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音乐教学设计

时间:2024-04-12 07:17:03 音乐 我要投稿

高中音乐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学设计可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高中音乐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中音乐教学设计

高中音乐教学设计1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简介中国民歌的分类,欣赏《川江船夫号子》、《上去高山望平川》、《放风筝》三首民歌。

  教学难点:听辨号子、山歌与小调

  教学过程:

  一、简介中国民歌的三大类的不同特点:

  劳动号子:音调铿锵有力、豪迈。

  山歌:节奏舒缓、旋律明朗。

  小调:结构规整、旋律优美。

  二、欣赏一组民歌。

  1、四川民歌《川江船夫号子》:感受歌曲的演唱形式对歌曲所起的作用。

  说说歌曲音调有什么特点?属于哪类民歌?

  2、青海民歌《上去高山望平川》:感受歌曲的旋律特点—延长音较多。

  说说山歌为什么用那么多长音

3、河北民歌《放风筝》:想一想这首歌与刚才的有什么区别?你能根据歌词内容画一幅图吗?

  三、活动与练习:分组说说自己收集的有关中国民歌的'知识。

  四、教师小结民歌种类及特点。

  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结合音乐知识进行民歌欣赏,引导学生从民歌的不同特点进行 区别、归纳。

  教学难点:说出号子、山歌与小调不同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赏陕北民歌《脚夫调》,想一想:歌曲属于哪种民歌类型?

  二、哼唱云南民歌《放马山歌》,感受山歌的曲调特点——节奏自由、衬词多。

  三、欣赏河北民歌《盼红军》,想一想:歌曲的曲调属于山歌类吗?为什么?

  四、随伴奏音乐哼唱《盼红军》,感受小调旋律优美、结构规整等特点。

  五、听辩练习:

  1、《黄河船夫曲》、《码头工人歌》属于哪种类型的号子?

  2、《牧歌》、《小白菜》、《茉莉花》属于哪种民歌类型?

  六、活动与练习

  1、你会唱哪些广东方言歌?

  2、创作民歌:

  应用1、2、3、5、6五个音创作一首有民歌风格的歌曲。

  3、教师示范再集体创作。

  七、集体评议。

  八、小结。

高中音乐教学设计2

  教具:投影片,音乐vcd、录象资料、录音带、钢琴

  1.通过三组作品的赏析,使学生了解拉美音乐的地域特色和风格特点。

  2.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音乐活动当中,在“寓教与乐”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感受、理解、体验拉美音乐的能力。

  3.通过赏析加深学生对拉美音乐文化是三种音乐文化融合的产物的理解。

  重点难点:掌握拉美音乐的风格特点及节奏特点。

  课前播放拉美歌手瑞奇·马丁演唱的《生命之杯》

  从学生熟悉的音乐入手,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进入拉美音乐的情景中初步理性化的体验拉美音乐的风格特点。

  (一)设问与回答的方式导入

  1.歌曲有什么特点?

  2.具有何种音乐的风格?

  归纳:

  1.节奏强烈、热情奔放,富有感染力。

  2.具有拉美音乐的风格。

  出示课题:拉美音乐赏析

  (二)拉美音乐的特点及形成原因

  设问

  1.拉丁美洲的地理区域、原居住人群。

  2.本土音乐的主要形式。

  3.混合性音乐文化形成的原因让学生借助史地知识,了解拉美音乐的特点及形成背景。

  归纳:

  1.指的是美国以南的美洲地区,原居住人群为印地安人

  2.拉美音乐具有印地安、欧洲、非洲音乐文化相混合的特点。

  歌舞音乐是拉美民族民间音乐的主要形式

  3.欧洲入侵和黑人的贩卖带来了各自音乐文化的融合。

  (大小调七声音阶和切分音的连续使用等)

  三)器乐曲《飞驰的鹰》赏析

  1.聆听乐曲主题,选择音乐形象。

  大江的涌潮

  森林的早晨

  飞驰的雄鹰

  尊重学生个体的不同音乐体验,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2.出示乐曲标题,简介乐曲背景。

  有助于学生对作品的理解

  3.演唱主题

  在演唱中感受音乐的形象和情绪。

  4.主题讨论分析

  音乐通过哪些手段塑造雄鹰的形象?

  使学生在分析主题旋律中了解音乐语言怎样为塑造音乐形象服务

  5.归纳

  平稳的.节奏、弱起及三拍的连音

  6.欣赏全曲并思考讨论

  ⑴乐器音色及演奏技巧有何特点?

  ⑵乐曲速度如何变化,对表情达意有何作用?

  通过讨论构建主动学习的

  氛围,在分析音乐的过程

  了解音乐在表现形象与

  情感中的作用。

  7.归纳

  竖笛的音色及演奏技巧给人一种神秘、苍茫、升腾的感觉。

  小调色彩和速度变化使悼念转为歌颂和热爱。

  (四)歌舞音乐片段赏析

  1.探戈

  ⑴.播放探戈舞曲

  请同学们说出节奏特点,强化审美体验。

  ⑵.介绍探戈(投影8)

  探戈是阿根廷的代表性舞蹈,2/4拍、切分音运用

  是一个重要特征。

  ⑶节奏练习

  在实践活动中感受探戈的节奏特点

  2.伦巴和桑巴

  ⑴介绍伦巴、桑巴

  伦巴为古巴代表性舞蹈,4/4或2/4拍,速度中等。

  桑巴为巴西代表性舞蹈,2/4或3/4拍、切分音丰富。

  通过对比性区别两个舞曲的不同节奏教学为参加社会音乐生活打下基础

  ⑵.观看桑巴、伦巴片段,分辨舞蹈类型并归纳各自特点,利用电教手段感受不同舞蹈的特点,使教学更直观。

  ⑶结论

  伦巴:音乐缠绵,舞态柔美,舞步动作婀娜款。

  桑巴:音乐热烈,舞态富有动感,舞步摇曳多变

  ⑷由教师指挥,学生练习打节奏,在实践活动中感受伦巴桑巴的特点,巩固教学效果。

  (五)声乐曲《西波涅》

  1.欣赏全曲思考讨论

  ⑴音乐中汲取何种舞蹈节奏?

  ⑵歌曲前后两部分由c小调转为c大调,有何用意,表现什么?

高中音乐教学设计3

  一、教学目标

  1、能够体验和感受民间音乐家华彦钧倔强、刚毅的性格,同时学习他那种坚决与黑暗势力作斗争的精神。学生能够树立热爱生活的态度。

  2、通过聆听、小组合作的形式,学生能够提升音乐审美能力。

  3、了解音乐家的生平以及不同的音乐形象和风格,通过对比、分析,加深体验音乐的内涵。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欣赏《二泉映月》,感受乐曲的意境。

  难点:

  音乐要素与音乐情绪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播放音频《光明行》,学生观看并思考:乐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2、教师总结:乐曲是一首振奋人心的进行曲。乐曲气势恢宏,旋律明快坚定,节奏富于弹性。进而导入课题。

  (二)初步感知

  1、播放乐曲《二泉映月》并提问:乐曲的情绪和速度是怎样的。学生自由回答,教师进行总结:阿炳的《二泉映月》等音乐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民的内心世界和精神风貌,透露出一种来自人民底层的健康而深沉的气息,必然会引起人们心灵深处的极大共鸣。

  2、教师简单介绍乐曲创作背景以及分段。

  (三)分段欣赏

  1、播放乐曲引子部分并提问:作者表露出的无限的感慨——为什么我会这样瞎穷?从哪里可以体现。学生自由回答,教师进行总结:乐曲的开头部分以四拍组成的短小音调作为开端,以一个下行音阶式短句,发出了一声饱含辛酸的叹息。二胡以轻微的声音,低沉含蓄内在的音色,把听众引入到音乐所描写的意境中。

  2、请同学模仿引子中叹气的声音演唱好引子部分。

  3、播放乐曲的第一部分并提问:这一部分的情感有什么变化?学生自由回答,教师进行总结:第一主题的旋律在二胡的中低音区进行,低沉压抑,音域不宽,曲调线以平稳地级进为主,稍有起伏,表现了作者心潮起伏的郁闷之情从平静转为激昂。表现作者内心的生活感受和顽强的生活意志。第二主题与第一主题对比鲜明,利用不断向上的旋律冲击和多变的节奏,表现了作者对旧社会的控诉,也体现了他不甘屈服的个性。此后的五个段落是围绕着第一段两个主题的五次变奏:它通过句幅的扩充和减缩,并结合曲调音域的上升和下降,表达出音乐的渐次发展和推进。主题变奏随着旋律的发展时而深沉,时而激昂,时而悲壮,时而傲然,深刻地展示了作者的辛酸与痛苦,不平与怨愤。

  4、在教师带领下演唱主题部分,注意表现不同的音乐情绪。

  5、播放乐曲剩下的片段,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乐曲营造的意境。师生共同总结:乐曲的清晰变化幅度很大,结束在轻奏的不完全终止上,好像无限的惆怅与感叹,声音更加柔和,节奏更加舒缓而趋于平静,给人以意犹未尽的感受。

  6、再次播放《二泉映月》,感受乐曲哀婉、凄凉的`情绪。带着这样的感觉再次聆听乐曲。

  (四)巩固提高

  1、介绍乐器二胡。

  2、《二泉映月》以凄苦哀怨的音调,叙述了阿炳一生颠沛流离的悲苦遭遇。一开始是一个简短的引子,接着作者的感情由沉思到感慨以至怒号那血泪的控诉,使听者无不为之动容。请同学用铅笔在音乐的伴奏下为阿炳或二泉映月画一幅画。并讲解你的作画意图。

  (五)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主要欣赏了民族乐曲《二泉映月》,通过欣赏不仅了解了我国民族乐器二胡的一些知识,更主要的是体会了乐曲的如泣如诉、如悲如怒的情调及二胡的演奏效果,还有作者在充满坎坷和磨难的生活中那种倔强不屈的精神,同时他的作品给我们留下了极为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课后同学们多搜集欣赏一些民族器乐曲,更深的了解我国的民族音乐文化。

  四、板书设计

  略

高中音乐教学设计4

  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歌曲,激发学生顽强拼搏的精神,培养志存高远、为梦想努力的积极心态。

  【过程与方法】通过体验、模仿、探究、学唱等教学手段,深入剖析理解作品。

  【知识与技能】流畅有感情的演唱歌曲,掌握流行音乐中的弱起、切分节奏。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够流畅、完整、生动的演唱歌曲,能够结合自身、体味作品的对于未来的憧憬。

  【难点】流行音乐中弱起、连续切分节奏的理解和学习。

  三、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教师设置情境,点击课件,伴着舒缓的旋律,展示各种职业的工作图片,引导学生选择以后理想的职业,与同学们们分享。

  2、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联系顺势引入本课。

  (二)感知歌曲

  1、教师播放音频,引导学生思考一个问题:这首歌的情绪和速度是怎么样的?学生自由回答叙述、自信的.情绪,速度中速。

  2、再次聆听作品,引导学生思考:听完歌曲后,又怎么样的感受?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讲述了遇到挫折困难不怕输,要勇敢面对才有美好的未来。

  3、教师询问学生:你印象最深刻的一句旋律是什么?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开始教唱歌曲。

  (三)学唱歌曲

  1、教师带领同学们进行发声练习,气沉丹田、轻声高位的去练习,保护好声带。

  2、教师范唱歌曲,学生轻声跟唱或哼唱。

  3、视唱乐谱

  (1)注意旋律部分多处弱起节奏与切分节奏的处理,可先击打流畅拍子再加入旋律。

  (2)教师钢琴伴奏,学生尝试独立唱旋律,注意弱起、切分节奏的处理。

  (3)旋律部分还有多处倚音、跨小结连音线,教师采用“慢练—回归原速”的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唱谱。

  4、理解歌词

  (1)教师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诵歌词,并结合歌词的意境去体会旋律中“从迷茫到坚定”的态度。

  (2)体会作者想表达的情感,说一说自己有关“从迷茫到坚定”故事。

  5、完整演唱

  (1)将歌词加入旋律,有节奏有感情的完整演唱歌曲。

  (2)分组男生一组、女生一组轮流演唱歌曲。

  (四)拓展歌曲

  1、教师引导学生加入表现记号演唱。(师:请你们按照自己对这首歌曲的理解加入你认为合适的表现符号来设计演唱。)

  2、教师利用课上最后5分钟,引导学生每人给未来的自己写一封信,在未来开启时,看看是否不忘初心。

  (五)小结作业

  师:每个人都有不一样的成长过程,这路上可能有艰辛、困难或者巨大的打击,也有幸福、喜悦和收获的快乐,希望同学们走前,不忘初心,拥有美好的未来。这节课就上到这,同学们下课。

高中音乐教学设计5

  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作品《弥渡山歌》,体会南方音乐的风格特征,热爱祖国民歌。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弥渡山歌》的欣赏,并配以讨论、分析等方法,学生能够了解南方民歌的特点,提高自身的音乐鉴赏能力。

  【知识与技能】

  了解南方民歌的'特点,并能够用完整有感情的演唱歌曲,能够用自己的方式表现作品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理解南方民歌的风格特征。

  【难点】

  对歌曲中倚音的把握。

  三、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播放日本民歌《樱花》,并提问:这是哪个国家的什么歌曲?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不仅仅日本有好听的民歌,我国也有,顺势揭示课题《弥渡山歌》。

  (二)初步感知

  1.教师播放《弥渡山歌》,并提问歌曲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婉转抒情。

  2.教师播放《弥渡山歌》,并提问歌曲的速度与拍号?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稍快,四二拍。

  (三)探究学习

  1.老师播放歌曲《弥渡山歌》提问:我们首先说了这首歌是委婉抒情的,那么在旋律的什么部分能体现这个情绪呢。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倚音。

  2.老师播放歌曲《弥渡山歌》提问:歌词有什么特点。

  学生进行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歌词共八句,前6句或兴或比直到最后两句才切入主题,及具南方的含蓄色彩。

  3.老师播放歌曲《弥渡山歌》提问:旋律有什么特点。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歌词旋律婉转飘逸,及具南方山歌的独特风格。

  4.完整聆听并哼唱。

  (四)巩固提高

  老师播放《茉莉花》《洪湖水浪打浪》提问:结合《弥渡山歌》想一想南方民歌的总特点,前后4人为以小组,5分钟

  教师给予鼓励性的评价并总结:南方民歌的歌词都比较含蓄,善用比、兴,其旋律多表现得婉转、细腻、抒情。旋律进行以级进为主,结构短小精悍。歌曲前多有引子。

  (五)小结作业

  师生共同回顾本堂课的全部知识,教师呼吁学生热爱祖国民歌,传统文化。

  布置课后作业:搜集其他地方的民歌。

  四、板书设计

高中音乐教学设计6

  教学内容:

  音乐欣赏:

  管弦乐曲《蓝色的多瑙河》

  教学目的:

  1、通过欣赏本曲,使学生初步乐曲的创作背景,作者生平以及什么是圆舞曲等音乐常识。

  2、通过欣赏本曲,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

  教学难点:

  让学生在欣赏乐曲的同时展开一定的联想。

  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

  二、导入新课。

  1、 教师先弹奏一首圆舞曲类型的小乐曲,结束后提问:a刚才老师弹奏的歌曲每小节有几拍?b如果将这样的乐曲拿来伴舞也就是说将他看作一首舞曲的话,那它应该是一首四拍子的舞曲呢?还是一首三拍子的舞曲?

  总结:其实三拍子的.舞曲有它自己专用的名词:圆舞曲也叫华乐兹(waltz)板书:圆舞曲是起源于奥地利北部的一种民间三拍子舞曲。17、18世纪流行于维也纳宫廷,19世纪起风行于欧洲各国,她的特点一般为节奏明快,旋律流畅速度为小快板。我们今天这节课的主要任务也是欣赏一首世界闻名的圆舞曲《蓝色的多瑙河》,在欣赏乐曲的同时,我将同大家一起领略多瑙河上美妙的异域风情。

  板书:

  标题,作者

  2、作者生平

  在以前的音乐欣赏课上,我和同学们讲过,如果要较好的欣赏了解一部音乐作品,如果条件的话,最好能了解一下作品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生平。同样为了能让我们更好的欣赏这部作品,我也找了一些关于这首圆舞曲的作者和创作背景的资料,下面,让我们一起去了解一下他们。首先是这首圆舞曲的作者生平。板书:作者生平。约翰。施特劳期[Johann Strauss]奥地利作曲家,小提琴家兼指挥家。于1825年10月25日生于维也纳一个音乐家的家庭里。父亲老约翰。施特劳斯是维也纳舞蹈音乐作曲家之一,他自己组织乐队,在国内外宫廷舞会、公园演奏,颇负盛名。老约翰原想培养自己的儿子当银行职员,但小约翰却觉得自己非常喜欢音乐,所以他就跟他父亲乐队的队长学小提琴,又跟一位捷克的作曲家学习作曲。在他十九岁的时候他就有了自己的一个十五人的乐队当众表演他自己的作品,同他父亲的乐队分庭抗礼了。1849年,他的父亲去世后,他便负责领导他父亲的乐队,从此,他不断地创作乐曲,拉小提琴以及指挥自己的乐队,接受国内外无数次的定期邀请到处巡回演出。他演出活动的活动的最高潮,是在1872年到美国的访问,据说他在波士顿指挥十四场音乐会演出,音乐会在特地建造的大厦举行,可以容纳十万个听众,而演奏者竟有二万人之多,为此,安排了一百名指挥给他当助手,盛况确实可谓空前。

高中音乐教学设计7

  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欣赏乐曲《思乡曲》,学生能够感受作曲家的思乡之情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建立起热爱家乡的情感。

  【过程与方法】

  通过聆听、模唱、合作探究等方法,能够欣赏作品的能力。

  【知识与技能】

  通过欣赏作品,学生能够分辨主题一与主题二,从而进一步了解作品的曲式结构。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从结构、速度、情绪等方面赏析作品。

  【难点】

  欣赏作品的两个主题,将两个主题进行分析,比较。

  三、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采用温故知新的方式进行导入,提问学生:同学们还记得我们之前学过的《念故乡》吗?有哪位同学可以简单介绍一下。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同学们说得都非常详细准确,看来同学们对之前的内容掌握的非常牢固。同学们,今天我们欣赏的作品和《念故乡》有些不同,第一国籍不同,今天这首作品是我国的一首作品,其次是表现形式不同,今天的作品是通过我们熟悉的一件乐器——小提琴演奏的,是一首器乐曲。看来大家已经迫不及待的想要欣赏一下了,接下来就让我们走进今天的作品——马思聪《思乡曲》。

  (二)初步感知

  1.教师播放作品,并提问:这首歌曲的情绪和速度分别是怎样的?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这首歌曲的速度是慢板,情绪是优美地,听起来有些淡淡的忧伤,正如题目所示,表现了作者浓浓的思乡之情。

  2.教师播放歌曲,并提问:歌曲的形式是什么?分为几段?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这是一首小提琴独奏作品。歌曲分为三段,是带再现的三段体结构,有两个明显的主题变化,A主题,B主题。

  (三)深入赏析

  1.教师引导学生欣赏主题A,请同学思考主题一速度是怎样的?通过这样的表现感受到了怎样的情绪?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主题A速度缓慢,透露了淡淡的'忧伤,表现了作者浓浓的思乡之情,表现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

  2.教师引导学生欣赏主题B,请同学思考主题二速度是怎样的?通过这样的表现感受到了怎样的情绪?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主题B速度稍快,情绪激动,表达了作者归乡的急切心情,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对未来的向往和信心。

  3.教师引导学生演唱主题A,主题B旋律,加深学生对旋律的识记。

  (四)拓展延伸

  教师介绍作者马思聪简介并播放吕思清演奏视频。

  (五)小结作业

  师生共同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鼓励大家好好学习,为家乡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布置课后作业:将自己家乡用诗歌形式表现出来,下节课配乐诗朗诵。

  四、板书设计

高中音乐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多种方式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敢于表现,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挖掘他们的创造创新思维潜能。

  2、过程与方法目标:从简单的的听流行音乐,哼唱流行歌曲到学会多角度客观地评价和鉴赏流行音乐。

  3、知识与技能目标: 了解R&B曲风的特点。

  教学重点:

  欣赏和哼唱节奏布鲁斯的歌曲,体验这种曲风的魅力。

  教学难点:

  能识别出R&B曲风的作品。

  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人音版高中音乐鉴赏第十三单元《经典流行音乐》。流行音乐不仅是艺术,也是娱乐,精神寄托,更是反映百姓生活的写实记录,甚至是大众思想,意识型态的指标。它的平民化和世俗性吸引着广大青年积极参与。现根据当今流行音乐的发展情况分析,节奏布鲁斯是众多流行音乐形式中最具有代表性,时尚且易懂的,备受当今乐坛的青睐,因此详细讲解它有一定的意义。

  学情分析:

  高中生是个接近成人的年龄而又面对巨大学习压力的社会群体。他们渴望独立,追求个性化的精神寄托,因而对流行音乐充满了热情。教法:、教唱、引导、对比、分析。学法:欣赏、体验、哼唱、对比、讨论、分析。

  创设情境:

  1、教师表演唱三种不同唱法的歌曲片段(民族、美声、流行)。

  2、学生分辨作答出每种唱法(其中流行唱法是学生最感兴趣的)。

  3、引入——走进R&B。

  新课教学:

  1、通过抢答环节和兴趣演唱,激发学生学习新课程的热情。

  2、介绍流行音乐四大具有代表性时尚且易懂音乐形式(电子音乐、说唱、节奏布鲁斯、摇滚)。

  3、播放国外当红R&B歌手的MV视频,感受节奏布鲁斯的魅力并由学生初步分析这种曲风的'特点。

  4、教师通过学生的回答补充说明R&B的特点。

  5、播放不同版本的

  6、介绍周杰伦。

  7、学唱歌曲片断

  8、分组比赛,提高学生们的合作精神和组织能力。

  知识拓展:

  1、根据R&B的音乐特点,让学生即兴创作。

  2、资源共享,让学生回去收集自己喜欢的歌曲与大家一起分享。

  课堂小结:

  音乐是美的,多种类的,多元化的,今天我们学习了流行音乐,了解了R&B曲风的特点,同时也感受到了这种曲风的魅力,接下来还会有更多不同风格的音乐等着我们去了解,去欣赏,我们一起努力,一起期待吧!

高中音乐教学设计9

  一、培养目标:升入高等院校继续学习。

  二、主要课程:

  声乐、钢琴、

  三、课程设置简况:

  2、乐理视唱练耳:总学时:190,周学时:2,开设5.5学期

  内容提要:通过视唱、听辨等教学途径,提高学生音乐听觉的敏锐性和精确性,并积累音乐语汇,丰富音乐经验,促使学生在音乐注意力、音乐记忆力、音乐思维能力等方面的发展,逐步培养学生的独立视唱能力,为学生更好地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打下良好的基础。

  3、声乐:总学时:190,周学时:2,开设5.5学期

  内容提要:培养学生建立正确的歌唱状态,掌握科学的发声方法。主要内容为:歌唱的呼吸,歌唱的共鸣、歌唱的咬字、发声的训练、中外歌曲演唱、艺术表现等。

  4、形体训练与舞蹈编排:总学时:224,周学时:2,开设5.5学期。

  内容提要:形体训练由芭蕾基础训练的扶把动作和中国民族民间舞蹈多风格组合的训练两大部分组成,任务和目的:

  1.克服学生自然形态的各种毛病,有一个正确的体形;

  2.训练音乐感,舞姿的准确、舒展。舞蹈编排:即“编舞技法”,激发学生在深入生活搜集创作素材的`基础上,选择表现的题材,确定表现的主题,具体着手创作,把舞蹈要表现的主要内容、人物形象、性格和情绪,以及段落结构、体裁、风格、形式,用准确、规范的形体动作加以表现。

  3、钢琴:总学时:170,周学时:2、2、3、3,开设三学期。

  内容提要:基本技术训练。弹奏的基本姿势、手指、手形、关节、腕、肘、大臂、小臂、肩身体的弹奏要求。识谱的基本知识、各种符号、术语。指法练习,音阶练习、琶音练习,和弦练习。练琴的基本方法,基本的演奏方法,音乐的基本表达形式。断奏、连奏非连音。起呈转合,旋律线、高潮点、练习曲、中外乐曲、复调音乐、音乐的各种体裁、各种题材。

  四、第三学年的第二学期11-20周为文化学习。

高中音乐教学设计10

  课时:1课时

  课业类型:音乐鉴赏

  教材分析:本节课以欣赏为主,讲授为辅来感受体验两首爵士乐《南部之子》和《不知为何》。引导学生共同探讨爵士音乐的风格特点,激发学生去了解爵士乐的兴趣和愿望,简单了解爵士乐的起源和发展史,通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了解爵士乐的节奏特点。

  《南部之子》,乐曲速度较快,体现一种愉悦的心情,并运用大量的切分节奏,是一种带有幽默,欢快,活泼情绪的舞蹈音乐。演奏乐器为小号,钢琴,爵士鼓,主奏乐器为小号。作者是路易斯???阿姆斯特朗,被称为“爵士乐之父”。

  《不知为何》乐曲速度徐缓,乐曲弥漫着淡淡的忧郁和哀愁,色彩沉郁。演奏乐器为吉他,钢琴,架子鼓等。演唱者诺拉?琼斯,被誉为“爵士公主”。

  课程目标:1.通过对比欣赏,引导学生感受,体验爵士乐的风格特征,并了解相关文化及艺术价值。

  2.引导学生感受和体验音乐,让学生初步了解爵士乐的音乐特点及相关爵士音乐的知识。

  3.由于某些历史与社会的原因,正确引导学生对爵士乐的审美标准,探索爵士乐对当代音乐的影响。

  教学重点: 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要特别注重引导学生感受和体验爵士音乐的风格特征,并介绍有关爵士乐的知识。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基本把握爵士乐的节奏特点,结合做一做模仿爵士乐的节奏练习。

  教学方法:多媒体演示法、讲授法、讨论法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对比欣赏:民歌《茉莉花》 爵士乐《茉莉花》

  请学生说出两首歌曲的风格特点,并讨论对此类音乐风格有何理解,引出课题——爵士乐。

  二、新授

  1.学生通过欣赏,结合自己对爵士乐的最初印象,讨论爵士乐的`基本风格,了解爵士乐队的基本构成。(展示爵士乐队演奏照片,认识乐器)

  教师补充(幻灯片)爵士乐产生的时间,源头布鲁斯和拉格泰姆

  2.感受、体验布鲁斯与拉格泰姆的音乐特点

  (1)通过欣赏布鲁斯音乐片段,请学生总结音乐特点:忧郁、悲伤、变化音多、节奏复杂、难掌握。

  教师补充:(幻灯片)布鲁斯(又译蓝调)意为在感情上悲伤、忧郁的意思。布鲁斯是南北战争后,在黑人民间产生的一种演唱形式,产生于19世纪末,由非洲被贩卖至美国南部庄园中做奴隶的黑人所哼唱的劳动歌曲、灵歌和田间号子结合而成。

  板书布鲁斯音阶:将主调音阶(1 2 3 4 5 6 7 1)的(3 5 7)级音降低半音,在音效上给人以苦乐参半,多愁善感的听觉冲击。(钢琴演奏布鲁斯音阶,从音响上让学生感受其效果)

  (2)通过欣赏拉格泰姆音乐片段,请学生总结音乐特点:适合跳舞的舞曲音乐,节奏欢快。

  教师补充:(幻灯片)拉格泰姆美国流行音乐形式之一。产生于1900年前后美国经济十分繁荣时期。从南部和中西部来的乐师,维持生计,就利用小吃店、咖啡馆、酒吧等各种公共场所的钢琴弹奏供宾客娱乐的钢琴曲。这种音乐只注重节奏变化而不注重旋律、情绪欢快而别具一格的钢琴音乐称为拉格泰姆,意思是令人发笑的拍子。

  互动:请学生跟着音乐的节奏,打拍子,让学生感受爵士乐的节奏特点——重拍后移,初步感受爵士乐的节奏特点。

  (3)了解爵士乐的即兴性

  爵士乐带有很强的即兴性,早期的黑人爵士乐师多不识谱,演奏时只是凭着灵感,对熟悉的曲调自由地进行变化演奏。

  (4)总结爵士乐的特点:节奏多变,多用切分音

  布鲁斯音阶,奇异感觉

  即兴表演

  3.欣赏“爵士乐之父”路易斯???阿姆斯特朗的代表作《南部之子》

  思考:1.早期爵士乐的演奏风格?(情绪特点和演唱风格)

  2.仔细聆听演奏中使用的乐器?(主奏乐器和伴奏乐器)

  教师总结:乐曲速度较快,体现一种愉悦的心情,并运用大量的切分节奏,是一种带有幽默,欢快,活泼情绪的舞蹈音乐。演奏乐器为小号,钢琴,爵士鼓,主奏乐器为小号。作者是路易斯???阿姆斯特朗,被称为“爵士乐之父”。

  互动:节奏练习,两声部节奏练习(出示谱例),进一步体验爵士乐的节奏特点,加深学生对爵士乐风格特征的印象。

  对比欣赏:“爵士公主”之称的诺拉?琼斯演唱的《不知为何》

  思考:1.通过对之前歌曲的欣赏,对比这首歌曲的风格?(速度和音乐情绪)

  2.演奏中使用的乐器?

  教师总结:乐曲速度徐缓,乐曲弥漫着淡淡的忧郁和哀愁,色彩沉郁。演奏乐器为吉他,钢琴,架子鼓等。演唱者诺拉?琼斯,被誉为“爵士公主”。

  4.知识拓展:爵士乐的艺术价值,格什温与《蓝色狂想曲》,请学生自己找一找这首钢琴和乐队中的“爵士的影子”。

  5.讨论:爵士乐在中国的发展?播放歌曲《夜来香》,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三四十年代的上海,“百老汇舞厅”“和平饭店”等,靡靡之音,其音乐演奏形式与歌曲创作都表现出国人对爵士乐的吸收与借鉴。)

  爵士乐的现状?(步入开放的中国,爵士音乐已逐渐走进人民的生活,日益受到大众的喜爱,我们可以从各种不同的渠道欣赏到不同风格的爵士乐)。

  欣赏:《海底总动员》主题曲《飞越海洋》

  推荐同学们课后搜集《海上钢琴师》和《出水芙蓉》的音乐欣赏,进一步了解爵士乐 。

  三、小结:

  1.通过欣赏、讨论、练习基本掌握爵士乐的风格特征。

  2.比较两首爵士乐作品,并通过欣赏辅助作品,从中对爵士乐的产生、发展等有一个初步的概念,并总结爵士乐的主要特点。

  3.共同探讨了爵士乐对当代音乐的影响。

  四、布置作业:

  课后认真欣赏老师推荐的两部音乐,留意身边还有哪些具有爵士乐风格的歌曲和乐曲?

高中音乐教学设计11

  【课题】

  经典流行音乐-品位爵士乐

  课标内容

  让学生理解爵士乐历史的推导过程,熟练掌握布鲁斯、拉格泰姆和爵士乐的基本关系,并能在已知音乐鉴赏的一般方式下情况下,懂得欣赏爵士乐。

  课标分解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准确描述爵士乐的风格特点;

  2、熟练掌握爵士乐风格特点的基本节奏型。

  【过程与方法】

  了解美国历史对爵士乐发展的影响,熟练把握爵士乐风格特点,熟练掌握爵士乐特点节奏型,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养成选择聆听和欣赏有意义、有价值的音乐的习惯。

  2、通过聆听爵士乐这类经典流行音乐,启迪养成乐观的学习、生活心态。

  教材分析

  本节主要讲述爵士乐的风格特点,与第13单元-现代主义音乐的新趋向联系密切。本节内容设置丰富:运用ppt课件,教师示范演奏等直观的方式、使学生了解爵士乐的风格特点及发展,并且使其正确理解和深入了解爵士乐的创作元素。

  教学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

  从把握布鲁斯、拉格泰姆的节奏特点来掌握爵士乐的风格特点。

  【教学难点】

  爵士乐节奏型。

  教学建议

  启发式和探究式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探究是全面发展学生能力的重要前提,是高中新课程改革的主要任务,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以学生为中心,视学生为认知的.主体,教师只对学生的意义建构起帮助和促进作用。因此,本节课采用了启发式和探究式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音乐上的任何新知识,都是与旧知识有紧密联系的,让老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有机结合,使学生能够愉快地自觉学习,通过学生自己观察、分析、探索等步骤,自己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比较论证后得到一般性结论,形成完整的音乐模型,再运用所得理论和方法去解决问题。为了完善这一新知识,使它更为严谨,启发学生要考虑到爵士乐的创作特点,在这个特定意义上才有可能完成创编、总之学生才是课堂上真正的主人。

  探究活动设计

  本节教学共设计了三大探究活动:

  一是借助美国历史探究爵士乐的起源和发展;

  二是利用师生互动示范演奏让学生了解布鲁斯、拉格泰姆节奏风格;

  三是引导学生如何运用爵士乐节奏创编传统歌曲。

  【探究活动一】

  由旧引新,借助古典音乐发展和美国历史引出爵士乐雏形

  探究目的:通过对旧知的复习,经过探究找出古典音乐的发展、美国历史和爵士乐之间的关系。

  探究步骤:

  古典音乐产生的年代,代表人物;

  相同的年代美国的音乐现状和美国历史发展;

  预期效果:能推导出布鲁斯、拉格泰姆的产生条件。

  【探究活动二】

  由旧引新,利用教师示范演奏,师生互动演奏布鲁斯、拉格泰姆音乐片段

  探究目的:通过对旧知的复习,经过探究引出爵士乐起源

  探究步骤:

  由教师请出有吉他演奏功底的学生共同演奏布鲁斯片段;

  教师演奏拉格泰姆钢琴音乐片段。

  预期效果:能顺利找出两种音乐的不同特点。

  【探究活动三】

  设计“知二可合一”的题目

  探究目的:通过了解两种音乐的特点,合二为一就是爵士乐。

  探究步骤:

  通过播放《南部之子》引出爵士乐的形成--融合了以上两种音乐;

  爵士乐的创造者--爵士乐之父--阿姆斯特朗。

  预期效果:学生马上抓住了爵士乐的特征。

高中音乐教学设计12

  课题教情感目标学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重点难点辅助方式世界之光《星星索》

  1、了解《星星索》这首歌曲的来源以及音乐情感表达。

  2、歌唱的基础训练。

  3、主要学唱并实践《星星索》二声部合唱。 《星星索》二声部合唱的实践,并完整的演绎此歌曲。多媒体课件电钢琴教学过程教师导学、学生自学、讨论探讨、点拨释疑、运用迁移、作业布置一、导课:这节课我们将共同探索和学习歌唱模块中《星星索》这个作品,相信同学们步陌生,我们在高一鉴赏中接触过这个作品,这节课又要学习些什么呢?一起来看一下学习目标(课件)。

  二、教学过程

  1、基础练声(单声部和二声部)备注WU单声部的训练找声音的位置气息的运用,二声部的训练找和声的感觉,互相倾听另一个声部的声音,达到和谐的合唱音色。

  2、带着调整好的声音一起来学习《星星索》。欣赏作品(问题:速度?出现次数最多的哪一句?)学唱“星星索”主要的一句,学习弱起节奏。介绍来源。 3、 4、 5、小声跟唱这首歌曲,思考分成几个段落?(三个段落)了解这首歌曲的结构形式以及演唱形式?(克隆宗)深入了解这首作品,分段学唱这首作品。每一段的特点都分析出来并实践学唱。(饱满、圆润的声音,三连音、切分节奏的运用、高潮结尾部分的声音处理)6、 7、低声部的学习,按照前面的练声曲进行演唱。两个声部跟伴奏实践。(情感的表达,声音的控制)

  三、总结

  通过合唱的实践,学习合唱的基础训练,带入歌曲的情感,更加丰富合唱的和谐美感。

  学情分析

  知识基础方面:合唱的训练必须以声音训练为前提,前面的学习中学到了呼吸、咬字、哼鸣等基础性的知识,把这些知识都运用到练声曲中,为合唱实践做好准备。

  思维基础方面:高二的学生通过初中音乐和高一学期的学习,具有了一定的音乐拓展思维方法和音乐艺术感知能力,但接受能力尚欠缺,需要教师正确的引导和启发。

  情感态度方面:在学生的生活经验中,歌曲的演唱有助于学生们生活情感的表达,陶冶情操,帮助学生释放心中的负面能量,从而树立更好的三观情感。

  效果分析

  把前面的学习中学到了呼吸、咬字、哼鸣等基础性的知识,把这些知识都运用到练声曲中,为合唱实践做好准备,合唱的训练必须以声音训练为前提,学生们掌握了良好的发声方法,在合唱实践中达到了和谐的效果,从而增加了自己享受合唱的感知能力。在学生的生活

  经验中,歌曲的演唱有助于学生们生活情感的表达,陶冶情操,帮助学生释放心中的负面能量,从而树立更好的三观情感。提高了音乐拓展思维方法和音乐艺术感知能力,但接受能力尚欠缺,需要教师正确的引导和启发。合唱的排练过程让学生更加自信,更加热爱多元化的.音乐。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全日制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歌唱·选修)第四单元《世界之光》的拓展与探究中《星星索》的合唱排练。

  教材的内容方面来看,本节课主要讲解了这首歌曲的来源是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的一首民歌,那里的人们生活在托巴湖地区,经常用“Sing Sing So”的哼声做为划船时号子声,歌曲由此得名。充分体现了歌曲的地域风格。正是这种民歌的地域性比较突出,这首歌曲也表现出“克隆宗”的演唱形式,内容上从表现乡愁扩展到赞美大自然、歌颂爱情及反映各种生活情趣。了解了以上的背景,主要学唱这首歌曲的二声部合唱,在歌曲中找出相关练声曲,每个声部单独学唱,跟伴奏进行合唱实践,声音的控制,感情的表达,强弱的处理都在排练的过程中进行解决。

  从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方面来看,本章节是对世界各地区的民歌进行学习,不同的风格体验出不同的情感,结合作品讲解同声合唱与混声合唱的区别,并实践感受合唱的魅力。

高中音乐教学设计13

  教学目标:

  一、聆听《忆秦娥·萎山关》、《谁不说俺家乡好》、《我和我的祖国》及《祝酒歌》感受、体验歌曲的音乐情诸,认识歌曲所反映的时代特点及社会内容,进而了解当代创作歌曲的基本特征。

  二、在感受、体验、理解歌曲的基础上,认识歌曲的体载及风格,掌握艺术歌曲及群众歌曲的基础知识。

  三、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专业创作歌曲的繁荣景象。

  教学内容:

  一、欣赏《我和我的祖国》

  二、音乐知识:群众歌曲和艺术歌曲

  三、欣赏《忆秦娥·娄山关》

  四、欣赏《谁不说俺家乡好》

  五、对比欣赏《祝酒歌》与《饮酒歌》

  教材分析:

  一、《我和我的祖国》歌曲创作于1986年,表达了中华儿女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和赞美,表现了人民对祖国满怀深情的高尚爱国主义情操。歌曲为二部曲式结构,圆舞曲节奏贯穿全曲,曲调流畅、激越、抒情、歌词真挚,亲切感人。

  二、毛泽东词《忆秦娥·娄山关》作于1935年2月,1935年1月红军长征途中,遵义会议后,毛泽东指挥转回贵州改打黔军,抢占娄山关,歼故两个师,取得长征途中第一个大胜利。

  忆秦娥为词牌名。娄山关,在贵洲省遵义市北的娄山上,是由黔入蜀的要道。娄山,横亘于遵义桐梓间,是乌江与长江的分水岭。“忆秦娥”词牌在结构上由上片和下片组成。曲作者在音乐上也随之而布局。在旋律上,曲作者吸取了我国民族音乐中戏曲与曲艺音乐的素材,以及进行曲的要素进行创作。

  三、《谁不说俺家乡好》是电影《红日》中的插曲。作于1961年它吸取了山东民歌的音调,曲调优美、委婉。歌词朴实无华,通俗生动,真挚深情,唱出了家乡好,解放军好和解放区好的思想内容,表达了解放区军民对家乡自然风光和鱼水深情的由衷赞颂。

  四、《祝酒歌》作于1977年。歌曲表现了粉碎“”举国上下、亿万群众欢庆十月胜利,沉浸在喜悦之中的情景。歌曲为带再现的复二部曲式结构。1980年被评为优秀群众歌曲。

  五、相关音乐知识:群众歌曲和艺术歌曲都是在不同的国家,在一种特定的条件下产生的。从歌曲本身说,并无截然不同的明确界限。一般来说群众歌曲多为分节歌曲,音乐通常是概括表达歌词的思想,而艺术歌曲则词曲紧密,细致地结合在一起。

  教学重点:

  欣赏《忆秦娥·娄山关》和《谁不说俺家乡好》。

  教学难点:

  感受、体验歌曲的音乐、情诸。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播放歌曲《我和我的祖国》,学生在抒情流畅的圆舞曲节奏风格的音乐声中进教室。

  师:请问同学们是否听过老师播放的这首歌曲?

  生:……

  2、老师歌唱《我和我的祖国》(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新中国伴随着歌声成长,歌声鼓舞我们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点题第十七单元。

  二、欣赏《我和我的祖国》

  1、刚才你们听得《我和我的祖国》感受到什么样的音乐情绪呢?

  2、生:……

  3、师:由调流畅,激越、抒情、歌词真挚,亲切感人,圆舞曲节奏贯穿全曲,歌曲创作于1986年为二部曲式结构。

  4、介绍曲作者——秦咏诚:生于1933年,江苏菱榆人,1948年参加革命文艺工作并开始学习作曲。1952年入东北鲁迅文艺学院音乐系学习,1954年毕业后留校任都,沈阳音乐学院院长等职。作有《我为祖国献石油》等歌曲和声乐协奏曲,交响诗等作品。

  5、欣赏乐曲(带问题:歌曲表达什么情感?)

  6、生……

  7、师总:歌曲表达了中华儿女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和赞美,人们对祖国无比热爱的感情,也是人们发自心灵深处的爱国情感的升华。第一乐段以叙述性的音乐语言展开乐思,运用比喻的手法诉说我和祖国的亲密关系。第二乐段曲调转入高音区激情迸发,情绪逐步高涨,最后结束在高潮上。这首歌属于声乐艺术中的群众歌曲。

  三、音乐知识:群众歌曲和艺术歌曲

  师: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群众歌曲和艺术歌曲。

  群众歌曲的歌词通俗易懂,其内容大多与政治、社会活动有关,它体现人民群众的理想愿望,表达人民群众集体的思想感情。它的曲调以雄壮豪迈者居多。音域不宽,结构整齐,节奏鲜明,易于上口,适于群众集体齐唱。如《歌唱祖国》《我们走在大路上》等,我国群众歌曲的历史,可追溯到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在抗日抗争、解放战争以及社会主义建设中,群众歌曲都起了巨大的宣传鼓动作用。

  艺术歌曲源自18世纪末19世纪初,欧洲盛行的一种抒情歌曲。其特点是歌词通常采用诗歌,着重个人感情的抒发和内心体验的揭示,曲调与歌词紧密配合,表现手段及作曲技法比较复杂,深刻体现整首歌词和各句歌词的内容,感情细腻,优美感人,抒情性较强,伴奏不只是做和声的衬托,而常在渲染意境和刻画形象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五四”以来,我国作曲家也创作了大量的艺术歌曲,如《玫瑰三愿》、《我爱你、中国》等。

  群众歌曲和艺术歌曲都是在不同的国家,在一种特定的条件下产生的,有时,很难严格地将它们区别开来,从歌曲本身来说,并无截然不同的明确界限。一般来说群众歌曲多为分节歌曲,群众歌曲的音乐通常是概括表达歌词的思想,而艺术歌曲则词曲紧密、细致地结合在一起。

  四、重点欣赏的歌曲

  今天我们欣赏的.几首歌曲分别创作于60年代、70年代、80年代等不同时期,因此,其风格不尽相同,并在类别上又可分为艺术歌曲与群众歌曲,有的特征较为明显,大家有共识即可,有的特征不明显,大家可以讨论研究,不一定下结论,不要纠缠在某一歌曲属哪一类。重要的是探究过程。

  (一)欣赏《忆秦娥·娄山关》

  1、介绍作词创作背景:1935年1月红军长征途中,遵义会议后,毛泽东指挥红军转回贵洲攻打黔军,这次战斗,打了两天:2月25日黄昏,微雨阵阵,乍阴乍晴,直到26日拂晓,经过反复多次肉搏,击溃王家烈部四个团,再克娄山关,大雾弥漫,山黑月小,毛泽东的《娄山关》词,即作于此时。当时,娄山关战斗是胜利了,但长征的战略任务受到挫折,毛泽东的心情不免有几分沉重。忆秦娥为词牌名。娄山关在遵义市北,是从四川入贵州的要道。

  2、出示地形图等

  3、学生朗诵《忆秦娥·娄山关》词: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仓山如海,残阳如血。

  (提问学生词写的什么内容?)

  生:……

  师总:“忆秦娥”词牌在结构上曲上片和下片组成,上片是大军过娄山关的情景,有声有色。风吹声、雁叫声、马蹄声、嗽叭声、长空、浓霜、残月,下片是描写大军向娄山关进军的情景。

  4、介绍曲作家——陆祖龙

  生地1928年,江苏常熟人。1946年在清华大学学习并参加校管弦乐队吹单簧管,同时学钢琴及作曲。1949年参加解放军南下工作团。50年代任中国人民志愿军文工团指挥兼创作组长,总政歌舞团指挥等职。曾参加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的音乐创作。主要作品有合唱《祖国永远是春天》、重唱《三个战友》等。

  5、师:忆秦娥词牌在结构上由上片和下片组成,曲作者在音乐上也随之而布局在旋律上曲作者吸取了我国民族音乐中戏曲与曲艺音乐的素材以及进行曲的要素进行创作。歌曲的前奏是全曲的概括,长短、强弱错落有致的音调三连音的号角声与连续附点马蹄声阵阵响起,一下子把我们的听觉视野引入紧张的战斗场景之中。

  6、欣赏乐曲(带问题欣赏上、下片音乐如何表现?)

  7、生……

  8、师总:上片把战地紧张肃穆的气氛,红军战士慷慨赴敌的英雄气概和坚毅沉着的革命斗志都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下片“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红军战士踏着前进的步代,表现出顽强的意志和人民必胜的信心,接着重复歌唱“雄关漫道……真是行神如空,行气如虹,多么豪放劲健,把音乐推向高潮。在号角声的过门后,叠唱“从头越”昂首遥望,无边青山,像大海的波涛一般,一轮落日,垂挂西天,发出鲜红的血般光芒。音乐在重复“苍山如海”时出现了全曲的音、高八度的主音do,然后音域音量逐步淡出,令人回味无穷,其气象阔大而雄浑,神韵隽永而悠远。这正是视险如夷、无坚不摧的红军战士的抒情,伟大词人的革命精神和博大胸怀的形象显现。

  (二)欣赏《谁不说俺家乡好》

  1、介绍作品:是电影《红日》中的插曲。作于1961年。故事片《红日》是描写解放战争——山东孟良崮战役大捷的故事。这首歌曲是由在战争的硝烟中,为解放军送粮食的农村女青年唱出的。

  2、介绍词曲作者——吕其明,安徽无为人。八岁入新四军文工团。1949年到上海电影制片厂从事音乐制作,后任上海电影乐团团长。1959年入上海音乐学院进修作曲和指挥。先后为《白求恩大夫》、《庐山恋》等近40部电影作曲,插曲《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等歌曲广为流行。还创作管弦乐序曲、交响叙事诗等。

  3、欣赏乐曲(带问题、曲调表达什么感情?)

  4、生:………

  5、师总:它吸取了山东民歌的音调,曲调优美、委婉,歌词朴实无华、通俗生动、真挚深情,唱出了家乡好,解放军好和解放区的思想内容,表达了解放区军民对家乡自然风光和鱼水深情的由衷赞颂。歌曲为一段体,加上衬字拖腔的运用,更显得民歌特色风味十足。“哎,谁不说俺家乡好,得儿哟依儿哟”恰到好处,亲切自然,给人回味无穷。这是一首群众喜闻乐见的歌曲,它唤起了人们对家乡无限的眷恋之情。

  6、同学们学唱《谁不说俺家乡好》

  7、请一些同学们站起来演唱。

  五、拓展与探究

  聆听《祝酒歌》与歌剧《茶花女》中的《饮酒歌》,加以比较,研究歌曲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一)、《祝酒歌》作于1977年,作者施光南,生于四川重庆,祖籍为浙江金华,1951年入北京一0一中学读书,开始学习作曲,1957年入中央音乐学院附中,1959年入天津音乐学院作曲系,1978年调中央乐团创作组,1985年被选为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1990年病逝于北京。他的代表作有《打起手来唱起歌》等歌曲,小提琴独奏曲、歌剧、芭蕾舞音乐,还有京剧等。

  (二)、欣赏《祝酒歌》

  (三)、歌剧《茶花女》根据意大利作家小仲马的同名悲剧小说改编,由威尔弟作于1583年。同年首演于维也纳。《饮酒歌》选自《茶花女》第一幕

  (四)、欣赏《饮酒歌》

  (提问学生相同点和不同点)

  生:……

  师总:两者相同点:同是“酒文化”,

  不同点:内容、形式、风格截然不同。

  《祝酒歌》歌曲内容表现了粉碎“”,举国上下、亿万群众欢庆十月胜利,沉浸在喜悦之中的情景。《祝酒歌》是歌曲形式,带再现的复二部曲式结构。风格是音调糅合了多种民歌风格的素材,即有新疆、西藏民歌调,又有江南民歌的风味,即有抒情歌曲、舞蹈音乐的风格,又有进行曲的特点。音调活跃、跳荡,很好地表达了欢欣、喜悦的情绪。

  歌剧《饮酒歌》内容表现主人公阿尔弗莱德借酒抒发他对真诚爱情的渴望和赞美,洋溢着青春的活力。微噢莱塔的咏叹调,则表现女主人公复杂微妙的心理矛盾。《饮酒歌》是歌剧形式(歌剧是综合音乐、诗歌、舞蹈等艺术,而以歌唱为主的一种戏剧形式。通常由咏叹调、宣叙调、重唱、合唱、序曲、间奏曲、舞蹈场面等组成。)是单二部曲式为基础的分节歌。这是的歌剧合唱代表作。风格是轻快的舞蹈节奏,明朗的大调色彩和贯穿全曲的大六度跳进动机洋溢着青春的活力。

  六、课后作业

  列举你所知道以“歌颂祖国”为主题的歌曲,并说明这首歌曲的体载(“艺术歌曲”、“群众歌曲”、“颂歌”、“进行曲”“抒情歌曲”或其他)。

高中音乐教学设计14

  教学目标:

  1、感受歌曲清新、欢快的情绪,体会校园歌曲自然朴实的风格。

  2、通过聆听、模唱等环节的学习,能够清晰、准确的演唱歌曲、表现歌曲。

  3、感受不同演唱风格对同一首歌曲的演绎,尝试创编不同的歌曲表现形式,体验创造的乐趣。

  教材分析:

  《清晨》是一首旋律明快流畅的校园歌曲,三段体结构,表现了人们在阳光明媚的早晨锻炼身体的快乐情景。两个基本乐段的旋律都是在重复的基础上稍作变化,只是在尾音上变化,但是这种变化会给学生音准把握上带来一些困难。三个乐段的情绪有对比变化,第一乐段欢快活泼,第二乐段优美舒展,描绘美丽的景色,第三乐段重复第一乐段的.旋律,歌曲在欢快的气氛中结束。

  教学重点:

  感受和表现歌曲的美。

  教学难点:

  两个乐段之间的对比衔接,容易造成音准和情绪把握不准。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钢琴

  教学过程:

  一、 对话激趣

  师:同学们,你今天早晨几点起床?早晨起床后你都做什么?(问题贴近生活经验,学生自由回答)你知道老师早晨干什么了吗?请仔细听。(问题引起好奇,聆听教师范唱)

  二、 新课教学

  1、初步感受。聆听歌曲范唱,了解歌曲内容,体会歌曲情绪,整体感受歌曲。

  2、复听歌曲。设问:歌曲可以分成几部分?引导学生体会乐段之间旋律、情绪的对比,为表现歌曲做准备。

  3、听辨游戏。通过游戏让学生轻松区别乐句之间的变化,模唱旋律,突破难点。

  4、演唱歌曲。根据学情及时指导。

  5、聆听另一种风格的演唱,体会不同风格对歌曲的个性表现,为创编活动做铺垫。

  6、多媒体课件展示无伴奏合唱音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让歌曲更丰富地表现,激发学生的创编热情,学生对歌曲进行演绎。

  三、评价激励

  通过自评、互评等形式回顾本课。

高中音乐教学设计15

  一、学习目标:

  (一)聆听《问》及《渔阳鼙鼓动地来》,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理解其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内容,并在此基础上认识、了解萧友梅与黄自的生平及主要贡献。

  (二)在认识、了解清唱剧《长恨歌》的基础上,初步掌握有关清唱剧的基础知识。

  (三)初步了解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下,我国专业音乐事业兴起的情况。

  二、重点、难点:

  重点:《问》及《渔阳鼙鼓动地来》的`艺术表现力的发掘,音乐旋律、情绪、声部层次等方面的特点。

  难点:指导读谱,聆听音乐,作品的艺术性体现及黄自在中国音乐史的地位及影响。

  三、教学内容安排:

  (一)本节以聆听、鉴赏《问》及《渔阳鼙鼓动地来》为重点曲目,《玫瑰三愿》《山在虚无缥渺间》《花非花》为拓展曲目。

  (二)以赏析《渔阳鼙鼓动地来》为重点,向学生介绍本课的重要知识点“清唱剧”。

  四、教学资源建议:

  (一)充分利用课本教材、教参、课件资料,教师组织好要精讲、聆听、观赏的教学资料。

  (二)布置学生查阅有关黄自、萧友梅的资料,查阅其主要作品的资料及贡献。

  (三)学生注意听赏mp3资料《问》及《渔阳鼙鼓动地来》,体会作品的基本情绪,并阅读课本相应介绍。

  五、教学方法与学习指导策略建议

  (一)教学方法:(针对教师)

  1、在聆听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比较,从作品内容、音乐要素等方面探究作品艺术表现力。

  2、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师生共同探讨。充分利用对比法、归纳法与前一课作品进行比照。

  3、指导学生去梳理近代音乐发展脉络,体会作品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性。

  (二)学生学习指导策略建议

  1、努力通过赏析,去归纳、梳理近代音乐发展脉络,体会作品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性。

  2、学会提问,学会思考。充分利用课本资源、音像资源,在感知、理解得基础上,努力提出有深刻思考性的问题。

  3、努力用演唱、读谱、分析作品深刻体会作品的音乐表现。

【高中音乐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高中曲艺音乐教学设计05-16

高中音乐教学设计03-03

高中音乐《流水》教学设计02-05

高中音乐《鳟鱼》教学设计01-03

高中音乐鉴赏教学设计04-12

高中曲艺音乐教学设计5篇05-16

高中曲艺音乐教学设计(5篇)05-17

高中音乐教学设计(15篇)05-14

高中音乐教学设计14篇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