去读书。老师从课文第一节开始,不断引导学生一步步阅读课文,并且每一次阅读前,她都要为学生布置任务,即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找到问题的答案。如在执教第二小节时,请小朋友们自由轻声读课文,并想想达尔文发现了什么?这种带着问题去读书便使孩子的读书有了一定的目的性。

  其次:注重孩子的练习。教学中老师还注重学生的说话训练,对于二年级的孩子在语文课上就不断坚持这种训练,如此之后在高年级时学生的.听、说、读、写四项技能才能获得不断提高。老师在执教本节课的过程中,就非常注重对学生强化这方面的训练。如在问道“为什么不会飞的昆虫淹死时?”老师请学生用“因为…所以…”来说一说。如能这样长期坚持下去,对学生的写作很有好处。说是写的基础,写是说的深化。

  第三:朗读贯穿始终。在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不离读书,用朗读方法的多种形式,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读中求懂,读贯穿本课始终。通过不断的读使学生懂得适者生存的道理,感悟到达尔文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科学精神。

  第四:紧抓重点词语体会品味。从如在体会达尔文的执着时,老师就引导孩子紧抓“许多”“反复”“观察”“比较” “终于”这几个关键的词语。低年级阶段老师就开始关注孩子对重点词语的品读。

  如果本节课上朗读时再有感情些,老师也更融入学生些,整堂课将会越来越好。

二年级上册语文评课稿8

  教材分析:这篇课文以拟人的手法介绍了小柳树和小枣树各有长短。课文借小柳树和小枣树生长情况的不同,赋予它们不同的性格特点:小柳树因为自己长得漂亮而得意,瞧不起小枣树;而小枣树不因自己长得没有小柳树好看而泄气,也不因自己结了又大又红的枣子自高自大,相反还夸奖小柳树。这是一篇很有趣的童话故事,从故事中让同学们明白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知道要多看别人的长处。

  本课是第4单元的第3篇讲读课文,它直接体现了本单元“怎样看问题、想问题”这一主题思想。所以,在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感悟课文内容的同时,要让学生懂得要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不足,领悟课文的深刻含意。

  教学重点、难点:依据课文内容和二年级学生年龄特点:本课的重点应该是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领悟课文所蕴含的道理。难点是在理解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上,真正做到多看别人的长处。

  依据教学目标结合教材特点,我将采用“感悟朗读法、读书指导法、创设情境法”扩展思维法来组织教学,以读为中心,导之以读,导之以思,导之以说。把读贯穿整个教学之中。

  教学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觉主动的学习过程。要真正让语文教学的课堂变成学生的学堂,必须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读书为基本的三为主原则,让学生运用朗读质疑讨论想象的学习方式,来完成本课的学习。

  合理安排教学程序是教学成功的关键之一。本课教学我以新课标和诱思探究思想为指导,以探究发现为手段,在老师引导下学生自读自悟为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语言实践中理解和运用语言,实现学生的主动发展,针对二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我将安排以下几个环节。

  (一)观察图片,导入新课。

  (二)朗读课文,以读明理。

  下面,我来说说每个环节的具体设计。

  1、观察图片,导入新课。

  为了课始就能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我以学生比较喜欢的图片入手,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使他们饶有兴趣地进入课堂。我是这样设计的:小朋友,今天老师把小柳树和小枣树请到我们的教室里,你们喜欢吗?来叫叫他们的名字。谁能叫的更好听?观察一下,老师写课题的奥秘。对于说的较好的同学,给与激励性语言表扬。接着,老师说:他们很想知道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然后仍学生初步感受课文。

  2、朗读课文,以读明理

  读是思的凭借,是悟的前提,是说的准备,是写的基础,要内化语言,首先要加强读的训练,新课标提出要让学生充分的读,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体会不同角色的性格,这篇课文,我采用多种朗读的方法来读课文。你能把小柳树的美读出来吗?现在你就是一棵美丽的小柳树,请你试试等的方式来诱导学生朗读。

  整节课下来,我感觉生字和词语的巩固还不是很到位。

二年级上册语文评课稿9

  20xx年11月6日我有幸参加了在苏村点组织的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教学研讨活动,学习了来自不同单位不同老师的精彩课堂展示,聆听了教研室朱老师关于教学中的指导,使我受益匪浅。现就中午第三节课《酸的和甜的》做一下简单的分析:

  来自河阳的张蕊老师执教的二年级上册《酸的和甜的》真正做到了放下身子与孩子平等交流。教师精神饱满,声音洪亮,具有很强的亲和力,她特别擅长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作为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如何能让他们在40分钟的课堂上认真听讲,是有一定难度的,但张老师另辟蹊径,首先以有趣的情景引入,让孩子们沉浸在快乐的学习氛围之中。此外,张老师还注意到孩子们良好习惯的养成,从细节上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这样做不仅有利于把字些规范还有利于学生身体的正常发育。其次,张老师在教学中还设计了说话练习,如:你想对动物说些什么?使课堂自始至终都充满了情趣,学生兴趣盎然,积极投入其中。语文新课标中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样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实践能力。老师在指学生书写“猴”字时,通过讲解、范写和学生的练写有效结合在一起,使学生的识字、写字能力大大提高。最后,在阅读教学时,教师把时间大胆的放给学生,使学生成为真正的主人。朗读教学也是低年级的训练重点,在这节课上老师通过自由读、指名读、有重点读等不同形式,抓住了文中小动物的语言和动作的描写,使学生冲分的在读中悟,不仅培养了语感,积累了语言还运用了语言,深化了对课文的理解,同时进一步引导学生想象狐狸和小猴子的心理活动,加深了学生的情感体验,为学生今后的朗读做好了铺垫。

  当然,任何事物都存在着或多或少的遗憾,在张老师执教的课中也有我个人的一点点小观点。张老师在引导学生理解“一串”和“一串串”时在屏幕中出示了图片,这样既形象又直观的让学生分辨了“一串”和“一串串”的区别,但在执教“迫不及待”一词时却一带而过,若能引导学生练习实际说一说自己都在什么情况下也会迫不及待,相信这样既理解了词语又能灵活运用,对字词的'教学会更加扎实有效。另外,课文以酸和甜两条线索为切入点,若在板书中让学生动手摆一摆文中哪些小动物说葡萄是甜的?哪些小动物说葡萄是酸的?再将动物的图片摆在酸和甜字的下面,使学生一目了然,这样教学思路就会更加清晰。

  总之,参加完这次活动,我的感受也很多,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突然觉得自己曾经就像文中的小狐狸一样在小学语文这座葡萄架下转来转去,跳起来摘葡萄,也曾像松鼠、兔子一样走过许多弯路,经历了酸酸甜甜。我想在今后的教学中我更要向文中的小猴子一样,敢于尝试,相信酸的是我们的收获,甜的就是我们的成果。

二年级上册语文评课稿10

  《狼和小羊》讲的是狼为了吃小羊而故意找碴儿,小羊据理申辩,狼虽然理屈词穷,但还是蛮不讲理地扑上去吃小羊。 这篇寓言寄寓意于狼和小羊的对话中,我们在狼一次次的故意找借口中,在小羊一次次的据理反驳中,逐步认识到,遇到像狼一样的坏人,讲道理是不行的,只有勇敢地跟他作斗争才能争取胜利。许海云老师在本堂公开课中教学思路清晰,语言儿童话,教学效果比较明显。

  在感悟第一次对话时,许老师利用课件,通过展示狼和小羊所在的位置,来理解“上游”和“下游”,并联系上下文引出狼找的理由是故意的,没有根据的,又引出“找碴儿”这个词语。许老师充分利用课件,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一些重点词。这使得教学过程很自然,很流畅,又让学生加深了对狼的认识。许老师在教学中紧扣狼三次“找碴儿”。抓住“气冲冲、喊”等词引导学生边读边感悟狼的凶恶和不讲道理;抓住“温和”、“喊道”等词引导学生感悟羊的温顺。两个特定的“人物”,两种鲜明对比的性格,通过教师生动的语言地引导,这两个特定“人物”的形象深深地刻在孩子们心里了。在教学中许老师除了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梳理,还指导学生通过读书解疑。学生通过小组合作,集体交流,在自主性的探究阅读中不仅能了解狼为了吃掉小羊,找了几次借口,分别是怎么说的,而且还能联系小羊的话理解为什么说狼是在故意找借口,引起了学生对小羊命运的关注。随着读书的深入,学生探究阅读的兴趣会越来越高。通过指名读、小声自读、同桌对话读、师生合作读、表演读、多种形式的'有感情地朗读,使学生进一步认清了狼的本来面目,懂得对待像狼这样的坏人是没有道理好讲的这一道理。

  在课文结尾许老师还给我们学生留下了想象的空间, 给孩子们设计一道回家作业:续编小故事(……说着,狼就往小羊身上扑去……)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学生的写作能力也进一步提高了。

【二年级上册语文评课稿】相关文章:

二年级语文上册坐井观天评课稿01-07

语文评课稿12-19

语文评课稿【精选】08-16

语文评课稿【经典】12-16

(经典)语文评课稿12-14

经典语文评课稿01-07

语文评课稿12-24

[精选]语文评课稿10-09

二年级语文上册坐井观天评课稿【优】08-27

二年级语文上册坐井观天评课稿优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