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教案设计

时间:2024-04-22 15:27:30 设计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教案设计

  作为一名教职工,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教案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教案设计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教案设计1

  一、揭题导入,初读感知

  1、(板书“课本”)师:对于课本,我们再熟悉不过了,同学们,你们知道课文里有什么吗?

  2、师:对呀,不打开课本,我们就不能够学到里面那丰富的知识了。

  3、师:今天,我们将一起“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你愿不愿意?(生:愿意 师把课题补充完整)

  4、(生齐读课题)师:看到题目,你希望知道些什么?(要求生把问题写在堂上笔记本或书上)

  5、师:现在,我们就随着作者一起去探个究竟,请同学们闭上眼睛,边听老师读,边在脑海中想象诗人孙友田所描绘的画面。(师配乐朗读)

  6、师:下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通顺流利。

  7、师:有谁来读读第一小节?(师相机纠正,带学生字词,其他小节同法)

  8、师:快速浏览课文,找一找,这本那么特别的课本里面究竟有什么呢?(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标出找到的事物)(生汇报)

  9、师:大自然这课本可真棒!朋友们,听呀!连祖国也在召唤我们呢!(师第一自然段)(小组读,个人读,师相机指导朗读)巧用多媒体,在“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中发挥了桥梁纽带作用,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我不仅体会到了现代教育技术“从直观到形象的'思维,从感性到理性”的教学原则,也体会到了我们老师如果能合理恰当地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正确处理好多媒体的作用点和最佳作用时机,必将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细读欣赏,感情课文

  1、师: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响应了祖国的号召,去打开了大自然绿色的课本。请同学们齐读第一自然段。

  2、师:看同学们都响应了祖国的号召,一个个兴致勃勃地打开了大自然这绿色的课本,你看到了什么?(回顾第一节课,汇报:翠竹、松柏、鸣禽、野花、山水、天空、大地。师以图画形式把他们所说的画在黑板上)它们有什么特点?

  3、师:你听到了什么?(生:鸣禽,风声,青山和绿水的声音……)你觉得好听吗?用上形容词(悦耳、动听……)

  4、师:你闻到了什么?(花香、草香、水果香……)从文中哪里知道有这些香味儿?(野花、沃野、丰收……)

  5、师:是呀,我们看到了大自然,看到了挺拔苍劲,看到了丰收景象;

  是呀,我们听到了大自然,听到了声声鸟语,听到了动人旋律;

  是呀,我们闻到了大自然,闻到了阵阵花香,闻到了郁郁果味。

  6、师:多美的大自然,请同学们带着喜悦之情来自由朗读第二节。(个人汇报,师指导:假如你现在就站在那么美丽的大自然中,你心情觉得怎么样?对,就用那感觉来读)

  7、师:太棒了,同学们的朗读水平又提高了,好,下面咱们来赛一赛,看那一小组读第三节读得最好,只有一分钟时间酝酿酝酿噢!(师找出闪光点,指出不足之处)

  8、师:听着同学们那朗朗的读书声,老师也跃跃欲试,请允许我也来读一读,可以吗?(可以)谢谢!(师范读,齐读)

  9、师:同学们,这么好的诗,来个男女对唱,怎么样?(好)(男生:青山…… 女生:绿水……)

  10、师引读第五节。师:去吧,…… 生:给你们…… 师:去吧,…… 生:给你们……)

  11、 师:我觉得大自然是一本音乐书,它让我听到动人的旋律。你呢?你觉得大自然这课本是一本什么样的课本?(生自由发挥)

  12、师:多美的图画,多好的课本,我们一定要(师指题学生读题)“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嗯,那怎么打开呀?请同学们找上自己最好的朋友一同去发现,探索,看看要怎么样才能打开这课本?从文中找出来。(生汇报,师板书)

  13、师:是呀,要想“饱览”无限风光,尽享大自然无私的给予,就必须不怕险阻,勇于“攀登”;要想“奔向”浩瀚的大海,就要搏击狂风巨浪,奋勇“前进”。只有勇于探索,细心观察,善于发现,我们才能找出大自然的奥秘。同学们,祖国敞开了……(学生续读)(教师要饱含激情,以此调动学生的情绪)(指出与第一小节的感情不同之处)

  14、尝试堂上有感情背诵。

  板书设计:

  (画一个太阳,太阳上写号)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大自然”处是一本书的形状)

  云锦 云锦小鸟 云锦

  这里画翠竹 云锦 云锦这里画松柏

  蝴蝶

  花………………朵(五颜六色)

  野……………………………………草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教案设计2

  一、教学提示

  本文是一首现代诗,语言流畅,清新活泼;构思精巧,首尾呼应;情感饱满,充满激情。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大体理解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4)在对课文语言的品味的过程中,感受世界的绚丽多彩,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为什么把大自然比作绿色的课本呢?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流程

  板块(一)引出话题

  1同学们,大家好!先请大家看一个词语

  ※——课件(文字):大自然

  (1)同学们,在你的头脑中大自然里有些什么呢?和大家一起交流交流。

  ※——课件:大自然的图片依次自动播放(翠竹、松柏、果园、沃野、鸣禽、野花、青山、绿水、天空、早晨、微风、黄昏)

  (2)面对这一幅幅迷人的画面,你想把大自然比作什么呢?请大家畅所欲言。

  ◎动画提示:说一说

  (同学们说得都很好,的确,大自然像母亲,无私地给予人类一切;大自然像智慧老人,启迪人类不断创造,也有人说大自然像本无字书,写着无穷的奥秘……那么,在现代诗人孙友田的眼中,大自然又像什么呢?)

  ※——课件(文字):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一起读课题

  2、咦,诗人为什么把大自然比作绿色的课本呢?这个“课本”里又写了些什么呢?

  ※ ——课件(文字):为什么把大自然比作绿色的课本呢?

  就让我们一起来仔细阅读,带着这个问题学习这首诗。

  板块(二)了解诗意

  1、 请每位同学先把课后的生字、词语读准确,然后把整首诗连起来读一读,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读的时候,同学们特别要注意这些词语的读音:

  ——课件(文字): 饱 览lǎn 云 锦jǐn 胸 襟jīn

  敞chǎnɡ开 微 风fēng 相xiāng聚

  芬fēn芳fāng 苍cāng劲jn 黄hung昏hūn

  先自己读读,能找到它们读音的特点吗?

  ◎动画提示:读准字音

  (2)同学们真聪明,这里的绿色字都是前鼻音,而橙色字都是后鼻音;

  (3)请跟我一起读一遍:第一行,注意前鼻音的发音……;第二行,注意后鼻音的发音……;第三行要同时注意前鼻音和后鼻音的发音……。

  2、 俗话说得好:旧书不怕百回读!请你默读全诗,看看一共写了几个小节,每一节又写了什么呢?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呢?大家在老师的带领下认真阅读、思考、讨论。

  ◎动画提示:了解内容

  (通过仔细的阅读,大家一定明白了,这首诗根据内容的不同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第一节:写了祖国召唤孩子们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第二部分是第二到第五节:写了我们投入大自然,勇敢探索,就一定会收获成果。

  第三部分是第六节:写了激发我们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再读读这首诗,看看你能发现什么?

  ◎动画提示:获得发现

  你发现没有,哪几个小节的内容是相同的?

  你们真有一双孙悟空的火眼金睛啊!回答正确,第一节和第六节的内容是完全相同的,

  那么,这两个小节为什么要相同呢?请大家说说。

  ◎动画提示:请你说说

  (3) 嗯,同学们说出了一点儿意思,确实,这两节都从不同的角度强调了课题。但是,这两节放在一头一尾,作者如此安排可是独有匠心的啊,相信大家通过学习,最后一定会明白其中的奥妙。

  板块(三)品读感悟

  下面,让我们一同深入诗歌的第二部分品读感悟:大自然绿色的课本里都有些什么呢?

  1、※——课件(文字)大自然绿色的课本里都有些什么呢?

  (1)大家带着问题认真地读读2—5节,一边读一边在书上画出来。把你找到的内容和同学交流交流。

  ◎动画提示:边读边画 一起交流

  同学们一定都找到了吧!

  ※——课件(文字)点击后依次每行出示:翠竹 松柏 果园 沃野

  鸣禽 野花

  青山 绿水

  天空 云锦 早晨 大地 微风 黄昏

  (我们看到大自然的绿色课本内容丰富,有许多的事物:在第二节中,有翠竹、松柏、果园、沃野;第三节中有鸣禽、野花;第四节中有青山、绿水;第五节中有天空、云锦、早晨、大地、微风、黄昏。

  这四组不同的事物就仿佛是大自然的4页书,都是大自然的文字,沟通了我们的心灵,让我们置身于原野、森林、高山……亲近大自然。)

  (3)这每一节都是从不同的角度来写的,我们应该怎样阅读大自然绿色的课本呢?

  2 ※——课件(文字)怎样阅读大自然绿色的课本呢?

  (1)请同学们在四人学习小组中,再细细品读2—5节,一同讨论,合作学习3分钟。然后,全班交流。

  ◎动

  画提示:合作学习 共同探讨

  (2)在共同的探讨中,同学们碰撞出智慧的火花。我们发现了每一节都是从不同的角度来感受大自然的:第二节的翠竹、松柏、果园、沃野的美丽是亲眼所见的,第三节的鸣禽、野花的联欢是亲身参与的;第四节的青山、绿水的对话是亲耳聆听到的;第五节的`天空、云锦、早晨、大地、微风、黄昏这些美好的事物是用心感受的。

  我们调动全身心、动用各种感官,留心观察大自然,才能读懂大自然绿色的课本。也正因为如此才要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课件(文字)点击后依次出现“破折号和后面的文字”:

  翠竹 松柏 果园 沃野 ——亲眼所见

  鸣禽 野花 ——亲身参与

  青山 绿水 ——亲耳聆听

  天空 云锦 早晨 大地 微风 黄昏 ——用心感受

  3、读完第五节后,你一定发现这里还有个空,可以填上很多内容呢,我们还可以怎样去感受大自然呢?请你发挥想象,像诗人一样来创作一段。

  ◎动画提示:写一写

  有一位同学是这样写的:

  ——课件(文字):挥动有力的双臂,

  去触摸太平洋跳动的脉搏。

  迈开坚定的脚步,

  去丈量喜玛拉雅山的高度。

  你受到启发了吗?看来诗歌的意境是无穷无尽的,可以填上很多内容。但是,诗歌就是用最简洁的语言表达诗人的情感,意味深长。

  板块(四)反复诵读

  1、同学们体会得多准确啊,请你把刚才的体会融入诗歌中,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先自己读读。

  (1)读的时候要注意:无论读到哪一节,都要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你的眼睛看到了翠竹松柏、你的耳朵听到了青山绿水的对话……带着想象来朗读,能把诗读得更美。请一位同学来读给我们听听,大家评一评,他读得怎样?

  ◎动画提示:读一读 评一评

  2、面对充满魅力的大自然,我也情不自禁地想读读这首诗了,请各位小评委给我打打分吧。

  ※——课件(文字)分屏出示

  4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祖国敞开了绿色的大门,

  给孩子一片清凉的绿阴。

  去吧,去呼吸山水间芬芳的空气,

  去吧,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让明亮的眼睛

  去发现翠竹的挺拔,松柏的苍劲。

  用绚丽的色彩

  去描绘果园的丰收,沃野的耕耘。

  鸣禽、野花要和你们联欢,

  生活里洋溢着欢乐和温馨。

  祖国的山水要和你们相聚,

  请听一听它们心中的声音。

  青山说:攀登吧,

  饱览无限的风光,满怀少年的豪情!

  绿水说:前进吧,

  奔向浩瀚的大海,显示少年的胸襟!

  去吧,天空会撒开片片云锦,

  给你们送去明媚的早晨。

  去吧,大地会吹来阵阵微风,

  给你们留下愉快的黄昏。

  祖国敞开了绿色的大门,

  给孩子一片清凉的绿阴。

  去吧,去呼吸山水间芬芳的空气,

  去吧,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3、朗读诗歌真是一种享受啊!我感到快乐温馨、豪情壮志,感受到大自然的美。

  来,配上优美的音乐,我们一起分节朗读,2—5节分别请4位同学读,首尾两节一起读。

  ※——课件:音乐+大自然的图片依次自动播放(翠竹、松柏、果园、沃野、鸣禽、野花、青山、绿水、天空、早晨、微风、黄昏)

  4、同学们还记得一开始的发现吗,为什么这首诗的首尾两节要相同呢?现在大家一定明白了,谁来谈一谈。

  ◎动画提示:谈一谈

  是的,正像大家所体会到的,文章首尾呼应,诗句反复,并非简单的重复。篇首是对主题的暗示,两个“去吧”,召唤少年儿童去打开大自然的课本,“绿色”点出大自然的生机勃勃;篇末是对全诗的升华,激发少年儿童勇敢探索、勇于实践,朗读时要注意对比。

  板块(五)活动拓展

  ※——课件:每人搜集一首描写大自然的诗歌,开个“大自然的赞歌”诗歌诵读会。

  三 教学备注

  1《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我们:“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因此,在大致理解诗意的基础上,让学生联系生活,进行充分的想像,将文本读通、读实、读厚。

  2指导朗读和启发想象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教案设计3

  教学要求:

  1、学习生字,理解文中的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朗读品味文中的语言文字,感受世界的绚丽多彩,激发学生热爱学生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品味文中的语言文字,感受世界的绚丽多彩,激发学生热爱学生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揭题设疑,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读题。

  2、引导质疑,读题后,你有何疑问呢?(学生质疑)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带着疑问,学生按要求自学,教师巡视(边读边做标记,读完后可四人交流。)

  2、自学生字词。

  3、检查生字自学情况。

  (提醒学生读准览、芬、馨、襟、昏、瀚、耘均为前鼻音)

  4、指名朗读课文。

  三、品读课文,

1、听老师范读课文。

  2、学习第一节:

  (1)、指名读第一节,这节写了谁去召唤谁呢?(是祖国召唤孩子们,是作者在召唤孩子们。)

  (2)、应该用怎样的语气读出祖国对孩子们的召唤呢?(深情地呼唤、深深地期待的语气来读这一节)

  (3)、自由读。(要读出深情地呼唤、深深地期待的语气,体现出作者对孩子们的关心与期盼。)

  (4)、指名读,加深理解。

  3、学习第二至五小节:

  过渡:在第一节,作者深情地召唤孩子们去打开大自然的绿色宝库,那么,我们该怎样做,才能打开大自然的绿色宝库呢?

  (1)、自由读第二至五小节,思考并讨论:怎样做,才能打开大自然的绿色宝库呢?

  (2)、小组讨论,并做好交流记录。

  (3)、交流汇报:

  A、首先要用明亮的眼睛去看,去发现。去看那大自然的`神奇与秀美。挺拔的翠竹、苍劲的松柏、果园丰收的场面、和那人们在田野里辛勤耕耘的场面都是那么美丽!练习用赞美的语气,朗读第二节。

  B、我们不仅要仔细发现,还要用心去听。听大自然那动听的声音。读第三、四节,结合插图,理解温馨、浩瀚、胸襟,并想象大自然充满的奇趣。

  C、大自然的美丽真是无处不在,它值得我们不断地去发现,去赞美。深情地朗读第五节。理解明媚。

  (4)、根据板书,小结。

  (5)、感情朗读第二至五小节。

  4、学习第六节:

  (1)、指名朗读,思考这一节主要讲的什么?

  (2)、这一部分总结全诗,激发我们去打开大自然这迷人的课本,照应诗歌第一部分,思想情感进一步升华,语调可热烈、高昂些。

  (3)、自由练读,齐读。

  四、总结全文:

  1、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这首诗紧扣文题,一气呵成,在描绘大自然绚丽多姿景色的同时,抒发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五、作业:

  1、练习有感情朗读课文。

  2、收集描绘大自然、赞美大自然的诗歌。

  附板书:

  看:翠竹松柏

  1、去打开大自然

  果园沃野

  神奇美丽

  绿色的课本

  听:鸣禽、野花的声音

  勇于探索

  山、水的声音

  赞美:绚丽多姿、气象万千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教案设计4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5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感知文章主要内容,了解自然的特点和文章的层次;

  3、能正确通顺地朗读课文,受到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熏陶。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8个生字,能正确通顺地朗读课文;

  2、了解自然的特点和文章的层次。

  教学难点:

  了解自然的特点和文章的层次。

  教学过程:

  一、示错解题,导读课文。

  1、板书:“去打开大自然的课本”。

  2、生读题揭错:少了“绿色”两字。

  3、师再次板书:“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此处的课题中的“绿色”两字用绿色粉笔写成“绿色”)生重读后师追问:课本怎么会是绿色的呢?生恍然大悟:大自然是绿色的。

  4、师板书:自然、课本,问这句话完整吗?缩句后是什么?

  5、指名生答。

  6、这首诗歌是写课本吗?课本是打开读的看的,自然又是怎样“打开”的呢?你能把课题补充完整吗?

  二、自学探究,知读课文。

  1、师黑板或幻灯展示自学题: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长句可多读两遍;

  2)补充:()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你能总结文章结构吗?

  3)课文重点写课本,还是写自然?又描写了自然界中的哪些事物?

  2、点一生读题;

  3、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找边圈划答案;

  4、师再让学生在四人小组范围内就疑难问题交流讨论,由小组长担任中心发言人组织交流讨论;

  5、师生交流,指导朗读:

  1)点生开火车读6小节课文,他生边听边再次检验或思考答案,并适时纠正读音断句;(此处可进行学生暴露的读音断句的纠正教学)

  2)教学生字长句:(此为面也)

  A.教字音:生开火车组词读10生字,正确则跟读两遍,错误则请他生帮助纠正后再跟读两遍,突出课文朗读中错误的生字;

  B.记字形:逐字用加偏旁、换偏旁、两字相加等方法记字形,另“馨”、“芬”、“瀚”、“襟”要分别从笔划、位置等方面指导书写,描红;

  C.析字义:字依托词解释,有“温馨”、“洋溢”、“胸襟”,可用联系生活、带到文中读句子联系上下文、单字分别组词、找近义词等方法破解;

  D.再巩固:生再次整体逐字齐读两遍。

  3)交流自学题答案,相机指导朗读:

  A.点生回答第二题答案:师说:学完生字,我们再来看看内容,谁能把()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补充完整?知道了内容,我们再讨论一下结构是什么,谁能告诉大家?

  B.点生回答第三题答案:师说:到现在课文真正写了什么,相信大家已经了然于胸了吧?是什么呢?师再问:哪课文都描写了自然界中的哪些事物呢?注意借助插图在文中寻找。师随机点生回答,几生回答、补充、更正后得出:空气、翠竹、松柏、果园、沃野鸣禽、野花、青山、绿水、云锦。师说:插图这么美,诗人的描写也这么美,那么你能完成填充,概括出大自然的特点吗?师随后呈现小黑板:()的大自然生思考寻找后师点生回答、补充:美丽、绚丽、神奇、多姿多彩……师说:大自然如此美丽、绚丽、神奇、多姿多彩……你能用朗读表达出来吗?生自由练读,师再点生读、评、赛。优生或师范读,他生齐读。

  6、师小结板书:

  7、课本打开:

  读课文、看图片等

  三、总结激疑,赏读课文。

  1、师围绕板书总结:我们感知了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解了文章的结构,受到了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熏陶,可黑板上的自然“打开”中“打开”加引号又是为什么呢,下节课再继续学习讨论。

  2、最后请同学们选自己喜欢的语句或小节美美地读一读,让我们身临其境,也到美丽、绚丽、神奇、多姿多彩的大自然中去享受欢乐和温馨。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打开”的含义,明白自然与课本的共同点,体验大自然的绚丽多姿,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的兴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理解“打开”的含义,明白自然与课本的共同点,体验大自然的绚丽多姿。

  教学难点:

  理解“打开”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读课文。

  1、师检查主要内容、大自然特点、文章结构;生回答,师重现上节课的板书。

  2、师激疑:上节课我们留下一个问题,这节课我们来解决它。

  二、自学探究,理解课文。

  1、师黑板或幻灯展示自学题:

  1)“打开”大自然的方法有哪些?

  2)为什么可以把自然比作课本,自然与课本到底有什么共同点呢?

  2、点一生读题;

  3、生小组轮读课文2—5节,边读边找边圈划答案;

  4、师再让学生在四人小组范围内就疑难问题交流讨论,由小组长担任中心发言人组织交流讨论;

  5、师生交流,指导朗读:

  1)交流第一题答案:

  A.我们知道课文中有文字让我们读,有插图让我们看,而大自然又是怎样被“打开”的呢?

  B.生举手答说,他生评说,如遇学生冷场举手少,教师则相应借助上节课的板书启发:课本中是读文字,看插图,那大自然中的空气、翠竹、青山、绿水……又是怎样被“打开”的呢?再让生思考后回答、补充、更正、朗读。

  a)去吧,去呼吸山水间芬芳的空气;

  b)去发现翠竹的挺拔,松柏的苍劲;

  c)去描绘果园的丰收,沃野的耕耘;

  d)请听一听它们心中的'声音;

  e)青山说:攀登吧,饱览无限的风光,满怀少年的豪情;

  f)绿水说:前进吧,奔向浩瀚的大海,显示少年的胸襟!

  C.生或师小结:“打开”就是“去呼吸、去发现、去描绘、听一听、攀登吧、前进吧”,祖国号召我们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也就是叫我们到大自然中闻、看、画、听、登、走。

  D.师小结板书:课本打开:读、看(祖国号召我们)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E.师说:大自然如此绚丽、神奇、多姿多彩……我们一定会响应号召:到大自然中“去呼吸、去发现、去描绘、听一听、攀登吧、前进吧”,请带着自己理解的感情去读2—5节。

  F.师提醒语调热烈、高昂、欢快,要蕴含兴奋的心情和赞美的感情,再次分别叫喜欢读2—5节的人站立起来齐读。

  2)交流第二题答案:

  A.师问:我们读、看课本,为的是什么?到大自然中闻、看、画、听、登、走又为的什么?

  B.生思考、讨论;

  C.点生回答、补充、更正:自然中有知识,课本中也有知识,所以可以把大自然比作课本。

  D.题目就是这样得来的,让我们齐读: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3)小结全文,指导朗读第1节和第6节:

  A.师说:这是祖国的号召,这是祖国的期待,让我们再回味一下总结段第1节和第6节:男生读第1节,女生读第6节。

  B.男生读第1节,女生读第6节。

  三、总结激疑,赏读课文。

  1、师总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说得就是既要向课本学习,还要向自然学习,知识无处不在,关键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一颗勇于探索的心灵。

  2、生再品味:自由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反思:

  本课课题隐含了课文的所要谈的主要问题,一为课本,即课本有何作用,为什么要打开;二为孩子如何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文;三为大自然绿色的课文中有什么。它是全课的总纲。提纲方能楔领,抓住了总纲,再去理解课文,就会登堂入室,一目俱下,眼光放得长远。

  课本在文中是指绿色的大自然,这是比喻的说法。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承载了和常理中的课本相似的作用。它的作用,它的意义,需在学生理解完后面两个问题后才能回答。

  如何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第一用眼睛去看,正如文中说,用明亮的眼睛,去发现翠竹的挺拔、松柏的苍劲。即使果园的丰收,沃野的耕耘,也是用眼睛发现的结果。第二耳朵听,“请听一听它们心中的声音”。青山、绿水的话,也是听到的结果。第三用心去感受。用心感受到什么?“生活里洋溢”的“欢乐和温馨”,“明媚的早晨”,“愉快的黄昏”。

  让学生续写,作品没有比较精彩的,毕竟是出至大家之手,学生是仿写不来的。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教案设计5

  一、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情感目标:在对课文语言的朗读品味中,感受世界的绚丽多彩,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3、能力目标:能掌握诗歌反复的意义,能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表达自己的理解。进一步巩固使用工具。

  二、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

  走进大自然,感受自然的气息与美丽。初读课文,体会课文的语言之美。

  一、课前的领悟感受。

  开学伊始,即带领学生走到校园的每一个角落,利用清晨与黄昏,用自己的眼耳口鼻去体会自然的神奇,去倾听自然的声音,去呼吸自然的芬芳。

  二、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说说自己的感受,谈谈自己假期去贴近自然的感受

  三、揭题,感受题意与文题之美

  1、对于“课本”,你有何理解?他有什么用处?

  2、大自然又怎会成为绿色的`课本呢?

  四、初读课文。

  1、教师范读。学生闭目想象感受诗的意境美。

  2、学生自读课文,利用工具书掌握生字新词。

  3、同桌交流,互相检查朗读情况。

  4、指名分节读课文,读后说说这一节讲了什么?

  五、再读课文,把握整体。

  1、细读文章,

  2、说说这绿色的课本中有些什么?用笔在文中划出来。

  3、有感情地读读这些词,展开丰富的想象,说说自己的感受。

  4、再读课文,找找文章希望我们如何去打开这课本呢?

  六、作业布置:

  熟读课文并试背。

  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

  品味赏析,感悟诗情。

  一、复习导入:

  1、说说学了课文,你知道这大自然的课本里有些什么?

  二、细读品味,感悟诗情。

  1、黩读课文,找找诗中希望我们如何去打开大自然的课本。

  2、引导学生体会:“去呼吸”、“去发现”、“去描绘”、“请听一听”、“攀登吧”、“前进吧”等词中所饱含的深情。

  3、联系自己的经历谈谈自己曾呼吸、发现、描绘、倾听等接触大自然的事例与感受。

  4、学习第一节与最后一节,从“敞开”一词,感受祖国的绚丽多彩。反复朗读这两节,体会诗的内涵。

  5、体会开头与结尾反复的作用。

  三、朗读体会,深化情感。

  1、以小组为单位,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节,诵读,读出自己的理解。

  2、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朗读。

  3、全班朗读交流,先指名读,再评析指导,读出诗的明快、豪情万丈、舒缓,读出诗的内在的旋律。

  4、最后全班齐读。

  四、作业:

  A:完成练习册。预习下文。背诵这首诗。

  B:选择校园一物进行仔细观察。并写下观察日记。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教案设计6

  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 学会本课5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2个字只识不写。能联系上下文理解有关词语。

  3. 理解“打开”的含义,明白自然与课本的共同点,体验大自然的绚丽多姿,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的兴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4、感受诗歌的语言美,能仿照课文练习创作。

  教学重难点:

  1、理解“打开”的含义,明白自然与课本的共同点,体验大自然的绚丽多姿,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的兴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感受诗歌的语言美,能仿照课文练习创作。背诵课文。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基础性目标:

  1.学会本课5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2个字只识不写。能联系上下文理解有关词语。

  2.了解文章的层次,感知诗歌的特点。

  3.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诗歌,体会大自然的美好。

  提高性目标:

  能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先板书“课本”两个字,再让学生说说“课本”的用处。

  2.补全课题,学生读题后设下悬念:“为什么把大自然称作‘绿色的课本’呢?”

  二、突破自学障碍点,顺畅阅读

  1.出示自学指导:

  (1)把课文读2遍,做到正确流利。没达到要求再读1遍。

  (2)看生字表,能盖住拼音,很快地说出本课中的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不看书,完成《补充习题》一

  (4)读一读“洋溢、温馨、饱览、无限、浩瀚、云锦、明媚、胸襟”等词所在的`句子,想想它们的意思。

  2.学生读自学指导,了解自学内容。

  3.学生自学,教师巡视,了解学生学习情况,掌握学生自学中存在的问题。(10分钟)

  4.教师指导:

  (1)朗读:选取2-4名困难学生分段读课文,出现错误,教师指导,请困难学生再读错误处,全班学生齐读错误处。

  (2)互相批改《补充习题》一。统计错误并加以订正。

  (3)理解词语:

  学生先交流自己理解的词语,正确的教师加以肯定;错误的教师加以引导,或告诉学生,或联系课文让学生再体会。

  三、 把握文章主旋律,顺清脉络,了解写法。

  1.出示自学指导:

  (1)默读全诗,看看一共写了几个小节,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2)补充:(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你能总结文章结构吗?

  (3)你发现这首诗歌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把答案简单地写在书上。

  (4)课文重点写课本,还是写自然?又描写了自然界中的哪些事物?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将学生的答案归纳、梳理。

  3.教师指导,对学生的发现给予鼓励。

  (写法特点:①首尾反复,前后呼应。②有些诗句对仗、结构相似。③二、四句押韵。④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⑤丰富的想象。⑥有些字词用得特别妙。⑦借物抒情。学生的发现只要说得有道理,教师都应及时鼓励,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4.小结:插图这么美,诗人的描写也这么美,那么你能完成填充,概括出大自然的特点吗?课件:( )的大自然

  生思考寻找后师点生回答、补充:美丽、绚丽、神奇、多姿多彩……

  5.指导朗读:大自然如此美丽、绚丽、神奇、多姿多彩……你能用朗读表达出来吗?

  生自由练读,师再点生读、评、赛。

  6.试着背诵。

  四、作业设计:

  a类: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3遍,并背诵。

  2. 摘抄文中优美词语和短语。

  3.完成《补充习题》二。

  b类:

  搜集描写大自然美妙景色的词语,诗句,诗歌,读读背背。

  第二课时

  基础性目标:

  1、理解“打开”的含义,明白自然与课本的共同点,体验大自然的绚丽多姿,感悟大自然带给我们的启迪,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的兴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能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课文。

  3、感受诗歌的语言美,能仿照诗歌练习创作。

  提高性目标:

  进一步领悟诗歌表达特点,有创造性地模仿课文写一首小诗。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读课文。

  1. 师检查主要内容、大自然特点、文章结构。

  二、自学探究,理解课文。

  1.出示自学指导:

  1) “打开”大自然的方法有哪些?

  2) 为什么把“大自然”说成是“课本”,“大自然”与“课本”到底有什么共同点呢?

  3)为什么把“大自然”说成“绿色课本”?你喜欢这“绿色的课本”吗?为什么?

  4)完成《补充习题》三

  2.点一生读题;

  3.学生自学,边读边找边圈划答案; 师巡视,了解学生学习情况,掌握学生自学中存在的问题。

  4.生交流,师指导,朗读:。

  1) 交流第一题答案:

  a. 我们知道课文中有文字让我们读,有插图让我们看,而大自然又是怎样被“打开”的呢?

  b.如学生回答不上来,教师启发:课本中是读文字,看插图,那大自然中的空气、翠竹、青山、绿水……又是怎样被“打开”的呢?再让生思考后回答、补充、更正、朗读。

  a) 去吧,去呼吸山水间芬芳的空气;

  b) 去发现翠竹的挺拔,松柏的苍劲;

  c) 去描绘果园的丰收,沃野的耕耘;

  d) 请听一听它们心中的声音;

  e) 青山说:攀登吧,饱览无限的风光,满怀少年的豪情;

  f) 绿水说:前进吧,奔向浩瀚的大海,显示少年的胸襟!

  c. 生或师小结:“打开”就是“去呼吸、去发现、去描绘、听一听、攀登吧、前进吧”,祖国号召我们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也就是叫我们到大自然中闻、看、画、听、登、走。

  d. 师小结并指导朗读:大自然如此绚丽、神奇、多姿多彩……我们一定会响应号召:到大自然中“去呼吸、去发现、去描绘、听一听、攀登吧、前进吧”,请带着自己理解的感情去读2—5节。

  朗读提示:语调热烈、高昂、欢快,要蕴含兴奋的心情和赞美的感情。

  e.指名朗读。

  2) 交流第二、三题答案:

  a. 师问:我们读、看课本,为的是什么?到大自然中闻、看、画、听、登、走又为的什么?

  b. 生思考、讨论;

  c. 点生回答、补充、更正:自然中有知识,课本中也有知识,所以可以把大自然比作课本。

  d.拓展延伸

  ①同学们,大自然的每一种景象都能给我们启迪,只要我们调动全身心、动用各种感官,留心观察,用心品味就能读懂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比如:(出示课件)看到青青的翠竹挺拔地屹立着,不怕风吹,不怕雨打,你会想到——翠竹:不怕狂风暴雨、从不低头、正直、刚正不阿、坚强,做人就要像竹子一样正直、勇敢。

  下面就请同学们再仔细品读2-5节,看看你能从哪些景象中读出什么启迪?在旁边写下你的感想,一句话也行,一个词也行。

  ②交流感受。

  松柏:四季常青、不怕风雪、昂首挺胸、坚韧顽强

  丰收:没有付出 哪有收获

  耕耘: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人们播下希望的种子,收获丰收果实

  青山:要饱览无限的风光,必须攀登,攀上山顶才能站得高,看得远,想得美

  绿水:只有不怕困难,披波斩浪,勇敢前进,才能实现美好抱负,学好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③成熟的麦穗低着头,那是在教我们谦虚;一群蚂蚁能搬动大骨头,那是在教我们团结;温柔的小水珠能滴穿岩石,那是在教我们坚韧,勤劳的小蜜蜂在花丛中采蜜,那是在教我们勤劳;含羞草默默收扰叶片,那是告诉我们切莫过分张扬……(划线部分让学生自由填空)。

  e. 同学们,你看,大自然是最好的老师,只要我们肯学,天天都会有收获;大自然就是一部百科全书,那为什么又称它是“绿色的课本”呢?(在课题的绿色上加“圈”)(生机蓬勃、充满活力、象征生命,象征着亲身参与活力,象征着和谐、美好)

  3) 小结全文,指导朗读第1节和第6节:

  师:这是祖国的号召,这是祖国的期待,让我们再回味一下总结起段第1节和总结段第6节:男生读第1节,女生读第6节。

  三、总结激疑,赏读课文。

  1. 师总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说得就是既要向课本学习,还要向自然学习,知识无处不在,关键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一颗勇于探索的心灵。

  2. 生再品味:自由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作业设计:

  a类:

  1. 感情朗读、背诵全诗。

  2、完成《补充习题》四的诗歌创作。

  b类:

  小练笔

  本文的作者对青山、绿水产生了联想,写出了自己独特的体验:借青山、绿水来启迪少年儿童要不怕艰险,勇于攀登,要有广阔的胸怀,自然界中还有许多景象,你看了会产生哪些联想呢?请你仿照第四自然段,写一段诗歌。

  板书: 4、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百科全书

  闻、看、画、听、登、走 生机蓬勃

  充满活力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教案设计7

  教材简析: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是一首清新明快的现代诗。作者以敏锐的目光捕捉了大自然的奇趣妙景,以生动的笔触展示了大自然的绚丽多姿。整首诗结构严谨,层次清晰,语言流畅而又饱含激情,给人留下想象的空间。教学此诗,试图凭借教材,挖掘教材的教学价值,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探索自然的情趣,在受到情感熏陶的同时学习诗歌的表达方式,提高语言感悟与表达能力,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2、通过诵读,想象,品味语言文字,感受世界的绚丽多彩,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3、读中感悟诗歌在语言表达上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通过诵读、想象等方式,用心感受语言文字,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点:

  通过多种形式的读,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你们喜欢诗歌吗?谁能来背几首诗歌,可以是古诗,也可以是现代诗歌。

  指名学生背诵。

  2、相对于古诗来说,你们觉得现代诗歌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呢?

  指名交流。

  交流内容可能会说到:现代诗歌语言浅显明了,形式短小活泼,富有生活情趣,易于接受。学生可能还会有其他方面的一些经验,若说得有理,教师都应肯定。

  3、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一首现代诗《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你们想读一读吗?

  二、营造氛围,反复诵读。

  1、打开课本,好好读读诗歌,把诗歌读正确、读流利,尽量能读出自己最好的水平。

  (学生自由朗读诗歌,教师巡视,倾听学生个别朗读,并及时作出鼓励和指点。)

  2、采用多种读的方式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朗读水平,营造一种乐读的氛围。

  ①个人展示: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小节来读。

  ②小组展示:小组合作朗读,读的形式由小组自己决定,展示小组实力。

  ③男女生赛读:在比赛中激发学生读的兴趣,促进读的水平提高。

  三、品味诗歌,领会“感受”。

  1、从同学们的读中,我已经感受到大家是带着自己的情感在读了,下面我们以四人小组的形式展开学习,可以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节尽情地再读一读,用心体会,你仿佛看见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四人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自己的感受。)

  2、大自然这本“绿色的课本”,究竟有着多少神奇的景象和奥秘,又带给我们多大的收获和欢乐?请同学们把自己的感受和欢乐与大家一起分享。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

  学生交流时可引导学生围绕“你仿佛看见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展开交流,把自己独特的体验与大家分享。

  ①第2节:可结合生活实践展开想象,感受“翠竹的挺拔”、“松柏的苍劲”,想象“果园”的丰收景象和“沃野”的耕耘场面。

  ②第3、4节:抓住“联欢”、“相聚”体会孩子和自然和谐相处,融为一体的快乐;抓住“青山”、“绿水”的话语体会“自然”对孩子的启迪,进而激发学生热爱自然、探索自然的情趣,并通过朗读展示出来。

  ③第5节:引导学生想象“片片云锦”、“阵阵微风”的意境之美,感受“明媚的`早晨”、“愉快的黄昏”生活之乐,并通过朗读加深体验。

  四、朗读全诗,总结回顾。

  1、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2、学完了全诗,你们能说一说为什么把大自然说成“绿色的课本”?你喜欢这“绿色的课本”吗?为什么?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回味课文,了解、学习作者表达自我感受的方法。

  2、拓展学习,并能运用学习到的方法学写诗歌,增强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领悟诗歌表达特点,增强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

  一、回味课文。

  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诗歌《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领略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独特感受。现在,我们一起来回味这首诗歌,请同学自由组合,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诵读这首诗歌。

  二、学习表达。

  1、学了这首诗,同学们喜欢这首诗吗?老师也很喜欢这首诗,在我们眼中平平常常的大自然,在作者的笔下却像一位魔术师,神奇而充满魅力,作者是如何体味到这一切的呢?

  (引导学生读中发现:作者在细细地看,静静地听,尽情地想中全身心感受到的。)

  2、有时候,我们心中有了感受,可是,把它写下来以后,我们就觉得没有表达出来,你们有这种感觉吗?作者怎么就能把自己的感受写得这样清楚呢?我们一起来看看作者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这也需要我们好好地读,细细地看,静静地想。

  (生自读诗歌,探究发现作者在表达上的特点。)

  课堂交流:引导学生发现,作者用各种表达方法来表现自己的感受。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①首尾反复,前后呼应。②有些诗句对仗、结构相似。③二、四句押韵。④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⑤丰富的想象。⑥有些字词用得特别妙。⑦借物抒情。学生的发现只要说得有道理,教师都应及时鼓励,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三、品读选文。

  1、选读:很多作家、诗人都很善于感受,也很善于用贴切、自然的语言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感受。请同学们看老师补充的两首诗歌《庭院里的“舞会”》和《海》,小组合作选择一个内容一起读,讨论:庭院里的“舞会”和海给作者留下了怎样的感受?作者是怎样描述自己的感受的?

  庭院里的“舞会”

  树叶喜欢跳舞

  树叶乐了,挤在庭院角落

  一到秋天就穿上彩服

  羞羞答答对风儿说

  从树上飘下来

  吹吧吹吧,就请您

  寻找舞蹈的场所

  当本次舞会的伴奏

  庭院说:快来吧

  于是风吹:呼噜噜,呼噜噜

  看我是个多好的舞厅

  树叶轻快地跳起了快三步

  环境优雅而舒适

  风儿又吹:呼,呼,呼呼

  舞池平坦又宽阔

  树叶又接着跳慢四步

  风儿说:快来吧

  哎呀,风怎么不守纪律啦

  看我是个多好的乐师

  一吹起迪斯科

  会吹奏多种美妙舞曲

  就像浑身着了魔

  能创造最佳音响效果

  自说自话地跑进舞池

  和树叶一同跳起了舞

  海

  从碧澄澄的天空,

  摸到潮湿的衣角,

  看到了你的颜色;

  触到了你的体温;

  从一阵阵的清风,

  深夜醒来,

  嗅到了你的气息;

  耳边传来了你有力的呼吸。

  2、交流:

  ①庭院里的“舞会”给诗人留下了怎样的感受?作者是怎样描述这种感受的?读一读这首诗。

  ②海给诗人留下了怎样的感受?他又是怎样描述自己的感受的?读一读这首诗。

  交流时引导学生发现作者独特的感受以及表达方式。

  3、小结:只要我们用心去感受了,就能有独特的体验,并且能产生许多联想。

  四、表达感受。

  1、《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一诗的作者对青山、绿水产生了联想,写出了自己独特的体验:借青山、绿水来启迪少年儿童要不怕艰险,勇于攀登,要有广阔的胸怀,自然界中还有许多景物,你看了会产生哪些联想呢?仿照诗歌的第四节,请你们也来写一写好吗?

  学生仿写。

  指名交流。

  2、自然界中一草一木,一物一景,如果你能静静去感受,你一定会有许多独特的体验,本周我们就来写一首现代诗,把自己的感受写下来。下周我们就举行一次诗歌赏评会,好吗?

  细细地看

  板书:

  感受

  静静地听

  尽情地想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教案设计8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2.通过诵读,想象,品味语言文字,感受世界的绚丽多彩,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3.读中感悟诗歌在语言表达上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通过诵读、想象等方式,用心感受语言文字,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点:

  通过多种形式的读,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你们喜欢诗歌吗?谁能来背几首诗歌,可以是古诗,也可以是现代诗歌。

  指名学生背诵。

  2.相对于古诗来说,你们觉得现代诗歌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呢?

  指名交流。

  交流内容可能会说到:现代诗歌语言浅显明了,形式短小活泼,富有生活情趣,易于接受。学生可能还会有其他方面的一些经验,若说得有理,教师都应肯定。

  3、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一首现代诗《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你们想读一读吗?

  二、营造氛围,反复诵读。

  1.打开课本,好好读读诗歌,把诗歌读正确、读流利,尽量能读出自己最好的水平。

  (学生自由朗读诗歌,教师巡视,倾听学生个别朗读,并及时作出鼓励和指点。)

  2.采用多种读的方式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朗读水平,营造一种乐读的氛围。

  ①个人展示: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小节来读。

  ②小组展示:小组合作朗读,读的形式由小组自己决定,展示小组实力。

  ③男女生赛读:在比赛中激发学生读的兴趣,促进读的水平提高。

  三、品味诗歌,领会“感受”。

  1.从同学们的读中,我已经感受到大家是带着自己的情感在读了,下面我们以四人小组的形式展开学习,可以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节尽情地再读一读,用心体会,你仿佛看见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四人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自己的感受。)

  2、大自然这本“绿色的课本”,究竟有着多少神奇的景象和奥秘,又带给我们多大的收获和欢乐?请同学们把自己的感受和欢乐与大家一起分享。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

  学生交流时可引导学生围绕“你仿佛看见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展开交流,把自己独特的体验与大家分享。

  ①第2节:可结合生活实践展开想象,感受“翠竹的挺拔”、“松柏的苍劲”,想象“果园”的丰收景象和“沃野”的耕耘场面。

  ②第3、4节:抓住“联欢”、“相聚”体会孩子和自然和谐相处,融为一体的快乐;抓住“青山”、“绿水”的话语体会“自然”对孩子的启迪,进而激发学生热爱自然、探索自然的情趣,并通过朗读展示出来。

  ③第5节:引导学生想象“片片云锦”、“阵阵微风”的意境之美,感受“明媚的早晨”、“愉快的黄昏”生活之乐,并通过朗读加深体验。

  四、朗读全诗,总结回顾。

  1、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2、学完了全诗,你们能说一说为什么把大自然说成“绿色的课本”?你喜欢这“绿色的课本”吗?为什么?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回味课文,了解、学习作者表达自我感受的方法。

  2、拓展学习,并能运用学习到的方法学写诗歌,增强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领悟诗歌表达特点,增强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

  一、回味课文。

  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诗歌《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领略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独特感受。现在,我们一起来回味这首诗歌,请同学自由组合,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诵读这首诗歌。

  二、学习表达。

  1、学了这首诗,同学们喜欢这首诗吗?老师也很喜欢这首诗,在我们眼中平平常常的大自然,在作者的笔下却像一位魔术师,神奇而充满魅力,作者是如何体味到这一切的呢?

  (引导学生读中发现:作者在细细地看,静静地听,尽情地想中全身心感受到的。)

  2、有时候,我们心中有了感受,可是,把它写下来以后,我们就觉得没有表达出来,你们有这种感觉吗?作者怎么就能把自己的感受写得这样清楚呢?我们一起来看看作者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这也需要我们好好地读,细细地看,静静地想。

  (生自读诗歌,探究发现作者在表达上的特点。)

  课堂交流:引导学生发现,作者用各种表达方法来表现自己的感受。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①首尾反复,前后呼应。②有些诗句对仗、结构相似。③二、四句押韵。④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⑤丰富的想象。⑥有些字词用得特别妙。⑦借物抒情。学生的发现只要说得有道理,教师都应及时鼓励,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三、品读选文。

  1、选读:很多作家、诗人都很善于感受,也很善于用贴切、自然的语言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感受。请同学们看老师补充的两首诗歌《庭院里的“舞会”》和《海》,小组合作选择一个内容一起读,讨论:庭院里的“舞会”和海给作者留下了怎样的感受?作者是怎样描述自己的感受的?

  庭院里的“舞会”

  树叶喜欢跳舞 树叶乐了,挤在庭院角落

  一到秋天就穿上彩服 羞羞答答对风儿说

  从树上飘下来 吹吧吹吧,就请您

  寻找舞蹈的场所 当本次舞会的伴奏

  庭院说:快来吧 于是风吹:呼噜噜,呼噜噜

  看我是个多好的舞厅 树叶轻快地跳起了快三步

  环境优雅而舒适 风儿又吹:呼,呼,呼呼

  舞池平坦又宽阔 树叶又接着跳慢四步

  风儿说:快来吧 哎呀,风怎么不守纪律啦

  看我是个多好的乐师 一吹起迪斯科

  会吹奏多种美妙舞曲 就像浑身着了魔

  能创造最佳音响效果 自说自话地跑进舞池

  和树叶一同跳起了舞

  海

  从碧澄澄的天空, 摸到潮湿的衣角,

  看到了你的颜色; 触到了你的体温;

  从一阵阵的清风, 深夜醒来,

  嗅到了你的气息; 耳边传来了你有力的呼吸。

  2、交流:

  ①庭院里的“舞会”给诗人留下了怎样的感受?作者是怎样描述这种感受的?读一读这首诗。

  ②海给诗人留下了怎样的感受?他又是怎样描述自己的感受的?读一读这首诗。

  交流时引导学生发现作者独特的感受以及表达方式。

  3、小结:只要我们用心去感受了,就能有独特的体验,并且能产生许多联想。

  四、表达感受。

  1、《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一诗的作者对青山、绿水产生了联想,写出了自己独特的体验:借青山、绿水来启迪少年儿童要不怕艰险,勇于攀登,要有广阔的胸怀,自然界中还有许多景物,你看了会产生哪些联想呢?仿照诗歌的'第四节,请你们也来写一写好吗?

  学生仿写。

  指名交流。

  2、自然界中一草一木,一物一景,如果你能静静去感受,你一定会有许多独特的体验,本周我们就来写一首现代诗,把自己的感受写下来。下周我们就举行一次诗歌赏评会,好吗?

  细细地看

  板书: 感受 静静地听

  尽情地想

  【教学总结】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是苏教版课标实验教材五年级上册的一首清新明快的现代诗,作者以敏锐的目光捕捉了大自然的奇趣妙景,以生动的笔触次第、有序地展示了大自然的绚丽多姿,而“去打开”的渴望自然也在情理之中。诗歌语言流畅而又饱含情趣,给人留下想象的空间,在描绘大自然绚丽多姿景色的同时,抒发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从全诗看,作者神思飞扬,但又似散实聚,关键是作者写作中处处彰显、开拓“去”这个动作的积极进取、勇于探索的意义内涵。

  在学生深入理解、朗读、体悟了诗歌意象后,我顺学而导,引导学生进行了诗歌意境的探究——“面对如此美妙的大自然,你想说什么?”并以“生活里洋溢着欢乐和温馨。”这一句作为情感突破口,逐层解构诗歌意境。就这样,学生的审美从“体验”层次顺势上升到“鉴赏”层次。诗中满怀的豪情、宽广的胸襟,成了学生正在扬起的理想风采——“绿色”虽然还是“绿色”,“课本”虽然还是“课本”,但“山已不是原来那座山,水也不是原来那个水”。“绿色”、“课本”已经有了新的更深的含义,这是师生轻松愉快、自然而然得到的新义。学生在这里学会了用自己的眼光去观察自然,用别人的态度来反观自己,用自己的情感去理解别人,用作者的诗情来体悟人生;也就是这么一个过程,学生的阅读心境一下子与文本的语境打通、连接甚而同化。正因为跟学生的个体生命体验相关,就避免了被动的强加,从而形成对话和个体感悟,实现了内在主动性驱动下的学习活动。这种不设“围场”的课堂其实就是追求一种不确定性、生成性,弥漫其中的思想和生命的气息让课堂充满不可预料的魅力,使课堂成为一个思维激荡和灵感勃发的“场”。

  大自然是本无字书,课堂又何尝不是呢?虽然身在小小的教室,孩子们却从生动的诗句中不经意间体察到了“宽广的胸怀”“辽远的视野”“生命的价值”,并从中获得审美愉悦,也就在这种和谐的课堂里,学生轻松打开了“语文教学的课本”,打开了大自然的课本 ,也打开了人生的课本。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教案设计】相关文章: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课堂记录07-03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教后记06-21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教学设计11-16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教学设计04-03

(经典)《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教学设计7篇04-03

《打开大自然的课本》读有感11-22

《打开大自然的课本》读后感06-30

小学语文兰兰过桥课本教案设计06-21

《绿色的金鱼》教案设计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