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作文

时间:2024-04-14 08:56:00 传统文化 我要投稿

传统文化作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作文吧,写作文可以锻炼我们的独处习惯,让自己的心静下来,思考自己未来的方向。怎么写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传统文化作文9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传统文化作文

传统文化作文 篇1

  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也是传统的礼仪之邦,“讲礼仪”是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显著特色。《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也明确要求现代小学生要礼貌待人,遵规守纪,严于律己。

  在我们的身边,有一部分同学还有一些不文明的行为。例如,在我们的校园内比如楼梯上经常会看到与我们美丽的校园极为不和谐的纸屑,教室里、校园的角落里食品包装袋随处可见,甚至有些同学认为反正有值日生打扫,扔在地上是没有关系的。再例如,有些同学经常在学校的走廊里追逐打闹,走路推推搡搡,还有一部分同学相互之间讲脏话、粗话,甚至还有个别同学故意破坏学校的公共财物。我们很多同学把学习文化放在首位,而忽视了社会公德的培养和文明习惯的养成。事实上,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保证我们顺利学习的前提,也是树立健康人格的基础。作为新时代的小学生,我们应该注重自己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的言谈、行为举止,自觉履行我们应该遵守的文明礼仪。文明礼仪说起来容易,要真正做起来并不容易,原因就在于我们在平时生活中对文明礼仪并不怎么重视,从而我们会忽略文明。

  文明是什么?文明是路上相遇时的微笑,是同学有困难时的热情帮助,是平时与人相处时的.亲切,是平时遇到师长时的主动问好,是一不小心碰到对方后的一声对不起,是自觉地将垃圾放入垃圾箱的行为举动,是看到有人随地吐痰后的主动制止……文明是一种品质,是一种修养,是被大家广泛推崇的一种道德行为。

  做文明人就要文明用语,文明做事。作为新时代小学生的我们如果不能继承和发扬这种传统美德,就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小学生,不能做一个文明的人。“良言入耳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文明礼貌是很容易做到的事情,同时也是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我们应当遵照小学生守则和日常行为规范,严格的要求自己,只要我们从平时的一言一行做起,尊敬师长,团结同学,文明用语,我们就会成为新时期文明的小学生。如果你失去了今天,你不算失败,因为你还有明天;如果你失去了金钱,你不算失败,因为你人生的价值不在于金钱;如果你失去了文明,你将是彻底的失败,因为你已经失去了做人的真谛。

  让我们携起手来,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从良好的行为习惯做起,做一个讲文明、讲礼貌的小学生。让文明之花,礼仪之花,开满校园。

传统文化作文 篇2

  想吃饺子就要包饺子,这饺子可不是很容易做的。包饺子之前首先要和面。我倒了一些面放在盆里,又拿碗倒了一些水放了进去。刚开始水倒少了,揉出来的面拿起来向下掉面渣。又加了点水之后,面又都粘在我手上。哎,水总是加的不合适,光和面就这么难,等到吃上饺子要等到什么时候啊!又加了一点干的面粉,面总算弄好了。可是一听妈妈说面还要放半个小时,真等的我不耐烦了。面好了我等不及的冲到面旁边,拿出一小块面学着妈妈以前包饺子的动作把面揉成一个细长条。

  结果揉的一节粗一节细的还好揉了好长时间终于揉好了。我突然想:既然饺子作为中国传统文化流传了下来,饺子就一定很美味,但是肯定有一定的制作难度。为了吃上美味的饺子努力!接下来开始把面切成小块,再继续擀皮。擀皮是最难的`事了,也是重中之重。如果皮薄了饺子容易破,如果皮厚了饺子馅熟了皮没熟。我把一小块一小块的面按成了可爱的小柿饼大小,便准备擀皮了。我一手拿着小饼,一手拿着擀面杖擀饺子皮。哎,像妈妈那样擀皮好难啊,我实在学不会最后我就像擀大饼一样擀了饺子皮。

传统文化作文 篇3

  中华文明古老厚重又炫彩多姿,其中最具有特色的莫过于本民族的传统节日。这里我想简单地讲述一下清明节。

  大约每年的公历四月五日是清明节。相传清明节是人们为了纪念春秋时期的忠义之士介子推而设立的。这天家家户户不生火做饭,只吃冷食,所以清明节又被称为“寒食节”。

  清明既是节气又是节日。作为节气是指天气开始慢慢变暖可以春耕播种了。路边的小草逐渐焕发出生命的'绿色。大地积聚着苏醒的能量。

  清明做为习俗又是个扫墓祭拜故去亲人的节日。这天人们携带洒食果品跟鲜花来到亲人的墓前,清除杂草,摆上供品,向逝去的亲人表达自己的思念。

  清明正是春光明媚的时节,人们三、五成群春游踏青,感受着春天的盎然生机,体会着大自然的美好。唐朝诗人杜牧有诗绘《清明》,北宋张择端名画《清明上河图》也以它的传世向人们展示着清明时节大地的勃勃生机以及城市的繁华与人们的忙碌。

  清明,它涵盖着人们对先人的追思也表达着人们对无限春光的美好期待!

传统文化作文 篇4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人活着分三六九等,人死后也有贵贱高低之别。有威望受尊崇能力广大的常敬为“神”,有特殊才能可以长生不死的称作“仙”,一般人死了,才叫“鬼”或“小鬼”。通常认为,鬼是人死后所留下的灵体。因此,“鬼”又称鬼魂、亡魂、亡灵、幽灵、幽魂。

  我相信这世间,谁也没有见过真正的鬼,到底鬼是什么模样,只能是想象或揣测。 从“鬼” 字来看,应该是大头小身子弯着腿。按照古书解释, 鬼者,归也。传说人死之后,其精气归于天,肉归于地,血归于水,脉归于泽,声归于雷,动作归于风,眼归于日月,骨归于木,筋归于山,齿归于石,油膏归于露,毛发归于草,呼吸之气化为亡灵而归于幽冥之间。这种说法似乎与追日的夸父死后所化有别,但仔细想来,大体还是一致的。

  在乡下农村,一说到鬼,常常让人毛骨悚然。在我幼小的心目中,鬼似乎都是恶魔厉鬼,一般都是些非正常死亡的年轻人变化而成。譬如饿死鬼面色蜡黄,吊死鬼身披绳索,淹死鬼脸色苍白,病死鬼骷髅一般。记得当时,村里死了年轻人,每逢落黑(黄昏以后),小孩们都不敢出门。就是平常,有时候 家长不想让孩子在外疯跑,或小孩气人不听话,也常常拿鬼来吓唬 。我们乡下有一种说法,叫“近怕鬼,远怕水”,意思是近地方才知道哪里有鬼哪里无鬼,如果远了,就不必怕鬼了,因为他不知有鬼,却又不知水之深浅,所以变成了远怕水。

  看起来怕与不怕,只在自己心里有鬼没鬼。常言说得好:“心中无悬事,不怕鬼敲门。”,只有怕鬼,才有鬼;只有心中有鬼,才怕鬼。

  我就曾经有过这方面的经历,记得是刚上初一,正赶上一个大雾迷蒙的清晨,路过村后那棵神秘的大柳树下,我看到不远处路边的一座大坟前,似乎有一个人弯着腰,形态奇怪,我不由得害怕了,猛的跑了起来,越跑越听见后面有“噗噗踏踏”的声音,我跑得越快,后面的声音越急,我惊出一身冷汗,一口气跑到了大路口,等真切地看到前面有人了,才慢慢的停下来,后面的声音也逐渐变小了,我恢复了神气,这才发现,所谓追赶的“噗踏”声,原来是父亲给我刚买的军用式挎包正好贴在臀部,跑起来,上面两根带子来回击打包中新发的书本不时发出声音,回头再看大坟前的那人,却是新立的一块路标牌,我真的是虚惊一场。

  说到鬼,我们必须谈及一个人物,那就是钟馗。 钟馗是中国民间传说中驱鬼逐邪之神,相传他是唐初终南山人,生得豹头环眼,铁面虬鬓,相貌奇丑;但很有才华,满腹的经纶,且为人刚直,不惧邪。钟馗捉鬼的故事最早见于宋代沈括的《梦溪笔谈》,到明代大致定型,其中所讲唐玄宗之梦与吴道之之画被广为流传,“钟馗捉鬼”早已成了我国江淮地区端午习俗。至于钟馗究竟是何许人尚无定论,不过,钟馗的形象经过多次改造,已经成为中国民俗文化中人们喜闻乐见的图画,由此而衍生出许多具有喜庆气氛的鬼文化。

  关于对鬼的认识,东汉王充的《论衡·订鬼》中早有论述:“凡天地之间有鬼,非人死精神为之也,皆人思念存想之所致也”“鬼者,人所见得病之气也”“鬼者,物也,与人无异“鬼者,老物精也”“鬼者,本生于人,时不成人,变化而去”“人之见鬼,目光与卧乱也”。他说的大体意思是人们所谓的“鬼”不过是气物的一种变化形式而已,它与人与物不同的是它属于人的思念存想;人之所以见鬼,是病卧乱想罢了,是人的精力不济的'表现。这些说法和看法大多带有朴素的唯物思想,具有一定的道理。不过鬼神的说法应与中国几千年的宗教传统有关,作为一种祭祀或寄托哀思的方式也未免不可,随着科学的发展,有关鬼的话题都将永远成为鬼话。

  想起那个横扫一切“牛鬼蛇神”时代, 人们都像疯了一样,即便是对传统的封建迷信思想给与了有力的打击,但也造成了意识形态领域极大的混乱与悲哀,专一的所谓纯净“红”的统治让个人崇拜达到了巅峰,对国家对社会对人民造成的危害是深远的和长久的,甚至是无法估量和无法弥补的,历史的教训是深刻的。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对待鬼神呢?我觉得几千年前的孔圣人有一句话“敬鬼神而远之”,很精辟,值得深思。一是要心存敬畏。不要动不动就自以为是,大自然本身就有它运行的规律,我们只有逐步的接近它,慢慢的认识它,才能让人们从迷信中转向科学。二是要弄不清搞不明或者说暂时无法让群众明白的,不要急躁,姑且避开它,远离它,着手用力搞些实实在在的东西,做些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物质的东西上去了,精神领域的东西也就自然会引起关注。

  中元鬼节是我国民间流传已久的习俗,祭奠祭奠亡灵,表达表达哀思,有什么不好?为什么一定要削平人家的老祖坟而后快呢?即便是强制或命令似的推行了,百姓心里服气吗?很多时候,自然的东西还需自自然然地解决,人为强制只能加大反推力,正确的方法则是引导,则是把握看似顺其自然中的大势。中国有中国的国情,办中国的事情,离开了中国人民和中国传统,不能算是把握了中国的国情,顺应了国人的诉求和传统发展的方向,才算真正把握了我国的大局。

  鬼节,鬼话 ,绝不是诡异。每个有头脑的中国人自己去思考吧。

传统文化作文 篇5

  中华戏剧有许多种类:昆曲、湘剧、京剧、川剧……我最喜欢看木偶戏。

  木偶戏是由一些手工做的小公仔,再装上几条绳子,由幕后的演员用手拉动绳子,公仔就动起来了。幕后演员通过绳子拉动公仔把戏剧表演出来。

  有一次,我去看木偶戏,戏名叫《武松打虎》。幕后演员拉动一条绳子,一只凶猛的`老虎出现了。这时又有人放下一张桌子,幕后演员再次拉动绳子,威风的武松从后台出来了。

  这时,老虎突然冲向武松,我看得非常紧张,十分担心武松。幕后演员又拉动绳子,武松一拳打过去,经过一轮激烈的战斗后,武松终于把老虎打死了。木偶戏结束后,幕后演员出来感谢大家,观众都给予热烈的掌声,称赞这场精彩的演出。

  瞧,木偶戏很精彩吧!有机会你也去看一看,感受一下中华戏剧的独特魅力。

传统文化作文 篇6

  在整个庞大的艺术王国中,我最爱的不是绘画,不是雕塑,更不是那些让人难以理解的艺术。我最喜欢的,是我们中华传统文化——书法。

  我接触书法应该是比较早的,当我六七岁第一次看到书法作品展览的时候,就深深的被书法的那种特有的优美,特有的风格所吸引了。书法在我小的时候就播下了美的种子。到了三年级,我正式踏入了书法的大门——成为了书法培训班的一员。

  在种类繁多的书法世界里,我见识到了隶书的端庄,见识到了行书的飘逸,也见识到了草书的狂放,但我最爱的却是楷书,爱的是楷书的俊美,爱的是楷书骨子里的`坚韧,爱的是楷书里包含的无穷的奥意。在楷书之中,我又偏爱颜真卿的风格,颜体内涵雄浑、秀丽,字型宽阔丰满,布局茂密凝重,笔饱墨酣,雄伟豪壮,实在令人赞叹不已。

  楷书一个字要写的好极其困难,因为每一个字都要认真琢磨一笔一画,就拿一横来说,你必需先运笔,中间要保持平衡,最后收笔,当初我第一次练这个笔画时,左写一个不像,右写一个不像,看上去就像一条小蛇,但我努力练习,当我的手臂酸的差点拿不住笔的时候,我才写出一个勉强符合要求的横。

  书法让我不仅能体验到美,还让我悟出了许多道理。记得有一次,我在写作品时,在写到最后一个字时,一不小心把最后一个字蘸多了。

  墨,我以为没什么大不了的事。当我把作品交给老师时,希望就这样算了。但我的老师说:“不行,你知道吗?每一副作品都要费尽全力,这样才能进步,我们只有认真写了,才会有收获。”我只好把作品重写,结果那副作品在全市比赛中得了三等奖。并且,从此以后的每一副作品我都不敢马虎了

  记得还有一次,我写书法写的不耐烦了,因为我写的那个“德”字总是写不好,我眼泪都差点急出来了,当我又一次写出一个歪歪扭扭的“德”字时,我再也控制不住了,我抓起笔就往地下一扔,正当我准备踩一脚的时候,我止住了,我突然想到一个故事:王羲之为了练毛笔,把一池的水都洗黑了,这才有了辉煌的成就,我只不过练了几遍而已,有什么好烦的?我重新把心态调整好,捡起毛笔,继续练了起来。从此,我养成了无论做什么事都耐心的好习惯。

  在书法中我学到了很多的道理,已经让我受益匪浅。但这只是开始,书法中蕴含的哲理我学也学不完,我要在书法的世界里、在中华浩瀚的文明里继续努力、继续学习、继续探索。衷心的谢谢你,我的好朋友——书法。

传统文化作文 篇7

  中国,一个具有五千年历史的国家;一个具有传统文化的国家;一个具有数亿人的国家;“学习争先虽重要,文明礼貌也要好。学校规定都遵守,见到老师要礼貌。同学之间相友爱,友谊小手牵的牢。爱护公物放心上,树立新风我做到。”这是一首文明礼貌歌。礼貌就是中国传统文化之一。

  礼貌的定义:是指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意念和行为,是言谈举止对别人的尊重与友好的体现。小的时候,父母总是说见到人一定要叫。小的时候的我天真烂漫,很听父母的话,一见到认识的人就会叫个不停,什么阿姨叔叔啊;现在的我已是一个高一的学生了,不怎么爱叫人了,只有在父母的逼迫下才会叫人。一般见到熟人也就笑笑而已了……老妈一直说“见认识的人一定要叫,这是礼貌问题。要做一个有礼貌的好孩子。”老师也经常说“在校一定要叫老师好,要做一个有礼貌的好学生。”可是现在的我,总觉的自己是一个小大人了,一直嘴边挂着阿姨叔叔什么的,会被我自己的朋友、同学笑话。

  我承认这一点我做的不好,然而我有自信的说我有一点做的很好----那就是尊老爱幼。坐车是一件很普通的'事,特别是公交车。在公交车上,后门一开就能看见三把黄色的单人座椅,这三把座椅是专门为老弱病残所设的。然而我总是会看见一个孕妇或老人站着,偏偏会有年轻人、中年人坐在旁边。其实我猜想坐着的人有想让位的,然而就是自己不想吃亏。直到售票员说“谁能让一下位???!!!”我有信心说我不是这样的!因为我做到,看见这样的情况会主动让位!礼貌不用花钱,却能赢得一切!礼貌能使有礼貌的人喜悦,也使那些受人礼貌相待的人喜悦!让我们行动起来,做一个有礼貌的人。来继续传承中华的传统美德----礼貌!

传统文化作文 篇8

  一把剪刀和几张纸,能做什么呢?经过灵巧的双手,它却可以变成精美的图案噢。

  剪纸的历史十分悠久,最早可以追溯到汉唐时期。那时的`民间妇女用金银箔和彩帛剪成吉祥图案等装饰物,贴在脸的两侧。现代的剪纸大多出之农村妇女之手,她们剪出的花样大都是农民最向往的东西,如:家禽、家畜、花鸟、农作物、戏曲故事、吉祥图案等。贴在窗上的是窗花,贴在门上的是门签,少数作为墙花、顶棚花、喜花、灯花和刺绣的花样。此外剪纸还被用作祭祀祖先和神仙所用供品的装饰物。

  剪纸的花样和地方也有密切的关系,北方剪纸的花样大多是戏曲人物,而南方的剪纸精巧秀丽,多作为刺绣的底料。

  剪纸,你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传统文化作文 篇9

  很小的时候读过王蒙的书,那时候只有十四五岁,是受叔叔的影响,在人民文学上看到王蒙的名字和文章,在记忆中很模糊。九九年在浙江义乌才真正的接触王蒙的小说《青春万岁》,后来断断续续读过许多他的散文笔录,一直到现在记忆犹新。昨天得于中山作协的赠票,我和绪才有幸聆听了王蒙先生的中山第一讲《文化建设与传统文化》,受益匪浅,他对传统文化和当下的文化建设演讲令我意犹未尽。

  第一次与著名作家、智者、思想家、文学家的亲密接触,令我心生敬仰。王蒙先生从王国维、严复、陈独秀、鲁迅等人对传统文化的不同态度和处理方式讲起,使我们渐入佳境。讲到中国文化的本质,是汉语与汉字,是一种本质主义,使我耳目一新。王蒙先生把汉语与汉字和英美日俄等国文字的语法进行对比,并以自己的作品《夜的眼》被翻译成他国文字时遇到的文字尴尬为例,生动地证实了自己的论证主题。王蒙说,中国的传统文化,不是诗词歌赋,也不是仁义礼智信,而是汉语与汉字,是一种本质主义。汉字表形表意,相互关联,也使得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谈到政治,王蒙先生同样中西比较,指出中国传统文化的泛道德主义和西方传统文化追求合法性的不同。

  王蒙先生对传统文化的释解让我们看到了一代文豪的博大精深,他的知识积累和阅历以及幽默,无不显示出大智慧者的素质。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再生上,王蒙先生说,中国的传统文化在历史上意义非凡,是至今活着的唯一古老文化,它曾经面临着断裂的危机,但最终还是经受住了考验,现在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中国的传统文化很有价值,消灭不了,中国文化尽管有落后、僵化、腐朽的一面,但更有它的灵活的、开放的、能够吸纳、适应和自我调节,获取新的生命力的一面。在和谐文化上,王蒙说,和谐文化在报纸上谈得很多,因为意犹味尽各种文化的不同因素在起作用,我们的文化便高度的包容了、融合了多民族的文化,宗教文化,近一两百年以来我们从西方吸引了大量的文化观念、文化思考模式。整个演讲在王蒙先生的博古通今中渐入佳景,后来在传统文化和和谐文化与当今的文化建设上面,以自己的亲游法国先贤祠为例,并在幻灯片打出了一些中国先贤,建议中山在建设文化名城时也建个类似的中山先贤馆,讲座就嘎然而止。直到工作人员在屏幕上打出“谢谢大家”的时候,我才缓过神来,知道演讲结束了,这说明王先生演讲的精彩,另一方面也说明了王先生的很匆忙,从现场打出的幻灯片上看,演讲精简了差不多三分之一。王蒙先生的治学严谨,从讲座中引用老子的话“谷得一以生”和“谷得一以盈”中,“生”与“盈”的两种说法,王蒙先生都予以申明可以看出。演讲中,王蒙先生以“王剪伐楚”和中庸之道的例子来解剖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彩展开,感觉有些太少。

  整个演讲中,深刻的印象到王蒙先生对我们国家文化建设的期望。他说,中国文化我们不是关起门来搞,我们有一个开放的态度,而且学来以后,这个东西就是我们自己的了。学习英语和汉语并不矛盾,汉语学会了也就是母语学会了,才能学习其他的外语;外语学好了,也能反过来比较一下,认识自己语言的美好和特色,对中国的文化,我们应该非常有信心的,非常开朗的,非常开放的,向全世界学习他们的优秀文化,同时也向他们传播我们的优秀文化。

  王蒙先生在谈及他在新疆的十六年,他说,那是一个坚持的十六年,从未有过怨天尤人。人在逆境时会得到很多教训,在那个年代他失去了很多,但历史是无法改变的,但很多时候坏事也变成了好事,磨练了他的意志。他爱新疆,新疆是他的第二故乡,他还说计划20xx再次回新疆看看他记忆里的`戈壁滩,朴实的新疆乡亲。

  讲座接近尾声,王蒙先生接受观众的现场提问,本来安排20分钟,后来超过半个钟。有香港、澳门、珠海、潮洲等中山周边城市赶过来的听众提问,问王蒙先生对80后出现的作品和作家的创作怎么看待,他说80后的作品读得不多,但羡慕他们的生活,他们的小说充满了浪漫情调和随心所欲的生活,有一种倾向,就是喜欢用粗话,其实这种作品距离真正的生活,人生的感悟相差非常大。80后很单纯,他们理解的人生总是很单纯很美丽,他们没有过多少磨难,其实,人生并不是他们理解的那个样子。

  演讲结束后听众的热情一直在会场延续,掌声如潮,王蒙先生的《文化建设和传统文化》引领着我们的思绪穿越了五千年的文化时空。先生的厚重、睿智、幽默给我们带来了他对生活的感悟,自然随和,不事雕琢,在平静中蕴藏着智趣和从容,即充满了人间的烟火气息,似又若即若离,又向远方潇洒走去。

《传统文化作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传统文化作文】相关文章:

【经典】传统文化的作文07-27

传统文化的作文(精选)07-04

传统文化的作文11-02

传统文化的作文07-06

传统文化的作文11-17

与传统文化的作文01-15

传统文化的中学作文06-28

传统文化孝道作文02-04

优秀传统文化的作文07-20

传统文化作文[经典]07-25

传统文化作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作文吧,写作文可以锻炼我们的独处习惯,让自己的心静下来,思考自己未来的方向。怎么写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传统文化作文9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传统文化作文

传统文化作文 篇1

  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也是传统的礼仪之邦,“讲礼仪”是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显著特色。《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也明确要求现代小学生要礼貌待人,遵规守纪,严于律己。

  在我们的身边,有一部分同学还有一些不文明的行为。例如,在我们的校园内比如楼梯上经常会看到与我们美丽的校园极为不和谐的纸屑,教室里、校园的角落里食品包装袋随处可见,甚至有些同学认为反正有值日生打扫,扔在地上是没有关系的。再例如,有些同学经常在学校的走廊里追逐打闹,走路推推搡搡,还有一部分同学相互之间讲脏话、粗话,甚至还有个别同学故意破坏学校的公共财物。我们很多同学把学习文化放在首位,而忽视了社会公德的培养和文明习惯的养成。事实上,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保证我们顺利学习的前提,也是树立健康人格的基础。作为新时代的小学生,我们应该注重自己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的言谈、行为举止,自觉履行我们应该遵守的文明礼仪。文明礼仪说起来容易,要真正做起来并不容易,原因就在于我们在平时生活中对文明礼仪并不怎么重视,从而我们会忽略文明。

  文明是什么?文明是路上相遇时的微笑,是同学有困难时的热情帮助,是平时与人相处时的.亲切,是平时遇到师长时的主动问好,是一不小心碰到对方后的一声对不起,是自觉地将垃圾放入垃圾箱的行为举动,是看到有人随地吐痰后的主动制止……文明是一种品质,是一种修养,是被大家广泛推崇的一种道德行为。

  做文明人就要文明用语,文明做事。作为新时代小学生的我们如果不能继承和发扬这种传统美德,就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小学生,不能做一个文明的人。“良言入耳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文明礼貌是很容易做到的事情,同时也是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我们应当遵照小学生守则和日常行为规范,严格的要求自己,只要我们从平时的一言一行做起,尊敬师长,团结同学,文明用语,我们就会成为新时期文明的小学生。如果你失去了今天,你不算失败,因为你还有明天;如果你失去了金钱,你不算失败,因为你人生的价值不在于金钱;如果你失去了文明,你将是彻底的失败,因为你已经失去了做人的真谛。

  让我们携起手来,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从良好的行为习惯做起,做一个讲文明、讲礼貌的小学生。让文明之花,礼仪之花,开满校园。

传统文化作文 篇2

  想吃饺子就要包饺子,这饺子可不是很容易做的。包饺子之前首先要和面。我倒了一些面放在盆里,又拿碗倒了一些水放了进去。刚开始水倒少了,揉出来的面拿起来向下掉面渣。又加了点水之后,面又都粘在我手上。哎,水总是加的不合适,光和面就这么难,等到吃上饺子要等到什么时候啊!又加了一点干的面粉,面总算弄好了。可是一听妈妈说面还要放半个小时,真等的我不耐烦了。面好了我等不及的冲到面旁边,拿出一小块面学着妈妈以前包饺子的动作把面揉成一个细长条。

  结果揉的一节粗一节细的还好揉了好长时间终于揉好了。我突然想:既然饺子作为中国传统文化流传了下来,饺子就一定很美味,但是肯定有一定的制作难度。为了吃上美味的饺子努力!接下来开始把面切成小块,再继续擀皮。擀皮是最难的`事了,也是重中之重。如果皮薄了饺子容易破,如果皮厚了饺子馅熟了皮没熟。我把一小块一小块的面按成了可爱的小柿饼大小,便准备擀皮了。我一手拿着小饼,一手拿着擀面杖擀饺子皮。哎,像妈妈那样擀皮好难啊,我实在学不会最后我就像擀大饼一样擀了饺子皮。

传统文化作文 篇3

  中华文明古老厚重又炫彩多姿,其中最具有特色的莫过于本民族的传统节日。这里我想简单地讲述一下清明节。

  大约每年的公历四月五日是清明节。相传清明节是人们为了纪念春秋时期的忠义之士介子推而设立的。这天家家户户不生火做饭,只吃冷食,所以清明节又被称为“寒食节”。

  清明既是节气又是节日。作为节气是指天气开始慢慢变暖可以春耕播种了。路边的小草逐渐焕发出生命的'绿色。大地积聚着苏醒的能量。

  清明做为习俗又是个扫墓祭拜故去亲人的节日。这天人们携带洒食果品跟鲜花来到亲人的墓前,清除杂草,摆上供品,向逝去的亲人表达自己的思念。

  清明正是春光明媚的时节,人们三、五成群春游踏青,感受着春天的盎然生机,体会着大自然的美好。唐朝诗人杜牧有诗绘《清明》,北宋张择端名画《清明上河图》也以它的传世向人们展示着清明时节大地的勃勃生机以及城市的繁华与人们的忙碌。

  清明,它涵盖着人们对先人的追思也表达着人们对无限春光的美好期待!

传统文化作文 篇4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人活着分三六九等,人死后也有贵贱高低之别。有威望受尊崇能力广大的常敬为“神”,有特殊才能可以长生不死的称作“仙”,一般人死了,才叫“鬼”或“小鬼”。通常认为,鬼是人死后所留下的灵体。因此,“鬼”又称鬼魂、亡魂、亡灵、幽灵、幽魂。

  我相信这世间,谁也没有见过真正的鬼,到底鬼是什么模样,只能是想象或揣测。 从“鬼” 字来看,应该是大头小身子弯着腿。按照古书解释, 鬼者,归也。传说人死之后,其精气归于天,肉归于地,血归于水,脉归于泽,声归于雷,动作归于风,眼归于日月,骨归于木,筋归于山,齿归于石,油膏归于露,毛发归于草,呼吸之气化为亡灵而归于幽冥之间。这种说法似乎与追日的夸父死后所化有别,但仔细想来,大体还是一致的。

  在乡下农村,一说到鬼,常常让人毛骨悚然。在我幼小的心目中,鬼似乎都是恶魔厉鬼,一般都是些非正常死亡的年轻人变化而成。譬如饿死鬼面色蜡黄,吊死鬼身披绳索,淹死鬼脸色苍白,病死鬼骷髅一般。记得当时,村里死了年轻人,每逢落黑(黄昏以后),小孩们都不敢出门。就是平常,有时候 家长不想让孩子在外疯跑,或小孩气人不听话,也常常拿鬼来吓唬 。我们乡下有一种说法,叫“近怕鬼,远怕水”,意思是近地方才知道哪里有鬼哪里无鬼,如果远了,就不必怕鬼了,因为他不知有鬼,却又不知水之深浅,所以变成了远怕水。

  看起来怕与不怕,只在自己心里有鬼没鬼。常言说得好:“心中无悬事,不怕鬼敲门。”,只有怕鬼,才有鬼;只有心中有鬼,才怕鬼。

  我就曾经有过这方面的经历,记得是刚上初一,正赶上一个大雾迷蒙的清晨,路过村后那棵神秘的大柳树下,我看到不远处路边的一座大坟前,似乎有一个人弯着腰,形态奇怪,我不由得害怕了,猛的跑了起来,越跑越听见后面有“噗噗踏踏”的声音,我跑得越快,后面的声音越急,我惊出一身冷汗,一口气跑到了大路口,等真切地看到前面有人了,才慢慢的停下来,后面的声音也逐渐变小了,我恢复了神气,这才发现,所谓追赶的“噗踏”声,原来是父亲给我刚买的军用式挎包正好贴在臀部,跑起来,上面两根带子来回击打包中新发的书本不时发出声音,回头再看大坟前的那人,却是新立的一块路标牌,我真的是虚惊一场。

  说到鬼,我们必须谈及一个人物,那就是钟馗。 钟馗是中国民间传说中驱鬼逐邪之神,相传他是唐初终南山人,生得豹头环眼,铁面虬鬓,相貌奇丑;但很有才华,满腹的经纶,且为人刚直,不惧邪。钟馗捉鬼的故事最早见于宋代沈括的《梦溪笔谈》,到明代大致定型,其中所讲唐玄宗之梦与吴道之之画被广为流传,“钟馗捉鬼”早已成了我国江淮地区端午习俗。至于钟馗究竟是何许人尚无定论,不过,钟馗的形象经过多次改造,已经成为中国民俗文化中人们喜闻乐见的图画,由此而衍生出许多具有喜庆气氛的鬼文化。

  关于对鬼的认识,东汉王充的《论衡·订鬼》中早有论述:“凡天地之间有鬼,非人死精神为之也,皆人思念存想之所致也”“鬼者,人所见得病之气也”“鬼者,物也,与人无异“鬼者,老物精也”“鬼者,本生于人,时不成人,变化而去”“人之见鬼,目光与卧乱也”。他说的大体意思是人们所谓的“鬼”不过是气物的一种变化形式而已,它与人与物不同的是它属于人的思念存想;人之所以见鬼,是病卧乱想罢了,是人的精力不济的'表现。这些说法和看法大多带有朴素的唯物思想,具有一定的道理。不过鬼神的说法应与中国几千年的宗教传统有关,作为一种祭祀或寄托哀思的方式也未免不可,随着科学的发展,有关鬼的话题都将永远成为鬼话。

  想起那个横扫一切“牛鬼蛇神”时代, 人们都像疯了一样,即便是对传统的封建迷信思想给与了有力的打击,但也造成了意识形态领域极大的混乱与悲哀,专一的所谓纯净“红”的统治让个人崇拜达到了巅峰,对国家对社会对人民造成的危害是深远的和长久的,甚至是无法估量和无法弥补的,历史的教训是深刻的。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对待鬼神呢?我觉得几千年前的孔圣人有一句话“敬鬼神而远之”,很精辟,值得深思。一是要心存敬畏。不要动不动就自以为是,大自然本身就有它运行的规律,我们只有逐步的接近它,慢慢的认识它,才能让人们从迷信中转向科学。二是要弄不清搞不明或者说暂时无法让群众明白的,不要急躁,姑且避开它,远离它,着手用力搞些实实在在的东西,做些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物质的东西上去了,精神领域的东西也就自然会引起关注。

  中元鬼节是我国民间流传已久的习俗,祭奠祭奠亡灵,表达表达哀思,有什么不好?为什么一定要削平人家的老祖坟而后快呢?即便是强制或命令似的推行了,百姓心里服气吗?很多时候,自然的东西还需自自然然地解决,人为强制只能加大反推力,正确的方法则是引导,则是把握看似顺其自然中的大势。中国有中国的国情,办中国的事情,离开了中国人民和中国传统,不能算是把握了中国的国情,顺应了国人的诉求和传统发展的方向,才算真正把握了我国的大局。

  鬼节,鬼话 ,绝不是诡异。每个有头脑的中国人自己去思考吧。

传统文化作文 篇5

  中华戏剧有许多种类:昆曲、湘剧、京剧、川剧……我最喜欢看木偶戏。

  木偶戏是由一些手工做的小公仔,再装上几条绳子,由幕后的演员用手拉动绳子,公仔就动起来了。幕后演员通过绳子拉动公仔把戏剧表演出来。

  有一次,我去看木偶戏,戏名叫《武松打虎》。幕后演员拉动一条绳子,一只凶猛的`老虎出现了。这时又有人放下一张桌子,幕后演员再次拉动绳子,威风的武松从后台出来了。

  这时,老虎突然冲向武松,我看得非常紧张,十分担心武松。幕后演员又拉动绳子,武松一拳打过去,经过一轮激烈的战斗后,武松终于把老虎打死了。木偶戏结束后,幕后演员出来感谢大家,观众都给予热烈的掌声,称赞这场精彩的演出。

  瞧,木偶戏很精彩吧!有机会你也去看一看,感受一下中华戏剧的独特魅力。

传统文化作文 篇6

  在整个庞大的艺术王国中,我最爱的不是绘画,不是雕塑,更不是那些让人难以理解的艺术。我最喜欢的,是我们中华传统文化——书法。

  我接触书法应该是比较早的,当我六七岁第一次看到书法作品展览的时候,就深深的被书法的那种特有的优美,特有的风格所吸引了。书法在我小的时候就播下了美的种子。到了三年级,我正式踏入了书法的大门——成为了书法培训班的一员。

  在种类繁多的书法世界里,我见识到了隶书的端庄,见识到了行书的飘逸,也见识到了草书的狂放,但我最爱的却是楷书,爱的是楷书的俊美,爱的是楷书骨子里的`坚韧,爱的是楷书里包含的无穷的奥意。在楷书之中,我又偏爱颜真卿的风格,颜体内涵雄浑、秀丽,字型宽阔丰满,布局茂密凝重,笔饱墨酣,雄伟豪壮,实在令人赞叹不已。

  楷书一个字要写的好极其困难,因为每一个字都要认真琢磨一笔一画,就拿一横来说,你必需先运笔,中间要保持平衡,最后收笔,当初我第一次练这个笔画时,左写一个不像,右写一个不像,看上去就像一条小蛇,但我努力练习,当我的手臂酸的差点拿不住笔的时候,我才写出一个勉强符合要求的横。

  书法让我不仅能体验到美,还让我悟出了许多道理。记得有一次,我在写作品时,在写到最后一个字时,一不小心把最后一个字蘸多了。

  墨,我以为没什么大不了的事。当我把作品交给老师时,希望就这样算了。但我的老师说:“不行,你知道吗?每一副作品都要费尽全力,这样才能进步,我们只有认真写了,才会有收获。”我只好把作品重写,结果那副作品在全市比赛中得了三等奖。并且,从此以后的每一副作品我都不敢马虎了

  记得还有一次,我写书法写的不耐烦了,因为我写的那个“德”字总是写不好,我眼泪都差点急出来了,当我又一次写出一个歪歪扭扭的“德”字时,我再也控制不住了,我抓起笔就往地下一扔,正当我准备踩一脚的时候,我止住了,我突然想到一个故事:王羲之为了练毛笔,把一池的水都洗黑了,这才有了辉煌的成就,我只不过练了几遍而已,有什么好烦的?我重新把心态调整好,捡起毛笔,继续练了起来。从此,我养成了无论做什么事都耐心的好习惯。

  在书法中我学到了很多的道理,已经让我受益匪浅。但这只是开始,书法中蕴含的哲理我学也学不完,我要在书法的世界里、在中华浩瀚的文明里继续努力、继续学习、继续探索。衷心的谢谢你,我的好朋友——书法。

传统文化作文 篇7

  中国,一个具有五千年历史的国家;一个具有传统文化的国家;一个具有数亿人的国家;“学习争先虽重要,文明礼貌也要好。学校规定都遵守,见到老师要礼貌。同学之间相友爱,友谊小手牵的牢。爱护公物放心上,树立新风我做到。”这是一首文明礼貌歌。礼貌就是中国传统文化之一。

  礼貌的定义:是指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意念和行为,是言谈举止对别人的尊重与友好的体现。小的时候,父母总是说见到人一定要叫。小的时候的我天真烂漫,很听父母的话,一见到认识的人就会叫个不停,什么阿姨叔叔啊;现在的我已是一个高一的学生了,不怎么爱叫人了,只有在父母的逼迫下才会叫人。一般见到熟人也就笑笑而已了……老妈一直说“见认识的人一定要叫,这是礼貌问题。要做一个有礼貌的好孩子。”老师也经常说“在校一定要叫老师好,要做一个有礼貌的好学生。”可是现在的我,总觉的自己是一个小大人了,一直嘴边挂着阿姨叔叔什么的,会被我自己的朋友、同学笑话。

  我承认这一点我做的不好,然而我有自信的说我有一点做的很好----那就是尊老爱幼。坐车是一件很普通的'事,特别是公交车。在公交车上,后门一开就能看见三把黄色的单人座椅,这三把座椅是专门为老弱病残所设的。然而我总是会看见一个孕妇或老人站着,偏偏会有年轻人、中年人坐在旁边。其实我猜想坐着的人有想让位的,然而就是自己不想吃亏。直到售票员说“谁能让一下位???!!!”我有信心说我不是这样的!因为我做到,看见这样的情况会主动让位!礼貌不用花钱,却能赢得一切!礼貌能使有礼貌的人喜悦,也使那些受人礼貌相待的人喜悦!让我们行动起来,做一个有礼貌的人。来继续传承中华的传统美德----礼貌!

传统文化作文 篇8

  一把剪刀和几张纸,能做什么呢?经过灵巧的双手,它却可以变成精美的图案噢。

  剪纸的历史十分悠久,最早可以追溯到汉唐时期。那时的`民间妇女用金银箔和彩帛剪成吉祥图案等装饰物,贴在脸的两侧。现代的剪纸大多出之农村妇女之手,她们剪出的花样大都是农民最向往的东西,如:家禽、家畜、花鸟、农作物、戏曲故事、吉祥图案等。贴在窗上的是窗花,贴在门上的是门签,少数作为墙花、顶棚花、喜花、灯花和刺绣的花样。此外剪纸还被用作祭祀祖先和神仙所用供品的装饰物。

  剪纸的花样和地方也有密切的关系,北方剪纸的花样大多是戏曲人物,而南方的剪纸精巧秀丽,多作为刺绣的底料。

  剪纸,你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传统文化作文 篇9

  很小的时候读过王蒙的书,那时候只有十四五岁,是受叔叔的影响,在人民文学上看到王蒙的名字和文章,在记忆中很模糊。九九年在浙江义乌才真正的接触王蒙的小说《青春万岁》,后来断断续续读过许多他的散文笔录,一直到现在记忆犹新。昨天得于中山作协的赠票,我和绪才有幸聆听了王蒙先生的中山第一讲《文化建设与传统文化》,受益匪浅,他对传统文化和当下的文化建设演讲令我意犹未尽。

  第一次与著名作家、智者、思想家、文学家的亲密接触,令我心生敬仰。王蒙先生从王国维、严复、陈独秀、鲁迅等人对传统文化的不同态度和处理方式讲起,使我们渐入佳境。讲到中国文化的本质,是汉语与汉字,是一种本质主义,使我耳目一新。王蒙先生把汉语与汉字和英美日俄等国文字的语法进行对比,并以自己的作品《夜的眼》被翻译成他国文字时遇到的文字尴尬为例,生动地证实了自己的论证主题。王蒙说,中国的传统文化,不是诗词歌赋,也不是仁义礼智信,而是汉语与汉字,是一种本质主义。汉字表形表意,相互关联,也使得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谈到政治,王蒙先生同样中西比较,指出中国传统文化的泛道德主义和西方传统文化追求合法性的不同。

  王蒙先生对传统文化的释解让我们看到了一代文豪的博大精深,他的知识积累和阅历以及幽默,无不显示出大智慧者的素质。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再生上,王蒙先生说,中国的传统文化在历史上意义非凡,是至今活着的唯一古老文化,它曾经面临着断裂的危机,但最终还是经受住了考验,现在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中国的传统文化很有价值,消灭不了,中国文化尽管有落后、僵化、腐朽的一面,但更有它的灵活的、开放的、能够吸纳、适应和自我调节,获取新的生命力的一面。在和谐文化上,王蒙说,和谐文化在报纸上谈得很多,因为意犹味尽各种文化的不同因素在起作用,我们的文化便高度的包容了、融合了多民族的文化,宗教文化,近一两百年以来我们从西方吸引了大量的文化观念、文化思考模式。整个演讲在王蒙先生的博古通今中渐入佳景,后来在传统文化和和谐文化与当今的文化建设上面,以自己的亲游法国先贤祠为例,并在幻灯片打出了一些中国先贤,建议中山在建设文化名城时也建个类似的中山先贤馆,讲座就嘎然而止。直到工作人员在屏幕上打出“谢谢大家”的时候,我才缓过神来,知道演讲结束了,这说明王先生演讲的精彩,另一方面也说明了王先生的很匆忙,从现场打出的幻灯片上看,演讲精简了差不多三分之一。王蒙先生的治学严谨,从讲座中引用老子的话“谷得一以生”和“谷得一以盈”中,“生”与“盈”的两种说法,王蒙先生都予以申明可以看出。演讲中,王蒙先生以“王剪伐楚”和中庸之道的例子来解剖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彩展开,感觉有些太少。

  整个演讲中,深刻的印象到王蒙先生对我们国家文化建设的期望。他说,中国文化我们不是关起门来搞,我们有一个开放的态度,而且学来以后,这个东西就是我们自己的了。学习英语和汉语并不矛盾,汉语学会了也就是母语学会了,才能学习其他的外语;外语学好了,也能反过来比较一下,认识自己语言的美好和特色,对中国的文化,我们应该非常有信心的,非常开朗的,非常开放的,向全世界学习他们的优秀文化,同时也向他们传播我们的优秀文化。

  王蒙先生在谈及他在新疆的十六年,他说,那是一个坚持的十六年,从未有过怨天尤人。人在逆境时会得到很多教训,在那个年代他失去了很多,但历史是无法改变的,但很多时候坏事也变成了好事,磨练了他的意志。他爱新疆,新疆是他的第二故乡,他还说计划20xx再次回新疆看看他记忆里的`戈壁滩,朴实的新疆乡亲。

  讲座接近尾声,王蒙先生接受观众的现场提问,本来安排20分钟,后来超过半个钟。有香港、澳门、珠海、潮洲等中山周边城市赶过来的听众提问,问王蒙先生对80后出现的作品和作家的创作怎么看待,他说80后的作品读得不多,但羡慕他们的生活,他们的小说充满了浪漫情调和随心所欲的生活,有一种倾向,就是喜欢用粗话,其实这种作品距离真正的生活,人生的感悟相差非常大。80后很单纯,他们理解的人生总是很单纯很美丽,他们没有过多少磨难,其实,人生并不是他们理解的那个样子。

  演讲结束后听众的热情一直在会场延续,掌声如潮,王蒙先生的《文化建设和传统文化》引领着我们的思绪穿越了五千年的文化时空。先生的厚重、睿智、幽默给我们带来了他对生活的感悟,自然随和,不事雕琢,在平静中蕴藏着智趣和从容,即充满了人间的烟火气息,似又若即若离,又向远方潇洒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