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设计经典总结

时间:2024-04-17 07:12:35 设计 我要投稿

结构设计经典总结

  总结是对过去一定时期的工作、学习或思想情况进行回顾、分析,并做出客观评价的书面材料,它能够使头脑更加清醒,目标更加明确,不妨让我们认真地完成总结吧。总结你想好怎么写了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结构设计经典总结,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结构设计经典总结

结构设计经典总结1

  本人自毕业后,一直从事建筑工程设计工作,在工作中注重学习,能及时学习掌握新技术、新知识、新标准规范,及时在工作中加以应用,坚持根据工作需要学习,将学到的技术及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

  使自己的业务水平得到提高,具备较强的业务工作能力,能根据工作需要,服从领导的安排,在平时的工作中,积极深入生产一线,虚心向工程技术人员学习请教,秉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将工作做到最好。

  我一直遵守党和国家的法律法规,热爱建筑设计,对自己所服务的企业充满感情。

  注重自身的思想建设,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素质,在工作中言行一致,作风端正,实事求是。

  严于律已,敢于同违规违纪的行为作斗争,敢于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团结同志,尊重领导,圆满地完成上级交给的各项工作,坚持个人利益服从公司利益的原则,不计较个人名利得失。

  工作作风严谨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勤奋务实。

  保持健康心态,积极进取,乐观向上,对设计行业和公司前途充满信心。

  我在专业技术上,刻苦钻研,不断进取,不耻下问,吸取工程实践中的经验,获得了书本中所不能学到的知识,并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取长补短,虚心向资深专家请教。

  在结构设计方面,掌握了xx研究院的xx软件和xx结构分析软件及设计所需的相关软件的应用,提高设计水平;

  七年来,先后主持及独立完成了xx房地产开发公司、xx房地产开发公司等多个开发商的住宅及商业区项目的设计,参与及主持了多个办公、医疗、公建等项目的设计,尤为重要的是参与了20xx年设计的xx集团xxx基地综合办公楼的设计,现已投入使用,并在20xx年x月获得自治区颁发的建筑设计二等奖。

结构设计经典总结2

  结构设计中相当部分构件的设置,规范仅给出了最低限值或建议取值,实际设计过程中各人的理解不同可能对整个设计带来相当大的区别。还有部分是属于概念设计的范畴,尤其值得我们一起探讨。

  一、关于超长结构: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第9.1.1条中规定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伸缩缝最大间距为55m,而7.1.2条则规定当采取后浇带分段施工,专门的预加应力措施或采取能减小混凝土温度变化或收缩的措施且有充分依据的,伸缩缝间距可适当增大。这两条使我们在实际设计过程中较难把握。工程实例中超过55m就设置伸缩缝,这显然是很难保证的,但采取后浇带分段施工后究竟应控制房屋长度多少而不至于产生裂缝等不良现象呢?笔者认为这取决于各地区的温差及混凝土不同的收缩应力。按照苏州地区的经验,单层房屋超过55m在70m以内时,采取设置施工后浇带及相应的构造加强措施后,不设置伸缩缝是可行的,这在笔者长期的工程实践中证明是切实可行的,多个工程均未产生严重的裂缝。但在结构设计中必须对梁柱配筋进行概念上的调整。

  首先是长向板钢筋应双层设置,并适当加强中部区域的梁板配筋,笔者认为中部区域作为一个中点必然受较大应力,而两侧梁柱,特别是边跨的柱配筋必须加强以抵抗温度应力带来的推力,而超长结构在角部容易产生的扭转效应也须我们在设计中对角部结构进行加强[HiStruct注:首先中部区域恰恰相对不需要加强配筋,这是因为中部作为收缩的中和轴区域,一般应力比较小,而约束比较强的边界区域则是需要加强的;角部区域更是严重,至于角部区域的扭转,则有点费解]。当框架结构超过70m时,笔者认为必须采取特殊的措施才能不设置伸缩缝,譬如说采用预加应力,掺入抗裂外加剂等等,而且作为超过70m的结构,必须对温度及收缩裂缝采取定量的分析,并相应施加预应力,这在许多工程实例中应用的效果也是众目共睹的。如果对超长结构,不能有效的分析清楚受力情况,笔者建议还是应按规范要求设置伸缩缝,毕竟建筑上缝只要处理得当还是不影响观瞻的[HiStruct注:温度和收缩应力分析是必要的,但是应该清楚的知道,温度应力对于混凝土和钢筋同样起作用,而收缩只是混凝土在变形,实际上并不一定都需要采用预应力,比如加强构造钢筋,膨胀加强带的设置,或者纤维混凝土等均可,长度上依据具体情况可做到百米以上不设缝]。

  二、关于桩筏基础中筏板取值:

  桩筏基础设计中对于筏板厚度的取值,一般是先按建筑层数估算筏板厚度,常规是按层数x50mm来估算。譬如说一幢十八层的小高层住宅,我们则先按18x50mm=900mm设定筏板厚,然后再根据排桩情况,分别验算角桩冲切,边桩冲切及墙冲切,群桩冲切。一般情况均为角桩冲切来控制板厚[HiStruct注:某种程度说柱对筏板的冲切才是决定满堂桩筏基础厚度的主要因素],但笔者在这里主要强调一个短肢剪力墙结构下的群桩冲切,短肢剪力墙结构由于墙体不封闭,故取值群桩冲切边界时有相当大的困难,而群桩冲切由于桩群重叠面积较大,应是一种不利状态。笔者一般是取值几个大层间近似作为冲切边界,所围区域内短肢墙体内力则作为抗力抵消,虽不完全准确,但区域区域放大后,边界的开口效应有所削弱,是可行的[HiStruct注:合理的假定冲切边界是设计可靠的前提条件,应慎重]。

  三、关于板面设置温度应力筋: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xx第10.1.9条规定在温度收缩应力较大的现浇板区域内,钢筋间距宜取为150~200mm,并应在板的末配筋表面布置温度收缩钢筋,板的上下表面沿纵横两个方向的配筋率均不宜小于0.1%。对于这一条设计人员的理解又会产生出入。什么区域属于温度收缩应力较大的区域?

  笔者认为对于规则较短的建筑物我们可以在各楼面边跨及屋面层设置相应的温度应力钢筋,而对于超长结构,则建议在超长结构的长向均应设置双层钢筋。其余部位则可因人而异,功能重要的区域设置,有条件的建设子项设置,而不必过于强调[HiStruct注:从构件的层次上看,一般板跨度比较大时,比如大厅,就应考虑混凝土收缩的不利方面]。另外有一点,当地下室筏板厚度大于1200mm时,笔者建议在筏板中间配置温度收缩应力钢筋以抵抗大体积混凝土所产生的收缩及温度应力,配筋量笔者建议取1/2筏板厚的0.1%,且不小于φ12@200[HiStruct注:基础规范上规定20xxmm厚度时才需要层中附加钢筋网,对于基础底板而言,是否有必要还是个很有争议的问题,因为大体积混凝土内部温度高有膨胀趋势,但是已经受到三向限制,事实上是外部表面失水收缩才产生的裂缝]。

  四、关于梁上起柱是否设置附加钢筋:

  笔者曾遇到某些工程梁上起柱及次梁上面都在梁中附加横向钢筋,有的同志甚至在弹性梁基础中柱下梁内亦附加钢筋,这完全没有必要。虽然这是偏于安全的一种做法,但如果计算不需要则就是浪费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xx第10.2.13条规定,位于梁下部或梁截面高度范围内的集中荷载,应全部由附加横向钢筋(箍筋,吊筋)承担,附加横向钢筋宜采用箍筋。因此次梁放在主梁上面及梁上起柱,主梁是不必设置附加横向钢筋的。《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就是如此的。但还是有相当多的设计人员认为梁上起柱应设置横向钢筋,其理由是柱的轴力(集中荷载)会通过柱中的纵向钢筋传到梁截面。这就不对了,柱轴力是由柱截面的混凝土传到梁的上表面,而不是由柱内钢筋传递的,否则独立基础内岂不是也要设置吊筋了?这一类问题我觉得搞清楚了在工程实践中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浪费[HiStruct注:梁上立柱,柱轴力直接传递上梁混凝土的受压区,因此不再需要横向钢筋,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一般梁的混凝土等级比柱要低,有的时候低比较多,这就可能有局压的问题出现]。

  五、关于梁筏基础板筋位置:

  弹性梁筏基础,由于考虑水浮力下底板所受向上的反向力,设计人员会要求筏板面筋能置于地梁主筋以下,而地梁配筋有时较多甚至配置双排筋,再加上梁箍筋则施工中引起板筋的弯折相当困难,遇到人防工程则更难施工。笔者认为从受力传递过程来说,板筋设置必须准确,但考虑施工困难及相应板保护层的损失,建议可以作适当放松,我院地下工程说明中规定底板面筋应有一半钢筋经斜折后放置在支承基础梁主筋下面,伸入梁内不小于15d,这是合理的。[HiStruct注:梁筏基础设计梁时应当充分考虑两个方向梁相交以及板筋对有效计算高度的影响,避免钢筋布置与计算有明显偏差,正确布筋方式:比较两个方向上的基础梁,从中判断强者,然后与“强梁”相垂直布置第一层(最底层)板筋,在第一层板筋之上并与其垂直方向布置“强梁”的底层纵筋和第二层板筋(“强梁”的箍筋与第一层板筋在同一层面上插空走过),再在其上布置另一方向上梁的'底层纵筋和其余板筋,以此类推;]

  六、关于地下室墙迎水面保护层: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xx第9.2.1条规定,墙在二a类环境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为20mm,而《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第4.1.6条规定防水混凝土结构迎水面钢筋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50mm。故常规设计中我们取外墙保护层厚度50mm,且根据GB50010—20xx第9.2.4条要求在保护层内加配φ6@150单层双向钢筋网片,钢筋网片保护层厚度为20mm。笔者认为在计算墙板裂缝时墙板的计算保护层至少可以按30mm来折算,以考虑钢筋网片的有利作用,这对于节省墙体配筋效果明显。也有设计人员保护层厚度取20mm即可,笔者也持赞同态度。[HiStruct注:一种观点认为GB50010—20xx第9.2.4条仅是争对梁板而言,而实际设计中大家一般会在地下室外墙中加入一层细直径钢筋网片,以限制裂缝宽度和开展模式]

  七、关于强柱弱梁的设计理念:

  强柱弱梁的概念主要是针对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抗震设防目标而提出的。柱破坏了建筑物整个都会倾覆,而梁破坏则仅是某个区域失效,因此柱较之梁破坏的损害更大,当前我们的经济已高速发展,我们设计人员在设计中一定要将这一概念设计贯彻下去。其一必须严格控制柱轴压比,我们目前的计算均是基于小震下进行的,如果小震下柱子轴压比过高,则大震下地震力将对边柱产生一个巨大的附加轴力(有文章研究表明约增加30%),则柱子根本不可能有这点安全储备,在大震即会破坏,那又何谈大震不倒呢?笔者认为轴压比在任何情况下均不宜超过0.9,且我们对柱断面及配筋设置时应分部位处理,建议边柱,角柱应适当加强,特别是角柱,建议应全柱加密箍筋,且配筋率不宜小于1%。所有框架柱,不包括小截面柱,笔者建议纵筋均应大于20,且柱筋品种不宜过多,矩形截面柱尽可能对称配筋。而对梁配筋笔者则建议应配足梁中部筋,而支座筋则可通过调幅让其适当降低,以使地震作用下能形成梁铰机制,防止柱先于梁屈服,使梁端能首先产生塑性铰,保证柱端的实际受弯承载力大于梁端的实际受弯承载力[HiStruct注:作者关于轴压比的叙述,代表一种个人习惯做法,仅供参考]。

  八、关于剪力墙结构中的几个问题:

  短肢剪力墙结构设计中有几个问题值得我们重视,处理不当经常会成为薄弱点,这也是抗震审查中经常发现的问题。

  其一是对普通长墙的界定,高规JGJ3—20xx第7.1.2条中规定一般剪力墙是指墙肢截面高度与厚度之比大于8的剪力墙,短肢剪力墙是指截面高度与厚度之比为5~8的剪力墙。这就给我们带来一个困惑,高厚比为7.9倍及8.1倍的两种墙受力特性截然不同,由此而引起的配筋亦相差甚远(对四级剪力墙而言,短肢剪力墙在一般部位的配筋率要求大于1.0%,而普通墙则仅要求边缘构件配筋率0.4%,墙身部分配筋率仅为0.2%。),因此笔者在布置长墙时建议控制高厚比大于9,这样就与短肢剪力墙有所区分而不会混淆[HiStruct注:设计规范中很多规定都存在跳跃性过渡的问题,需要具体分析取舍,附录规范要求短肢剪力墙抗震设计的措施]。

  其二是关于小墙肢JGJ3—20xx第7.2.5条规定矩形截面独立墙肢的截面高度不宜小于截面厚度的5倍,因为当墙肢高厚比较小时受力特性是脆性破坏,属抗震不利构件[HiStruct注:假如高厚比小于3,那么受力形态就接近柱了,按照高规要求,宜按柱设计,难道柱子就是脆性破坏?显然作者观点站不住]。因此笔者认为在剪力墙结构设计中应尽量避免次类构件的出现,特别是高厚比小于3的小墙肢应不出现,如出现建议一种是按构造柱考虑,不作为抗侧力构件,否则应按框架柱设计,尽量降低轴压比,加强配筋。

  以上是笔者对设计中经常出现的几个问题的理解,难免有片面性。在今后的设计过程中,应以规范为依据,不断总结,使我们的设计更经济合理。

  附录短肢剪力墙结构的抗震加强措施:

  1、抗震设计时,短肢剪力墙的抗震等级应比高规4.8.2规定的剪力墙的抗震等级提高一级采用。

  2、抗震设计时,各层短肢剪力墙在重力荷载代表值作用下产生的轴力设计值的轴压比,抗震等级为一、二、三时分别不宜大于0.5、0.6和0.7;对于无翼缘或端柱的一字形短肢剪力墙,其轴压比限值相应降低0.1。

  3、抗震设计时,除底部加强部位应按高规7.2.10条调整剪力设计值外,其它各层短肢剪力墙的剪力设计值,一、二级抗震等级应分别乘以增大系数1.4和1.2。

  4、抗震设计时,短肢剪力墙截面的全部纵向钢筋的配筋率,底部加强部位不宜小于1.2%,其它部位不宜小于1.0%。

  5、短肢剪力墙截面厚度不应小于200mm。

  6、7度和8度抗震设计时,短肢剪力墙宜设置翼缘。一字形短肢剪力墙平面外不宜布置与之单侧相交的楼面梁。

  7、高规7.2.1条文规定了带有筒体和短肢剪力墙的剪力墙结构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5。

结构设计经典总结3

  罗剑霞对于比赛结果(优秀奖),大家都有点遗憾,但同时又觉得兴奋。之所以遗憾主要是在比赛的时候才真正注意到问题的所在,而我们本却可以早点意识到而对其进行改正。然而我们同样感到兴奋,因为很多时候很多东西注重的不是结果,而是大家在实践过程中能否学到很多平时在课堂上不能学到的新知识。

  一开始我们小组就相对地占了一点优势。因为我们组的五位成员在去年的结构大赛中都已经参加过一次,相对来说,多了点经验。我们组是四男一女,而且其他四位去年就是同一组的,对于他们的结构,他们已经很清楚,因而他们针对去年参赛作品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几番细致的讨论,而我在里面担任的角色应该可以说是由配角到平等。对于我们组员有一点真的很值得欣赏。那就是大家对于这次结构设计大赛均表现了极度高的热情。比赛前我们对结构进行了一次次的分析,并且针对每一处问题,大家也都进行了一次次的改进,例如说如何使小车在加载过程中不发生外偏移、如何节省材料、如何让小车的自重减少到最轻而功能又保持到最好。而这每一个过程,都会促使我们去思考,去学会怎么运用自己在课堂上学到的东西。知识只有用于实践了才能显示出其自身价值。有一句谚语不是说:Hero is nothing but aproducto fhistime。英雄如果没有出现在正确的时代,碰到最佳的机遇,他跟我们其实都一样,普普通通的一个人而已。那天我在采访一位老师时(主要是针对国外发展模式),老师特意强调了一点,那就是国外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确实比我们国人强,这并不是在说我们差,而是在某些方面我们确实不比人家强,然而这却又是一个我们必须面对并给予高度重视的问题。知识只有学到手了才能说你真正会了。现在大家已经开始意识到这个问题,并已经在慢慢往那方面提升。

  CDIO教学模式的推进,就是为了让同学们更多地去实践,去学会如何运用知识。在比赛的整个过程中,我想每个人都有很多感触,并学到了不少东西,包括我。这次比赛不仅体现我们的团队协作精神,让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其他组员,也让我们能更深刻地体会到成功与失败的甘与苦,并在无形中锻炼了大家的实践动手能力。我们组完完整整地做了两次模型,并且相隔时间很短,第一个模型做好是在比赛前一周,当时大家课程都比较多,很少能够有时间全部聚在一起,除了周末有点空闲外。当时做好之后,大家发现结构不够完善,中间受力和轨道部分存在很大危害性,一不小心就可能掉下去。所以回去,大家并没有因为模型做好了而感到轻松,大家还是继续在想如何去改善或避免那些存在的问题。第二天,有组员想出改进措施,二话不说就决定当天下午开始进行第二次模型制作,由于那时我有点事耽搁了,我去的比较晚,大概是晚上十点多,等我们全部完善是晚上十一点的.事情了,等到结束的时候才发现大家都还没有洗澡没有吃饭,每个人肚子都饿得呱呱叫了,可他们却一直忍着,这让我当时真的觉得有点惭愧。特别是比赛当天,大家紧张的要命,因为在学业考核组里面我们是倒数第二,前面那些组的表现给了我们无形的压力,之前的自信在当时真的是被击得一无是处。特别是轮到我们小组的时候,由于试载整个过程也都是由我们自己完成,一开始我们都表现的很紧张,但在第一次和第二次顺利的拉完后大家好像又看到了一点希望,因为前面两次的加载都特别顺畅,然而老天就是那么爱捉弄人,在第三次的时候小车滑出去了,这个我们一直担忧的问题到底还是出现了。

  下去之后大家都觉得遗憾,就在那讨论怎么会这样,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这样,后面我们得出了两个结论:一个就是拉的过程中出现了问题,即拉的过程中用力可能不对,不小心拉出去了;另一个就是我们在轨道旁边加的护栏的强度还是不够,不足以抵挡小车外滑的力。在整个过程中,我确实学了不少东西,一开始慢慢地融入这个团队,再后来一起讨论一起实践一起探究,这让我深深地体会到自己所学的东西终于派上用场了,并且在操作的过程中,大家都相处的很愉快,这在平时,是很难做到的。对于比赛结果,我并不是很难过,但如果再拥有一次机会,我想我们应该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一方面我们在轨道护栏方面进行改善,我们可以不在轨道旁边加护栏,而是在原有基础上增加一个桥面,那样很多地方都可能由几何可变结构转变成几何不变结构,同时在桥面的中间部位,做一些小桁杆,这样可以更好地让小车沿着轨道走,而不滑向轨道外缘。

结构设计经典总结4

  作为一名学习产品运营的学生,我毕业后决定选择这门课程来提升自己的能力和技能。在这一学期的学习中,我从课堂中获得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知识,我相信这对我日后的职业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以下是我对产品运营课程的心得体会总结。

  首先,产品运营课程使我对产品的生命周期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在课堂上,我们学习了产品的各个阶段,包括需求分析、产品设计、市场营销、运营管理以及产品维护等。通过学习这些内容,我明白了每个阶段的重要性和相互关系。例如,在需求分析阶段,我们需要调研市场需求和用户需求,以便在产品设计阶段提供更好的解决方案。通过了解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我可以更好地规划和管理产品,以适应市场的需求和变化。

  其次,课程中的团队项目让我学会了团队合作和沟通的重要性。在课堂上,我们被组成小组,承担了一个虚拟产品的运营任务。在团队项目中,每个成员都有自己的角色和职责,我们需要共同努力,协调工作,以实现共同的目标。通过与团队成员的合作,我学会了尊重和倾听他人的观点,并学会了解决冲突和解决问题。团队项目的经验教会了我如何更好地与他人合作,这对于我未来的职业发展将是非常有帮助的。

  第三,课程中的实践项目让我有机会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在课程中,我们不仅学习了产品运营的理论知识,还有机会进行实践项目。比如,我们需要制定一个产品计划书,包括市场调研、竞争分析、目标用户和市场定位等内容。这些实践项目让我更好地理解了理论知识的应用,并让我意识到产品运营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需要不断调整和改进。通过实践项目,我学到了如何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用户满意度,这对于我将来从事产品运营工作将是非常宝贵的经验。

  第四,课程中的嘉宾讲座和实地参观给我提供了与实际行业专业人士互动和交流的'机会。在课堂上,我们有机会听取一些成功企业的产品经理和运营经理的讲座,并向他们提问和交流。此外,我们还有机会参观一些知名公司的运营部门,了解他们的工作环境和流程。这样的互动经历让我与实际行业专业人士接触并学习,让我更加了解产品运营的实际情况和行业趋势。我相信这些宝贵的经验和见解将对我未来的职业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最后,通过产品运营课程,我不仅学到了专业知识和技能,还提高了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在课堂上,我们需要分析和解决各种产品运营问题,这要求我们具备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通过课程中的案例分析和讨论,我学会了如何分析问题和提出解决方案。课程中的实践项目也要求我们思考如何通过创新来改进产品和运营策略。这些训练提高了我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让我能够更好地适应和应对未来的职业挑战。

  总的来说,产品运营课程为我提供了宝贵的学习和实践机会,增强了我的产品运营能力和职业发展前景。通过学习课程中的理论知识、团队项目和实践项目,以及与实际行业专业人士互动和交流,我对产品运营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同时,课程的训练也提高了我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使我能够更好地适应和应对未来的职业挑战。总的来说,我对产品运营课程的学习经历充满了感激和收获,我相信这将对我的职业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

结构设计经典总结5

  课程设计对学生而言是其对所学课程内容掌握情况的一次自我验证,从而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通过课程设计能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能全面检查并掌握所学内容;《建筑结构》从课程性质上讲是一门专业基础课,它的目的和任务就是训练学生对钢筋混凝土肋形结构对象进行荷载分析的能力,选择适当的构造及相应算法的能力,培养学生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具备初步分析和解决建筑结构问题的能力,进而增加其对学习和应用相关专业课的兴趣。

  通过本课程设计的实践教学,应使学生达到以下的基本要求:

  (1)通过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课程设计课程,使学生基本掌握建筑结构肋梁结构设计的内容、编制依据、编制原则、编制方法和步骤,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通过绘制设计图和计算等实践性环节的'基本训练,提高设计建筑结构的动手能力;

  (3)通过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课程设计,使学生熟悉建筑结构设计的基本方法和设计程序。

  (4)绘制梁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柱网总体布置,并与板、次梁、主梁配筋图绘制于一张图上。要求绘图准确整洁,并要求写仿宋体字。

  课程设计题目是由指导教师选出四组数据,再由学生自主选题。

  在课程设计过程中,要求学生严格遵守作息时间,记录每天的设计和计算细节;指导教师精心指导,经过一周的紧张工作,每位同学的设计成果都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使学生对课程所学的知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巩固了理论教学所学到的知识,扩展了学生实践思想。

  设计要求:

  (1)有明确的设计思路;

  (2)有完整的设计图纸;

  (3)能够完整实现算法;

  (4)及时记录课程设计中遇到的难点及解决方法;

  (5)设计完成后写出设计报告,对整个设计过程做出收获总结。

  课程设计过程监控除了教师检查设计时间内的考勤外,还要求学生在设计期间认真做好设计纪录,包括设计的详细内容,计算过程和结果,设计中出现的问题、解决的方法等。其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对课程设计引起足够的重视,遵守设计纪律,使学生通过课程设计更进一步掌握本课程所学的知识,将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实践环节紧密结合,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将理论课程知识运用到解决实际中去的能力,使学习收获落到实处。课程设计效果

  经过一周多时间的课程设计,从设计结果看,大多数学生能够按设计要求完成任务,达到了预期的目的,设计成果较好。但是也有少数学生对自己要求不严或对复杂算法没有信心,或多或少地影响设计质量。

结构设计经典总结6

  本人xxx于xxx年x月毕业于xxxx学院,取得土木工程专业学士学位.毕业后进入xxx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参加工作,从事结构设计的技术工作,现任助理工程师职务.在各位领导和同事的支持和帮助下,自己的思想、工作、学习等各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个人综合素质也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下面就从专业技术角度对我的工作做一次全面总结:

  一、政治思想方面

  在工作中,我坚决拥护党的各项政策、方针,每天都密切关注国内、国外的重大新闻和事件,关心和学习国家时事政治,把党的政治思想和方针应用于工程建设中.

  二、主要工作业绩

  在工作这些年里,我设计完成了如xxx市xxx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城东街道半沙村地块住宅建设项目,金海湾花苑商住建设项目,xxx市xxx镇经济适用房和限价房建设工程项目,xxx集团有限公司生产用房及辅助非生产.

  三、结构技术工作方面的一些经验总结

  1、拿到条件图不要盲目建模计算.先进行全面分析,与建筑设计人员进行沟通,充分了解工程的各种情况(功能、选型等).

  2、建模计算前的前处理要做好.比如荷载的计算要准确,不能估计.要完全根据建筑做法或使用要求来输入.

  3、在进行结构建模的时候,要了解每个参数的意义,不要盲目修改参数,修改时要有依据.

  4、在计算中,要充分考虑在满足技术条件下的经济性.不能随意加大配筋量或加大构件的截面.这一点要作为我们的设计理念之一来重视.

  5、梁、柱、板等电算结束后要进行优化调整和修改,这都要有依据可循(需根据验算简图等资料).

  四、努力学习新知识,用知识武装自己

  在完成好本职工作的同时,我还不断学习新知识,努力丰富自己.在这几年工作任务十分繁重的情况下,学习上,我一直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对待自己的工作,理论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更应该还原回到生活.工作中我时刻牢记要不断的学习,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的工作很好的结合在一起.工作中不断地改变自我,适时地对自己提出不同的要求,工作中总结经验,提升自身工作能力的同时,在工作中不断地学习,逐渐的成长.我不断学习与建筑工程相关的书籍和国家、地区、行业规范.

  此外,为了更好的完成结构设计工作,我先后参加权威机构组织的各种专业培训和学习若干次.还进一步学习了各种新规范、新标准、新的规程和设计手册,更好的'熟悉和掌握了结构设计和制图软件pkpm、cad等,适应建筑工程行业的新形势.

  总的说来,在这几年来的结构设计工作中,自己利用所学的专业技术知识应用到生产实践中去,并取得了一些成效,具备了一定的技术工作能力,但是仍然存在着许多不足,还有待提高.在今后的工作中,自己要加强学习、克服缺点,力争自己的专业技术水平能够不断提高.更能适应现代化市政、工民用建设的需求.

  以上就是我从事结构设计工作以来专业技术的总结.总结是为了去弊存精,一方面通过总结,在肯定自己工作的同时又可以看到自己的不足和缺点,在以后的生产和工作中加以改进和提高,精益求精,不断创造自身的专业技术价值,另一方面,通过这次资格评审,从另一侧面看到别人对自己的专业技术水平的评价,从而促使自己更加从严要求自己,不断提升政治思想水平、知识水平和劳动技能水平.三人行必有我师,我坚信在日常的工作中相互学习、相互请教,自己的业务水平必定能更上一层楼.活到老,学到老,知识是无限的,学习是不应停止的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本职工作之中去,更好地在建筑行业中发挥自己的技术专长,为企业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为企业、为国家做出更大的贡献.

结构设计经典总结7

  一、拿到作业图不要盲目建模计算。先进行全面分析,与建筑设计人员进行勾通,充分了解工程的各种情况(功能、选型等)。

  二、建模计算前的前处理要做好。比方荷载的计算要准确,不能估计。要完全根据建筑做法或使用要求来输入。

  三、在进行结构建模的时候,要了解每个参数的意义,不要盲目修改参数,修改时要有依据。

  四、在计算中,要充分考虑在满足技术条件下的.经济性。不能随意加大配筋量或加大构件的截面。这一点要作为我们的设计理念之一来重视。

  五、梁、柱、板等电算结束后要进行大量的调整和修改,这都要有依据可循(可根据验算简图等资料)。具体有以下集中修改或注意事项:

  a、梁:

  1、梁的标高(是否确定梁底标高及梁上翻等问题)

  2、梁的支座负筋不能太疏,要人为加密。

  3、梁的跨数要核对。

  4、尽量减少钢筋的种类和级差(≤2级)

  5、有雨蓬等外挑构件处的梁要加强(可以将此处的箍筋加密、设置抗扭钢筋等措施)

  6、钢筋在梁中的放置必须满足净距要求,特别是梁上部钢筋的净距(≥1.5d或30mm)

  7、碰到电算结果的井字梁(有主次关系)处,要分清主次关系,在主要梁支座处标出支座筋

  8、搁在边梁上的连梁等,在靠边梁处的支座筋不宜过大,宜减小,从而减少对边梁的扭矩

  9、有主次梁关系,从梁截面上也有区别,次梁适当放小。

  b、柱:

  1、满足轴压比要求(≤0.9)

  2、大跨度的厂房等,柱子截面宜选用长方柱。

  3、构造柱的设置(细查规范《建筑抗震设计规范》P72)

  c、板:

  1、负筋不宜选用过细的钢筋,可以用较大直径的钢筋代替,可避免施工时被踩下;较大

  直径钢筋不宜过疏,否则受力不力或容易开裂。

  2、在结构平面图中须注明标高及板剖面图。

  3、屋面板的钢筋须全部拉通。

  4、板配筋要表达清楚,不能让施工人员猜测。

  5、在结构平面图中,注明雨蓬、阳台、檐口等位置及尺寸,并画出大样。

  d、基础:

  1、不能将深基础与浅基础混用。

  2、基础荷载计算时,千万别漏算荷载(包括底层墙体荷载重量等)

  3、基础(包括地梁、承台等)的标高要满足上部管线的通过,一般其上预留300mm。

结构设计经典总结8

  20xx年,我负责x地区各客户的收费工作,在日常的工作中,我积极发扬千方百计、千言万言、千辛万苦的工作精神,完成了电费按月结零,回收率100%,确保了电费回收工作圆满完成,为20xx年划了一个完美的句号。

  第一,刚刚步入社会开始工作,经验不足,特别是设计工作是相对比较艰苦的工作,在工作中边学习边实践,要多动脑筋,认真看图纸、看懂看透,熟悉设计规范;第二,有些时候工作中比较懒散,不够认真积极,工作效率有待提高。

  20xx年唐河灌区“x市西大洋水库xX区20xx年度抗旱应急节水改造工程”开始实施。在整个工作中严格按监理规划和施工技术要求及合同文件进行监理工作,并结合灌区原工程情况灵活变通使新老工程完美衔接。积极协调甲方、乙方及当地群众等多方关系,得以使工程顺利完成。该工程完全达到设计要求,通过验收。

  1、努力学习提高自身素质

  我自从事电费回收工作以来,工作中,我不断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以适应工作的需要。20xx年,全所普及办公自动化,收费全部实现智能化,我积极学习电力营销管理信息系统,认真学习MIS专业知识,主动向MIS培训人员请教,直到能够得心应手的应用,对MIS系统进一步进行研究和领悟,在MIS系统成功上线后,规范执行环节和细节,提高服务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在电费回收过程中为客户提供高效快捷的服务,让客户在交费的同时也能感受到愉快。

  我还加强了国家电价政策和《供电营业规则》、力调电费办法以及有关规定的学习和了解,为做好电费回收工作奠定了基础。

  2、真情服务确保电费回收

  三是切实加强价费公示管理。对城区文化广场的大型涉农收费公示牌和水洛镇政府机关院内的收费公示牌重新进行更换和变更,对关系民生的民政、公安、教育、国土、水务、电力、建设、广电等8个部门36项收费项目标准进行公示。并督促各专业市场和居民小区公示相关的收费项目、标准和依据,有效地维护了广大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人事管理工作做得较差,主要体现在人员管理方面有些混乱、薪资管理方面没有规范,加薪的随意性比较大。

  在工作中我经常思考:假如我是客户,我们会希望得到什么样的服务?我觉得服务是电力收费工作的灵魂。作为供电所的收费人员,一定要把服务当成事业来做。

  在对客户服务中,要真心做到一切为客户着想,情系客户,无私奉献,为客户排忧解难,这样才能以一线的抄表同志为纽带,在供电所与客户之间架起了一座沟通的彩虹桥。温馨服务就是给客户最需要的帮助。

  只有真诚的为客户着想,心贴心的服务,才能换来百分百的电费回收。这是我对电费回收的切身体会。

  电费回收工作是经营管理重要工作之一,抄表、核算、催电费、收电费看似平凡的工作,但其中的酸、甜、苦、辣却令人望而却步,电费回收过程中难免会见到拒人于千里的脸,听到暂时不能交上电费的诉苦声,做不尽的是难事、烦心事。这些都没有把我难倒,反倒让我树立了信心和决心,坚决完成电费回收任务。

  在收费工作中,我总是要求自己当好用户的电参谋、电保姆。西山工业园区大工业用户比较多,我总是在每个月电费发行开始时,及时与用户进行沟通,电费帐单出来后也及时主动联系用户,告知电费金额,提醒客户备好电费资金,保证电费准确及时地到帐,使每月电费回收做到双结零。

  不要老抱怨客户,要站在我们的立场上解决缴费难的问题。这是我常爱说的话。在收费工作过程中,我养成严谨、认真、仔细的习惯,树立了良好的人性化服务和亲情化客户服务理念,从用户的角度出发,想用户之想,急用户之急,贴心的向客户宣传选择的缴费方法,使电费回收工作逐步走向规范,对生产经营困难客户,依照管理办法建议客户采取按月交费、预存电费等手段预防电费回收风险,给客户也带来了缴费的方便。

  我以优质的服务和良好的工作作风为座右铭,以客户满意为愿望,我对客户用诚心、热心、细心、耐心的温馨服务赢得客户的心,把客户看作是自己的亲戚朋友,看作是自己的家人,把自己的`工作变成传递温馨的窗口,树立了企业的良好形象。

  3、无私奉献赢得赞誉

  由于地域广,企业用户分布散,出去工作,经常很晚回家,为了电费的回收,为了工作的圆满完成,我常常放弃休息,我的爱人腰间盘突出,不能长期参加劳作,而我因为工作关系却又不能常常照顾到家里,让我感到非常的歉意。

  创建企业品牌:

  一是加强宣传,打出北京电力设计的品牌。

  二是通过各种方式和载体将客户意识、竞争意识、发展意识在员工中普及、深入,通过员工的优质服务赢得企业的信誉。

  三是饮用水卫生安全巡查。协助卫生监督机构定期对农村集中式供水、城市二次供水、学校供水进行巡查,协助开展水质抽检,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协助开展供水单位从业人员业务培训。

  我除了安排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外,还积极配合其我各班工作,健全大客户资料,收集大客户生产经营信息,了解每一个大客户的用电和生产经营情况,不但保证电费的按时回收,也为其我同事提供了方便。

  在我的脑海里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工作辛勤一点、细致一点、服务真诚一点,就没有做不好的工作。正是凭着这样一股的干劲,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克服了工作和生活上的各种困难,以微笑服务赢得了客户的理解和支持,圆满完成了电费回收任务,为供电所的发展作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

结构设计经典总结9

  1.关于箱、筏基础底板挑板的阳角问题:

  (1).阳角面积在整个基础底面积中所占比例极小,干脆砍了。可砍成直角或斜角。

  (2).如果底板钢筋双向双排,且在悬挑部分不变,阳角不必加辐射筋,谁见过独立基础加辐射筋的?当然加了也无坏处。

  (3).如果甲方及老板不是太可恶的话,可将悬挑板的单向板的分布钢筋改为直径12的,别小看这一改,一个工程省个3、2万不成问题。

  2.关于箱、筏基础底板的挑板问题:

  (1).从结构角度来讲,如果能出挑板,能调匀边跨底板钢筋,特别是当底板钢筋通长布置时,不会因边跨钢筋而加大整个底板的通长筋,较节约。

  (2).出挑板后,能降低基底附加应力,当基础形式处在天然地基和其他人工地基的坎上时,加挑板就可能采用天然地基。必要时可加较大跨度的周圈窗井。

  (3).能降低整体沉降,当荷载偏心时,在特定部位设挑板,还可调整沉降差和整体倾斜。

  (4).窗井部位可以认为是挑板上砌墙,不宜再出长挑板。虽然在计算时此处板并不应按挑板计算。当然此问题并不绝对,当有数层地下室,窗井横隔墙较密,且横隔墙能与内部墙体连通时,可灵活考虑。

  (5).当地下水位很高,出基础挑板,有利于解决抗浮问题。

  (6).从建筑角度讲,取消挑板,可方便柔性防水做法。当为多层建筑时,结构也可谦让一下建筑。

  3.关于箍筋在梁配筋中的比例问题(约10~20%):

  例如一8米跨梁,截面为400X600,配筋:上6根25,截断1/3,下5根25,箍筋:8@100/200(4),1000范围内加密。纵筋总量:3.85*9*8=281kg,箍筋:0.395*3.5*50=69,箍筋/纵筋=1/4,如果双肢箍仅为1/8,箍筋相对纵筋来讲所占比例较小,故不必在箍筋上抠门。且不说要强剪弱弯。已经是构造配箍除外。

  4.关于梁、板的计算跨度:

  一般的手册或教科书上所讲的计算跨度,如净跨的1.1倍等,这些规定和概念仅适用于常规的结构设计,在应用日广的宽扁梁中是不合适的。梁板结构,简单点讲,可认为是在梁的中心线上有一刚性支座,取消梁的概念,将梁板统一认为是一变截面板。在扁梁结构中,梁高比板厚大不了多少时,应将计算长度取至梁中心,选梁中心处的弯距和梁厚,及梁边弯距和板厚配筋,取二者大值配筋。(借用台阶式独立基础变截面处的概念)柱子也可认为是超大截面梁,所以梁配筋时应取柱边弯距。削峰是正常的,不削峰才有问题。

  5.纵筋搭接长度为若干倍钢筋直径d,一般情况下,d取钢筋直径的较小值,这是有个前提,即大直径钢筋强度并未充分利用。否则应取钢筋直径的较大值。如框架结构顶层的.柱子纵筋有时比下层大,d应取较大的钢筋直径,甚至纵筋应向下延伸一层。其实,两根钢筋放一起,用铁丝捆一下,能起多大用,还消弱了钢筋与混凝土的握裹力。所以,钢筋如有可能尽量采用机械连接或焊接。

  6.钢筋锚固长度为若干倍钢筋直径d,这是在钢筋强度被充分利用的前提下的要求,在钢筋强度未被充分利用时,如梁上小挑沿纵筋,剪力墙的水平筋端部等,锚固长度可折减。如剪力墙的水平筋端部仅要求有10d的直钩即可。

  7.柱子造价在框架结构中是很小的,而在抗震时起的作用是决定性的。经实验,考虑空间作用时,柱子纵筋加大至计算值的2.5倍左右才可保证塑性铰不出现在柱子上。可不按计算配筋,大幅度增加纵筋,同时增大箍筋。

  8.抗震缝应加大,经统计,按规范要求设的防震缝在地震时有40%发生了碰撞。故应增大抗震缝间距。

  9.锚固?搭接?:例如,中柱节点处,框架梁下纵筋锚入柱内LAE,其搭接长度:2*LAE-柱宽,如钢筋直径25,LAE=40D,柱宽500,2*25*40-500=1500,既其搭接长度,已经达到了1500,远大于1.2*LAE=1200。而柱变断面,如上下柱断面相差50,上柱锚入下柱40D,此处按锚固还时搭接?

  10.关于回弹再压缩:

  基坑开挖时,摩擦角范围内的坑边的基底土受到约束,不反弹,坑中心的地基土反弹,回弹以弹性为主,回弹部分被人工清除。当基础较小,坑底受到很大约束,如独立基础,回弹可以忽略,在计算沉降时,应按基底附加应力计算。当基坑很大时,相对受到较小约束,如箱基,计算沉降时应按基底压力计算,被坑边土约束的部分当做安全储备,这也是计算沉降大于实际沉降的原因之一。

  11.柱下条基一般认为在刚度较大,柱子轴力和跨度相差不大时,可按倒楼盖计算。实际大部分都可以按倒楼盖计算。即采用修正倒楼盖。先按平均反力计算连续梁,然后将求得的支座反力与柱子轴力相平衡,将差值的正值加到柱两边的1/3梁上,负值加在梁跨中1/3,相对来讲,跨中1/3的压应力较小。可能要修正多次,直到支座反力与柱子轴力接近于平衡。

  12.主梁有次梁处加附加筋:一般应优先加箍筋,附加箍筋可认为是:主梁箍筋在次梁截面范围无法加箍筋或箍筋短缺,在次梁两侧补上,象板上洞口附加筋。附加筋一般要有,但不应绝对。规范说的清楚,位于梁下部或梁截面高度范围内的集中荷载,应全部由附加横向钢筋承担。也就是说,位于梁上的集中力如梁上柱、梁上后做的梁如水箱下的垫梁不必加附加筋。位于梁下部的集中力应加附加筋。但梁截面高度范围内的集中荷载可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当主次梁截面相差不大,次梁荷载较大时,应加附加筋。当主梁高度很高,次梁截面很小、荷载很小时,如快接近板上附加暗梁,主梁可不加附加筋。还有当主次梁截面均很大,如工艺要求形成的主次深梁,而荷载相对不大,主梁也可不加附加筋。总的原则,当主梁上次梁开裂后,从次梁的受压区顶至主梁底的截面高度的混凝土加箍筋能承受次梁产生的剪力时,主梁可不加附加筋。梁上集中力,产生的剪力在整个梁范围内是一样,所以抗剪满足,集中力处自然满足。主次深梁及次梁相对主梁截面、荷载较小时,也可满足。话又说回来,也不差几根箍筋。但有时画图想偷懒时可用此与老总狡辩。

  13.一般情况下,悬挑梁宜做成等截面,尤其出挑长度较短时。与挑板不同,挑梁的自重占总荷载的比例很小,作成变截面不能有效减轻自重。变截面挑梁的箍筋,每个都不一样,加大施工难度。变截面梁的挠度也大于等截面梁。当然,大挑梁外露者除外。外露的大挑梁,适当变截面感官效果好些。

  14.现浇板一般应做成双向板。其一,双向板的支承边多,抗震的稳定性好,垮了两边还有两边。单向板垮一边板就下来了。二,双向板经济。从计算上讲,例如四边简支支承的双向板,其单向跨中弯距系数约1/27,两边简支的单向板跨中弯距系数为1/8,二者比为2*1/27/1/8,约为60%。从构造上,双向板的板厚为1/40~50,单向板为1/3~40,双向板薄,再着,即使是单向板,其非受力边也得放构造筋。

  15.梁垫:为了减小支座反力偏心对砖墙体产生的附加弯距,可做成内缺口梁垫。

  16.一般认为,板的上筋直径为8以上时,可防止施工时踩弯,而现场经验看,只有螺纹12以上的才能保证。

  17.现浇阳台栏板,从施工条件来讲,当布单排筋时,板厚应大于80,双排筋时,应大于120。因振捣棒最小为30,布单排筋时,板厚如为60,双向钢筋直径如为8+6,则钢筋两边仅剩23,无法振捣。

  18.当某一房间采用双向井字次梁时,板应考虑整体弯距。即,井字次梁分隔成的4个角上的小板块,负筋应考虑按房间开间进深尺寸截断,而不是仅仅按本小板格截断。即次梁仅认为是大板的加劲肋。

  19.当建筑大多数房间较小,而仅一两处房间较大时,如按大房间确定基础板厚会造成浪费,而按小房间确定则造成配筋困难,当承载力能满足要求时,可在大房间中部垫聚苯卸载,按小房间确定基础板厚。

  20.挑梁端部的挠度并不完全取决于本身的变形,其支座内垮的影响很可能超过挑梁本身的变形

结构设计经典总结10

  单位:xxxx姓名:xxx本人xx,20xx年毕业于福建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20xx在福建工程学院函授本科毕业。20xx年1月评为助理工程师。20xx年在xxxxxxxxx任职至今。在近四年中一直从事建筑结构设计工作,每个项目都是一次考验,都是一次经验的积累。在工作中,通过学习摸索,并加以总结,专业技术水平及业务能力得到长足进步,逐渐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工程技术人员。在“德、能、勤、绩”等方面均表现突出。

  一、政治思想及道德品质

  在思想上积极要求进步,紧跟时代步伐,认真学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了解社会的最新动态。作为一个城市建设的工作者,我一直坚守建筑行业的职业道德,力求我所负责的每一个项目都能够做到真正务实。因此,认真、用心的对待每一个项目是我工作的基本原则。

  在工作中,随时关注公司发展情况,切身维护公司的利益,坚定公司会不断的发展、壮大,对公司的未来充满了热情与期望。我从做好本职工作和日常工作入手,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并持之以恒,在本职工作中尽心尽力,孜孜不倦地做出成绩,我要不断的提高自己的岗位本领,努力精通本职的岗位知识,做本职工作的骨干和行家里手,脚踏实地的做好本职工作。

  加强专业理论知识学习,不断更新专业理论知识结构,提高自身素质,更好的`服务工程项目,提高岗位技能。社会是个大学堂,走上工作岗位后,我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掌握新技术、新知识、新标准规范的基础上,根据工作需要将学到的技术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为了更好完成工作,转变身份角色,我努力学习建筑结构设计的相关知识,努力提高总结的岗位技能,在工作中言行一致、实事求是、严于律己团结同志、尊重领导,圆满地完成单位领导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通过自己的努力及同事的帮助,取得了单位领导和同事的一致认可。

  二、专业技术能力

  任现职以来,本人多次参加市、县建设主管部门组织的专业技术培训。为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不断学习、不断更新知识。在助理工程师任职期间,我先后参加权威机构组织的专业培训和学习。还进一步学习了各种规程、标准、规范和设计手册,更好的熟悉和掌握了结构设计制图软件PKPM和专业相关软件CAD等,让我本人的专业技术水平不断地得到提高。

  工作期间参加了一下专业技术学习:

  20xx年参加了三明市人事人才公共服务中心举办的,关于工程计量与计价实物及建筑工程管理于与实物的学习,并取得优异成绩。

  20xx年参加了三明市建设系统培训教育中心组织的建筑施工安全监测标准、建设消防规范及招投标法实施条例的培训,并取得优异成绩。

  20xx年参加了附件是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总站,有关建筑工程材料监测的学习,并取得优异的成绩。

  20xx年参加了福建省广播电视大学三明分校举办的,有关当代城市设计引论及物联网技术与应用的学习,并取得优异的成绩。

  总的说来,任现职以来本人参与了公司内系列重大复杂工程项目,很好的完成了公司相关项目的结构设计工作,并利用所学的专业技术知识应用到生产实践中去,取得了一些成效,具备了一定的技术工作能力,但是仍然存在着许多不足,还有待提高。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加强学习、克服缺点,力争自己的专业技术水平能够不断提高。更能适应现代化民用建设的需求。

  以上是我近四年来从事的主要技术工作的情况及学习情况,通过从书本上学习、从实践中学习、从他人那里学习,再加之自己的分析和思考,确实有了较大的收获和进步。成绩和不足是同时存在的,经验和教训也是相伴而行。我将继3续努力,克服不足,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把自己的工作做的更好。

  三、近年来主要工作业绩摘录

  20xx年专业技术工作业绩:xxxxx项目建筑面积2835.6平方米,层数五层。

  20xx年专业技术工作业绩:xxxxxx项目建筑面积636.3平方米,层数三层。

  20xx年专业技术工作业绩:xxxxxxxx项目建筑面积1184.4平方米,层数三层。

  20xx年专业技术工作业绩:xxxxxxxxxxx项目建筑面积689.04平方米,层数三层。

  此外,我除了按时圆满完成各项设计工作,还经常出差住现场配合施工。这让我不仅积累了宝贵的设计经验,还获得了更多的施工经验。

  以上是我任现职以来从事的主要技术工作的情况,通过从书本上学习、从实践中学习、从他人那里学习,再加之自己的分析和思考,确实有了较大的收获和进步。但仍然有许多不足存在。我将继续努力,克服不足,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把自己的工作做的更好。

  四、本人承诺:所提供的个人信息和证明材料真实准确,对因提供的有关信息、证件不实或违反有关规定造成的后果及责任自负。

结构设计经典总结11

  产品运营课程作为一门重要的课程,对于产品经理和运营人员的成长非常关键。我有幸参加了一门精彩的产品运营课程,并在课程中学到了许多有关产品运营的知识和技能。在本文中,我将回顾和总结我在这门课程中的心得体会,希望能与大家分享。

  首先,在课程的开始,老师强调了产品运营的重要性。一个优秀的产品需要有一个合理的运营策略和方案来推动其发展。在课程中,老师通过案例分析和实际操作等方式,向我们介绍了产品运营的基本概念、要点和方法。同时,老师还分享了一些专业技能,比如如何进行用户调研、如何制定产品运营策略等。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我对产品运营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学会了一些实用的技巧。

  其次,课程强调了创新思维和市场洞察力的重要性。一个好的产品运营人员需要具备创新思维和市场洞察力,才能针对市场需求进行产品的设计和运营。我们在课程中学习了如何应用用户洞察、竞争情报等工具,通过大数据分析等手段来了解用户需求和市场趋势,以便更好地进行产品的定位和运营。同时,老师还强调了创新思维的重要性,鼓励我们要勇于尝试新的想法和方法。通过这些课程内容的学习,我意识到创新思维和市场洞察力在产品运营中的重要性,并且在实践中不断尝试和探索。

  第三,在课程的`进一步学习中,老师介绍了产品运营中的一些重要工具和技术。比如,我们学习了如何使用市场调研工具、用户行为分析工具等来进行数据分析和用户洞察。同时,老师还介绍了一些营销工具和技术,比如如何进行产品推广、如何设计优惠活动等。通过这些工具和技术的学习,我在实践中能够更好地进行数据分析和用户调研,并在产品运营中运用相关的营销工具和技术。这为我提高产品运营的效果和效率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第四,在课程的实践环节中,我们团队进行了几次实际的产品运营案例分析和操作课程。通过这些实践环节,我更加深入地理解了产品运营的工作流程和方法。通过团队合作和实际操作,我学会了如何制定产品运营策略、如何进行推广活动等。同时,我也更加清楚地意识到产品运营工作的复杂性和挑战性。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也体验到了产品运营工作的乐趣和成就感。

  最后,在课程的总结阶段,老师强调了持续学习和实践的重要性。课程只是一个开始,我们需要不断地学习和实践才能成为优秀的产品运营人员。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我明白了自己在产品运营领域还有很多需要提升的地方,需要不断地学习和实践。同时,我也意识到了产品运营不是一项孤立的工作,需要与其他部门进行有效的协作和沟通。只有通过与团队的合作和与用户的互动,我们才能更好地进行产品运营工作。

  总结起来,参加这门产品运营课程是一个非常宝贵的经历。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我对产品运营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学会了一些实用的技能和工具。同时,我也在实践中体验到了产品运营工作的乐趣和成就感。但是,我也明白了自己在产品运营领域还有很多需要提升的地方,需要不断地学习和实践。只有不断地提高自己,才能在产品运营领域取得更好的成绩。

结构设计经典总结12

  大学毕业是个终点也是个起点,青岛时代建筑设计院就是我新的起点!进入新的环境,认识新的人物,接触新的事物,感受新的生活方式,由陌生到熟悉,由稚嫩逐渐走向成熟,走过由学生到员工这座桥,工作赋予我的新的形状与颜色。这段时间来,我工作上受益匪浅,思想上也感悟良多,这对于我今后的人生和发展都有举足轻重轻重的意义。在青岛时代实习的每一天我都有一种紧迫感,从一名未出社会的大学生最终成长为一名青岛时代的员工。我不仅要学习专业技术,更重要的是学习一种敬业精神,努力做到高效,自律,求实,创新,把自己融入到一个大的团队中去,增强自己的企业荣誉感,因为一个企业的成功就是每个员工的成功!

  虽然自己不像有些毕业生刚毕业就可以接触高层,超高层项目,但是自己作为一名中国普普通通的结构设计师而言,做好每一个设计,对每一个设计负责,对国家和人民的财产负责才是我们该有的职业观。不管做单层,多层,高层都应该仔细的去完成。现将工作以来的情况总结成以下几方面:

  一、收获与认识

  初出茅庐,在这三个月的时间里,我即体会到了刚刚踏上工作岗位的新鲜感,又领悟到了从事设计工作的`严谨与艰辛。从开始对工作性质和内容的模棱两可,到渐渐明了工作的方式方法和职业态度,每一次进步都有很大的收获: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作为一名合格的结构工程师,应该认真的对待每一个项目,不管是单层,

  多层还是高层,对自己对公司对人民负责。再小的项目也有梁板柱,我们应该认真对待,不可忽视。

  要知其所以然。在画图的过程中,我们不单单是知道为什么这样画,还要知道其中的理念。

  比如一开始做框架的时候那些参数的设置问题,看着是很简单的事情,可是要深究那就很难了。还有那些七个指标——轴压比,剪重比,刚度比,位移比,周期比,刚重比,层间受剪承载力比。我们要很知道这些指标都是些什么意思,都在规范合格的结构工程师我们该如何处理。

  打个比方,比如周期比的控制问题。新高规的3.4.5条规定结扭转为主的第一周期与平动为主的第一周期之比,A级高度高层建筑不应大于0.9,B级高度高层建筑不应大于0.85.一旦出现周期比不满足要求的情况,一般只能通过调整平面布置来改善这一状况,这种改变时整体性的,局部的小调整收效甚微。周期比不满足要求,说明结构的扭转刚度相对于侧移刚度较小,总的调整原则是加强结构外圈,或者减小内部刚度。

  3.红了不要怕。对于刚做结构的我来说,用PKPM建模的时候,查看配筋的时候只是追求的是只要配筋不红不超就无事了,一旦红了就急了,其实红了是常有的事情,重要的是我们怎么去解决。我们应该了解超筋的几种类型,每种超筋的解决方法。超筋的种类:弯矩超,剪扭超,扭超。超筋的解决方法:详见书本。

  4.熟悉各种小软件。在我们公司做结构的主要用的结构软件有CAD,探索者,PKPM,天正,世纪旗云。三个月来发现在公司对于小软件的应用不是很广泛。小软件,小插件的运用可以提高我们的画图速度和质量。其实常用的小软件很对,比如平法之拉移随心,墙柱工具,CR插入计算书等。其实在画图的时候我们可以用这些小软件的,可以多学点。

  5.多下工地。做结构的下现场的比较多。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理论联系实际啦。具体的去工地看看,有哪些在设计的时候不懂的时候可以去工地看看,梁板柱的空间概念,各种做法等。

  当然我们去工地是有任务的啦,那就是验收。工地上有各种验收,基槽验收,基础验收,主体验收等。我们要清楚哪些验收主要看什么,比如基槽验收,我们去了现场看那个基槽开挖,是否有达到设计标高,我们要求进入持力层200mm,是否有扰动的土,平整度的要求,是否有排水沟,集水井,是否做了基坑支护。在现在遇到不懂的问题要及时打电话问领导,不会的问题带回院里。

  二、工作建议

  整个设计院的运行制度已很完善,但我想借此机会提两点建议,希望领导多多支持,采纳。

  尽早建立设计规范借阅机制。对于新员工来说,最缺的就是工作经验了,所以知识的积累非常重要,知识的准确性会关系到以后很长的一段时间的工作,而设计规范让我们做到有理可据,有根据。

  希望多去现场查看学习。对于新员工,设计工作和实际建筑物的联系很是匮乏,我们不能在办公室里纸上谈兵。如果能多去工地对于新员工的成长是有很大的帮助的。

  三、工作展望

  青岛时代建筑设计院充满活力,很荣幸成为青岛时代的一员,我会尽最大的努力好好工作。在此真诚的感谢领导,希望设计院生意蒸蒸日上。

结构设计经典总结13

  产品结构设计是产品开发的重要环节,直接影响到产品的质量和竞争力。在实践中,我不断摸索总结,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心得体会。下面,我将从需求分析、模块划分、材料选择、制造工艺以及工程管理等方面,总结了产品结构设计的心得体会。

  首先,需求分析是产品结构设计的基础。在进行产品结构设计之前,我们必须深入了解用户的需求,包括产品的功能、性能、外观等方面。通过调研市场、分析用户反馈,我们可以找出用户痛点和需求,进而为产品结构设计提供指导。同时,需求分析还可以帮助我们识别产品的关键特征和技术难点,为后续的设计工作提供依据和方向。

  其次,模块划分是产品结构设计的关键。一个复杂的产品通常由多个模块组成,而这些模块之间的结构和功能关系决定了产品的整体性能。因此,合理划分和组织模块关系是产品结构设计的关键。在进行模块划分时,我们要考虑模块之间的协同工作,避免功能冲突和重复设计。同时,我们还要合理选择模块之间的连接方式,确保结构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此外,在产品结构设计中,材料选择是关键一步。不同的材料具有不同的物理和化学特性,对产品的性能和质量具有重要影响。在进行材料选择时,我们要综合考虑材料的力学性能、耐磨性、耐腐蚀性等方面。同时,我们还要考虑材料的成本和可供性,确保在设计中实现性价比的平衡。通过合理的`材料选择,我们可以提高产品的强度、耐久性和使用寿命。

  另外,制造工艺是产品结构设计的重要环节。合理的制造工艺可以最大程度地提高产品的加工精度和工艺可靠性,从而降低成本和提高生产效率。在制定制造工艺时,我们要充分考虑产品的结构特点和材料性质,选择合适的工艺流程和设备。同时,我们还要优化制造工艺,通过优化设计和改进工艺,实现产品质量的提升和制造成本的降低。

  最后,工程管理是产品结构设计不可忽视的一环。在项目管理中,我们要合理规划设计任务,明确设计目标和时间节点;同时,我们还要建立科学的绩效评价机制,确保设计质量和进度的管理。在设计过程中,我们要高效协调各个设计环节,确保设计的顺利进行。另外,我们还要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如计算机辅助设计等,提高设计效率和质量。

  总结来说,产品结构设计是复杂的工作,需要综合运用多学科的知识和技术。通过需求分析、模块划分、材料选择、制造工艺以及工程管理等方面的努力,我们可以设计出具有竞争力的产品,满足用户的需求。当然,这只是我的一些体会和总结,还存在很多待探索和提高的地方。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实践的不断积累,我相信在产品结构设计方面,我们会有更多的收获和突破。

结构设计经典总结14

  作为一个涉及市场营销领域的从业者,我有幸参加了一门关于产品推广的专业课程。这门课程的学习时间虽然只有短短几周,但其中所传授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却给了我很大的启发。通过这门课程,我不仅学到了许多新的概念和方法,还深刻体会到了产品推广的重要性和技巧。以下是我在这门课程中的心得体会总结。

  首先,在这门课程中我学到了推广的核心概念和原则。推广的目的是通过市场营销手段来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和销售量。然而,推广并不是简单地进行广告宣传或促销活动,而是需要深入分析产品和目标市场,制定有针对性的推广策略。要想成功推广产品,必须了解产品的独特卖点和目标受众的需求,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此外,推广的`策略和手段也需要根据不同的产品和市场进行调整和优化,只有全面考虑各个因素,才能取得最佳的推广效果。

  其次,我在课程中学到了许多实用的推广策略和方法。如今,社交媒体已经成为推广产品的重要渠道。通过微信、微博、抖音等社交媒体平台,可以快速扩大产品的曝光度,并与消费者进行互动。这些平台上的优质内容和精准广告也可以帮助产品吸引更多潜在客户。此外,以往的传统推广方法如广告、促销和口碑营销依然有效,如何结合这些传统媒介与社交媒体等新兴渠道进行推广,是我在课程中学到的重要课题之一。

  第三,我在课程中深刻意识到了消费者需求的重要性。只有对消费者的需求和偏好进行准确的把握,才能在推广中提供有价值的产品信息,并引导消费者做出购买决策。为了了解消费者,我们需要进行市场调研和分析,收集消费者的反馈和意见,建立互动的沟通渠道。同时,不同生活阶段和消费心理的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有所不同,因此我们需要根据不同的人群进行有针对性的推广策略,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第四,营销数据分析和评估也是课程中的重点内容之一。在推广过程中,我们需要不断监测和分析推广效果,以及消费者对产品的反应。通过数据的采集和分析,我们可以评估推广策略的有效性,并对推广计划进行持续性的改进和优化。同时,数据分析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目标市场和竞争对手,从而更好地制定推广策略。

  最后,我在这门课程中学到了推广过程中的团队合作和项目管理。产品推广涉及的工作内容繁多,需要不同岗位的人员共同配合完成。一个良好的团队氛围和高效的沟通协作能力非常重要。同时,推广项目的时间和资源管理也是推广工作的关键。合理安排时间和资源,以及制定明确的目标和任务,可以使推广工作更加有序和高效。

  通过这门产品推广课程的学习,我不仅获得了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还提高了自己的市场营销能力。推广产品是一项创新、有挑战性的工作,需要不断学习和改进。我相信,通过不断的实践和学习,我可以在未来的推广工作中取得更好的成果。

结构设计经典总结15

  一、分析建筑条件,准备初步工作:

  1、底框部分:

  (1)根据建筑条件图布置框架柱轴网,由抗震概念设计,尽量不要出现单根柱而不能形成一榀框架的情况,柱距一般为6米;

  (2)柱截面初步设计;单层商铺部分的框架柱截面设为350X350,底框部分的框架柱设为400X400;

  (3)根据柱轴网确定剪力墙的分布(长度和距离);

  (4)剪力墙一般分布在楼梯间处,与电信专业协调,预留电表箱位置;

  (5)剪力墙往往矮而长,变形能力差,多为剪切破坏,宜开竖缝保证高宽比大于1、5;

  (6)根据底层店面部分的墙厚确定框架梁、柱偏心;

  (7)根据框架柱的设置和柱距,确定框架梁的高度和宽度(一般上面有出承重墙的框架梁宽度不小于350,其它墙梁宽度不小于300,高度不小于净跨的1/5);(框架结构梁截面尺寸控制办法:计算时用TAT,看计算结果配筋图内的配筋率图;要求全截面配筋率1、5-1、7之间)

  (8)其框架和抗震墙的抗震等级,6、7度可分别按三、二级采用;

  2、砖混部分:

  (1)根据纵横墙的布置及可能会有的屋面构架,确定构造柱的位置和种类,(最外围的构造柱直接升到女儿墙,门窗洞口处的构造柱尺寸最好与门洞处的短墙吻合)

  (2)根据户型布置设置梁,包括其宽度和高度(其位置应把楼板分成规则的矩形,在阳台较大窗洞处或门窗连续设置处应设置过梁,且其高度加上门窗的高度应等于楼层高度);

  (3)根据户型布置确定板厚,一般取短向跨度的1/35,但是最好不要小于100,客厅不小于120,否则影响使用;阳台、厨卫一般为90,屋面板厚120,楼梯梯板厚度为板跨的1/28,且平台梁高度与其下的窗高之和要等于建筑标高;

  (4)根据墙体外立面的腰线做法,确定外围圈梁的高度和做法;

  (5)根据总体要求,设置不同的结构标准层与荷载标准层;

  (6)阳台处的挑梁高度为挑出长度的1/3-1/6;

  二、输入计算模型,进行程序计算:

  1、底框部分:

  (1)SAT-8计算底框时不能考虑风荷载。若在“底框结构空间分析方法”中选取“有限元整体算法”可计算风荷载,但结果偏小建议不使用;

  (2)上部承受墙荷载的墙梁宽度不于300;

  (3)过渡层如果开洞大于800,需要设边梁;

  (4)抗震墙厚度不小于净高的1/20,且宜开设洞口形成若干墙段,其高宽比不宜小于2;

  (5)注意:梁和柱的偏心,应根据建筑要求与砌体外墙平齐,且上部的砌体抗震墙与底部的框架梁或抗震墙应对齐或基本对齐;

  (6)注意:剪力墙材料为混凝土及其强度等级;

  (7)材料等级:整个工程钢筋等级应统一为II级或III级,楼板、梁为C30混凝土,柱为C25混凝土,剪力墙为C30混凝土;

  (8)在SATWE中进入底框模型后选取荷载时,选取上部砖混荷载的标准组合来计算配筋,这样可以不用单独建立砖混的计算模型

  (9)在模型中,应输入底层的砖墙,并计算出二层砖混结构与底框结构的抗侧刚度之比,为保证房屋的整体抗震性能较好,最好在1、3-1、8之间(1.5左右),以此确定剪力墙的是否开洞和增减长度;

  (10)通过JCCAD得出综合模型中的柱底内力设计值简图,用柱底内力除以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确定框架柱下应该设置的桩数,并由此确定承台类型(单桩、两桩等);

  (11)对于小墙垛的强度和梁端支承处砌体的局压的计算应予以重视;

  (12)一般不考虑墙梁荷载折减,否则应在设计说明中提出对施工及使用的要求;

  (13)SAT-8计算底框时不能进行柱双偏压验算。但是当纵横向尺寸接近及角柱可根据经验调整柱配筋,或用高层版TAT进行双偏压验算;

  (14)当平面布置较规则时(无柱列错位情况)SAT-8计算结果与采用PK计算无显著差别。

  2、砖混部分:

  (1)门窗洞口的输入必须尽量准确,门上方设置过梁,上方有梁的门窗洞口,其墙可不用输入,墙上不应设转角窗;

  (2)构造柱先不输入,待进行初次计算后得出哪些地方需要加构造柱(打出计算书),再加入所需构造柱,直到满足抗震计算要求;

  (3)该部分的梁用SATWE中的“有限元整体算法”计算;门洞过梁的配筋应以列表的形式表示;

  (4)建筑材料:一层为MU10烧结粘土砖,M7、5混合砂浆(室外地坪以下为M7、5水泥砂浆),二层以上为MU10烧结粘土砖,M5、0混合砂浆(底框结构时,二层改为M7、5混合砂浆),一层以上板柱与梁、圈梁和屋顶构架可以用C20混凝土;轻质隔墙一般采用3KN/m2的加气混凝土砌块;

  (5)修改部分楼板的板厚和部分构件的材料,以符合要求;

  (6)计算基础时,板的活荷载可以折减,计算梁、板时,不折减;坡屋面的面荷载要用水平投影的值;

  (7)阁楼层的高度=起坡处的高度+成坡部分高度的一半;

  (8)准确把握总体信息,分清自然层与结构、荷载标准层的对应关系,进行总体装配;

  (9)阳台如果有分户隔墙,最好不要按照承重的砖混结构考虑,应考虑层层设置挑梁,上面输入墙荷载。

  三、根据电算结果,绘制施工图:

  1、基础部分:(如果纯砖混建筑采用桩基础,那么计算时仍应按照底框模型来计算,但程序中的中梁刚度放大系数不应取2,应该取1,总体信息中的底框层数注意修改为2)

  (一)承台:

  (1)根据柱底内力设计值简图确定柱与墙下所需桩数,一般有单桩(配筋按照构造要求)、两桩、三桩、四桩、五桩等,需要通过计算配筋;

  (2)柱下所需桩数及桩之间的间距(一般为4d),确定承台尺寸:a、承台厚度不小于300;且应比基础梁高度大200为宜;

  b、承台宽度不应小于500,边桩中心至承台边缘的距离不宜小于桩的直径或边长,且桩的外边缘至承台边的距离不小于150;

  (3)承台配筋,对于矩形承台应按双向均匀通长配置,直径不宜小于Ф10,间距不宜大于200,三桩承台,钢筋应按三向板带均匀布置,且最里面的三根钢筋围成的三角形应在柱截面范围内;单柱单桩的承台按构造配筋,根据重庆市规范,应设置Ф12@100的封闭箍;

  (4)承台主筋除满足计算要求外,还应符合最小配筋率要求,主筋直径不宜小于Ф12,箍筋不宜小于Ф8;

  (5)承台受弯计算中,在得出X、Y方向柱边的弯矩后,除以0、9xfyxHo,可得出配筋面积;

  (6)当承台混凝土强度等级低于柱或桩的混凝土强度等级时,尚应验算柱下或桩上承台的局部受压承载力;

  (二)基础梁:

  (1)由承台和剪力墙的分布情况布置基础联系梁,单桩承台宜在互相垂直的方向上设置,两桩承台宜在其短向设置;

  (2)宽度不应小于250,且应根据上部的承重情况加宽(当承受剪力墙时,应每边多出剪力墙50,当承受设缝时,宽度应宽出每片墙外边各50),高度可取承台中心距的1/10~1/15;

  (3)基础梁设计,荷载取基础基本组合,配筋计算可以用JCCAD中的计算结果,也可以以桩为支点按照连续梁模型用设计值进行计算(可简化为简支),上下纵筋直径不小于2Ф12,并应按受拉要求锚入梁内;

  (4)桩顶进入基础梁内长度为50,桩的主筋锚入到基础梁长度不小于30d;

  (5)梁顶面宜与承台位于同一标高;梁顶面一般比一层室内地面低50cm;

  (6)要注意突出部分(如楼梯入口处的门楼、立面上的构架等)下面也要设置基础梁,有的需要打桩;

  (7)基础拉梁高度取跨长的1/20,然后取柱子竖向力的1/10作为地梁的轴力,以计算地梁的纵筋;

  2、底框部分:

  (一)梁:

  (1)对生成的框架梁(墙托梁)配筋结果,需要根据这部分内容在规范中的要求进行调整;(需对照规范逐条校对);

  (2)依据配筋验算图自行配筋。不管是否按墙梁计算,必须满足托墙梁的构造要求。对非托墙梁可放松腰筋配置。因墙梁为拉杆受力,面筋拉通不宜小于2Ф18;梁上、下筋放大系数1、05

  (3)住宅部分的框架梁按照墙梁处理,编号均为KZL-X,箍筋间距均为100;

  (4)宽度大于350的梁,均采用4肢箍,且上下纵筋至少4根贯通;

  (5)由于卫生间降板400,且板厚120,故其周围的梁截面应取到550;

  (6)对于高度h大于500的框架梁,应设置不少于2Ф14的腰筋,间距不应大于200,且根据框架梁计算结果确定并标出是构造需要(G)(构造要求腰筋总面积不应小于腹板截面面积bhw的0、2%)还是抗扭计算需要(N);如计算需配受扭筋则扭筋间距≤200:梁高400-450不少于2根(双边);梁高500-650不少于4根(双边);梁高700-850不少于6根(双边);梁高900-1050不少于8根(双边);

  (6)框架梁跨中截面纵向受力钢筋总配筋率不应小于0.6%;

  (7)框架梁每跨底部的纵向受力钢筋应通长配置;

  (8)单独表示的梁要有标高,一般是建筑标高-0.030=结构标高;

  (9)主次梁交接处、梁有集中力处应附加箍筋和吊筋,优先采用附加箍筋;(10)加大过渡层及屋面圈梁配筋;

  (11)截面往往由箍筋配置情况控制。查看配筋验算简图时,注意箍筋面积不超过2、(D12@100);若纵筋面积较大,实际配筋率可能超过2%时,宜增大梁截面重新计算,将箍筋直径控制在12以内;

  (12)应加强支座处的配筋,特别是框架梁为墙梁支座时;

  (13)如梁太密集,可以分画为横向梁和纵向梁两张

  (二)柱:

  (1)最好按照计算书中的数值自行配筋,以免自动生成时出现一些错误;

  (2)框架柱和剪力墙要根据轴压比的大小进行多次调试,如果轴压比小于0.5,就应减小截面,或者沿纵横两个方向截面高度不同,以求使截面优化,应尽量接近规范要求的0、9,且截面尺寸尽量接近;

  (3)框架柱箍筋不小于Ф8,且应在支座处加密;

  (4)框架柱受力钢筋不小于3根HRB400的18;

  (5)楼梯间处的柱子要注意偏位,以满足净空要求;

  (三)墙:

  (1)对于剪力墙,要求其抗侧向刚度与上部二层的抗侧向刚度之比符合规范要求;

  (2)抗震墙周边设置梁(暗梁)和边框柱(暗柱),梁宽度不宜小于墙厚的1.5倍,截面高度不小于墙厚的2.5倍,边框柱的截面高度不宜小于墙厚的2倍;

  (3)抗震墙的竖向和横向分布钢筋配筋率不应小于0.25%,并采用双排布置,拉筋间距不应大于600,直径不小于Ф8;

  (8)抗震墙的边缘构件包括暗柱(沿全高加密箍筋)、暗梁,设置在墙的边框位置和开洞周围,具体配筋见规范;

  (9)尽量加强过渡层的构造措施,如能接受,可采取措施加大过渡层纵墙来抵抗平面外弯矩的能力;

  (四)板:

  (1)应采用双层双向通长配筋,且每方向配筋率不应低于0.25%;

  (2)长宽比满足:6、7度时不宜超过4,8度时不宜超过3,9度时不宜超过2.5,否则须验算楼板平面内的抗弯承载力及其变形对整个结构的影响;

  (3)不宜开设大洞口,楼梯、电梯间的周围应设置抗震墙围成的筒体,且必须严格按照抗震墙的设计及施工要求进行设计及施工;

  (4)其外侧边缘应设置边缘拉梁予以加强,拉梁可利用纵向框架梁或底部外纵墙,拉梁负筋至少应有50%且不低于0、25%配筋率的钢筋贯通梁全长。

  3、砖混部分:

  (1)关于构造柱:

  1)编号要清楚,凡有涉及该编号构造柱的图纸中必须要画其配筋大样,且标明起始标高;

  2)构造柱纵筋不小于4Ф14,箍筋间距不大于200;八度超过五层采用4Ф14,即纵筋加大一级;还应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P76的要求,对角柱、边柱从严要求;

  3)应符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要求,较大洞口(内纵墙、横墙>=2m,外纵墙>=2.4m)两侧应设构造柱;特别要注意:(《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第7、3、2、5条)房屋高度和层数接近限值时,纵、横墙内构造柱尚应符合下列要求:

  a、横墙内的构造柱间距不宜大于层高的二倍;下部1/3楼层的构造柱间距适当减小;

  b、当外纵墙开间大于3、9m时,应另设加强措施。内纵墙的构造柱间距不宜大于4.2m。(规范的7、3、2、5的“接近”是指达到《抗规》第7、1、2条表中限制的层数或差一层。)

  (2)根据各层板配筋简图人工配筋或调整自动生成的钢筋(面积、规格、间距等),板厚与标高不同的板,板底钢筋和上部负筋必须断开;

  (3)当有I、II级钢筋混用时,应注意:板的钢筋面积按照I级钢筋计算;

  (4)板上下的钢筋间距宜相等,或互为倍数,直径级差均取一级,楼板的最小配筋率(ρmin=As/h)应按照规范取用;

  (5)负筋不宜过细,一面被踩塌,较大直径的钢筋不宜过疏,否则易开裂;

  (6)阳台部分需要清楚表示截面大样,其下面的拖梁和边梁需要根据计算结果配筋,其大样要注意与总体图协调(如墙体和构造柱的有无等);

  (7)屋顶构架的梁、板配筋均可按构造配置,支撑构架的柱子从屋顶起,注意其与下部构造柱的衔接问题;

  (8)屋面属于温度、收缩应力较大的.区域,配筋间距宜取150~200,在板的未配筋表面布置温度钢筋,其上、下表面沿纵、横两个方向的配筋率均不宜小于0.1%,常采用拉通一半配筋面积、不足另加的配筋方法;

  (9)跨度小于2米的板钢筋只需说明双层双向可用双层双向Ф8@200,坡屋顶由于梁数量较多,故均为小面积板,可用双层双向Ф8@150;

  (10)一些细部尺寸在“楼板模板配筋图”中已经表示的,在“梁平面整体配筋图”中可不再表示;

  (11)板中的各种负筋,由于板的计算跨度唯一,故负筋伸入板内的长度应相等,且应准确标出负筋端部到墙边或梁边的距离;

  (12)现浇挑板阳角加辐射状附加筋;

  (13)配筋计算时,可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将板上筋乘以0、8~0、9的系数,板下筋乘以1、1~1、2的系数。但是,按弹性计算的双向板钢筋是板某几处的最大值,不必再人为放大,支承在外墙上的负筋不宜过大(一般板厚≥150时,采用10@200,否则用8@200;非矩形板宜减少支座配筋,增大跨中配筋;轻质隔墙下只有在垂直单向板长边且不可能移位的位置,下面才加粗钢筋以形成暗梁;

  (14)楼板计算时,砖混结构房间外墙(包括楼梯间墙)不应按固接计算,楼板边支座应按铰接计算;

  (15)雨蓬和阳台的竖板现浇时,最小厚度应为80,否则难以施工;竖筋应放在板中部,当做双排筋时,高度若小于900,则最小板厚为100,否则为120;

  (16)挑板钢筋应留有余地,并应采用大直径钢筋,防止踩弯,应将挑板支座的负筋伸过全跨;

  (17)应注明施工质量控制等级;

  (18)多层砌体结构在抗震设防地区,楼板面有高差时,其高差不应超过一个梁高(当错层楼盖高差不大于1/4层高且不大于700mm);超过时,应将错层当两个楼层计入房屋的总层数中。当错层楼盖高差不大于1/4层高且不大于700mm,错层交界的墙体,除两侧楼盖处圈梁照常设置外,还应沿墙长每隔不大于2m增设一根墙中构造柱;

  (19)关于挑梁:

  1)阳台挑梁有时与墙中的烟道矛盾;

  2)顶层挑梁有时为两层板荷载,不能选用标准层的挑梁;

  3)挑梁外露与墙内部分标高不同时应注意梁在折角处的宽度及钢筋锚固;

  4)严格控制挑梁埋入砌体的长度:即挑梁埋入砌体长度l1与挑出长度l之比宜大于1、2,当挑梁上无砌体时,l1/l之比宜大于2;

  (20)圈梁兼过梁时,过梁部分的钢筋应按计算另行增配;(第7、1、5、4条)

  (21)砌体结构的大梁,应根据《砌体结构设计规范》第6、2、5条设计。即:当梁跨度大于或等于下列数值时,其支承处宜加设壁柱,或采用其他加强措施:

  a、对240mm厚的砖墙为6m,对180mm厚的砖墙为4、8m;b、对砌块、料石墙为4、8m;

  (22)凸窗台板抗倾覆要计算足够;

  (23)坡地上多层砌体房屋的层数和总高度计算的要求:高度、层数应从低处算起;

  (24)跃层住宅六层上跃层的楼梯,一般放在客厅的楼板上,而一般情况下其下又不允许加梁,可以在楼梯下加暗梁(板)的方法解决。

  即:a、如果楼梯与厅的现浇板短向平行,可以认为现浇板的一部分也是楼梯的一部分,钢筋叠加。但要注意叠加后的钢筋间距不要过小。

  b、如果楼梯与厅现浇板长向平行,则于板短向在楼梯下加暗梁或板下附加筋。暗梁宽度或板下附加筋放置宽度为局部荷载下的有效分布宽度(荷载规范附录二)。

  (25)纵墙抗震验算不过时,可将内纵墙改为140厚的钢筋混凝土墙,造价虽略增高,但可在建筑面积不变的情况下增加使用面积;

【结构设计经典总结】相关文章:

结构设计大赛总结07-05

建筑结构设计总结07-05

结构设计工作总结01-30

10年结构设计经验的总结11-18

结构设计工作总结01-26

结构设计工作总结通用12-22

结构设计师工作总结04-25

关于结构设计工作总结06-21

十年结构设计经验的总结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