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螺春》教学设计

时间:2024-04-11 11:34:58 设计 我要投稿

《碧螺春》教学设计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碧螺春》教学设计 ,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碧螺春》教学设计

《碧螺春》教学设计 1

  社会高速发展,人们对于信息技术的需求与日俱增,应用也已越来越频繁,这也要求我们的教育应使现代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因此,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融为一体,对于全面培养学生素质,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把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工具,与学科课程的教与学融为一体,旨在提高教与学的效率,改善教与学的效果,变革传统的教学模式,间接促进信息技术的掌握,从而使我们的学生与教师达到共同成长。

  一、教材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第十七课《碧螺春》。

  二、教学目标设计

  1、知识目标

  学生通过学习,能初步了解色、香、味、形俱佳的——中国名茶碧螺春,知道碧螺春名字的由来,了解采茶的时间、制茶的工艺、品茶的方法等茶知识。

  2、智力发展目标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已学知识去理解课文;在创设的情境中,通过整体感知,增加语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背诵课文,锻炼学生的记忆力。

  3、情感目标

  本课通过对久负盛名的碧螺春名字的由来以及它的采摘、制作和品尝情景的学习,体会作者对色、香、味、形俱佳的碧螺春的喜爱,使学生感受到祖国的地大物博以及中国人民的勤劳、聪明。

  4、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碧螺春色、香、味、形的美。

  5、教学难点:从碧螺春的采摘和制作过程中感受劳动人民的勤劳和心灵手巧。

  三、教学内容分析

  课文分为四个部分,可概括为得名、采茶、炒茶、品茶。

  四、教学对象分析

  在本课教学之前,学生对于茶还仅仅是一种“尝过”的理解,对于有关茶的知识是少之又少。基于这种情况,在课前布置学生去搜集并了解一些关于茶的知识,学生通过询问、网络等多种途径去搜集资料。这些知识将成为本课学习的基础。参加本课学习的对象是六年级的学生,他们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协作交流的能力。

  五、教学辅导策略及教法设计

  1 、创设情景

  多媒体课件资源创设与课文内容相近的情境,为个性化的朗读作保障。在教学中,文字、画面、图片交替呈现,创设了与课文内容相似的情境,在这样的`学习情境下,学生朗读语言文字自然有了独特的感受,真切地感悟语言文字所带来的意境。

  2、提供背景资料解决教学难点

  借助多媒体展示画面和教学重点,以小组学习的方式,自由选择内容。然后通过讨论,帮助理解碧螺春采摘、炒制、品尝等重难点知识。

  3、课内外阅读材料有机结合

  新课程下,要让课堂充盈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使小课堂连接大世界。因此在教学中,让学生通过古诗阅读、创作充实教学。

  4、学习评价

  强调对过程的评价和在过程中的评价,对学生的评价重在学生的感悟和体验,重在学生的全员参与,强调评价的激励性,努力形成有助于全体学生积极进取,勇于创新的氛围。

《碧螺春》教学设计 2

  教学目标

  1、感受碧螺春独特的色香味形和江南明媚的春光。

  2、借助课文情境和创设的情境,积累、学用课文词句段。

  3、引导生感受生活、热爱生活,学会生活。

  教学重难点

  品味碧螺春的色、香、味、形。

  教学准备

  课件

  课前一分钟

  诵读诗歌

  《太湖春色》

  周怀民:春到南方万象新,满山茶树绿好云,鼋渚烟涛正拍岸,扶杖来品碧螺春。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提问:初读了课文,碧螺春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作者在最后一个自然段中是这样来赞美碧螺春的,一起读:碧螺春以它独特的色、香、味、形赢得了人们的喜爱。有位外国诗人在品茶之余,还写下了这样的诗句:“在清香的碧螺春茶汤里,我看到了江南明媚的春光。”

  3、碧螺春古往今来倍受人们喜爱的原因就是它有独特的色、香、味、形,那么碧螺春的色、香、味、形究竟独特在什么地方呢?现在我们就来品一品碧螺春的色香味形。

  二、品茶

  1、品文

  (1)自读课文,要求:

  用笔画出第6自然段中描写碧螺春色、香、味、形的词语,读一读这些词语,把它们记在心里,再说一说碧螺春的色香味形分别是什么样的。(板书:色、香、味、形)

  (2)交流:你们品到的碧螺春的色香味形是什么样的呢?

  色:嫩绿透亮、碧绿清澈

  补充:举起茶杯,这样的汤色就是嫩绿透亮、碧绿清澈。

  香:清香、扑鼻而来、浓郁、飞溢四周

  补充:因为碧螺春是和各种果树套作种植的,所以碧螺春的清香不同于一般的茶的香味,它的清香中有一丝丝淡淡的花香,还有一丝丝淡淡的水果香,花香果味,沁人心脾。

  味:清新爽人、甜津津、回味无穷

  补充:我也很喜欢喝碧螺春茶,它独特的味道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轻轻抿上一口:细啜慢品碧螺春的花香果味,头酌色淡、幽香、鲜雅;二酌翠绿、芬芳、味醇;三酌碧清、香郁、回甘,使人心旷神怡,仿佛置身于洞庭东西山的茶园果圃之中,领略到了那种“入山无处不飞翠,碧螺春香百里醉”的意境。

  形:青螺入水、旋转、飞速下沉、叶芽伸展、茸毛轻舒、一旗一枪、极其动人

  补充:碧螺春一入水,我们立刻就能欣赏到几种奇特的景观:钻石镶绿,群龙喷珠、漫天飞雪、春染杯底、绿满晶宫。再看看我这杯碧螺春的叶芽的姿态,真是叶芽伸展,茸毛轻舒,一旗一枪,嫩绿透亮,姿态极其动人,有的'像飞天翩翩而来,播撒春天;有的像一叶扁舟,倘徉水面;有的像鱼翔浅底,悠闲自得;有的像一只风筝,随风飘飞;有的像小荷初绽,才露尖尖一角;有的像可爱的孩子,双手轻轻合起又悄悄张开……

  2、品茶

  (1)有这样独特的色、香、味、形的碧螺春,怎能不让人爱不释口呢?现在,请大家闭上眼睛,听我朗读这些词语,你来品味一下碧螺春独特的色、香、味、形。(先读形,再读色、香、味)

  夕阳西下,一套青花瓷茶具,一小撮碧螺春茶……

  (2)请你再读一读这些词语,把你品味的感觉读出来。

  (3)齐读。

  3、品情

  (1)品茶的感觉真好,我们就像作者一样被陶醉了。作者陶醉仅仅是因为碧螺春有独特的色香味形吗?是不是只要有好茶就一定会被陶醉呢?品茶还需要有什么呢?这一自然段中有一句话告诉我们了,谁能读给大家听一听?

  (2)读句子:朋友相聚,品茶谈心,那分真诚的情谊随着浓郁的茶香飞溢四周。

  点:“飞溢四周”的除了茶香,还有什么?(浓浓的朋友情谊)喝茶,不只是为了喝茶,品茶,品的不仅仅是茶,品的是心情,品的是朋友深情,品的是家人真情。再读这句话。

  4、品生活

  (1)自主品味:我们常熟人特别爱喝茶、爱品茶,方塔街、步行街、方塔苑、兴福茶社、虞山剑门等等,无处不有茶室,无处不有品茶之人。这里有三个场景,假如你就在其中一个地方品喝碧螺春茶,你能接着这个开头,模仿课文,描述出你所品到的碧螺春独特的色香味形吗?尽量用上刚才记住的描写碧螺春色香味形的词语,可以跟课文不一样,也可以跟课文一样。

  出示:

  1、华灯初上,闲聚“山水人家”,凭窗而坐,眼观步行街人流如潮,姹紫嫣红,一派繁荣景象;耳听古琴悠悠,轻歌曼舞,恍若人间仙境。此时此刻,取一套青花瓷茶具……

  2、春风习习,阳光明媚,巍巍虞山,绿涛轻伏,置身剑阁,放眼望去,万倾尚湖,碧波浩淼,水光潋滟,倚靠苍松翠柏之中,取一套青花瓷茶具……

  3、晨光熹微,春雾迷蒙,兴福茶社,绿树环抱,百鸟争鸣,叽叽啾啾,佛声轻唱,飘飘缈缈,古树送风,滋润心田,静心而坐,取一套青花瓷茶具……

  (2)交流(只要说的流畅即可,其他不作特别要求)

  (3)课文作者让我们学会了喝茶,学会了品茶,茶品如人品,希望我们每一位同学都能成为品茶的高手。同一个人在不同的地方,在不同的时间,在不同的经历,在不同的身份中喝茶、品茶,品到的感觉都是不一样的,让我们跟随作者再来品一品这令人难忘的碧螺春茶吧,齐读:夕阳西下……

  5、品春光

  (1)过渡:难怪作者要这样来说……(齐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2)自读要求

  提示:真的能从这独具特色的色香味形中看到江南明媚的春光吗?这是真的,看,这碧螺春的汤水的颜色是什么季节的颜色?你从这春天的颜色中,看到了江南怎样的春光呢?自读课文第四自然段,选用文中的一句话填在句式中:“在清香的碧螺春茶汤里,我看到了。”说一说你所看到的景象。(板书:明媚的春光)

  (学生练习。

  (3)交流:谁来说一说。随机点拨:湖山初醒图,霞雾出行图,茶园欢笑图,阳光普照图,姑娘采茶图,人茶相映图。

  霞雾出行图:从这幅图画中,你感受到采茶姑娘怎么样?

  姑娘采茶图:从这幅图画中,你体会到采茶姑娘怎样的内心?还能体会到什么?

  人茶相映图:这明媚的春光是景还是人?明媚的春光是勤劳的人创造出来的。勤劳的人不仅能创造色香味形的碧螺春,还能创造美丽的春光,能创造美好的生活。景因人而更美,人因景而更美。

  (40补充:你们知道我在这清香的碧螺春茶汤里,看到了什么吗?我站在办公室的窗前,或者站在长廊的边上,任满园的春色溢满我的眼眶。这时灿烂的太阳将一缕金光射进杯中。啊,我看到了春光明媚的太湖东西洞庭山水的美景:杯中满山翠绿,湖水青绿,金灿灿的阳光洒在湖面上,湖面波影摇曳,波光闪烁,这是多么美的人间仙境啊。

  (5)介绍:这里还有一段话向我们描绘了在太湖洞庭山上,碧螺春茶园的景象:洞庭二山,气候温和,土壤肥沃,山水相依,云雾缭绕,空气清新,非常适宜茶树生长。茶树和桃、李、杏、梅、柿、桔、白果、石榴等果木交错种植,一行行青翠欲滴的茶蓬,像一道道绿色的屏风,一片片浓荫如伞的果树,蔽覆霜雪,掩映秋阳。茶树、果树枝桠相连,根脉相通,茶吸果香,花窨茶味,陶冶着碧螺春花香果味的天然品质。

  (6)这是多么美好的春天啊,让我们用最美的语言,最动听的声音来赞美这一幅幅动人的图画吧。自由朗读第四自然段。

  (7)各种方式品读、熟读、熟背。

  三、小结

  这堂课,我们不仅品味到了碧螺春独特的色香味形,还看到了江南明媚的春光。联系课文的第五自然段焙茶,在清香的碧螺春茶汤里,我们还能看到什么呢?如果你经常和朋友家人一起喝茶,那么你还会从这清香的碧螺春茶汤里看到朋友的深情,家人的真情。那就让我们一起以碧螺春茶来共勉,一起享受美好的人生,一起享受美好的生活吧。

《碧螺春》教学设计 3

  【教材解析】

  《碧螺春》是冀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传统文化吐馨香”中的第一课。本课通过名茶碧螺春,向我们展示了中国的茶文化。茶文化是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组成部分,以茶为载体,并通过这个载体来传播各种文化,是茶与文化的有机融合,这包含和体现一定时期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陆羽《茶经》,是古代茶人勤奋读书、刻苦学习、潜心求索、百折不挠精神的结晶。以茶待客、以茶代酒,“清茶一杯也醉人”就是中华民族珍惜劳动成果、勤奋节俭的真实反映。可以这么说,茶是中国的骄傲、民族的自尊、自信和自豪。《碧螺春》一课介绍简洁明了,描写细致入微,用词准确生动,富有浓郁的文化气息。课文开头,仅用一句话点明了碧螺春的“久负盛名”,引发了读者的阅读期待,还介绍了碧螺春的主要产地。接下来,课文依次介绍了碧螺春的传说、采摘、制作、品尝碧螺春以及人们对碧螺春的评价和喜爱。文章结构紧凑,前后连贯,特别是第七自然段是过渡段,既承上概括了前面的内容是关于碧螺春的制作的,又概括出下面要写的内容是关于品茶的,过渡非常自然。

  【设计理念】

  《新课程标准》提出,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把语文学习的主动权放给学生,使他们成为学习语文的主人。针对《碧螺春》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放手让学生自学,自读自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整体诵读,梳理记叙顺序到反复练读,感悟重点的语句,再到研读课文,感悟茶文化的魅力,使整个学习过程都让学生在“涵咏文本”、“静心体会”、“有感而发”。教师只是起到激励、点拨、指引作用。教师采用创设情境、渗透历史资料等多种方式,努力使学生把自己的心放到文章中去,用心去读,动情而读,产生情感的共鸣,在读中领略茶乡人的生活,激发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积累精彩语言,达到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教学境界

  【学情简介】

  六年级的学生对茶并不陌生,家里的长辈也有喝茶的,对于一些名茶如龙井、毛尖等略有所闻,但对于茶文化却知之甚少。不过,六年级的学生已基本上掌握了找词找句,圈圈点点划划,读读体会的感悟方法。而且本班学生的朗读整体水平不错,相信能够自己读通、读懂课文,教师只要抓住重点语句引导学生深入品悟,透过语言文字,领略祖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篓、煞”等11个要求会认的字,掌握“霞、弥”等10个要求会写的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第四、第六、第八自然段。

  3、了解碧螺春的传说和采摘、制作过程,了解有关茶文化的信息。

  4、了解茶乡人的生活和生产情况,感受茶乡人生活的美好。

  5、把握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表达的有序性,体会描写的细致与准确,积累相关的词句。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碧螺春的传说和采摘、制作过程,并背诵课文第四、第六、第八自然段。把握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表达的有序性,体会描写的细致与准确,积累相关的词句。

  【教学方法】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指出:“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本课教学以学生为本,让学生全面参与主动参与,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的课堂,迸发出无限旺盛的生命活力;以读为本,让学生充分读书,多种形式地读,如自由读、默读、诵读、抓住重点词句品读等方式,读通、读熟课文,边读边思考,感悟作者是怎样运用语言文字把所描述的实物与自己的情感准确地表达出来。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物产丰富,五千年的文明滋养着一代代华夏子孙。如果让你选择一种事物代表中国,你会选择什么?(长城、长江)如果让你从饮食方面选一种,你会选择什么?(饺子、茶??)你知道哪些种类的茶?(龙井、毛尖、碧螺春等)

  我国是茶树的原产地,是世界产茶、饮茶最早的国家,世界第一部茶叶著作——《茶经》,就是出自我国唐代陆羽之手。今天,我们就透过中国名茶——碧螺春,领略我国茶文化的魅力。

  二、板书课题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把书打开,自由大声读课文,把字读准确,特别是本课要求会认的字,多读两遍,快速地记一记。读完,想一想,文中围绕“碧螺春”讲了哪些方面的知识?

  四、指名分段读课文,检查生字自学情况

  五、全班交流,疏通脉络

  通过问答方式,组织学生交流,本课围绕“碧螺春”讲了碧螺春的产地、名字的来历、采摘、制作、品茶,以及人们的评价与喜爱。

  再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的写作顺序,即先讲了碧螺春的产地,然后用一个传说介绍碧螺春名字的来历,接着依次介绍了碧螺春的采摘、制作、品尝以及人们的评价与喜爱。

  重点点拨课文的第五和第七自然段起到概括作用,特别是第七自然段是过渡段,体会过渡段能使文章前后连贯,结构紧凑,衔接自然。

  六、作业

  熟读课文,重点是第四、第六、第八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课文,齐读----碧螺春,“碧螺春”一个多么富有诗意的茶的名字,再读课题。板书:碧螺春

  2、通过上堂课的学习,你对碧螺春有什么了解呢?

  师:你能从这三个字上想出什么来呢?

  预设:生:我从“碧”字,想到茶园里碧螺春翠绿欲滴,想到碧螺春茶汤色碧绿清澈。生:我从“螺”想到碧螺春茶叶“蜷曲成螺”,非常漂亮。

  师:在古代,人们把少女头上盘的高高的发髻叫“螺髻”。碧螺春外形如螺,可见多动人了!

  生:碧螺春采制早春,因此名字中有个“春”字。

  生:古代常用“春”字来代称茶,在碧螺春的产地“碧螺峰”里其实就有“碧螺”二字!所以给这种茶取了这个雅致的名字。

  师:竟然这样巧合!真不知是天意,还是人意。是的!春来了,太阳出来了,一切都欣欣然张开了眼。人们把如此美好的“春”赐予一种植物,再读“碧螺春”,我们品味到“碧螺春”的名字不仅仅是一种雅致吧? 3、文章中最美的当属碧螺春的采摘、制作、品尝这三部分,这节课我们就主要围绕茶的采摘、制作、品尝,进一步感受祖国的传统文化的馨香。

  二、精读课文

  (一)采茶

  1、同学们读书要做到:心到、眼到、口到。下面就请同学们带着这“三到”去品读课文的第4自然段,透过文字,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比一比,看谁的读书收获多?

  2、全班交流

  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联想

  ——看到了清晨,采花女披着晨雾,踏着朝霞,三五成群,结伴向茶园走去;我看到太阳升起来了,湖山的上空金光万道,茶园一片金色;到茶园里茶树丛翠绿欲滴,采茶女个个神采飞扬,用灵巧的双手敏捷地从茶树上摘下一片片嫩芽。

  ——听到了公鸡嘹亮的叫声,整个湖光醒来了。江南春光的无限美好;听见了采茶女采茶时发出的银铃般的笑声。

  ——闻着淡淡的花香。

  ——感受到早晨湖山的景色很美;感受到茶园的空气很清新;感受到采茶女采茶时很快乐,有说有笑的;感受到采茶女心灵手巧,一早就在茶园采茶很勤劳;感受到采茶女的脚步很轻快;感受到采茶女的心情很快乐;感受到作者很喜爱这湖山的晨景。

  评价语师:你的语言清新如诗,为我们勾勒出了美丽的茶园清晨图。

  不用眼睛看,就凭鼻子闻、耳朵听,茶园的景色也是那么怡人,你的描述让我们身临其境,感同身受。

  师:同学们的读书收获可真多,读书就应该这样来读。苏轼评王维的诗与画,说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我读这段文字,也有这种感觉,不但看到美丽的画面,还听到美妙的声音。

  3、指导学生朗读

  结合课文内容想象姑娘们清晨采茶图,把自己的感受通过你的朗读表现出来。预设:通过教师描述画面,进一步指导学生朗读“山乡采茶女,人人都是报春鸟,百里绿坡,在姑娘们灵巧的手指上,赶着春天跑。春给她快乐,她给春笑声,城市、乡村,朵朵茶花杯中开,香飘万人间。”孩子再来读一读体会这美好的画面。

  4、小结:作者之所以能把情景描写得这么美,是因为他喜欢这样的晨景。这晨景中有雾,有朝霞,有翠绿欲滴的茶树,有万道金光,有俊美的采茶女。这就像画家笔下的一幅美丽动人的图画。谁来给这幅图取名?

  抓住“欢笑”一词,为这幅图取名“采茶乐”。

  (二)制茶

  过渡:清晨,茶园里闪现着采茶姑娘忙碌的身影,飘荡着她们银铃般的欢笑声,入夜之后,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

  1、请同学们学习第六自然段,看看茶手是如何制茶的,抓住动作做一回小小制茶手。同桌一位同学演动作,另一位同学来为你解说(学生在下面演示)

  2、集体交流:

  让我们来欣赏一下茶手是如何炒茶的,找到相关的句子了吗?

  出示句子:“茶手短衣紧袄,利索地把拣好的鲜叶芽倒进滚烫的大锅,叉开五指,在嫩叶中不住地翻拌。忽而揉,忽而搓,忽而捺,忽而抓,嫩叶如同一条青龙上下翻飞,煞是好看。”

  抓住了哪些动作?(板书:揉、搓、捺、抓),从“忽而”看出了什么?(动作非常快,非常熟练),课文中用了哪个词?(利索),自由读读这段话?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茶手娴熟的技艺和辛勤)。

  谁能通过朗读来体现茶手的娴熟的技艺和辛勤呢?

  3、你看过焙茶手劳动的场面吗?请学生说说“茶手制茶图”

  4、面对这样的焙茶手,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呢?

  (真了不起,能炒出这么好的茶叶??)怀着赞叹、钦佩之情齐读“茶手短衣紧袄??煞是好看。”

  5、茶手利索地炒着茶,渐渐地(导读“渐渐地,随着水分的蒸发??浓郁的芳香。)

  6、此时的茶叶(干而不焦??无怪乎人们称它为“工艺茶”了)

  师:谈何容易!(引读)虽然干生:但不焦。师:虽然脆,生:但不碎。

  师:虽然青,生:但不腥。师:虽然细,生:但不断!师:就像郭沫若笔下的“白鹭”:增一点儿生:(齐背)——增一点儿则嫌长,减一点儿则嫌短,素一点儿则嫌白,深一点儿则嫌黑。

  师:真所谓增之一分则过,减之一分则不及。这就是“工艺茶”!这个工艺茶的名字就叫碧螺春!

  (预设:真是所有的一切都拿捏到好处,真所谓增之一分则过,减之一分则不及。它已经不是普通的茶叶了,在我们焙茶手的精心制作下,已经诞生了真正的艺术品,它不仅可供冲饮,更可供欣赏。仅仅是看着,那都是一种享受。)

  为什么称碧螺春为“工艺茶”呢?(这是工艺品,不仅外观美,而且是焙茶手辛勤劳动与高超技艺的结晶)

  让我们一齐来读好这句话。

  师:我们能够看到的是:干而不焦,脆而不碎,青而不腥,细而不断,看不到的是什么呢?这使我想起了一位焙茶手。他18岁做学徒,如今已经65岁了。为了保持茶的醇香,47年里,他从不用肥皂洗手?? 7、这就是茶手的杰作,看着这样的茶叶,你想说些什么呢?

  预设:茶手焙茶的技艺高超,掌握火候真是恰到好处!此时,茶叶就象精美的工艺品,不仅外表美观,还是焙茶手辛勤劳动与高超技艺的结晶,无怪乎人们称它为“工艺茶”了。

  小结:你觉得碧螺春仅仅是工艺品吗?不!它是有生命的,有情义的,焙茶手把自己的青春、事业、情感融入了这些小小的茶叶。碧螺春是美的,她的美来源于采茶、焙茶人辛勤的劳动,是劳动创造了美。

  8、我们为这幅图取个什么名字呢?

  抓住描写制茶的动词,取名“制茶忙”。

  (三)品茶

  过渡:如果说观看制作碧螺春茶有一种新奇的感觉的话,那么,品尝碧螺春就更有一番陶醉般的心境地了。碧螺春以它独特的色、香、味、形(板书),赢得了世人的喜爱。让我们也沏上一杯,看看它,品品它。

  1、品文

  (1)自读课文,要求:

  用笔画出第8自然段中描写碧螺春色、香、味、形的词语,读一读这些词语,把它们记在心里,再说一说碧螺春的色香味形分别是什么样的。(板书:色、香、味、形)

  (2)交流:你们品到的碧螺春的色香味形是什么样的呢?

《碧螺春》教学设计 4

  一、教案背景:

  (一)面向学生:小学六年级

  (二)学科:语文

  (三)课时:1课时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茶具等。

  二、教学课题:

  苏教版国标本教材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第十七课《碧螺春》第二课时。

  三、教材分析:

  《碧螺春》是苏教版国标本教材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第十七课,这篇课文以优美的语言,对碧螺春茶作了生动的描写。主要描写了碧螺春名字的由来以及采摘、制作和品尝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色、香、味、形俱佳的碧螺春的喜爱和对勤劳、聪明的劳动人民的热爱。本课

  教学力求在教学中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使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得以主动发展。让学生了解作者从碧螺春的色香味形来介绍碧螺春,感受文章描写碧螺春优美的语言文字,并训练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创造性地表达碧螺春的久负盛名。能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的体验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在朗读中悟情理,从而体会劳动人民的勤劳和心灵手巧。

  四、教学目标:

  (一)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四自然段。

  (二)读懂课文内容,知道课文是从哪几方面介绍碧螺春的。

  (三)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碧螺春特有的色、香、味、形,体会劳动人民的勤劳

  和心灵手巧。

  五、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内容,知道课文是从哪几方面介绍碧螺春的。感受碧螺春特有的色、香、味、形,体会劳动人民的勤劳和心灵手巧。

  六、教学难点:

  通过品读,让学生感受碧螺春特有的色、香、味、形;体会焙茶手技术的娴熟美;陶醉于品茶时的浓浓情谊中。

  七、教学过程:

  (一)情境激趣,导入新课:

  1、(大屏幕播放背景图,同时播放音乐)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了解了碧螺春的.产地和她的一个美丽的传说,现在,在这优美的音乐中,你来把这个传说介绍给大家,好吗?

  2、你从碧螺春的传说中了解了什么?(香)怪不得古代诗人写下了这样的诗句:“入出无处不飞翠,碧螺春香百里醉。”通过今天这堂课的学习,相信大家会对碧螺春有一个更深刻的了解。

  (设计意图:“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相等”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学生的生活,创设生活化的课堂环境,增加生活化的教学内容,运用生活化的教学方法,才能使我们的教学返朴归真,像生活一样,不断揭开新的一页,充满不朽的生命力。这里教师充分调动六年级学生已有的教学经验,进一步理解诗句,提高语文素养。)

  (二)精读感悟,亲身体验

  1、图画再现、走进茶乡谈话:碧螺春的采摘已有数百年的历史。每年刚交春分,碧螺春茶汛便开始了。同学们,现在就让我们一起碧螺春的故乡——苏州吴县去旅游一番,看一看碧螺春的生长环境以及它的采摘过程。(出示录像剪辑)

  (1)“看了之后,你有什么感受吗?你能用一个字、一个词、一句话来谈谈你的感受吗?”

  (2)学生汇报。

  (3)结合语言材料理解这是一幅美丽动人的图画。

《碧螺春》教学设计 5

  一、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四自然段。

  2、学会5个生字,认识1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用“关于”、“如果……那么……”造句。

  3、读懂课文内容,知道课文是从哪几方面介绍碧螺春的

  4、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碧螺春特有的色、香、味、形,体会劳动人民的勤劳和心灵手巧

  二、教学重难点:

  读懂课文内容,知道课文是从哪几方面介绍碧螺春的。感受碧螺春特有的色、香、味、形,体会劳动人民的勤劳和心灵手巧。

  三、教学时间:

  3课时

  四、分课时设计:

  第一课时

  一、课时目标:

  1 掌握本课生字新词,能流利地朗读课文。

  2 初步了解课文从哪几方面介绍碧螺春的。

  二、课时重难点:

  读懂课文内容,掌握生字新词。

  三、教学用具:

  挂图 小黑板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知道我们江苏太湖生产地一种名茶叫什么吗?(碧螺春)

  二、范读课文(听录音)

  听课文录音,提出学习要求:为什么茶叶的名字要用上“春”呢?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全班交流)

  三、自读课文(自学要求)

  1、读准字音,认清生字字形,读顺每句话

  2、画出不懂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了解它们的意思,仍

  然不懂的请做上记号

  四、检查自学效果

  1、指名读课文,帮助纠正字音和读得不通顺的地方引导学生把课文

  读正确。

  2、了解词语的掌握情况,对学生不懂的词语教师作适当讲解。

  (1)字音:煞sha 汛xun 焙bei 袄ao

  搓cuo 捻nian 撮cuo 茸rong

  (2)词义:

  久负盛名:指很有才气。

  传说:人民口头上流传已久的关于人和事的叙述。

  翠绿欲滴:绿得浓郁茂盛。

  万家灯火:家家都点上灯,指天黑上灯的时候,也形容城市夜晚

  的景象。

  利索:利落。

  回味:从回忆中体会。

  陶醉:很满意地沉浸在某种境界或思想活动中。

  3指名读课文,纠正读音。

  4默读课文,想想课文可以分为几段。

  第一段:(1-2)碧螺春的产地及其名字的由来。

  第二段:(3-5)采摘、制作碧螺春的情景。

  第三段:(6)品尝碧螺春有一种陶醉的感受。

  第四段:(7)碧螺春以它独特的色、香、味、形赢得了人们的喜爱。

  五、指导书写生字

  1、学生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后,指名板演。

  2、引导评价,适当范写。

  3、学生用钢笔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六、作业设计:

  1、抄写生字词

  雅致 灵巧 松散 久负盛名

  陶醉 旋转 浓郁 万家灯火

  2、练读课文

《碧螺春》教学设计 6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11个要求会认的生字,掌握10个要求会写的生字。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第四、第六、第八自然段。

  3.了解碧螺春的传说和采摘、制作过程,了解有关茶文化的信息。

  4.了解茶乡人的生活和生产情况,感受茶乡人生活的美好。感受碧螺春特有的色香味形,体会茶乡人民的勤劳和心灵手巧。

  5.把握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表达的有序性,体会描写的细致与准确,积累相关的词句。

  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背诵,感受碧螺春特有的色香味形。

  教学难点:

  感受品茶的意境,理解“在清香的碧螺春茶汤里,我看到了江南明媚的春光。”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讲传说,揭示课题。

  2.简介茶文化:茶作为一种饮品,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了,我们来看一个小资料。(课件出示:中国是茶的故乡,也是茶文化的发祥地。茶的发现和利用,在中国已有四五千年的历史,且长盛不衰,传遍全球。)指名读一读。

  问:看了这个资料,你能用文中的一个词来形容一下茶吗?(久负盛名板书)

  师:茶是久负盛名的饮品,其中的碧螺春更是久负盛名。是什么原因使它久负盛名呢?自由读读课文最后一段,用文中的句子解释一下。(学生回答:碧螺春以它独特的色、香、味、形赢得了人们的喜爱。)概括地说就是“色、香、味、形”(板书)

  小结:开头一个“久负盛名”,结尾一个“色香味形”极其精炼而准确地概括出了碧螺春的特点。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概括主要内容。

  师:写文章,不但要有概括的介绍,还要有具体的描写。请大家自由读课文,边度边思考,文中详细描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试着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一下。(学生读,师巡视)

  2学生归纳,教师相机板书:传说采焙品

  3文化植入。

  制茶又叫焙茶(板书)。读一遍这个词。希望大家能记住“焙茶”这个词。因为它比制茶更形象。焙的意思是用微火烘烤,我们就知道了制茶的时候要用小火慢慢烘制。焙制碧螺春茶全过程大概为40分钟左右。

  4体会文章结构方式。

  快速浏览课文,找一找连接这四个方面的'关键语句,勾画下来,体会一下它们的作用。(学生勾画,指名回答,提示:把找到的句子按顺序读一读)课件出示,说说这些句子有什么作用。

  小结:开头的概括,结尾的总结,加上中间的过渡,作者将碧螺春的知识完美的串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晰又浑然一体,这种方法很值得我们学习。

  三.品读课文,感悟写法。

  1.体会过渡句的特点。

  过渡句起到的是承上启下的作用,那它到底怎样承上,又怎样启下呢?自由读读这几句话,同桌讨论一下,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讨论,引导发现这些句子里都有概括性的词语,如繁忙、新奇、陶醉等)

  2.体会具体描写与过渡句之间的联系。

  过渡句中用繁忙新奇来概括焙茶的特点了,那文章是不是详细描写了这两个特点呢?请一位同学朗读第五自然段,其他人边听边体会。

  问:你听出了繁忙和新奇吗?结合文中词句谈一谈。

  (1)抓住“忽而揉,忽而搓……”一句体会焙茶的繁忙。

  (2)抓住“揉、搓、捺、抓、捻、拌、捏”等词体会作者观察细致,用词准确的特点。体会新奇。

  师小结:这样简单的几个字,就让那些普通的茶叶变成了一条上下翻飞的青龙,难怪给人新奇的感觉呢。这份新奇,既来自茶手高超的技术,又来自作者准确生动的描写。

  3过渡语:大家看,透过这一句话,既验证了之前我们对文章写法的猜测,又让我们看到了茶手高超的技术,还让我们感受到了语言的神奇。所以说,好文章是要品的。同样好茶也是要品的,不但要用感官来品,更要用心来品。现在就让我们随着语言文字去品尝清香的碧螺春。

  默读文章第8自然段,用心体会,看看从中你品出了什么?

  同桌轻声交流一下。教师巡视指导。(播放背景音乐)

  四全班交流,升华情感。

  1、结合学生交流,引导学生从以下三个方面体会品茶的意境:

  (1)、环境优雅。

  (2)、色香味形都很美。

  (3)、朋友间的情谊。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语言形式的作用。

  师:景与茶,人与茶,情与茶,交融在一起,难怪会有陶醉般的心境了。我们再来诵读这些文字,感受品茶的妙趣。我读黑色字,你们读红色的句子(使用四字词语的那几句话),注意观察体会,这些句子在语言形式上有什么特点,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引导学生体会:文中用了许多四字词语,很整齐,读起来很顺口,富有音乐的美感,也富于诗的韵味,将色、香、味、形描写得很形象,让人感觉很美。

  师:文与茶交融在一起了,这也是一种陶醉,让我们带着这份陶醉的心境,再来品一盏清香的碧螺春。(齐读“茶叶如青螺入水……回味无穷”一段)

  五课堂总结

  有位外国诗人在品茶之余,写下了这样的诗句(课件出示,学生齐读)在清香的碧螺春茶汤里,我看到了江南明媚的春光。

  下节课,我们再次走进碧螺春,去感受江南明媚的春光。

《碧螺春》教学设计 7

  承德县六沟镇东山咀明德小学计艳萍教材分析:

  《碧螺春》是冀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传统文化吐馨香”中的一篇讲读课文。本课通过名茶碧螺春,向我们展示了中国的茶文化。课文开头,仅用一句话点明了碧螺春的“久负盛名及主要产地。接下来,课文依次介绍了碧螺春的传说、采摘、制作、品尝碧螺春以及人们对碧螺春的评价和喜爱。文章结构紧凑,前后连贯,描写细致入微,用词准确生动,富有浓郁的文化气息。

  教学目标:

  1、了解碧螺春的传说和采摘、制作过程,了解有关茶文化的信息。

  2、了解茶乡人的生活和生产情况,感受茶乡人生活的美好。

  3、把握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表达的有序性,体会描写的细致与准确,积累相关的词句。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碧螺春的传说和采摘、制作过程,并背诵课文第四、第六、第八自然段。把握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表达的有序性,体会描写的细致与

  准确,积累相关的词句。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碧螺春,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课文,请回忆一下课文围绕碧螺春向我们介绍了哪几方面的内容?

  2、本文最美的当属碧螺春的采摘、制作、品茶这三部分,相信同学们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对碧螺春有一个更深的了解。我们就主要围绕茶的采摘、制作、品茶这三部分,进一步感受祖国的传统文化的馨香。

  二、展示目标:

  读课文采摘、制作、品茶这三部分,进一步感受祖国的传统文化的馨香。

  三、自学文本

  前置作业:读课文清晨采茶、入夜制茶、月下品茶这三部分,透过语言文字,你知道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比一比,看谁的读书收获多?(小组讨论交流,然后全班交流)。

  四、全班交流研讨

  (一)清晨采茶

  美丽动人:景美、人美、动作美指导学生朗读。

  作者之所以能把景色描写得这么美,是因为他喜欢这样的晨景。这晨景中有雾,有朝霞,有翠绿欲滴的茶树,有万道金光,有俊美的.采茶姑娘。这就像画家笔下的一幅美丽动人的图画。

  (二)入夜制茶

  质疑:1、茶农是怎样制茶的?制出的茶叶是什么样的?课件:“茶手短衣紧袄,利索地把拣好的鲜叶芽倒进滚烫的大锅,叉开五指,在嫩叶中不停地翻拌。忽而揉,忽而搓,忽而捺,忽而抓,嫩叶如同一条青龙上下翻飞,煞是好看。”繁忙:揉、搓、捺、抓自由读这段话?说说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茶手娴熟的技艺和辛勤)。你面对这样娴熟的技艺和辛勤的制茶手,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呢?(赞叹、钦佩)怀着赞叹、钦佩之情齐读“茶手短衣紧袄??煞是好看。”此时的茶叶:干而不焦,脆而不碎,青而不腥,细而不断无怪乎人们称它为“工艺茶了”。质疑:为什么称碧螺春为“工艺茶”呢?(这是工艺品,不仅外观美,而且是焙茶手辛勤劳动与高超技艺的结晶)

  看着这样的茶叶,你想说些什么呢?

  (三)月下品茶

  陶醉:色香味形

  “如果就”让我们也沏上一杯,看看它,品品它。课件:

  形:青螺入水、旋转、飞速下沉、叶芽伸展、茸毛轻舒、一旗一枪、极其动人色:嫩绿透亮、碧绿清澈

  香:清香、浓郁、扑鼻而来、飞溢四周味:清新爽人、甜津津、回味无穷请一名同学读课文,把你品味的感觉读出来。学生齐读。

  质疑:品茶还需要有什么呢?(朋友相聚,品茶谈心,那分真诚的情谊随着浓郁的茶香飞溢四周。)课件:让我们陶醉的不仅仅是碧螺春的馨香,还有朋友间真挚的情谊。品心、品情、品真诚。品茶是一种温馨,一种惬意,一位外国诗人在品尝之余,写下了这样的诗句:“在清香的碧螺春茶汤里,我看到了江南明媚的春光。”质疑:从这句话中表达了外国诗人怎样的感情?(对碧螺春的喜爱和江南风光的赞美)。齐读这句话。

  外国诗人“在清香的碧螺春茶汤里,我看到了江南明媚的春光。”那你又看到了什么呢?在清香的碧螺春茶汤里,我看到了。在清香的碧螺春茶汤里,我看到了。

  五、小结:

  1、学生谈收获:

  2、此时此刻碧螺春一定深深地留在了我们每个人的心中。碧螺春真不愧是“天下第一茶”呀!

  六、拓展阅读:

  人生,就好比一杯香气四溢的茶,品味人生时便能品出如茶般的各种滋味。下面我们一起走进《品茗人生》。板书:清晨采茶美26碧螺春入夜制茶忙月下品茶醉

《碧螺春》教学设计 8

  【教材解读】

  《碧螺春》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里的一篇课文。这篇文质兼美的散文描绘了久负盛名的碧螺春名字的由来以及采摘、制作和品尝碧螺春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色、香、味、形俱佳的碧螺春的喜爱和对勤劳的劳动人民的热爱之情。

  【教学理念】

  1、加强理解、体验、感悟,通过读、听、看、练、议的最基本的语文教学形式,让学生与文本紧密的接触,让学生在朗读中理解课文、感悟文本,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体验茶艺,激发作者对色、香、味、形俱佳的碧螺春的喜爱和对勤劳的劳动人民的热爱之情。

  2、注重实践、综合、开放。在课堂上让学生亲自泡茶、品尝。在品茶的过程中让学生真正感受到碧螺春特有的韵味。把语文学习和生活实际密切联系起来,深化文本的'意蕴。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四自然段。

  2、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用“关于”、“如果……那么……”造句。

  3、读懂课文内容,知道课文是从哪几方面介绍碧螺春的。

  4、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碧螺春特有的色、香、味、形,体会劳动人民的勤劳和心灵手巧。

  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内容,知道课文是从哪几方面介绍碧螺春的。感受碧螺春特有的色、香、味、形,体会劳动人民的勤劳和心灵手巧。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茶具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导入、披文入情

  1、播放《中国茶》mtv。

  师述:茶,是中国的特产,提起龙井、毛峰、绿杨春、铁观音这些名茶,更是名闻遐迩。我国的茶文化源远流长,有着悠久的历史。我国苏州吴县盛产一种以“蜷曲成螺,碧绿清香”而驰名的茶,它就叫“碧螺春”。(板书课题:碧螺春)

  2、碧螺春驰名中外,有位外国诗人在品茶之余写下了这样的诗句:“在清香的碧螺春茶汤里,我看到了江南明媚的春光。”(大屏幕出示诗句)看了这句话之后,你有什么感受?

  3、同学们,让我们带着这种感情来朗读全文,读不懂的地方多读几遍,难懂的地方多读几遍。边读边想,课文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而难忘的印象?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学课文

  (1)提出自学要求:

  a、读准字音,认清生字字形,读顺每句话。

  b、画出不理解的词语,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c、想想课文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d、学生自学,教师适时辅导。

  2、检查自学效果

  (1)、指名读课文,帮助纠正字音和读得不通顺的地方,引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

  (2)、了解词语的掌握情况,对学生不懂的词语教师作适当讲解。

  (3)、课文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呢?

  3、默读课文,想想课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每一部分写什么?

  4、学生讨论分段情况。

  第一段(1~2节)写碧螺春的产地及名字的由来。

  第二段(第3节)写碧螺春的采摘。

  第三段(第4~5节)写碧螺春的制作。

  第四段(第6节)写品尝碧螺春有一种陶醉的感受。

《碧螺春》教学设计 9

  教学内容

  碧螺春

  教材分析

  《碧螺春》是冀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传统文化吐馨香”中的一篇讲读课文。本课通过名茶碧螺春,向我们展示了中国的茶文化。课文开头,仅用一句话点明了碧螺春的“久负盛名及主要产地。接下来,课文依次介绍了碧螺春的传说、采摘、制作、品尝碧螺春以及人们对碧螺春的评价和喜爱。文章结构紧凑,前后连贯,描写细致入微,用词准确生动,富有浓郁的文化气息。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篓、煞”等11个要求会认的字,掌握“霞、弥”等10个要求会写的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第四、第六、第八自然段。

  3、了解碧螺春的传说和采摘、制作过程,了解有关茶文化的信息。

  4、了解茶乡人的生活和生产情况,感受茶乡人生活的美好。

  5、把握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表达的有序性,体会描写的细致与准确,积累相关的词句。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碧螺春的传说和采摘、制作过程,并背诵课文第四、第六、第八自然段。

  教学难点

  把握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表达的有序性,体会描写的细致与准确,积累相关的词句。

  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还不算太多,本课就是有关驰名中外的中国茶文化的科普读物,让学生在学习课文的同时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滋养。

  授课类型

  讲读课

  教学准备

  教师:录音机、小黑板、碧螺春茶叶、杯子

  学生:查找相关资料、预习课文

  教学方法

  以读代讲、小组合作探究、讨论法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引入

  同学们,如果让你从饮食方面选一种,你会选择什么?(饺子、茶……)你知道哪些种类的茶?(龙井、毛尖、碧螺春等)。我国是茶树的原产地,是世界产茶、饮茶最早的国家,世界第一部茶叶著作——《茶经》,就是出自我国唐代陆羽之手。今天,我们就透过中国名茶——碧螺春,领略我国茶文化的魅力。

  板书课题:碧螺春

  二、展示目标(出示小黑板)

  三、自学文本

  自学提示: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特别是本课要求会认的字,多读两遍,把课文读通顺、流利。想一想,文中围绕“碧螺春”讲了哪些方面的知识?

  四、全班交流

  指名分段读课文,检查生字、生词自学情况

  五、再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的写作顺序。

  本文先讲了碧螺春的产地,然后用一个传说介绍碧螺春名字的来历,接着依次介绍了碧螺春的采摘、制作、品茶以及人们的评价与喜爱。

  给各段起个合适的名字:清晨采茶、入夜制茶、月下品茶

  六、质疑答疑:

  七、小结:

  八、作业:熟读课文第四、六、八自然段

《碧螺春》教学设计 10

  知识与技能:

  1、正确认读11个要求会认的生字,掌握10个要求会写的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四、六、八自然段。

  3、了解碧螺春的传说和采摘、制作过程,了解有关茶文化的信息。

  过程与方法:

  1、读懂课文内容,知道课文是从哪几方面介绍碧螺春的。

  2、把握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表达的有序性。体会描写的细致与准确,积累相关的词句。

  情感态度价值观:

  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了解茶乡人的生活和生产情况,感受茶乡人生活的美好及劳动人民的勤劳和心灵手巧。

  重点难点

  1.了解这篇课文讲了碧螺春的哪些内容。

  2.感受茶乡人生活的美好,体会表达的有序性,描写的细致准确。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你们身边的人有哪些人喜欢喝茶?你知道哪些关于“茶”的知识?(学生课前搜集了资料,认真做了调查。)教师适时评价:你们知道的真不少。

  (课件依次出现图片)其实中国是最早采制和饮用茶的国家,早在三千多前我国已有茶的栽培和加工,自古就有大茶树的记载,唐代茶圣陆羽所作《茶经》中称:“茶,南方之佳木也。”茶现在在我国已有很多的产区,而品茶也渐渐成为一种文化,一种生活的时尚。空闲之余,听着音乐,品一壶茶,自己内心的疲备会放追逐在空寂淡泊里,感受的只有内心的一份快乐,这就是茶的魅力!古诗有云:“入山无处不飞翠,碧螺春香百里醉”,大家猜猜这是什么茶?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享誉中外的中国十大名茶之一的碧螺春(出示课题:碧螺春)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把字音读准,语句读通顺,看看碧螺春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学生读课文,读后回答)能用文中的一个词来概括吗?(久负盛名)什么意思?

  2、文章究竟从哪几方面写了久负盛名的碧螺春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一找,并看哪几段分别介绍了这些内容?

  (明确:茶传说第2段采茶3-4段制茶5-6段品茶7-8段)

  3、课文中作者正是按照碧螺春的传说,采茶、制茶、品茶这样的顺序来叙述的,你对哪一部分感兴趣,就认真地读一读,看看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预设(1)茶的传说

  a.看来你是一个喜欢听故事的小姑娘,就请你为我们大家来读读这个故事吧!看看这个传说向我们讲述了什么?(碧螺春名字的由来)

  b.其实关于碧螺春茶,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老师讲故事)看得出来碧螺春茶优美的传说故事打动了很多同学,那你还对茶的哪一部分感兴趣呢?

  (2)茶的采摘(出示课件)

  a.指名读,其余同学边听边想象采茶的繁忙景象。

  b.请你看看这一部分,从中体会到什么?

  C.一起来看看采茶姑娘是怎么采茶的。美吗?什么美?

  d.让我们伴着清新的.音乐再来读一读这一部分。(配乐朗读)

  (3)茶的制作

  清晨采茶,入夜炒茶,这就是茶乡人民的生活。碧螺春不炒隔夜茶,炒制好的碧螺春又叫什么?(工艺茶)对,那么你们怎么理解工艺茶?(学生谈,教师可以结合“工艺品”引导学生。工艺茶既要有精美的外形,还要体现精湛的技艺。)

  下面我们来读读课文描写炒茶的段落,想一想,哪些句子让你觉得碧螺春是当之无愧的“工艺茶”?并把这样的句子画下来。

  2、交流:

  (1)“干而不焦,脆而不碎,青而不腥,细而不断”。(课件出示)

  这句话你是怎么理解的?(学生谈自己的理解)这就是碧螺春茶成形后的特点,真所谓增之一分则过,减之一分则不及呀!这样的茶被称为“工艺茶”,可以说是当之无愧!这个句子中,哪个词表达了这个意思?(无怪乎)谁来读出这种当之无愧的意味!(指名读)怪不得《茶说》一书中写道:茶以碧螺春为上,不易得。如此上等好茶,让我们再来感受一番,齐读。这么好的茶是如何制出来的?我们一起找一找。

  (2)(出示这句话)忽而揉,忽而搓,忽而捺,忽而抓,嫩叶如同一条青龙上下翻飞,煞是好看。这句话中哪几个词是动词?从这几个动词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我们来做一做

  这几个动作,炒茶是不是这样慢慢地炒,为什么?你知道炒茶时锅里的温度吗?是100-150度,这么热的锅,即使你再快的速度,你能把茶炒好么?看来这可不是一般人能干的,难怪碧螺春茶被称为“工艺茶”。谁来读读这一句,让我们体会一下。(教师适时点评)

  同学们,想亲眼看看怎样炒茶吗?(课件出示视频)炒茶手就是这样在滚烫的大锅内,用血肉之手这样来回翻拌啊!此时此刻,如果炒茶师傅就在你身边,你会对他说些什么呢?(学生表达对炒茶手的赞美、佩服之情。)带着这种感受,我们再来读读这个句子!

  这一道道工序,让我们感受到了炒茶手的高超技艺,所以说无怪乎人们称碧螺春为工艺茶!正因如此,这种茶也被称为“功夫茶”“心血茶”。

  三、走进“月下品茶图”

  1、师:我想此时此刻,你一定迫不及待想要来品品碧螺春了!下面我们来默读品尝的段落,静静地默读,细细地品味,你品出了碧螺春的什么呢?

  2、交流:

  师:品尝碧螺春时,什么让你陶醉呢?

  (1)茶水入水的姿势。

  (2)茶叶冲泡后的样子。

  (3)汤色碧绿清澈。

  (4)香味清香扑鼻。

  (5)味道清新爽人,茶水入肚,甜津津的,让人回味无穷。

  (6)情谊。人常说“君子之交淡如水”,此刻却觉“朋友之情香如茶”啊!

  (7)环境:咱们中国人品尝还十分讲究环境之美呢!

  咱们中国人品茶可是很有讲究的,我们一齐看一下。

  3、还等什么,让我们快来品品这碧螺春茶吧!真是茶不醉人人自醉。我们大家再来醉一回,如何?(再次读品茶这一部分)

  4.碧螺春以它独特的色、香、味、形赢得了人们的喜爱。难怪那位外国诗人在品茶之余情不自禁地吟出:在清香的碧螺春茶汤里,我看到了江南明媚的春光。(出示课件)读着读着,这一诗句在作者眼里仿佛又在向我们诉说着:江南春光美,江南人更美。(出示)

  四、课外研究、

  我国的茶文化源远流长,希望同学们不要停下探索的脚步,在课下选择你感兴趣的话题继续研究。

  1、中国茶文化发展。

  2、茶艺茶道,现在茶艺盛行。

  3、茶与健康,茶与现代饮料。

  五、欣赏品读

  这就是久负盛名的碧螺春。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更多的茶文化等待我们去品尝,就让我们在品中学会生活吧!

  (学生在音乐中自由品读,感悟碧螺春的魅力。)

【《碧螺春》教学设计 】相关文章:

《碧螺春》教学实录06-30

碧螺春功效 碧螺春的饮用方法06-22

《碧螺春》课堂教学反思07-03

碧螺春茶功效 碧螺春怎么鉴别06-22

《碧螺春》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07-04

碧螺春属于什么茶-碧螺春与龙井的区别06-24

碧螺春教后记06-19

《碧螺春》课堂实录07-02

关于《碧螺春》课堂实录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