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姑娘》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蚕姑娘》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蚕姑娘》教学设计1
一、儿歌导入
1、上课前,我们一起唱的这首歌曲的主人公是谁?对,它就是“蚕”。
(板书:“蚕”)这是一个平舌音的字,谁能读好它?
古时候的人,又把蚕叫做“天虫”,人们觉得它是上天赐给人们的,专门为人们吐丝结茧。在人们心里,蚕就是一位美丽能干的姑娘!(板书:姑娘)姑娘这个词,要读轻声,谁来读?
让我们一起亲热地叫叫她的名字。
2、小朋友们见过蚕吗?谁来说说?
出示图片。这就是蚕,她可是一位了不起的魔术师呢,你知道她都会变哪些戏法吗?想知道的小朋友们赶快来读读课文吧。
二、初读课文
自读课文
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数数课文一共几个自然段,标上序号。
(3)、想一想:从蚕卵里钻出的蚕姑娘一共睡了几次?
2、检查反馈
出示蚕姑娘的信
大家读得都很认真,蚕姑娘知道小朋友们都很想了解她,所以就给大家写了封信,想看看信里面写了些什么吗?
想打开这封信,得把课文读好,有信心吗?
(1)出示第一组:蚕卵 茧子 蛾
吃桑叶 换衣裳 盖新房
先请小朋友们好好读读这些词,注意读准字音,哪些字的读音特别容易读错,等会请你做小老师给大家提个醒。
着重指出:“桑”是 平舌音;“卵”是三拼音节, 声母是l
小老师带读,去掉拼音读。
指出第二行都是蚕姑娘的动作。
(2)出示第二组:床上 换上 漂亮
脱下 吐出 蛾姑娘 旧衣裳
这几个词语,先听老师读一读,小耳朵要听仔细这些词语最后一个字的读音。
指出轻声。
自由读,指读,去掉拼音读。
(3)看来词语都难不倒大家,那么课文能读好吗?
课文一共几个自然段?
指名读分自然段读课文。
读了课文以后,你知道了吗,蚕姑娘一共睡了几次?(四次)
3、小朋友们读得真认真,我们赶快打开蚕姑娘给我们的信,听听蚕姑娘跟我们说了些什么吧。
出示蚕姑娘的信。
小朋友们,你们的读书声真好听!你们想不想知道我是怎么长大变化的呢?我真诚地邀请你们到我家来做客,让我们成为好朋友吧!我已经为你们准备了很多小礼物啦!
蚕姑娘向我们发出了邀请,那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和蚕姑娘交朋友吧。
三、细读第一自然段
1、请小朋友们仔细读读第一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想:你读懂了什么?
预设:蚕姑娘是在天气暖洋洋的春天钻出来的。指导朗读“暖洋洋”。
蚕姑娘是从蚕卵里钻出来的。结合图片理解“蚕卵”。
蚕姑娘“钻”的动作。结合动作表演读,体会蚕的生命力。
2、齐读第一自然段
四、细读第二自然段
1、蚕姑娘终于好不容易钻出了蚕卵,那么刚刚钻出来的蚕姑娘是什么样子的呢?赶快到第二自然段里找找。
(贴图)
2、又黑又小,这么娇嫩的蚕姑娘是怎样长大的呢?请小朋友们再好好读读第二自然段,找出蚕姑娘的几个动作,把它们圈出来。我们可以一边读,一边在书上圈圈画画。
相机出示图片,理解“蚕床”。
3、句式训练:用“先……再……然后……最后……”的句子把蚕姑娘的变化连起来说一说。
指名说。
4、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蚕姑娘的变化吧!(出示图片),展示蚕姑娘的第一次变化。
(贴图)
教师范读第二自然段,加一个表示语气的词“啊”。
学生迁移,用上不同的表示语气的'词,读出不同的感受。相机指导在感叹词后不同标点符号的使用,表达出不一样的情感。
5、小结。
板书:又黑又小 又黄又瘦
6、词语积累:
像“又黑又小、又黄又瘦”这样的词语,课文里还有吗?
出示:又黑又小 又黄又瘦
又白又嫩 又白又胖
你还能再想出几个来吗?
五、指导书写
师范写“蚕”,学生书空。
学生观察“姑娘”两个字的共同点,分析字的间架结构,书空。
六、小结
补充板书“?”
七、作业
1、画画蚕姑娘第一次变化前后的样子,记得图上颜色;
2、把蚕姑娘第一次变化的过程说给爸爸妈妈听。
板书:
蚕姑娘
又黑又小 → 又黄又瘦 → ?
《蚕姑娘》教学设计2
《蚕姑娘》(苏教版第四册)是一篇常识性的课文,文章用7个自然段介绍了蚕孵化出来后生长、结茧、由蛹变成蛾的过程。第一自然段主要讲春天暖和时,蚕丛蚕卵里孵化出来。第二到五自然段具体介绍蚕的4次蚕眠情况。第六、第七两个自然段写蚕吐丝结茧最后变成蛾子钻出来的情况。对于二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多数学生都养过蚕,蚕是他们生活中比较熟悉的昆虫,所以学习这篇课文,学生们是有生活经验的,教学中老师可以利用这一点使得学生更好地达到了解蚕的生长过程这一教学目标。另外,这篇课文的篇幅比较长,要求学生做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是有一定难度的。好在课文的语言生动,句末注意押韵,读起来比较上口,第二到五自然段的段落结构相似,老师在教学中可以利用课文的这一特点,帮助学生突破背诵这一难点。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其中绿线内的4个只识不写。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步了解蚕的生长过程,激发学生观察、研究昆虫的兴趣。
教学重点:通过朗读,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来理解课文内容,掌握4次蚕眠的情况,了解蚕的成长过程。学会课文中的生字。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去体会课文语言的生动,感悟词句表达的感情,抓住段落特点指导背诵。
教学时间:共3课时
教学设计:第一课时(略)重点学习生字,指导写字
第二课时
一、导入:
1、老师板书“蚕”字揭示本节课学习内容
我们中国,很早就养蚕了,古时候人们把它叫做“天虫”,所以“蚕”字上面是个“天”,下面是个“虫”。
2、板全课题:揭示新授内容
3、说说为什么把蚕称作蚕姑娘?
二、了解蚕的生长情况
1、结合生活,交流对蚕的了解
指名说说自己养蚕的情况,老师可以结合学生介绍作些补充
[在实际生活中,多数学生都养过蚕,对蚕并不陌生,这是课堂上学习这篇课文一个很好的'共同的话题,所以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来学习这篇课文,能自然地拉近学生和文本的距离,使得学生对文本内容有种亲切感。同时通过相互交流养蚕的情况,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了解蚕的一生。]
2、自读课文,思考:蚕从卵变成蛾经历哪些过程?
3、指名说蚕的生长过程,老师结合学生发言出示蚕的生长过程示意图,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蚕卵、茧子、蚕山、蚕床,了解蚕的一生。
[课文中“蚕山”“蚕床”这两个词的意思学生不太懂,即使是养过蚕的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也不太会用到这两个词语。这两个词语又不是用语言能解释清楚的,所以可以利用相关图片让学生认识“蚕山”“蚕床”结合学生发言帮助理解词义。]
4、现在,你能理出蚕姑娘的生长过程了吗?(学生说老师板书)
板书:蚕卵
蚕姑娘
吐丝结茧
变成蛾子
补充:蚕姑娘变成蛾子后,再产下蚕卵,然后蛾子就死去了。这就是蚕的一生。
三、诵读课文,加深体会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老师口述第一自然段内容,出示有关图。
2、学生看图知道天气暖和了,蚕才从蚕卵里钻出来,读好词语“暖洋洋”。
3、学生一起背第一自然段
(二)、学习第2自然段到第五自然段
1、老师出示4次蚕眠情况图,让学生观察蚕的不同样子,发现蚕的变化,举手说。
2、让学生到课文第二代第五自然段中去找有关词语,体会课文用词的准确生动。
[从这里开始的教学环节主要是引导学生重点学习2———5小节,掌握蚕4次眠的情况,体会人们对蚕的喜爱,看到蚕长大了、变化了感到兴奋、喜悦。让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去体会课文中语言表达的准确。]
3、学生看课文后举手回答,老师板书
板书:又黑又小
又黄又瘦
又白又嫩
又白又胖
过渡:刚钻出来的蚕姑娘又黑又小,长长就变得又黄又瘦,再长长就变得又白又嫩,再长就变得又白又胖。这说明蚕姑娘在一天天长大。他是怎么长大的呢?
4、具体学习第二自然段
(1)学生自己读第2自然段,找出写蚕姑娘长大的最重要的一些词。
(2)引导交流,学生举手说,老师板书:吃睡脱变
(3)这些词都是表示蚕姑娘的动作的,写他怎样长大的,我们把第2小节一起读一读。
(4)指导朗读
老师抓住这一段中蚕姑娘颜色变化了,抓住不吃不动好几天后突然醒了这些现象,引导学生体会蚕眠很有趣,读好这一段。
(5)学生看着板书背这一段
[这么长的课文对学生而言要背诵是有困难的,课文的后面几小节在语言表达上和第二小节很相似,所以可以利用对第二小节的指导,让学生体会到本课构段规律(段式回环反复),化解背诵的难点,练习当堂背诵。减轻课后负担。]
过渡:蚕姑娘是怎么变成白姑娘的?怎么变成嫩姑娘的?怎么变成胖姑娘的?小朋友能自己去学习第3、4、5小节吗?
5、学生自己读第三到第五自然段,划出表示蚕姑娘在生长的动作的词。
6、组织交流
(1)、通过交流,引导学生发现仍然有“吃睡脱”这些词语。
(2)、让学生找出第3自然段和第2自然段在说法上的不同。
学生归纳出不同处后,引导体会为什么这儿要说“又睡在蚕床上”?
(3)学生看板书齐背第三自然段
(4)学生找出第4、第5两个自然段和第2自然段在说法又有什么不同?
(5)学生看板书齐背第4、第5两个自然段
7、老师小结学法:
这么长的内容,其实有很多地方说法是一样的,只有几处有点改动,但是很容易记住。小朋友找到背诵的办法了,很快也就背下来了。
[老师的小结实为了让学生明白:课文虽然长,但找到背诵方法了,背诵就不难。鼓励学生学习别怕困难。指导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遇到类似的段落形式相近的课文,可以采用这样记住相近段落中少量词语变换的方法来帮助记忆。]
(三)、学习第6、第7自然段
1、要求学生用一个词来形容睡了四回的蚕姑娘。
2、交流是怎样想到这个词的。
知道要联系前面的课文和第5自然段最后内容来想。
[让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练习运用文中“又又”这样结构的词汇进行表达。学生能说出来,就说明他是读懂课文了。通过互相交流,是对联系上下文读懂课文内容这样一种阅读方法的渗透。]
3、学生再读第6、第7两个自然段,看看读懂了什么?
4、学生自读后,指名交流
5、引导体会课文中语句表达的生动
(1)你觉得这两小节中,哪句话说得最有趣?
(2)简单谈谈这句话怎么有趣?
(例如:“要盖新的房”把茧子比作新房子;“茧子开了窗”把茧子上面的小洞比作窗户)
[这两小节内容不长,但语言生动有趣。这样的设计主要是想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去感受课文语言的生动。]
(3)结合学生说到的内容,老师出示相关句子,指导朗读
(可以采用多种形式进行,例如老师范读学生听;请几个学生比赛读,其他学生当评委,听后评一评;请个别学生范读等)
6、学生练习背第6、第7两个自然段(不记得的地方可以看看书)
四、全文诵读
老师放课文录音,学生听、跟读全文。
五、课后作业
背诵课文、复习生词、找一找赞美蚕的语句
第三课时(略)重点检查课文的背诵,做课堂练习
建议练习:
1、听写词语
姑娘桑叶蚕床交换盖房子响亮
2、照样子写词语(先组织学生口头交流再写)
暖洋洋
又黑又小
3、把下面的句子合并成一句话(学完课后练习第4题再做)
春天到了,柳树发芽了。
春天到了,桃花开放了。
《蚕姑娘》教学设计3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4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步了解蚕的生长过程,激发学生观察、研究昆虫的兴趣。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了解蚕的生长过程。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内容: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要求: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4个字只识不写。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重点:识字、写字。
用具:字卡、教学图片。
一、看图导入,板书课题
1、出图片:小朋友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板书:蚕
你能说说蚕的样子吗?(或教师讲)
2、板书:很多人把蚕叫做蚕姑娘,但“姑娘”一般年轻的'没有结过婚的女子为“姑娘”,为什么把蚕叫做“蚕姑娘”呢?请小朋友们好好学习这篇课文以后再作回答。
二、初读指导
1、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要求:仔细观察课文中的插图,说说你看懂了什么?
2、同桌互相交流,指名当众发言。(教师可相机讲述文中其他插图的图意。)
3继续自读课文:1)读准字音,画出生字词;2)标出小节数,边读边思考:课文哪几个小节具体写了蚕生长变化的过程?
4、出示生字卡,学生自主学字,想办法记住字形。
5、认读生字,小组交流记生字的办法。
6、分小节读课文,说说课文哪几个小节具体写了蚕生长变化的过程?
7、齐读课文二——五小节。
三、指导书写
1、带领学生书空生字笔顺。
2、指导学生观察生字的结构和在田字格的位置。
3、学生练习描红,教师相机指导。
4、写习字册。
第二课时
内容:指导学生精读课文。
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步了解蚕的生长过程,激发学生观察、研究昆虫的兴趣。
重点:朗读背诵课文。
难点:了解蚕的生长过程。
用具:课件演示有关蚕的图片。
一、复习检查
1、认读生字。
2、抽读词语。
二、细读课文
第一小节:
1、指名读。
2、想一想,读了这一小节,你知道什么?
3、播放课件,指导学生认识“蚕卵”,直观感受“蚕卵里钻出蚕姑娘”的情景。
4、齐读后小结:读了这一小节,我们知道了蚕是春天从蚕卵里钻出来的。
第二——第五小节:
1、播放课件,演示蚕的生长过程和形态变化。
2、自由读课文二——五小节,找找这几个小节哪些语句是相同的,哪些语句是不同的。
3、讨论蚕的生长过程和形态变化。
板书:吃 睡 脱 醒 变
又黑又小——又黄又瘦——又白又嫩——又白又胖——天天发亮
4、齐读课文二——五小节。
第六——七小节:
1、指名读第六——七小节。
2、播放课件,帮助学生理解蚕吐丝结茧前后的情况,理解“蚕山”、“茧子”等词语。板书:吐丝 结茧 蛾姑娘
3、齐读这两个小节。
三、练习:根据课文填空(略)
四、总结全文
1、齐读课文。
2、看板书说说蚕的生长过程和形态变化。
3、指导背诵课文。
五、课外实践:自己养一些春蚕,仔细观察蚕的变化。
《蚕姑娘》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情意目标:初步了解蚕的生长过程,激发学生观察,研究昆虫的兴趣。
认知目标:学会本课的11个生字,两个子只认识不写,认识一个多音字。
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标好小节,初读课文,能大致了解课文的内容。
学习生字新词,会读,掌握部分生字的字型、字音。
教学重点、难点:能基本正确的朗读课文。
能读准字音,把字写匀称、端正。
教学准备:卡片、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1、出示蚕的图,引出课题学习生字。
(1)、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板书:蚕)出示“蚕”的字卡,学生认读。
(2)、指导分析字型上部是“天“注意起笔是横,下部是虫,书空记忆。
(3)、你们知道蚕是什么吗?见过吗?它有什么作用呢?(蚕是一种昆虫,会吐丝,蚕丝能织出美丽的绸缎。)人们把蚕看作像一位美丽能干的姑娘。亲切的称它们是“蚕姑娘”。出示:姑娘,指导看拼音读词。
(4)、指导字型(板书:姑娘)
这两个字都是左右结构,左部相同,都是“女”字旁,另外一部分是“良、古”,注意要左窄右宽。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课文,它的题目就是〈蚕姑娘〉。读题
二、初读课文。
1、给课文加上序号,默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词语。
2、学习生字新词。
(1)、出示:蚕姑娘钻出吃桑叶旧衣裳换上从此盖新房暖洋洋
(2)、指导朗读(多种方式)
3、了解部分不懂的词语。
蚕卵:蚕蛾产下的子。(出示影片)
蚕床:指养蚕的用具,入竹匾等(出示图)
蚕山:供蚕吐丝的做茧的一束束草秆子或麦秸秆子,上尖下宽,所以叫蚕山。
蛾:出示一段影片。
从此:从现在开始。
4、再读词语。
5、初读课文
(1)、分小节进行朗读,注意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2)]学生自读课文,思考?
(3)、交流:学生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课文主要讲了蚕宝宝生出来后,经过四次蜕皮,然后结茧、由蛹变成蛾的过程。
(4)、指导朗读
①、分段朗读,注意朗读的时候要能正确的表达出来。
②、学生评价
③、再读课文。
三、指导字型
1、出示:找出生字中的.上下结构。
2、说说怎样进行记忆。
蚕:天虫。起笔是横,不是撇,天字的撇捺要写的舒展一点,因为下面要加一个虫字。
桑:一棵树上长了三张叶子,就是三个又字。三个又字要写的紧凑一点,不能太松散,木字底要写的扁一点。
裳:衣字底,上面部分要写的宽而紧一点。下部衣字的一横要写的短一点。
盖:羊字头三横要间隔均匀,“皿”字底要写的宽扁。
3、师范写,生临摹描红。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通过朗读比较相同意思不同表达的方式的好坏。
了解蚕的生长过程,激发对昆虫研究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能通过朗读读出蚕宝宝的可爱,特别是蚕在四次蜕皮是的时候的不同变化。
比较不同的句子在表达的时候的不同。
能通过提供的蚕在不同阶段的不同活动的影片演示,来了解蚕的活动状态。
教学准备:
教学影片
教学过程:
《蚕姑娘》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第2—7自然段,深入理解课文,进一步了解蚕的生长过程,激发学生观察、研究昆虫的兴趣。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了解蚕的生长过程。
教学难点:
理解“蚕床、蚕山、盖新的房、开了窗”。
教具准备:
挂图、复印纸条。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抽读词语。
衣裳 蚕姑娘 又黑又小 又白又嫩
漂亮 暖洋洋 又黄又瘦 又白又胖
2、春天,春蚕从蚕卵里钻了出来,刚钻出来的蚕是什么样的,又是怎样长大的'呢?
二、教授新课
1、教学第2自然段
(1)自由朗读课文第2自然段
①刚从蚕卵里钻出来的蚕是什么样子的?
②蚕姑娘出来以后就干什么?边读边把写蚕姑娘动作词圈出来。
③讨论,圈出动词:吃、睡、脱、醒、变。
④讨论,出示句子:“又黑又小的蚕姑娘变成黄姑娘。”(师板书:黑→黄)
A比较:这个句子与课文第二段有什么不同?
⑤当看见蚕渐渐长大了,你的心会怎样呢?
⑥自由练读。
⑦指导看图理解词语“蚕床”。
⑧醒了,醒了”,省去一个“醒了”,读读,体会有什么不同?
⑨师小结:
蚕睡在蚕床上,不吃也不动,这就叫做“蚕眠”。蚕眠共有四次,每次都要脱去一层皮,第一次蚕眠脱去的是黑皮,换上了黄皮,所以说变成了“黄姑娘”。
2、教学第3-5自然段
①自由读课文3-5自然段,找找有关写蚕动作的词,想想蚕又起了什么变化,再读一读。
②指名说说圈出哪些动词。
③讨论蚕的变化,出示句子:“蚕姑娘变成白姑娘,身体渐渐发胖,渐渐发亮。”(板书:白→胖→亮)
A比较这句话与课文的第3-5自然段有什么不同?
④指导朗读第二至五自然段,指名读,师生评议。
3、教学第6-7自然段
(1)教学第6自然段。
①这个自然段蚕干什么呢?
②指名读。
③理解词语:“盖新的房,蚕山”。
(2)指名读第7自然段。
①茧子里面的蚕姑娘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蛹“。
②为什么它一生不响呢,它在干什么?
③“茧子开了窗“说明什么?
4.指导看图。
三、板书小结,总结课文
蚕的整个生长是一个经历,是由卵变蚕又变茧变蛾的大变过程,而蚕从幼蚕、成熟蚕是一个由黑变黄变白变胖变亮的小变过程。
四、板书设计:
蚕
↗ ↘
卵(黑→黄→白→胖)茧
↖ ↙
蛾
《蚕姑娘》教学设计6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民美术出版社教材第13册中的第七课《现代艺术大师毕加索——毕加索》一课。下面,我着重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学法指导、教学手段、教学过程五个方面来谈谈我对本课的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1、内容、地位、作用
本课是知识传授与欣赏评述融为一体的综合课,主要是通过对毕加索生平事迹的介绍和作品欣赏,使学生理解毕加索的艺术主张、艺术表现形式和特点。在对西方现代艺术多元化大背景的了解下,重点突出毕加索的立体主义。
本课将以油画图片欣赏和学生的分析回答为主线,教科书的引导讲解为辅,让学生感受美的同时向他们提供美术欣赏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欣赏水平。
2、教学目标
根据《美术教学大纲》和教材的要求,本着提高学生艺术感知能力和审美辨别能力,使学生了解西方现代艺术思路,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①.知识目标:以画家毕加索的作品《格尔尼卡》为突破口,多角度欣赏西方现代绘画的艺术表现形式和内容特点。
②.能力目标:开拓学生的审美视野,逐步提高学生的视觉感受能力,掌握运用语言和文字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认识的基本方法。
③.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和平以及对世界多元文化宽容和尊重的情感。
设置目的:通过对《格尔尼卡》这副作品的赏析,增长艺术知识,陶冶审美情操,提高学生对西方现代绘画作品的欣赏能力。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欣赏毕加索的作品《格尔尼卡》,感受西方现代艺术,使学生从艺术形式和现实意义上认识《格尔尼卡》的价值,并以此培养学生对世界多元文化宽容和尊重的情感。
难点: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活动,提高学生对西方现代绘画的理解能力和欣赏水平,尤其对于现代绘画中的立体主义是学生理解上最难掌握的。
设置目的:鉴于《格尔尼卡》这幅作品在西方现代绘画中的重要地位,故而能够做到使学生能够真正了解这幅作品也就等于在他们面前打开了一扇走进西方现代艺术的大门,所以本课的重点和难点都在这幅作品里。
二、教法运用
教师作为教学过程的主导者,根据教材选择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十分重要。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顺利实现教学目标,以实例为线索,充分动用教具,不断采用“欣赏,启发、归纳”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在实例的引导下,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自觉性,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使每个学生都能参加到动脑的积极思维中,真正做到面向全体。
做法如下:
1、情境再现法
在本课教学中,由于欣赏的绘画内容与形式比较难以理解,如果像传统的欣赏课老师讲学生听的方式这样的方式进行讲解,可能会造成学生学习兴趣缺乏,所以我运用了多次的情景模拟和再现,使学生能够在这样形象生动的过程中感受作品,在情感上达到和作品的共鸣。
2、德育渗透法
教育部副部长王湛在《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一文中指出“各门课程之间要结合自身特点,对学生渗透德育教育。”所以我在本课中,在欣赏作品的同时运用德育渗透的方法对学生进行和平主义的思德教育。
三、学法指导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教师教任何功课,‘讲’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讲’,‘教’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教’。”叶圣陶的这一句话一针见血的指出了教师的重要任务“不仅要让学生通过学习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
因此,对于学生的学法指导在教学中显得尤其重要。
我的做法是:
1、自主探究学习法
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在教学中,我运用探究式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训练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课充分体现了“教为主导,学为主体”,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以“讨论——总结,再讨论——再总结”的方式对作品进行赏析。
2、合作交流法
学习活动中,让学生通过相互交流,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与见解,目的是给学生之间提供不同的学习对象,听取不同的看法,分享彼此的经验,拓宽学生思路,达成教学目标。
四、教学手段
根据本课图片多、资料多的特点,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使学生能够更近距离的接近作品,从而在丰富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认识作品,同时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过程
根据费德门教授提出的美术欣赏的程序:描述、分析、解释、评价。我在这节课上以“欣赏作品――描述作品――了解作品--评价作品”为主要教学环节来展开、深入课题。
(一)《格尔尼卡》
1、欣赏作品表达感受
⑴由“人民艺术家”齐白石导入西方现代艺术大师毕加索。
⑵出示课题,展示毕加索的作品《格尔尼卡》,让学生欣赏并交流,用语言如实的表达学生对这幅作品的第一印象。
⑶将自己不认同的感受如实地写在黑板上。(可能涉及丑、乱七八糟、不好看、恐怖等)
设置目的:从感性认识出发,让学生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感受,为下一步的描述和理解作品做好铺垫。
2、描述作品情感共鸣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描述画面:牛,马,灯,抱着孩子的母亲,战士的尸体,跳楼的人等——一个战争场面。
情景模拟:请学生来模仿画中人物的动作和表情,可自配台词。
设置目的:运用情景模拟的方法,使学生从情感上体验作品,从与初步感性认识的反差中帮助于学生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和感悟。
3、了解作品体验风格
⑴为什么要画这幅画?
《格尔尼卡》名字的由来,引出格尔尼卡事件。这幅作品是毕加索立体主义时期的代表作,作品以象征性的手法,有力地揭露了法西斯的战争罪行。
⑵为什么这样画?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并将讨论结论写下来进行发言:
①画种形式线条质感肌理(新闻排版的平行线条)
②色彩(黑白灰)为什么?
③.艺术形象寻找、发现、讨论作品中的象征性的形象。
情感教育:将二战时期的图片与画面局部对照欣赏
④流派立体主义
A、赏析书上《牛的变形过程》,加深学生的画面中变形形象的'理解。
B、欣赏毕加索其他的立体主义绘画。
C、通过纸杯的变化过程(分割——打散——重组)体验立体主义绘画,使学生了解立体主义的绘画特征。
设置目的:通过讨论与总结的方法使学生自主探究画面的奥妙所在,这个环节中立体主义的理解是本课的难点,通过亲手绘制纸杯变形的过程,能让学生从认知上认同立体主义的创作原理。
4、评价作品
⑴情景假设:曾经有一位德国法西斯军官指着《格尔尼卡》对毕加索问:"这是您的杰作"?毕加索当即反驳:“不!这是你们的杰作。”
教师布置口头评论作业:从这个故事可以看出毕加索性格的哪个方面?设想一次与毕加索对话,以"Hi,picasso,......"或“德国法西斯军官……”选四至六名学生口头评论。
⑵宣布作业:在口头评论作业的基础上,加上画面的描述、介绍,写一段短评,作为日记。
设置目的:情景假设除了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还让学生以口头与书面的不同形式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从而使学生能够从理性认识上欣赏作品,逐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二)毕加索
1、生平:毕加索是个天才的艺术家,自幼学习绘画,被称为“神童”。他如何从写实绘画到创立立体主义这条路一步一步走过来?
2、不同时期的作品介绍:毕加索的绘画风格是丰富多样的,后人用“毕加索永远是年轻的”来形容毕加索的绘画风格的多变。
3、毕加索其他作品欣赏:油画雕塑版画陶瓷等。
4、谈一谈:你认为毕加索是怎样一个人?
设置目的:从作品到画家,从画家到他的艺术创作,再从绘画到其他艺术门类,使学生对整个西方现代美术有初步的认识,也为下个环节的课题延伸打下基础。
(三)课题延伸
1、讨论总结:谈一谈毕加索作品对你的启发
2、艺术多元化教育——“怎么样”或“好不好”
3、总结:艺术的美不在于外表的漂亮,而在于是否能引起我们内心的某种感动。
设置目的:以学生自主探究的结论出发,从作品《格尔尼卡》延伸到西方现代艺术,使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四)板书设计
现代艺术大师——毕加索
格尔尼卡毕加索
画种生平
色彩作品种类
艺术形象
流派————————立体主义————————→作品风格
情感表达———————世界和平—————————→人格
《蚕姑娘》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会正确书写蚕、床、脱、旧、胖、吐、茧、卵、桑、裳、嫩、渐、蛾
2、读通课文,初步了解蚕的一生。
教学重点:
学习生字。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正确书写卵、桑、裳、嫩、蛾、渐
2、读通课文,初步了解蚕的一生。
教学过程:
一、揭题、教学生字。
1、出示蚕的图画
今天,魏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一个新朋友,是什么呀?(蚕)
2、出示生字蚕
请小朋友把这个字的音读准。你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个字?
古时候的人们把蚕称作天虫蚕能吐丝结茧织成美丽的'丝巾。我们亲切地把它称作蚕宝宝而这里小作者亲切地把它称作蚕姑娘谁亲切叫它一声?(指名读)
让我们一起亲切地叫它一声蚕姑娘(齐读)
3、蚕姑娘非常可爱,我们先来听一听课文录音。
二、听课文录音,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很多同学都了解蚕,有的同学可能还养过蚕,对蚕感到很亲切,相信读了课文,你会更喜欢蚕。
三、学生自学课文。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反馈:〈1〉出示词语(带拼音)
蚕卵
桑叶
蚕床
脱下
蛾姑娘
又白又嫩
茧子
渐渐
长胖
吐出
旧衣裳
又黄又瘦
老师把带有生字的词语找出来了,请同桌互读,注意读准字音。如果有读错的,请你帮他纠正一下。重点朗读词语
蚕卵
又白又嫩
旧衣裳
蚕床
〈2〉、请你再看看这些带有拼音的字,哪个难写而你又用好办法记住了,请你介绍一下。重点指导卵的笔顺(指名说
教师板书
书空
学生在作业
本上写一个)
四、读准了生字词语,现在我们来读读课文,注意读通课文。
1、
学生自由读课文。
2、挑选自己认为读的最好的一小节读给大家听。
3、反馈、评议。要求把生字的音读准,把课文读通顺。评的重点就是上面两方面。
可作如下点评:
〈1〉你一个字都没读错,真行啊!
〈2〉这个词语你读的特别准,你再读一遍。
〈3〉你读得太心急了,把字给丢了,慢慢来再读一遍。
〈4〉你这一小节没读好,没关系,你可以请同学帮你读。
当学生读第六小节时,教师板书茧。读第七小节时板书蛾
五、刚才小朋友经过认真地读课文,了解了从蚕卵里钻出了蚕姑娘,蚕姑娘又变成了茧子,茧子变成了蛾姑娘,你对哪部分最感兴趣,四人小组交流讨论读。
(1)自由准备
(2)抽四人小组赛读。(2组)
(3)你们看,这就是蚕的一生。(课件出示图画)你记住了吗?
(4)拿出课堂作业本,填一填。反馈、校对
六、小结
蚕姑娘从卵转变为茧再转变为蛾,它们是怎样渐渐变化的呢?我们下节课再学习。
七、板书设计
蚕
卵
茧
蛾
《蚕姑娘》教学设计8
第一课时
一、谈话揭题、教学生字
1、看录像(蚕吃桑叶片段) 提问:见过这种身体软软的昆虫 吗?它叫什么?
板书生字"蚕" cán
请小朋友把这个字的音读准。(齐读)
2、你还知道哪些有关蚕的知识?
3、你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个字?
师:古时候的人们把蚕叫作"天虫",也有人叫它"蚕宝宝",而 文中的小 作者亲切地
称它为"蚕姑娘"(板书姑娘)谁亲切叫它一声?(指名读)注意“娘niɑnɡ”的发音。我们一起来亲切地叫它一声"蚕姑娘"(齐读)
4、指名识记“姑、娘”。(偏旁、字音)
二、听课文录音,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师:蚕姑娘非常可爱!让我们打开课文, 一边听课文录音,一边轻声读,再想一想课文中讲了蚕姑娘的什么事?
2、听后交流。板书“生长过程”
三、指导初读课文
1、这篇课文写得非常有趣,你们想读好它吗?还得先过词语关。
屏幕出示词语(带拼音)
luǎn shòu jiǎn é
蚕卵 又黄又瘦 茧 子 蛾姑娘
cán ɡū niɑnɡ sānɡ chuánɡ jiù
蚕 姑 娘 桑叶 蚕 床 旧衣裳
huàn pànɡ ɡài xiǎnɡ
换上 发胖 要盖新的房 一声也不响
(1)自己读,看看哪些词要提醒大家。
(2)你要提醒大家的是哪些词,领读。
(3)开火车游戏:小朋友请注意,火车头在哪里?你的火车往哪儿开?
看拼音(开火车、倒火车)
去拼音(男女生赛读、指名分行读)
2、读准了生字词语,读好课文就更容易了。
看看蚕姑娘的提示吧(屏幕出示):
▲字字读准(不错字、不添字、不漏字)。
▲句句读顺(不断句、不重复)。
(1)放声读,标出自然段。
(2)这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指名分段读,其他同学认真看专心听并做记号。
(3)读完后集体评议。
四、理清课文层次
1、探究性学习:刚才有四个同学读的内容中,你发现了什么?
2、发现二——五句式相同,部分词语不同。
3、每段写的是什么样的蚕(贴板书)画一画?
4、小组比赛读一读结构相同的四个自然段,不同的地方读重些。
5、指名上台贴图游戏。
提问:蚕从哪儿来的,又是怎么变的呢?师画好箭头。
6、四人小组对照每段的内容理清条理——“蚕、卵、茧、蛾”怎样排序?(小组汇报贴字游戏)
7、再小声地读读课文,找找不懂的地方。
8、学生对不理解的词语质疑(互帮互助,介绍学习方式)
9、(借助课件动画)理解“蚕床、 蚕山 、 茧子、 盖新房 ”。
五、小结
指板书:蚕姑娘从蚕卵里钻出来,慢慢长大,吐丝结茧,再转变为蛾。
它们是怎样渐渐变化的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六、写字指导
刚才同学们又动口又动脑,学得很认真。现在让我们的手指再来做做运动吧!比比谁写的字最棒!
1、娘、桑、床(读准字音)
2、桑(字形要点)。
3、描红,仿写。(巡视指导,提醒姿势)
七、课外作业
1、今天认识的5个生字朋友还可以组成哪些词?查查字典,看谁写得多!
2、熟读课文,试着给每小节画一幅小图组成连环画,相信你能行!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昨天的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蚕姑娘一课,同学们交流了通过各种方法了解到的.蚕的知识,初读了课文,学习了生字,还了解到蚕姑娘一共要经历四个阶段的变化:卵——蚕——茧——蛾。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蚕结茧前的生长变化过程。
二、学文:
1、蚕姑娘一共变了几次?
(一)指导学习第一次变化(第2自然段)(课件出示“蚕生长过程的学习表格”)
蚕眠的次数原来的模样成长的过程醒后的模样
第一次又瘦又小吃睡脱醒变黄姑娘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2、我们先来看看她的第一次变化吧!请大家轻声读第二自然段,想想第二自然段有几句话?
3、读书,就要好好地读,读通,读懂,有耐心地读,再请大家读第二自然段,这一次用默读的方法,并动动手,把第二自然段中写蚕姑娘变化的动作词圈起来。(出示课件文字:成长过程)
4、你能用“先……接着……然后……的句式把这几个动作词按顺序连起来说一说吗?
5、睡前的蚕姑娘是什么样子的呢?(出示课件文字:睡前的样子)
6、同学们学得很仔细,书上插图中的小同学和你们一样也在仔细地观察蚕姑娘的变化,看看,他们是怎样观察的?
7、是的,边观察边作记录是一种很好的观察方法,他们也发现了蚕姑娘吃了桑叶,就睡在蚕床上,不吃也不动了,如果你就是图中的小同学,发现这样的现像,你的心情会怎样呢?
8、带着你的好奇心、着急的心情读一读第一句。
9、(出示课件又黄又瘦的蚕姑娘的图片)同学们,快看:
10、蚕姑娘在睡前与睡后有什么变化?看着蚕姑娘的变化,你高兴吗?让我们读一读蚕姑娘的第一次变化吧!
11、你能根据老师的提示试着背一背第二自然段吗?出示课件:( )的蚕姑娘,吃了( ),就睡在( ),( ),脱下( )。醒了,醒了,变成( )。
12、蚕不吃不动,这种睡叫“蚕眠”我们叫它头眠,后面的三次分别叫二眠、三眠、大眠
《蚕姑娘》教学设计9
教学目标:
1、了解蚕生长的整个过程及生长过程的几次变化。
2、会本课的13个生字,理解“蚕卵、桑叶、衣裳、又白又嫩、渐渐、又白又胖、新房、茧子、一声不响”等词语的意思。
3、会仿照例句用“渐渐”写话。
4、能通过整理排列错乱的句子,了解蚕的生长过程。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了解蚕的生长过程。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课件出示“蚕”图,问:图上画的是什么?它有什么用处?
2、揭题:教学“蚕”,想一想,为什么叫它蚕姑娘呢?
(1)出示一块丝巾,这块丝巾漂亮吗?用手摸摸有什么感觉?谁知道这块又软又滑的丝巾是用什么织成的?
(2)出示课题:12、蚕姑娘教学生字“蚕”,读准字音。
3、你知道关于蚕姑娘哪些知识?
这节课我们开始学习《蚕姑娘》这篇课文。齐读课题:蚕姑娘。学习生字“姑娘”
二、初读指导。
1、第一遍自己大声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号,圈出生字,并把生字多读几遍。
2、第二遍听同学朗读,听准字音,听懂句子。
看课件了解“蚕卵、幼蚕、蚕床、蚕山、蚕茧、蚕蛾”
①蚕卵:蚕蛾产下的子。
②蚕床:指养蚕的用具,如竹匾等(指看课件)。
③蚕山:(看课件)供蚕吐丝做茧的一束束草秆子或麦秸秆子,上尖下宽,所以叫蚕山。
④蛾:(看图)蚕的成虫。
3、第三遍小声读文,学习生字。
4、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字词:
蚕桑叶从此瘦
钻出换上卵茧
(2)指名读,引导学生读准加点字的平舌音、翘舌音、前鼻音及三拼音节。
(3)了解词语掌握情况。
(4)抽字词卡片,让学生读。
(5)分自然段读课文。
三、描红指导。
1、提示注意点。
2、学生练习描红。
四、布置作业。
1、练读课文,注意第2~5自然段词句的异同。
2、读抄词语(见文后)。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1、默写词语。
变成吐丝蚕姑娘吃桑叶
换上从此暖洋洋盖新房
2、指名读课文。
二、学习第1自然段。
1、自由读这一段,说这一段主要讲什么。理解“蚕卵”,(蚕姑娘产下的卵)。
2、齐读这一段,读了这段后,你知道了哪些知识?你是从哪里读懂的?(春天,从蚕卵里钻出来。)
三、学习课文的第2—5自然段。
1、整体入手:
①蚕姑娘是怎样的呢?请你读读课文2—5自然段。
读完后用句式练习:()的蚕姑娘
“AABB”的蚕姑娘
蚕姑娘是()来说一说。
②、蚕姑娘真奇怪,为什么有的说是又黑又小,有的'说是又白又胖的呢?
③、课文中哪段写又黑又小的黄姑娘,哪段写又黄又瘦的白姑娘,哪段又是写又白又嫩—又白又胖,又白又胖—又白又亮的蚕姑娘?指名读,共换了几次衣服?(四次)。[蚕不吃不动,这种睡叫“眠”我们叫它头眠、二眠、三眠、大眠]
2、学习第一次换衣服。
(1)自由读课文,又黑又小的蚕姑娘吃了几天桑叶后做了些什么?用波浪线划出表示动作的词。
(2)用上“先——接着——然后——最后——”说说蚕的变化。
(3)质疑问难,理解“蚕床”等词的意思。[蚕床就是蚕匾](说—问—读)
(4)指导朗读。
3、学习第二次换衣服。
(1)按上面的方法自学。
(2)交流。
4、学习第三、四次换衣服。
(1)自由读4、5段,找一找哪些句子在写法上与前两段不同,划出来。
(2)理解“渐渐长胖”和“渐渐长亮”中的“渐渐”是什么意思?可以用什么词语来代替?
(3)齐读4、5自然段。
5、小结:
①有感情地朗读2—5自然段。
②概括大意:从_____里钻出来的又_____又_____的蚕姑娘,一共睡了_____次,每次醒来都变了样,第一次变得又_____又_____;第二次变得又_____又_____;第三次变得又_____又_____;第四次身体一天天_____。
四、学习第6段。
1、看课件后读课文,思考:蚕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2、重点理解“蚕山”,“盖间新房”。
(1)看课件理解“蚕山”。
(2)在课件的画面中找找,哪些是蚕姑娘盖的新房?蚕姑娘的新房是用什么盖的?“盖间新房”究竟是指什么?
3、指导朗读,重点读好“成了、成了”。
五、学习第7段。
1、字句:茧子里头的蚕姑娘,一声也不响,过了好几天,茧子开了窗。
“开了窗”是什么意思?“天窗”在哪儿?
2、看图:说说蛾姑娘在干什么?(产卵)告诉学生:蛾姑娘把卵产在蚕纸上,产完卵就死去了。
3、指导朗读,“变了、变了”作重点指导。
六、朗读全文、拓展学习。(总结全文)
1、说说蚕的生长过程。
2、总结:蚕儿是个宝,蚕结的茧,可以缫丝,织绸。我国栽桑养蚕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早在两千年以前,我国的丝绸就已卖到国外,丝绸是我国的骄傲。
3、学了课文,你现在有什么感受?
4、师:大千世界,有着许多可爱的昆虫,它们各自有着神奇有趣的生长过程。只要我们多注意观察、研究它们,我们就能揭开它们生长的秘密,得到很多的知识,也得到无穷的乐趣。
5、上网查找有关蚕的知识
《蚕姑娘》教学设计10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4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步了解蚕的生长过程,激发学生观察、研究昆虫的兴趣。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正确、美观地书写生字。
教学难点: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课时安排:
3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了解蚕生长的整个过程及生长过程的几次变化。
2、会本课的10个生字,理解“蚕卵、桑叶、衣裳、又白又嫩、渐渐、又白又胖、新房、茧子、一声不响”等词语的意思。
3、会仿照例句用“渐渐”写话。
4、能通过整理排列错乱的句子,了解蚕的生长过程
教具准备:
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课件出示“蚕”图,问:图上画的是什么?它有什么用处?
揭题:教学“蚕”,想一想,为什么叫它蚕姑娘呢?]
出示一块丝巾,这块丝巾漂亮吗?用手摸摸有什么感觉?谁知道这块又软又滑的丝巾是用什么织成的?
2、出示课题:12、蚕姑娘
教学生字“蚕”,读准字音。
3、你知道关于蚕姑娘哪些知识?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听课文录音,课文中讲了蚕姑娘一些什么事?
2、听后交流。
三、自由读课文,自学生字。
1、自学要求:[圈出生字]读准字音,给课文自然段标上序号。
2、反馈自学情况。
音:卵、床、裳、嫩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四、巩固练习。
1、认读生字新词。
2、给生字扩词找朋友。
3、课堂作业:抄写生字。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1—5自然段,了解蚕生长过程中的几次变化,能用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说说蚕的变化。理解“蚕床、渐渐”等词的意思。
2、正确朗读课文。
3、会仿照句子用“渐渐”写一句话。
教具准备:
教学挂图、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认读生字新词。
2、完成课后第一题,按要求写笔画。
二、学习第1自然段。
1、自由读这一段,说这一段主要讲什么。理解“蚕卵”,(蚕姑娘产下的卵)。
2、齐读这一段,读了这段后,你知道了哪些知识?你是从哪里读懂的?(春天,从蚕卵里钻出来。)
三、学习课文的第2—5自然段。
1、蚕姑娘是怎样的呢?请你读读课文2—5自然段。
读完后用“ ”的'蚕姑娘来说一说,还可以“aabb”的蚕姑娘,或蚕姑娘是“ ”来说一说。
2、蚕姑娘真奇怪,为什么有的说是又黑又小,有的说是又白又胖的呢?
3、课文中哪段写又黑又小的黄姑娘,哪段写又黄又瘦的白姑娘,哪段又是写又白又嫩—又白又胖,又白又胖—又白又亮的蚕姑娘?指名读,共换了几次衣服?(四次)。[蚕不吃不动,这种睡叫“眠”我们
叫它头眠、二眠、三眠、大眠]
4、学习第一次换衣服。
⑴、自由读课文,又黑又小的蚕姑娘吃了几天桑叶后做了些什么?用波浪线划出表示动作的词。
⑵、用上“先——接着——然后——最后——”说说蚕的变化。
⑶、质疑问难,理解“蚕床”等词的意思。[蚕床就是蚕匾](说—问—读)
⑷、指导朗读。
5、学习第二次换衣服。
⑴、按上面的方法自学。
⑵、交流。
6、学习第三、四次换衣服。
⑴、自由读4、5段,找一找哪些句子在写法上与前两段不同,划出来。
⑵、理解“渐渐长胖”和“渐渐长亮”中的“渐渐”是什么意思?可以用什么词语来代替?
⑶、齐读4、5自然段。
7、有感情地朗读2—5自然段。
四、课堂作业。
1、完成课堂作业第三题。
2、用“渐渐”写一句话。(完成课后第4题)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6、7自然段,进一步了解蚕的整个生长过程。
2、朗读课文。
3、知道“穿、新、嫩、瘦、吞”等词的反义词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穿——()新——()嫩——()
瘦——()黑——()晴——()
2、我们知道蚕姑娘在蚕床上经过四次睡眠,身体渐渐发亮,那么睡了四次的蚕姑娘还会发生些什么变化呢?
二、学习第6段。
1、看课件后读课文,思考:蚕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2、重点理解“蚕山”,“盖间新房”。
⑴、看课件理解“蚕山”。
⑵、在课件的画面中找找,哪些是蚕姑娘盖的新房?蚕姑娘的新房
是用什么盖的?“盖间新房”究竟是指什么?
3、指导朗读,重点读好“成了、成了”。
三、学习第7段。
1、字句:茧子里头的蚕姑娘,一声也不响,过了好几天,茧子开了窗。
“开了窗”是什么意思?“天窗”在哪儿?
2、看图:说说蛾姑娘在干什么?(产卵)告诉学生:蛾姑娘把卵产
在蚕纸上,产完卵就死去了。
3、指导朗读,“变了、变了”作重点指导。
四、朗读全文,总结全文。
1、说说蚕的生长过程。
2总结:蚕儿是个宝,蚕结的茧,可以缫丝,织绸。我国栽桑养蚕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早在两千年以前,我国的丝绸就已卖到国外,丝
绸是我国的骄傲。]
3、完成课后作业题。
板书:2、蚕姑娘
卵又黑又小
又白又胖
蚕蛾又黄又瘦
茧
《蚕姑娘》教学设计11
教学目标:
1.了解蚕生长的整个过程及生长过程的几次变化。
2.学会本课的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5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步了解蚕的生长过程,激发学生观察、研究昆虫的兴趣。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2.正确、美观地书写生字。
教学难点:让学生了解蚕的整个生长过程及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变化。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看图介绍,导入新课
1.出示"蚕"的图画
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一个新朋友,是什么呀?(蚕)
2.出示生字“蚕”。 板书:蚕(强调平舌音)。
请小朋友把这个字的音读准。你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个字?
3.谁见过蚕?能指着图来介绍一下吗?
4.从字形看,蚕是“天下第一虫”,那它究竟能发挥什么作用呢?(它吐出的蚕丝织成美丽的丝绸,做成围巾、衣服……)
5.古时候的人们把蚕称作“天虫”,蚕能吐丝结茧织成美丽的.丝巾。蚕儿是个宝,蚕结的茧,可以缫丝,织绸,还可以入药。早在两千年以前,我国的丝绸就已卖到国外,丝绸是我国的骄傲。
我们亲切地把它称作"蚕宝宝",而这里小作者亲切地把它称作“蚕姑娘”。谁亲切叫它一声?(指名读)(出示文中蚕姑娘)
6.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显示课题,读题)蚕姑娘。
二、练读检查,读通课文
1.按要求练读课文。
⑴ 第一遍自己大声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号,圈出生字,并把生字多读几遍。
⑵ 第二遍与同桌按自然段轮读,同时指出对方读得错误或不流利的地方,并练习改正。
⑶ 第三遍找自己的好朋友一起读一遍,互评:读得正确、流利的打“★”。
2.检查自读情况。
⑴ 出示文中去拼音的生字、词语,开火车读。(重点指导:卵)
⑵ 全班齐读第一自然段,师评价。
⑶ 指名一学生读第二、三自然段,自我评价。
⑷ 指名一排学生读第四、五自然段,学生评价。
⑸ 男小朋友齐读第六、七自然段,女小朋友评价。
三、初步理清课文内容
1.课文向我们介绍了蚕姑娘的一生变化,蚕姑娘一生会经历哪几个不同的阶段?“蚕卵、蚕、蚕茧、蛾”怎样排序?
2.找出各个阶段的段落:卵——1自然段 蚕——2-5自然段
茧——6自然段 蛾——7自然段
3.齐读全文。
4.试填课文内容。
四、学习记忆,指导写字
1.认读本课生字:蚕 姑 娘 桑 旧 换 胖 盖 响
2.共享记字好方法。
⑴ 比较法:响——向
⑵ 猜谜法:15天——胖(15天为半个月)
24小时——旧(24小时为一日)
上面的“羊”没尾,下面的“血”没辙——盖
[3] 部件法:蚕姑娘
3.田字格内范写“胖”、“响”“旧”“盖”,“蚕姑娘”,学生书空。
4.习字册上描红、临写生字。
五、小结
蚕姑娘从卵转变为茧再转变为蛾,它们是怎样渐渐变化的呢?我们下节课再学习。
六、巩固练习。
1.熟读课文。
2.给生字扩词找朋友。
3.抄写生字。
七、板书设计 2.蚕姑娘
卵 蚕 茧 蛾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上一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蚕姑娘一课,初读了课文,学习了生字,还了解到蚕姑娘一共要经历四个阶段的变化:卵——蚕——茧——蛾。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蚕结茧前的生长变化过程。
二、学习第1自然段。
1.齐读第一自然段后指名答:你知道了关于(蚕姑娘的)什么?
(蚕姑娘是在春天天气暖洋洋的时候从蚕蛹里钻出来的。)表扬会读书的孩子。
过渡:刚从蚕蛹里钻出来的蚕姑娘是什么样子的?你怎么知道的?
三、学习课文的第2—5自然段。
(一)学习第一次变化
1.我们先来看看她的第一次变化吧!请大家轻声读第二自然段,想想第二自然段有几句话?
2.读书,就要好好地读,读通,读懂,有耐心地读,再请大家读第二自然段,这一次用默读的方法,并动动手,把第二自然段中描写蚕姑娘动作的词语圈起来。(出示课件文字:成长过程)
指名答。(板书:吃 睡 脱 醒)
3.睡前的蚕姑娘是什么样子的呢?(出示课件文字:睡前的样子)而当它美美地吃了几天桑叶,尽情地睡了一觉后,却变成了黄姑娘。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变化?(神奇的,有意思的……)
指导朗读,齐读。
4.你能根据老师的提示试着背一背第二自然段吗?
出示课件:( )的蚕姑娘,吃了( ),就睡在( ),( ),脱下( )。醒了,醒了,变成( )。
5.蚕不吃不动,这种睡叫“蚕眠”我们叫它头眠,后面的三次分别叫二眠、三眠、大眠。
(二)学习第二、三、四次。
1.过渡:瞧,蚕姑娘的睡眠这样有趣,那么二眠、三眠、大眠 与头眠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呢?继续学习就知道了。
四人小组同学合作学习:
2. 自由读课文3、4、5三个自然段,和第2自然段比一比,有什么一样,又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吗?
3. 汇报:
一样的地方:都是吃 睡 脱 醒这几个变化的过程
不一样的:分别变成白姑娘、一天天发胖、一天天发亮 板书
师:蚕姑娘脱下黑的、黄的旧衣裳,换上了嫩白的新衣裳,一天变得漂亮起来,心情怎么样?越来越高兴。你能读出这种心情吗?
指名分自然段朗读。
4.指导背诵。
师:细心的孩子会发现,3 4 5 自然段与第二自然段?心再细一点,你还会发现,这其中个别的词语发生了变化。
(1) 出示比较。就睡在蚕床上。又睡在蚕床上。为什么不用“就”而用“又”?举例说明
(2)指导背诵
师过渡:睡了四回的蚕姑娘终于睡足了,他要干吗了?指名读第六段。
五、学习第6段。
1.原来他要到蚕山上吐丝结茧了。(出示图片帮助理解)
⑴看课件理解“蚕山”。
⑵右边图片上画的是什么,(茧子,还可以说蚕姑娘盖的新房。)
新房子盖好了,这可是蚕姑娘经历多少个日日夜夜辛勤劳作地结果呀!你能读好这一个自然段吗?
2.指导朗读,重点读好“成了、成了”。
六、学习第7段。
1.字句:茧子里头的蚕姑娘,一声也不响,过了好几天,茧子开了窗。
“开了窗”是什么意思?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2.出示出示图,师补充介绍:
蛾姑娘从茧子里钻出来后把卵产在蚕纸上,产完卵就死去了。它产的卵在来年春天天气暖洋洋的时候再次从蚕卵里钻出姑娘,然后再次经历这样一个结茧、产卵的过程,继续着他的奉献。
春蚕虽然只有不到两个月短暂的生命,但因为它奉献的精神,李商隐的《无题》中这样赞美它,春蚕到死丝方尽,你有没有被春蚕这种奉献的精神感动呢?把你的感受带到课文的朗读当中,书捧起,齐读,注意指导读书姿势。
七、朗读全文。
八、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换 桑
2.学生交流记字方法。
3.教师范写生字,学生练习写字。
九、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2. 抄写课文词语。
板书设计:
2.蚕姑娘
卵 —— 蚕 —— 茧 —— 蛾
又黑又小 又黄又瘦 又白又嫩 又白又胖
(吃 睡 脱 醒 变 )
《蚕姑娘》教学设计12
教学目标:
1. 了解蚕生长过程中的几次变化,能用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说说蚕的身体变化。
2. 会正确朗读2-5小节。
3. 会仿照句子用“渐渐”写一句话。
教具:课件、纸条、蚕的图片、磁带、表示蚕的一生变化的头饰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 二人一组,认读生字
2. 会读了,认识了,那你会不会写这些字呢?(事先在黑板上贴上四个拼音)齐读拼音,让四个小朋友上台写生字。
3. 校对
4. 上堂课,我们还知道蚕姑娘(贴画)是从卵(边说边贴画)里钻出来的。
二、教学新知
引导:刚从卵了钻出来的蚕姑娘是怎样的?(板书:又黑又小)课文哪一小节告诉我们刚从卵里钻出来的蚕姑娘是又黑由小的?(第二小节)
(一)
1. 让我们自由读第二小节(出示纸条:读课文),读好了请举手。再请一位小朋友读,其余同学边听边想:“蚕床”是什么意思?“黑衣裳”什么意思?
2. 蚕姑娘吃了几天桑叶后做了什么?(生答:……)你能动一动自己的`小手吗?把这一小节中表示蚕姑娘动作的词用圆圈圈出来吗?(出示纸条:圈动词)(校对)睡前与睡后的蚕姑娘有什么区别?(出示板书:又黄又瘦)
3. 你已经知道蚕姑娘的变化了,你能用“先……接着……然后……最后……”的句式(出示课件)来说说蚕姑娘第一次睡觉的变化吗?(出示纸条:说变化)(出示已写好的课件)请生个别读,再齐读。
(二)睡了一次的蚕姑娘还想睡觉吗?
1. 哪一小节写了蚕姑娘第二次睡觉?(第三小节)请一位同学读第三小节
2. 圈出表示蚕姑娘动作的词
3. (出示课件)用先吃桑叶,接着睡觉,然后(),最后()的句式来说说它的变化?
(三)
1. 学完二,三小节,你发现我们学习这两小节的方法一样吗?(一样)都是用怎样的方法来学习的?(先读课文,然后圈动词,最后说变化)我请一位小朋友做一下小老师,用刚才的方法来教同学们学习第四小节.
2. 师补充:这里“渐渐”什么意思?用渐渐说话(出示课件)
把句子补充完整。
蚕姑娘的身体渐渐_________
__________发黄了__________。
(四)让我们用同样的方法来自己学习第五小节(出示课件)
提示:1. 读第五小节,读准字音
2. 圈出表示蚕姑娘动作的词3. 用“先…接着…然后…最后…”的句式说说蚕的变化
小结2——5节:
1. 学完2——5小节,我们知道蚕共睡了四次觉,你能看着课件,用“先…接着…然后…最后…”来说说蚕四次睡觉的变化吗?
2. 张老师把2——5小节归为一个小节,请同学读,再请你找一找这一段中的反义词(胖-瘦,黑-白,旧-新,穿上-脱下)
师说一个,生答一个,组成一对反义词,加强巩固。
(五)
睡了四次的蚕姑娘还有那些变化?(变茧,变蛾)边说边贴画这就是蚕的一生。
三、巩固知识:
1. 接下来我要请同学来表演蚕的一生,(边听录音边表演)
2. 出示课件:蚕的一生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
3. 齐读2——5小节
布置作业:课后习题1.3.4.5
板书设计:12 蚕姑娘
jiǎn
茧(茧的图)又黑又小
é cán
蛾(蛾的图)蚕(蚕的图)又黄又瘦
luǎn 又白又嫩
卵(卵的图)又白又胖
读课文圈动词说变
《蚕姑娘》教学设计13
一、谈话导入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2课《蚕姑娘》。(画面显示:2蚕姑娘)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宝宝的生长过程。
二、学习课文
第一节
1、(画面显示:蚕卵图)大家看,这是什么?
2、(画面显示:蚕姑娘从蚕卵里钻出来的图)蚕姑娘就是从蚕卵里钻出来的。那么什么时候蚕姑娘从蚕卵里钻出来呢?打开书,指读第一节,讨论。
师插:蚕卵里孵化出蚕宝宝,需要一定的温度。
3、齐读。
第二节
1、刚钻出来的蚕姑娘是什么样子的呢?大家想不想看一下?(画面显示:又黑又小的蚕图)说说你所看到的蚕姑娘的样子。(黑、小)
课文第二节用了一个词语,是什么?(画面显示第二节,根据讨论,点击“又黑又小”变红)一下这个词语。
2、又黑又小的蚕姑娘是怎样逐渐生长的呢?请大家在第二节中找出写蚕姑娘动作的词,把它圈出来。
讨论,板书:吃、睡、脱
师:这里讲蚕姑娘吃了几天桑叶,就睡在蚕床上,不吃也不动,脱下黑衣裳,科学上叫作“蚕眠”(板书,读一下这个词)。蚕眠一次就蜕一次皮,就长大一些。(黄色点击:吃、睡、脱)
练读句1。
蚕眠后有什么变化?(根据讨论,黄色点击“变”,红色点击“黄”)
练读句2。(喜爱、喜悦)
3、指读第二节、评价、再指读、齐读。
4、练背[显示填空:()的蚕姑娘,吃了(),就睡在(),(),脱下()。醒了,醒了,变成()。]
自背、指背、齐背。
第三~五节
1、过渡:第一次蚕眠,黑姑娘变成了黄姑娘。(画面显示:又黄又瘦的蚕图)黄姑娘又是怎样生长变化的呢?蚕的`一生到底要眠几次呢?轻读三~五节。这三节在句式结构上与第二节基本相同,但有个别的词、句改变了,请把改变的地方划出来,多读读。
2、交流:
(1)蚕姑娘一生要眠几次?(四次)[板书]
(2)它的外行、颜色有什么变化呢?我们来看:刚从蚕卵里钻出来的蚕姑娘是又黑又小的?第一次蚕眠后,变得又黄又瘦?第二次眠后,变得又白又嫩?第三次眠后,变得又白又胖?第四次蚕眠后呢?书上并没有“又白又亮”这个词,你是怎么知道的?(边问边显示图与词)
3、下面我们来细看每一小节。
(画面显示:第三节)(“又黄又瘦”、“又”、“黄”、“白”变色)练读。
第二次蚕眠后,黄姑娘变成了白姑娘。(画面显示:又白又嫩的蚕图)
(画面显示:第四节)(与第二节不同之处变色)练读。
我们来看一下发胖的蚕姑娘。(画面显示:又白又胖的蚕图)
(画面显示:第五节)(与第二节不同之处变色)练读。
看一下发亮的蚕图。(画面显示:又白又亮的蚕图)
4、练背第三~五节。
5、小节:(画面显示:四次蚕眠的变化过程图)蚕的一声要经过四眠,吃吃睡睡,逐长大。由最初的又黑又小→又黄又瘦→又白又嫩→又白又胖→又白又亮,发生着许多有趣的变化。
第六~七节
1、蚕姑娘四眠以后,又是怎样生长变化的呢?自读第六~七节。有什么不懂的地方打上“?”,如果你读懂了,想考考大家什么问题,也可作个记号。
2、交流
(1)(画面显示:第六节)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吗?
两个要点:“蚕山”。师:有的把稻草截成一段段,用格子绞在一起,做成一条柴龙。有的用纸板做成格子状。(显示相关图)
“要盖新的房”。师:“要盖新的房”指什么?(板书:结茧)
(2)蚕姑娘怎样结茧的?(板书:吐丝)(画面显示:茧图)你们看,漂亮吗?蚕宝宝用一根细细的丝要做成这么大的茧子,对它来说是一项很巨大的工程,需要它付出艰辛的劳动,是很不容易的。练读第六节的句2→练读第六节。
(3)(画面显示:第七节)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吗?
(点击“一声也不响”)它在干什么呢?(显示:蛹图)它变成了蛹。练读句1。
(4)过了好几天,茧子开了窗。变了,变了,变成蛾姑娘。(画面显示:蛾图)这是多神奇啊!练读句2、3。
(5)蚕吐丝结茧后,变成了蛹,又变成了蛾(板书:吐丝结茧、蛾)。练读第七节。
三、总结:
1、师小结:到这里为止,我们了解了蚕的整个生长过程。(画面显示:整个生长过程图)指生上台看着图介绍。
2、学了课文,不知道大家现在有什么感受?
3、师:大千世界,有着许多可爱的昆虫,它们各自有着神奇有趣的生长过程。
只要我们多注意观察、研究它们,我们就能揭开它们生长的秘密,得到很多的知识,也得到无穷的乐趣。
《蚕姑娘》教学设计14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初步了解蚕的生长过程和形态变化,激发学生对昆虫的研究兴趣。
教学重点:
学会本课字词,了解蚕的整个生长过程。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自读课文,边读边想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2.复习检查生字词。(课件出示词语,学生认读并检查掌握情况)
二、细读文本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蚕儿什么时候出来吗?你从哪里知道的?读一读。这里用了一个“钻”,从这个字你感受到什么?
2.蚕姑娘这么急切地钻出来想见见阳光明媚的春天,小朋友们也十分急切地想见见蚕姑娘是什么样子,那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刚出来的蚕姑娘的样子吧!
刚刚从蚕卵里钻出来的蚕姑娘是怎样的后来又变成什么样子的?请大家自己读读课文的2——5自然段。(板书:又黑又小——又黄又瘦——又白又嫩——又白又胖)
3.第二自然段
(1)刚出来的蚕姑娘又黑又小,它出来后干了些什么?找人读第2自然段。
板书“吃——睡——脱——醒——变”
(2)蚕吃桑叶的几天当中,它是在动着的;而从睡到醒当中的时间里,它是不吃也不动的,这叫做蚕眠。蚕姑娘一生经过了几次蚕眠?每一次蚕眠后都有一个相同的过程,是什么?(蜕皮)第一次蚕眠它发生了什么变化?(脱了黑衣裳,变成黄姑娘)
(3)齐读第二自然段。
4.第三自然段
(1)又黑又小的蚕姑娘变成了黄姑娘之后,它又做了些什么?找同学读第三自然段。
(2)读了这一段,你和刚才的第二自然段比一比,你有什么发现?句式有很多相同之处,哪里相同?还存在一些不一样的地方,你发现了吗??(“又黑又小”换成“又黄又瘦”;“黑”换成“黄”,“黄”换成“白”)为什么“就”要换成“又”? 谁能说说“就”和“又”有什么不同?
(3)第二次蚕眠和第一次蚕眠经历了相同的过程,它“先吃了几天的桑叶,又睡在……醒了,醒了,变成白姑娘。”(教师指着板书带着学生一起回顾)不同的是黄姑娘经过了二次蚕眠变成了白姑娘。
5.后来蚕姑娘又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呢?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的4、5段。
(1)你发现了什么?
(2)课件出示“又______又______的.蚕姑娘,吃了几天桑叶,______睡在蚕床上,不吃也不动,脱下______衣裳,换上______衣裳。醒了,醒了,变成______姑娘。”你能不能看着屏幕给大家介绍一下蚕姑娘的第三次蚕眠?
(3)看来这样难不住大家,那你能根据黑板上的提示“吃——睡——脱——醒——变”给大家介绍一下第四次蚕眠吗?
6.指导背诵
7.经过四次蚕眠,蚕儿该吐司结茧了,他是怎么做的?齐读第六自然段。蚕山是什么?“新的房”指什么?新房盖好了,蚕姑娘的心情怎么样?(指导学生读好“成了,成了”)
8.教师补充:蚕姑娘在茧子里面还需要退一层皮变成蚕蛹,蚕蛹后来变成蛾,
齐读最后一段。
后来,蚕蛾产卵后死去,第二年春天,蚕卵又能孵出小蚕来,又开始新一轮的生长过程。
三、总结拓展
这节课我们知道了蚕儿从出生到变成蛾的经过,了解了蚕姑娘的一生。蚕姑娘牺牲自己,为人类吐丝制成了许多美丽的绸缎,早在古代著名诗人李商隐就写到“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蚕姑娘》教学设计15
对于《蚕姑娘》这一课,实在没什么把握,课文特别长,学生能掌握吗?虽然也在网上参考了不少教案,但总觉得不是很满意,如何根据自己班的实情开展教学,我决定采用王美卿老师所教的办法试一试。
教学过程:
师:上课前先给大家猜个谜语:姑娘真勤劳,专门吃树叶,成天吐银丝,供人做穿载。
生:蚕(异口同声)。
师:你养过蚕吗?
(很多学生举起手来,请一个学生介绍)
[自评;通过谜语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再通过请学生介绍养蚕的经历,激起学生学习兴趣]
师:先请大家做第一件事,读课后生字,把字音读准。(生读生字)
师:做第二件事,读读课文,把课文句子读通顺。(生读课文)
师:做第三件事,考虑两个问题:蚕姑娘是从什么地方钻出来的?蚕姑娘一共睡了几次?(生再读)
生:蚕姑娘是从蚕卵中钻出来的。
出示:蚕卵指读,告诉学生“蚕卵”就是小朋友看见的小黑点。
生:蚕姑娘一共睡了四回,从第六小节中可以找到。
师:那我们一起来学习蚕姑娘四次睡觉变化的过程。
师:什么季节,蚕姑娘从“蚕卵”里面钻出来?
生:春天。
师:从哪读出来的?
(生读第一小节)
师:春天到了,万物复苏,天气变得怎样?
生:春天天气暖洋洋,师:蚕姑娘从哪钻来来?
生:蚕卵里钻出蚕姑娘。
[自评:这是从王老师那学来的朗读回答法,学生可以多次重复课文内容,一下就把课文,内容记牢了。]
师:蚕姑娘第一次睡觉后发生了什么变化?请你用笔划下蚕姑娘这时的样子?
(生读后找出“又黑又小”)
师:又黑又小的蚕姑娘,它的'生存需要哪几个条件?
生:要吃桑叶。
生:还要睡觉。
出示:桑叶蚕床指读。
师:吃饱后他怎样?
生:一动也不动开始睡觉。
师:课文里说——不吃也不动。
师:接着蚕姑娘发生了什么变化?
生:脱下黑衣裳,变成黄姑娘。
出示:黑衣裳黄姑娘指读。[
齐读第一小节后进行连词成句练习。
(按此方法学习第二小节)
[自评:本课生字较多,如何把这些生字结合到课文的教学中,成为本课的难点。我把生字词写成词卡,通过问题的设计,把这些生字词引出,相机教授,学生一下就接受了。再把这些词语串起来,就连成了一个小节,学生看着词卡,基本上能把本小节的内容复述下来,突破了课文要求背诵的难点,同时也减轻了学生的课后负担。]
【《蚕姑娘》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蚕姑娘教学设计06-22
苏教版《蚕姑娘》优秀教学设计07-04
苏教版《蚕姑娘》教学设计范文07-04
蚕姑娘教学实录07-01
《蚕姑娘》教学实录与反思06-28
《蚕姑娘》课堂教学实录07-04
《蚕姑娘》优秀课堂教学实录07-04
《蚕姑娘》的教后记06-26
《蚕姑娘》教后记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