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评课稿

时间:2024-04-15 14:25:20 其他 我要投稿

《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评课稿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评课稿,评课有利于帮助和指导教师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形成教学风格,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优秀的评课稿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评课稿,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评课稿

《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评课稿1

  本课是一首儿童诗,展现了孩子们在夏天的美丽遐想,洋溢着浓浓的童真童趣。全诗共5节,由第一节领启,通过“我”对夏天姐姐“想变点儿什么”的答问,展开了丰富的想象,一步一步铺陈孩子的遐想,铺排出一系列想变的事物,落脚在变成大大的荷叶上。诗歌蕴含丰富,重在写“变”,于“变”中展示了大自然之美——雨滴是透明的,小河是清凌凌的;蝴蝶翩翩起舞,蝈蝈高声歌唱;星星眨眼,新月生辉;荷叶的亭亭翠盖,上承雨点,下护小鱼,处处一派清新可爱的景象……于“变”中展示了儿童丰富的想象,课文结尾的省略号更是启开了想象的闸门。语言浅近明快,亲切生动,富有儿童情趣。课文精美的插图,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图画,展开合理想象,有利于理解诗意。

  听了同年级组石老师对本课的第一课时教学,感觉在如下方面做得很好:

  一、字词教学“实”

  二年级的教学重点是字词教学,所以整堂课字词教学始终贯彻其中,课一开始就复习词语,教学三个生字“柄”、“眨”、“伞”,并在其中渗透字理知识。在整体教学过程中,石老师注意运用多种方式进行字词教学,帮助学生进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如:抓住了诗歌中多处出现的“( )的( )”,这是本首诗歌的一个语言特色。学习词语时,石老师就出示了:“透明的雨滴 清凌凌的小河 眨眼的星星 弯弯的新月 大大的荷叶 小小的荷塘”这样一些词组,让学生准确地读一读,为后面的教学埋下伏笔。教学环节中石老师抓住这些让学生感悟、想像、朗读。有这样几个亮点:例如,对“透明的雨滴”的理解,老师让孩子们观察画面,并用形象的语言描述“一阵风吹来,小雨滴在绿叶上滚来滚去,感觉怎么样?”学生自然而然地想到了“舒服”,然后指导朗读,学生很自然地就能把自己的感受融入到朗读中。对“清凌凌的小河”的理解,石老师没有直接用语言表述词语的意思,而是让学生通过看图描绘河水给自己的感觉,从而顺其自然理解了词意,并读出了感受。

  二、创设情境“美”

  在本课教学中,借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石老师用画面再现情境,用音乐渲染情境,用语言描绘情境,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真切体验,情境的'创设能充分地再现诗文优美的意境,使学生充分展开想象,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美,用自己的语言去表现美。在全班展示交流时,通过欣赏雨滴、小河、荷叶等图片感受“透明、清凌凌、穿梭”等词语的意思;通过播放蝈蝈叫声感受蝈蝈快乐的心情;通过播放夜空弯弯的新月和眨眼的星星动画,感受夜空的美丽迷人;通过配乐创设朗读意境,渲染课堂气氛。在教学生字时,石老师还利用了放大镜,让学生将生字的重点笔画看清,记牢。

  三、评价形式“多”

  教学评价作为现代教育教学管理的关键环节和重要机制,是保证教育教学系统正常运行,促进教育教学系统不断优化的重要手段,在整个教育教学系统中具有导向、改进、判断、激励等多种功能,发挥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石老师将评价贯穿在课的始终。从个人到小组再到全班,从课堂的教学的组织到学生回答内容的对错精彩-----有时是一个眼神,有时是一个手势,当然更多的是语言,“你很会思考”“你的朗读很自然”“你们小组的学习不仅有序而且有效”“展示交流的加2分,认真倾听的加1分”等。评价形式丰富多样,评价语言精彩而有激励性,很好的调控了整堂课的教学,学生的学习热情此起彼伏。

  美中不足的是,设计的课容量大,有点虎头蛇尾的感觉,如能有的放矢,放慢节奏,突出解决几个重点,课堂效果会更好。

《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评课稿2

  《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是一首儿童诗,诗歌蕴涵丰富,语言浅显明快,亲切生动,学生的读诗兴趣很高。因此,在这课上,崔哲老师体现激情导读的教学思想,以引导学生充分地感情诵读为主线,通过对课文的朗读感悟,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体会亲近自然的愉快,努力实现学生的人文素养在充分的朗读、体验、思考、说话等丰富多元的语文实践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受到了情感的`熏陶感染为教学目标,努力体现了以下教学特色:

  1、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充分展开想象,在脑海里再现诗句所描述的生动情景,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

  2、激活学生的情感体验,发展学生感情诵读的能力;

  3、赏析关键词句,积累优美的语言,体现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

  4、适时随文说话写话,用学生的智慧去充实、丰富教材资源,致力实现教材的例子功能,让主题更鲜活,让课堂更丰满,让学生享受“活的语文”。

  但由于把握教材、驾驭课堂的经验不足,个别环节还没有达到诗意的境界:

  1、读书时间还不太充分,齐读较多,缺少学生精彩的个别读。这是由于教学环节的过于“丰满”造成教学时间紧张直至学生个别读环节无法展示的结果。“外围的东西不要太多,立足于文本是关键。”适度的扩展和延伸是可取的。

  2、“夏天来了,我想变成……”说话环节,不能用准确的教学语言及时纠正学生的发言,引领大家打开思路,展开丰富的想象。鼓励学生发言,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当时,这一环节崔哲应该这样导入:“小诗人最想变成大大的荷叶,是为了给别人带来更多的快乐。夏天就要来了,你想变成大自然中的哪些美好的景物,也给大家带来快乐呢?”然后播放大自然夏季美丽的景物,让学生边看边说,边想边说。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及时纠正不妥之处。

《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评课稿3

  《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是一首儿童诗,展现了孩子们在夏天的美丽遐想,洋溢着浓浓的童真童趣。诗歌以“我想变”的句式,充分体现了孩子眼中,心中的夏天。

  张老师设计上力求体现低年级阅读教学的特点,突出字词教学和朗读训练、想象训练,营造生动、活泼、互动的充满情趣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充分的展示自我。我主要从以下三点谈谈对这节课的收获。

  一、创设优美情境

  上课一开始,教师范读课文,把学生带入优美的情境中,让学生感受美。在教学中,借助课件,再现诗文优美的意境,使学生充分展开想象,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美,用自己的语言去表现美。如在感悟“我想变成透明的雨滴,睡在一片绿叶上”时,先让学生欣赏雨滴图,说一说:透明的雨滴像什么?想象自己就是小雨滴睡在绿叶上,感觉怎么样?让学生去移情体验,学生的兴趣一下子被激发起来了,说:“睡在上面很舒服。”然后让学生融入自己的感情去反复地朗读,真正地体现了阅读的`个性化。整节课向学生展现情境画面,如可爱的小鱼,美丽的荷花,翩翩起舞的蝴蝶图等,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得到美的享受和情感的熏陶。

  二、字词教学实在

  二年级的教学重点是字词教学,所以整堂课字词教学始终贯彻其中,课开始就复习词语,教学“眨”,让学生做动作理解,编顺口溜记忆:眼睛疲乏眨一眨。学习“伞”字,能借助象形字的特点来帮助记忆,这样学生就很容易记住了。在低年级教学生字时,如果老师能够范写一下,对学生会更好一些。 “穿梭”一词,学生相对较难理解的。张老师组织学生上台表演,一名学生扮演可爱的蝴蝶,其余学生扮演美丽的花朵,让蝴蝶在花朵间来回飞舞,学生们在这样的生活场景中领悟了词意,感受到了蝴蝶的开心。

  三、适时进行语言训练。

  学习蝈蝈这一节时,出示图片,引导学生想象蝈蝈在歌唱我们怎样的生活,注意引导学生说完整话。夏天的大自然中还有很多令人向往的事物,你还想变成什么?这里,引导学生利用文中学到的知识给学生铺路搭桥,采用“扶—半放—放”的方法,让学生一步一步地自觉地接受语言训练,实现新知到旧知的迁移,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又体现了“重迁移、重积累、重情趣”的教学思想。

  另外,整节课张老师都非常注重评价语的运用,随时给学生以鼓励,让学生充满信心的学习。

《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评课稿4

  本课是一篇充满童真童趣的诗歌,执教老师在设计时非常注重和实际生活联系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通过画面和生活体验来展开想象。执教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充分体验,在体验的基础上寻找感受,朗读时也是诱导学生把自己对诗句的感受读出来。这篇课文的执教在我看来主要有以下几个地方值得我们学习。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执教老师在上课一开始,就为学生营造了一个充满童趣的情境,白板演示夏日池塘的灵动与美丽。引入孩子们对夏天这位小姐姐的喜爱与依恋,让学生在夏天小姐姐的带领下去感受夏天。使学生沉浸在夏天的浓厚气氛当中,学习自然就变成了一件非常愉快的事情。

  二、学生本位,教师主导

  课文通过“我”想变成雨滴、小鱼、蝴蝶、蝈蝈和星星、新月……塑造了一个富于想像的儿童形象。执教老师在教学时,充分尊重学生,让学生自由选择最喜欢的一句,通过朗读来交流从中体会到的夏天的特点,充分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读的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老师不是单纯让学生去读,而是在理解之后,利用想象,扮着角色去读。最后,通过对我愿变成大大的荷叶,来倾述对于为什么要变成荷叶的'愿望,使孩子们的想象与情感得到了又一次的升华。感受到了课文的意境,理解了文本。

  三、反思提高,期望更高

  语文可要听到琅琅的书声。在这节课中,学生对于文中愿变成的意象进行了很好的表达,但是相比之下,读的时间就不够充足了。如果能在读书与理解之间找到最佳的平衡点,就更好了。

《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评课稿5

  今天上午,我有幸去实验小学听了报慈小学张丽萍老师执教的《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一课,可谓受益匪浅。本课是一篇充满童真童趣的诗歌,语句优美,展现了孩子们在夏天的美丽遐想,洋溢着浓浓的童真童趣。诗总是给人想象的空间,所以张老师在设计本课时非常注重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通过画面和生活体验来展开想象。学生的内心感受是丰富多彩的,不尽相同的。张老师整堂课的教学开放而有充满活力,学生在自主合作的语文学习方式中,和老师和文本进行了充满童趣的对话。下面谈谈我的一点体会: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前苏联文豪高尔基在谈到他的创作经历时曾经说过这样的话:“最难的是开始,第一句话。如同在音乐上一样,全曲的声调都是他给予的。”其实,课堂教学的导入也同样必须有“未成曲调先有情”的韵致。课文导入应尽可能充分激起孩子们的兴趣,激活孩子们的求知欲望。上课伊始,运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景,在孩子们面前展现一片碧绿的荷叶,上面还有晶莹的雨滴似乎在滚动,配上柔美的音乐,伴着夏天特有的蛙鸣蝉叫。画面和声音的有机结合一下子把孩子们带到一个童话般神奇的世界,想象的翅膀在这里展开。巧妙的为孩子们营造一个“入境悟情”的氛围,让他们不经意间进入课文的意境,愉快地步入殿堂。这就是现代化教学手段的魅力所在吧。

  二、以人文本,张扬个性

  课文是一篇韵文,同时也是一篇极其具有想象力的诗歌,用词精练,独特。通过“我”想变成雨滴、小鱼、蝴蝶、蝈蝈和星星、新月……诗歌塑造了一个富于想像的儿童形象。作者用夏天的发问,引发“我”的想像,并反复用“我想”一词,具体叙述“我”的想像。张老师在教学时,充分尊重学生,让学生自由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种,通过朗读来交流,从中体会到的夏天的特点。在这一过程中,展示了教师对教材的充分理解,和对学生的人文关怀,以学生为主,尊重学生的阅读中独特感受。在指导学生进行朗读时,张老师也不单纯让学生去读,而是带着理解去读,并能说说为什么要变成这样东西。还通过演一演的`方式,让学生进一步地走入文本,去感受课文的意境。

  三、动态板书,引人入胜

  这样一篇充满童趣的课文,学生是非常喜爱的。在教学过程中,张老师还善于利用贴画板书的方法,把课文用生动形象的方式展现在学生的面前,学生很快就被新颖的做法吸引住了,积极地参与到板书的完善中。

  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所有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以读为本,自读自悟”这是新理念所折射出新的教学法。张老师把“读”贯穿于整堂课中,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结合师生的评议,让学生与语言多次面对面的接触,品尝语言的“原汁原味”,领悟课文中蕴含的思想感情。在反复朗读、感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把自己的体验、感受,用自己的语言尽情地表达出来。

《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评课稿6

  今天有幸听了我校郭**老师的一节课,使我感受良多,下面简单的说一说我的一些看法。本课是一首儿童诗,展现了孩子们在夏天的美丽遐想,洋溢着浓浓的童真童趣。语言浅近明快,亲切生动,富有儿童情趣。课文精美的插图,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意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图画,展开合理想象,有利于理解诗意。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利用课文情境,加以音响效果,带给学生愉快的情绪和舒畅的心情。让学生在蝈蝈的美妙声中,迅速产生对夏天的遐想。多媒体配乐范读,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了夏天的美,对课文的向往自然产生,学生的学习热情得以调动,学习兴趣得以激发。为课文教学创设了一个很好的“乐学”氛围,并且很快拉近了师生距离。

  二、以人文本,张扬个性

  郭老师充分利用文中“想变点儿什么”的一问,启开了想象的闸门,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广阔的想像空间。《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应该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 学生的内心感受是丰富多彩的,不尽相同的。郭老师在教学时,充分尊重学生,让学生自由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种,通过朗读来交流,从中体会到的夏天的特点。在这一过程,展示了教师对教材的充分理解,和对学生的人文关怀,以学生为主,尊重学生阅读中独特的感受。

  三、理解感悟,落在实处

  有这样几个亮点:例如,对“透明的雨滴”的理解,老师让孩子们观察画面,并用形象的语言描述“一阵风吹来,小雨滴在绿叶上滚来滚去,感觉怎么样?”学生自然而然地想到了“舒服”,然后指导朗读,学生很自然地就能把自己的感受融入到朗读中。在引导学生品读感悟诗歌中优美的.词句时,郭老师的教学环节中有这样几个亮点:例如,对“清凌凌”这个词的理解,郭老师没有直接用语言表述词语的意思,而是让学生通过看图描绘河水给自己的感觉,从而顺其自然理解了词意,并且送词“清请的、清澈见底”让学生积累,并读出了感受;又如,在第3自然段中,“穿梭”一词的理解是一个难点,学生仅仅凭静态的图画并不能领会,郭老师采用的是把学生带入情境的方法,由一位学生戴上“蝴蝶”,全班学生作为“花朵”,“蝴蝶”在“花丛”中飞来飞去,此时毋需多言,这一动作已经形象地帮助学生理解了“穿梭”一词。同时,小“蝴蝶”们穿梭的快乐也感染了全班,使得学生得以在这想象的空间里沉醉和抒发;在对课文重点部分的品读中,教师引导学生通过体会小鱼嬉戏的自由,雨点歌唱的快乐,带给学生诗一般美好的意境,以“夏天来了,我想变成________”的句式,鼓励学生进行再创造,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以读促悟,激发学生创作的热情,提升了诗的主题。

  在本节课的整个教学过程中,郭老师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鼓励学生通过朗读、想象、表演、阅读等多种方式,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点燃学生情感之火,加上老师的投入,促使学生形成最佳状态,情不自禁地走进文中,和文本进行心灵的碰撞。

《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评课稿7

  今天听了xx老师的《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一课感受很深,张宝作为一位青年教师成长得很快。本课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中的一篇教材,是一首儿童诗,展现了孩子在夏天的美丽遐想,洋溢着浓浓的童真童趣。下面就本节课的听课感受写下来,供和张宝老师及同行共同探讨交流。

  一、成功之处:

  1.本节课张老师主要采用了情境教学法,合作学习法。在教学中通过精美的多媒体课件、教师生动的语言创设情境,从而调动学生的原有经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尝试小组合作学习,把个人思考与小组讨论交流有机的结合起来,初步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

  3.本节课最突出,也是最成功的地方是教师时时不忘对学生进行扎实的语言文字训练。导入新课时的生字词的复习认读,“()来了,在()”的句子训练,用换词法对“嬉戏”“穿梭”等词的理解……使得字、词、句的.训练目标落到了实处。

  4.课外拓展延伸设计新颖、合理、实用。如:新课结束后的《美丽的荷叶》补充阅读材料,“你还想变什么?把自己的想法写一写,说一说,画一画。”的作业设计都充分体现了大语文教学观。

  5.教师的教学基本功扎实,教学思路清晰,表扬准确、及时,教学设计能力较强。

  二、值得商榷之处:

  1.复习环节中认读生字和认读词语是否重复,可否整合在一起。

  2.朗读指导较少,学生对课文的整体感悟这一目标落实不到位,需加强诵读指导,保证学生充足的读书时间。

《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评课稿8

  生活化教学是将教学活动置于真实的生活背景中,从而激发学生听、说、读、写的强烈愿望。同时将教学的目的要求转化为学生内在需要,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这样的教学易于将学习活动介入学生的生命活动、心灵活动,是真正的内部动力驱动下的主动学习。今天叶周玉老师的课题研究汇报课正是采用生活化教学。她凭借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发展学生的多元智能,获得很大成功。

  一、以课堂为起点,实施生活化教学。

  1、凭借生活,感知文本。

  由于读是低年级语文教学常用的主要方式也是主体自身的语言实践活动的主要方式,单调的读,学生根本没有兴趣。叶老师根据学生己有的心理结构,提出一定难度的问题,使学生既感到熟悉又不能单纯利用己有知识和习惯去解决,使学生进入“心求通而未通、口欲言而未能”的境界,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并努力在学生和文本之间建立一种相似或相对应的联系,引起共鸣引发思考,如叶老师指导学习“我想变成雨滴,睡在一片绿叶上”。先让学生说为什么要想变雨滴的原因,再让他回忆雨滴落在叶子上的样子,接着问“你们喜欢吗”?在此基础上读出喜欢之情,读出睡在绿叶上的感觉。再如引导理解“清凌凌”一词,通过学生联系己学过的古诗《江南》,感知小鱼玩得愉快,从而更好地理解“清凌凌”一词。在一系列学习活动中引导学生自读体会、齐读感悟、诵读积累,从而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从感知到理解到内化,指导学生读懂,到读出情感,从而实现“我会读”。

  2、联系生活,感悟文本。

  低年级学生处于感情思维阶段,对语言的学习主要习惯直觉的体验,整体的接收,综合的感受。叶老师在教学中重视学生语言学习的心理活动过程——“悟”通过创设教学情境达到感悟文本。

  如,演一演,让学生表演“蝴蝶在花丛中穿梭”这样学生从“旁观者”变成“蝴蝶”将自己个人生活经验融入学习过程中,通过动作、神态的演绎,把平面的文字变成活生生的画面,不仅使“穿梭”这个抽象语言材料变得容易理解还完成课文的再创造。

  此外,引入鲜活可感的生活场景,引导学生想象,说一说。叶老师说:“快乐的时光过得可真快,小朋友们,天色渐渐暗下来了,月亮出来了,弯弯的、亮亮的,星星也出来了,一闪一闪的,在眨着机灵的小眼睛看着我们呢?夏天的夜空真美啊!这时我想变……”?然后让学生说说这时你最想变成星星、新月,为什么?学生众说纷纭,有的说:“我想变成星星,去探索火球上有没有外星人”有的说“我想变成星星、新月,去看看地球有多大”……学生在教老师创设的情境中头脑中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情感体验被进一步激活,不仅感受夜晚的美,还训练了创新思维能力,叶老师认真挖掘语言材料中的情感因素,以老师之情显现文本中所载之情,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心灵之情,并使三者水乳相融,引导学生“披文——入情——入境”用心理视线去读书,去领悟文字,让学生得到情以激发,美以熏陶。

  3、摸拟生活,进行语言实践。

  利用学生学习模仿的.有效方法,创设新的语言,深化文本,如叶老师在教完第二、三、四小节后,及时拓展“夏天真像个魔术师,让我们想变成许许多多的东西,除了已经变过的外,小朋友,你还想变成什么呢?”出示句式“我想变 , 。” 学生跃跃欲试,有的说:“我想变成青蛙……”,有的说:“我想变成蜻蜓……”,还有的说:“我想变成运动员,为国争光”。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的思维闪耀着智慧的火花。又如指导学习最后一节时,老师说:“荷叶还会给哪些小伙伴带来快乐呢?”他们都藏在哪里?谁能把他们找出来?尔后出现句式:荷叶像一柄大伞,静静地在荷塘上举着。 来了,在荷叶上(下) 。学生异常活跃,既理解省略号的意义,又训练了语言表达能力,老师恰时机地引导学生运用已学过的语言知识,模拟生活画面,学语言、用语言,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实现语言的再创造。

  二、以课外阅读为桥梁实现教学生活化拓展。

  叶老师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时,不先急着让学生找答案,而是在学生练说“ 来了,在荷叶上(下) ”的基础上。老师说:“这么多小伙伴都来了,荷塘里可热闹了,想不想听他们在说什么?”老师播放音乐,在音乐声中,娓娓动听地背颂《荷叶圆圆》(人教版一年级教材)学生在美妙的音乐声中,静静欣赏,如痴如醉。和谐的音乐使学生变得轻松、愉快,问题也就迎刃而解。再如叶老师给每人一封信中除了激励语言外,还有一道作业,让学生阅读王振宜爷爷的另一首诗《豆叶上,一只蝈蝈在叫》拓宽学生知识面,激发学习兴趣,丰富文本内函,有效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评课稿】相关文章:

《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评课稿08-28

《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评课稿07-01

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评课稿06-12

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评课稿04-15

二年级《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评课稿07-31

二年级《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评课稿10-04

(精选)二年级《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评课稿07-24

二年级《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语文评课稿07-26

二年级语文《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评课稿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