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托尔斯泰的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托尔斯泰的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托尔斯泰的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的:
1.学习文中细致的肖像描写。
2.体会文章涉及深广的人文背景。
教学重点、难点:
1.对托尔斯泰进行肖像描写。
2.托尔斯泰的思想变化和人生追求。
教学过程:
(第四周星期二)
一、复习旧课
听写词语:黝黑、禁锢、尴尬、炽热、轩昂、粗制滥造、藏污纳垢、鹤立鸡群、正襟危坐、广袤无垠。
二、介绍有关托尔斯泰的生平传记和作品。
了解他思想变化和人生追求学生搜集有关资料,在班上交流。
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1828~1910),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最伟大的文学家,也是世界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他的文学作品在世界文学中占有第一流的地位。代表作有《安娜·卡列尼娜》、(战争与和平》、《复活》以及自传体小说三部曲《幼年》、《少年》、《青年》。其他作品还有《一个地主的早晨》、《哥萨克》、《塞瓦斯托波尔故事集》、《琉森》等。他以自己漫长一生的辛勤创作,登上了当时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高峰。托尔斯泰出身于古老而有名望的大贵族,但他一生始终不渝地真诚地寻求接近人民的道路,多次在自己的庄园进行改革,不过都没成功。五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战争与和平》是他前期的创作总结。(安娜·卡列尼娜》代表他创作的第二个里程碑。(复活》是他长期思想探索的艺术总结,是他对俄国地主资产阶级社会批判最全面、深刻、有力的一部长篇小说。
《战争与和平》以战争问题为中心,以库拉金、保尔库斯基、罗斯托夫、别竺豪夫四家贵族的生活为线索,展示了19世纪最初15年的俄国历史,描绘了各个阶级的生活,提出了许多重大问题。小说的中心思想在于表现人民是推动历史的决定力量,肯定了1812年俄国人民反拿破仑入侵战争的正义性质。
《安娜·卡列尼娜》交织着安娜追求爱情自由和列文探索社会出路这两条平行发展的线索,通过这两条情节线索,小说不仅形象地反映了俄国社会的变动,同时也鲜明地暴露了托尔斯泰世界观的尖锐矛盾。
《复活》托尔斯泰在《复活》中,对地主资产阶级社会进行了尖锐无比的批判,表达了他对国家、教会、土地私有制和资本主义的看法。他以强烈的愤怒,揭发专制制度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主人公:玛丝洛娃、聂赫留朵夫。
教师引导学生体会托尔斯泰人格的.美及他的形象宏伟,品格感人。
三、探究活动
课文一方面说托尔斯泰“可以任意支配整个世界及其知识财富”,可见他是幸福的;但另一方面又说他得不到“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幸福”,这是否矛盾?你怎样理解作者所说的“幸福”的含义?联系托尔斯泰的生平(主要是晚年的思想变化),与同学讨论:托尔斯泰究竟幸福还是不幸?学生讨论、交流,鼓励发表独特的看法。
四、拓展训练
教师向学生推荐罗曼·罗兰《名人传》一书,让学生更多地了解托尔斯泰的苦难和坎坷的一生,理解伟人艰苦奋斗的精神。
五、小结
本文是奥地利著名作家茨威格传记作品中可以独立成篇的一节。作者用他力透纸背而又妙趣横生的文笔为我们描绘出一幅世界级大文豪托尔斯泰的“肖像画”,揭示出托尔斯泰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学习这篇课文,我们犹如与两位大师对话交谈,悉心品味,自然能体会到文中丰富而深厚的人文内涵。
六、布置作业
1.研讨与练习二。
2.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七、课后记录:
托尔斯泰的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理解积累文中“轩昂,器宇”等词;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文章的内容
2. 能力目标:品味作品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揣摩关键语句的涵义
品味课文运用神奇的夸张和连珠妙喻的肖像描写及欲扬先抑的手法
3. 情感目标:感悟人物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从而受到人文精神的熏陶
教学重点:
感知文章的内容,品味文章运用夸张和比喻的肖像描写
品味作品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揣摩关键语句的涵义
教学难点:
联系背景,理解托尔斯泰的人生追求和精神境界
学习文章运用夸张和比喻的肖像描写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前准备:
1. 通读全文,查字典,给生字词注音释义
2. 了解作者茨威格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投影多媒体课件,托尔斯泰的画像)
今天我们要介绍的主人公,就是一位文学巨匠——列夫·托尔斯泰。他创作了世界文学中的第一流的作品,为我们所熟悉的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这三部作品是他艺术高峰的三部长篇小说。
在走入文本之前,我们对托尔斯泰的外表进行有序地观察,首先,我们看到的肯定是他长着一张不同于中国人的脸,现在我想问的是,你们觉得这张脸有什么特点,比较吸引你注意力的地方是什么?请同学们来描述一下?
现在就让我们跟随奥地利作家茨威格,走进这位磨难中造就的诗人,与两位文学大师进行近距离的心灵对话,走进三个人的'世界,一起来解读托尔斯泰的肖像画。乍听,我们大家瞬间都成为了“算命先生”了,要为托尔斯泰“看相”去了。
二. 研读与赏析
1. 初读课文,感知内容,标序段序,疏解疑难生字,请同学来读一读生字,并检查预习情况
2. 指名朗读,听读的同学圈画批注出文中能概括头尔斯泰的形貌给人总体印象的句子。
3. 请同学自由回答。
教师点拨:要求是描述总体印象的句子。
明确:①“托尔斯泰给人留下的难忘印象,来源于他那天父般的犹如卷起的滔滔白浪的大胡子。”
②留给人的总印象是失调、崎岖、平庸、甚至粗鄙
③托尔斯泰并没有自己独特的面相,他拥有一张俄国普通大众的脸,因为他与全体俄国人民同呼吸共命运。
4. 小组交流讨论,思考:全文概括说明了哪些内容?
教师点拨:概括每一自然段的内容,并进行概括性地说明分为哪些部分?
明确:①1-5段:形貌特征:须发、面部轮廓、面部特征、长相平平,让拜访者失望
②6-9段:非同寻常的眼睛(板书)
三. 质疑探究
1. 分组讨论,思考:第一部分作者是如何刻画作者的形貌特征?从课文中将其指出。
分成四组:一组找出须发的描写,一组找出面部的描写,一部分找出长相平平的描写,最后一组找出让拜访者失望的描写。
明确:须发:①多毛的脸庞,植被多于空地。②皱似树皮的黝黑脸膛。③眉毛像纠缠不清的树根。④鬈发像泡沫一样堆在额头
2. 同桌互助,交流思考:第一部分作者刻画肖像描写采用了什么样的手法?
明确:比喻、夸张
作用在于不仅使形象鲜明,特征突出,而且使人产生无尽的遐想,比喻不是追求神似,而是追求神俏,夸张是故意言过其实,尽量扩大或缩小描述,更加突显托尔斯泰的形貌特征,“形”“神”的独到刻画,使文意深刻,韵味无穷。
四. 小结
托尔斯泰的外貌会让拜访者失望,长相粗鄙,多毛,浓胡须,身材矮小,拥有一张俄国普通大众的脸。这样的一位文学巨匠就真的没有他自己身上的特质吗?堂堂的一位文学巨匠,难道就被茨威格说得如此一般吗?请同学继续预习下一部分的内容,在他身上看是否有什么新的发现?
五. 体验反思,拓展延伸
我们来个现场小练笔:你们抓住你们身边最熟悉的一张脸,把那个人的形貌特征描写下来。希望我们能把今天所学到的修辞手法加以应用。
六. 布置作业
1. 熟读课文,巩固复习
2. 完成课后练习
七. 链接材料:有计划地阅读代表托尔斯泰艺术高峰的三部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进一步了解这位文学泰斗的风采。
附:板书设计
(1-5)形貌特征→须发面部长相拜访者的印象
(6-9)非同寻常的眼睛
托尔斯泰的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 掌握本文创作的特点,把握作者描绘的列夫·托尔斯泰眼睛的特点;
⑵ 分析本文的重点语句,体会文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2、能力目标:
富有感情的朗读理解课文的内容,把握作者的创作情感。
3、情感目标:
教育学生要努力关注人类历史上的伟大的人们,要积极从他们的生命历程中汲取自己前行的力量,不断丰富自己的生命历程。
【学习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用具】
投影仪、录音机。
【课文感知】
本文是一幅列夫托尔斯泰的“肖像画”,作者不仅为我们展示了托尔斯泰独特的外貌特征,更为我们揭示了托尔斯泰深邃的精神世界。全文主要刻画了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和托尔斯泰那非同寻常的眼睛,赞美了托尔斯泰犀利的眼光,揭示了他人生的不幸。
课前二分钟简介戏剧《日出》。(注意从作家对于生活的犀利的洞察力入手)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从作家不凡的洞察力,对人类精神文明所作的杰出贡献入手,分析作家的命运的两重性,分析作家命运的悲剧性,然后导入对本文的`讲解。
作者简介:
学生交流关于列夫托尔斯泰的资料,教师进行补充与点评。
识记重点字词:
黝黑 滞留 愚钝 器宇 禁锢 轩昂 犀利 侏儒 酒肆 尴尬
炽热 粗制滥造 藏污纳垢 郁郁寡欢 鹤立鸡群 正襟危坐
颔首低眉 诚惶诚恐 无可置疑 黯然失色 广袤无垠
(教师检查学生预习的结果,要求能够正确的给汉字注音,掌握重点词语的解释并且能够做到灵活运用)
二、放录音,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自由朗读课文,然后回答问题组:
1、课文前半部分描写了托尔斯泰平庸丑陋的外表,但联系全文来看,读者仍然能感到这位大文豪的不凡之处。这是为什么?前半部分的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有什么作用?
2、在茨威格的笔下,托尔斯泰有一双怎样的眼睛?请你用一句话概括出来(20字以内)。
3、请你模仿下列语句写一段话:
虽然嘴角紧闭,没有变化,但对那眼睛却能满含粲然笑意,犹如神奇的星光。
三、揣摩与思考
1、本文着重刻画作者为什么着力描写托尔斯泰的眼睛。请揣摩下列语句:
⑴ 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
⑵ ……这对珠宝有魔力,有磁性,可以把人世间的物质吸进去,然后向我们这个时代放射出精确无比的频波。
⑶ 当这一副寒光四射的匕首转而对准它们的主人时是十分可怕的,因为锋刃无情,直戳要害,正好刺中了他的心窝。
2、分析本文人物描写运用的手法。
3、完成研讨与练习三。
四、拓展与延伸
课文一方面说托尔斯泰“可以任意支配整个世界及其知识财富”,可见他是幸福的;但另方面又说他得不到“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幸福”,这是否矛盾?你怎样理解作者所说的“幸福”的含义?联系托尔斯泰的生平(主要是晚年的思想变化),与同学们一同讨论:托尔斯泰究竟是幸福还是不幸?
请你联系生活的实际,与全班同学探讨一下:什么是真正的幸福?
五、巩固练习
教师引导学生完成课外阅读题《贝多芬的吻》。
【课后记】
本文的语言十分的优美,但是作者的思想却十分的深邃。在本文的讲授过程中,对于托尔斯泰的生平与创作的简介非常的重要。在课堂是对于托尔斯泰的精神世界的引导存在一定的困难,今后在文章的导入的过程上还应该下一番功夫。
托尔斯泰的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句子的含义,认识作为文学巨匠的托尔斯泰其实有着普通人的脑膜炎灵和情感,感受他伟大的人格魅力,进而获得人生启迪。
3、领悟作者描写人物的方法。
能力培养:
领悟作者描写人物的方法。
重点
殃及果文中重点语句的含义,认识托尔斯泰伟大的人格,并从托翁身上获得做人的道理。
难点
领悟作者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内容
一、导入
年轻的歌唱家夏里亚宾和作曲家、钢琴家一同去看望托尔斯泰,并为托尔斯泰演唱《老伍士》,托尔斯泰像一个普通人一样,动情流泪,让我们看到他“有冷静的思考,也有炽热的感情。”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流泪的'托尔斯泰》
二、读中学
1、自由读全文
创设情境,把自己想象成文中的夏里亚宾,现在和朋友作曲家、钢琴家一起去看望托尔斯泰。
启发学生想象在没有见到托尔斯泰之前,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把自己当成事件中的人物展开想象,在学生想象的基础上,以想引读,读出人物的心情,读出自己的感受。
指导朗读:读时把文中的第三人称改为第一人称。
2、对比
抓住托尔斯泰听歌时的表现,与自难割难舍先前的猜想进行对比,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真实的托尔斯泰并不是我们平时所想象的那样。
3、升华理解
“列夫·托尔斯泰是俄罗斯文化的巨匠。与托翁会面是多少俄罗斯文化人梦寐以求的事情。然而,托尔斯泰又是一个极其谦和的人,他把每一位客人都当作平辈的朋友,给以最热切的接待。”师:通过这一段话,你知道了什么?
师:为什么说“他不知不觉地流下了眼泪。这个时候的托尔斯泰才是最自由的,也是最美的”?你对托尔斯泰是怎样评价的?
认识了托翁,你在他身上获得了哪些人生启迪?
板书设计
流泪的托尔斯泰
列夫·托尔斯泰是巨匠
高大如山的品格
是极其谦和的人——平辈、最热情
亲切、随和
真正的伟大
是平凡,最深邃的大海是平静的
平凡如水的境界
教学总结
成功之处
通过对比知道托翁既伟大又平凡,有一定人生启迪。
不足之处
对于含义深刻的句子学生理解的不透彻。
托尔斯泰的教学设计 篇5
【教学目标】
1、加强诵读,积累丰富的词语与富有表现力的句子;
2、理解外貌描写对表现人物形象的作用;
3、强化语言品味,了解托尔斯泰深邃的精神世界。
【教学重点】
1、诵读课文,积累词句;
2、了解外貌描写的作用,学会合理运用修辞;
【教学难点】
深入体会托尔斯泰的思想、精神。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人生的价值,并不是用时间,而是用深度去衡量的。
──列夫·托尔斯泰
托尔斯泰,一位文学巨匠,在俄国文坛驰骋近60年,创作了大量的世界文学中第一流的作品,题材广泛,体裁多样,可谓浩如烟海,其中以《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最为著名。托尔斯泰出身于古老而有名望的大贵族,但他一生始终不渝、真诚地寻求接近人民的道路,多次在自己的庄园进行改革,致力于寻求和谐的社会秩序,尤其到了晚年,他坚决站到农民的立场上来,强烈反对土地私有制,主张博爱,从宗教、伦理中寻求解决社会矛盾的道路。他逝世以后,遵照他的遗嘱,遗体安葬在一个小森林中,没有墓碑,没有十字架,茨威格称之为世间最美的坟墓。
下面,就让我们来近距离地观察列夫·托尔斯泰。
茨威格,奥地利著名传记作家。我们曾学过他的《伟大的悲剧》。
二、整体感知
1、学生默读课文。
2、疏解疑难字词,读准字音,弄懂词义。
3、课文主要运用什么描写方法:
人物的外貌描写。
三、理清结构
第一部分(1~5段):刻画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
第二部分(6~9段):描写托尔斯泰那非同寻常的眼睛。
四、品味语言
(小组合作交流)
1、划出文中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句子,试作点评:
(要求反复诵读)
2、班中交流:
学生点评、交流,完成对语言的品味和人物思想的领会。
教师引导学生整理、升华。
⑴体会容貌特征:
须发──浓密:“植被多于空地”“热带森林”“滔滔白浪”;
长相──平庸、丑陋、粗鄙:“低矮的陋室”;
(眉毛、鼻子、额头、皮肤、耳朵、嘴唇……)
表情──忧郁、愚钝:“禁锢思想的`囚牢”。
⑵理解精神世界:
(抓住眼睛)
“黑豹似的”“一把锃亮的钢刀”“枪弹”“金刚刀”——目光的犀利;
“刀剑入鞘”“神奇的星光”“手术刀”“x射线”——感情的丰富;
“闪光的珠宝”“猎鹰”“寒光四射的匕首”——眼睛的威力。
⑶语言特色:
比喻、夸张兼用,大肆铺排。
五、课堂小结
俗话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通过外貌(特别是眼睛)的描绘,极力赞美了托尔斯泰内心情感的丰富,观察社会、人生、时代的犀利,以及批判的深度和广度。用文字给人画肖像画,运笔在方寸之间,洋洋洒洒,精雕细镂,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之所以产生如此的艺术效果,全得益于比喻、夸张的妙用,把我们带进无穷想像的空间,让我们尽情玩味,揣摩其含义。
六、布置作业
1、猜一猜,下面描写的人是谁:
黄里带白的脸,瘦的叫人担心;头上直竖着寸把长的头发;鸭黄羽纱的长衫;隶体“一”字似的胡须;左手里捏着一枝黄色烟嘴,安烟的一头已经熏黑了。
(鲁迅)
2、熟读课文,积累语言,作些抄写摘录。
3、完成“读一读,写一写”“研讨与练习”三。
第二课时
一、检查作业
1、默写词语、拼音。
2、简答下列问题:
⑴请大家谈谈对此文刻画人物方面最深的印象:
参考:以肖像来透视人物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
肖像刻画浓墨重彩,极尽铺陈之能事,又妙趣横生。
⑵看课本彩页上的托尔斯泰肖像画,再让学生谈体会。
(学生自由发言)
二、感悟体验
1、文章为什么把托尔斯泰的外貌描写得如此平庸、丑陋?
写托尔斯泰的平庸甚至丑陋,正是用来反衬他灵魂的高贵,反衬他眼睛的精美绝伦,给人留下强烈而深刻的印象;同时也在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对托尔斯泰的崇敬、赞美之情。
2、找出你认为具有深刻含义的句子,说说你的感想:
(学生自由发言)
预设:
⑴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
引用、夸张,突出了托尔斯泰那种能把万事万物尽收眼底的全方位的观察力。
你还能找出文中类似的语句吗?
“再小的事物借助这副透镜都能看得清清楚楚,……这对眼睛连最最微不足道的细节都不放过,同样还能全面揭示广袤无垠的宇宙。”
⑵……这对珠宝有魔力,有磁性,可以把人世间的物质吸进去,然后向我们这个时代放射出精确无误的频波。
这句话写出了作为思想家、艺术家托尔斯泰的文学创作,既来自于对社会生活、人间世态的观察、研究,又用他的艺术巨笔,把它们准确地表现出来,展示了时代的本质和要求。
⑶当这一副寒光四射的匕首转而对准它们的主人时是十分可怕的,因为锋刃无情,直戳要害,正好刺中了他的心窝。
这句话写出了托尔斯泰作为“清醒的现实主义”作家,对现实的批判是极其深刻而准确的。
三、拓展训练
请尝试运用夸张、比喻等修辞方法,对爱因斯坦进行外貌描写。
1、明确要求:
⑴仔细观察,把握特征;
⑵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法,做到形象生动,形神毕肖;
(学生写作,教师指导)
2、全班交流,评价。
四、课堂小结
本文是奥地利著名作家茨威格传记作品《三作家》中可以独立成篇的一节。作者用力透纸背而又妙趣横生的文笔,为我们描绘出一幅世界级大文豪托尔斯泰的“肖像画”,揭示出托尔斯泰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学习这篇课文,我们犹如与两位大师对话交谈,悉心品味,自然能体会到文中丰富而深厚的人文内涵。
五、布置作业
1、完成“研讨与练习”、《语文作业本》。
2、课外阅读《战争与和平》《复活》等托尔斯泰的作品。
托尔斯泰的教学设计 篇6
教学内容要点
1、介绍托尔斯泰的生平资料
2、检查字词预习情况
3、整体把握课文内容、脉络结构
一、简介列夫托尔斯泰生平
托尔斯泰(1828—1910)俄国作家(批判现实主义)
两部巨著:《安娜卡列尼娜》《战争与和平》
还有:《复活》《忏悔录》
二、检查预习字词情况
1、读音
黝黑滞留愚钝禁锢轩昂犀利侏儒酒肆尴尬炽热粗制滥造藏污纳垢郁郁寡欢正襟危坐颔首低眉诚惶诚恐黯然失色广袤无垠锃亮髭髯鬈
2、解词
愚钝——头脑迟钝,不灵活
犀利——(武器、语言等)锋利、锐利
酒肆——酒店
尴尬——处境困难,不好处理
(神态、态度)不自然
炽热——极热
粗制滥造——工作马虎、草率、不顾质量
藏污纳垢——比喻包容坏人坏事
郁郁寡欢——心里苦闷,缺少欢乐
无可置疑——没有可怀疑的
三、朗读课文
(一)指名朗读(每人一段)其余思考把课文划分为两部分,概括内容
(二)理清结构
第一部分:(1——5)刻画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
第二部分:(6——9)描写托尔斯泰那非同寻常的眼睛
(三)自己速读描写托尔斯泰外貌特征部分,思考抓住那些部位的什么特点来写的?
1、须发的特点——面部多毛,须发浓密
2、面部轮廓结构——失调,崎岖,平庸甚至粗鄙
3、重点描写面容表情——
4、长相平平,是俄国普通大众的一员
5、外貌会令拜访者感到失望
(四)自己速读些眼睛的.部分,抓住眼睛的哪些特点来写的?
6、犀利的目光
7、眼睛蕴藏着丰富的感情
8、眼睛的威力
9、赞美犀利的眼光,揭示他人生的不幸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1、重点研读第二部分,加深了解作者丰富的内心世界
2、研讨文章写法特点,学习构思的匠心及夸张修辞方法的艺术效果
3、拓展练习,深入了解作者
教学内容及步骤
一、研讨:作者为什么要着力描写托尔斯泰的眼睛?
理解下列语句的含义:
1、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
2、……这对珠宝又磨砺,有磁性,可以把人世间的物质吸进去,然后向我们这个时代放射出精确无误的频波
3、当这一幅寒光四射的匕首转而对准它们的主人时是十分可怕的,因为锋刃无情,指戳要害,正好刺中他的心窝。
二、研讨写法特点
(一)探究理解作者的艺术匠心
思考讨论(练习一)
(二)学习大量运用比喻夸张的修辞方法的艺术效果(练习二)
(三)归纳
三、拓展理解托尔斯泰生平和人生追求的精神世界(研读最后一段)
四、作业
托尔斯泰的教学设计 篇7
【教学目标】
1、了解托尔斯泰的生平和作品,包括思想变化和人生追求。
2、通过文本的阅读,感悟托尔斯泰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
3、掌握比喻、夸张、排比的修辞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感悟托尔斯泰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
【教学课时】
3课时。
【教学预设】
第一课时
一、导入
请学生介绍列夫·托尔斯泰。
列夫·托尔斯泰是19世纪俄国的伟大作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
课文中还提到了另外一位意大利文艺复兴时的伟大雕塑家、画家、建筑师和诗人,主要作品有浮雕《阶梯旁的圣母》、雕塑《大卫》、壁画《亚当与夏娃》等。
二、整体感知
给学生五分钟通读全文,思考:
1、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大体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本文是列夫·托尔斯泰的“肖像画”(可参看前面的彩色插图)
大体分为两个部分:(1~5)刻画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
(6~9)描写托尔斯泰那非同寻常的眼睛。
2、读完全文后,你有什么疑问?
3、精读文本:
集体朗读第一部分(1~5):
⑴ 第1段主要写了什么?请你找出文中比喻和夸张的句子:
写列夫·托尔斯泰须发的特点。
面部轮廓的总体特征:多毛,浓密的胡须(反复描写)。
比喻和夸张铺排兼用:
植被多于空地──喻“脸庞多毛”;
皱似树皮──喻黝黑的脸膛;
纠缠不清的树根──喻眉毛;
泡沫──喻鬈发;
像热带森林般浓密──须发;
卷起的滔滔白浪──大胡子。
作用:浓墨重彩的描绘,使人产生美的遐想。(比较插图)
⑵ 第2段的主要内容?托翁给人的印象是什么?写法上有什么特色?
大量的排比:
整个面部像粗制滥造的小屋;额头像树柴;皮肤像村舍外墙那样粗糙。
“给人的印象:
失调、崎岖、平庸,甚至粗鄙。
⑶ 第3段重点写了什么?作者细致刻画乐面部特征,那么托翁美吗?
面部特征──重点写面容表情,毫无避讳地展示了托翁外貌丑陋的一面。
⑷ 第4段突出托尔斯泰“长相平平,是俄国普通大众的一员”,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写的?
穿戴方面、职业方面、社会角色方面──意在表明托尔斯泰属于俄国普通大众。
关键句:他与全体俄国人民同呼吸共命运──揭示这一点,也就是揭示出托尔斯泰的人生追求和心路历程。
⑸ 第5段的分析:写托尔斯泰的外貌令拜访者感到失望。
写心目中的托尔斯泰与亲眼所见托尔斯泰的巨大反差,描写了拜见时哪些方面?(身材特点、言行特征、待客的方式)
4、布置作业:
你觉得茨威格在对托尔斯泰的外貌刻画中,那些地方描写得最精彩?为什么?
假如请你来对托尔斯泰进行刻画,面对他的图片(或者课文前的插图),你还会怎样描写?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
你觉得茨威格在对托尔斯泰的外貌刻画中,那些地方描写得最精彩?为什么?
假如请你来对托尔斯泰进行刻画,面对他的图片(或者课文前的插图),你还会怎样描写?
前半部分对托尔斯泰的描写,突出了哪两个特点?
1、是托尔斯泰外貌的平庸甚至丑陋;
2、是他和普通人一样,混在人堆里分辨不出来。
二、感悟文本
精读6~9段:(都写托尔斯泰那非同寻常的眼睛)
1、第6段:写托尔斯泰犀利的目光。
用了什么修辞?找出相关的句子:
(神奇的夸张和连珠的比喻)
写出了托尔斯泰眼睛深刻、准确的洞察力。
2、第7段:写托尔斯泰的眼睛蕴藏着丰富的感情。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托尔斯泰丰富的内心世界,通过眼睛充分表示出来。)
除了大量的比喻和夸张外,还用了什么修辞?
(连续用两组排比句式,写托尔斯泰的眼睛可以抒发各种各样的感情。)
引用高尔基地话作结,有什么作用?
(运用夸张,干脆有力,耐人寻味,很好地表现了托尔斯泰眼睛的观察力、敏锐性和丰富性,写出了托尔斯泰那种能把万事万物尽收眼底的全方位的观察力。)他的作品反映了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课文中有一句话可作对比的注释:再小的事物借助这副透镜都能看得清清楚楚,……这对眼睛连最微不足道的细节都不放过,同样还能揭示广袤无垠的宇宙。
3、第8段:写托尔斯泰眼睛的威力。
思考:犀利与威力是否重复?
为什么不描写眼睛的其他特点?
A、“托尔斯泰面部的其他部件──胡子、眉毛、头发,都不过是用以包装、保护这对闪光的'珠宝的甲壳而已。”──先抑后仰
用粗鄙的外表来保护精美的珠宝,用粗鄙的外表来保护精美的珠宝,用粗鄙的外表来保护精美的珠宝。(眼睛)
B、“这对珠宝有魔力,有磁性,可以把人世间的物质吸进去,然后向我们这个时代放射出精确无误的电波……”
用粗鄙的外表来保护精美的珠宝,对托尔斯泰眼睛的描写,已经不再限于肖像描写了,而是含蓄地揭示了托尔斯泰作为伟大的现实主义艺术家,对他所处的时代作出准确、深入、全面的描绘,成为时代的代言人。因为他的文学创作,既来自对社会生活、人间世态的观察、研究,同时又用他的艺术巨笔把它们准确地表现出来,展示了时代的本职和要求。
C、“当这一副寒光四射的匕首转而对准它们的主人时是十分可怕的,因为锋刃无情,直戳要害,正好刺中了他的心窝。”
这句话写出了托尔斯泰作为“清醒的现实主义作家”,对现实的批判是及其深刻而准确的。作为19世纪俄罗斯现实主义顶峰的代表,托尔斯泰的笔锋几乎指向了社会的各个方面,特别是对沙皇的专制、法律的虚伪、贵族的腐朽、农民的贫困原因,无不给予深刻的揭示。这在他晚年的长篇巨著《复活》里表现得尤为充分。他的作品引起沙皇政府的恐慌,曾企图将他监禁或流放,但慑于他的声望和社会舆论而中止。
4、第9段:赞美托尔斯泰犀利的目光,同时揭示他人生的不幸。(结合课后练习四,理解“幸福”的含义)
介绍托尔斯泰世界观的转变和晚年的经历。
“具有这种犀利眼光,能够看清真相的人,可以任意支配整个世界及其知识财富。”──这样的人可以成为整个世界及其知识财富的主宰和主人。
“能够看清真相的人”常常是痛苦的,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智者的痛苦。如果托尔斯泰既是智者又是仁者,那么他的痛苦将是双倍的。托尔斯泰正是这样的人,他看透了暴政、丑恶、虚伪和苦难,也看清了造成人间种种罪恶的原因,并尽其毕生努力去改变它。但事实总是事与愿违,这才是最大的痛苦。晚年的托尔斯泰厌弃贵族生活,决然放弃财产,以至和妻子家人产生矛盾,最后毅然离家出走,而客死于途中。
第三课时
1、课后习题和作业的讲评。
2、托尔斯泰生平介绍补充。
3、课外拓展:
托尔斯泰代表作品《复活》、《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的介绍。
托尔斯泰的教学设计 篇8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朗读课文,掌握生字词,
2.把握传主独特的外貌特征,进而探索其精神世界,理解作者的评价。
3.整体把握作者的思路,体会先抑后扬的写作手法。
4.揣摩精彩的语句,品味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感受课文典雅优美、酣畅淋漓的语言风格。
5.体会作者的崇敬、赞美之情。
课时安排:
两课时
课前预习:
课前,默读课文,借助字典、课文下注解,读准字音,理解词义;结合“阅读提示”,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朗读课文,掌握生字词。
2.把握文章结构,体会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列夫托尔斯泰是世界文豪,他长相平平,却有一双锐利异常、能够洞察世事的眼睛。现在就让我们跟随作者茨威格,去凝视托尔斯泰的眼睛,并由此进入他那深邃而丰富的内心世界。请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二、出示目标
屏幕出示: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朗读课文,掌握生字词。
2.把握文章结构,体会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
过渡语:同学们,通过课前预习、查字典,能读准字音、解释词语的请举手。好!下面检查预习。
三、第一次“先学后教”:检查预习,比谁能读准生字、解释词语
(一)屏幕出示
列夫﹒托尔斯泰
第一次“先学后教”:检查预习,比谁能读准字音、解释词语
一、指名读生字,解释难理解的字词
1.藏污纳垢()2.禁锢()(固) 3.憎恶( )(è)4.鬈( )
5.髭()6.伯爵( )7.广袤()8.匕首()(bí)9.鞘()
二、解词
器宇:气概,风度。
禁锢:束缚,限制。
鹤立鸡群:比喻一个人的才能或仪表在一群人里头显得很突出。
正襟危坐:理好衣襟端端正正坐着。形容严肃庄重的样子。
颔首低眉:低着头显得很谦卑恭顺的样子。
诚惶诚恐:惶恐不安。
广袤无垠:广阔无边。
(二)质疑问难:还有不认识的生字或不理解的字词的同学,请大胆举手质疑!(请其他同学帮忙正音、解词)
过渡语:生字词会读了,词语也理解了,下面指名逐段朗读课文,比谁能准确概括段落大意。(去掉白板上的生字词,只留课题)
四、第二次“先学后教”:比正确朗读课文,概括段落大意
(一)出示:
列夫﹒托尔斯泰
第二次“先学后教”:比正确朗读课文,概括段落大意
自学指导
比谁能正确朗读课文,声音响亮,能准确概括段落大意。
(二)边读边讨论
教师指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提醒其他同学边听边准备概括段落大意。
1.指名读第1段。
概括第1段段落大意。指名后进生答,若后进生答错或答不出来则让其他学生更正、补充。答对后,出示:(托尔斯泰须发和眉毛的特点)
2.指名读第2段。
概括第2段段落大意。指名后进生答,若后进生答错或答不出来则让其他学生更正、补充。答对后,出示:(托尔斯泰的面部特征)
3.指名读第3段。
概括第3段段落大意。指名后进生答,若后进生答错或答不出来则让其他学生更正、补充。答对后,出示:(托尔斯泰的面容表情)
4.指名读第4段。
概括第4段段落大意。指名后进生答,若后进生答错或答不出来则让其他学生更正、补充。答对后,出示:(多角度展现托尔斯泰相貌平平)
5.指名读第5段。
概括第5段段落大意。指名后进生答,若后进生答错或答不出来则让其他学生更正、补充。答对后,出示:(托尔斯泰的外貌令来访者失望)
6.指名读第6段。
概括第6段段落大意。指名后进生答,若后进生答错或答不出来则让其他学生更正、补充。答对后,出示:(托尔斯泰犀利的目光)
7.指名读第7段。
概括第7段段落大意。指名后进生答,若后进生答错或答不出来则让其他学生更正、补充。答对后,出示:(托尔斯泰的眼睛里蕴藏着丰富的感情)
8.指名读第8段。
概括第8段段落大意。指名后进生答,若后进生答错或答不出来则让其他学生更正、补充。答对后,出示:(托尔斯泰眼睛的威力)
9.指名读第9段。
概括第9段段落大意。指名后进生答,若后进生答错或答不出来则让其他学生更正、补充。答对后,出示:(赞美托尔斯泰犀利的目光,同时揭示他人生的不幸)
过渡语:每个自然段的段意同学们已经概括出来了,那这篇文章分为几部分?段意是什么呢?运用了什么手法呢?
(一)分段
指名后进生答,若后进生答错或答不出来则让其他学生更正、补充。答对后,出示:
第1段写托尔斯泰须发和眉毛的特点。
第2段写托尔斯泰的面部特征。
第3段刻画托尔斯泰的面容表情。刻画托尔斯泰的平庸、丑陋的外貌特征。
----“抑”的写法
第4段多角度展现托尔斯泰相貌平平。
第5段写托尔斯泰的外貌令来访者失望。
第6段写托尔斯泰犀利的目光。
第7段写托尔斯泰的眼睛里蕴藏着丰富的感情。
第8段写托尔斯泰眼睛的威力。描写托尔斯泰那精美绝伦、非同寻常的眼睛。
----“扬”的写法
第9段赞美托尔斯泰犀利的目光,同时揭示他人生的不幸。
过渡语:肖像描写是这篇文章的主要特点,下面继续自学。
四、第三次“先学后教”:体会肖像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
(一)出示:
自学指导
默读课文,同时认真思考下列问题,3分钟后比谁能正确解答。
课文前半部分描写了托尔斯泰平庸甚至丑陋的外表,但联系全文看,读者仍然能感到这位大文豪的不凡之处.这是为什么?前半部分的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有什么作用?
(二)生自学,师巡视,了解学情。
(三)检查自学效果。
师:同学们,3分钟到,能够回答自学指导题的请举手。
老师请同学回答,其他学生仔细听,帮助纠正、补充。若同学回答的对,则问:认为对的举手。若同学回答的不完整或者有错,则问:还有补充的举手,或认为不对的举手,说出自己的答案。
(四)教师根据回答情况给予适时点拨,点拨学生可能回答不完整的.:
教师引导:
学生读课文,交流托尔斯泰的眼睛给人留下的印象,感受先抑后扬的写作手法。引导学生找出托尔斯泰肖像描写的句子,还有刻画眼睛的精彩语句,让学生品味。在学生对这些句子有了理解体会之后,教师可以提问:
既然托尔斯泰身上最具有灵气的地方是眼晴,而且为这么一位伟大的作家作传,一般的情形是极力渲染传主最富有魅力之处,而不是极力铺陈其平庸甚至丑陋的一面。作者为什么要用那么多的篇幅,把这样一位世人尊敬的大文豪的外貌写得如此粗鄙丑陋?这是否有损于托尔斯泰的形象?
屏幕出示:
平庸、丑陋的外表反衬高贵的灵魂,精美绝伦的眼睛。
(五)、小结指导阅读与写作:
1.选材方面,抓住人物的肖像特征,细致刻画,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2.欲扬先抑的写法。
过渡语:接下来我们进行当堂训练。
五、当堂训练
(一)当堂检测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 C )
A.旺相/相机 闭塞/敷衍塞责 杨柳成行/行云流水
B.撺掇/蹿跳 晦暗/诲人不倦 通宵达旦/九霄云外
C.撒网/撒播 咀嚼/细嚼慢咽 不省人事/省吃俭用
D.渺小/缥缈 姿态/恣意妄为 口干舌燥/不骄不躁
2、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 )
A.对于新学的生词,我们一定要勤查字典,弄懂它们的意思,若顾名思义,定会闹出笑话。
B.爸爸上学的时候在班里的学习成绩总是名列前茅,我呢,在班里也是一马当先,难怪妈妈说我是“强父膝下无弱女”!
C.中国的戏曲艺术,以它的神奇绚丽,让世人叹为观止。
D.这支乐曲,旋律急促,气势宏伟,当推向高潮时,又戛然而止,让人回味无穷。
(二)临摹生字
1.出示
当堂训练:临摹生字
认真观察行楷生字笔画的变化、连笔、间架。临摹生字,5分钟后比谁写得好。
2.出示课本上“读读写写”。指名说出难写的生字该注意什么。
3.学生临摹生字。
4.点评:谁写的字好。
(1)出示最优秀的练习纸。对照方格里的字,是不是与方格里的字一个样,表扬。
(2)出示差的练习纸,说说哪个字与方格里的字不一样。
5.如果有时间则听写生字。
教后记:
8.列夫﹒托尔斯泰
茨威格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揣摩精彩的语句,品味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感受课文典雅优美、酣畅淋漓的语言风格。
2.体会作者的崇敬、赞美之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示标
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列夫﹒托尔斯泰》,学习目标是:(出示)
1.揣摩精彩的语句,品味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感受课文典雅优美、酣畅淋漓的语言风格。
2.体会作者的崇敬、赞美之情。
过渡语:怎么实现目标呢?我们要进行自学竞赛。
二、第一次“先学后教”:理解文章内容
(一)过渡语:同学们,大家已经能够正确分段了。下面继续自学,请看自学指导(屏幕出示):
自学指导
请默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3分钟后比谁回答正确。
1.文章第3段中为什么提到陀思妥耶夫斯基?
2.文章前四段三次出现“天才灵魂”。作者为什么再三强调这一点?
3.“看透事物本质”,却会失去幸福。这似乎不合常理,其中有何深意?
(二)生自学,师巡视,了解学情,思考怎样“后教”。
(三)检查自学效果。
师:同学们,3分钟到,能够回答自学指导题的请举手。
老师请同学回答,其他学生仔细听,帮助纠正、补充。若同学回答的对,则问:认为对的举手。若同学回答的不完整或者有错,则问:还有补充的举手,或认为不对的举手,说出自己的答案。
(四)教师根据回答情况给予适时点拨。
教师引导:
读课文,学生容易抓住文中的一些关键词,说出托尔斯泰给自己留下的整体印象,比如失调、崎岖、平庸、粗鄙等。注意作者是从哪些角度、哪些方面来写其外貌的。结合旁批:为什么提到陀思妥耶夫斯基?为什么写到了拜访者在见到托尔斯泰前后的心理落差?
明确答案:
1.用陀思妥耶夫斯基作比较,突出托尔斯泰平民化、劳动者的形象。
2.因为“天才灵魂”是作者所要歌颂的托尔斯泰的品质,并以此为贯穿全文的主线,所以再三强调这一点。
3.能够看清真相的人常是痛苦的,如果他既是智者,又是仁者,那么他的痛苦将是双倍的,托尔斯泰就是这样的人,他看透了暴政、丑恶、虚伪和苦难,也看透了造成人间种种罪恶的根源,并用尽自己毕生的努力去改变它,但总是事与愿违,这才是最大的痛苦。
过渡语:那么本文的语言具有什么特点呢?我们继续自学。
三、第二次“先学后教”:品析精彩语句,体会修辞效果
(一)出示
自学指导
默读课文,理解下列语句的含义,说说作者为什么要着力描写托尔斯泰的眼睛。3分钟后比谁能正确回答。
(1)为何用“低矮的陋屋”来比喻外貌?
(2)托尔斯泰的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
(3)……这对珠宝有魔力,有磁性,可以把人世间的物质吸进去,然后向我们这个时代放射出精确无误的频波。
(4)当这一对寒光四射的匕首转而对准它们的主人时是十分可怕的,因为锋刃无情,直戳要害,正好刺中了他的心窝。
(二)生自学,师巡视,了解学情。
(三)检查自学效果。
师:同学们,时间到,能够回答自学指导题的请举手。
老师请同学回答,其他学生仔细听,帮助纠正、补充。若同学回答的对,则问:认为对的举手。若同学回答的不完整或者有错,则问:还有补充的举手,或认为不对的举手,说出自己的答案。
(四)教师根据回答情况给予适时点拨。
(1)从修辞手法上看是比喻。为了突出托尔斯泰外貌平庸甚至丑陋,和普通人一样,说明他是俄国人民大众中的普通一员;重要的是用来反衬他灵魂的高贵。
(2)从修辞手法上看是夸张,但它恰恰很好地道出了托尔斯泰那种能把万事万物尽收眼底的全方位的观察力。
(3)从修辞手法上看是比喻,这句话写出了作为思想家、艺术家的托尔斯泰的文学创作,既来自于对社会生活、人间世态的观察、研究,同时又用他的艺术巨笔把它们准确地表现出来,展示了时代的本质和要求。
(4)从修辞手法上看是比喻,写出了托尔斯泰作为一位伟大作家,良知使他敢于批判自己、剖析自己。
(五)小结:指导阅读与写作:
1.运用比喻、夸张、排比等修辞手法,凸显人物的特征,不仅使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给人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而且让人产生无尽的联想。我们在今后的写作中要学习运用。
2.精当的议论,画龙点睛地揭示传主的精神世界。我们在写作中适当学习借鉴。
过渡语:夸张在文学作品尤其是诗歌中很常见,如李白的诗句“黄河之水天上来”“白发三千丈”“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等。有些成语其实也带有夸张的手法,如:“惊天动地”“气吞山河”“千钧一发”等。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一语法知识。
四、第三次“先学后教”:学习语法知识——夸张
(一)出示自学指导
自学指导
阅读课本第42页内容,思考下列问题,2分钟后比谁能正确回答。
1.什么是“夸张”?
2.“夸张”有几种形式?试分别举例。
(二)学生自学
(三)师生讨论
师指名同学回答。若有不同意见,教师要引导。
师:第1题会的同学请举手。
明确:(1)故意言过其实,对人或事做扩大、缩小或超前的描述,以强调或突出某一方面特点,这种修辞手法称之为夸张。
师:认为对的举手。(生回答正确,让学生在课本上圈画出正确答案。)
第2题会的同学请举手。
(2)1.夸张可以是扩大的夸张,也就是把人或事物故意往大、多、快、长、强等方面说,使它超出事物本身。
师:认为对的举手。(学生回答正确)哪位同学能举一两个扩大夸张的例子?
生举例:
(1)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茨威格《列夫12539;托尔斯泰》)
(2)他每一天每一点钟都要换一套衣服。人们提到他,总是说:“皇上在更衣室里。”(安徒生《皇帝的新装》)
2.夸张也可以是缩小的夸张,就是把人或事物故意往小、少、慢、短、弱等方面说。
师:认为对的举手。(学生回答正确)哪位同学能举一两个缩小夸张的例子?
生举例:一个浑身黑色的人,站在老栓面前,眼光正像两把刀,刺得老栓缩小了一半。(鲁迅《药》)
夸张还可以是超前夸张,就是把后出现的事物说成先出现的,或者是同时出现的。
师:认为对的举手。(学生回答正确)哪位同学能举一两个超前夸张的例子?
生举例:他酒没沾唇,心早就热了。(郑直《激战无名川》)
师:同学们是否真的掌握“夸张”这种修辞了呢?现在趁热打铁,检测学习效果。
练习:
1.她一点胃口也没有,饭没入口,人就饱了。
2.烈日下,柏油路都快融化了。
3.你看她,尾巴都翘到天上去了。
4.老虎一声大吼,震得群山都在发抖。
5.巴掌大的地方还开宴会?
答案:1.超前夸张2.夸大夸张3.夸大夸张4.夸大夸张5.缩小夸张
(四)小结:
同学们,我们学习了“夸张”这种修辞手法,那么就要灵活运用到写作中,让自己的作文生动、精彩起来。
五、当堂训练
日记片段练习:
请用文字为自己或本班某一同学“画”一幅肖像,对外貌中最突出的一点作重点的、夸张性的刻画(可以是“眼睛”“鼻子”“嘴巴”或者是“脸上的一颗痣”等),并要在外貌描写中突出性格特点、精神品质。
要求:
1.300字左右。
2.不能写出姓名。
托尔斯泰的教学设计 篇9
〖教学目标〗
1、识记重点字词,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2、体会肖像描写的作用;
3、了解托尔斯泰丰富而深厚的精神世界和人生追求。
〖教学重点〗
体会肖像描写的作用。
〖教学难点〗
体会肖像描写的作用。
〖课前准备〗
熟读课文,扫除文字障碍。布置学生查阅作者、托尔斯泰生平传记和作品,以及有关资料,尤其是对托尔斯泰的思想变化和人生追求要有所了解。
〖教学媒体〗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9世纪俄国最伟大的作家托尔斯泰,以其不朽的著作赢得了世界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对于他,我们一直只闻其名,未见其人。你想知道他的外貌吗?就让我们来看一看奥地利作家茨威格是怎样用入木三分又妙趣横生的文笔描绘出一幅世界级大文豪托尔斯泰的肖像画的,请你跟随作者的笔端,来解读托尔斯泰的那双智慧的眼睛,进而感悟他的人格魅力。
二、学生交流资料
介绍作者: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著名小说家、传记作家,出身于富裕的犹太家庭。青年时代在维也纳和柏林攻读哲学和文学。后去世界各地游历,结识罗曼·曼兰和罗丹等人,并受到他们的影响。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从事反战工作,成为著名的和平主义者。1934年遭纳粹驱逐,先后流亡英国、巴西。1942年在孤寂与感觉理想破灭中与妻子双双自杀。教师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教师引导学生交流所查资料并做简要概括。
介绍列夫托尔斯泰:
19世俄国最伟大的作家。出生于贵族家庭,自幼接受典型的贵族家庭教育。1840年入喀山大学,受到卢梭、孟德斯鸠等启蒙思想家影响。1847年退学回故乡在自己领地上作改革农奴制的尝试。1851~1854年在高加索军队中服役并开始写作。1854~1855年参加克里米亚战争。几年军旅生活不仅使他看到上流社会的腐化,而且为以后在其巨著《战争与和平》中能够逼真地描绘战争场面打下基础。1855年11月到彼得堡进入文学界,其成名作:自传体小说《童年》(1855)、《少年》(1857),这些作品反映了他对贵族生活的批判态度,“道德自我修养”主张和擅长心理分析的特色。从中篇小说《一个地主的早晨》(1856)之中可以看到他站在自由主义贵族立场主张自上而下改革而在白己庄园试验失败的过程。
1857年托尔斯泰出国,看到资本主义社会重重矛盾,但找不到消灭社会罪恶的途径,只好呼吁人们按照“永恒的宗教真理”生活。这些观点反映在其短篇小说《琉森》(1857)之中,后又创作了探讨生与死、痛苦与幸福等问题的《三死》、《家庭幸福》。
1860~1861年,为考察欧洲教育,托尔斯泰再度出国,结识赫尔岑,听狄更斯演讲,会见普鲁东。他认为俄国应在小农经济基础上建立自己的理想社会;农民是最高道德理想的化身,贵族应走向“平民化”。这些思想鲜明地体现在其中篇小说《哥萨克》(1852~1862)之中。
1863~1869年托尔斯泰创作了长篇历史小说《战争与和平》,这是其创作历程中的第一个里程碑。小说以四大家族相互关系为情节线索,展现了当时俄国从城市到乡村的广阔社会生活画面,气势磅礴地反映了1805~1820年之间发生的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特别是1812年库图佐夫领导的反对拿破仑的卫国战争,歌颂了俄国人民的爱国热忱和英勇斗争精神,主要探讨俄国前途和命运,特别是贵族的地位和出路问题。小说结构宏大,人物众多,典型形象鲜活饱满,是一部具有史诗和编年史特色的鸿篇巨制。
1873~1877年他经12次修改,完成其第二部里程碑式巨著《安娜·卡列尼娜》,小说艺术已达炉火纯青。
70年代未,托尔斯泰的世界观发生巨变,写成《忏悔录》(1879~1882)。80年代创作:剧本《黑暗的势力》(1886)、《教育的果实》(1891),中篇小说《魔鬼》(1911)、《伊凡·伊里奇之死》1886)、《克莱采奏鸣曲》(1891)、《哈泽·穆拉特》(1886~1904);短篇小说《舞会之后》(1903),特别是1889~1899年创作的长篇小说《复活》是他长期思想、艺术探索的总结,也是对俄国社会批判最全面深刻、有力的一部著作,成为世界文学不朽名著之一。
托尔斯泰晚年力求过简朴的平民生活,1910年10月从家中出走,11月7日病逝于一个小站,享年82岁,一代文学巨匠走完其人生旅程。
三、整体感知
1、检查预习生字词的情况,教师正音:
黝黑(yǒu)侏儒(rú)两颊(jiá) 滞留(zhì)尴尬(gāngà)胡髭(zī) 愚钝(dùn)酒肆(sì)穹顶(qióng)禁锢(gù)一绺(liǔ)蒙昧(mèi) 轩昂(xuān)长髯(rán)面目可憎(zēng) 刀鞘(qiào)粗糙(cāo)粲然(càn) 甲胄(zhòu)锃亮(zèng)意趣盎然(àng) 犀利(xī)鬈发(quán)屏住(bǐng) 2、词语解释:
气宇:气概,风度。
禁锢:束缚,限制。
鹤立鸡群:比喻一个人的才能或仪表在一群人里头显得很突出。
正襟危坐:理好衣襟端端正正座着。形容严肃庄重的样子。
轩昂:形容精神饱满,气度不凡。
颔首低眉:低着头显得很谦卑恭顺的样子。
诚惶诚恐:惶恐不安。
广袤无垠:广阔无边。
粗制滥造:指产品制作粗劣,不讲究质量。也指工作不负责任,草率从事。
藏污纳垢:比喻包容坏人坏事。
无可置疑:没有什么可怀疑的。
3、学生默读课文,并思考下列问题:
⑴全文在结构上分为几部分?每部分各写了什么内容?
全文在结构上分为两部分。1~5段主要写了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
6~9段描写托尔斯泰那非同寻常的眼睛。
⑵文章为什么重点写他的眼睛?
眼睛是心灵之窗,托尔斯泰丰富的内心世界,通过眼睛充分的表现出来。作者在这里对托尔斯泰眼睛的描写,已不再限于肖像描写了,而是含蓄的揭示了托尔斯泰作为伟大的文学家,对他所处的时代做出准确、深入、全面的描绘,成为时代的代言人。
⑶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托尔斯泰是一位文学巨匠,创作了世界文学中第一流的作品。作者不仅为我们展现了托尔斯泰独特的外貌特征,更为我们揭示了托尔斯泰深邃的精神世界。文章的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对托尔斯泰的崇敬赞美之情。
4、研读与赏析:
再次默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⑴请用课文原句说说课文的第一部分具体刻画了托尔斯泰怎样的外貌特征?
须发特点:“他生就一副多毛的脸庞,植被多于空地”;
面部轮廓:“留给人的总印象是失调、崎岖、平庸,甚至粗鄙”;
面容表情:“忧郁面孔上笼罩消沉阴影,滞留着愚钝压抑”,“没有一点光彩可言”,“不是传播智慧的庙堂,而是禁锢思想的囚牢”;“蒙昧阴沉,郁郁寡欢,丑陋可憎。”
穿戴方面:“对他来说,穿这件大衣,还是那件大衣,带这顶帽子,还是那顶帽子,都没有什么不合适”;
总之,托尔斯泰的外貌会令拜访者感到失望。
⑵刻画这些特征时,作者采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试说说其作用。(此处可从课文中找出运用夸张手法描写托尔斯泰的眉毛、须发、皮肤、鼻子的语句,仔细体会其表达效果)
比喻和夸张联袂运用,不仅使“画面”气韵生动,而且使人产生美的遐想。
描写眉毛:宽约一指的.眉毛像纠缠不清的树根,朝上倒竖。
描写须发:一绺绺灰白的鬈发像泡沫一样堆在额头上,不管从哪个角度看,你都能见到热带森林般茂密的须发。他那天父般的犹如卷起的滔滔白浪的大胡子。
描写皮肤:皮肤藏污纳垢,缺少光泽,就像用枝条扎成的村舍外墙那样粗糙。
描写鼻子:一直宽宽的、两孔朝天的狮子鼻,仿佛被人一拳头打塌了的样子。
⑶读了这一部分,你认为托尔斯泰的相貌怎么样?
托尔斯泰长相粗鄙,他多毛,浓胡须,身材矮小,他拥有一张俄国普通大众的脸。
教师小结:课文的前四段细致入微地描绘了托尔斯泰的外貌,作者生动的描述了拜访者心目中的托尔斯泰与亲眼见的托尔斯泰的巨大反差,同时作者对客人拜见情景的描写,又一次让我们全方位的了解托尔斯泰的身材特点、言行特征以及待客的方式,因而对托尔斯泰的形象的认识又加深了一层。同时,这一段也是过渡段。
四、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完成课后“读一读,写一写”。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品味作品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揣摩关键语句的含义。
2、了解托尔斯泰丰富而深厚的精神世界和人生追求。
〖教学重点〗
品味作品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揣摩关键语句的含义。
〖教学难点〗
1、品味作品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揣摩关键语句的含义。
2、了解托尔斯泰丰富而深厚的精神世界和人生追求。
〖课前准备〗
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准备好有关字词的检查默写。教师准备好题目准备提问。
〖教学媒体〗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上节课,我们感知了课文内容,学习了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本节课,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作者是怎样描绘托尔斯泰那非同寻常的眼睛的。
二、研读与赏析
指名学生朗读课文第二部分,其他学生听读并思考:
1、课文第二部分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托尔斯泰的眼睛的?
写托尔斯泰犀利的目光;
写托尔斯泰眼睛里蕴含着丰富的感情;
写托尔斯泰眼睛的威力;
赞美托尔斯泰犀利的目光,同时揭示他人生的不幸。
2、课文通过描写眼睛,还写出了什么?请用原文回答:
“这道目光就像一把锃亮的钢刀刺了过来,又稳又准,击中要害。”
目光犀利深刻,具有准确的洞察力;
“在人类面部最富感情的一对感情,可以抒发各种各样的感情。”
眼睛里透出丰富的感情;
“这对珠宝有魔力,有磁性,可以把人世间的物质吸进去,然后向我们这个时代放射出精确无误的频波……”──写出托尔斯泰观察社会、人生、时代的广阔和深细,以及批判的深度和广度。
3、在写法上,与写外貌时是否相同?为什么?(研讨与练习一)
相同点:使比喻夸张联袂运用。
不同点:前者多用抑笔,写托尔斯泰的外貌,突出两个特点,一是托尔斯泰外貌的平庸甚至丑陋,二是他和普通人一样,混在人堆里分辨不出来;后者高度赞美,用粗鄙的外表来保护精美的珠宝,写他平庸甚至丑陋的外表,正是用来反衬他灵魂的高贵,反衬他的眼睛精美绝伦──这是欲扬先抑的手法的艺术效果。这样,前半部分的描写非但没有损害托尔斯泰在读者心目中的形象,反而收到相反相成的艺术效果,相互衬托,使托尔斯泰的外貌包括眼睛给人留下强烈深刻的印象。
三、揣摩品味语言
1、托尔斯泰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
高尔基的这句话运用夸张的修辞,恰当的、很好的道出了托尔斯泰那种能把万事万物尽收眼底的全方位的观察力。他的作品反映了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
2、……这对珠宝有魔力,有磁性,可以把人世间的物质吸进去,然后向我们这个时代放射出精确无误的频波:
这句话写出了作为思想家、艺术家托尔斯泰的文学创作,既来自于对社会生活、人间世态的观察、研究,同时又用他的艺术巨笔把它们准确的表现出来,展示了时代的本质和要求。
3、当这一副寒光四射的匕首转而对准它们的主人时是十分可怕的,因为锋刃无情,直戳要害,正好刺中了他的心窝:
这句话写出了托尔斯泰作为“清醒的现实主义作家”,对现实的批判是极其深刻而准确的。
四、拓展延伸
研讨与练习四。
参考答案要点:不矛盾。“具有这种犀利眼光,能够看清真相的人,可以任意支配整个世界及其知识财富”,这是说这样的人可以成为整个世界及其知识财富的主宰和主人。而“能够看清真相的人”常常是痛苦的,这是智者的痛苦,如果他既是智者又是仁者,那么痛苦将是双倍的。托尔斯泰正是这样的人,他看透了暴政、丑恶、虚伪和苦难,也看清了造成人间种种罪恶的原因,并尽其自己毕生的努力去改变它,但总是事与愿违,这才是最大的痛苦。晚年的托尔斯泰厌弃贵族生活,决定放弃财产,以致和家人产生矛盾,最后依然离家出走,而客死于途中。
五、布置作业
1、有计划的阅读代表托尔斯泰艺术高峰的三部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进一步了解这位文学泰斗的风采。
2、完成课后读一读,写一写。
3、查阅有关资料,试写一篇小论文,论题:托尔斯泰究竟幸福还是不幸?引导学生思考。
托尔斯泰的教学设计 篇10
【教学目标】
识记重点字词,感知课文内容
品评语言,学习课文运用神奇的夸张和连珠的妙喻描写形貌的手法。
了解托尔斯泰的伟大和人生追求。
【教学重点】
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品评语言,学习课文运用神奇的夸张和连珠的妙喻描写形貌的手法。
了解托尔斯泰的`生平和人生追求和精神境界。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托尔斯泰被誉为“艺术之神”,但是这位“艺术之神”的音容笑貌,我们已经无法亲眼目睹,今天就让我们随着奥地利作家茨威格入木三分的文字去看一看这一位世界级大文豪的音容笑貌。
二、抽测字词
黝黑、滞留、愚钝、器宇、禁锢、酒肆、轩昂、侏儒、尴尬、犀利
三、整体感知
教师出示问题:文章主要写了列夫·托尔斯泰的外貌和眼睛。请在三分钟内用接龙的方式,在3分钟内,在黑板上尽可能多的展示表现列夫托尔斯泰外貌特点的词语。
学生完成。
重复上述步骤,在3分钟内,在黑板上尽可能多展示表现托尔斯泰眼睛特点的词语。
教师归纳,并出示幻灯:
四、加深理解
1.教师出示问题
2.小组讨论,推举代表发言。
3.教师归纳:
⑴其实一篇文章是一个整体,它的主题是一以贯之。课文描述托尔斯泰的外貌是丑陋而平庸,固然是客观描述,更多是强调他的平凡,和俄国人民一样。茨威格借外貌的平凡揭示托尔斯泰虽然出身贵族,却是一个同俄国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人,这一点决定了托尔斯泰远比同时代的作家要伟大。课文描述托尔斯泰的眼睛之犀利,能够看穿人性和社会,这恰恰是一个出色的文学家应该具备的素质。因而,整篇文章都在歌颂托尔斯泰是一个伟大而出色的文学家,两个部分互相交融,互为补充,是不可分割的。而前半部分也是作者表现的重点,当然可以写详。
⑵托尔斯泰的幸福在于他比一般的人要睿智,要看得透彻,也更为正确;但是托尔斯泰的不幸也在于此,正因为看得透彻,他无法享受世俗的幸福,也无法让自己享受世俗的幸福。
第二课时
一、温故抽测
1.抽测
2.导语
上节课,我们感知了课文的内容,了解了文章主题和作者的写作意图。本节课,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作者运用了哪些写作手法来描绘托尔斯泰的。
二、研读赏析
1.教师出示问题。
2.小组合作探究,进行书面展示和口头展示。
3.教师归纳。
三、巩固训练
1.老师出示题目。
2.小组合作探究,进行书面展示和口头展示。
四、教师总结全课,布置作业。
托尔斯泰的教学设计 篇11
【教学目标】
1、加强诵读,积累丰富的词语与富有表现力的句子;
2、理解外貌描写对表现人物形象的作用;
3、强化语言品味,了解托尔斯泰深邃的精神世界。
【教学重点】
1、诵读课文,积累词句;
2、了解外貌描写的作用,学会合理运用修辞;
【教学难点】
深入体会托尔斯泰的思想、精神。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人生的价值,并不是用时间,而是用深度去衡量的。
──列夫·托尔斯泰
托尔斯泰,一位文学巨匠,在俄国文坛驰骋近60年,创作了大量的世界文学中第一流的作品,题材广泛,体裁多样,可谓浩如烟海,其中以《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最为着名。托尔斯泰出身于古老而有名望的大贵族,但他一生始终不渝、真诚地寻求接近人民的道路,多次在自己的庄园进行改革,致力于寻求和谐的社会秩序,尤其到了晚年,他坚决站到农民的立场上来,强烈反对土地私有制,主张博爱,从宗教、伦理中寻求解决社会矛盾的道路。他逝世以后,遵照他的遗嘱,遗体安葬在一个小森林中,没有墓碑,没有十字架,茨威格称之为世间最美的坟墓。
下面,就让我们来近距离地观察列夫·托尔斯泰。
茨威格,奥地利着名传记作家。我们曾学过他的《伟大的悲剧》。
二、整体感知
1、学生默读课文。
2、疏解疑难字词,读准字音,弄懂词义。
3、课文主要运用什么描写方法:
人物的外貌描写。
三、理清结构
第一部分(1~5段):刻画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
第二部分(6~9段):描写托尔斯泰那非同寻常的眼睛。
四、品味语言
(小组合作交流)
1、划出文中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句子,试作点评:
(要求反复诵读)
2、班中交流:
学生点评、交流,完成对语言的品味和人物思想的领会。
教师引导学生整理、升华。
⑴ 体会容貌特征:
须发──浓密:“植被多于空地”“热带森林”“滔滔白浪”;
长相──平庸、丑陋、粗鄙:“低矮的陋室”;
(眉毛、鼻子、额头、皮肤、耳朵、嘴唇……)
表情──忧郁、愚钝:“禁锢思想的囚牢”。
⑵ 理解精神世界:
(抓住眼睛)
“黑豹似的”“一把锃亮的.
钢刀”“枪弹”“金刚刀”—— 目光的犀利;
“刀剑入鞘”“神奇的星光”“手术刀”“x射线”——感情的丰富;
“闪光的珠宝”“猎鹰”“寒光四射的匕首”——眼睛的威力。
⑶ 语言特色:
比喻、夸张兼用,大肆铺排。
五、课堂小结
俗话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通过外貌(特别是眼睛)的描绘,极力赞美了托尔斯泰内心情感的丰富,观察社会、人生、时代的犀利,以及批判的深度和广度。用文字给人画肖像画,运笔在方寸之间,洋洋洒洒,精雕细镂,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之所以产生如此的艺术效果,全得益于比喻、夸张的妙用,把我们带进无穷想像的空间,让我们尽情玩味,揣摩其含义。
六、布置作业
1、猜一猜,下面描写的人是谁:
托尔斯泰的教学设计 篇12
【教学目的】
1、学习文中细致的肖像描写。
2、体会文章涉及深广的人文背景。
【教学重点】
对托尔斯泰进行肖像描写。
【教学难点】
托尔斯泰的思想变化和人生追求。
【教学设想】
1、安排一课时。
2、方法:自读、研讨。
【教学过程】
一、有关人物介绍
1、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作家。擅长写小说、人物传记,也写诗歌、戏剧、传记、散文特写和翻译作品。作品有《月光小巷》、《看不见的珍藏》、《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象棋的故事》等。他的小说多写人的下意识活动和人在激情驱使下的命运遭际。他的作品以人物的性格塑造及心理刻画见长,他比较喜欢某种戏剧性的情节。但他不是企图以情节的曲折、离奇去吸引读者,而是在生活的平淡中烘托出使人流连忘返的人和事。
2、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1828~1910),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最伟大的文学家,也是世界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他的文学作品在世界文学中占有第一流的地位。代表作有《安娜·卡列尼娜》、《战争与和平》、《复活》以及自传体小说三部曲《幼年》、《少年》、《青年》。其他作品还有《一个地主的早晨》、《哥萨克》、《塞瓦斯托波尔故事集》、《琉森》等。他以自己漫长一生的辛勤创作,登上了当时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高峰。托尔斯泰出身于古老而有名望的大贵族,但他一生始终不渝地真诚地寻求接近人民的道路,多次在自己的庄园进行改革,不过都没成功。五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战争与和平》是他前期的创作总结。《安娜·卡列尼娜》代表他创作的`第二个里程碑。《复活》是他长期思想探索的艺术总结,是他对俄国地主资产阶级社会批判最全面、深刻、有力的一部长篇小说。
列夫·托尔斯泰是世界文豪,他长相平平,却有一双锐利异常,能够洞察世事的眼睛。现在,就让我们跟随作者,去凝视托尔斯泰的眼睛,并由此进入他那深邃而丰富的内心世界。
二、检查预习情况
1、给下列粗点字注音:
胡髭(zī)长髯(rán)鬈(quán)发黝(yǒu)黑 滞(zhì)留愚钝(dùn)禁锢(gù)轩(xuān)昂 犀(xī)利侏儒(rú)尴尬(gāngà)酒肆(sì) 锃(zèng)亮甲胄(zhòu)粲(càn)然盎(àng)然
2、解释下列词语:
黝黑:黑;黑暗。
愚钝:愚笨;不伶俐。
禁锢:束缚,限制。
犀利:锋利;锐利。
酒肆:酒馆。
炽热:极热。
滞留:停留不动。
器宇:人的外表;风度。
轩昂:形容精神饱满,气度不凡。
侏儒:身材异常矮小的人。
尴尬:处境困难,不好处理。
藏污纳垢:比喻包容坏人坏事。
郁郁寡欢:心情不舒畅,不快乐。
粗制滥造:指产品制作粗劣,不讲究质量。
鹤立鸡群:比喻一个人的才能或仪表在一群人里头显得很突出。
正襟危坐:理好衣襟端端正正坐着。形容严肃庄重的样子。
诚惶诚恐:惶恐不安。
广袤无垠:广阔无边。古代以东西长度为“广“,南北长度为“袤”。
颔首低眉:低着头显得很谦卑恭顺的样子。
无可置疑:没有什么可被怀疑。
黯然失色:用以表示相形之下暗淡无光。
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1、找出文中对托尔斯泰外貌描写的句子,体会其作用:
作者对托尔斯泰外貌的描写,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夸张是在描写人或事物时,故意言过其实,尽量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
例如:
作者对托尔斯泰的目光的描写,形容它“像枪弹穿透了伪装的甲胄,它像金刚刀切开了玻璃”。这种扩大、夸张的描写,把托尔斯泰目光的敏锐、犀利表现得极为生动形象,而且能引起读者丰富的想像和联想。作者对托尔斯泰的胡子、眉毛、须发、皮肤是这样描绘的:
“长髯覆盖了两颊,遮住了嘴唇,遮住了皱似树皮的黝黑脸膛。一根根迎风飘动,颇有长者风度”。“宽约一指的眉毛像纠缠不清的树根,朝上倒竖。”“一绺绺灰白的鬈发像泡沫一样堆在额头上。不管从哪个角度看,你都能见到热带森林般茂密的须发”。“……他那天父般的犹如卷起的滔滔白浪的大胡子”。“我们见到的是一只宽宽的、两孔朝天的狮子鼻,仿佛被人一拳头打塌了的样子”。
透过托尔斯泰平庸甚至丑陋的外表,我们可见这位大文豪的不凡之处。
2、重点理解文中描写托尔斯泰眼睛的句子:
例如:
⑴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
⑵……这对珠宝有魔力,有磁性,可以把人世间的物质吸进去,然后向我们这个时代放射出精确无误的频波。
⑶当这一副寒光四射的匕首转而对准它们的主人时是十分可怕的,因为锋刃无情,直戳要害,正好刺中了他的心窝。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托尔斯泰的眼睛充满智慧,让人感受到的是一位品格高尚的伟人,是一位给人类创造巨大精神财富的伟人。
四、探究活动
课文一方面说托尔斯泰“可以任意支配整个世界及其知识财富”,可见他是幸福的;但另一方面又说他得不到“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幸福”,这是否矛盾?你怎样理解作者所说的“幸福”的含义?
五、小结
本文是奥地利著名作家茨威格传记作品中可以独立成篇的一节。作者用他力透纸背而又妙趣横生的文笔为我们描绘出一幅世界级大文豪托尔斯泰的“肖像画”,揭示出托尔斯泰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学习这篇课文,我们犹如与两位大师对话交谈,悉心品味,自然能体会到文中丰富而深厚的人文内涵。
六、作业
课外阅读罗曼·罗兰《名人传》一书,更多地了解托尔斯泰的苦难和坎坷的一生,理解伟人艰苦奋斗的精神。
托尔斯泰的教学设计 篇13
教学目标
1.识记重点字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文章内容。
2.品味作品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揣摩关键语句的含义。
3.体会肖像描写的作用。
4.了解托尔斯泰丰富而深厚的精神世界和人生追求。
教学重点
感知内容,品味语言,揣摩含义,了解托翁。
课时安排
两课时
课前准备
熟读课文,扫除文字障碍。布置学生查阅托尔斯泰生平传记和作品,以及有关资料,尤其是对托尔斯泰的思想变化和人生追求要有所了解。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介绍作者以及托尔斯泰,朗读课文,感知内容。
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
在十九世纪终了时阴霾重重的黄昏,一颗抚慰人间的巨星——托尔斯泰,以他敏锐而犀利的目光,吸引并慰抚了青年的心魂。是的,他是俄罗斯的伟大的心魂。你想知道他的外貌吗?那么,请你看看作者是怎样用入木三分又妙趣横生的文笔描绘出一幅世界级大文豪托尔斯泰的肖像画的,请你跟随作者的笔端,来解读托尔斯泰的那双智慧的眼睛,进而感悟他的人格魅力。
本文是奥地利著名作家茨威格传记作品中可以独立成章的一节。
学生交流查找的资料,了解托尔斯泰的思想变化和人生追求;了解他的主要作品。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代表了他的艺术高峰,也是他实践“最清醒的现实主义”的标志。
板书课题,出示目标。
整体感知
检查预习生字词的情况,教师正音。学生交流、巩固。
指名学生与教师共同朗读课文,其他学生听读并思考以下问题:
①全文在结构上分为几部分?每部分各写了什么内容?
②文章为什么重点写他的眼睛?
③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听读课文时,要在书上圈点勾画,听读课文后,先自己思考,然后小组讨论,再全班交流明确:
①全文在结构上分为两部分。1~5自然段主要写了托尔斯泰须发的特点;6~9自然段描写托尔斯泰那非同寻常的眼睛。
②眼睛是心灵之窗,托尔斯泰丰富的内心世界,通过眼睛而充分表达出来。这里作者对托尔斯泰的眼睛的'描写,已不再限于肖像描写了,而是含蓄地揭示了托尔斯泰作为伟大的文学家,对他所处的时代作出准确、深入、全面的描绘,成为时代的代言人。
③托尔斯泰是一位文学巨匠,创作了世界文学中第一流的作品。作者不仅为我们展现了托尔斯泰独特的外貌特征,更为我们揭示了托尔斯泰深邃的精神世界。文章的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对托尔斯泰的崇敬赞美之情。
研读与赏析
再次默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①请用课文原句说说课文的第一部分具体刻画了托尔斯泰怎样的外貌特征?
②刻画这些特征时,作者采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试说说其作用。(此处可从课文中找出运用夸张手法描写托尔斯泰的眉毛、须发、皮肤、鼻子的句子,仔细体会其表达效果。)
③读了这一部分,你认为托尔斯泰的相貌怎么样?
小组讨论交流明确:
①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须发特点:“他生就一副多毛的脸庞,植被多于空地”;面部轮廓:“留给人的总印象是失调、崎岖、平庸,甚至粗鄙”;面容表情:“忧郁面孔上笼罩着消沉阴影,滞留着愚钝压抑”,“没有一点光彩可言”,“不是传播智慧的庙堂,而是禁锢思想的囚牢”;穿戴方面:“对他来说,穿这件大衣,还是那件大衣,戴这顶帽子,还是那顶帽子,都没什么不合适”;总之,托尔斯泰的外貌会令拜访者感到失望。
②比喻和夸张联袂运用,不仅使“画面”气韵生动,而且使人产生美的遐想。
③托尔斯泰长相粗鄙,他多毛,浓胡须,身材矮小,他拥有一张俄国普通大众的脸。
教师小结:
课文的前四段细致入微地描绘了托尔斯泰的外貌,作者生动地描述了拜访者心目中的托尔斯泰与亲眼见的托尔斯泰的巨大反差,同时作者对客人拜见情景的描写,又一次让我们全方位地了解托尔斯泰的身材特点、言行特征以及待客的方式,因而对托尔斯泰的形象的认识又加深了一层。同时,这一段也是过渡段。
托尔斯泰的教学设计 篇14
【教学目标】
1、识记重点字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文章内容。
2、品味作品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揣摩关键语句的含义。
3、体会肖像描写的作用。
4、了解托尔斯泰丰富而深厚的精神世界和人生追求。
【教学重点】
精彩的外貌描写,有外貌透视人物心灵的手法。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二、整体感知
1、检查预习生字词的情况,教师正音。学生交流、巩固。
2、指名学生与教师共同朗读课文,其他学生听读并思考以下问题:
⑴全文在结构上分为几部分?每部分各写了什么内容?
⑵文章为什么重点写他的眼睛?
⑶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研读与赏析
再次默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请用课文原句说说课文的第一部分具体刻画了托尔斯泰怎样的外貌特征?
2、刻画这些特征时,作者采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试试说其作用。
(此处可从课文中找出运用夸张手法描写托尔斯泰的眉毛、须发、皮肤、鼻子的句子,仔细体会其表达效果)
3、读了这一部分,你认为托尔斯泰的外貌怎样?
四、教师小结
课文的前四段细致入微地描绘了托尔斯泰的外貌,作者生动地描述了拜访者心目中的托尔斯泰与亲眼见的托尔斯泰的巨大反差,同时作者对客人拜见情景的描写,又一次让我们全方位的了解托尔斯泰的身材特点、言行特征以及待客的`方式,因而对托尔斯泰的形象的认识又加深了一层。同时,这一段也是过度段。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感知了课文内容,学习了解了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本节课,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作者是怎样描绘托尔斯泰那非同寻常的眼睛的。
二、研读与赏析
指名学生朗读课文第二部分,其他学生听读并思考:
1、文第二部分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托尔斯泰的眼睛的?
2、课文通过描写眼睛,还写了什么?请用原文回答。
3、在写法上,与写外貌时是否相同?为什么?
三、教师小结
托尔斯泰是一位文学巨匠,创作了世界文学中第一流的作品。请同学们课下一定多读读这位文学泰斗的作品,只有当我们阅读了他的有关作品,我们才能更深刻地理解课文作者为什么会对托尔斯泰的眼睛做出如此的评价。
学习本文,我们如同与两位大师对话交流,请你细细品味文章的语言,最好将精彩的语段背下来。有些句子含义深刻,你是否都理解了,如果有疑问请提出来。
四、学生质疑
1、托尔斯泰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
2、这对珠宝有魔力,有磁性,可以把人世间的物质吸进去,然后向我们这个时代放射出精确无误的频波……
3、当这一副寒光四射的匕首转而对准他的主人时是十分可怕的,因为锋刃无情,直戳要害,正好刺中了他的心窝。
五、拓展延伸
课文一方面说托尔斯泰“可以任意支配整个世界及其知识财富”,可见他是幸福的;但另一方面又说他得不到“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幸福”,这是否矛盾?你怎样理解作者所说的“幸福”的含义?
六、布置作业
【托尔斯泰的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列夫托尔斯泰教学07-03
《列夫托尔斯泰》教案设计12-07
《列夫托尔斯泰》教学实录08-04
《列夫托尔斯泰》的教学实录06-26
列夫托尔斯泰教学实录07-01
有关《列夫托尔斯泰》教学实录06-28
托尔斯泰的故事08-04
托尔斯泰的教材分析07-02
列夫托尔斯泰课后反思06-23
列夫托尔斯泰的生活名言06-23